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梅陇中学2020-2021年中考三模化学试题(含答案)

发布时间:2020-10-21 23:56:49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上海梅陇中学2020-2021年中考三模化学试题(含答案)

一、选择题(培优题较难)

1.某无色气体可能含有 CO2、CO、H2中的一种或几种,依次进行以下实验(假设每步反 应均完全进行);①通过赤热的炭层后,恢复到原状态,气体体积增大;②通过灼热的 CuO 时,固体变成红色;③通过白色 CuSO4 粉末时无明显现象(提示:白色 CuSO4 粉末遇水变 蓝)④通入澄清石灰水中,石灰水变浑浊。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原混合气体中一定含有 CO2 CO,一定没有 H2

B原混合气体中一定没有 CO2 H2,一定含有 CO

C原混合气体中一定含有 CO2,可能含有 CO,一定没有 H2

D原混合气体中无法确定是否含有 CO2

【答案】C

【解析】

碳和二氧化碳反应会生成一氧化碳会使气体体积增大根据①可知混合气通过碳后气体体积增大可知混合气中一定含有二氧化碳通过氧化铜后固体变成红色说明混合气中存在还原性气体通过白色CuSO4粉末时无明显现象,说明通过氧化铜未生成水,可以确定原混合气中一定没有氢气;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又生成了二氧化碳,但不能确定原混合气中一定含有一氧化碳,因为在①中生成了CO,所以可以确定原混合气中一定有二氧化碳,可能含有一氧化碳,一定没有氢气故选C。

2.不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图像是( )

A在一定量的CuSO4溶液中逐滴加入NaOH溶液

B等质量的ZnMg分别与足量等体积等质量分数的稀硫酸反应

CNaOH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盐酸

D等质量CaCO3分别与足量等体积等质量分数的稀盐酸反应

【答案】C

【解析】A. 在一定量的CuSO4溶液中逐滴加入NaOH溶液,两者之间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硫酸钠;B. 镁的活动性比锌的强,所以镁先反应完;等质量的ZnMg分别与足量等体积等质量分数的稀硫酸反应,镁比锌生成氢气多。C. 氢氧化钠溶液呈碱性,pH大于7,盐酸溶液的pH小于7,向NaOH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盐酸,溶液的pH应逐渐减小;D. 等质量CaCO3分别与足量等体积等质量分数的稀盐酸反应,通常粉末状时,药品和盐酸接触更充分,反应较快;当块状石灰石反应时,速率较慢;但过氧化氢质量相同时,生成物的质量相同。选C

点睛:图像的问题主要是结合化学反应分析图的起点的位置,变化趋势,终点的位置是否正确

3.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 )

Aa物质的溶解度大于b物质的溶解度

B降低温度,c物质会从其饱和溶液中析出

Ct2时30ga物质加入到50g水中不断搅拌,能形成80g溶液。

D将t1时a、b、c三种物质饱和溶液的温度升髙到t2时,三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小关系是b>a>c

【答案】D

【解析】A.在溶解度曲线图上,横坐标是温度,纵坐标是溶解度。由图可知a物质的溶解度大于b物质的溶解度;B. 降低温度,c物质的溶解度变大,溶液由饱和变为不饱和溶液,不会从其饱和溶液中析出;C. t2℃时a物质的溶解度为50g,溶解度是一定温度下,100g溶剂里达到饱和时,所溶解的溶质的质量。30ga物质加入到50g水中不断搅拌,只能溶解25g,能形成75g饱和溶液。D.将t1℃时a、b、c三种物质饱和溶液的温度升髙到t2℃时,ab的溶解度变大,溶液由饱和状态变为不饱和,溶质的质量不变,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c在升温时,溶解度变小,析出固体,成为t2℃时的饱和溶液,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解度÷(溶解度+100g)×100% ,t1℃时a的溶解度小于b,t2℃时c的溶解度比t1℃时a的溶解度小,三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小关系是b>a>c。选D

点睛:在溶解度曲线图上,溶剂的量都是100g,所以分析溶质的质量分数时,只需要比较溶质的多少即可。溶解度变大时,溶质不变,溶解度减小时溶质质量等于减小后的溶解度

4.小亮同学在实验室中制取CO2气体后,对废液进行后续探究,他向一定质量的含CaCl2HCl的溶液中逐滴加入溶质质量分数为10%Na2CO3溶液.实验过程中加入Na2CO3溶液的质量与生产沉淀或者气体如图1所示;加入Na2CO3溶液的质量与溶液的pH变化关系如图2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1b→c段表示生成气体的过程 B1b点的值为106

C10→a段反应过程中溶液的pH变化情况可用图2d→h段曲线表示 D1c点时,溶液中的溶质有两种

【答案】C

【解析】

(1)加入的碳酸钠先与盐酸反应,把盐酸消耗完了,才开始与氯化钙反应,开始生成沉淀,因此图中oa段表示生成的气体质量;A.图1中b→c段表示生成沉淀的过程; B.根据题意可知碳酸钠先与盐酸反应,再与氯化钙反应,由图示可知碳酸钠与盐酸反应生成气体2.2g,碳酸钠与氯化钙反应,生成沉淀5.0g.设生成2.2g气体所需的Na2CO3的质量为y,生成沉淀5.0g所需Na2CO3的质量为z.则

