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保护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发布时间:2016-10-04 07:12:40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自然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建设项目

可行性研究报告



1、项目背景和现状情况

    1.1 百山祖自然保护区基本概况

    1985年经####省人民政府批准,建立了百山祖省级自然保护区199210月经国务院批准,将原百山祖和凤阳山两个省级自然保护区合并扩建,升为“####凤阳山——百山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随后成立该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下设百山祖管理处和凤阳山管理处,其中百山祖管理处行政上隶属于庆元县政府。

    百山祖自然保护区是整个####凤阳山——百山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东南部,由两个部分组成,一是县境内东北部以百山祖为中心的一片,地理位置处于东径119º745-119º1920″,北纬27º3745-27º5030″之间,面积25227.8公顷;另一片位于庆元县的安南乡,面积仅439.3公顷。本保护区总面积25667.1公顷。山体属洞宫山系,由福建武夷山脉向东伸展而成,基岩为侏罗纪火成岩,最高峰百山祖海拔1856.7米,被誉为“百山之祖”,是江浙第二高峰。本区为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属“南岭闽瓯中亚热带”气候区。溪流呈放射状,分属瓯江水系、闽江水系和福安江水系。百山祖西南坡为闽江支流松源溪的源头,东北坡为瓯江主流的发源地,东南坡为福安江的发源地,素称“三江之源”。主要保护对象为具有典型中亚热带特点的森林生态系统及以华南虎、百山祖冷杉为主的珍稀野生动植物,同时,并作为瓯江、闽江、福安江的水源涵养林保护地。

    1.2种群特征

    本保护区不仅自然生态环境优雅,生物资源丰富,且具有相当特色,其主要表现在:

    1.2.1 生物群落地带特殊性

    ①地理位置独特:地处北纬28º附近的敏感区,为亚洲的一个特殊区域,也是世界上少有的区域之一,具有很高的保护价值和科研价值。

    ②动植物区系成份复杂:生物资源不仅具有典型性、多样性,而且还具有十分明显的过渡性,动植物区系非常复杂。

    ③物种的分化变异中心之一:本保护区由于所处地带特殊,动植物分化变异也很明显。如植物中乐东拟单性木兰,出现花器官多态分化现象。根据浙大张朝芳先生对蕨类植物的研究,认为本保护区也是鳞毛蕨属和复叶耳蕨的分化变异中心。

    1.2.2 生物资源多样性

    本保护区生物资源十分丰富,据初步调查鉴定,计有种子植物1738282005种;蕨类植物3682236种;苔藓植物62149326种,其中叶附生苔51338种,大型森林真菌123797256种,脊椎动物42674254种;昆虫2224713462192种;蜘蛛2275种。

    ①植物资源:是本保护区生物资源的核心。由于处于有夏雨的热带——暖温带群落交错区,加上整个山脉呈西南——东北走向,地理环境特殊,自然条件优越,因而植物资源丰富,区系成份复杂,是南北植物汇流之区,为极其重要的天然植物物种及其遗传基因库。如种子植物区系具有古老性、多样性、典型性和一定的过渡性等特点。不但有相当数量的珍稀濒危保护植物,而且有待开发的植物资源种类也很丰富。

    ②动物资源:本保护区地形地貌复杂,森林植被保存良好,各种食物充裕,从而为各种野生动物生存、繁衍、栖息、活动提供了良好的自然环境,成为野生动物的天然避难所。199810月,绝迹近四十年的华南虎又在百山祖重现。华南虎是我国特有的稀有虎亚种,是世界上现存的几个亚种中最为濒危的一个亚种,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属世界最濒危的十大物种之一,野生数量仅存约为20只,而在百山祖自然保护区发现了3只。

    ③生物区系成份古老性:本保护区地史古老,保存了大批原始古老的生物种群。以植物为例,在人迹罕至的偏僻处保存了大片原生或半原生状态的森林植被。其中1976年发表,1987年被世界最濒危的十二种植物之一的百山祖冷杉为百山祖特有植物,自然生长仅存三株。与百山祖冷杉共同保存下来的还有福建柏、长叶榧、南方铁杉等植物组成的古老植物群。

    ④生物物种的珍稀性:本保护区珍稀濒危动植物丰富,其中列入国家重点保护的有以百山祖冷杉为代表的39种植物和以华南虎为代表的55种保护动物。

    ⑤森林生态类型多样性:本保护区自海拔5501856.7米,相当于地跨三个气候带,相应保存的森林植被组成了明显而较完整的垂直带谱系列。自下而上分布为常绿阔叶林、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针阔叶混交林、黄山松林、山顶矮曲林、灌草丛。

    ⑥环境质量天然“本底”性:大气、水质均能达到国家规定的一类标准,土壤和动物体内的重金属元素与有毒物质含量均大大低于其他环境污染区域。

    百山祖保护区正是由于具有六大特色,是《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行动计划》重点实施区域之一。

    1.3人员编制、经费来源及主要工作内容

    目前,保护区核定编制人员30人,而在保护区面积扩大后,人员编制将达到65人。经费来源主要靠国家和地方各级财政部门拨款解决,但资金严重不足,各方面工作跟不上,远不能满足保护管理、保护、科研、监测等需要。工作的主要内容是:①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的保护管理工作,如封山育林、森林防火、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等;②开展科学研究工作,特别是在生物多样性方面已经开展了一系列基础性的科研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果;③对自然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如建生态电站、开发生态旅游等。

    1.4、固定资产现状、管护设施

    1.4.1固定资产现状

    目前保护区房屋和建设面积共计10122m2,包括办公用房、生活用房、电厂、了望台,计246.6万元,土地2100m2,交通工具中有小汽车2辆,摩托车1辆,程控电话5门,无线电基地台1座,太阳能电源1套,及一些办公用品,如:电脑、打印机、传真机、电视等。

    1.4.2管护设施

    目前,百山祖保护区界线清楚,保护区域界县、周边乡镇、村均无林权纠纷,经地方政府确权认定,保护区现有行政范围面积25667.1公顷,在管理处设置一个综合科、派出所,下设5个保护站共同组成了现在保卫系统。保护区内现有人口12685人,现有职工(正式上岗人员)30人,其中植物、环保、动物、气象等专业技术人员10人。保护区内通车里程177.7km,电视地面接收台27个,村村基本上已通了电话,并且有无线基地台1个,传呼台2个,移动基站2个,另外,全区共有防火线73公里,防火了望台一座,并建立了一支扑火队伍,设备齐全。区内大部分保护站点都未通小水电或高压电,仅架设线路3千米。

2、项目提出的意义、目的和必要性

    2.1、意义

    2.1.1百山祖自然保护区是华东地区典型的中亚热带森林生态系统,本项目的开展具有良好的示范作用。

    百山祖自然保护区在地理位置上处于瓯江、闽江、福安江发源地。近几年来,由于沿江不合理的开发,水土流失趋于严重,生态环境恶化已成为山区经济持续发展的主要障碍。加强对三江流域源头地区的生态保护,合理开发和利用生物资源,保护生物多样性是一项非常紧迫的任务。开展该项工程既符合我国“污染防治与生态保护并重”的方针,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山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百山祖自然保护区与全国众多的保护区一样,面临着发展经济与保护生态的问题,在保护区占60%的集体林中,居住着近4000贫困人口,不利于保护区内的保护工作。通过该项目的实施,希望在推进保护区在资源保护、科研监测、宣传教育新区发展等社区发展方面建设,提高生物多样性保护能力和环境资源管理水平的同时,将该区建成我国保护自然生态环境和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的示范性自然保护区,探索出集体林自然保护区建设和管理的成功经验。

    2.1.2项目的开展对我国履行《生物多样性公约》具有较好的推动作用。

    百山祖自然保护区是《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行动计划》实施的重点区域之一,项目实施将为建立中国示范性自然保护区提供借鉴和成功经验,也有助于加强对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的保护与管理。

    通过生物多样性的科研监测和宣传教育活动,将提高生物多样性的管理水平,加大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力度,野生动植物资源将得到较好的保护。项目的实施有助于保护中国华东地区典型的森林生态系统,保护华南虎、百山祖冷杉等一大批本区特有的中国珍稀、濒危动植物,以及大量的地方特有物种资源。一大部分保护物种和有较大经济价值与科学价值的野生生物将得到就地保护和人工繁育,并重新回归自然界。

