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学校岗前培训之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

发布时间:2011-08-28 20:32:30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第一章 道德是为人处世的行为准则

1. 道德:含义(P2)、特点(p15-16)、社会作用(p21-23)、发展规律性(p43-45发展的历史性特点(p33-40理解和认识P4-14

2. 马克思主义的道德本质观(P6-12

(1) 道德是一种社会意识(扩展P7 便条)

(2) 道德是特殊的规范调解方式

道德不同于其他社会意识形式的根本特征,就在于它的特殊规范性(p11-12

(3) 道德是一种实践精神

道德掌握世界的特殊性表现(p13-15

3. 道德与法律区别(p17)、 联系(p18

4. 社会主义道德形成的条件(p41-42

5. 社会主义道德结构的主要内容(核心,原则,重点,五个基本要求,三个道德领域和三个应达目的)(p42-43

6. 把握道德的含义(p2-3 8. 道德起源的四种说法(p24-25 9. 伦理思想史对道德本质的看法(p4-6

10. 社会经济关系对道德的决定作用表现(P7-10

11. 道德的作用(泛指)

道德能够影响经济基础的形成、巩固和发展;道德对其他社会意识形态存在和发展有重大影响;道德是影响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一种重要精神力量;道德通过调整人们之间的关系维护社会秩序和稳定;道德是提高人的精神境界,促进人的自我完善,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的内置动力。

12. 马克思主义道德起源观

社会关系的形成是道德起源的客观条件;人类自我意识的形成与发展是道德起源的主观条件;人的劳动是道德起源的历史前提

第二章 人民教师应有高尚的职业道德

1. 职业的定义(p49

2. 职业道德:定义(p49)、特点(p50)、形成与发展(p50-54

3. 社会主义职业道德:形成和发展(p55-56)、特征(p56-57)、社会作用(p58-59

4. 教师定义(p60-61

5. 教师职业的社会意义(p62-67

教师的劳动对社会精神文明建设的作用(p62-66

6. 加强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必要性(p68-71

加强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所面对的挑战(p70-71

7.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影响及理解(双重效应)p75-77

1)市场经济的直接目的是为了取得价值的特点,对教师人生价值观的影响;

积极影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商品产生者不能牺牲使用价值去追求价值,不能把价值作为唯一追求目标。这一特点辐射到学校,有利于培养人们(包括教师)独立自主地选择人生价值的自觉性,摆正个人在社会生活中的位置。

消极影响:市场经济对价值的追求,又潜伏着为价值而牺牲使用价值的可能。教师不可能游离于市场经济潮流之外,有的人染上弄虚作假、追逐个人名利的坏思想、坏作风,出现了人格的扭曲。

2)商品通过等价交换来实现商品价值的特点对教师职业道德的影响;

积极影响:市场经济等价交换原则,有利于提高社会经济效益,有利于培养人们的效率、效益观念,促进人们更好地提高自己的素质。

消极影响:若把等价交换原则不适当地运用到人际、工作之中,往往助长了权钱交易腐败之风的蔓延。

3)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的特殊利益是经济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的特点,对教师职业道德的影响;

积极影响:市场经济这一特点辐射到学校,有利于教师维护自己的正当利益,激励广大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努力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和教学技巧。

消极影响:市场经济的利益驱动的特点,又可以诱使一些为了满足个人私欲而“重利轻义”乃至“见利忘义”,置国家人民利益于不顾。

4)市场经济的竞争特点对教师职业道德的影响;+总之(p77

积极影响:在市场经济竞争中,广大教师的自主、自强、自立意识和创新精神有了一定的增强,使学校教学工作充满了生机。

消极影响:为了在竞争中取胜,有的人不适当地把市场竞争原则运用到社会生活中,扭曲市场竞争原则的作用。在教育领域,在教师队伍中也存在这种现象。

8. 树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教师职业价值观如何加强社会主义经济条件下的教师职业道德修养p78-91

