归园田居其三(诗词类说课模板)

发布时间:2018-08-08 13:18:54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归园田居其三

[相关标准陈述]

《课程目标》“课程目标”最相接近的表述:

阅读.积累: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优秀诗文。

理解.体验: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解主要内容。

质疑.探究: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

鉴赏.领悟: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做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

交际.写作:讨论问题,能积极发表自己的看法,有中心、有条理、有根据。能听出讨论的焦点,并有针对性地发表意见。在交流过程中,能根据需要调整自己的表达内容和方式,不断提高应对能力。

能根据文章的内在联系和自己的合理想象,进行扩写、续写。

《课程标准》“实施建议”最相接近的表述:

阅读.积累: 加强对阅读方法的指导, 让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和浏览。 有些诗文还应要求学生诵读,以利于积累、体验、培养语感。

创新.拓展: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 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

总结分析:根据课标分析,古诗文学习,诵读是根本,只有强化诵读才能逐步培养语感,提高古诗文的阅读鉴赏能力。同时侧重于对古诗歌意境的体会,对作者思想感情的体会,并在此基础上产生自己的情感体验;其次能够让学生结合历史背景对作品或作者做出自己的评价,从而引导学生在读书中积累,在读书中体悟,在读书中思考,最终形成自己的价值观,就如课标理念所说在“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的同时,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再次课堂是对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综合训练,因而古诗文学习,除了根本的诵读之外,也应该拓展增加简单造句,进行小段的写作训练如对诗句进行想象,描绘画面,抒写个人志趣等。同时课堂上学生的质疑问难,学生对问题的思考,讨论,展示也是对他们的口语表达的一种训练,提高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

[教材分析]

《归园田居》(其三)选自初中语文第四册第五单元。第五单元共四首古诗,有《归园田居》《使至塞上》《渡荆门送别》《游山西村》。《归园田居》(其三)为四首之冠。在上册教材已经编选了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位于第五单元之首。而在第五册第五单元中又选入了他的古诗《饮酒》和传记《五柳先生传》。整个初中阶段对陶渊明的了解就比较深入全面了。我们也从中可以窥见这样一位田园诗人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地位以及在初中教材中的地位了。而《归园田居》又处于四首诗之冠,可见其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就诗歌内容来看,此诗平淡无奇,但却得到人们的欣赏并广为传诵,原因主要就在于,陶渊明的视角是诗人的,不是普通农夫的,他所表达的是只有诗人耕作才会产生的感受,不同于田者自歌。他看似平淡的语言中蕴含着朴厚悠远的诗的神韵,在平平常常的叙说中,写出了一个宁静而丰足的精神世界。

  [学情分析]

古代诗歌是我国文化艺术的精髓,让学生在他们记忆的黄金时代学习诗歌,可以更好地领悟和继承祖国优秀的文化遗产,增加自己的文化底蕴,并在学习的过程中培养积极达观的人生态度,学会审视生活中的“美”和创造生活的“美”。

初二的学生已经积累了一定的古典诗词,具备初步的欣赏诗歌的能力。具有丰富的形象思维能力,也具有一定的语言表达能力,但是囿于他们人生阅历和知识面的限制,对于理解作者的情感,对诗歌作出正确的评价,汲取诗歌等古代文学作品的精华,从而对自己的人生形成积极有益的影响和启示还有一定的难度;对作者甘于贫困而悠然自乐的人生境界还难以真正地理解,尤其是在如今这个物欲横流的时代,在这个追求经济利益的城市熏陶下的孩子们理解起来就更为困难,因此突破这一点,便确定为我教学的一个难点。

[学习目标]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根据单元教学要求和学生情况,结合本文的特点,确定以下几个目标:

1、初读诗歌,能读准字音,读出节奏,进而总结五言诗和七言诗划分节奏的一般规律。

2、在质疑问难的过程中,能正确理解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并能带着这种感情朗读诗歌。

3、通过反复朗读,能调动自己的联想和想象,描绘或赏析诗句,体会诗歌的意境,从而领悟作者至高的人生境界。并在此基础上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背诵诗歌。

[评价设计]

本节课在以学生为主体,“和谐自主”的前提下,采用反复朗诵,多层体验的方法;通过学生自主学习,漫谈体验的方式初步理解文本,再辅以合作探究、教师导引的办法升华体验。最后通过创造性思维将知识由课内延伸到课外,由此实现知识的外化。尊重学生对文本的解读,运用联想法调动学生的想象力。体会诗歌的意境,从而避免肢解诗歌,破坏诗味。

围绕本课的教学目标,对学生的评价设计要从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三方面综合考虑。

