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班级管理的特点4篇(一)

发布时间: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小学班级管理的特点4(
小学班级管理的特点第1
1.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教育技巧的全部诀窍就在于抓住儿童的上进心,这种道德上的自勉.作为老师教育学生的最好时刻应当是在他们的行为表现良好时,对良好行为的强化和赞美可以使学生越来越满意自己,也就越来越有自信心.2.培养学生的自制能力
班级工作的方向是要指引学生进行自我教育,实行自我管理.学生的个人发展同其他事物的发展一样,内因起决定作用,所以培养学生的自制能力是非常重要的.作为一名小学老师要耐心地和学生商量探讨,共同制订班规班纪及相应的奖惩制度,尤其限制学生不合理的要求,不允许的事情一开始就不允许.3.启发学生的自觉行为
自觉努力是取得成功的基础,自觉与自信、自制分不开.世界上一切有所作为者无不是靠自觉努力而获得成功.如班级值日时人手不够,启发学生主动打扫卫生,以集体利益为重,不计较个人得失,这很利于养成自觉习惯.
小学班级管理的特点第2
一、小学班级管理要循序渐进,做到程序性
小学生年龄小,自主能力差,行为随意性大,注意力不能持久。尤其是农村小学生,家长从小对孩子的教育方式不科学和隔代老人对孩子的溺爱,造成的这种想象就更严重。这就要求班主任对班级管理必须循序渐进,讲究程序性。从进入学校的第一天起,就要将《小学生守则》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分阶段、分年级确定项目,逐一培养训练,使之形成习惯。可采用先在学校排练再在家庭强化的办法,开展穿衣服、系鞋带、整理书包、课桌、钉纽扣、清理房间、日常进餐、待客、做父母小帮手等项目的行为训练活动。为了保证这些项目训练的实效性和真实性,每周可利用班会和活动课时间,让学生主动汇报自己在本周内做到了哪些、哪些还没做到、近段时间的打算和努力的方向。有时候可以采用家访的形式和家长沟通,促使孩子形成良好的品德习惯。不要操之过急,否则欲速则不达。二、个性发展的群体性
如今的小学生独生子女居多,家长溺爱,社会影响,通常以自我为中心,缺乏个性心理的正确发展。一个班级就是一个小小的社会,学生个性的不同决定了矛盾的多重性,小学生犹如刚出土的幼苗,要适时引导,培养他们爱己爱人、爱家爱国的美德,也要引导和鼓励学生相互协调、合作学习、共同提高。要因年级制宜、因班制宜、因时制宜、因事制宜地开展手拉手,好兄弟我和同学的小秘密等各

1

类活动,培养学生之间正常的兄弟情姐妹情和团结互助的高尚品质,还可以开展家庭运动会师生联谊会家校联谊等活动,努力做到三沟通,三心交融。这不仅有利于建设和谐进步、积极向上的班集体,还能纠正学生不良习惯,同时弥补家庭教育的缺陷。
三、培养宽容与合作的品质,提高学生的表达和沟通能力
今天的事业是集体的事业,今天的竞争是集体的竞争,一个人的价值在集体中才能得到体现。所以二十一世纪的失败将不是败于大脑智慧,而是败于人际的交互上,成功的潜在危机是忽视了与人合作或不会与人合作。实际上每个人各有各的长处和缺点,关键是我们以怎样的态度去看待。这就需要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培养良好的与人相处的心态,这不仅是培养团队精神的需要,而且也是获得人生快乐的重要方面。为此,我通过多种形式的活动、体验,让小学生切身感受到在集体中只有真诚合作、相互信任和支持才能取得成功,从而培养小学生的团队精神。
一年来,我就加强表达能力的培养,开展了每天中午10分钟的我的新闻我的想法等表达活动,让每一个孩子轮流大胆地走上讲台,表述自我,展示心理,锻炼自信。通过实践,孩子们更加自信了,沟通交流更加自主了,家长都说自己的孩子变了。
四、确定发展目标的可及性,从而提高学生的主动性
在班级管理培养小主人活动中,要坚持目标的可及性,不能对学生提出过高的要求,以免使他们努力后不能实现而自卑。如:要求每生每期必须有进步,只要求能赶上前一名。对每一个学生,特别是后进生的一点点进步都应表扬。如一个后进生期中考试语文只有D分,如果期末考了C分就应该表扬,因为他跃入了及格的队伍。只要及时地发现学生的进步、学生的优点并及时地表扬鼓励,他们的心灵就能得到慰藉,全班同学就会形成积极向上的气氛,班级管理也就会出效益。五、发挥榜样教育的启迪性,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小学生意志薄弱,容易受暗示,喜欢模范别人,而不去考虑行为是否适当、正确,并且在困难面前往往缺乏信心,更不善于控制自己和反复思考、三思而行。但是光凭教师讲道理、制定强制性的措施往往收不到好的效果,我们可利用小学生喜欢老师夸奖的特点,在班级中选择,如学习标兵卫生标兵守纪标兵动标兵助人标兵等,对有进步、有变化的学生及时表扬,让学生有样可学、有形可看,主动地去模仿。另外,班主任通常被学生当作学习榜样,老师的举手投足也应成为学生的模范。
总之,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因年龄段的不同而不断变化,因时代的变迁而有所变化,因环境的变化而有所变化。作为一个班主任,我仍要时刻研究学生的心理变化,努力探索小学生管理的规律,面向全体学生,教学生学会做人。我要始终站在学生终身发展的高度来重视小学生的教育,张扬他们的个性,激发他们的潜能,真正使我们的学生得到健康的发展。
2