    项目的实施,有利于启动生物多样性监测工作,为完善我国自然保护区及其保护地网络作出贡献,也为中国的生态环境治理和生态系统的恢复提供试验场所及示范基地。

    2.2目的

    2.2.1运用实地调查、观测和监测与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相结合,进一步完善保护区内生物多样性调研,建立生物多样性保护管理信息系统,为国家层次和示范区建立生物多样性的信息系统提供有利的支持。

    2.2.2百山祖自然保护区建立生物多样性保护示范基地,保护生物资源和遗传资源。

    2.2.3开展华东地区珍稀濒危物种引种繁育研究,其重点为国家重点或优先保护的物种,包括植物的迁地保护、繁育试验以及野生动物的驯养繁殖试验研究。

    2.2.4珍稀物种保护生物学研究,特别是对华南虎、百山祖冷杉等极其濒危物种的研究。

    2.2.5确定华东地区生物多样性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模式,并为探索出一种在全国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的模式提供示范。

    2.2.6通过项目实施改善百山祖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管理条件,总结成功的管理经验并推广应用到全省乃至全国其他自然保护区

    2.2.7通过对当地居民的培训,提高其对生物多样性保护的认识,发动他们积极参与保护区内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活动。

    2.2.8通过对华南虎、百山祖冷杉濒危机制的研究,探索华南虎、百山祖冷杉的有效保护对策和繁殖方法,为最终使其以种群的形式得以保存、繁衍,发挥其应有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提供科学依据。

    2.2.9把保护区建设成为各种基础设施和技术设备完善、管理一流、生态系统良性循环且具有百山祖特色和对我国保护区建设有示范作用并与国际接轨的可持续发展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2.3必要性

    2.3.1由于本保护区存在着极度濒危的百山祖冷杉和华南虎等动植物,启动该项目,将更加有利于保护和拯救两大物种,为社会做出贡献。

    2.3.2本保护区是一个典型的东南沿海季风区中山丘陵森林生态系统为主的生物多样性自然保护区,是丽水市生态示范区中重要的一块生态示范基地,是一块进行环保教育的理想场所。

    2.3.3该项目的实施,不仅对保持这一地区的自然生态平衡,维护和改善当地人民生存环境具有重要意义。同时,涵养了大量水资源,为瓯江沿岸数百万居民提供丰富的生活、农业、工业用水,为延长紧水滩等水电站的使用寿命均有着重大的作用。

3、项目依据及项目规划

    3.1项目依据

    3.1.1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3.1.2 《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

    3.1.3 《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

    3.1.4 《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植物保护条例》;

    3.1.5 ####自然保护区管理条例》;

    3.1.6 自然保护区专项基金使用管理办法》;

    3.1.7《庆元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

    3.1.8 庆元县人民政府文件庆政[2001]15号《关于要求扩大百山祖自然保护区面积的请示》;

    3.1.9《庆元县生态示范区建设规划》。

    3.2、规划原则

    为全面执行保护区规划指导思想,在整个总体规划中遵循以下原则:

    3.2.1坚持以法律为依据原则。保护区规划要认真贯彻执行国家有关自然保护区建设的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要求。

    3.2.2坚持保护第一和可持续发展原则。以保护为宗旨,在保护好自然资源的基础上合理开发利用,以社会效益、生态效益为主开展经营活动,提高经济收入,促进保护事业可持续发展。

    3.2.3坚持科技为先导,立足高起点、高标准、高水平建设原则。总体规划力求科学、合理,体现时代发展、科技进步。

    3.2.4坚持保护区建设与当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相协调的原则。保护区建设发展规划要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必须与当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速度和要求相适应、相协调,以确保保护事业稳步、顺利发展。

    3.2.5坚持因地制宜、统筹规划、合理布局、突出重点、分步实施的原则。规划要因地制宜、统筹安排、实事求是,讲究实效;要合理布局,以建设合理的综合保护体系;要突出保护、建设的重点,优先保证核心区的保护工程、科研工程及相配套的附属工程,以保护百山祖冷杉、华南虎等珍稀濒危动植物和原生生态系统为核心,遵循生态优先、先重点后一般、先易后难的原则,逐年分步实施。

    3.3规划期限

    本期规划期限为2001-2005年。

4、项目建设条件

    4.1气象水文特征

    本区为亚带湿润季风气候,属“南岭闽瓯中亚热带”气候区。据保护区气象站多年观察测定,其年平均温度为12.8℃,年降雨量2341.8mm,年相对平均湿度84.0%,极端低湿-13.2℃,极端高温30.1℃,无霜期187天,≥103653.3,降雨主要集中在4-5月份,而高温季节在4-8月份,和典型亚热带气候一样有明显的湿热同季现象,但由于其独特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水文条件、森林生态环境等,气候有其特殊性,和庆元县城相比主要表现为温度低、雾日多、雨水充沛、相对湿度大等。尤其是局部林地的气候更为特别,如发育硅质棕黄壤的百山祖主峰南侧,也就是世界珍稀濒危植物——百山祖冷杉的生长地,年平均温度8-10℃,相对湿度达95%,雾日都在200天以上。正是由于这种特殊性使得百山祖冷杉这一古老植物得以幸存,同时,由于百山祖冷杉需要生存在这一狭窄、特殊的气候环境中,使得我们对其保护存在相当难度。本区溪流呈树枝状放射状,分属瓯江水系、闽江水系和福安江水系。百山祖西南坡为闽江支流松源溪的源头,东北坡为瓯江主流的发源地,东南坡为福安江的发源地,素有“三江之源”之称。因此,保护百山祖的森林植被对三江源头的水源涵养同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4.2社会经济状况

    4.2.1行政区域:本保护区位于####省丽水市庆元县东北部,行政范围涉及庆元县万里林场(国有)及百山祖乡、贤良镇、合湖乡、五大堡乡、安南乡等5个乡(镇)32个行政村,其中行政村涉及百山祖乡的栗阳、龙岩、枫树坪、斋郎、车根、桐梓、黄皮、桥陌8个行政村;贤良镇的新村、湖池、库源、青林、溪沿、贤良6个行政村;合湖乡的合湖、兰泥、三堆、黄水、黄水岙、坑底、黄土洋、久住洋、西排9个行政村的全部;五大堡乡的南源、北泽、甘竹山、天平马、梧桐洋、后广、八洋、盖竹、东坑等9个行政村;安南乡的五岭坑保护站涉及上余、五岭坑、山头洋等行政村。林区涉及原保护区的十九源、茶木淤、百山祖、盘龙地、出水岙、车根、大湾栏等7个林区。行政范围总面积25667.1公顷。    4.2.2人口数量与民族组成:保护区域内现有人口12685人,其中合湖全乡5211人,百山祖全乡3487人,贤良镇部分村2487人,五大堡乡1500人。人口密度每平方千米49.4/平方公里,汉族。现有职工42人,其中正式上岗人员30人,其中植物、环保、动物、气象等专业技术人员10人。

    4.2.3交通、通信:本保护区域内合湖乡公路通车里程30.5km百山祖102.2km,贤良镇35km,五大堡乡10km,总计通车里程177.7km

    电视地面接收台:合湖乡9个,百山祖10个,贤良镇8个,五大堡乡通有线电视,共计接收台27个。百山祖乡全部行政村都通电话,贤良镇4个行政村通电话,五大堡乡均通电话,五岭坑站未通电话。保护区内现有无线基地台1个。

    4.2.4土地或资源的权属:目前保护区界线(未扩区)清楚,保护区域界县、周边乡镇、村均无权属纠纷,经地方政府确权认定,保护区现有范围面积25667.1公顷,其中国有土地面积4341.8公顷,集体所有土地面积21325.3公顷,分别占总面积的16.9 %83.1%,保护区内森林资源1123452立方米,其中国有371523立方米,集体751929立方米,分别占33.1%66.9%

