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冲积平原地貌形态与地名的关系

发布时间:2018-10-03 15:26:19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黄河冲积平原地貌形态与地名的关系

作者:张震宇

黄河是世界上输沙量最多的河流,并以善徙、善淤、善决而著称于世。由于黄河曾多次在华北平原上改道、泛滥,沉积物交错分布,再加上风力、流水作用及人类活动的影响,致使平原上条状古河道高地、槽状古河道洼地、小型冲积扇、沙丘、沙岗、背河洼地等微地貌交错分布,变化十分复杂。微地貌形态直接控制地表与地下水、土壤和植被分布状况。平原地区居民点常常优先择那些地势高、地下水丰富、土壤肥沃的古河道高地等高亢地貌形态,因此居民点等其它地名往往根据其所处地貌部位、地貌特征、甚至是地表水与地下水状况、地表性质和植被特征等来命名。故许多地名本身就反映了它所处的微地貌部位、地貌特征或由此衍生出来的其它特征。黄河冲积平原地貌形态和地名的对应关系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古河道高地、古河道洼地和地名的关系

黄河迁徙改道后,首先在主流带沉积较多的悬浮沙质,形成相对高起的缓岗,缓岗之间形成了长条状洼地,因此黄河冲积平原区微地貌变亿基本上是波浪式岗洼相排列。由于古河道高地排水条件好、盐演化现象很少发生,因而成了居民点最早也最集中分布地带,这些居民点的地名大都突出一个“岗”或“岭”字。尤其在豫东平原地区,这一点表现最为典型。大致从宁陵向西到尉氏、扶沟一线,可明显看出有四条以“岗”字命名、呈西北~东南向展布的居民点分布区域,其展布方向显示了与古河道高地分布的一致性,它们自东向西分别是。1.七岗集~楼岗~柏木岗~吴岗~寄岗~涧岗~河堤岭等,2.土山岗~韩岗(慈母岗)~葛岗~七里岗~褚皮岗(许岗)~栗岗~黄义岗(陶陵岗)~长岗~平岗~七里岗~伯岗~岗王,3.后常岗~齐岗~巨岗(刘村堤)~标岗~西万采岭~南岳岗~聚台岗~黄岗(漳岗),4.黎岗~小岗杨~郝岗~尚村岗~汴岗~道陵岗~恩都岗。它们延伸长度多在100公里以上,而且乡人民政府所在地也大都位于岗地之上,如第二条中的土山岗、长岗、平岗、伯岗、岗壬均为乡致府所在地。古河道高地一般有两个自然堤,是对称分布,因此相应地以“岗”字命名的居民点也里对称分布(如上述括号申的地名)。缓岗之间即为形状各异的洼地,居民点分布密度减小,如开封东的蒋洼、鹅洼、杞县北的牛洼,此外还有范洼、芝麻洼、左洼等也都位于上述古河道高地之间洼地中。显然,通过地名特征可恢复古河道的分布具体范围甚至查明其成因规律等。

豫北地区黄河冲积平原古河道尤为发育,历史时期所形成古河道形态特别明显,人们也都给这些古河道高地、洼地赋予了一定的名称,其中最老的黄河古河道遗址名为郇封蛉,还有古阳堤、金堤、清风岭也都是历史时期所形成的古河道高地。它们附近居民点的名字很多也反映古河道高地的地貌特征,如赵堡、徐堡、沙岗等等。

二、现代河流地貌与地名的美系

古河道所形成的一系列地貌形态大多已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而由河漫滩、河床、河堤(人工堤或自然堤)所组成现代河流地貌形态几乎控制了整个黄河冲积平原的地貌景观,因而它与地名的关系也最为密切。

黄河是世界著名的“地上悬河”,其人工堤高出两侧地面一般在10米左右。位于大堤上或者大堤附近的许多居民点的名称都从不同侧面反映了黄河人工堤高、陡的形态特征,如狼城岗、毛岗、上岭、徐堌堆、凤凰岭等等。位于黄河大堤内侧的太平庄,就是因其北触黄河主流线向北倡移约l0公里,形成大规模的曲流,村庄在洪水季节也很少受威胁,故名“太平庄”。但黄河是典型的游荡型河床,主流向南回摆也不会需要太长的时间,刭那时太平庄很可能就不太平了。

沿黄河大堤和黄河明清故道*大堤南侧,分布有条带状背河洼地,一般宽2—5公里,最宽可达l3公里,常积水成潮状或沼泽状。以黄河南触背河洼地命名的地名有仲潭、黑池、柳池等;以黄河明清故道南侧背河洼地命名的居民点有朱洼、李洼、沙塘、刘套等等。此外,以黄河决口点或河流分支处命名的居民点有花园口、柳园口、荆隆口、清河集、中军赵口等等。

在黄河冲积平原其它河流大堤或大堤附近的居民点,往往以“堤”字或“河”等来命名;如孙堤口、高堤口、高堤头、窦堤、乔堤、河道、临河等。而在河流曲流拐点处的居民点的名称常常突出一个“湾”字,如豫北地区的耿湾、西水磨湾、马湾、倪湾等。位于河漫滩上的村庄命名则往往离不开“滩”字,如河滩、滩上村、沙滩、夹河滩等。

=================================================================================================

*

因明清故遭改道时间不长,地貌形态清晰可辨,故仍作为现代河流地貌。

=====================================================================================

三、沙丘及沙地和地名的关系

黄河冲积平原的许多地方,尤其是在黄河以南的中牟~开封之间,由于受黄河多次泛滥的影响,地表沉积物普遍较粗,有面积广阔的沙质平原。沙质沉积物经风化作用即形成许多沙丘和沙地,沿泛道呈条带状延伸。中牟~开封之间的沙丘、沙垄分布较为集中,沙丘沙垄之间则为坡状起伏的沙地,因而群众形象地把这一地区称为“大沙窝”。中牟白沙乡是因周围沙地广布、白沙滚滚而得名的。其它沙丘、沙地分布区一些居民点也以“沙

”等作为地名命名的组成部分,如豫北地区的沙窝营、沙庄、大沙窝、西盘丘等等。大片沙地及砂质古河道为果树、林木提供了良好的立地条件,困而这些地区大多被果、林覆盖,居民点也有很多以果园、林木来命名的,如后枣林、枣林,葡萄架、桑困、果园等。

(责编 汤书明) 本文承王文楷教授揞导,记此致谢。——作者

文章发表于《地名知识》1989年第6期

文章是在维普资讯下载的,转换格式时出现了乱码,截图后对照进行了修改。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55581765a22d7375a417866fb84ae45c3b35c29c.html

《黄河冲积平原地貌形态与地名的关系.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