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才大略汉武帝〉的教学设计

发布时间:2013-09-09 15:51:19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第八课 雄才大略汉武帝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基础知识目标:王国问题的解决;“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2. 态度、情感、价值观:

1)西汉初年,统治者吸取秦亡教训,实行休养生息政策,使西汉成为中国历史上空前繁荣昌盛的封建帝国。

2)汉武帝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政策,从思想上使秦始皇创立的封建的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巩固下来,使儒家思想逐渐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

3.能力培养目标:

汉武帝的大一统是秦中央集权制的延续和巩固。培养学生对比、综合历史现象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分组搜集资料和制作幻灯片,观看视频、课件等活动让学生融入历史情景,激发兴趣,使其主动思考、乐于探究,在渗透交流、合作的过程中,激发学生学积极主动的学习。

二、本课重点和难点:

1、重点:汉武帝的“大一统”。

2、难点:对汉武帝“大一统”措施的理解及评价。

三、教学方式和手段

1、教学方式:新理念下的讲授式与探究性学习的综合方式

2、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手段

所要使用的课件包括:自制ppt课件,《汉武帝开疆拓土》的视频片断

四、教学思想:注重知识的前后联系与对比分析,从而初步培养学生通过分析历史现象得出历史结论的能力。

五、课前准备: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分别负责搜集有关汉初的分封和西周分封,休养生息政策和“文景之治”,汉武帝“大一统”的措施等资料。

六、教学过程:

复习导入:秦朝是我国历史上的一个短命王朝,它迅速灭亡的原因是什么?秦朝灭亡了,但是,秦朝开始确立的中央集权制度并没有因此而终止,它在汉朝又获得了更加深入和广泛的发展。而在这个过程中,汉武帝的作用最为突出。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一课。

8课雄才大略汉武帝

播放《汉武大帝》片断或主题曲导入。

(我们刚才看到的是陈宝国主演的汉武帝,那么历史上的汉武帝又是怎样的一个人呢?出示图片)毛泽东诗词称汉武帝雄才大略,为什么呢?

(过渡)汉武帝是中国历史上一位具有雄才大略的封建皇帝。他的文治武功促使西汉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方面出现了大一统的局面,将西汉统治推向鼎盛。为此汉武帝采取了哪些措施?

什么是大一统,即中央加强对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各方面的统一领导,形成高度中央集权的政治局面。汉武帝时能实现大一统,决非偶然,如果没有从高祖到“文景之治”,近半个世纪实行休养生息政策,奠定了雄厚的经济基础;如果没有景帝时平定七国之乱,奠定了巩固的政治基础,恐怕大一统的局面是不可能出现的。大一统的局面出现,也和汉武帝这个具有雄才大略的皇帝的统治措施密切相关。

1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通过颁布“推恩令”和削减诸侯国,汉武帝重重地削弱了诸侯国的势力。但这却招来诸侯王门下诸子百家的责难。他们从自身角度出发,批评皇帝的政策,指责中央。这种各家各派众说纷纭的局面对中央集权造成很坏的影响。为此,汉武帝希望在全国只推崇一派的思想主张。现在就有儒、法、道三派供他选择。现在我请四位同学分别扮演汉武帝和儒、法、道三派代表人物。三派的代表分别向汉武帝陈述自己的主张,然后汉武帝从中选择一种,并说说你的理由。

[学生] 表演

[引导] 刚才无论汉武帝选择那派主张都有道理的。汉武帝最终采纳的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这里的“儒术”与孔子和孟子提倡的儒家学说有一点不一样。它是以儒家学说为主,又杂合了一些法家、道家的思想,我们称这种学说为新儒学。

[提问] 为了使儒术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汉武帝采取了哪些措施呢?