Na2CO3+2HCl=2NaCl+CO2↑+H2O Na2CO3+CaCl2=CaCO3↓+2NaCl

106 44 106 100

y 2.2g z 5g

106/44=y/2.2g y=5.3g 106/100=z/5g z=5.3g

图1中b点的值为5.3g ÷10%=53;x点的值为(5.3g +5.3g )÷10%=106

C. 碳酸钠溶液呈碱性,和盐酸反应生成中性的氯化钠溶液和二氧化碳,a点表示碳酸钠先盐酸反应,把盐酸消耗完,故溶液中的溶质为氯化钠和氯化钙;所以溶液的pH逐渐增大到7;因此图1中0→a段反应过程中溶液的pH变化情况可用图2中d→h段曲线表示;D. 当盐酸反应后,溶液中溶质有氯化钠和氯化钙,溶液呈中性,b~c段反应过程是碳酸钠与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在此过程中,溶液的PH不变,呈中性,图1中c点时,原溶液中的溶质盐酸和氯化钙都被反应完,溶液中的溶质只有氯化钠。选C

点睛:①碳酸钠溶液呈碱性,②在盐酸和氯化钙的混合溶液中加入碳酸钠时由于碳酸钙沉淀和稀盐酸反应,所以碳酸钠先与盐酸反应,后与氯化钙反应

5为了除去粗盐中的Ca2+Mg2+SO42及泥砂,可将粗盐溶于水,然后进行下列五项操作过滤;加过量NaOH溶液;加适量盐酸;加过量Na2CO3溶液;加过量BaCl2溶液.下列操作顺序中最合适的是(

A②④⑤①③ B⑤④②③① C⑤②④③① D②⑤④①③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镁离子用氢氧根离子沉淀,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钠可以将镁离子沉淀,硫酸根离子用钡离子沉淀,加入过量的氯化钡可以将硫酸根离子沉淀,至于先除镁离子,还是先除硫酸根离子都行,钙离子用碳酸根离子沉淀,除钙离子加入碳酸钠转化为沉淀,但是加入的碳酸钠要放在加入的氯化钡之后,这样碳酸钠会除去反应剩余的氯化钡,离子都沉淀了,再进行过滤,最后再加入盐酸除去反应剩余的氢氧根离子和碳酸根离子,所以正确的顺序为:加过量的BaCl2溶液,加过量的Na2CO3溶液,加过量的NaOH溶液,过滤,加适量的盐酸;或者,加过量的NaOH溶液,加过量的BaCl2溶液,加过量的Na2CO3溶液,过滤,加适量的盐酸.所以正确的顺序是⑤④②①③②⑤④①③

故选D

考点:氯化钠与粗盐提纯;物质除杂或净化的探究;实验步骤的探究.

点评:在解此类题时,注意除杂的最后不能再有其他杂质,过滤要放在所有沉淀步骤的最后.

6.用足量的CO 还原8.0g某种铁的氧化物,生成的气体全部被足量的澄清石灰水吸收,得到沉淀12.5g,则这种铁的氧化物可能是

AFeO BFe2O3Fe3O4的混合物

CFeOFe3O4的混合物 DFe3O4

【答案】C

【解析】

【分析】

一氧化碳和铁的氧化物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铁,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

【详解】

设生成12.5g碳酸钙,需要二氧化碳的质量为x

word/media/image4_1.png

word/media/image5_1.png

word/media/image6_1.png

一氧化碳转化为二氧化碳的过程中夺取一个氧原子,该氧原子来源于铁的氧化物,故8.0g铁的氧化物中氧元素的质量为word/media/image7_1.png;则铁原子与氧原子的个数比为word/media/image8_1.png,当FeOFe3O4的分子个数比为3:1时,铁原子与氧原子的个数比6:7,故选C

7.下图中“—”表示相连的两种物质能发生反应,“→”表示一种物质转化成另一种物质,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未标出。则不可能出现的情况是

AA BB CC DD

【答案】B

【解析】

A氧化汞受热分解生成汞和氧气;汞与氧气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氧化汞。B、碳和氧气不完全燃烧生成一氧化碳;碳不能通过反应转化成氧气;C碳酸分解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D氯化钡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氯化钡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钡和盐酸。选B

点睛:熟练掌握常见化学方程式,掌握物质间的转化方法。

8.下列依据实验目的所设计的实验方案中,正确的是

AA BB CC DD

【答案】B

【解析】

A、加水溶解,氧化钙能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无法得到氧化钙,错误;B、氢氧化钠不与碳酸钠反应,无现象,氢氧化钙溶液与碳酸钠溶液反应产生白色沉淀,正确;C、二氧化碳能与碱石灰反应,无法得到二氧化碳,错误;D、氯化钠和碳酸钠都易溶于水,错误。故选B。

9.下列四个图象,分别对应四种操作过程,其中正确的是(  )

A向pH=2的酸溶液中不断加水

B向NaOH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盐酸

C向一定量的水中持续加入食盐(m表示食盐的质量,A%表示溶质质量分数)