小学班级管理的特点第3
教育是一门艺术,而班主任更是一门艺术。因为班主任是学校德育工作的直接执行者、是班级管理的直接实施者、是学生生命活动的推动者,地位举足轻重,角色十分关键。曾有人说:班主任是世界上级别最低的主任,但肯定是世界上影响最大的主任。因为班主任面对的是不同个性特征的学生和不断变化的教育情境。所以我国著名心理学家、教育学家林崇德教授说过:一名中小学教师不做班主任,就不会尝到做老师的真正滋味。那么作为一名班主任,该如何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管理好班级呢?下面我根据自己的工作经验,说一下自己肤浅的看法:一、制定班级公约,培养学生的自控力
针对小学生好动、自控力差的特点,在本学期开学的第二周,我就召开班会,和学生讨论、交流,制定了六(1)班的班级公约1、准时到校不迟到,打扫卫生要主动;2、团结同学关心人,尊敬师长有礼貌;3、课堂纪律要遵守,认真听课勤动脑;4、课后复习求巩固,功课作业按时交;5、集合整队准时到,坚持锻炼很重要;6、个人卫生要讲究,环境整洁要牢记;7、爱护公物要做到,集体荣誉保护好。
有了班级公约就要坚决执行。为了确立制度的权威性,有一天我故意迟到几分钟,看看同学们有何反应。当我一脚迈进教室的门,我班的调皮鬼陈聪就大喊起来:老师你违反了班级公约第一条,该罚。这时有几个男生也跟着起哄:罚老师、罚老师。这时,我面向学生鞠了一躬说:对不起,今天老师迟到了,按照班级公约该受处罚。我现在就给大家讲一个故事吧。故事讲完后,教室里响起了热烈的掌声。从掌声里我听出了同学们对我遵守班级公约的赞赏。从此,每个同学都严格遵守班级公约,不敢轻易违反。这样在不知不觉中就培养了自控力二、实行值日班长制度,培养学生的责任心
现在的学生,由于物质条件相对来说比较优越,而且有一部分学生家长又比较溺爱孩子,造成了孩子依赖性强,而责任心不够。但是对于一个班级来说,班级成员的责任心的培养不仅关系到班级的好坏,更关系到学生今后一生对待生活、工作、社会、家庭、朋友、同事的态度和负责任程度。有调查结果显示:学生干部的责任心水平要高于普通学生,究其原因是学生干部在班集体中担任一定的职务,其履行职务的过程就是他们责任行为的体现。传统的班级管理通过班主任、班干部进行,不能把所有人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不能培养所有人的组织领导能力。值日班长是弥补
3