[学生] 排斥持法家、道家等各家学说的读书人,大力推行儒学教育,在长安设太学,以儒家的五经作为主要的教材。(出示投影片)

(过渡) 汉武帝时期,还有一个问题亟待解决,就是王国问题。

诸侯王虽然不像平定“七国之乱”以前那样强大难制,但是有的王国仍然“连城数十,地方千里”,威胁着西汉中央政权。(出示图片,让学生理解王国问题的严重性。)

2、解决王国问题

(教师首先介绍汉初的分封情况,再展示中山靖王刘胜的豪华墓葬),[讲解] 我觉得用“雄才大略”这个词来形容汉武帝是最恰当不过了(出示毛泽东诗词)。为什么这样说呢?他即位的时候只有16岁,但很快就面临着一个非常棘手的问题——诸侯国的问题。汉朝建立后,汉高祖刘邦为了巩固刘氏政权,一方面陆续铲除异姓王,另一方面又分封了一些刘氏子弟为王。这些诸侯王随着年龄的增长,势力日益扩张,野心日益膨胀,形成王国与中央抗衡的局面。景帝后期,在大臣晁错的建议下,着手进行削藩。这时,原本就野心勃勃的吴王刘濞趁机联合其它六个诸侯国,打着“清君侧,诛晁错”的口号,起兵叛乱。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七国之乱”。叛乱只持续了3个月,就被汉朝名将周亚夫率军平定了。吴王刘濞败死,其余诸王要么自杀,要么被杀。尽管如此,其他诸侯国的势力仍旧具有不可忽视的势力。到汉武帝时,又对中央构成一定的威胁。一些诸侯王及其子弟仗着家族的权势和地位,在社会上胡作非为。我们可以从汉武帝的叔叔梁王的作为看出,削弱诸侯国的势力已经是迫在眉睫的事情了。

[引导] 既然这样,汉武帝通过什么措施来削弱诸侯国的势力呢?

[学生] 为加强中央集权,汉武帝接受主父偃的建议,下令允许诸王将自己的封地分给子弟,建立较小的侯国。使诸侯国越分越小。汉武帝又找借口一次就削去当时半数的侯国。

[讲解] 下令允许诸侯王将自己的封地分给子弟,建立较小的侯国,就是汉武帝在公元前颁布的“推恩令”的内容。在“推恩令”颁布之前,诸侯王死后,只有嫡长子才能继承他的封地。由于王国一直都原样大小的继承下来,因此,无论传承几代王国的势力都不会变小,就是说王国的势力只会增强不会削弱。但“推恩令”的推行实际上把诸侯过越分越小,王国的势力就会被削弱,无力对抗中央,而且原来没有继承权的庶子们由原来没份继承到现在可以分得与兄长一样的封地,当然会积极拥护中央的政策了。

汉初的分封和西周的分封有何不同?二者所起的作用怎样?

教师提示学生回忆西周的封国情况,提出讨论:西汉封国与西周封国的异同。

相同点:a.分封目的:均为巩固中央政权。

b.分封对象:均为亲属或功臣。

c.封国的权利和义务:在封地上享有很大的权利,实际上形成独立的王国。都要服从天子或皇帝的命令。

d.封国行为:最后均有叛乱。

不同点:封国的结果:

a.西周:由于周王室衰落,形成了春秋战国时期诸侯争霸与战乱的局面。

b.西汉:对于王国叛乱进行了坚决的镇压,解决了王国问题。

结论:不管是西周还是西汉,分封的目的都是为了巩固统治,当中央政权强大时,能够控制封国,稳定统治,但当中央政权衰落时,将无力控制封国,其统治也将难以维持。

3、改革财政,发展生产

1)统一铸币

汉初币制极为混乱,影响国家的财政管理。汉武帝宣布禁止民间铸钱,取消各郡国的铸币权,把铸币权收归中央,由国家统一铸造新币“五铢钱”。(展示课件:汉代五铢钱放大图)当时把图上这种“五铁钱”作为法定通行货币,将各种旧币销毁。这样,克服了币制混乱局面,有利于商品交换和稳定经济,也加强了中央集权统治。

2)盐铁官营(3)平抑物价(4)兴修水利、发展农业

(投影改革的图片和资料)学生从中找出主要措施。

4、开疆拓土

(视频汉武帝开疆拓土)

开疆拓土纵观汉武帝时代,汉朝与周边少数民族的关系又被东道主动,统一多民族国家的规模进一步扩大,北方,彻底解决了匈奴的威胁,使“漠南无主庭”;西通西域,开始了对那一广大地区有效管辖,平定东南地区,设置军衔,联络西南夷,使之归汉。(学生观察地图)

