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城市圈:中部崛起重要战略支点

发布时间:2018-08-12 20:01:26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武汉城市圈:中部崛起重要战略支点

武汉城市圈:中部崛起重要战略支点

 日前,国务院批准实施《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规划》,将武汉城市圈、环长株潭城市群、环鄱阳湖城市群作为促进中部崛起、全方位深化改革开放和推进新型城镇化的重点区域,明确了将其打造为中国经济发展新增长极、中西部新型城镇化先行区、内陆开放合作示范区、“两型”社会建设引领区的战略定位。  地处华中腹地的武汉城市圈,包括武汉和毗邻的黄石、鄂州、黄冈、孝感、咸宁、仙桃、天门、潜江等9个城市,集中了湖北省一半的人口、六成以上的GDP总量,不仅是湖北经济发展的核心区域,也处于全国承东启西、连接南北的战略地位。200712月,国务院批准武汉城市圈为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201411月,《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行动方案(2014-2015年)》出台,明确武汉城市圈以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为核心,以改革开放为动力,以推进基础设施、产业布局、区域市场、城乡建设、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五个一体化”为抓手,率先在优化结构、节能减排、自主创新等重要领域关键环节实现新突破,率先在推动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取得新进展,为构建中部崛起重要战略支点提供有力支撑。  “对鄂、湘、赣三省中心城市来说,《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规划》是一个重大利好。”湖北省社科院副院长秦尊文认为,武汉作为中三角名副其实的龙头,应有自己的担当:做先行先试的龙头、协同发展的龙头和“两型”社会建设引领的龙头,借力长江中游城市群这个平台,进一步巩固中国中部中心城市的地位,通过与南昌、长沙两个城市的合作互通,加快迈向国家中心城市。  “两型”社会建设为武汉城市圈添色  在201410月举行的“中国·湖北生态文化论坛”上,多名专家学者围绕“支点建设与绿色发展”的主题进行讨论,论坛发布了《建设生态支点 推进绿色发展》倡议书,倡议社会各界做绿满荆楚的建设者、生态资源的保护者、绿色发展的推动者、低碳生活的践行者、生态文明的引领者。  武汉市发改委主任吴清认为,在长江中游城市群上升为国家经济增长第一方阵的利好形势下,武汉城市圈要顺势而为,注意核心产业的培育,原有的装备制造业等强势产业要形成新的突破,做大节能环保产业,东湖自主创新示范区的新能源产业要与“互联网+”浪潮深度融合,搞好“两型”社会试验区的生态建设,使生态产业成为经济发展的重大动力。  绿色发展要求在利用自然、开发自然的同时,遵循自然规律,保护生态环境,保持生态文明和农业文明、工业文明平衡共存。方案提出,以体制机制改革创新为突破口,在循环经济、水生态环保、土地使用、技术创新、城乡发展、大气污染防治区域协作等8个重点领域做出纲领性安排。武汉城市圈域各地正组织实施“双十工程”,即“十大示范工程”和“十大试点工程”,“十大示范工程”包括推进武汉东湖自贸区先行先试、黄石工矿废弃地综合开发、创建鄂州咸宁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仙桃资源再利用产业体系、加强天门畜禽废弃物利用处理,加快潜江零煤耗园区建设等;“十大试点工程”包括碳排放权交易、排污权有偿使用与交易、农村综合产权交易、黄冈跨江合作开发等试点。这将对圈域内实现绿色发展带来一系列深刻影响。  武汉城市圈融合加速  自2007年武汉城市圈获批“两型”社会建设试点以来,圈域内各类要素的跨行政区域流动日益增多,各主要城市的产业结构升级和产业聚集日趋明显。从经济上看,以武汉为中心,武汉与周边城市形成经济联合体;从地域看,以武汉为核心,形成了“一核两翼两轴两层”的空间模式;从产业上看,以循环经济为突破口,节能环保产业快速发展,武汉向中部最大的节能环保产业基地迈进,呈现出良好发展势头。  圈域合作方式灵活多样。从合作主体看,既有政府之间的合作,也有工商企业之间的合作,还有政府、企业与大专院校、科研院所之间的合作。