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云南彝族的生态伦理看消费主义

发布时间:2019-08-05 19:23:46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从云南彝族的生态伦理看消费主义
作者:张榆琴,李学坤
来源:《经济研究导刊》2012年第10

         要:现代社会经济和技术的进步促进消费主义文化产生并蔓延,这种消费方式对生态环境和人类的可持续发展造成了巨大威胁。云南彝族特有的民族生存方式和生态伦理意识对引导人们走出消费主义的困境,构建新的可持续消费观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关键词:彝族;生态伦理;消费主义;可持续消费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210-0139-02

        

        一、云南彝族的生态伦理对现代消费观的启示

        彝族是云南省人口最多,支系较多,分布地区较广的少数民族。人口为502.8万,占全省总人口的10.94%全省绝大部分县市都有彝族分布,其分布的生态幅度十分广泛,其中金沙江、元江与哀牢山、无量山之间的地区较为集中,绝大部分都居住在海拔1 500米以上的山区或半山区。从行政区域看,主要集中分布在楚雄、宁蒗、巍山、南涧、禄劝、寻甸、路南、峨山、红河、元江、新平、景东、景谷、江城、普洱等民族自治州县。在中国的少数民族中,几乎每个民族都有一些与现代环保理念有关的习俗、禁忌乃至习惯法。尽管他们的出发点、目的不尽相同,他们的哲学、宗教观点不同于我们理解的西方文化,但它的确体现了少数民族生存方式中的生态伦理智慧。与近代工业文明以来的消费观相比,彝族的消费方式具有可持续性。

        1.敬畏自然、尊重生命的生态价值观。现代科技的发展,使人们把人与自然的关系理解为一种人对自然的征服和改造,强调自然是人认识和改造的对象和客体,近代以来的经济发展大都是建立在使自然遭到严重破坏为代价的基础上来实现的。云南彝族对人与环境的认识和处理方式,有着自身特有的价值。在彝族人的思想观念里,自然是至高无上的,特别是天、地、水、火等非生命的系统,他们是人类生存的基本条件,但也会对人类造成灾难。在万物有灵的原始宗教观念的支配下,产生了对自然物的各种祭祀活动,这些祭祀活动就是彝族先民讨好自然,达到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行为。例如在云南富宁等彝族村寨,普遍流行对竹、杉树或栗树的崇拜,有彝族从竹而生的传说。还有些彝族以松树和栗树为始祖,这些彝族村寨一般都有一块神圣的山林,每年定期到此举行祭祀、祈福活动。通过保持对自然生态的敬畏,有效约束了人们有损自然的不良行为,使自然生态始终保持在一种可自我恢复的平衡状态。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5121255cb04e852458fb770bf78a6529657d352a.html

《从云南彝族的生态伦理看消费主义.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