    4.2.5地方经济与社区教育:2000年农民人均纯收入百山祖2066元,合湖乡1688元,贤良镇1886元,五大堡乡1980元。

    社区内已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乡镇内均设有初中,行政村设有小学。

    4.3建设用地

    本保护区内众多山地中有许多平坦的山地,便于用作建设保护站、点等设施的建设用地,同时,前几年在县城征用了一块土地用以建设科教中心。

    4.4已有的工作基础

    百山祖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方面已经开展了一些基础性的科研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为本项目的实施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主要的成果有:

    4.4.11985-1986年进行了生物资源综合调查;

    4.4.21991-1999年开展了浙南珍稀树种繁殖试验,初步建立珍稀树种繁育基地;

    4.4.31985-1999年开展了竹类研究,建立竹种园;

    4.4.4####林学院合作,开展了昆虫资源调查,出版了《华东百山祖昆虫》一书;

    4.4.5####大学合作,开展了百山祖蕨类资源研究;

    4.4.6开展了百山祖冷杉生态学研究;

    4.4.7####大学合作,开展了华南虎踪迹鉴定研究;

    4.4.8采集、制作了2500余份动植物和昆虫标本;

    4.4.9成立####省庆元县生物多样性保护办公室。直属县政府负责指导、监督和协调百山祖自然保护区和周边地区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

5、建设内容、规模

    5.1资源保护系统

    对保护区分核心区、缓冲区、实验区三大功能区,分别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加强管理,同时建立完善的保护网络,准备设置7个保护站,17个保护点,4个检查哨口,同各科室一起共同担负资源保护任务。

    5.1.1保护区功能区界标识工程

    .标牌、标桩设置的目的:一是为了确定保护区的范围以及各功能分区的区域,避免发生纠纷和破坏;二是宣传有关的法律、法规、提醒人们注意,控制人们的活动和行为,增强人们的保护意识;三是宣传普及有关科学知识;四是为人们提供路线指南、其他服务等。

    .规格与布设

    ①区界标桩:采用石质制作,规格15×15厘米,长160厘米,埋入地下30-50厘米。

    ②区界标牌:采用金属或水泥预制板制作,规格长130厘米,宽90厘米;支架直径10-15厘米,长320-350厘米,支柱间距100厘米,埋入地下70-100厘米。主要设置在保护区与周围地区交界处主要山脊、山顶、交通路口、入山口等。

    ③限制性标牌:规格、制作及埋设可参照区界性标牌。主要设置在重点保护地段(核心区)周围、人为活动频繁的主要交通路口以及保护区范围及其周围地区主要居民点。目的是为了宣传教育、增强人们的法制意识和保护意识,提醒人们注意事项,控制人们和活动和行为等。

    ④解说性标牌:解说性标牌主要用于向人们解说保护区的情况,主要保护动物的有关知识,分别设置在县城、管理区所在地、各保护站、旅游景区、主要保护动植物分布区域入口等。

    5.1.2资源管护设施建设工程

    .扩大保护区面积:由于1998年华南虎重现百山祖后,百山祖的科技人员采集到虎脚印与粪便,并送交####大学生命科学院进行遗传基因鉴定,经过近二年的攻关,于200010月通过鉴定确认华南虎存在于百山祖境内,而亚洲的其他地方的虎类保护实践证明,有效地维持一个华南虎种群需要一个较大的合适环境,至少400平方公里(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行动规划,1994),为此,必须扩大保护区面积以切实有效保护这一世界最濒危的动物,而且以保护区扩大面积为基础而编制的保护区总体规划已于2001819通过专家的鉴定,一致通过扩区方案。保护区面积将由10880.1公顷扩大至25667.1公顷。

    .保护区管理处管理用房及各保护点的建设

    对站、点用房面积按保护站300m2/座,保护点100m2/座规划建设,对已有用房的站、点进行维修及扩建至用房标准,经规划,新建维修保护站7座,保护点17座,对原有用房的原保护站、点,扩修建约1200m2,而新建900m2,建4个哨卡计用房面积1200m2,初步建立起保护网络。

    5.1.3防火工程建设

    ①防火预测预报系统建设:利用县气象台火险气象预报资料并与保护区气象站结合,配备专业人员1-2名,添置设备,及时完成短、中期森林火险预测预报等工作。

    ②防火监测系统建设:加强地面巡护是本保护区开展森林防火监测的切实可行的方法之一,因此,需配备巡护用摩托车3辆,另外根据《森林防火工程技术标准》,修复现有百山祖了望台,并在旱坑岭头,伍大堡乡把衣尖各新建一个了望台,并配备相应设备。

    ③防火阻隔系统建设:建设重点为防火线及防火林带,规划新开防火线60公里,宽度为15米,加上原有的80公里,做到每年小修一次,三年大修一次。

    ④防火扑救队伍及防火物资储备库建设:由保护区管理处、乡镇、村联合组成林火扑救队,人员50人,管理处负责人任组长,并定期进行扑火知识培训。为做到有备无患,建立一个扑火物资储备库,以50人为标准,备有对讲机4只,电子合成喊话器4只,风力灭火机20台,割灌机(或油锯)10台,2号工具50把,灭火水枪20支,防火服装50套,柴刀50把,水桶50只,灭火弹200只。储备库库房建设200平方米。

    ⑤防火指挥及宣传系统建设:建立防火指挥办公室,在火险期安排人员进行昼夜值班,在接到火灾报警后,及时组织、指挥扑救。目前保护区需配备森林防火指挥车一辆。

    5.1.4基础设施建设:

    ①道路建设:目的是为了沟通保护区内外部及各保护站(点)之间的交通,加强资源保护,积极开展经营管理。道路规划如下:

    a.新建万里林进入保护区(百瀑沟)油路2千米。

    b.新建茶木淤至龙岩公路8千米。

    c.拓宽万里林-茶木淤的公路10千米。

    ②供电规划:目前区内大部分保护点都未通小水电或高压电,为确保各站、哨卡和管理中心用房用电正常,规划架设10KV线路40千米,分别为:一是万里林至百山祖8千米;二是百山祖至了望台2千米;三是百山祖至茶木淤7千米;四是茶木淤至旱坑岭3千米;五是万里林至出水岙20千米。

    ③通讯规划:保护区现有通讯设施落后,与各站点联系极为困难,为改变现状,适应保护、管理形势发展的需要,现具体规划如下:

    a.管理处至各保护站、点程控线路60千米。

    b.百山祖顶峰及茶木淤各建立移动电话基站1座,万里林建全球通及中国联通基地各1座。

    c.在旱坑岭头及把衣尖两个新建了望台处各建立无线基地台1座。

    ④给排水规划:在新建了望台、茶木淤、万里林各建蓄水池1个,输水管线2千米。

    ⑤环境保护规划:根据需要,在茶木淤、万里林新建污水处理池2个,并在保护区内设置果壳箱50个,建生态公厕4个。

    5.1.5生物保护技术工程设施:

    ①积极做好森林病虫害的预测预报工作;

    ②加强动植物检疫;

    ③采取生物措施加以防治,并吸引鸟类防治害虫;

    ④配备必要的人员和设备:配备森防森检人员1-2名,建立森防森检实验室,配备显微镜,双筒解剖镜,放大镜,照相机,培养箱等常规实验设施、设备。

    5.2科研繁育系统

    5.2.1珍稀濒危植物的培育和繁殖:是自然保护区对国家重点保护的植物进行有效保护的重要措施,根据本保护区的现状,亟需开展百山祖冷杉的培育和繁殖工作,以拯救其濒危灭绝的境地。

    a.工程保护措施:现存的3百山祖冷杉,因其生长在水沟边,由于长期的冲刷、侵蚀,其一侧离水沟仅2米,且底部泥土被水冲空,如不采取切实可行措施,百山祖冷杉将被大水冲倒,因此必须采取工程保护措施,一是改变水沟位置;二是用泥土填实被水冲空的底部,对水沟进行砌石加固。

    b.科研攻关措施:对百山祖冷杉开展培育繁殖的科研攻关,一是研究其稀有的原因,尽快搞清阻碍其繁殖的机理;二是进一步研究繁殖技术,在不断总结现已取得成功经验的基础上,运用先进的生物工程技术,开展多种材料的组织培养试验,争取在组织培养繁殖技术上有重大的突破,以其扩大其种群。同时,结合科学研究尽快建立珍稀濒危植物繁育基地。包括百山祖冷杉及本保护区其他珍稀、濒危、特有的孑遗植物。