D等质量的锌、铁与足量的稀硫酸反应,产生氢气的质量随反应时间t的变化

【答案】D

【解析】A.溶液的pH小于7,溶液呈酸性,pH越小,酸性越强;溶液的pH大于7,溶液呈碱性,pH越大碱性越强;pH等于7,溶液呈中性。向pH=2的酸溶液中不断加水,使溶液的酸性变弱,溶液pH变大,但是始终呈酸性,不会出现pH等于7或pH大于7;B. 向NaOH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盐酸,开始是氢氧化钠溶液,pH大于7;随酸 的加入,pH不断减小,刚好完全反应pH等于7;酸过量时,溶液呈酸性,pH小于7;C. 向一定量的水中持续加入食盐,开始,随食盐的溶解,溶质的质量分数增大,饱和后,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再改变;D. 等质量的锌、铁与足量的稀硫酸反应,锌的活动性比铁强,所以锌先反应完,但是铁比同质量的锌生成氢气多。选D

点睛:图像的问题主要是结合化学反应分析图的起点的位置,变化趋势,终点的位置是否正确

10.分离 word/media/image11_1.pngword/media/image12_1.png 的固体混合物,可选用的一组试剂是

A水、硝酸银、盐酸 B水、碳酸钠、盐酸

C水、碳酸钾、硫酸 D水、碳酸钾、盐酸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

A、氯化银难溶于水,氯化钾硝酸钙盐酸易溶于水,可加水溶解,再进行过滤,分离出氯化银;但氯化钾硝酸钙盐酸均能溶于水,不能分离出氯化钾硝酸钙盐酸引入新的杂质,错误;B、碳酸钠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引入新的杂质错误;C、碳酸钾能与硫酸反应反应生成硫酸钾、水和二氧化碳,引入了新的杂质硫酸钾,错误;D、氯化钙和碳酸钾反应生成碳酸钙白色沉淀和氯化钾,碳酸钙难溶于水,氯化钾易溶于水,进行过滤,分离出碳酸钙,碳酸钙能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正确。故选D。

11.将质量相等、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两份稀硫酸分装在甲、乙两个烧杯中,再称取质量相等的铝和锌,把铝放入甲烧杯中,锌放入乙烧杯中。待反应结束后,发现甲烧杯中铝有剩余,乙烧杯中的锌已全部反应,根据此现象推断,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

A一定是乙烧杯中产生的氢气多

B可能乙烧杯中产生的氢气多

C一定是甲烧杯中产生的氢气多

D可能甲、乙两烧杯中产生的氢气一样多

【答案】D

【解析】

【分析】

因为甲烧杯中铝有剩余,说明稀硫酸已用完,在此反应中产生了题中一定量的稀硫酸能生成的最多的氢气;而乙烧杯中锌已全部反应,在此反应中有两种情况可能存在:①稀硫酸已用完,也产生了题中一定量的稀硫酸能生成的最多的氢气,那么甲乙两烧杯中产生的氢气一样多;②稀硫酸没有全部反应,因此,就没有产生稀硫酸全部反应生成的那么多氢气,此种情况实验中就是甲烧杯中产生的氢气多。

【详解】

A、根据分析,甲、乙两烧杯中产生的氢气可能一样多,选项A不正确;

B、乙烧杯中产生的氢气最多与甲烧杯中产生的氢气一样多,选项B不正确;

C、如果乙烧杯中稀硫酸没有全部反应,产生的氢气就比甲烧杯少,但如果乙烧杯中稀硫酸全部反应,产生的氢气就和甲烧杯中产生的氢气一样多,选项C不正确;

D、如果乙烧杯中稀硫酸已用完,甲乙两烧杯中产生的氢气一样多,如果乙烧杯中稀硫酸没有全部反应,产生的氢气就比甲烧杯少,因此可能甲、乙两烧杯中产生的氢气一样多,选项D正确。故选D。

12.某不纯的氯化钙样品中含有氯化铁、氯化镁、氯化钠、碳酸钠中的某些物质。取样品11.1克溶于适量水,得无色澄清的溶液,然后向其中加入足量的硝酸银溶液,得到28.7克沉淀,则关于该样品中含有的物质推断正确的是

A既无氯化铁、也无碳酸钠 ,可能含有氯化镁 B只有氯化镁、没有氯化钠

C只有氯化钠、没有氯化镁 D一定有氯化镁和氯化钠

【答案】D

【解析】

取该样品11.1克溶于适量水中,得到澄清的无色溶液,说明一定不含有黄色的氯化铁溶液和碳酸钠溶液,因为碳酸钠和氯化钙会反应产生碳酸钙沉淀;然后向其中加入足量的AgNO3溶液,得到28.7克白色沉淀,假设11.1g是纯的氯化钙,产生氯化银的质量为x

CaCl2~2AgCl

111     287

11.1g     x    x=28.7g

设纯净的氯化镁反应产生氯化银沉淀的质量为y

MgCl2~2AgCl

95      287 

11.1g   y   y=33.5g

设纯净的氯化钠反应产生氯化银沉淀的质量为z

NaCl~AgCl

58.5   143.5

11.1g    z    z=27.2g

因为氯化钙反应产生的沉淀正好是28.7g,因此若含有氯化镁,则一定含有氯化钠,要么这两种物质都没有,只含有不能反应的硝酸钾,因此: A、氯化铁显黄色,碳酸钠和氯化钙不能共存,则一定没有,一定含有氯化镁,错误;B、若含有氯化镁,则一定含有氯化钠,否则产生的沉淀会大于28.7g,错误; C、若含有氯化镁,则一定含有氯化钠,而不是氯化镁和硝酸钾的组合,错误;D、若含有氯化镁,则一定含有氯化钠,因此可能是氯化钙、氯化镁、氯化钠的组合,正确故选D。