9. 义与利统一观念(p80-83

人生与金钱的关系(p83-85

10. 竞争与协作的关系(p88

教育应该正确对待优胜劣汰(p89-90

11. 以人为本,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p97-102

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坚持“以人为本”的依据;(p97-100

教师道德建设“以人为本”的基本内涵(p101-102

如何“以人为本”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p102-104

第三章 教师职业道德的本质与基本构成

1. 教师职业道德定义(p106

2. 教师职业道德本质(p107

3. 教师职业道德的一般本质(p106-109

教师职业道德由社会经济关系决定(即社会经济关系对教师职业道德的影响)p107-108

教师职道基本原则由教育劳动的本质和目的决定(p109-110

4. 教师职业道德的特殊本质(p111-114

5. 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构成(8)p118

6. 职业理想:概念(p118)、要求(p121-122

7. 教师职业选择应处理好的若干问题(p119-120

8. 教师职业责任:概念(p123)、与道德义务的联系与区别(p123)如何转变为道德义务p124-125

9. 教师职业态度:定义(p126页顶)、在社会主义社会,教师职业态度的基本要求(p127

10. 教师怎样才能做到树立积极主动的劳动态度,努力培养社会主义新人(p127-129

11. 教师职业纪律:定义(p130 如何做到遵守职业纪律(p131-132

12. 教师职业技能:概念(p132-133)、提高途径(p134-135

13. 当代科学发展的特点(p133

14. 教师职业良心: 概念(p136)、意义(p136-137)、表现(p138)、如何培养与增强教师职业良心(p139

15. 教师职业作风 :概念(p140)、如何树立(p140-142

16. 教师职业荣誉:概念(p144-145 作用(p145怎样创造职业荣誉(p146

第四章 教师职业道德的形成、特点与社会功能

1. 教师职业道德特点(p162-175形成和发展的一般规律(p149-155社会功能(p177-183

2. 教师职业劳动的特殊性表现(p158-162

3. 教师劳动对象特殊性的表现(p159-160

第五章 教师职业道德的原则

1. 道德原则概念(p189

2. 教师职业道德原则的确立依据(p187-188

3. 社会主义道德原则确立的依据(p189-191

4. 集体主义是社会主义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p191-192

5. 集体主义原则对教师工作的要求(p195-205

6. 社会主义集体主义的基本内容(p195

7. 个人对社会的奉献或责任在人生价值中居于首位的原因(p203

8. 教师正当的个体利益的维护(p206-208

9. 教育人道主义:概念(p212)、原则(如下)、要求(如下)

原则:就是教师在教育劳动过程中,应当从社会主义人道主义原则出发,尊重人,关心人,爱护人,协调自己与他人之间的关系,并以人道主义的言行影响、培养学生。

要求:老师要以学生为本,把热爱学生,把爱倾注到每一个学生的身上,以高度义务感和责任感,尽心尽力培养好每一个学生看作是家长交给自己的神圣使命,使自己无愧于学生,无愧于家长

10. 确立教育人道主义的客观依据(p212-214

11. 为什么要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人生价值观(p196

12. 为人民服务的基本内容和要求(p197

第六章 教师职业道德的主要规范

1. 教师职业关系中的基本道德要求教师与教师职业关系中的道德规范p219-229

2. 教师与学生关系中的道德规范(p231-239

调节师生关系在教育中的重要意义(p231-232

热爱学生,严格而科学地要求学生(p233-237

为人师表、言传身教(p240 举例说明为人师表的重要性P239-240

3. 教书育人定义p223

4. 教书育人是教师的根本道德责任

一名优秀的教师,绝不是简单的“教书匠”和传授知识的工具,他是知识的传播者,学生生活的导师,道德的领路人。所以应严谨治学,刻苦钻研,不断提高业务素质;热爱学生,为人师表 ,严在当严处,爱在细微之处,是人民教师师德师风的基本要求。人师与经师的合一,德与识的统一,是时代的要求,是教师的职业道德责任所在