    5.2.2野生动物的驯养繁殖和招引:本保护区拟重点对华南虎进行拯救保护,通过对华南虎的野外跟踪调查和定位调查,准确掌握华南虎野外种群分布、数量及种群结构等数据,同时对华南虎的繁殖、活动习性、捕食行为、食性及种群扩大等方面进行研究,并对华南虎生存环境进行保护以达到拯救的目的。建立野生动物饲养驯养基地,设立华南虎猎物投放点7个,以保证华南虎有充足的食物,引进人工繁育的华南虎进行人工繁育和风土驯化,以改善其种群结构,并建立百山祖华南虎豢养基地,对华南虎进行野生豢养,提高其野外生存与繁育的能力,招引野生虎交配,扩大华南虎的种群数量,确保华南虎持续繁衍。

    另外,要对本保护区的其它重点保护动物,如黄腹角雉、白颈长尾雉、黑麂等的保护,摸清它们的种类、种群数量,主要栖息地、流动线路,野外食物情况等。

    5.2.3建立百山祖保护区地理信息系统

    研究创建百山祖保护区地理信息系统,主要包括自然保护区安全保卫系统、森林防火系统、森林病虫害防治系统、资源管理系统、分析系统(如生态系统分析、景观模拟分析等)、规划评价系统、演示系统等,并在现有资料的基础上,继续进行保护区范围内的各种自然资源清查,并进行定期动态监测,结合建立资源档案和物种数据库。

    5.2.4动态观测监测工程:

    a.建立野外植物资源状况动态监测体系。主要在百山祖冷杉生长地、百山祖南北坡、五岭坑、十九源等珍稀濒危植物的主要分布区,建立动态观测监测站(点),着重对本区的珍稀濒危植物物种的个体、种群数量、生态生物学特征及其生境进行长期观测监测。观测监测站(点)的布设规划前期完成。

    b.建立野外动物资源状况动态监测体系。主要在百山祖保护站、五岭坑保护站、十九源保护站野生动物的主要活动栖息地,建立动态观察监测哨,着重观察监测华南虎、黄腹角雉、白颈长尾雉、白鹇、猕猴、短尾猴等珍稀濒危动物物种的个体、种群数量、生物习性、游迁规律及路线等。观察监测哨的布设规划前期完成。

    c.建立和完善森林资源动态监测体系。在整个保护区范围,按要求设置一定的固定和临时样地,定时对森林资源的消长情况进行动态调查监测。样地的布设工作,规划前期完成。

    d.建立环境质量(包括气象、水文)动态监测体系。保护区应与环境保护部门合作,在茶木淤建立环境质量监测站。并按有关环保的规定和要求,分别在核心区、缓冲区、实验区设立一定数量的取样点,定时进行大气、水质、土壤、生物等因子的环境质量测定分析。为本保护区的环境保护提供依据,也为环境污染地区提供本底资料。同时,与气象部门合作建立气象观测站,对百山祖地区的气象、水文因子进行长期观测,为保护区其他各项研究提供基础资料。此工程规划前期实施。

    e.建立森林生态系统动态监测体系。主要在百山祖南北坡、五岭坑等具有代表性的地段,设立定位观测监测站,从事具有典型性的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森林生态系统的组成、结构、特征、稳定性、可塑性、演替规律、能量循环、综合效益及生产力等的观测研究。规划后期实施。

    5.3宣教培训系统

    5.3.1建立科教中心

    保护区各种自然资源虽然相当丰富,但由于范围广,面积大,又不能向游客全部开放,使游客很难对自然保护区有较为全面的了解。为让外界更好地了解自然保护区,宣传自然保护区的各方面知识,拟在庆元县城建立科教中心,建筑面积2000平方米,内设植物馆、动物馆、标本室、宣教室、档案室、中国自然网工作室、会议室等。

    5.3.2设置限制性及解说性标牌

    为宣传有关的法律、法规、规定、规则,控制和规范人们的活动和行为,增强人们的保护意识,宣传普及有关科学知识,在县城、4个检查哨卡及庆景公路与兰荒公路的交叉处各设置1座大型牌楼,重点保护地段,人为活动濒繁的交通路口以及保护区范围内及其邻近地区主要居民点,设置限制性标牌20块(制作规格参照区界性标牌),解说性标牌50块。

    5.3.3动植物标本制作

    保护区内虽然动植物资源极为丰富,尤其是珍稀动植物。但由于目前的标本室简陋,且又潮湿,标本很难长期存放,目前仅有少量标本,无法适应保护区展需要。计划在本规划期内制作各类标本10000份。供保护区馆藏、展览等之需。

    5.3.4人员培训工程

    适时组织、社区群众及保护区人员参加技术培训,来提高自身的管理水平及业务水平,更好的为保护区建设服务。培训包括技术培训,国际交流及保护区内的利益研讨及社区建设等内容。

    5.3.5中国自然网建设

    我区申请承办的全国自然保护区网络,经过一年来的建设与发展,已初具规模,随着到网站访问量的增加,有些硬件与软件必须加紧实施建设。

    5.4生产示范系统

    根据保护区的环境条件优越,生物资源丰富的优势,以及现有的基础条件,保护区可发展一些生产示范基地,借此带动保护区内的经济发展,拓宽社民致富之路。

    5.4.1绿色食品基地

    区内苦菜、蕨菜、东风草、小竹笋等野生森林蔬菜资源相当丰富,不仅营养成份高,还具有一定的药用保健作用,且无污染,越来越被广大人们所青眯,预计市场前景广阔。本规划期内拟在百山祖乡建立一个10公顷的森林蔬菜基地。

    5.4.2中草药示范基地

    本保护区药用植物资源非常丰富,许多品种具有很好的开发价值,今后可与有关医药部门合作,进行人工栽培试验,共同开发利用药用植物资源,为人类造福。本次规划在百山祖乡种植10公顷的药用植物,品种主要为厚朴、山蔡等。

    5.4.3花卉及种子种苗示范基地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不断深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城镇居民的绿化、美化意识将逐年增强,对绿化植物品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逐渐趋向于新、奇、特、美。而本保护区园林绿化、观赏花卉资源十分丰富,适度地开发有特色的园林绿化、观赏花卉资源其潜力是很大的。本期规划在百山祖乡建花卉示范基地1公顷,在梧桐洋及百山祖建立5公顷珍稀种苗、绿化苗木基地。

    5.4.4动物驯养繁殖基地

    规划在茶木淤及梧桐洋建立动物驯养繁殖示范基地,品种可为羊、野猪等。

6、投资估算及进度安排

    6.1项目总投资

    根据各个系统的建设内容、规模及相关经济指标,保护区生物多样性保护项目在规划期内2001-2005年内总投资2247万元,其中中央财政投资1633万元,省、市、县财政配套资金6143万元(详见工程建设规划表)。

    6.1.1按项目建设划分

    a.资源保护系统投资1247万元,占55.5%

    b.科研繁殖系统投资450万元,占20%

    c.宣教培训系统投资440万元,占19.6%

    d.生产示范系统投资110万元,占4.9%

    6.1.2按建设分年度划分

    a.2001年度投资343万元,占15.3%

    b.2002年度投资524万元,占23.3%

    c.2003年度投资578万元,占25.7%

    d.2004年度投资484万元,占21.5%

    e.2005年度投资318万元,占14.2%

    6.2资金来源及筹措方式

    自然保护事业是一项以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为主的社会公益性发展事业。因此,保护区的保护工程、科研监测工程、宣传教育工程及与之相配套的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应由国家和地方各级财政部门拨款解决。而一些生产示范基地建设等以自筹、借贷等方式进行筹集资金。

    6.3进度安排

    本保护区坚持因地制宜,统筹规划,合理布局,突出重点,分步实施的原则,优先以保护百山祖冷杉、华南虎等珍稀濒危植物和原生生态系统为核心,遵循生态优先,先重点后一般,先易后难的原则,逐年分步实施,具体安排见工程建设规划表。