点睛根据取该样品11.1克溶于适量水中,得到澄清的无色溶液,说明一定不含有黄色的氯化铁溶液和碳酸钠溶液,因为碳酸钠和氯化钙会反应产生碳酸钙沉淀;然后向其中加入足量的AgNO3溶液,得到28.7克白色沉淀,结合纯氯化钙和硝酸银反应产生氯化银沉淀的质量及氯化镁、氯化钠与硝酸银反应产生氯化银沉淀的质量进行对比,得出结论

13.某课外兴趣小组的同学绘制了四种实验操作的变化趋势图象,其中正确的是( )

A某温度下,向一定量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中不断加入硝酸钾晶体

B向盐酸和硫酸钠的混合溶液中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钡溶液

C向稀盐酸中滴加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

D分别向等质量的镁、铝中逐滴滴加稀硫酸

【答案】D

【解析】A、向一定量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中不断加入硝酸钾晶体,当硝酸钾溶液达到饱和,温度一定,饱和溶液质量分数不变,错误;B、加入氢氧化钡和硫酸钠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硫酸钡不溶于盐酸所以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钡溶液立即生成硫酸钡沉淀,硫酸钠与氢氧化钡反应结束后,沉淀质量不再增加,错误;C、因为稀盐酸呈酸性,pH<7,加入氢氧化钠,pH升高,图象应从小于7逐渐到大于7,错误; D、横坐标是滴加酸的质量,所以相当于开始酸不足,导致生成氢气的质量取决于酸而不取决于金属,生成氢气的质量相同,只有一种金属完全反应时,之后曲线才不重叠因为硫酸足量,所以最终生成氢气的质量由金属决定,根据方程式可知同质量的镁铝,铝生成的氢气的质量大,正确。故选D。

14.一包固体粉末可能含有MgNO32CaCO3NaOHCuCl2NaClCaNO32中的一种或几种,为确定其组成,某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沉淀Ⅰ是氢氧化铜沉淀

B无色溶液A中一定有NaOH

C原固体粉末肯定有NaCl

D原固体粉末一定有CaCO3NaOHMgNO32CuCl2CaNO32

【答案】B

【解析】

根据 “一包固体粉末可能含有Mg(NO3)2、CaCO3、NaOH、CuCl2、NaCl和Ca(NO3)2中的一种或几种”,结合图框,则推测铜离子在溶液中显蓝色,NaOH和CuCl2会生成氢氧化铜沉淀,而氢氧化铜沉淀与稀硝酸反应生成硝酸铜溶液;CaCO3和硝酸反应会生成气体,则蓝色溶液B中有硝酸铜、硝酸钙、硝酸钠、稀硝酸,而原固体粉末一定有CaCO3、NaOH、CuCl2和Ca(NO3)2,无法确定是否含有NaCl;Mg(NO3)2

A.由分析可知,沉淀Ⅰ中有氢氧化铜沉淀和CaCO3沉淀,故错误;

B. 无色溶液A中一定有NaOH,正确;

C. 原固体粉末是否有NaCl,无法确定,故错误;

D. 原固体粉末一定有CaCO3、NaOH、CuCl2和Ca(NO3)2,故D错误。

15.某合金2g与足量的稀硫酸充分反应后,如果生成0.2g氢气,该合金中的元素可能是(  )

AZn和Fe BZn和Cu CCu和Au DMg和Al

【答案】D

【解析】

铜、金不与酸反应生成氢气,不可能是CuAu混合物;设生成0.2g氢气需要锌、铁、镁、铝的质量分别为xymn,计算如下

Zn + H2SO4 ==== ZnSO4 + H2

65 2

x 0.2g

65/x=2/0.2g

x=6.5g

Fe+H2SO4=FeSO4+H2

56 2

y 0.2g

56/y=2/0.2g

y=5.6g

Mg+H2SO4= Mg SO4+H2

24 2

m 0.2g

24/m=2/0.2g

m=2.4g

2Al + 3H2SO4 = Al 2(SO4)3 + 3H2

54 6

m 0.2

54/m=6/0.2g

m=1.8g

由以上结算结果可知可能是镁、铝的混合物,选D

16.已知ABCDE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的五种物质,均含有同一种元素。其中,A为单质, BC含有相同的元素。它们在一定条件下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表示物质间的转化关系,反应条件和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已省略),根据初中所学知识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B的反应一定是化合反应

BDE的物质类别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

CD是一种白色固体,则B→D的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

DC为单质, AB含有相同的元素,其他条件不变。则D→B的反应一定是分解反应

【答案】B

【解析】

【详解】

AA为单质, BC含有相同的元素,A能生成BC,故A→B的反应可能是化合反应,也可能是置换反应,如A是碳,B是二氧化碳,C是一氧化碳,故A选项错误;