5、强化监察制度

汉武帝非常重视人才,学生可根据材料介绍一两个下层人物,突出汉武帝不拘一格选拔人才。

在重用贤才的基础上,汉武帝又大力加强监察制度。请一位同学讲述有关汉武帝对待官员的故事,让同学们体会汉武帝的专权。

6、西汉的鼎盛

课堂小结

汉武帝的“大一统”是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进一步发展和完善。这种中央集权制度,对此后2000多年的中国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归纳)汉武帝在位时,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上推行了一系列措施,把西汉统治推向鼎盛时期。在政治上,改革仕进,选拔人才;实行“推恩今”,解决王国问题;惩治豪侠,处置郡国豪富。在经济上,盐铁官营,中央专卖;中央统一铸“五铢钱”。在思想文化上,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政策;大力推行儒学教育,在中央兴办太学、在地方兴办郡国学。使西汉出现了封建大一统的鼎盛局面,封建中央集权统治得到巩固和加强。面对危机,汉武帝颁布承认过失的“罪已诏”,知错能改,汉武帝“兴建功业”,多方建树,不愧是一位具有雄才大略的皇帝。

7、评价人物:秦始皇和汉武帝?

1)、见导学10页关于怎样评价历史人物?(汉武帝)

2)、可以引导学生先将秦始皇和汉武帝的历史功绩和局限性列举出来。

3)、活动:写出或画出你心目中的秦始皇和汉武帝。(画画、写歌谣、图文并茂)

2历史话剧《汉武帝的烦恼》

——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的历史教学案例

溧阳外国语学校 胡修亮

案例内容:

上课开始,教师宣布:请大家欣赏一部由同学们自编自演的短剧,欣赏的同时想一想汉武帝有哪些烦恼呢?

场景一:

人物:主父偃、汉武帝

地点:武帝后花园。

某天。

汉武帝(以下简称“帝”)为掩人耳目,密诏主父偃后花园议事。

主父偃(以下简称“偃”):陛下十万火急召臣来,有何要事?

帝:爱卿可知晁错为何而死?

偃:为先帝削藩而死。

帝:先帝为何要冒险削藩?

偃:古代诸侯的土地不超过百里,国君对他们是很容易控制的。但自高祖以来,有的诸侯竟然拥有接连不断的几十座城池,土地方圆上千里。天下形势平稳时,他们就容易奢侈骄慢,做出淫乱的事来,形势急迫时,则依仗他们的强大,联合起来反叛朝廷。

帝:依爱卿之见,先帝削藩乃英明之举,但为何失败?

偃:如果用法律来强行削减他们的土地,那么他们反叛的事就很容易产生。晁错正是实行的强行削藩政策,其结果使得吴、楚七国叛乱,不仅削藩未成,还险些酿成政权倾覆的大祸。

帝:削藩未成,朕寝食难安哪!……

偃:陛下,今臣倒有一计。

帝:(做急不可待状)爱卿快讲!

偃:如今,诸侯的子弟有的有十几人了,但只有嫡长子才可以世世代代相继承,其余的虽然也是诸侯王的亲骨肉,却没有尺寸之地的封国,那么皇上的仁爱孝亲之道就得不到显示,陛下何不命令诸侯推广恩德,把他们的土地分割给子弟,封他们为侯?这些子弟必然十分高兴,感念皇恩浩荡,拥护皇上的措施。正所谓:堡垒最易从内部攻破。

帝:(喜不自禁)此计甚妙,即日诏告天下,实施“推恩令”!

场景二:

请四个学生到讲台上,其中一个扮演汉武帝(简称帝),另三个分别扮演当时的法家(简称法)、道家(简称道)、儒家(董仲舒)的代表人物,分别说明自己的主张及理由。

某日,御书房。

帝:众爱卿,朕今天让你们给寡人出出主意,究竟采用什么思想来统治国家可永葆江山呢?

法:启奏陛下,恕臣直言,用法家的思想治国最好。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现在有些人目无国法,不把皇上放在眼里,整天说三道四,这样下去,对国家不利。制定严厉刑法,对乱说者治罪,看今后谁还敢诽谤皇上?

