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赋

发布时间:2012-06-24 01:31:51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汉赋

   第一节 汉初韵文

一、骚体赋

  带有楚辞特点的赋体作品。有少数抒发作者政治见解和身世感慨的优秀作品,如贾谊的《吊屈原赋》、《鵩鸟赋》,淮南小山的《招隐士》。

二、楚声短歌

  本指楚地的民歌,也指受楚地文化影响而创作的短小的诗歌。如项羽的《垓下歌》,刘邦的《大风歌》、《鸿鹄歌》等。

力拔山兮气盖世 时不利兮骓不逝

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 项羽《垓下歌》

统治阶级对楚文化的爱好与提倡,对汉代文学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一时楚歌、楚舞、楚声遍及全国。

尚楚风尚直接影响到文人的创作。汉人抒情写意,往往采用楚歌;汉人抒写贤人失志,往往借助屈原的形象,故创作出一批代屈子咏怀的骚体赋。骚体赋上承楚辞余绪而兴起,并成为当时赋体文学的主要样式。

第二节 汉赋发展的阶段
    与代表作家作品

一、形成和发展阶段

1 汉初:高祖初年(前206 武帝初年(前140 )骚体赋阶段

  形式短小,抒情性强,带有楚辞的特点。大汉初定,日不暇给,思想禁锢不严,文化比较活跃。作家多抒发自己的政治见解和身世感慨,形式与楚辞相比转化不大。

  贾谊的《 吊屈原赋》 、《 鵩鸟赋》 ,淮南小山的《 招隐士》 ,枚乘的《 七发》 承前启后,结束了骚体赋阶段,初具散体大赋的特点,开启了赋的第二个阶段。

第三节 汉赋发展的阶段
与代表作家作品

2 汉武帝初年东汉中叶大约二百年时间

散体大赋阶段。赋的鼎盛期,作家作品最多。国势强大,君主提倡,兴废继绝,润色鸿业。(班固《两都赋·序》)多描写帝国威震四方的国势、繁华的都邑、丰饶的物产等。司马相如的《子虚》、《上林》,班固的《两都赋》等。

散体大赋的产生与发展的时代背景、社会心理

  西汉武帝时代所集中体现的皇权、帝国的声威和气势。

  汉大赋体现出的巨丽之美,成为体现国家强盛、民族生命力的美学表达方式。

汉大赋的主要内容

1、歌颂汉帝国强大声威,反映汉帝国的富庶,维护中央政权,维护汉帝国统一。

2、大量描写祖国山河的壮丽,描写宫殿台阁。

汉大赋的艺术特色

1、虚构人物,采用宾主问答的形式。

2、注重形式美,大量运用铺叙手法,善用排比,韵散结合,辞藻富丽。

3、篇幅宏大,铺张扬厉。

4、劝百讽一。

3、东汉中叶之后

 汉赋的转变期。从思想内容到体制和风格都开始转变。歌颂国势声威、美化皇帝文治武功、专以铺采摛文为能事的散体大赋衰微下去,反映社会黑暗现实、讥讽时事、抒情咏物的短篇小赋兴起

 转变原因:社会状况发生了极大的变化。东汉中叶后,宦官外戚专权,政治腐败,国力衰微,祸乱频起。文人写作态度发生变化,赋体题材有所扩大。开始这一转变的是张衡的《归田赋》,还有蔡邕的《述行赋》、祢衡的《鹦鹉赋》。最具代表性的是赵壹的《刺世疾邪赋》。

 小赋虽数量不多,但很有价值,突破了彼此沿袭的赋颂的传统,成为六朝抒情赋的先声。

二、代表赋家及作品
   1、贾谊赋作

唐代李商隐《贾生》

宣室求贤访逐臣,

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

不问苍生问鬼神。

  咏史讽今

一、写作背景简介

  贾谊,西汉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鵩鸟赋》写于作者贾谊谪居长沙时。

  贾谊青年得志,22岁得到郡守荐举,被汉文帝召为博士,又被破格提拔为太中大夫;贾谊积极进取,锐意改革。《过秦论》(上、中、下)、《论定制度兴礼乐疏》、《论积贮疏》都作于此时。

