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清洁消毒管理制度

发布时间:2018-07-05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环境清洁消毒管理制度

一、参与环境清洁质量监督,并对环境清洁保洁人员开展业务指导。 二、院感委员会负责对环境清洁服务机构的监管,并协调本单位日常清洁与突发应急事件的消毒。
三、对清洁与消毒质量进行审核,并将结果及时反馈给相关部门与人员,促进清洁与消毒质量的持续改进。
四、医务人员应负责使用中诊疗设备与仪器的日常清洁与消毒工作;应指导环境清洁人员对诊疗设备与仪器等进行清洁与消毒。 五、进行清洁与消毒的原则:
1、应遵循先清洁再消毒的原则,采取湿式卫生的清洁方式。
2、根据风险等级和清洁等级要求制定标准化操作规程,内容应包括清洁与消毒的工作流程、作业时间和频率、使用的清洁剂与消毒剂名称、配制浓度、作用时间以及更换频率等。
3、应根据环境表面和污染程度选择适宜的清洁剂。
4有明确病原体污染的环境表面,应根据病原体抗力选择有效的消毒剂,消毒剂的选择参考WS/T367执行。消毒产品的使用按照其使用说明书执行。
5、无明显污染时可采用消毒湿巾进行清洁与消毒。
6、清洁病房或诊疗区域时,应有序进行,由上而下,由里到外,由轻度污染到重度污染;有多名患者共同居住的病房,应遵循清洁单元化操作。 7、实施清洁与消毒时应做好个人防护,不同区域环境清洁人员个人防护应符合相关规定。工作结束时应做好手卫生与人员卫生处理,手卫生应执行WS/T313的要求。
风险等级 低度风险区域 中度风险区域
工作服 手套
专用鞋/鞋套
口罩
隔离衣/水围裙
护目镜/面罩
帽子
+ +
± +
± ±
- +
- ±
- -
- -
高度风险区域 + + +/± ++/+ + ± ± 注:
1、“++”表示应使用N95口罩,“+”表示应使用,“±”表示可使用或按该区
域的个人防护要求使用,“-”表示可以不使用。
2、处理患者体液、血液、排泄物、分泌物等污染物、医疗废物和消毒液配置时,应佩戴上述所有个人防护用品。
8、对高频接触、易污染、难清洁与消毒的表面,可采取屏障保护措施,用于屏障保护的覆盖物(如塑料薄膜、铝箱等)实行一用一更换。 9、清洁工具应分区使用,实行颜色标记。
1)清洁区(绿色):更衣室、值班室、配药间、库房。 2)半污染区(蓝色):医护办公室、换药室、治疗室。 3)污染区(黄色):病房、诊室、留察区、处置室。 4)卫生间专用红色。
10、宜使用微细纤维材料的擦拭布巾和地巾。
11、对精密仪器设备表面进行清洁与消毒时,应参考仪器设备说明书,关注清洁剂与消毒剂的兼容性,选择适合的清洁与消毒产品。 12、在诊疗过程中发生患者体液、血液等污染时,应随时进行污点清洁与消毒。
13环境表面不宜采用高水平消毒剂进行日常消毒。使用中的新生儿床,日常清洁应以清水为主,不应使用任何消毒剂。
14、不应将使用后或污染的擦拭布巾或地巾重复浸泡至清洁用水、使用中清洁剂和消毒剂内。 六、日常清洁与消毒工作:
1、根据不同风险区域应实施不同等级的环境清洁与消毒管理。
风险等级 低度风险 区域 中度风险 区域 高度风险 区域
环境清洁等级分类 清洁级
方式
频率/(/d 12 标准
要求达到区域内环境干净、干燥、无尘、无污垢、无碎屑、无异味等 要求达到区域内环境表面菌落总数10CFU/cm2,或自然菌减少1个对数值以上
要求达到区域内环境表面菌落总数符合GB15982要求
湿式卫生
湿式卫生,可采卫生级
用清洁剂辅助清洁 湿式卫生,可采消毒级
用清洁剂辅助清洁
2 2
高频接触的环境表面,实施中、低水平消毒
2
注:
1、低度风险区域:行政管理部门、图书馆、会议室、病案室等;中度风险区域:普通住院病房、门诊科室、功能检查室等;高度风险区域:感染性疾病科、手术室、产房、重症医学科、烧伤病房、新生儿病房、血液净化中心、急诊科、导管室等。
2、各类风险区域的环境表面一旦发生患者体液、血液、排泄物、分泌物等污染时应及时立即实施污点清洁与消毒。
3、凡开展侵入性操作,吸痰等高度危险诊疗活动结束后,应立即实施环境清洁与消毒。 4、在明确病原体污染时,可参考WS/T367提供的方法进行消毒。
2、应遵守清洁与消毒原则。
3、被患者体液、血液、排泄物、分泌物等污染的环境表面,应先采用可吸附的材料将其清除,再根据污染的病原体特点选用适宜的消毒剂进行消毒。
1)环境表面常用消毒剂杀灭微生物效果见下表
消毒剂 含氯消毒剂 二氧化氯 过氧乙酸 过氧化氢 碘类 醇类
a消毒水 高水平 高水平 高水平 高水平 中水平 中水平
细菌
繁殖体
结核杆菌
芽孢
真菌
病毒
亲脂类(有包膜)

