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教师招聘考试部分试题2

发布时间: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云南省教师招聘考试部分试题2
一、填空题
1.发散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核心,其主要特点有(流畅性)、变通性和独创性。2.一般认为,态度与品德的形成经历依从、认同与(内化)三个阶段。3.心理健康的标准之一是(良好)人际关系,它也是获得心理健康的重要途径。4.德育包括社会德育、学校德育和(家庭德育)
5.选择德育内容的依据有三点:一是德育目标;二是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特征);三是德育所面对的时代特征和学生思想实际。
6.德育过程通常由教育者、受教育者、德育内容和方法四个相互制约的要素构成,其中受教育者包括受教育者(个体和群体),他们都是德育对象。
7.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杜甫《旅夜书怀》
8.实施教育行政处罚的机关,除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外,必须是(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的教育行政部门。
9.斯金纳根据其行为主义心理学研究成果提出了著名的(程序教学原理)
10.国家鼓励学校和教师采用(启发式)教育等教育教学方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11.社会模仿模式是美国的(班杜拉)创立的。
12.设计学习目标、浏览阅读材料、产生待回答的问题、分析如何完成学习任务属于(计划策略
13.桑代克认为迁移是非常具体的,并且是有条件的,需要有(共同的要素)14.专家教师将练习看做(检查学生学习的手段),新教师仅仅把它当做必经的步骤。15.记忆术属于(精细加工)策略。二、简答题
1.中学智育的要求是什么?答题要点:
智育是授予学生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技能,发展他们的智力与学习有关的非认知因素的教育。普通中学在智育方面的要求是:(1帮助学生在小学教育的基础上,进一步系统地学习科学文化基础知识,掌握相应的技能和技巧;(2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自学能力;(3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兴趣、情感、意志和积极的心理品质。
2.怎样理解将“课程标准”代替“教学大纲”?答题要点:
“课程标准”代替“教学大纲”体现了:
1)课程价值趋向从精英教育转向大众教育;2)课程目标着眼于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
3)从只关注教师教学转向关注课程实施过程;4)课程管理从刚性转向弹性。三、分析题
1.一位热情而热爱教育工作的教师为了使学生更好地学习及提供一个更有情趣的学习环境。新学年开始了,他对教室进行了一番精心的布置,教室内周围的墙上张贴了各种各样、生动有趣的图画,窗台上还摆上了花草、植物,使课堂充满了生机。
请判断,这样的学习环境将产生什么样的教学效果?为什么?答题要点:



这位热情的教师出发点虽然很好,但事与愿违;反而产生分散学生注意,影响学生集中学习的效果。根据无意注意的规律,有趣的图画、室内的花草、植物这些新异的刺激物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尤其对低年级学生,他们容易把注意转移到欣赏图画、花草植物上,而影响了专心听课。
2.珍妮是个总爱低着头、很忧郁的小女孩,因为她一直觉得自己长得不够漂亮。老师想了个办法,一天,老师带着她到饰物店去买了只绿色蝴蝶结,店主不断赞美她戴上蝴蝶结挺漂亮,珍妮虽然不信,但是挺高兴,不由昂起了头,急于让大家看看,出门与人撞了一下,把蝴蝶结撞掉了都不知道。老师也夸她,“珍妮,你昂起头来真美!”老师爱抚地拍拍她的肩膀说。那一天,她得到了许多人的赞美。她心想,一定是蝴蝶结的功劳。从此以后,她一直都不肯把蝴蝶结摘掉(她一直以为蝴蝶结在头上,每天都昂起头开心地走路。
结合所学的教育学、心理学知识对上述案例进行分析。答题要点:
案例表明现代教育应该注重孩子自信心的培养,因为自信能将一个人的全部潜能调动起来,使人不断努力并走向成功。
(1作为教师,必须善于发现孩子的自卑或不自信的现象,利用自己的教育影响力来激发孩子的自信,帮助其树立自信,为孩子的成功奠定基础。教师不再作为“道德说教者”“道德偶像”,而是学生健康心理、健康品德的促进者、催化剂,引导学生学会自我调节、自我选择。
(2每一位学生都是生动活泼的人、发展的人、有尊严的人,教师应关注包括每一位学生在内的全班所有学生。教师不仅要尊重每一位学生,还要学会赞赏每一位学生。
(3珍妮的例子还表明了人本主义心理学关于人性的观点。人天生具有自我实现和向善的倾向并且具有建设性,只要提供适当的环境和机会,人性就能够不断向善、美的方向发展。
3.通过教师启发,大部分学生都形成了乌鸦真聪明,通过投石子,终于喝到了水的共识。唯有一位学生提出了异议——乌鸦不一定喝到水!那是一个胖胖的小男生,稚气的脸上满是执著。执教者有些惊慌失措:“你为何这样说?”她追问。“因为石子会把水淹没!”孩子忽闪着大眼睛,教室内静得出奇。“石子怎么会淹没水呢?连常识都不知道,以后回答问题前一定要多动脑筋,希望小朋友们也要注意!”执教者显然有些发怒了。在学生们的齐声“知道了”中,孩子默默地坐了下去,沮丧的神色中透出一丝不服。
请运用新课程下的教学观及有关理论分析评价上述案例。答题要点:
(1理论依据:教师的这种做法是违背新课程(新教学)基本理念的。新课程认为课程是民主的、开放的系统,教学是一种平等的对话和交往,课程的内容和方法是可以质疑的;教学不只是教师教学生学的过程,更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的过程;倡导学生的主体精神,体验性学习、研究性学习、创新性学习是最重要的学习方式,关注学生提出的问题、存在的疑惑和不同的见解;重视学生原有的经验和知识,强调学生是课程的有机组成部分。
(2分析案例:案例中,且不说“乌鸦不一定喝到水!”是否一定正确,但它却充分表现了学生大胆的怀疑精神,从实践中得出结论更是一种求实的科学品质。一句富有新意的“石子把水淹没了!”却被老师视为不知常识,还成了教育其他学生的反面素材。教学应是一种对话,对话中既没有无所不知的圣人,也没有完全无知的愚人。师生双方相互平等,在对话中相互尊重、相互学习。
(3提出建议:在以上教学中,倘若教师能尊重学生的观点,耐心地聆听学生的见解,并肯定“乌鸦不一定喝到水”的正确性,对学生大胆的怀疑精神和求实的科学品质作出赞赏,那么,教学的意义也许就超出了“乌鸦能否喝到水”的问题了。



4.小王是班上出了名的“调皮鬼”,上课不专心,课后追逐打闹,乱花钱,无节制,甚至连回家的钱都向老师借,老师找他谈话后答应改过,但并无实际行动。
假如你是小王的老师,将如何运用有关德育规律的知识来解决这一现实问题?答题要点:
(1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是知、情、意、行诸因素统一发展的过程;既要提高小王的道德认识,又要重视道德情感、意志和行为的培养;(2学生的思想品德是在活动和交往中形成的,教师应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来提升小王的思想品德修养;(3学生思想品德的提高是一个思想内部的转化问题;(4学生思想品德的提高是一个长期性和反复性的过程,教师要长期不懈,坚持长期抓,反复抓。
5.同是学生被教师的课堂提问难住,甲、乙、丙三位老师的处理方式各不相同。(1教师甲:(语气很重,冲着该生)整天上课开小差,结果怎样?这么简单的问题都不能回答,太笨了!坐下!(2教师乙:(生气,但不表现出来)坐下。谁来帮他?(3教师丙:(微笑、和蔼地)别急,回忆一下,我们昨天学过的内容,当时你听得很认真。想想,昨天××同学是怎样回答的?学生:(思索片刻,说出了与问题答案相关的一句话)教师丙:(很兴奋)对呀!看来,你是很棒的!学生:(体面地坐下,并投入到后面的学习中)
试就三位老师不同做法,谈谈你的看法。答题要点:
(1尊重、信任学生是新课改对教师的基本要求,当学生遇到困难时,教师就耐心点拨,鼓励学生积极思考,而不能冷言冷语,甚至讽刺挖苦;
(2第三种方式最好。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5135d99650e2524de5187e72.html

《云南省教师招聘考试部分试题2.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