  文帝刘恒打算进一步擢升贾谊任公卿,却遭到东阳侯张相如、御史大夫冯敬以及绛侯周勃、颖阳侯灌婴等重臣的反对。他们攻讦贾谊:洛阳之人年少初学,专于擅权,纷乱诸事。(《汉书·贾谊传》)文帝渐渐地疏远了贾谊,并改派为长沙王太傅,从王朝中央贬谪到地方。

《鵩鸟赋》采用人禽问答体,叙写作者对人生祸福无常的深沉的哲理思考,阐明了贾谊对生死、祸福的达观态度,表现出鲜明的道家倾向。

这种表现方法,以此赋为开端,成为中国文学中常见的和典型的表现方法之一。

二、作品内容

第一部分:通过人禽简要问答,交代写作缘由,引起下文。

第二部分:由鵩鸟的对答构成,是赋的主体部分。

  1.述说万物变化无休无止,祸福相因,以及生死迟速有命。

  2.用道家的无贵无贱、无智无愚、无生无死的旷达人生观来排遣自己对于死的疑惧和不安。

      三、作品主旨

以万物变化不息,吉凶福祸相倚相生,不可执著于毁誉得失乃至生死存亡的道家哲学为解脱之方,咏鵩自伤。实则是作者愤世激情的含蓄体现,反映了由积极入世到消极出世的思想变化,表现出他对自身坎坷命运和不公平的社会现象的愤激之情。

表面上以道家思想为归旨,用齐死生、等祸福来解脱,实际上是无法摆脱现实困境的悲哀,从而抒发了怀才不遇的抑郁不平心情。

《鵩鸟赋》既是贾谊身处逆境、极度愁苦时的产物,因此不可避免地流露出消极悲观的情绪。

如说¡°其生若浮兮,其死若休¡±,公然要释知(智)遗形兮,超然自丧¡±,就明显受到庄子思想消极因素的影响。

另一方面,又表现出作者为了摆脱眼前的苦恼,有所思考、追求、探索,对历史发展和显示变化的某种规律作出了有价值的概括和总结。

  ¡°且夫天地为炉兮,造化为工;阴阳为炭兮,万物为铜¡±,说¡°万物变化兮,固无休息。斡流而迁兮,或推而还¡±,说¡°祸兮福所依,福兮祸所伏;忧喜聚门兮,吉凶同域¡±。

¡°德人无牵累,知命不忧。细故蒂芥,何足以疑!¡±

  赋中以万物变化不息、吉凶相倚,不可执著于毁誉得失乃至生死存亡的道家哲学为解脱之方,却在解脱的语言中深藏不可解脱的痛苦。

  陈螺渚:此赋一死生,齐得丧,正是打不破生死得丧关头,依托老庄,强为排遣耳。(《文选集评》引)

四、艺术特点


(一)在表现形式上,对汉赋的形成起着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

  1、人禽对答体式,首开汉赋主客问答体先河;

  2、注重叙事和说理,直接抒情的成分减少;

  3、用巧妙的比喻将议论、哲理形象化;

(二)在文体特征上,是从楚辞体向汉赋过渡的产物

与楚辞的比较

相似点:  语言上使用字,更多地使用楚辞句式,增添了抒情的色彩。

不同点:  缺少瑰丽的描写、神奇的想象、和激越的感情。

(三)在语言方面向汉赋演进

  较之楚辞,句式见趋整齐,其中特别是四言的句式,有时已经不用字,如:

¡°请问于鵩兮,¡®予去何之?吉乎告我,凶言其灾。淹速之度兮,语予其期。¡¯ 鵩乃叹息,举首奋翼,口不能言,请对以臆。¡±

这一段,已基本接近汉赋的句式。

总之,《鵩鸟赋》明显受到楚辞的影响;

它又已从楚辞中蜕变出来,开创了骚体赋的一种崭新文体,成为其后三百年间蔚为壮观的汉赋的先声。

因此,无论内容还是形式,《鵩鸟赋》在西汉前期辞赋中都是值得重视。


二、代表赋家及作品
2、枚乘的赋作

  枚乘(?前140)字叔,淮阴(今属江苏)人。先后游于吴、梁。武帝即位后,慕名召他入宫,结果因年老死在途中。《汉书·艺文志》著录他的赋九篇,今存可靠而完整的,仅《七发》一篇,但这却是标志着汉代新体赋正式形成的第一篇作品,在多方面奠定了汉赋的基础。