B、当A为碳,B为二氧化碳、C为一氧化碳时,DE分别可以是碳酸钠和碳酸钙,都属于盐;DE分别也可以是碳酸钙和碳酸,属于不同类物质,故B选项正确;

C、当D为碳酸钙,B为二氧化碳时,B→D的反应不属于复分解反应,故C错误;

D、若C为单质, AB含有相同的元素,则C可能是氧气,A可能是过氧化氢,B可能是水,则D可能是氢氧化钙,氢氧化钙生成水的反应不一定是分解反应,故D选项错误。故选B

17AF都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的物质,其中ABC是氧化物,且A是红棕色粉末,DF均是单质。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右图所示(“→”表示物质转化的方向;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未标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中一定包含复分解反应

B.做反应的实验,要先加热A再通入B

C.反应用于湿法冶金,可制取ZnCuAg

DE可以是酸、盐或有机化合物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由题中信息知,ABC是氧化物,且A是红棕色粉末,DF均是单质。故A是氧化铁,B是一氧化碳,C是二氧化碳,D是铁。故A,BC.均错误。D正确。

考点考查常见物质的性质。

18.下列有关化学实验的目的操作现象结论的描述都正确的是

AA BB CC DD

【答案】B

【解析】

A、将砂纸打磨过的铝丝浸入硫酸铜溶液中,现象为铝丝表面有红色固体析出;铝丝表面有铜析出,是实验结论,而不是实验现象;故选项错误.

B、露置在空气中的氢氧化钾会变质为碳酸钾,滴加入澄清的石灰水产生白色沉淀,则说明露置在空气中的氢氧化钾中含有碳酸根离子,说明氢氧化钾溶液已经变质,故该实验的目的操作现象结论的描述都正确.

C、向一定量的水中加入硝酸铵晶体,充分搅拌时,现象为溶液温度下降,只能得出硝酸铵晶体溶于水时会造成溶液温度降低,其它盐类物质溶于水时的温度变化无法判断,故选项错误.

D、检验集气瓶中是否集满二氧化碳时,应将燃烧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不能伸入集气瓶中,故选项错误.

故选B

19.如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

B30℃时,甲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30%

C乙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的影响较小,甲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的影响较大

D甲中含有少量乙时,用蒸发溶剂的方法提纯甲

【答案】C

【解析】

【详解】

A.在溶解度曲线图上,横坐标是温度,纵坐标是溶解度。由图可知,温度会影响物质的溶解度,不说明温度时,不能比较溶解度的大小。

B、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解度÷(溶解度+100g×100%30℃时,甲的溶解度为30g,其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30g÷(30g+100g) ×100%<30%

C. 由图可知,当温度变化时,乙物质的溶解度变化较小,所以乙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的影响较小,当温度变化时,甲物质的溶解度会有较大的改变,甲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的影响较大;

D. 甲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的影响较大,且随温度降低而减小;乙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的影响较小,而甲中含有少量乙时,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甲;选C

20.已知某固体粉末是由 NaCl、CaCl2、NaOH、K2CO3、Na2CO3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 取这种粉末24g 加足量的水,振荡后呈浑浊,过滤、洗涤、烘干后得到10g沉淀和滤液。向滤液中滴加酚酞,变红;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滴加硝酸银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再加入稀硝酸沉淀不消失且试管中有气泡产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原固体中一定含CaCl2、NaOH和Na2CO3

B原固体中一定含Na2CO3,可能含K2CO3和NaCl

C滤液中一定含NaCl和K2CO3,可能含NaOH

D上述实验无法证明原固体中是否含NaCl、CaCl2、NaOH

【答案】B

【解析】

碳酸钙不溶于水,溶于酸生成气体,而氢氧化钠、碳酸钾、碳酸钠的溶液都可使酚酞溶液变红,氯离子和银离子会生成氯化银沉淀,再加入稀硝酸沉淀不消失。

设生成10g沉淀需要氯化钙的质量为x。需要碳酸钠的质量为y。需要碳酸钾的质量为m。

CaCl2——CaCO3 Na2CO3——CaCO3 K2CO3——CaCO3

111 100 106 100 138 100

x 10g y 10g m 10g

word/media/image18_1.png word/media/image19_1.png word/media/image20_1.png

X=11.1g y=10.6g m=13.8g

11.1g+13.8g=24.9g>24g,故选B。

二、实验题(培优题较难)

21.酸、碱、盐是九年级化学学习的重要知识,它们具有广泛的用途。

1)酸、碱、盐之间的反应中,生成物中一定有_____生成。

A B C 沉淀 D 气体

2)向硝酸银、硝酸铜和硝酸镁的混合溶液中逐渐加入锌粉,溶液质量与加入锌的质量关系如图1所示。

①写出b点时溶液中溶质的化学式_____

②经测定a点和c点时溶液的质量相等,请分析原因_____

3)某化学小组选用稀盐酸和石灰石用如图2所示装置制备干燥的CO2,并检验其性质。

①请把B装置中的导管补画完整。_____

②请写出用C装置收集CO2的原因_____

③根据D中的现象写出一个CO2的用途_____

④某同学想用A装置制取氧气,请写出该反应的方程式_____

⑤若50g稀盐酸与含5.0g碳酸钙的石灰石恰好完全反应(杂质不参与反应),则该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为多少_____