5. 师德的要求

一是要以诚为首,坦诚为人是做教师的基础;二是要以德高为人师表;三是以善教去育人之魂,以真才实学去传授真理

6. 教师在其他人际关系中的道德规范 p241-248

正确处理教师之间关系的意义(p241-243

教师与教师关系中(p243-245学校领导关系中家长关系中社会交往中p249-250 的道德要求

7. 教师的语言要求(p251-253仪表要求(p254-255风度要求(p257法纪要求(p259-261

第七章 教师职业道德的内化

1. 教师职业道德内化:意义(p267-270)、过程(p272-281)、条件(p284-297

2. 教师个体道德定义(p267

3. 教师现代化定义(p270

4. 教师职业道德:认识(p272)、情感(p273)、信念(p277)、意志(p278)、行为(p281 定义

5. 教师职业道德情感的表现(p274-276

6. 实施教师道德教育应注意的问题(p286-287

7. 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定义(p288)、根本途径(p290-291

8. 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方法(p292-295

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p294-295

9. 如何提高师德修养的自觉性(p296-297

10. 教师职业道德评价:定义(p297)、方式(p300)、作用(p301-303

11. 义务定义(p304-305

12. 道德义务(p305

13. 教师道德义务(p305

14. 教师良心定义(p307

15. 良心(p308-309、义务p309 对教师职业道德内化的特殊作用

第八章 教师个体道德品质的养成

1. 社会道德定义(p312)、个体道德定义(p313-314)、两者的关系(p315-317

2. 教师个体道德:定义(p319)、与社会道德关系(p320-321

3. 道德品质定义(p321)、特征(p321-322

4. 教师个体道德品质定义(p323)、特征(p323-324)、构成(p326 页顶)、形成(p326-327)、形成的心理因素(p328

5. 社会主义教师个体道德品质:形成(p329-331)、内容(p332-333)、养成(p334-335

6. 教师个性定义(p335

7. 教师个性心理品质:定义(p335)、特点(p336-337)、主要内容(p339-343)、作用(p338

8. 塑造学生健康人格的手段(p338-339

9. 教师个体心理品质:主要内容(p339-343)、培养和提高(p345-347

第九章 教师个体高尚人格的塑造

1. 人格定义

所谓道德人格,是指具体个人人格的道德性规定,是个人的脾气、习性与后天道德实践活动形成的道德品质和情操的统一。道德人格标示着整个人类与其他动物的区别。道德人格从高尚到卑下有层次之分,其高低,是衡量一个人人性的标志。(道德人格与人格有着密切的关系与伦理学研究中的人格:个人做人的尊严、价值和品质的总和)是同义词。

2. 人格分裂的表现形式(p354-355

3. 理想人格定义(p368

4. 道德理想定义与含义(p369

5. 道德人格与理想人格的关系(p369

教师道德理想人格就是教师职业中最完美的道德人格是教师的高尚精神及其外化的感性显现.它是由教师理想人格的准则意识、人格意识、道德责任感组成.教师道德理想人格是内在美与外在美的统一.而内在美是教师的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信念的最佳结合.外在美则是教师道德行为、道德语言、道德习惯的最佳结合

6. 教师高尚人格的力量(p384-385

7. 教师人格的塑造(p386

8. 道德人格及其构成的五要素,这些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p363-364

第一十章 教师道德行为的选择

1. 教师道德行为选择:定义(p392)、可能性和必要性(p397

2. 如何理解和认识教师道德行为选择的心理机制(P392-396

3. 教师道德行为选择中的:价值冲突表现(p398)、价值选择方式(p399-400

4. 教师道德行为选择:社会自由(p401)、社会自由制约表现(p402)、意志自由(p404-405)、责任(p406)、不确定性(p410-411

5. 教师道德行为选择标准的超功利性(p413

6. 教师道德行为选择能力的:要素(p421)、培养途径(p422-424

中共福建省委教育工作委员会 福建省教育厅

关于印发《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教师

职业道德建设的意见》的通知

各设区市委教育工委、教育局,各高等学校:

为切实加强我省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和教师队伍管理,进一步提高高校教师职业道德水平,特制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现将《意见》印发给你们并提出如下要求,请认真贯彻执行。

一、认真组织学习《意见》。各地、各校要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教育活动,引导广大教师充分理解和认识加强师德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组织全体教师认真学习《意见》全文,尤其是《意见》中关于加强和改进高校师德建设的主要措施,实行师德“一票否决”的相关规定,引导教师自觉提高师德修养和教育教学能力,不断规范自己的从教行为。

二、制定具体实施意见。各校要结合本校实际,摸清本校师德状况,明确师德建设重点,制定《意见》实施方案。组织全体教师参与师德建设活动,结合我省教育系统“师德建设年”的开展,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贴近教育教学工作实际、师生喜闻乐见的师德建设活动,不断提高师德建设工作针对性和实效性。进一步落实师德考核工作,结合本校实际制定师德考核内容和标准,规范工作程序,完善奖惩机制,将师德要求落到实处。

