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地球的形状和大小》教案

发布时间:2020-07-17 09:55:05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认识地球的形状和大小》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历史过程,并能够提供实例证明地球是球形天体。

2.能够运用有关数据描述地球的大小。

3、培养学生善于发现、勇于探索的精神。

【重点难点】

重点:地球的形状与大小。

难点:对地球形状的认识。

【辅助工具】

1.多媒体课件。 2.表演用道具。

【主要训练形式】

1.小组研讨。2.道具演示。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导入课题:

周一升旗仪式在操场举行,直观感受操场的地表形态是平的。但我们的知识告诉我们,人类生活的大地是球体。古人的科技水平低,无法直接看到地球的形状,所以,探索地球形状的历史经历了几千年。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历史过程。

二、 教学过程

(一)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历史过程。

1、古人对大地形状的直观感受----盖天说

1)古代诗歌《敕勒歌》中:“天似穹庐,笼盖四野”,了解古人对天地的认识---天圆地方。

2)“天圆地方”解释不了天与地结合部位的问题,开始猜测“天如斗笠,地如覆盘”。

3图片展示“盖天说”---天总是在地的上方,“天上地下”

2、古人对地球形状的臆想---地球是曲面的

1)张衡提出“浑天说”(图片展示) --- 天是包着地的圆球,天外地内

2)亚里士多德观察日食(动态图片展示),猜测地球是曲面的。

3)毕达哥拉斯海岸观船(图片展示),猜测地球是曲面的。

4)道具演示小船在平面和曲面上的运动。

3、麦哲伦环球航行,亲身验证地球是球体。

1)图片和文字资料展示,麦哲伦环球航行。

2)动画展示环球历程,了解经过的大洋。

4、宇航员拍摄地球照片,确认地球是球体

图片展示 1、太空第一人:加加林;2、航拍仪拍摄地球照片。

5、小结:图片展示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基本过程。

(二)描述地球的大小。

1、给地球量“身材”,先量“腰围”---赤道。

依据毛主席诗词“坐地日行八万里”,推算地球赤道的周长。

依据周长计算地球的赤道半径。

2、科学家测量:赤道半径为6378千米,极半径为6357千米,相差21千米,

总结地球的形状: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的球体。

3、 图示描述地球大小的三个指标:赤道周长;平均半径;地球的表面积。

4“看谁算得快”,学生做简单的计算,更加直观地感受地球的大小。

5、 对比太阳和地球的大小,感受宇宙的浩瀚。

(三)课堂小结。

1、“你学会了吗?”,由学生分组讨论总结本堂课的目标达成情况。

1)你了解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了吗?你会用哪些实例来证明地球是个球体?

2)你知道该从那几个方面来描述地球的大小吗?

2、教师总结本节课的知识脉络。

(四)学以致用。

“动动脑”。资源卫星的视野范围和卫星轨道半径的关系:卫星轨道半径大,视野范围就大

(五)请您欣赏(地球图片)

地球,美丽的星球,我们的家园。人类共有一个地球,请爱护我们的地球,爱护我们的家园!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5400e4341ed9ad51f01df28c.html

《《认识地球的形状和大小》教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