1、营造氛围的评价设计

学生是教学过程的主体,他们对学习环境的描述与界定较为客观,其情感态度直接决定教学目标能否实现,因此良好的师生关系直接影响课堂开展效果。

用恰当的语言评价营造宽松、和谐、民主的课堂氛围。课堂上恰当的语言评价是教师对学生行为的肯定。老师与学生之间应该是平等的、相互尊重的,在此基础上的师生关系有助于教学活动的开展,因此在与学生交流时选择“你请”、“请坐”、“谢谢”这样的字眼;当学生因思路断线说不来时,选择 “没关系,先坐下思考一下,下次再回答”;当学生回答问题不全面时 ,选择“不错,你还能更全面些吗”、“有哪位同学能帮他补充完整吗”等等。总之是要舍去呆板的评价,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在课堂中享受学习,使评价真正发挥其激励的作用。

2、学生参与的评价设计。

学生参与评价有利于师生沟通,从而有助于提高教学水平。

学生自评:让学生采用积极肯定的态度评价自己,使得其主观能动性在学习工作过程中得以成长,同时能够认识到自己做得不足的地方,并提出改进,建立积极的自我认知。

小组评价:让同学之间采用积极肯定的方法评价同学的学习能力、认知能力和专业能力,积极、真诚的欣赏身边的同学和真心提出自我看法,建立和谐的团队和人际关系、团队精神,提高团队的学习激情和信心,实现一加一大于二的工作效果,最大化的激发团队智慧和创新能力。

[教学过程]

一、课前探究部分:

1、借助参考书或网络查阅作者的有关资料;

2、了解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故事;

3、 了解陶渊明作为田园诗的始祖,其田园诗的特点。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课前探究,可以对诗人有个整体的了解和把握,特别是在众多的信息中学会取舍,学会处理信息,整合信息。了解诗人陶渊明生活的时代及他为什么而辞官,从而为解读文本时作出自己的评价做好铺垫。)

二、前奏:播放歌曲羽泉的《归园田居》同学们听听这首歌唱出了乡间的什么样的景色和心情?(设计意图:渲染气氛,为学生理解本诗打下基础。)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时间预设

谜语导入

知人论世 【游戏】猜谜语:有这样一位隐士,他淡泊名利,陶然于耕种。有这样一位耕者,他一生种菊爱菊,活得像菊花一样高洁飘逸。有这样一位诗人,他向往和平宁静、与世隔绝的世外桃源的生活,打一人物。

【交流资料】课前咱们同学已经查找了陶渊明的资料,下面来跟大家分享一下你的收获。

【导入新课】就这样一个有才华骨气的文人回到田园之后的生活怎么样呢?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他的诗歌《归园田居》其三。(板书课题)

【出示目标】

目标:……

1、学生思考,参与猜谜语的游戏。

2、交流课前预习过程中查找的资料。从学过陶渊明的文章,积累的诗,小故事等三个方面对作者全面介绍。其他学生根据交流做好笔记,充实自己的资料。

3、对照屏幕齐读本课学习目标。

(目的:“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谜语导入,引起学生的兴趣,谜面的这三句话信息量大,都是陶渊明独有的特质,语言优美,创设淡雅的诗书情景。调动积累,同时回顾前面学习的《桃花源记》,启发思维,抓住学生的心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出示学习目标让学生对本节课的任务做到心中有数,同时举一反三,明白读诗的方法和步骤。 5‘

读出诗韵---走近田居

【自由朗读诗歌】1分钟后比一比谁能读准字音,读出节奏,声音响亮。 (出示幻灯片)

【朗读交流】挑生朗读,并交流字音、节奏。

【朗读节奏小知识总结】很好,我们来归纳一下,请看大屏幕,五言诗一般按照221的节奏划分。七言诗按照223的节奏划分。

【提问】那么你知道诗歌还有一个特点,读起来朗朗上口,细心的同学你会发现老师标出的黑色字有什么特点?你能找其他的韵脚吗?韵脚该怎么读?

【齐读强化】下面齐读诗歌要求读准字音,读出节奏,韵脚有力,声音响亮。 1、大声朗读诗歌,注意诗的字音、节奏。

2、一生主动朗读,并交流注意了哪些字的读音。节奏如何划分,学生可以互相补充。

3、学生根据老师的提示总结诗歌节奏划分的一般规律。

4、 利用已有经验来探究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

5、齐读诗歌,要求读准字音,读出节奏,韵脚有力,声音响亮。 课文内容入于眼,出于口,闻于耳,记于心,多方感知,对文章感受极为深刻。朗读课文以至于成诵,文章对学生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诗歌语言形象、精炼,这就要求学生用心去读,久而久之,培养了语感,进而化为自己的东西,终身受益。“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而初读是进入诗歌的第一步,要求读准字音,读出节奏,韵脚有力,读出诗歌的韵律美,感悟诗歌的语言美,有了这一步的扎实基础,才能循序渐进完成下面环节。 5‘