    7、效益评价

    本保护区是以保护生物多样性为重点的综合型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地理位置独特,位于北纬28度附近的敏感区,且濒临我国东南沿海,直接受海洋性季风气候的影响,在生物群落和动植物区系的划分上具有重要地位。区内地形切割剧烈,相对高差达1300多米,自海拔550—1856.7米,森林植被垂直带谱系列明显,植被类型具有三个气候区的代表性,生物种类丰富,是理想的动植物生存栖息地。整个保护区具有生物群落地带的特殊性;生物区系起源的古老性和复杂性;生物物种的多样性、稀有性;森林生态系统结构的完整性和一定的典型性、自然原生性;以及保护功能的综合性等特点。

    特别是区内珍稀、濒危、特有、孑遗物种丰富。其中,世界极度濒危的十一种动物之首——华南虎在本区活动濒繁,国家一级保护植物、世界十二种最濒危植物之一的百山祖冷杉为本保护区所特有。

    因此,本项目实施,将大力提高本保护区的能力建设,将百山祖保护区建成与国际接轨的自然保护区同时,必将产生巨大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7.1 环境效益

    本保护区由于其生物资源具有其特性,其同时所具有的感染力、潜在的保护价值和科研价值是非常大的,整个保护区的环境效益十分明显。

    通过本项目方案的实施,将有利于保护区生物物种及其遗传的多样性,有利于保护森林生态类型的多样性,有利于保护动植物区系起源的古老性和生物群落地带的特殊性,有利于保护和改善野生生物的生存栖息环境,特别是有利于对百山祖冷杉、华南虎等珍稀濒危动植物进行有效的保护和拯救。整个生态效益将从以下几方面得以进一步体现:

    7.1.1华南虎、百山祖冷杉等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物种、各类生物群落、森林植被及生境将得到有效保护,并促其迅速恢复和发展,尽最大可能保持生物多样性,使本保护区成为野生动植物的避难所、自然博物馆、野生生物物种的基因库、重要的科研基地。为人类保护自然、认识自然、改造自然、合理利用自然提供科学依据。

    7.1.2整个保护区范围的生态系统将得到进一步完善。系统中各种生物之间,生物与非生物之间的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将保持相对稳定的平衡状态。从而,使保护区的各种保护对象得到更有效的保护;并在此基础上,为人类合理利用自然资源提供借鉴和指导。

    7.1.3通过大面积的封山护林等措施,保护区的森林植被将得到迅速恢复和发展,生态系统结构也更趋完善。这样,不但为各种野生动植物提供良好的生存、栖息环境,而且还将充分发挥森林所具有的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止水土流失、改良土壤、防风固沙、调节气候、防止污染、美化环境等多种生态效能。从而进一步改善保护区及其周围地区和瓯江、闽江流域的自然环境,为工农业生产、人类的身体健康及改善投资环境等作出重大的贡献。

    7.2 社会效益

    本保护区从社会角度来评价:由于本保护区环境条件独特,生物物种具有珍稀性、森林生态系统具有典型性和一定的自然原生性,有很高的潜在保护价值和科研价值,从而,保护区的保护对象具有广泛的社会影响,政治影响和国际影响。特别是百山祖冷杉、华南虎的发现更是轰动国内外,吸引众多的国内外专家、学者前来参观、考察并在科研协作等方面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其濒危程度及拯救情况,同样时刻牵动着国内外亿万人的心。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以及保护区本身各方面条件的完善,这种影响将日益扩大。

    因此,可以预见,保护区通过本项目实施,将达到保护管理机构健全,制度完善,保护科研等基础设施设备基本配套,管理科学有效,形成一个集保护、科研、宣传、教育、参观、考察、生态旅游、环境监测、生产示范等于一体的多功能基地。整个保护区的工作生活条件将大大改善。从而有利于正常开展对百山祖冷杉、华南虎等主要保护对象的保护和拯救工作,不断提高保护区和本地区的知名度;有利于普及科学文化知识,陶冶人们的情操,增强人们的保护意识,促进社会的文明和进步;有利于改善投资环境,扩大对外开放,促进国际合作与交流。特别是新区群众将在参与自然保护区的保护与发展过程中改变资源的利用方式,减少资源消耗,并从中受益,生活质量得到改善。总之,本保护区必将在促进我国自然保护区事业的发展、环保科技的进步、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国际合作与交流、地区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7.3 经济效益

    自然保护区事业是一项面向全社会、全人类的社会公益事业、是难以用直接的经济价值来衡量的。它们全面保护自然资源和自然环境为已任,项目的首要任务是要如何保护好其生态系统和特定的保护目标。但从长远的、整体的、生态经济学的眼光来看,保护区所具有的巨大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实际上也就是保护区所具有的巨大的经济效益。只不过,这种效益是潜在的、间接的,不象直接的经济效益那样引人注目,一时难以被大多数人所认识。但它所体现出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许多即使是用金钱也难以买到的,所保留下来的物种资源和遗传资源是全社会、全人类的宝贵财富,其价值更是不可估量。

    因此,从生态经济学的角度来评价,本项目进一步实施,其经济效益也是十分显著的。

    8、运行经费来原及地方承诺

    国家和地方资金到位后,保护区一定要强化资金使用与管理,设立资金专项帐户,搞好成本核算,有效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禁止截留,挤占挪用项目资金,同时,接受社会的监督和做好项目资金使用的审计工作。

    庆元县作为当地政府,为了切实搞好庆元县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专门于去年成立了生物多样性保护办公室,直属于县政府,业务隶属县环保局,主要任务是指导,监督百山祖生物多样性项目的具体实施。为促进百山祖自然保护区的能力建设,给予多样性保护工作予以20%以上的配套资金。

