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论文

发布时间:2016-04-26 19:27:02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课终论文

单位:研究生二队

姓名:张鸣

学号:2015080202001

日期:2016.1.4

关于熔断机制的思考

摘要:在我国进行经济体制改革转型的关键时期,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日益重要,必须明确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而在股市暴跌的萎靡时期,熔断机制作为一种政府过于干预市场的手段,仅运行4天后,便被暂停实施,其从推出到取消的过程值得我们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思考。

关键词:经济体制改革 熔断机制 市场经济

一、熔断机制及其目的

1.1熔断机制

熔断机制起源于美国,从其发展历史来看,形式多样,但都是以人为地设置价格限制和中断交易为特征的。美国的芝加哥商业交易所(CME)曾在1982年对标普500指数期货合约实行过日交易价格为3%的价格限制,但这一规定在1983就被废除,直到1987年出现了股灾,才使人们重新考虑实施价格限制制度。

国外熔断制度有“熔而断”和“熔而不断”两种表现形式。“熔而断”是当价格触及熔断点后,在随后的一段时间内停止交易;“熔而不断”是当价格触及熔断点后,在随后的一段时间内继续交易,但报价限制在熔断点之内。

我国提出的的熔断机制是借鉴国外经验并根据我国资本市场的实际情况进行的制度创新成果之一,在涨跌幅10%的基础上采用5%和7%两档阈值。当沪深300指数涨跌幅达到5%时,暂停交易15分钟,14.45及之后触发5%熔断阈值,以及全天任何时段触发7%熔断阈值,将暂停交易至收盘。涨跌都熔断,且日内各档熔断最多仅触发一次。熔断至15:00收市未恢复交易的,相关证券的收盘价为当日该证券最后一笔交易前一分钟所有交易的成交量加权平均价(含最后一笔交易)。

1.2熔断机制的目的

我国股市的参与者散户比例偏高,投资者结构决定了投资理性程度相对较低,针对市场情绪的恐慌、融资杠杆的过度放大、量化自动交易的过度推广,以及金融衍生品的泛滥等。引入指数熔断机制主要目的是为市场提供“冷静期”,避免或减少大幅波动情况下的匆忙决策,保护投资者特别是中小投资者的合法权益;抑制程序化交易的助涨助跌效应,通过拉长下跌时间,减小下跌力度,从而给投资人和监管机构恢复情绪和获得信息赢得大量时间,给市场一个冷静期,防止市场或某一产品非理性的大幅波动,特别防止市场大幅下跌甚至发生股灾,以维护市场的稳定

二、熔断机制的背景

2.1股市大幅波动

我国存在涨跌停制度10%,,一直被认为就是中国特色的熔断机制,所以对引进熔断机制缺乏动力。从国际上看,在刚刚过去的全球股灾中,美股三大股指期货均跌逾5%,正是凭借熔断机制,在重新开盘后没有出现恐慌性抛售,所以,熔断机制是防止股市崩盘的利器。正是出于这种考虑,在去年股灾之后,表明涨跌停制度不能有效地抑制股市异常波动的下滑。监管层进而就推出熔断机制。2015年12月4日,上交所、深交所、中金所正式发布指数熔断相关规定,熔断基准指数为沪深300指数,采用5%和7%两档阈值。于2016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并于2016年1月8日暂停。主要就是为了防止这种情况再度发生,从而达到政府稳定市场的作用。这反映了监管层对现行制度的反思与重建。

2.2人民币贬值

年以来,人民币汇率的贬值趋势非常明显,美元对人民币离岸市场的汇率升势迅猛。Wind数据显示,截至1月7日16:00美元对人民币离岸已升至6.6901,今年以来涨幅已达到1.85%。在人民币贬值的大背景下,几乎所有的人民币资产或许都会受到外资的抛售,其区别只是流动性最好的资产将是最早被抛售的品种,比如A股,此后或许就该轮到房产等流动性稍差的品种了。在中国经济增速放缓和中美货币政策周期错配的局面下,股市资金流出,促使监管会推出熔断机制来干预市场经济。

2.3 我国经济结构改革、转型

我国经济发展进入结构深度调整和新旧动力转换的关键时期,经济结构改革、转型迫在眉睫。习主席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会议中明确指出,要促进过剩产能有效化解,促进产业优化重组;要降低成本,帮助企业保持竞争优势;要化解房地产库存,促进房地产业持续发展;要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加快形成融资功能完备、基础制度扎实、市场监管有效、投资者权益得到充分保护的股票市场。

供给侧改革的提出则更强调要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激发市场主体的活力,在市场竞争中适应需求多样化、高端化和服务化趋势,把资源更多配置到适应市场需求变化的领域

经济结构调整过程中推出多种预期政策,如进行注册制改革,推出战略新兴板,股东解禁市值1.1万亿元,以及清理僵尸企业等。这些政策的同步推出,使股市产生了大幅度波动,故而借鉴了一项全新的制度——熔断机制