三、建立和完善监督机制。各地、各校要加强对教师遵守职业道德情况的督查,同时鼓励学生、家长和社会参与对高校教师职业道德情况,进行监督评议。各地、各校要面向社会公开师德举报电话、设立师德举报箱或建立其他举报和反馈渠道,聘请“师德师风监督员”,预防和减少教师违反职业道德的行为。

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教师

职业道德建设的意见

一、充分认识加强高校师德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高校是国家进行系统道德教育的重要阵地,高校教师是学生知识增长和思想进步的指导者和引路人,是实现科教兴国战略的生力军。教师的职业道德状况,直接关系到人才培养的质量。加强高校教师师德建设是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的根本保证,是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和思想政治教育的迫切要求,对于全面实施科教兴省和人才强省战略,加快推进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近年来,我省高校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要求,大力加强师德建设,推动高等教育健康快速发展,培养了大批合格人才。全省高校师德建设工作卓有成效,涌现出像杨仁崔、曹云露等一大批爱岗敬业、教书育人、为人师表、师德高尚的优秀教师。但是,在少数教师中也存在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品质不高、业务能力不强、育人意识淡薄、治学不够严谨和以教谋私等问题,严重损害了高校教师的形象,给我省高等教育事业带来了不良的影响,高校教师的师德水平亟需提高,高校的师德建设工作亟待加强和改进。

二、加强和改进高校师德建设的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全面加强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和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要求,以爱岗敬业、教书育人为核心,以“学为人师、行为世范”为准则,以提高教师思想政治素质、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水平为重点,强化师德教育,优化制度环境,解决突出问题,弘扬高尚师德,不断提高师德水平,引导教师以优秀的思想政治素质、高尚的道德情操、精深广博的文化知识影响和引导学生,为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做出新贡献。

三、明确高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基本要求

(一)爱国守法,依法执教。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拥护社会主义。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树立正确的教育观、人才观和质量观,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已任,全面履行教师职责;在教育教学中能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无违背党和国家方针政策言行,不发表有损国家利益、民族团结和易引起政治误导的言论;在大是大非问题上立场坚定,旗帜鲜明。自觉遵守《宪法》和有关法律法规,遵守学校规章制度。不以任何理由、任何方式有碍完成教育教学任务,损害学生利益。

(二)爱岗敬业,恪尽职守。忠诚于人民教育事业,树立崇高的职业理想和坚定的职业信念,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对工作高度负责,勤勤恳恳,无私奉献。认真做好教育教学和科学研究工作,严格执行教学计划,遵守教学纪律,保证教学时间;认真备课上课、批改作业,认真指导学生的毕业论文、毕业设计、毕业实习等,教学文件齐全,教学工作达到学校规定的要求。严格执行考核制度,命题实事求是,评卷认真负责,严肃考试纪律,考试成绩能客观公正反映学生水平。

(三)关爱学生,教书育人。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平等公正对待学生;关心学生身心健康,维护学生合法权益;与学生保持健康、和谐的师生关系,注意与学生的交往方式,做学生的良师益友。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实施素质教育,重视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和思想政治教育,以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感染和引导学生,培养学生良好品行,塑造学生健全人格,激发学生创新精神,锻炼学生创新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鼓励扶持学生进行科学研究,不侵占学生的研究成果。

(四)为人师表,淡泊名利。知荣明耻,严于律己,修身为范,言传身教,以自身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和人格给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遵守社会公德,维护学校荣誉。作风严谨正派,仪表端庄大方,语言规范健康,举止文明礼貌,衣着整洁得体。廉洁奉公,不利用职务之便谋取私利;不收受学生的钱财和家长的馈赠;不利用学术资源谋取非正当的利益;不进行学术违法违规行为;不向学生推销各类与自身个人利益相关的书刊、复习资料等。

(五)严谨笃学,终身学习。崇尚科学精神,树立终身学习理念,努力学习新知识、新技术,拓宽知识视野,更新知识结构,不断提高自身思想素质和学识魅力。潜心钻研业务,全面掌握专业知识,勇于探索创新,不断提高专业素养和教书育人的能力。坚持求真务实和严谨自律的治学态度和学术精神,恪守学术道德,发扬优良学风。尊重他人的劳动和权益,不抄袭、剽窃、侵占他人学术成果;在参与评审、鉴定、验收和评奖等活动中,坚持客观公平的原则,维护学术评价的公正性。