荣而艰巨的任务。一、过去五年的工作和十年的基本总结十七大以来的五年,是我们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奋勇前进的五年,是我们经受住各种困难和风险考验、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的五年。十七大对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作出全面部署。为贯彻十七大精神,中央先后召开七次全会,分别就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推进农村改革发展、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制定“十二五”规划、推进文化改革发展等关系全局的重大问题作出决定和部署。五年来,我们胜利完成“十一五”规划,顺利实施“十二五”规划,各方面工作都取得新的重大成就。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综合国力大幅提升,二一一年国内生产总值达到四十七点三万亿元。财政收入大幅增加。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提高,粮食连年增产。产业结构调整取得新进展,基础设施全面加强。城镇化水平明显提高,城乡区域发展协调性增强。创新型国家建设成效显著,载人航天、探月工程、载人深潜、超级计算机、高速铁路等实现重大突破。生态文明建设扎实展开,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全面推进。改革开放取得重大进展。农村综合改革、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国有企业改革不断深化,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现代市场体系和宏观调控体系不断健全,财税、金融、价格、科技、教育、社会保障、医药卫生、事业单位等改革稳步推进。开放型经济达到新水平,进出口总额跃居世界第二位。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改善民生力度不断加大,城乡就业持续扩大,居民收入较快增长,家庭财产稳定增加,衣食住行用条件明显改善,城乡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和农村扶贫标准大幅提升,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持续提高。民主法制建设迈出新步伐。政治体制改革继续推进。实行城乡按相同人口比例选举人大代表。基层民主不断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形成,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成绩显著。爱国统一战线巩固壮大。行政体制改革深化,司法体制和工作机制改革取得新进展。文化建设迈上新台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深入开展,文化体制改革全面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取得重大进展,文化产业快速发展,文化创作生产更加繁荣,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全民健身和竞技体育取得新成绩。社会建设取得新进步。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和均等化程度明显提高。教育事业迅速发展,城乡免费义务教育全面实现。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成效显著,城乡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全面建立,新型社会救助体系基本形成。全民医保基本实现,城乡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初步建立。保障性住房建设加快推进。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社会保持和谐稳定。国防和军队建设开创新局面。中国特色军事变革取得重大成就,军队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协调推进、全面加强,军事斗争准备不断深化,履行新世纪新阶段历史使命能力显著增强,出色完成一系列急难险重任务。港澳台工作进一步加强。香港、澳门保持繁荣稳定,同内地交流合作提高到新水平。推动两岸关系实现重大转折,实现两岸全面直接双向“三通”,签署实施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形成两岸全方位交往格局,开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新局面。外交工作取得新成就。坚定维护国家利益和我国公民、法人在海外合法权益,加强同世界各国交流合作,推动全球治理机制变革,积极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在国际事务中的代表性和话语权进一步增强,为改革发展争取了有利国际环境。党的建设全面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继续推进,思想理论建设成效明显,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取得重要成果,党的建设改革创新迈出重要步伐。党内民主进一步扩大。干部队伍建设取得重要进展,人才工作开创新局面。创先争优活动和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深入进行,基层党组织不断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取得新成效。同时,必须清醒看到,我们工作中还存在许多不足,前进道路上还有不少困难和问题。主要是: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依然突出,科技创新能力不强,产业结构不合理,农业基础依然薄弱,资源环境约束加剧,制约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较多,深化改革开放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任务艰巨;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居民收入分配差距依然较大;社会矛盾明显增多,教育、就业、社会保障、医疗、住房、生态环境、食品药品安全、安全生产、社会治安、执法司法等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较多,部分群众生活比较困难;一些领域存在道德失范、诚信缺失现象;一些干部领导科学发展能力不强,一些基层党组织软弱涣散,少数党员干部理想信念动摇、宗旨意识淡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突出,奢侈浪费现象严重;一些领域消极腐败现象易发多发,反腐败斗争形势依然严峻。对这些困难和问题,我们必须高度重视,进一步认真加以解决。过去五年的工作,是十六大以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十年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十年,我们紧紧抓住和用好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战胜一系列重大挑战,奋力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进到新的发展阶段。进入新世纪新阶段,国际局势风云变幻,综合国力竞争空前激烈,我们深化改革开放,加快发展步伐,以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为契机,变压力为动力,化挑战为机遇,坚定不移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前进过程中,我们战胜突如其来的非典疫情,认真总结我国发展实践,准确把握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及时提出和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开拓了经济社会发展的广阔空间。二〇〇八年以后,国际金融危机使我国发展遭遇严重困难,我们科学判断、果断决策,采取一系列重大举措,在全球率先实现经济企稳回升,积累了有效应对外部经济风险冲击、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重要经验。我们成功举办北京奥运会、残奥会和上海世博会,夺取抗击汶川特大地震等严重自然灾害和灾后恢复重建重大胜利,妥善处置一系列重大突发事件。在十分复杂的国内外形势下,党和人民经受住严峻考验,巩固和发展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大局,提高了我国国际地位,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巨大优越性和强大生命力,增强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自豪感和凝聚力。十年来,我们取得一系列新的历史性成就,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了坚实基础。我国经济总量从世界第六位跃升到第二位,社会生产力、经济实力、科技实力迈上一个大台阶,人民生活水平、居民收入水平、社会保障水平迈上一个大台阶,综合国力、国际竞争力、国际影响力迈上一个大台阶,国家面貌发生新的历史性变化。人们公认,这是我国经济持续发展、民主不断健全、文化日益繁荣、社会保持稳定的时期,是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人民得到实惠更多的时期。我们能取得这样的历史性成就,靠的是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的正确指引,靠的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奠定的深厚基础,靠的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团结奋斗。在这里,我代表中共中央,向全国各族人民,向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和各界爱国人士,向香港特别行政区同胞、澳门特别行政区同胞和台湾同胞以及广大侨胞,向一切关心和支持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各国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总结十年奋斗历程,最重要的就是我们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勇于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围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出一系列紧密相连、相互贯通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形成和贯彻了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同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对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作出了新的科学回答,把我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的认识提高到新的水平,开辟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发展新境界。科学发展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最新成果,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是指导党和国家全部工作的强大思想武器。科学发展观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道,是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面向未来,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对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必须把科学发展观贯彻到我国现代化建设全过程、体现到党的建设各方面。全党必须更加自觉地把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牢牢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坚持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着力把握发展规律、创新发展理念、破解发展难题,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加快形成符合科学发展要求的发展方式和体制机制,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不断实现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和平发展,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打下牢固基础。必须更加自觉地把以人为本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核心立场,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尊重人民首创精神,保障人民各项权益,不断在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上取得新成效。必须更加自觉地把全面协调可持续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全面落实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促进现代化建设各方面相协调,促进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协调,不断开拓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必须更加自觉地把统筹兼顾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重大关系,统筹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各方面工作,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经济社会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统筹各方面利益关系,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努力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是科学发展观最鲜明的精神实质。实践发展永无止境,认识真理永无止境,理论创新永无止境。全党一定要勇于实践、勇于变革、勇于创新,把握时代发展要求,顺应人民共同愿望,不懈探索和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永葆党的生机活力,永葆国家发展动力,在党和人民创造性实践中奋力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二、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回首近代以来中国波澜壮阔的历史,展望中华民族充满希望的未来,我们得出一个坚定的结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道路关乎党的命脉,关乎国家前途、民族命运、人民幸福。在中国这样一个经济文化十分落后的国家探索民族复兴道路,是极为艰巨的任务。九十多年来,我们党紧紧依靠人民,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结合起来,独立自主走自己的路,历经千辛万苦,付出各种代价,取得革命建设改革伟大胜利,开创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成功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在探索过程中,虽然经历了严重曲折,但党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取得的独创性理论成果和巨大成就,为新的历史时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物质基础。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深刻总结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方面经验,借鉴世界社会主义历史经验,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深刻揭示社会主义本质,确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明确提出走自己的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科学回答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成功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在国内外形势十分复杂、世界社会主义出现严重曲折的严峻考验面前捍卫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依据新的实践确立了党的基本纲领、基本经验,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和基本框架,确立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开创全面改革开放新局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成功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向二十一世纪。新世纪新阶段,党中央抓住重要战略机遇期,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推进实践创新、理论创新、制度创新,强调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加快生态文明建设,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推动建设和谐世界,推进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成功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坚持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一以贯之的接力探索中,我们坚定不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党和人民九十多年奋斗、创造、积累的根本成就,必须倍加珍惜、始终坚持、不断发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就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根本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等基本政治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以及建立在这些制度基础上的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等各项具体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途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行动指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根本保障,三者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这是党领导人民在建设社会主义长期实践中形成的最鲜明特色。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总布局是五位一体,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又根据时代条件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以全新的视野深化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系统回答了在中国这样人口多底子薄的东方大国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使我们国家快速发展起来,使我国人民生活水平快速提高起来。实践充分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方向,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历史任务,必须准备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我们一定要毫不动摇坚持、与时俱进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特色、理论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必须牢牢把握以下基本要求,并使之成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信念。——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亿万人民自己的事业。要发挥人民主人翁精神,坚持依法治国这个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最广泛地动员和组织人民依法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积极投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更好保障人民权益,更好保证人民当家作主。——必须坚持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科学发展为主题,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实现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必须坚持推进改革开放。改革开放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要始终把改革创新精神贯彻到治国理政各个环节,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创新,不断推进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必须坚持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公平正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要在全体人民共同奋斗、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上,加紧建设对保障社会公平正义具有重大作用的制度,逐步建立以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平保障体系,努力营造公平的社会环境,保证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必须坚持走共同富裕道路。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要坚持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加大再分配调节力度,着力解决收入分配差距较大问题,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必须坚持促进社会和谐。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增强社会创造活力,确保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国家长治久安。——必须坚持和平发展。和平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选择。要坚持开放的发展、合作的发展、共赢的发展,通过争取和平国际环境发展自己,又以自身发展维护和促进世界和平,扩大同各方利益汇合点,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要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坚持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增强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提高党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我们必须清醒认识到,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在任何情况下都要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国情,推进任何方面的改革发展都要牢牢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实际。党的基本路线是党和国家的生命线,必须坚持把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同四项基本原则、改革开放这两个基本点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既不妄自菲薄,也不妄自尊大,扎扎实实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只要我们胸怀理想、坚定信念,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顽强奋斗、艰苦奋斗、不懈奋斗,就一定能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就一定能在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党要坚定这样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目标综观国际国内大势,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我们要准确判断重要战略机遇期内涵和条件的变化,全面把握机遇,沉着应对挑战,赢得主动,赢得优势,赢得未来,确保到二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根据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要在十六大、十七大确立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基础上努力实现新的要求。——经济持续健康发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取得重大进展,在发展平衡性、协调性、可持续性明显增强的基础上,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二年翻一番。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大幅上升,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工业化基本实现,信息化水平大幅提升,城镇化质量明显提高,农业现代化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成效显著,区域协调发展机制基本形成。对外开放水平进一步提高,国际竞争力明显增强。——人民民主不断扩大。民主制度更加完善,民主形式更加丰富,人民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进一步发挥。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全面落实,法治政府基本建成,司法公信力不断提高,人权得到切实尊重和保障。——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深入人心,公民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明显提高。文化产品更加丰富,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本建成,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中华文化走出去迈出更大步伐,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基础更加坚实。——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总体实现。全民受教育程度和创新人才培养水平明显提高,进入人才强国和人力资源强国行列,教育现代化基本实现。就业更加充分。收入分配差距缩小,中等收入群体持续扩大,扶贫对象大幅减少。社会保障全民覆盖,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住房保障体系基本形成,社会和谐稳定。——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主体功能区布局基本形成,资源循环利用体系初步建立。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大幅下降,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显著减少。森林覆盖率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增强,人居环境明显改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不失时机深化重要领域改革,坚决破除一切妨碍科学发展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弊端,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使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要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更大程度更广范围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完善宏观调控体系,完善开放型经济体系,推动经济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发展。