【答案】B ZnNO32CuNO32MgNO32 根据金属置换规律可知,锌能和硝酸银溶液、硝酸铜溶液反应,化学方程式为:Zn+2AgNO3ZnNO32+2AgZn+CuNO32ZnNO32+Cu,由化学方程式可知,每65份质量的锌置换出来216份质量的银,使溶液的质量减少;每65份质量的锌置换出来64份质量的铜,使溶液质量增加,当到c点时,锌置换银使溶液减少的质量正好等于锌置换铜使溶液增加的质量 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 可用于灭火 2H2O2word/media/image23_1.png2H2O+O2 7.3%

【解析】

【详解】

1)酸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酸和盐反应生成新酸和新盐;碱和盐反应生成新碱和新盐,所以酸、碱、盐之间的反应中,生成物中一定有盐生成,故选B

2)①向硝酸银、硝酸铜和硝酸镁的混合溶液中逐渐加入锌粉,根据金属置换规律可知,锌先硝酸银反应,然后再和硝酸铜反应,锌不和硝酸镁反应,b点表示锌和硝酸银恰好完全反应,锌和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锌和银,溶液中的溶质有:硝酸锌、硝酸铜和硝酸镁;

②根据金属置换规律可知,锌能和硝酸银溶液、硝酸铜溶液反应,化学方程式为:Zn+2AgNO3ZnNO32+2AgZn+CuNO32ZnNO32+Cu,由化学方程式可知,每65份质量的锌置换出来216份质量的银,使溶液的质量减少;每65份质量的锌置换出来64份质量的铜,使溶液质量增加,当到c点时,锌置换银使溶液减少的质量正好等于锌置换铜使溶液增加的质量;

3)①二氧化碳不和浓硫酸反应,要想用浓硫酸干燥二氧化碳就要让二氧化碳和浓硫酸接触,所以把B装置中的导管补画完整后的图如右图所示:

②因为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所以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

③由D中的现象可知二氧化碳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因此二氧化碳可用于灭火;

A装置不能加热,适合于过氧化氢分解制取氧气,化学方程式为:2H2O2word/media/image23_1.png2H2O+O2

⑤设5.0g碳酸钙完全反应需要HCl的质量为x

word/media/image25_1.png

word/media/image26_1.png

x3.65g

该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word/media/image27_1.png7.3%

答:该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为7.3%

【点睛】

2)中首先写出所有能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依据方程式判断溶质成分、溶液质量变化就比较简单了。

22央视报道,全国多地相继出现了假干粉灭火器。干粉灭火器中灭火剂的主要成分是NaHCO3,而假干粉灭火器是用面粉作灭火剂。某兴趣小组的同学想了解学校干粉灭火器中灭火剂是否为假干粉,设计了以下实验进行探究。

探究一:甲、乙两同学分别用物理方法和化学方法设计实验,进行了如下实验:

乙同学设计方案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探究二:小组同学利用该灭火器进行灭火实验后,发现可燃物表面有白色粉末残留。为了解白色粉末的主要成分,继续以下探究:

(查阅资料)碳酸氢钠受热分解生成碳酸钠、水和二氧化碳,碳酸钠受热不分解;碳酸氢钠溶解吸收热量,碳酸钠溶解放出热量。

(提出问题)残留物的主要成分是什么?

(作出猜想)猜想碳酸钠;猜想

(设计方案)小组同学设计了以下实验方案,错误的是 (填字母)。

A.加热残留物,将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若观察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则猜想正确

B.将残留物溶于水,若有放热现象,则猜想正确

C.将残留物溶于水,加过量氯化钙溶液,静置,取上层清液加稀盐酸,若产生气泡,则猜想正确

(反思评价)用化学知识解释上述错误方案存在的主要问题:

【答案】【探究一】水 粉末溶解, 产生气泡 NaHCO3+HCl=NaCl+H2O+CO2

【探究二】 【作出猜想】碳酸钠和碳酸氢钠 【计方案】B

【反思评价】 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混合物溶于水也可能有放热现象

【解析】

探究一:用物理方法和化学方法设计方案,进行如下实验。

乙同学设计方案中发生的化学方程式为∶NaHCO3HCl=NaClH2OCO2↑。探究二:为了解白色粉末的主要成分,继续以下探究:【查阅资料】(1)碳酸氢钠受热分解生成碳酸钠、水和二氧化碳;碳酸钠受热不分解。(1)碳酸氢钠溶解吸收热量;碳酸钠溶解放出热量。【提出猜想】猜想1:残留物主要成分是碳酸钠;猜想2:残留物主要成分是碳酸钠和碳酸氢钠。【设计方案】A.加热残留物将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若观察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则猜想2正确,故A正确;B.将残留物溶于水,若有放热现象,则不一定能确定猜想1正确,碳酸氢钠溶解吸收热量;碳酸钠溶解放出热量,但二者质量多少不确定,最终仅根据放热来确定是碳酸钠是片面的,故B错误;C.将残留物溶于水,加过量氯化钙溶液静置,氯化钙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氯化钠,取上层清液加稀盐酸,如产生气泡,则猜想2正确,故C正确。