三、加强和改进高校师德建设的主要措施

(一)强化师德师风教育。多渠道、分层次地开展形式多样的师德教育,在加强和改进教师思想政治教育、职业理想教育、职业道德教育的同时,重视法制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要特别重视和加强教风和学术规范教育。进一步完善师德教育制度,完善对新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的岗前师德教育制度,加大对专任教师、研究生导师、辅导员等的师德培训力度。组织广大教师重点学习《宪法》、《教师法》、《高等教育法》等法律法规以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读本》、《教育部关于严肃处理高等学校学术不端行为的通知》等,引导广大教师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具有强烈的职业光荣感、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依法履行教师职责。

(二)加强教育教学管理。引导广大教师重视教育教学工作,克服“重科研轻教学”思想,努力提高知识水平和教育教学能力,全面履行教师职责。高校要加强学校内部教学管理,以规范教师执教行为为重点,坚持“学术研究无禁区,课堂讲授有纪律”,严格教育教学纪律;建立和完善备课、教案编写、批改作业、考试命题等环节上的制度,杜绝不认真备课、不按教学大纲进行教学、上课时无教案或讲稿、教学效果差等现象。建立和完善激励机制,通过教学名师、教学团队和教学骨干的建设和培养,树立一批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的优秀教师,发挥他们在教育教学工作中的骨干示范作用;通过精品课程建设、优秀教学成果评选、岗位技能竞赛和成果展示等,激发广大教师参与教育教学改革的热情,树立教学为尚、教学为先的观念,更加关注和投入教学工作,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

(三)严肃处理学术不端。根据《教育部关于严肃处理高等学校学术不端行为的通知》要求,进一步加强学风建设,惩治学术不端行为。高校要建立健全处理学术不端行为的工作机构,充分发挥专家的作用,加强惩处行为的权威性、科学性。根据学术不端行为的性质和情节轻重,依照法律法规及有关规定对学术不端行为人给予警告直至开除等行政处分;触犯国家法律的,移送司法机关处理;对于其所从事的学术工作,采取暂停、终止科研项目并追缴已拨付的项目经费、取消其获得的学术奖励和学术荣誉,以及在一定期限内取消其申请科研项目和学术奖励资格等处理措施。深入开展学术道德宣传教育活动,发挥学术楷模的示范表率作用和学术不端行为典型案例的教育警示作用,努力营造以遵守学术道德为荣、以违反学术道德为耻的良好氛围。

(四)严格师德考核管理。进一步完善师德考核制度,建立师德建设长效机制。把师德表现作为教师年度考核的重要内容,坚持师德条件与学术条件等并重的原则,全面考核评价教师,注重考核教师的理想信念、工作态度、教书育人、为人师表、学术道德等方面的表现。把师德评价作为教师职务评聘、工资晋升、进修深造、工作调整、出国出访等的重要依据。加大对教师职业行为的监管力度,对存在师德问题的教师,要及时诫勉、警示和处分;对有严重失德行为、造成严重后果、影响恶劣的,要依据《教师法》、《教师资格条例》等有关规定,撤销教师资格或予以解聘。有以下情况之一的,在教师资格认定、职务评聘和晋升、表彰奖励工作中实行师德“一票否决”。一是因违法违纪行为受到纪律处分的;二是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散布违反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党的基本理论、国家法律法规等错误言论,对学生确立正确理想信念和政治信仰造成不良影响的;三是以非法方式表达诉求,故意不完成教育教学任务、扰乱正常教育教学秩序,损害学生利益的;四是组织、诱导学生参加非法组织、“黄、赌、毒”和迷信活动的;五是无故旷教或无故拒不接受学校分配的教学、科研及其他工作,影响恶劣的;六是教学工作敷衍塞责,违反教学纪律,屡教不改,造成严重教学事故、实验事故和社会实践事故的;七是在科研工作中弄虚作假、抄袭剽窃,侵占他人成果的;八是对学生安全工作不负责任,或侮辱、体罚学生,影响恶劣的;九是以教谋私,以考试分数等谋财、谋物、谋色,影响恶劣的;十是在招生、考试、评估考核、职称评聘中弄虚作假、营私舞弊的以及其他严重违反教师职业道德,影响恶劣的。

四、加强对高校师德建设工作的领导

高校师德建设是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把师德建设摆在教师队伍建设的首位。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统一指导全省高校师德建设工作,各地和高校要成立由主要领导担任组长、有关部门负责人参加的师德建设领导小组。要切实把师德建设摆上重要议事日程,统一规划,统筹部署,做到制度落实、组织落实、任务落实。同时,要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党员教师的政治核心和先锋模范作用;学校教代会和群团组织紧密配合,形成主动参与、密切配合、齐抓共管的局面。