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从各层次各领域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实现国家各项工作法治化。加快完善文化管理体制和文化生产经营机制,基本建立现代文化市场体系,健全国有文化资产管理体制,形成有利于创新创造的文化发展环境。加快形成科学有效的社会管理体制,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健全基层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网络,建立确保社会既充满活力又和谐有序的体制机制。加快建立生态文明制度,健全国土空间开发、资源节约、生态环境保护的体制机制,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任务十分艰巨,全党同志一定要埋头苦干、顽强拼搏。国家要加大对农村和中西部地区扶持力度,支持这些地区加快改革开放、增强发展能力、改善人民生活。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在现代化建设中继续走在前列,为全国改革发展作出更大贡献。四、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兴国之要,发展仍是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关键。只有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才能筑牢国家繁荣富强、人民幸福安康、社会和谐稳定的物质基础。必须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战略思想,决不能有丝毫动摇。在当代中国,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本质要求就是坚持科学发展。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战略抉择。要适应国内外经济形势新变化,加快形成新的经济发展方式,把推动发展的立足点转到提高质量和效益上来,着力激发各类市场主体发展新活力,着力增强创新驱动发展新动力,着力构建现代产业发展新体系,着力培育开放型经济发展新优势,使经济发展更多依靠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拉动,更多依靠现代服务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带动,更多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驱动,更多依靠节约资源和循环经济推动,更多依靠城乡区域发展协调互动,不断增强长期发展后劲。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一)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深化改革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必须更加尊重市场规律,更好发挥政府作用。要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推行公有制多种实现形式,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完善各类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推动国有资本更多投向关系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不断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影响力。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保证各种所有制经济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健全现代市场体系,加强宏观调控目标和政策手段机制化建设。加快改革财税体制,健全中央和地方财力与事权相匹配的体制,完善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和主体功能区建设的公共财政体系,构建地方税体系,形成有利于结构优化、社会公平的税收制度。建立公共资源出让收益合理共享机制。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健全促进宏观经济稳定、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现代金融体系,加快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稳步推进利率和汇率市场化改革,逐步实现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加快发展民营金融机构。完善金融监管,推进金融创新,提高银行、证券、保险等行业竞争力,维护金融稳定。(二)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要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以全球视野谋划和推动创新,提高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更加注重协同创新。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推动科技和经济紧密结合,加快建设国家创新体系,着力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完善知识创新体系,强化基础研究、前沿技术研究、社会公益技术研究,提高科学研究水平和成果转化能力,抢占科技发展战略制高点。实施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突破重大技术瓶颈。加快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研发应用,加强技术集成和商业模式创新。完善科技创新评价标准、激励机制、转化机制。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促进创新资源高效配置和综合集成,把全社会智慧和力量凝聚到创新发展上来。 (三)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这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必须以改善需求结构、优化产业结构、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推进城镇化为重点,着力解决制约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大结构性问题。要牢牢把握扩大内需这一战略基点,加快建立扩大消费需求长效机制,释放居民消费潜力,保持投资合理增长,扩大国内市场规模。牢牢把握发展实体经济这一坚实基础,实行更加有利于实体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强化需求导向,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健康发展,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推动服务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发展壮大,合理布局建设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建设下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发展现代信息技术产业体系,健全信息安全保障体系,推进信息网络技术广泛运用。提高大中型企业核心竞争力,支持小微企业特别是科技型小微企业发展。继续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充分发挥各地区比较优势,优先推进西部大开发,全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大力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积极支持东部地区率先发展。采取对口支援等多种形式,加大对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扶持力度。科学规划城市群规模和布局,增强中小城市和小城镇产业发展、公共服务、吸纳就业、人口集聚功能。加快改革户籍制度,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努力实现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常住人口全覆盖。(四)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城乡发展一体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要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增强农村发展活力,逐步缩小城乡差距,促进城乡共同繁荣。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方针,加大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力度,让广大农民平等参与现代化进程、共同分享现代化成果。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坚持把国家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重点放在农村,深入推进新农村建设和扶贫开发,全面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着力促进农民增收,保持农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坚持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依法维护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收益分配权,壮大集体经济实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和股份合作,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发展多种形式规模经营,构建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相结合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改革征地制度,提高农民在土地增值收益中的分配比例。加快完善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着力在城乡规划、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方面推进一体化,促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五)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适应经济全球化新形势,必须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完善互利共赢、多元平衡、安全高效的开放型经济体系。要加快转变对外经济发展方式,推动开放朝着优化结构、拓展深度、提高效益方向转变。创新开放模式,促进沿海内陆沿边开放优势互补,形成引领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的开放区域,培育带动区域发展的开放高地。坚持出口和进口并重,强化贸易政策和产业政策协调,形成以技术、品牌、质量、服务为核心的出口竞争新优势,促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发展服务贸易,推动对外贸易平衡发展。提高利用外资综合优势和总体效益,推动引资、引技、引智有机结合。加快走出去步伐,增强企业国际化经营能力,培育一批世界水平的跨国公司。统筹双边、多边、区域次区域开放合作,加快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推动同周边国家互联互通。提高抵御国际经济风险能力。我们一定要坚定信心,打胜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场硬仗,把我国经济发展活力和竞争力提高到新的水平。五、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和推进政治体制改革人民民主是我们党始终高扬的光辉旗帜。改革开放以来,我们总结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正反两方面经验,强调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坚持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不断推进政治体制改革,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取得重大进展,成功开辟和坚持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为实现最广泛的人民民主确立了正确方向。政治体制改革是我国全面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继续积极稳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发展更加广泛、更加充分、更加健全的人民民主。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以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为根本,以增强党和国家活力、调动人民积极性为目标,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发展社会主义政治文明。要更加注重改进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保证党领导人民有效治理国家;更加注重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保证人民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更加注重发挥法治在国家治理和社会管理中的重要作用,维护国家法制统一、尊严、权威,保证人民依法享有广泛权利和自由。要把制度建设摆在突出位置,充分发挥我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优越性,积极借鉴人类政治文明有益成果,绝不照搬西方政治制度模式。(一)支持和保证人民通过人民代表大会行使国家权力。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政治制度。要善于使党的主张通过法定程序成为国家意志,支持人大及其常委会充分发挥国家权力机关作用,依法行使立法、监督、决定、任免等职权,加强立法工作组织协调,加强对“一府两院”的监督,加强对政府全口径预算决算的审查和监督。提高基层人大代表特别是一线工人、农民、知识分子代表比例,降低党政领导干部代表比例。在人大设立代表联络机构,完善代表联系群众制度。健全国家权力机关组织制度,优化常委会、专委会组成人员知识和年龄结构,提高专职委员比例,增强依法履职能力。(二)健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是我国人民民主的重要形式。要完善协商民主制度和工作机制,推进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通过国家政权机关、政协组织、党派团体等渠道,就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问题和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实际问题广泛协商,广纳群言、广集民智,增进共识、增强合力。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充分发挥人民政协作为协商民主重要渠道作用,围绕团结和民主两大主题,推进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制度建设,更好协调关系、汇聚力量、建言献策、服务大局。加强同民主党派的政治协商。把政治协商纳入决策程序,坚持协商于决策之前和决策之中,增强民主协商实效性。深入进行专题协商、对口协商、界别协商、提案办理协商。积极开展基层民主协商。(三)完善基层民主制度。在城乡社区治理、基层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中实行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是人民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权利的重要方式。要健全基层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基层群众自治机制,以扩大有序参与、推进信息公开、加强议事协商、强化权力监督为重点,拓宽范围和途径,丰富内容和形式,保障人民享有更多更切实的民主权利。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健全以职工代表大会为基本形式的企事业单位民主管理制度,保障职工参与管理和监督的民主权利。发挥基层各类组织协同作用,实现政府管理和基层民主有机结合。(四)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要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保证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加强重点领域立法,拓展人民有序参与立法途径。推进依法行政,切实做到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进一步深化司法体制改革,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司法制度,确保审判机关、检察机关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检察权。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增强全社会学法尊法守法用法意识。提高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能力。党领导人民制定宪法和法律,党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绝不允许以言代法、以权压法、徇私枉法。(五)深化行政体制改革。行政体制改革是推动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的必然要求。要按照建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体制目标,深入推进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政事分开、政社分开,建设职能科学、结构优化、廉洁高效、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继续简政放权,推动政府职能向创造良好发展环境、提供优质公共服务、维护社会公平正义转变。稳步推进大部门制改革,健全部门职责体系。优化行政层级和行政区划设置,有条件的地方可探索省直接管理县(市)改革,深化乡镇行政体制改革。创新行政管理方式,提高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推进政府绩效管理。严格控制机构编制,减少领导职数,降低行政成本。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完善体制改革协调机制,统筹规划和协调重大改革。(六)健全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保障人民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是权力正确运行的重要保证。要确保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确保国家机关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坚持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健全决策机制和程序,发挥思想库作用,建立健全决策问责和纠错制度。凡是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决策都要充分听取群众意见,凡是损害群众利益的做法都要坚决防止和纠正。推进权力运行公开化、规范化,完善党务公开、政务公开、司法公开和各领域办事公开制度,健全质询、问责、经济责任审计、引咎辞职、罢免等制度,加强党内监督、民主监督、法律监督、舆论监督,让人民监督权力,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七)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统一战线是凝聚各方面力量,促进政党关系、民族关系、宗教关系、阶层关系、海内外同胞关系的和谐,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的重要法宝。要高举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旗帜,巩固统一战线的思想政治基础,正确处理一致性和多样性的关系。坚持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方针,加强同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团结合作,促进思想上同心同德、目标上同心同向、行动上同心同行,加强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选拔和推荐更多优秀党外人士担任各级国家机关领导职务。全面正确贯彻落实党的民族政策,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牢牢把握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主题,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加快民族地区发展,保障少数民族合法权益,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促进各民族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全面贯彻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发挥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积极作用。鼓励和引导新的社会阶层人士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作出更大贡献。落实党的侨务政策,支持海外侨胞、归侨侨眷关心和参与祖国现代化建设与和平统一大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是团结亿万人民共同奋斗的正确道路。我们一定要坚定不移沿着这条道路前进,使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展现出更加旺盛的生命力。六、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必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原则,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全面发展,建设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关键是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要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发扬学术民主、艺术民主,为人民提供广阔文化舞台,让一切文化创造源泉充分涌流,开创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持续迸发、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人民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全面提高、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不断增强的新局面。(一)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要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教育,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坚持不懈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全党、教育人民,深入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建设哲学社会科学创新体系,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广泛开展理想信念教育,把广大人民团结凝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之下。大力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深入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和主导权,坚持正确导向,提高引导能力,壮大主流思想舆论。(二)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这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基本任务。要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弘扬时代新风。推进公民道德建设工程,弘扬真善美、贬斥假恶丑,引导人们自觉履行法定义务、社会责任、家庭责任,营造劳动光荣、创造伟大的社会氛围,培育知荣辱、讲正气、作奉献、促和谐的良好风尚。深入开展道德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教育和治理,加强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和司法公信建设。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广泛开展志愿服务,推动学雷锋活动、学习宣传道德模范常态化。(三)丰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让人民享有健康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提高文化产品质量,为人民提供更好更多精神食粮。坚持面向基层、服务群众,加快推进重点文化惠民工程,加大对农村和欠发达地区文化建设的帮扶力度,继续推动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向社会免费开放。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广和规范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繁荣发展少数民族文化事业。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引导群众在文化建设中自我表现、自我教育、自我服务。开展全民阅读活动。加强和改进网络内容建设,唱响网上主旋律。加强网络社会管理,推进网络依法规范有序运行。开展“扫黄打非”,抵制低俗现象。普及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提高全民科学素养。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促进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全面发展。(四)增强文化整体实力和竞争力。文化实力和竞争力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重要标志。要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推动文化事业全面繁荣、文化产业快速发展。发展哲学社会科学、新闻出版、广播影视、文学艺术事业。加强重大公共文化工程和文化项目建设,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提高服务效能。促进文化和科技融合,发展新型文化业态,提高文化产业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水平。构建和发展现代传播体系,提高传播能力。增强国有公益性文化单位活力,完善经营性文化单位法人治理结构,繁荣文化市场。扩大文化领域对外开放,积极吸收借鉴国外优秀文化成果。营造有利于高素质文化人才大量涌现、健康成长的良好环境,造就一批名家大师和民族文化代表人物,表彰有杰出贡献的文化工作者。我们一定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向着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宏伟目标阔步前进。七、在改善民生和创新管理中加强社会建设加强社会建设,是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保证。必须从维护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高度,加快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加强社会建设,必须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目的。要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在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上持续取得新进展,努力让人民过上更好生活。加强社会建设,必须加快推进社会体制改革。要围绕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管理体系,加快形成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管理体制,加快形成政府主导、覆盖城乡、可持续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加快形成政社分开、权责明确、依法自治的现代社会组织体制,加快形成源头治理、动态管理、应急处置相结合的社会管理机制。(一)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目录   