三、熔断机制失败的思考

3.1 熔断机制必须具有中国特色

引入熔断机制是在2015年股市异常波动发生以后,应各有关方面的呼吁开始启动的,有关方案经过了审慎的论证并向社会公开征求了意见美国用了10年才用实盘验证好熔断机制,在中国只用了2个小时就用实盘验证了熔断机制,所以仅在新年运行4天后,熔断机制便被暂停实施。可以说它的失败有一定的必然性。

熔断制度用在美国能使该国持续18年没有发生股灾,而用在中国却造成了恐慌。这是由于A股市场的普通散户实在是太多了非职业人士在遇上突发情况的时候很难定住心神仔细思考,容易触发“从众效应是一项全新的制度,我国借鉴的同时没有充分考虑本国国情,没有考虑市场适应性,缺少探索、经验、动态调整

这就要求我国在建设社会主义的过程中,任何制度机制必须根据本国国情,借鉴国外有效经验的同时,使其具有中国的特色

3.2熔断机制具有暂时延缓作用但不能改变趋势

作为干预市场经济的一种手段,熔断机制之所以有存在的必要,是因为在极端情况下,股价将会因为投资者的恐慌、从众等“动物精神”而出现大幅波动。而通过熔断来让市场获得“安静期”,并在这段时间进行信息披露,就能很好地让市场恢复常态,有效地避免因为过度恐慌或过度亢奋而引起的股市暴跌暴涨。

但是,我们必须看到,在A股暴跌的情况下,股指熔断虽起到了“休市”作用,也有“隔夜”效果,但它不可能改变股市的基本走势,只是使市场有了一个“冷静期”。

3.3必须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

熔断机制没有考虑到市场的适应性,是政府过度干预市场经济、过度保护市场的手段。对A股市场而言,熔断机制是一个“可有可无”的小制度。事实上,熔断机制的作用和价值在国外一直存在争议。在运行稳健的成熟市场,熔断机制就是“休市”的替代品,而在新兴市场的作用则不大。不过,熔断机制在A股市场“水土不服”、最终“夭折”,其主要原因是市场化程度低,行政管制经常代替市场决定,投资者对政府救市一直存在习惯性依赖心态。因此,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改革,是A股市场唯一活路。

当前我国经济结构不合理,粗放型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迟缓,发展不可持续的问题突出,其根本原因是体制机制中存在着许多妨碍市场主体创业创新创造积极性的障碍。在我国进行经济体制改革的关键时期,必须发挥市场作用,转变政府职能。消除政府治理和市场功能的边界不够清晰,政府越位、缺位、错位并存。“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 政府就必须把应该由市场和企业办的,还给市场和企业;应该由社会中介组织办的,交给社会中介组织;应该由家庭和公民个人办的,回归给家庭和公民个人。这样,政府就能真正转变职能,把应该由自己办的事情办好,履行好自己的职能

明确政府的权力边界,在行政干预上多做“减法”,把“放手”当作最大的“抓手”。同时,“放手”不是“甩手”,政府也要切实履行好宏观调控、市场监管、公共服务、社会管理、保护环境等基本职责。

3.4实行IPO注册制

所谓IPO注册制,是相对于审批制、核准制来说的。中国内地股票发行制度,经历了从审批制到核准制的演变,虽然名称有变,但“审批”的本质没有变化。也就是说,一家企业能不能上市,是否符合上市条件,每股卖多少钱,发行规模多大,什么时候发行,基本上都由监管部门确定。监管部门不仅要看拟上市公司是不是符合产业政策,还要看企业的盈利能力、发展前景。

IPO注册制是一场事关全局的改革,关系到中国企业负债率能不能降低,中小企业融资难能不能真正破解,中国经济能不能真正转型等大问题,这些必须坚决推进。

IPO注册制是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改革精神的集中体现,它是简政放权、放管结合,发挥市场决定作用的时代诉求,同时也是解决中国股市所有顽疾或缺陷的唯一希望所在。有利于增加市场活力,增强市场功能,积极稳定、修复和建设市场,促进市场的持续健康发展只有注册制的正式推行,才有可能带领2016年中国股市走出“前低”的泥潭,进而走向“后高”的新希望

参考文献:

[1]陈旭光,陈旭东. 论股指期货中熔断机制在我国的效用[J]. 东北财经大学学报,2010,03:21-24.

[2]牛慧慧. 关于我国市场引入熔断机制的看法[J]. 中外企业家,2016,01:256.

[3]本报见习记者 乔誌东. 专家:A股现货市场无需推出熔断机制[N]. 证券日报,2015-02-13A02.

[4]葛丰. A股需要“熔断机制”[J]. 中国经济周刊,2015,36:3.

[5]. 熔断机制探秘[J]. 中国总会计师,2015,09:151-153.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4f860b89e45c3b3566ec8ba8.html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论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