传统班级管理不足的一种有效方法。这一制度不仅在班集体这个大环境中加强了全体学生的责任意识,激发全体学生的责任情感,还促使了学生个体的责任行为得到体现,让每个人都找到了自己的位置,提高了班级的凝聚力,提高了班级管理制度,为班级全体成员的正常学习生活提供了组织保障。
首先,值日班长制度培养了学生的民主意识、责任意识、管理意识、主人翁意识,激发了学生的责任感和荣誉感,而所有这些正是目前青少年学生最缺乏的,也是构建和谐社会所不可或缺的基本要素。
第二、值日班长制度深受学生的欢迎,调动了每位学生的积极性,使得每位学生都有担当班级干部的机会,都有发挥其才能的时间和空间。
小学班级管理的特点第4
班级是教师和学生联系的纽带,是学校对学生进行教育、教学的基本单位,也是班主任工作的阵地和学生活动的重要场所,它具有满足学生需求、促进学生发展、规范学生行为等功能。因此,班级管理的完善与否,对于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有很大的影响。
一、班级管理的一般理解
1632年,夸美纽斯发表的《大教学论》中全面论述了班级授课制,以此为标志,班级这个概念就产生了。我国最早采用班级形式进行教学是在1862年(同治元年),在北京开办了京师同文馆,从此,班级授课制开始在我国学校推广。美国著名社会学家帕森斯认为,班级作为一个社会系统具有以下特征:(1)包括两个或两个以上人群的交互作用;(2)一个行动者与其他行动者处于社会情景之中;(3)行动者之间存在规范及和谐的认知期待,因而,通常具有某些相互依存的一致行为表现。班级组织作为班级课堂教学过程中的社会心理共同体,其目标、交往、人际关系、规范、心理气氛等因素和变量具有不容忽视的教育和发展可能性。这就需要班级组织在合理的引导和管理下实现目标。于是,进行班级管理成为学校管理工作的基本形式。
班级管理既包括学校领导对班级的管理和班主任对班级的管理,还包括学生参与管理,其中主要指的是班主任对班级的管理,即班主任按照教育目标和学校教育计划的要求,对班级进行组织、指导、协调、控制,建立和发展班集体,以全面实现班级管理的目标。班级管理工作本身就是一门艺术,班主任在基础教育改革的道路上要大胆探索新的管理方法,这样才会使自己管理的班级成为先进、文明的班集体,成为充满活力、教书育人的乐园。二、班级管理研究中的误区
学生在学校接受教育,班级是他们学习和生活的集体。我国传统的教育理念喜欢百依百顺的学生和鸦雀无声的课堂气氛,班级各类事务由老师及班主任一手包办,学生全无主动性,处于服从地位,而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对于违规违纪的学生常常
4

硬性处理,缺乏人文关怀,这样不仅压抑束缚了学生的创造性和身心发展,还与课程改革理念及时代精神相违背。
班级管理工作一直是教育关注的热点,就我国目前对班级管理的研究来看,主要有以下两个误区。
1.以德育为手段,局限在德育范畴里进行班级管理和学生培养
首先,在班集体建设的目标设计和评价上,把德育作为集体教育的要求和导向,最终导致思想教育政治伦理化。其次,班集体建设过程与教学过程相分离。班集体的建设及管理通过与教学无关的主题活动、旅游考察活动以及共青团、少先队的活动等来进行,这样必然导致班主任与科任老师之间的隔阂,产生德育教师育教师分工并行的局面。第三,在德育过程中,班级组织作为被控制与规范的对象,培养出来的学生都是同一模型的个体,忽视了学生主体的情感和生活需要。这种现象与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深入开展越来越不相称。
2.将班级看做教学组织形式,局限在教学范畴中探讨班级管理
这主要表现在教师和班主任在教学中的权威和主导地位。在班级里,学生必须服从老师的安排。对于那些违反班级纪律、损坏班风集体的学生进行严格惩罚和教育,在学生群体中形成一种导向,以树立和维护班主任的威信。实际上,这是一种工具性管理,班主任与学生之间是一种控制与被控制的关系。这样,学生个人的情感、需要、兴趣受到压抑,缺乏激发学生主动性、创造性的环境,管理的结果是死守刚性的规章制度和群体行为的统一,使学生丧失主体性。三、新课程背景下班级管理凸显新的特征
新课程在反思工具性管理对人性及人的主体性忽视的同时,倡导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融合,关注生命,关注人格,呼唤人性的回归。班级作为学校教育的基本单位,是这一课程新理念贯彻执行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班级组织在学生管理和教育中也显现出新的特征。1.班级管理气候民主化
在当前班级教育中,许多班主任并没有真正将民主落到实处。独断专制的教育管理方式时有发生,学生在教育过程中受到过分的压制而妄自菲薄,有时会引起学生的逆反心理,导致学生或明或暗的抵抗,使班主任工作难于落到实处。事实上,班级生活对中小学生的影响总会有意无意地融入到其经验世界中。班级作为未来社会公民的摇篮,是学生适应理性化、契约化公共生活的实验室。每个学生都要通过班级生活学会公共生活的规则,形成民主思想。新课程理念要求班主任开展民主教育,实施民主管理,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角。班级管理的民主性,体现在班级制度、班级气氛及师生交往具体过程中,从而内化为学生的自觉行动。师生共同制定班级制度,开展民主教育与管理,引导学生进行自我管理,参与自治活动,这些充分体现了新课程改革理念的有效实践,学生在思想教育、实践能力、学习水
5