从合作方式看,有以资本为纽带的相互参股和兼并,也有不改变产权的跨区相互投资,还有无形资产与有形资产之间的合作。武汉的11个区还分别与周边的11个县域建立了对口协作关系,签订了共建城市圈协议书。  圈域合作领域不断拓宽,规模扩大。合作领域从一般的产业协作向资本融合发展,从生产合作向联合开发营销转变,从产业合作向制度融合过渡。企业跨区投资不断增多,市场限制因素减少,武商、中百集团在周边8市新开连锁经营场所16个,周边县域农副产品与武汉市场对接,圈内各地的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加强劳务协作、职业技能培训和劳动用工信息交流。建设武汉与周边城市的高速、城际铁路、机场、水路交通网,以武汉为中心,4小时高铁交通圈、两小时高速公路和1小时城际铁路交通圈即将成型,所有市县上高速半个小时,相邻两市县半小时通达。交通条件的改善为城市圈内商贸旅游合作奠定了基础,各地联手推出精品旅游线路,共同打造“红色旅游、绿色旅游、都市旅游”三大品牌。  圈域合作重点转移与不断深化。打破了以往区域之间仅限于沟通和协调的层次,政府层面的合作不断强化,通过项目合作和统一的行政行为,把各区域之间的利益捆绑在一起,加强了重大项目策划合作、基础设施建设合作、制造业合作、要素市场与基地建设合作、科教人才交流合作、金融财税合作、文化旅游合作等。方案要求推进注册资本登记制度等五项改革,让圈内市场主体可以更便捷进行投资。此外,武汉城市圈还将编制发布工业转型升级投资指南,试行负面清单管理模式。  金融支持武汉城市圈的逻辑  金融在城市圈发展中的定位取决于金融政策在区域经济开发中的作用。方案提出圈内城市要实现“金融同城”,即信贷市场、票据市场、支付结算、要素配置市场、金融信息服务的一体化。到2015年底,股份制商业银行的分支机构、农村商业银行或农村合作银行及村镇银行、电话银行行政村等“三个全覆盖”目标将实现。  记者了解到,人行武汉分行出台了《武汉城市圈金融市场发展实施方案》,依托武汉城市圈的战略布局,深入推进城市圈一体化步伐,深化金融改革开放,整合金融资源配置,优化融资结构,显著增强城市圈金融业的综合实力、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促进经济、金融和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使武汉成为金融机构密集、市场完善、功能齐全、服务高效、创新活跃、具有较强吸纳辐射功能的区域金融中心。  下一步,重点是加大金融对武汉城市圈经济的支持力度,加快推动武汉城市圈金融一体化建设,加强信贷政策与产业政策的协调配合,引导金融资源向规模型集群经济和高新工业园区聚集,向现代农业和生态农业倾斜,向现代服务业辐射,向再生型经济、循环经济、节能减排项目转移,向全民创业型经济和中小企业延伸。  武汉城市圈域各地正在实施中小企业信用培植工程,逐步健全城市圈金融组织体系,鼓励多种所有制金融机构的发展,积极开发适应区域经济需求的金融产品,这也是金融支持武汉城市圈建设要做的基础性工作之一。用好直接融资渠道,支持符合条件的中小企业通过IPO和再融资加快发展,引导股权投资基金、创业投资基金等社会资金为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支持,推动中小企业集合债券和集合票据的发行工作。推动股权质押融资、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等新型融资方式的发展。完善下岗失业人员小额贷款担保机制,研究适应农民工的优质金融产品和服务,支持农民工转移就业和创业致富。  金融中心是城市集群化中金融资源聚集的产物。建设武汉区域金融中心,发挥其对周边地区的辐射力、影响力,有利于带动圈域各地经济社会更快更好地发展。通过建设武汉区域金融中心,提高武汉对金融资源的吸引力,创造有利于各类金融机构在武汉设立总部、代表处、分支机构的环境,发展更多的消费金融公司、投资咨询、资产评估、保险代理、信用评级等中介服务机构,争取更多信用卡中心、数据备份中心、研发中心、客户服务中心、区域业务处理中心落户武汉。以光谷产权交易所为核心,建设立足城市圈、面向全省、服务全国的多功能、多层次的综合性产权市场。完善保险市场体系,创新保险产品,满足不同行业、不同领域需要,扩大保险覆盖面。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5223402f26d3240c844769eae009581b6bd9bdf0.html

《武汉城市圈:中部崛起重要战略支点.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