道:陛下万岁!臣以为法家的建议不可取。俗话说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商纣王及秦朝的历史就是前车之鉴,用道家思想来治国最好,先帝们一直用道家思想治国,才有今天的成就。既然道家的思想这么好,那就继续采用不动摇。

儒(董):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皇帝乃是天子,既是上天的儿子,那就是奉上天的命令来统治人间的,皇帝是至高无上的,谁对皇帝说三道四就是对上天的冒犯,会遭到上天惩罚的。用儒家思想治国最好,用儒家思想来教化百姓,百姓就会安分守己,天下可以太平。而道家思想让人们没有约束,会说三道四,对天子不利。法家思想太残酷,不能体现皇上的爱民之心,儒家思想治国,既体现皇上的仁慈,又教化了百姓。臣以为要巩固统治,必须推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政策。

教师:小品先欣赏到这里,汉武帝该做出何种选择?请同学们设身处地地想一想,通过投票来帮他做出判断。

案例分析

1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案例设计说明

剧本分别让几位同学扮演汉武帝、主父偃、董仲舒和其他的相关角色。我从学校图书感借来关于建构主义的书籍,其中的观点大致是学习就是意义建构,学习的目的是为了建构学生自己的意义,而不仅是再现他人的意义,所以我发动学生通过亲自编写和表演剧本,来真正建构起自己的知识结构。同时为了取得好的教学效果,我们必须理解学生用来认知世界的心智模式,从学生身心发展程度出发,而让学生在其认知世界的心智模式基础上创作的话剧是沟通师生心灵的最佳途径。

公开课上,剧组同学们的精彩表演赢得同学们阵阵笑声和掌声,同学们惟妙惟肖的表演才能和热烈的课堂气氛是文字无法描述的。这是对所有演员同学的一次锻炼,也是我对建构主义理论一次成功的应用和论证。

2案例包含的建构主义的四大原则

建构主义是建立在这样一种前提上的学习哲学,即:我们通过反思我们的经验,建构我们对所生活的世界的理解。其中心内容就是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而教师的角色是学生建构知识的支持者、引导者。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见解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观念与理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

在此,建构主义有几条导向性原则,即主动性、情境性、合作性、体验性原则

1.主动性原则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一个积极主动的重建过程,学习者不是被动地接受外在信息。而是主动地根据先前的认知结构注意和有选择地知觉外在信息,建构当前事物的意义。

这个案例就特别注意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学生自愿地组建剧组,自己收集资料、整合资料、自编自导自演。教师给予学习不是细致的直接指导,而是更多的间接支持,比如给予学生信任和责任感。比如提供机会和舞台,使学生在困难中激发潜能不断成长。

2.情境性原则

用剧本来讲解新航路开辟背景的想法在备课伊始就产生了。建构主义认为在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下,教学设计不仅要考虑教学目标分析,还要考虑有利于学生建构意义的情境的创设问题,并把情境创设看作是教学设计的最重要内容之一。情境自然地把学生带入意义建构的氛围和情绪。这个案例中,课前的短剧,把同学们瞬间带入历史时空,仿佛走入汉朝的皇宫去感受那个时期的政治大势,去感受雄才大略的汉武帝为了加强中央集权所做的种种努力。于是学生不是被迫地而是欣喜地迫切地进入课堂情境,后面的学习作为一种自然而然的活动自然地推进,并通过学生主动探讨和参加而顺利地展开。

3.合作性原则

建构主义源自关于儿童认知发展理论,它认为儿童是在周围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逐步建构起关于外部世界的知识,从而使自身认知结构得到发展。

本案例中,剧组成员在相互信任、相互帮助、相互支持中共同完成了这次紧迫的任务。在学生相互合作中,加强了彼此的信息交流,加深了对已有概念的理解和拥有,同时使学生发现了各自性格中的弱点,于是学习成为了学生形成合作技能、合作人格并超越完善自己的过程。

4.体验性原则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者想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即达到对该知识所反映事物的性质、规律以及该事物与其它事物之间联系的深刻理解,最好的办法是学习者到现实世界的真实环境中去感受、去体验。