点睛∶这是一道实验探究题,实验探究可以使用化学方法,也可以使用物理方法。面粉是不溶于水的,碳酸氢钠是能溶于水并与盐酸反应产生气体。

23.化学实验操作的先后顺序和试剂的用量常常影响实验的结果。

1)按操作的先后顺序填空(填序号):

①给试管中的药品加热时,先__________,后____________

A.对准药品部位加热 B.均匀预热

②实验室制备气体时,先_________,后____________

A.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B.加入药品

2)小菌认为NaOH溶液和H2SO4溶液混合时没有明显的现象,无法说明二者是否发生了反应。

①她设计下图实验证明二者之间确实发生了反应,所用的试剂有NaOH溶液H2SO4溶液,CuSO4溶液。请在箭头上方的括号中填入试剂名称,并用少量足量等指明试剂的用量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如果把CuSO4溶液换成另一种试剂,只要各试剂的用量适当,则不管加入试剂的顺序如何,都能证明二者发生了反应,这种试剂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B A A B 足量H2SO4溶液 少量(或足量)CuSO4溶液 酚酞试液(或石蕊试液)

【解析】

【分析】

【详解】

分析:根据常见仪器的作用和用途和操作时的注意事项考虑本题:为防止试管受热不均破裂,要先预热再集中加热,制取气体要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第二题根据酸碱盐的性质以及酸碱指示剂的性质考虑,如氢氧化钠与硫酸铜反应产生的沉淀的颜色便于观察等,酚酞遇上酸无色,遇碱变蓝.

解答:解:(1)①给试管中的药品加热时,为了防止试管受热不均破裂,应先预热,再对准药品部位加热,故答案为先 B,后 A

②制备气体时,如果装置的气密性不好,就收集不到气体,故应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在放药品,故答案为先 A,后 B

2)①实验中的现象无非就是沉淀、变色或者生产气体,要想验证氢氧化钠和硫酸会发生反应,可通过产生沉淀然后沉淀消失的现象得到我们想得的结论.先加入少量硫酸铜,会看到蓝色的沉淀,再加入硫酸,一开始沉淀不消失,最后消失,证明硫酸先和氢氧化钠反应,反应完后又和氢氧化铜反应.

故答案为先少量硫酸铜,再足量硫酸

②如果我们使用酸碱指示剂酚酞试液,先加酚酞试液,颜色变为红色,再加硫酸,慢慢变为无色.证明氢氧化钠和硫酸发生了反应.如果先加硫酸,再加酚酞试液,不变红色,证明氢氧化钠和硫酸发生了反应.故答案为酚酞试液.

24.如图所示为实验室常见气体制备、净化、干燥、收集和性质实验的部分仪器(组装实验装置时,可重复选择仪器)。某学校两个化学实验探究小组的同学欲用他们完成各自的探究实验。

(1)第一组的同学以石灰石和稀盐酸为原料,在实验室中制备、收集一瓶干燥的不含HCl气体的二氧化碳。按照要求设计实验装置、连接仪器,并检验装置的气密性,制取气体。(提示:挥发出的少量HCl气体可用饱和碳酸氢钠溶液吸收)。

①所选仪器的连接顺序为 ____________ (填写仪器序号字母)。

②若将二氧化碳通入大量的新制饱和氢氧化钙溶液中,充分反应后所得溶液的质量_________(填“增大”“减小”“不变”之一),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二组的同学以过氧化氢溶液为原料(MnO2为催化剂)制备氧气,并对某有机物(CxHy)的组成元素进行分析探究,所选仪器按“A→B1→E→B2→D→碱石灰干燥管”的顺序连接,(B1B2为浓硫酸洗气瓶),实验前检验装置气密性。使该有机物在纯氧气中充分燃烧,观察现象,收集有关实验数据(假设发生的化学反应都充分反应),试回答下列问题:

①仪器A中所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在该装置中,洗气瓶B1B2都吸收水分,其作用的不同之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仪器E的玻璃管中有机物试样充分燃烧后,测得仪器D质量增加ag,仪器B2的质量增加b g,则在该有机物试样组成中x : y = ________(计算结果用含ab的代数式表示)。

【答案】 A C B F 减小 生成碳酸钙沉淀的质量比参加反应的二氧化碳大 2H2O2word/media/image30_1.png2H2O + O2 洗气瓶B1是为了排除水分的干扰;洗气瓶B2是为了采集数据并进行计算分析 9a/44b

【解析】(1). 实验室中制备、收集一瓶干燥的不含HCl气体的二氧化碳。应按制取—除杂-干燥—收集的顺序进行。除杂和干燥都是长管进,短管出,所以所选仪器的连接顺序为 A → C→B → F (5). ②若将二氧化碳通入大量的新制饱和氢氧化钙溶液中,充分反应后所得溶液的质量减小,原因是每通入44g二氧化碳时,生成100g碳酸钙沉淀。 (2).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作用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反应方程式为: 2H2O2word/media/image31_1.png2H2O + O2↑ ; 洗气瓶B1是为了干燥氧气排除水分的干扰;洗气瓶B2是为了吸收生成的水,采集数据并进行计算分析 (9). 测得仪器D质量增加ag,说明有机物燃烧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ag;仪器B2的质量增加b g,说明有机物燃烧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bg,所以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ag×(12÷44×100%):bg×(2÷18×100%)=12x:y,计算得x : y = 9a/44b

