冥婚

发布时间:2023-02-21 07:42:51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冥婚小议冥婚,亦称“冥契”“冥配”“幽婚”“鬼婚”“配骨”。旧时汉族替已去世的男女举行婚礼并迁坟合葬。因汉族民间迷信认为,人死后灵魂归至阴世冥界,故称替死者结婚为冥婚[1]这种民俗由来已久,并且时至今日仍可见到。在我国北方的一些地区,如山西、河北、陕西、山东、内蒙等,此风较盛。事实上,不止北方,不少南方及边远的少数民族地区,甚至日本和部分东南亚国家也曾流行过类似“婚俗”。元代《马可波罗游记》中就有对鞑靼人冥婚的记载。[2]台南客家人“娶神主”之俗亦与我们所称之“冥婚”大同小异。可见,冥婚之风在我国不仅流传千年不绝,且盛行之范围也可谓遍及五湖四海。一、冥婚之历史及现状江林先生将冥婚的历史大致划为以下四个阶段:起源为殷商时期,发展为魏晋南北朝时期,兴盛于隋唐五代时期,继续发展在宋元明清时期[3],这种划分应是比较妥当的。从文献资料来看,先秦时期便已有了对冥婚的记载。《周礼·地官·媒氏》“禁迁葬者与嫁殇者。郑玄注:“迁葬,谓成人鳏寡,生时非夫妇,死乃嫁之。”对于嫁殇,郑玄注:“殇,九以下,未嫁而死者,生不以礼相合,死而合之。”郑司农说:“嫁殇者,谓嫁死人也,今时娶会是也。孔颖达疏:“殇者,生年十九以下而死,死乃嫁之,不言殇娶者,举女殇,男可知也。[4]《周礼》中明文禁止迁葬与嫁殇,可见此俗在《周礼》之前已经存在,且应不是寥寥几例。多数学者认为《周礼》约成书于战国时期而非所托之周公所作,然此仍为我国古代可见的最早记载。至于甲骨文中所见的商王为其祖先娶冥之例,窃以为其以战俘生殉祭飨祖先之意[1][]·文广19981[2]便[3][4](200001
冥婚小议为多,认其为冥婚或有不妥,但其所反映的“视死如生”之思想与后世并无殊异。秦汉时期的冥婚几乎不见史载,这或许与此俗有违儒家思想且年代相去较远,文字多有亡佚有关。然并不可就此以为此俗不存于秦汉时期,郑司农之所言“今时娶会是也”便可证明汉代确有冥婚之俗。另外洛阳李屯东汉元嘉二年墓中所出的陶瓶腹上朱书的一篇镇墓文[5],讲的便是早殇的一对男女由双方家长同意,经巫觋做媒,合坟结成冥婚之事。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冥婚始见于正史。其中最为出名的便是魏武王曹操为其子曹冲所办冥婚之事。《三国志·魏志·武文世王公传》载,邓哀王冲字仓舒,“年十三,建安十三年病,太祖亲为请命。及亡,哀甚。文帝宽喻太祖,太祖曰:‘此我之不幸,而汝曹之幸也。言则流涕,为聘甄氏亡女与之合葬。”其后,又有魏明帝“爱女淑卒,帝痛之甚,追谥平原懿公主,立庙洛,葬于南陵,取甄后从孙黄与之合葬。追封黄为列侯,为之置后,袭爵”《资治通鉴·魏纪四·明帝太和五年》《北史·穆崇传》又可见:“正国子平城早卒,孝文时,始平公主薨于宫,追赠平城附马都尉,与公主冥婚”。这些都是皇亲贵戚之属,故可见于书载,现虽少见一般贵族、百姓冥婚的记载或相关实物资料,但亦可从当时上流社会的所作所为中窥得一二。隋唐五代时期,冥婚更是多见,从皇亲国戚到贩夫走卒都不无例外。新旧《唐书》记3例,出土墓志铭中发现10例,共计13例冥婚。[6]另外,不得不提的是笔记和传奇志怪小说中所载的冥婚故事,其当可看作是对当时冥婚习俗的反映。据统计(现可见),唐以前(魏晋南北朝至隋)共有此类小说27篇,唐代共有64篇,五代时期共4篇。[7]可见当时此风之盛。以后各代,冥婚都见于书。如宋康誉之《昨梦录》对北方冥婚的叙述可谓十分详尽,从中可知宋代已有了专成冥婚的“鬼媒”一职。《元史·烈女传·杨氏传》中亦有载。另外,[5],,19972[6]20055。原10,周编《》载828O2[7]2003-07-07-2-/5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508fd90f7cd184254b35359c&title=%E5%86%A5%E5%A9%9A.html

《冥婚.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