《七发》是在一个虚构的故事框架中以主客问答体形式展开的。它假托楚太子因安居深宫、纵欲享乐而导致卧病不起,吴客前往探病,说七事以启发之,最后以要言妙道的吸引力使楚太子病愈。

《七发》艺术成就
(一)主客问答(二)开创赋体新形式

脱离了楚辞的抒情特征,转化为以铺陈写物为中心的高度散文化的文体。

韵散结合,句子长短不齐;押韵部分也很少用字。

文句使用排比整齐的句法,使语言本身更具有形式上的美感。

这表现出由骚体赋开始向汉大赋转变的特点。

(三)比喻夸张形象化

(四)多方面开拓文学题材
对狩猎、观涛、车马的描写,前所未有。

(五)开劝百讽一之先河
审美价值与讽谏之意的矛盾。

 《七发》既奠定了典型的汉代大赋的基础,又是辞赋中特殊的一支——“体的开创之作。清代平步青统计,自枚乘以后到唐代为止,体辞赋有目可查者四十多家,如傅毅《七激》、张衡《七辩》、曹植《七启》、左思《七讽》等;唐以后仍有仿作,只是其中少见出色者。

3、司马相如赋作

   司马相如(?前118)字长卿,蜀郡成都(今属四川)人。少时好读书,学击剑,故其亲名之曰犬子;既学,慕蔺相如之为人,更名相如。以訾为郎,事景帝。帝不好辞赋,时梁孝王来朝,游说之士邹阳枚乘等皆从,相如见而悦之,因病免,游梁,与诸侯游士居,数岁,作《子虚赋》。武帝立,读而善之,曰:朕独不得与此人同时哉?蜀人杨得意为狗监侍帝,因言是其邑人司马相如作,乃召问相如。武帝读他的《子虚赋》大加叹赏,把他召到宫廷,他又为武帝作《上林赋》。除了作为宫廷文学侍从,司马相如还曾奉命出使西南,安抚当地人心。晚年因不满于自己在宫廷的地位,常称病闲居。他的赋作,《汉书·艺文志》著录有二十九篇,大都不传。

★《文君听琴》取材于司马相如和卓文君的爱情故事,这段文学史上的佳话被司马迁写入了《史记·司马相如列传》。

  司马相如赋作:今存者为《子虚赋》、《上林赋》、《大人赋》、《长门赋》、《美人赋》、《哀二世赋》六篇。其中《长门赋》、《美人赋》的真伪尚有争议。

  

代表作:《 子虚》 、《 上林》

☻《 子虚赋》 、《 上林赋》 结构上受《 高唐赋》 、《 神女赋》 的影响,相关的两篇合之为一,分则为二。语言也受其影响。而其尊崇朝廷的思想与以巨丽为美的美学特征则完全是大汉王朝时代精神的反映。

贡献:

奠定了铺张扬厉的大赋体制,确立了赋颂的传统,为汉赋登峰之作。

  内容前后衔接的天子游猎赋。前者假托楚国使者子虚和齐国使者乌有互相夸耀自己国家的强大、自然物产的丰富、君主田猎场面的盛大。后者写代表天子的亡是公大肆铺陈汉天子上林苑的壮丽和天子涉猎的盛举来压倒齐楚,表明诸侯不能与天子相提并论,突出天子的绝对权威,最后¡°曲终奏雅¡±。

主旨:

意在讽刺封建统治者不可过于奢侈,但是¡°劝百而讽一¡±,客观上起到了消极的作用。

《子虚赋》与《上林赋》的艺术特征

铺张扬厉 韵散结合 辞采富丽 虚构人物劝百讽一

铺张扬厉

¡°铺张¡±,就是敷陈其事;¡°扬厉¡±,就是发扬光大。

子虚:¡°臣闻楚有七泽,尝见其一,未睹其余也。臣之所见,盖特其小小者耳,名曰云梦。云梦者,方九百里,其中有山焉。¡±《子虚赋》(局部突出整体)