点睛:反应前后元素种类、质量不变,所以二氧化碳中碳元素质量等于有机物中碳元素的质量。同理水中氢元素的质量等于有机物中氢元素的质量。

25.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请结合图表信息回答问题:

Ⅰ.写出图中①②仪器的名称:①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

Ⅱ.实验室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固体混合物制取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加热时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

Ⅲ.①为研究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适宜条件(温度、浓度、固体的颗粒大小等因素会影响化学反应的快慢),进行了如下四组实验:

大理石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实验甲与_________ 对照(填编号),是为了研究固体反应物颗粒大小对反应快慢的影响;上述实验中,另一个影响反应快慢的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气体,可随时控制反应发生或停止的装置为_______(填序号),若

用E装置收集该气体,气体应从 _____(填“a”或“b”)端通入。若在收集得到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滴加紫色石蕊试液,稍作震荡,试液颜色变为______色,变色的原因是____________

Ⅳ.甲烷是一种无色气体,密度比空气小,难溶于水的气体。实验室用无水醋酸钠(固体)与碱石灰(固体)混合加热制得,则可选择的发生装置为___________(填序号),选择装置D收集甲烷气体的理由是__________

【答案】 长颈漏斗 酒精灯 2KClO3 2KCl+3O2 防止冷凝水倒流使试管破裂 CaCO3+2HCl→ CaCl2+H2O+CO2 浓度 A b CO2+H2O →H2CO3 碳酸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 B 甲烷难溶于水

【解析】(3)选择发生装置需考虑是因素是,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加热固体制取气体,发生装置为B,固体和液体常温下反应制取气体应选用的发生装置为A。选择收集装置需考虑气体的密度,是否与空气的成分反应,气体在水中的溶解性。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大,可以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氧气难溶于水可以用排水法收集。验室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固体混合物制取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KClO3 2KCl+3O2,加热时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的原因是防止水倒流,使试管炸裂;丙对照,是为了研究固体反应物颗粒大小对反应快慢的影响,因两个方案中只有固体的颗粒大小不同;上述实验中,另一个影响反应快慢的因素是 浓度 (8). 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气体,可随时控制反应发生或停止的装置为A ,关闭弹簧夹,大试管内气体增多,压强变大,在压力的作用下,试管内液面下降,当液面下降到隔板下边时,固体反应物与液体分离,反应停止;反之,打开弹簧夹,反应开始。(9). 若用E装置收集该气体,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的大,气体应从b端通入。(10)若在收集得到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滴加紫色石蕊试液,稍作震荡,试液颜色变为红色,反应方程式为 CO2+H2O →H2CO3 ,碳酸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 (12) 用无水醋酸钠(固体)与碱石灰(固体)混合加热制得,则可选择的发生装置为B,选择装置D收集甲烷气体的理由是 甲烷难溶于水。

26.以下是实验室常用的部分实验装置,请回答下列问题。

l)写出标有序号的仪器名称:①___________

2)实验室用AE装置组合制取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其中转化为氧气的氧元素与高锰酸钾中氧元素的质量之比是__________

3)下图是用E装置收集氧气的过程,依次观察到的现象顺序是______(用字母表示)。

4)实验室用BD装置组合制取二氧化碳气体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若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混合制取氧气,不宜选择B为发生装置,请说明理由______

5)某氢气中混有少量的水蒸气,欲使用FG装置除去少量的水蒸气并收集氢气,则装置的连接顺序为__(用端口字母abcd表示)。

【答案】铁架台 2KMnO4word/media/image37_1.pngK2MnO4+MnO2+O2 14 bac CaCO3+2HClCaCl2+H2O+CO2 二氧化锰是粉末,会从多孔隔板漏下 abdc

【解析】

【分析】

【详解】

1)仪器①是铁架台。

故填:铁架台。

2)实验室用AE装置组合制取氧气,由于试管口塞一团棉花,应该是利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KMnO4word/media/image37_1.pngK2MnO4+MnO2+O2↑,其中转化为氧气的氧元素与高锰酸钾中氧元素的质量之比是:28=14

故填:2KMnO4word/media/image37_1.pngK2MnO4+MnO2+O2↑;14

3)图2是用E装置收集氧气的过程,依次观察到的现象顺序是b(刚开始收集)、a(收集了部分氧气)、c(收集满)。

故填:bac

4)实验室用BD装置组合制取二氧化碳气体的化学方程式为:CaCO3+2HClCaCl2+H2O+CO2↑;若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混合制取氧气,不宜选择B为发生装置,理由是二氧化锰是粉末,会从多孔隔板漏下。

故填:CaCO3+2HClCaCl2+H2O+CO2↑;二氧化锰是粉末,会从多孔隔板漏下。

5)某氢气中混有少量的水蒸气,欲使用FG装置除去少量的水蒸气并收集氢气,则装置的连接顺序为ab(吸收水蒸气)、dc(收集氢气)。

故填:abdc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55424bb1ef630b1c59eef8c75fbfc77da3699717.html

《上海梅陇中学2020-2021年中考三模化学试题(含答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