要坚持团结鼓劲、正面宣传为主的方针,大力宣传人民教师的先进典型和模范事迹,为师德建设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定期表彰优秀教师、师德标兵等,大力褒奖人民教师的高尚师德,广泛宣传模范教师先进事迹。各地和高校也要结合本地、本校实际,加大对优秀教师的宣传表彰力度,挖掘和宣传长期在一线工作、默默无闻、甘于奉献的普通教师,营造学习先进、争当先进的氛围。

要进一步完善师德建设制度建设,构建科学有效的师德建设工作监督评估体系。各地和高校要制定科学的、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师德建设评估体系和师德考核体系,使师德建设的内容具体化,逐步把师德建设引上规范化、制度化的轨道。各地和高校要面向社会公开师德举报电话、设立师德举报箱或建立其他举报和反馈渠道,聘请“师德师风监督员”,自觉接受学生、家长和社会对师德建设进行监督和评议,预防和减少违反教师职业道德的行为。

福建省教育工委、教育厅明确以下十种师德“一票否决”的行为:

提出了高校教师应该履行的“爱国守法,依法执教”,“爱岗敬业,恪尽责守”,“关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淡薄名利”,“严谨笃学,终身学习”等五个方面的职责,首次提出了福建省高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同时,还进一步明确以下十种师德“一票否决”的行为:

一是因违法违纪行为受到纪律处分的;

二是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散布违反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党的基本理论、国家法律法规等错误言论,对学生确立正确理想信念和政治信仰造成不良影响的;

三是以非法方式表达诉求,故意不完成教育教学任务、扰乱正常教育教学秩序,损害学生利益的;

四是组织、诱导学生参加非法组织、“黄、赌、毒”和迷信活动的;

五是无故旷教或无故拒不接受学校分配的教学、科研及其他工作,影响恶劣的;

六是教学工作敷衍塞责,违反教学纪律,屡教不改,造成严重教学事故、实验事故和社会实践事故的;

七是在科研工作中弄虚作假、抄袭剽窃,侵占他人成果的;

八是对学生安全工作不负责任,或侮辱、体罚学生,影响恶劣的;

九是以教谋私,以考试分数等谋财、谋物、谋色,影响恶劣的;

十是在招生、考试、评估考核、职称评聘中弄虚作假、营私舞弊的,以及其他严重违反教师职业道德的行为。

补充名词

教师职业劳动的示范性:

教师职业劳动的基本特点之一.是指教师客观上是在用自身的思想观念,道德品质,知识经验,人生态度等影响学生.教育和教学活动从本质上说,就是教师自觉地,有计划地对学生施加积极的影响.由于教师职业劳动的主要工具不是一般的物或机器,而是教师自身的素质.这就决定了教师职业劳动的示范性的特点.

2、热爱学生:

指教师能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从高度的工作责任心和社会责任感出发,关心爱护每个学生,严格要求教育学生,为国家,为社会培养德才兼备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教师对学生的爱,与一般的人与人之间的爱有所不同,它不是来源于血缘关系,也不是来源于教师的某种单纯的个人需求,而是来 于人民教师对教育事业的深刻理解和高度的责任感,来源于教师对教育对象的正确认识,满腔热情和无限的希望.

3、道德品质:

即我们通常所称的品德或德性,是指行为个体在道德意识和道德行为中所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特征和行为倾向,是一定社会或阶级的道德原则和规范在个人道德意识和道德行为中的具体体现,也是社会或阶级对道德行为主体的道德意识和道德行为的总体评价.

9. 教师道德品质
是指以教师为职业的道德主体所特有的行为习惯和行为特征,是教师在处理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的利益关系时所表现出来的稳定倾向和一贯性表现。

10. 8教师道德行为
指以教师为职业的道德主体在一定道德意识支配下,在其以教师身份进行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发生的有利于或有害于学生、学校、社会及他人的行为

11. 1.道德规范的特殊性是什么?
①道德规范是一种非制度化的规范。②道德规范并没有也不使用强制性手段为自己开辟道路。③道德规范是一种内化的规范。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52d1d604e87101f69e31959d.html

《高等学校岗前培训之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