    一、地理位置图

    二、可行性研究报告

    1项目背景和现状情况…………………………………………………………………… 1

    1.1百山祖自然保护区基本概况………………………………………………………… 1

    1.2种群特征……………………………………………………………………………… 1

    1.3人员编制、经费来源及主要工作内容……………………………………………… 4

    1.4固定资产现状、管护设施…………………………………………………………… 4

    2项目提出的意义、目的和必要性……………………………………………………… 5

    2.1意义…………………………………………………………………………………… 5

    2.2目的…………………………………………………………………………………… 6

    2.3必要性………………………………………………………………………………… 7

    3项目依据及项目规划…………………………………………………………………… 8

    3.1项目依据……………………………………………………………………………… 8

    3.2规划原则……………………………………………………………………………… 8

    3.3规划期限……………………………………………………………………………… 9

    4项目建设条件…………………………………………………………………………… 9

    4.1气象水文特征………………………………………………………………………… 9

    4.2社会经济状况…………………………………………………………………………10

    4.3建设用地………………………………………………………………………………11

    4.4已有的工作基础………………………………………………………………………11

    5建设内容、规模…………………………………………………………………………12

    5.1资源保护系统…………………………………………………………………………12

    5.2科研繁育系统…………………………………………………………………………16

    5.3宣教培训系统…………………………………………………………………………19

    5.4生产示范系统…………………………………………………………………………20

    6投资估算及进度安排……………………………………………………………………21

    6.1项目总投资……………………………………………………………………………21

    6.2资金来源及筹措方式…………………………………………………………………21

    6.3进度安排………………………………………………………………………………22

    7运行经费来源及地方承诺………………………………………………………………22

    8效益评价…………………………………………………………………………………22

    8.1环境效益………………………………………………………………………………23

    8.2社会效益………………………………………………………………………………24

    8.3经济效益………………………………………………………………………………25

    三、附件:

    1工程建设规划表

    2工程建设投资概算表

    3工程建设设备清单

    4工程建设规划图

    5国家重点保护植物名录

    6国家重点保护动物名录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54050957d1f34693dbef3eed.html

《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保护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