乌有:¡°邪与肃慎为邻,右以汤谷为界,秋田乎青丘,彷徨乎海外,吞若云梦者八九,其于胸中曾不蒂芥。¡±《子虚赋》(超越边境国界)

亡是公:¡°(上林苑)日出东沼,入于西陂。其南则隆冬生长,踊水跃波;......其北则盛夏含冻裂地,涉冰揭河。¡±《上林赋》 (上林苑包括了东西南北四极)

以大为美,以勇猛为美,以华丽为美,以多为美。

大:

子虚——云梦;乌有——青丘;天子——上林苑)

勇猛:

齐王:射中获多,矜而自功

楚王:获若雨兽,掩草蔽地

华丽:楚云梦,天子上林苑

多:

花草树木,飞禽走兽,无所不包。

【劝百讽一】

出自西汉末年辞赋家扬雄的哲学著作《法言》。°劝¡±,鼓励、提倡之意;¡°讽¡±,讽谏。¡°劝百讽一¡±说二者在赋中比例的悬殊,这是扬雄对汉大赋的批评。

其他大赋作家

汉赋四大家

司马相如 扬  雄 班  固 张  衡

杨雄:

西汉学者、辞赋家。字子云。蜀郡成都人。少时好学,博览多识,酷好辞赋。口吃,不善言谈,而好深思。 代表作品:《甘泉赋》、《河东赋》、《羽猎赋》、《长杨赋》。

扬雄赋体创作理论

靡丽之赋,劝百而讽一,犹骋郑卫之声,曲终而奏雅。《汉书·扬雄传》

诗人之赋丽以则,辞人之赋丽以淫。《法言·吾子》

赋者,将以讽也。《汉书·扬雄传》

¡°诗人之赋丽以则,辞人之赋丽以淫¡±

扬雄在其著作《法言·吾子》中对辞赋的评论。把赋分为诗人之赋辞人之赋指辞采之富丽。,法则的意思;,藻饰过分的意思。

班固(公元32—93年),字孟坚,扶风安陵(今陕西咸阳东北)人,东汉著名历史学家和文学家。

从西汉后期到东汉前期,辞赋中还出现了一种新的题材,即京都赋。最早扬雄就写作了《蜀都赋》,但因成都只是地方性城市,故影响不大。而后杜笃在东汉初写出了第一篇描绘京都的《论都赋》。描绘京都的繁华宏丽,既新鲜又适宜于发挥辞赋的特长,所以引起当时及后代文人的普遍兴趣,成为辞赋的一种重要题材。如傅毅有《洛都赋》、《反都赋》,班固有《两都赋》。以后东汉中期张衡的《二京赋》、西晋时左思的《三都赋》,都是文学史上的名篇。在东汉前期的京都赋中,则以班固之作最为著名。

班固《两都赋》是具有实际政治目的的作品,这一点和以前的大赋不同。在当时关于定都洛阳还是返都长安的重大争论中,班固力主前一种意见。他在《两都赋》中,比较洛阳与长安作为首都的优劣,特别强调东汉在洛阳所实施的统治,比西汉在长安所实施的统治更符合儒学的理想。

《两都赋》的首要特色,是以描绘都市为中心。比西汉辞赋更为广泛地反映了人类生活场景,山水、草木、鸟兽、珍宝、城市、宫殿、街衢、商业、服饰、人物……,无所不包,无所不容,气魄宏伟,景象壮丽。

张衡:

东汉中期著名的科学家和文学家。少善著文,精于天文、阴阳、历算之学,曾发明浑天仪和候风地动仪。博通五经六艺,安帝时被召为郎中,先后做过太史令、侍中、河间相。性格从容恬静,不慕名利,所居之官,常积年不徙。晚年有全身远害、归隐田园的思想。文学方面,创作有诗赋多篇。其文学作品有《温泉赋》、《南都赋》、《二京赋》、《思玄赋》、《归田赋》、《怨诗》、《同声歌》、《四愁诗》等。明人辑录有《张河间集》。