在本案例中,学生不仅要用自己的脑子去想,而且要用眼睛看、用耳朵听、用嘴巴说话、用身体表演,即用自己的身体去亲身经历,用自己的心灵去感悟,从而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更好地理解知识和自主地学习。体验使学习进入生命领域。因为有了体验、知识的学习不再是仅仅属于认知、理性范畴,它已扩展到情感、身体和人格等领域,从而使学习成为身体的人格健全和发展的过程。

呼唤有智慧的教育,培养有创造力的学生,已成为当今我国教育改革的主旋律。如何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培育学生的能力,彰显学生的个性,开发学生的潜力始终是教育领域中备受瞩目的核心命题,也是新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建构主义理论就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教学理念和操作模式。

处在瞬息万变的知识经济时代,教学理念处于不停更新代谢的状态。正如同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所讲的“一个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一样,一个教师也不可能两次踏进同一个课堂,教师与学生的心理在变化,知识经验的积累状况在变化,时代也在变化。所有这一切,都时刻挑战着教师的智慧,要求教师必须要根据变化不断用教学理念充实自己,激活自己,不断创新,永远走在教学改革的最前沿。

3、《大一统的汉朝》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文景之治”出现的原因和现象,培养分析历史问题(原因、背景与事件、现象之间的关系)的能力。

2、举出汉武帝大一统的主要史实,平价汉武帝,培养学生综合史实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1、学习本课,联系秦的历史,进行对比,说明西汉为何能出现较长时间的强盛局面。

2、通过典故、图片、历史剧等教学事件了解汉武帝统治的史实,认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对封建统治思想所起的作用。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汉武帝的大一统是西汉强盛的基点,认识国家统一是国家强盛的重要原因。

2、认识汉武帝是一位雄才大略的皇帝。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汉武帝的大一统

难点: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三、教学过程

1、知识抢答(将10个小题写在10张卡片上,答对者奖一张卡片,旨在吸引学生投入新课的学习,稍作总结)

投影:

汉朝的大一统

2、听音乐,观察图画

图一:战场上双方酣战,伴随着打斗惨烈、悲壮的音乐

图二:战争结束后,战场上尸横遍野,到处是烧毁的房屋,突出“哭泣的孤儿”,伴随着凄惨哀婉,阴森恐怖的音乐。

3、学生谈感受,老师总结:秦始皇暴政和秦末长期战乱造成西汉初年经济萧条,社会贫困,牲畜奇缺,连皇上出行的马车都配不上毛色一样的四匹马,将相有的只能乘牛车。汉初统治者为了长治久安,必须改革,与民休息。

投影:

文景之治

4、景之治

师:文帝、景帝采取了那些改革措施,有何作用?(并展示文景帝的图片)

学生看书后讨论并回答。

师:总结,并依次投影:

奖励农桑

措施 提倡节俭

重视“以德化民”

师:文景之治奠定了汉代民富国强的物质基础,为汉武帝时期西汉鼎盛局面的出现创造了条件。并提问:文景二帝有那些优良品质是值得后人赞扬的?

生:讨论、并发表自己的看法(引出“成由俭、败由奢”的道理)

5、观察汉武帝画像。投影:

“汉武帝的大一统”

6、 武帝的大一统

师:请学生看书查资料,了解汉武帝。

生:学生讲述(16岁即位,亲自考察官员,破格录用人才等)

师:汉武帝为了加强中央集权采取了那些措施?(让学生表演)

学生甲:扮演汉武帝

学生乙:扮演主父郾

学生丙:(一大臣)阐述分封

众大臣:发表意见

学生丁:扮演董仲舒

(辩论汉武帝实行的措施)

师:看完历史剧,该如何评价汉武帝呢?

生:发表意见

投影:

客观:景帝后期的经济繁荣

原因

主观:汉武帝雄才大略,善于用人

政治:削弱诸侯国势力

措施

思想: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设太学

意义:西汉进入鼎盛时期,也是中国封建时代的第一个鼎盛局面

师:汉武帝晚年写了篇“悔过书”该如何看待?

生:发表看法

师:请思考秦的短命和西汉强盛最根本的原因是什么,由此得出什么结论?

生:讨论

师:暴政亡国,仁政兴国。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4a94e46ff7ec4afe04a1df71.html

《〈雄才大略汉武帝〉的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