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大学生如何培养正确的幸福观

发布时间:2020-06-15 23:57:59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当代大学生如何培养正确的幸福观

关于幸福的内涵及基本问题,一直是古今中外哲学家和伦理家等学者探讨和关注的问题,但至今还没有形成统一的公式,依然众说纷纭。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就说过,追求幸福是人类的终极目的。美国《独立宣言》中写道:“我们认为下面这些真理是不言而喻的:人人生而平等,造物者赋予他们若干不可剥夺的权利,其中包括生命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利。幸福,是人们在社会生活实践过程中,由于感受到人生价值的实现而形成的一种精神上的满足。追求幸福一直是人类社会生活的永恒主题,当代大学生和普通人一样,同样在生活实践中追求幸福。许多当代的大学生认为幸福就是顺利毕业,最好能考个公务员或是研究生,找到一份好的工作,不要融入“毕业等于失业”的悲惨现状,家庭幸福,事事顺心。如果真得能做到上述几点,那么他(她)可以称得上幸福,可是这种幸福不是完美的。当代大学生作为一个重要的社会群体,他们的幸福观代表着社会主流的思想倾向,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和民族的未来,那么当代大学生应该怎样培养正确的幸福观呢?

  首先,要认清个人幸福和社会幸福的统一问题。在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原则中,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是辩证统一的。社会生活是相互联系的整体,个人离不开社会,社会也离不开个人,因此个人幸福与社会幸福是统一的,个人追求幸福的愿望只有在社会幸福不断增长中才能得到实现和保障。中国古代的传统文化主张“存公去私”,“明理灭欲”。公义与私利之争历来是中国幸福观的重要内容,而主流的价值倾向则是去利存义,去私存公。这种传统,为社会规定了一种道德理想,使个人从属于社会,为中华民族提供了强大的凝聚力。但它无条件地提倡社会幸福,限制了个性发展,导致了道德专制主义。但在二十一世纪的中国,社会主义制度已经得到充分的发展,这为实现个人幸福与社会幸福的统一提供了坚实的基础,集体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幸福观的核心,它要求人们在为社会贡献中塑造自己、满足自己,同时也要求社会积极关心每个人的发展,最大限度地满足个人的精神和物质需要。个人幸福与社会幸福真正的有机的统一的原则是集体主义。只有个体与社会统一的幸福,才是真实的幸福,只有在二者统一的基础上,才能真正实现自我的幸福。雷锋说过:“我们每个人的幸福也依赖于祖国的繁荣,如果损害了祖国的利益,我们每个人就得不到幸福。”幸福作为人的理想完美存在状态,应当通过人的努力以一定的代价才有可能换取。所以,我们又可以说,幸福内在蕴含着痛苦。当代大学生生长在中国的和平年代,他们的成长时期也是中国现代化经济高速发展时期,社会为他们提供了良好的物质生活条件和文化条件。他们没有经历过战争年代血与火的洗礼,也没有亲身体验过在物质极端匮乏。因此,他们的人生中不幸的遭遇最少,却又最容易遭受到不幸带来的伤害,他们也最不能体会到幸福的珍贵。幸福总是相对于不幸而存在,有多少幸福就有多少不幸。孟子曾说过,“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智,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痛苦是人生的炼炉,而不幸则是人生的炼狱,在不幸和痛苦中以自身的积极努力,去改变人生的逆境,去争取人生的幸福实现,这才是积极的人生。

再次,在塑造正确的幸福观的同时,也要加强对道德人格的塑造,它使人成为一个大写的人。“道德即幸福”是中西方文化的主导观点。早在古希腊的苏格拉底、柏拉图就明确提出这一观点。中国儒家的经典著作之一《礼记·大学》开篇即说:“大学之道,在明在德,在止于至善。”“止于至善”就是道德人格的最高追求,而对至善的追求就是对幸福的追求。在对道德人格的追求过程中,也是人自我完善的过程,同时也是幸福感的滋生过程。如果一个人没有对自身道德人格的塑造,没有“至善”的最高境界,他就不可能有真正的幸福感的体验,也就更谈不上形成正确的幸福观了。巴尔德斯说过:把别人的幸福当做自己的幸福,把鲜花奉献给他人,把棘刺留给自己!”马克思认为:“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谋福利而劳动的职业,那么,重担就不能把我们压倒,因为它是为大家而献身;那么我们所感到的就不是可怜的、有限的、自私的乐趣,我们的幸福将属于千百万人,我们的事业将默默地,但是永恒发挥作用地存在下去,而面对我们的骨灰,高尚的人们将洒下热泪。”这就是马克思的幸福观。事实上,正因为人类历史上有无数的个体,怀抱着对道德人格的至善追求,憧憬着人生幸福的实现,前赴后继,人类才由此而显得壮美与伟大,人类也才得以在历史长河中不断保持并弘扬作为万物之灵的崇高与荣光。

最后,培养当代大学生正确的幸福观,还应当在全社会大力开展人文素质的教育。长期以来,我国高校在办学理念上强调培养专门人才,强调对学生进行专门知识的传授,而忽视全面素质教育,没有立柱与培养和谐发展的人,没有把知识、能力、素质方面的教育和培养渗透到各类教育之中,只注重教育的功利性,而忽视教育的人文性,导致学生知识结构断裂,出现人格的分裂和文化的分裂,一旦走出校门,面对日益发达的市场经济,不少人就只知道追求金钱和物质享受。之前的马加爵以及最近的复旦大学黄洋遭舍友投毒的案件深刻地反映了当代大学教育只注重专门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素质教育。当代大学生正确的幸福观应当从抓人文素质教育开始。人文素质使人明白了人的存在、价值和境界,从而引导当代大学生对英雄品质的肃然起敬和对伟岸人格的心驰神往,并在个人生活中保持一种积极向上的态度,去竭力实现人生所能达到的理想高度。人文素质的高低,直接决定着人的道德文明水平的高低,直接决定着人对幸福的真实把握。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4b42c0fa9e31433239689345.html

《当代大学生如何培养正确的幸福观.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