读出诗情---感受田居

【过渡】古人云:“诗缘情”,“情动而辞发”,读诗不单单要读出它的韵律美,还要读出感情。同学们先根据自己对诗的理解来朗读诗歌。

【采访朗读者】从同学们的掌声中我听到了赞许,那么我采访一下xx同学,你在读的时候用什么样的语气,带着什么感情来读呢?(根据学生交流,师板书:无奈、劳累)

【陶渊明答记者问】我想最有发言权的就是陶渊明本人吧,下面我们就诗歌的内容来一个陶渊明先生答记者问。要求请看屏幕。请一生朗读要求。师:各位记者大家好,我先自我介绍一下,我是陶渊明,因为我的住宅旁边栽有五棵柳树,自号五柳先生,应大家之邀,今天就我所写的组诗《归园田居》五首中的第三首召开这个记者招待会,与大家共同探讨诗歌的内容和感情,欢迎大家提问。

根据学生对问题的回答板书

预设学生可能提问的问题:

你喜欢田园生活,但从诗中看你不擅长耕田,要不怎么会豆苗稀呢?面对草盛豆苗稀的情景你后悔当初离开官场的决定吗?

根据学生的这一问题出示陶渊明的生平简介帮助理解。

【总结】通过刚才的记者招待会我们理解了诗歌的内容,明确了读这首诗应该带着一种愉悦之情来读,那如何读出这种愉悦呢?

【放录音】挑生配乐读。教师相机指导朗读,从语速、重音、语调读出最后一句的愉悦之情。

1、一学生主动根据自己的理解朗读诗歌,并逐句说明采用什么感情来朗读的。

如:“种豆南山下”(平缓)“草盛豆苗稀”(两手摊开,做无奈状)等。

2、请一生朗读屏幕上陶渊明答记者问的要求。

3、小组根据要求,组长主持开始活动。

4、师生开始答记者问的活动。学生提出自己的疑难,并在老师的提示下答疑。

如:五柳先生,你好!诗歌最后一句“愿”字如何理解?

再如:既然你的感情是愉悦的,那为什么还要写“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这种辛苦呢?

5、听录音,体会诗歌愉悦之情。

6、挑生配乐读。生生间进行朗读评价,在教师的朗读指导后再集体试读。 古人云:“诗缘情”,“情动而辞发”。朗读者必须披文以入情,表情以达意。这要求学生朗读时必须先体会作者的感情,以自己的人生经验,务求与作者的感情产生共鸣,方能打动听众。没有感情的朗诵肯定是不成功的。

而如何才能读得有感情?必须深入理解作者的感情,理解诗歌的主旨。我想在语文课堂上,文本应当是连接情感(作者、学生、教师等读者的情感)与生活、读者与作者之间的纽带,是课堂教学的媒介。在教学中,以文本为纽带,努力创设一种新鲜、愉悦的教学氛围和教学情境。本环节改变以往教师问,学生答的方式,让学生发问,老师回答,并且老师不是简单地回答,而是给学生提供线索,课堂上给予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权利,让他们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并且在这一过程中,对于学生提问和回答给予恰当的评价,因为教育的本质在于激励和唤醒。”播种希望,才能收获惊喜。在阅读教学中,教师的赞赏和激励不仅能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而且也能让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全过程中来。

5‘读出意境——漫画田居

【过渡】俄国著名的文学评论家别林斯基说:“诗人是用形象和图画说话的,大凡一首好的诗或词,都是诗中有画,具有自己独特的意境、风格。”也就是说诗歌不仅仅美在韵律,美在感情,更美在它的意境。下面默读诗歌,体会诗歌的意境美。

【活动要求】教师口述:找出诗中印象最深的一句,有感情朗读,并拟一个恰当的小标题,展开联想和想象,描绘画面,对这句诗中你认为精妙的词进行赏析。

屏幕出示方法指导。

【提升展示】

根据情况挑一到两个小组讲台展示。 1、学生细心聆听老师的要求。

2、小组根据要求开始交流讨论。

3、小组展示。

展示的程序是:小组生1:我们小组描绘的是“带月荷锄归”一句,我们组拟的小标题是“月夜归耕图”。

生2:我们插上想象的翅膀,想象到这样的画面:

生3:我们小组觉得这句话中的“带”字用的很好,……

生4:板书小标题。

其他学生在观摩的同时变他人经验为自己的。并进行相应的评价和补充。 将呆板的知识转化为学生积极参与的互动,课堂仿佛不是在学习,而成为自我展示的天地。

通过对作品形象的载体——文字加以联想和想象,使之在朗读者心中形成“内心视象”,当自己的“内心视象”与作者契合了,也就深得文章意旨了。本环节意在让学生深刻体会诗歌的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意境美,意境是比较模糊的概念,在具体操作时授之以渔, 如:1、借精彩的标题进入意境2、抓形象的字词品味语言3、用丰富的想象描绘画面。诗是无形的画,画是有形的诗,诗与画是统一的,美由心生,一件好的作品创意是最重要的。提示学生抓住典型镜头合理想象。

13‘吟唱诗歌——抒写志趣

【总结过渡】张开了想象的翅膀,那些生硬的文字就鲜活了起来。下面我们来欣赏这首诗的直观图片, 与你刚才想象的画面对比一下,在欣赏的同时背诵诗歌。(幻灯显示图片)

【鼓励吟唱诗歌】我想同学们已经熟读成诵了,在古代诗歌是用来吟唱的,合辙押韵抑扬顿挫,堪比今天的流行音乐。所以古代学子读书,一个个摇头晃脑,心领神会,完全沉浸在吟诵所营造的艺术境界中,今天我们也来为这首诗选择自己喜欢的并适合诗词的歌曲旋律吟唱。

【总结板书,点明主旨】在不知不觉间,我们已经融入了诗人的感情之中,再来看黑板,本诗通过月夜归耕和夕露沾衣两幅图,向我们展示了一个正直、能坚守节操,愉悦的陶渊明,这一切都是因为他有一种淡泊名利,热爱田园,从而回归田园的意愿。连成一个“归”字图样。

【拓展】那学了本诗之后,我们同学也认真思考一下你或你所了解的人物,你们所做的事都归于一种什么样的意愿呢?下面拿起笔,仿照屏幕的形式抒写你的志趣。

例如:你瞧:田地间,陶渊明披星戴月,此时他心中没有劳动的艰辛,有的是对劳作的享受;陋室里,刘禹锡调琴阅经,此时他心中没有丝竹与案牍,有的是何陋之有的悠然。……

教师对于学生的交流相机评价。

【激励性小结】同学们,你、我,以及我们熟悉的许多人,对于自己所做的事不感到辛苦,那是因为我们每个人心中都有一种愿,有一个执着的信念,有一种志趣在支持着我们,为此我们无怨无悔,相信你们会坚守自己的志趣走向成功的明天! 1、学生带着新奇和愉悦欣赏本首诗的直观图片,在欣赏的同时默背诗歌。

2、全体起立,背诵诗歌,背完的同学坐下。

3、接龙式背诵,一共四排,第一排背第一大句,然后其他三排依次背出。

4、推荐一生利用熟悉的曲调吟唱诗歌。

5、随教师的总结板书体会诗歌主旨。深化感情。

6、学生根据屏幕仿句要求动笔书写。

7、一排同学顺次交流。余生注意整理。

学生通过对诗词的理解、意境的想象,最后用欣赏图片的形式与想象的画面比较,借用图片背诵,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能加深学生对诗词理解的程度。

吟唱诗歌,激发学生的歌唱创作热情,并给予指导,提示学生利用熟悉的流行歌曲的旋律来创作。产生一种艺术创作的快感和美的享受,对诗歌的理解就会更深刻,甚至终生难忘。

通过小结,帮助学生巩固和深化所学的知识技能,使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有一个清晰完整的认识。通过自我小结来达到巩固知识,提高知识的认知能力。

板书紧扣文章标题《归园田居》,而“归”字正是题眼。

仿句练习进一步体会意愿追求对一个人的重要,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积极向上的生活志趣。

5‘学以致用——回味田居

【布置作业】布置一下今天的作业:请看屏幕:运用上课所学,或深情朗读或赏析词语或描写画面,深入体会诗人感情。

学生看屏幕记作业。 教学目标是整个教学过程的指导与标准,是课堂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 “拓展”作为教学环节之一,是在教学目标指导下的有意义的教学活动。通过这个拓展作业,学生的能力可以得到提高,情感可以得到培养。体现出对教学目标的真正落实和升华。

教学生学会学习就是要教给学生学习方法。正所谓“授之渔则享用终身”。

对联归纳感悟精神 最后让我们齐读对联,再次感受陶渊明那种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学生齐读屏幕对联:

上联:宁折不弯一老朽 下联:安贫乐道诗田园 横批:临渊自明

对联高度凝练地概括了陶渊明的精神,对联的形式新颖易记,学生在感到新奇的同时收获知识。

1‘

板书设计:(设计意图:板书紧扣文章标题《归园田居》,而“归”字正是题眼。)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56f464950875f46527d3240c844769eae009a38a.html

《归园田居其三(诗词类说课模板).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