      抒情小赋

篇幅短小而具抒情性的赋,其实很早就有了。司马相如的《哀二世赋》,不足二百字。但抒情小赋作为时代生活的必然产物,作为与传统大赋相抗衡的独立文体,只能说是始于东汉中期,具体地说是始于张衡的《归田赋》。

《归田赋》中有谅天道之微昧,追渔父以同嬉二句,正说出此篇的主旨:因社会的昏乱不可救,个人的抱负无从施展,而逃遁于田园。其中隐隐地包含了批判的意味。这是辞赋史上第一篇反映田园隐居乐趣的作品。

《归田赋》的思想内容

前一部分,写归田之因。

归田之因一:久留都邑而无佐君。

归田之因二:空有抱负而不遇明世。

归田之因三:天道微昧而不如归隐。

后一部分,写归田之乐。

想象中田园隐居生活的乐趣:良辰风物的田园之乐 、田居啸傲钓射的般游之乐 、弹琴读书作文之乐

《归田赋》的艺术特征

1、写作手法上,一是把自己的心境融合到环境、景物的描写之中,浑然一体,意与境合,形成诗意化的和谐优美的意境。二是以议论、用典、铺叙等手法来述志和抒情。写景状物主以抒情,叙事议论主以表志。

2、语言清新明丽,工致典雅。写景状物细腻形象,铺叙议论意蕴深厚。

3、篇制短小,全用四、六句式,且颇多骈偶成分,形式整齐,韵律和谐。

在形式上体现了骈四俪六的骈体文特征,是汉代最早出现的比较成熟的骈体赋。同时也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篇描写田园隐居乐趣的作品。

在赋的发展史上,张衡是一位承前启后的作家。

赵壹 :汉末优秀的辞赋家

字元叔,汉阳西县(今甘肃天水)人,生活在东汉末灵帝时代。是一个恃才傲物的反传统式的人物,为人耿直,狂傲不羁。他生活在政治黑暗、党祸不断的时代,却养成慷慨激烈、忠勇无畏的性格。光和元年为上计吏入京,名动京师,但连辟公府皆不就,后卒于家中。

史书载著有赋、颂、箴、诔、书、论等16篇,现存有《穷鸟赋》、《刺世疾邪赋》、《迅风赋》的残文。代表作《刺世疾邪赋》。

内容

无情地揭露了黑暗的政治现实,讽刺了官场上的丑行,揭示了社会弊病和一切邪恶的根源,强烈地表达了作者愤世疾俗的反抗精神和坚持操守的坚定信念。

艺术特点:

、篇幅短小,笔势凌厉,一反大赋僵硬呆板、缺少生气的风格,变板滞为丰富,变华丽为通俗。

、融骚句法、赋句法、散文句法于一体,以适应尖锐情绪的表达。

第四节 汉赋的地位与影响

一、汉赋的局限性

作为汉赋正宗的大赋,在思想和形式上表现出许多局限性:题材单一,竞相写作一些宏丽浮夸之词,以炫博斗奇为能事。

挚虞在《文章流别论》中批评汉赋思想的薄弱性和某些作品形式与内容不相符、作品与所反映的客观事实不统一的形式主义说:

古诗之赋,以情义为主,以事类为佐;今之赋,以事形为本,以义正为助假象过大,则与类相远;逸辞过壮,则与事相违;辩言过理,则与义相失;丽靡过美,则与情相悖。

二、汉赋的积极意义

Ⅰ、时代意义:表现了一种民族的旺盛昂扬的气象,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对后世民族文学的形成起了作用。

Ⅱ、丰富了汉字与词汇,锻练了语言词句,提高了文字的表现能力。

、从文学发展上看,促进了我国文学观念的形成。我国的韵文经过西汉以来辞赋的发展,到东汉已经初步把文学与一般学术区分开来,出现了文章的概念,魏晋时出现了诗赋欲丽(《典论·论文》)、诗缘情而绮靡,赋体物而浏亮(《文赋》)等观点,文学观念日益走向明朗化。汉赋在某些方面为后代文学的发展准备了条件。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4dcf841452d380eb62946da9.html

《汉赋.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