亲水类(无包膜)

低水平 季铵盐类
注:“+”表示正确使用时,正常浓度的化学消毒剂可以达到杀灭微生物的效果。 ”表示较弱的杀灭作用或没有杀灭效果。 a 部分双长链季铵盐类为中效消毒剂。

2)环境表面常用的消毒方法见下表
消毒使用浓度(有 效成分) 含氯消毒
二氧400mg/L 700mg/L 作用时间
使用方法
适用范围 细菌繁殖体、结核杆菌、真菌、亲脂类病毒
孢)、真菌、亲脂类病毒
细菌繁殖体、结核注意事项 有刺作用;对金属有腐蚀作用;对织物、皮草类有漂白作用;有机物其杀效果影响较大 有腐>10min 擦拭、拖地
2000mg/L 5000mg/L 100mg/L >30min 擦拭、拖地
30min 擦拭、拖地

化氯 250mg/L 500mg/L 1000mg/L 杆菌、真菌、亲脂类病毒
30min 擦拭、拖地
孢)、真菌、病毒
作用;有机物污杀菌果影响较大
过氧乙酸 1000mg/L 2000mg/L 30min 擦拭
有刺孢)、真菌、病毒 作用;对金属有腐蚀作用;对织物、皮草类有漂白作用 有刺孢)、真菌、病毒 作用;对金属有腐蚀作用;对织物、皮草类有漂白作用 除芽孢外的细菌、真菌、病毒
于采分医器械表面消毒;金属品有腐蚀性;硅胶尿管消毒 易挥发、易燃,面积使
过氧化氢
3% 30min 擦拭
碘伏 0.2-0.5% 5min 擦拭
醇类 70-80% 3min 擦拭
细菌繁殖体、结核杆菌、真菌、亲脂类病毒
季铵1000mg/L 盐类 2000mg/L 15min ~30min 擦拭、拖地
细菌繁殖体、真菌、阴离亲脂类病毒 性剂肥皂、洗衣粉等合用

4、在实施清洁与消毒时,应设有醒目的警示标志。 七、强化清洁与消毒
1、下列情况应强化清洁与消毒:
1发生感染暴发时,如不动杆菌属、艰难梭菌、诺如病毒等感染暴发; 2)环境表面检出多重耐药菌,如MRSACR-ABMRPA以及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科细菌(CRE等耐药菌。
2、强化清洁与消毒时,应落实接触传播、飞沫传播和空气传播的隔离措施,具体参照WS/T311执行。
3、强化清洁与消毒时,应增加清洁与消毒频率,并根据病原体类型选择消毒剂。

4、对感染朊病毒、气性坏疽、不明原因病原体的患者周围环境的清洁与消毒措施应参照WS/T367执行。
5、应开展环境清洁与消毒质量评估工作,并关注引发感染暴发的病原体在环境表面的污染情况。 八、清洁工具复用处理要求
1、清洁工具复用处理的房间应具备相应的处理设施和储存条件,并保持环境干燥、通风换气。
2、清洁工具的数量、复用处理设施应满足科室规模的需要。
3、清洁工具使用后应及时清洁与消毒,干燥保存,手工清洗与消毒应执WS/T367的要求。
1)擦拭布巾清洗干净,然后在250mg/L有效氯消毒剂中浸泡30分钟,冲净消毒液,干燥备用. 2)地巾清洗干净,然后在500mg/L有效氯消毒剂中浸泡30分钟,冲净消毒液,干燥备用。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4f66e838a36925c52cc58bd63186bceb18e8ed4f.html

《环境清洁消毒管理制度.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