平等方面都有了明显改善。班级建设走向民主化既是大势所趋,也是班主任的必然选择。
2.学生个体发展独立化
新课程理念要求班主任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学生发展为主,尊重学生的个性,培养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能力。信息时代,学生的视野和知识面拓宽了,加上年龄的特点,他们对多种事物感兴趣并且都有自己的认识和见解。在这种情况下,我们的班主任如果还仅仅固守原有的一点知识,不拓宽知识面,任由学生自流,不加以引导,则师生之间的契合点将大大减少,教育的针对性也会大大减弱,与学生间的代沟会逐渐扩大。班级教育管理的终极目标是学生人格的完善,这也就是要求形成学生独立的精神本体,在潜移默化中培育学生的自我精神和健全人格。同时,要给每个学生独立选择自由发展的空间和业余时间的权利,让他们的个性自由而充分地发展。所以,班主任应以热爱生命、善待生命的胸怀,平等地对待学生,用真诚换取真诚,用宽容换取宽容,铸就生命间自由交往的桥梁。实践表明,只有在人本管理中引入柔性管理,把学生看成是发展中的人,把学生看成独立发展的人,创设自由、向上的管理气氛,才能使学生个性的自主性、独立性、创造性得到有效的培养和健全的发展。3.教育方式差别化
为了中华民族的振兴,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这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这就要求我们班主任善待每个学生,善待另类学生,促进每个学生符合自己主体个性规律的全面协调发展。心理学和社会学的研究表明,每个学生都具有不同于他人的先天素质和生活环境,都有自己的爱好、特长和不足。因此,学生的个体差异要求班主任要因材施、因材施,善于观察和发现学生的潜在能力,并为他们的发展提供独特的空间,不能忽视不同学生的发展层次和个性特点,不可因其某些缺点而将他们全盘否定,削弱他们的积极性。根据差别原则,学会赏识学生,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也是新课程理念下班主任工作的基本要求。应明确不同学生的不同学习方式,唤起学生内在的精神动力,让学生认识自己作为个体的独特价值,相信每一个学生都可以是教育者手中的奇迹。4.师生交流平台多元化
新课程理念下,随着班主任角色的逐渐转变,班主任与学生的对话方式逐渐由原来的独断专制转为平等对话,互相尊重。今天的学生不仅希望从教师那里学到知识,而且也希望与老师共同探讨生活中的问题甚至政治和社会问题,交流方式也不仅仅是面谈,短信、QQ、泡泡也是学生与教师常用的交流方式,他们希望老师更像朋友、同伴,他们喜欢富有童心的老师,不希望老师正襟危坐、古板陈腐、不苟言笑,更不喜欢接受教师那种居高临下的开导和耳提面命式的管教。由于社会环境、家庭环境的影响,学生的思想观念和言行举止有的已经超越其心理年龄而趋于成人化,他们谈论明星生活隐私,追星、模仿,问老师两性之间的交往和爱情等现象屡见不鲜。有一位班主任,发觉本班一个学生有早恋迹象以后,暗中找到了这个学生的QQ号,用学生不熟悉的用户名与之有针对性地聊天,消除了学生的心理

6

疑惑,使学生认识到早恋的危害,巧妙地达到了教育目的。老师是学生心目中的学习榜样和人生导师。教师要学会借助不同载体合理解决学生问题,拨开学生心中的迷雾,让学生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5.教育空间开放化
随着师生交往的多元化,学校育人空间也需相应地拓展。学校教育要注重开放的教育方式,因此,作为德育工作的主体,班主任要灵活运用开放性原则,要面向全体学生,要从学生的终身发展着眼,要把教育工作从班级延伸到学校、家庭、社会,提高学生的社会生存能力。在社会日趋多元化和信息化的时代,在网络已经成为现代生活组成部分的时代,学校德育已无法回避德育环境中对其不利的那一部分因素,无法堵塞学生在校外接触这些因素的途径。市场经济所提供的各种各样的价值观念最终要靠具有自觉性、自主性和能动性的个体自己作出选择。因此,班级、学校在教育过程中要有意识地指导学生进行分析、比较与鉴别,家庭与社会要配合学校,帮助孩子自觉形成正确的价值判断与道德规范,从而形成教育合力。
7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4b3194d950d380eb6294dd88d0d233d4b04e3f76.html

《小学班级管理的特点4篇(一).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