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字用法的演变及其原因[权威资料]

发布时间:2022-12-21 00:17:43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也”字用法的演变及其原因[权威资料]
“也”字用法的演变及其原因
要:“也”字的基本用法,最早可以追溯到秦汉以前,用在判断句末尾帮助判断的语气词。后来在它的基本用法上又引申出一些其他用法,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也”字的词性发生了变化,开始用作副词。到了现代汉语中,“也”的主要功能是用作副词。本文将对“也”字用法的演变进行一些讨论和分析。
关键词:“也”语气词助词副词
用在判断句的句尾表示判断语气,是“也”字的基本用法。作为语气词,“也”字还可以用在其他句类中,表示疑问语气、肯定语气、感叹语气、命令语气。“也”字也能作助词,用在句中或句尾。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也”的词性发生了变化,开始用作副词。到了现代汉语中,“也”主要用作副词,作语气词和助词的功能逐渐减弱。
一、“也”字的基本用法
在秦汉以前,判断句一般不用系动词,而是在谓语后面用语气词“也”来帮助判断。姚淑琪认为,秦汉以前的“也”字用在判断句句尾,帮助加强判断的语气,即用来肯定主语和谓语之间的同一关系或同属关系,来加强判断语气。这时“也”字前面的谓语一般用来说明主语是什么或者不是什么,因此“也”在古代汉语中的基本用法是表示判断的语气


词。有时候“者”“也”前后相互照应,王力先生认为,在主语后面用语气词“者”字表示提顿,然后再在谓语后面用语气词“也”字。如《左传?隐公元年》:“都城过百雉,国之害也。”谓语“国之害”用来说明主语“都城过百雉”,主语和谓语是同属关系。
二、“也”字作为语气词的用法
“也”字作为语气词,除了放在判断句末尾表示判断以外,还可以放在其他句类末尾表示不同的语气。
(疑问句末尾“也”字可以用在疑问句末尾,加强疑问语气。如《诗经?邶风?丘》:“叔兮伯兮,何多日也,”“也”字用在疑问句末尾,只加强疑问语气,真正的疑问语气通过“何”这个疑问词来完成。
(陈述句末尾“也”字用在陈述句末尾,含有对事物肯定或深信不疑的语气。王力先生认为,在上古汉语里,用于陈述语气的语气词,主要是“也”“矣”两字,这两个语气词一直沿用到近代的文言文里。如《过秦论》:“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两个“也”字,肯定了六国和秦国的灭亡不是他人所造成的,而是自己造成的,带有肯定的语气。
(感叹句末尾“也”字用在感叹句末尾,含有感叹的语气,通常借用感叹词、倒装结构来加强感叹语气。如《论语?雍也》中,子曰:“贤哉,回也~”用感叹助词“哉”和主谓倒装来突显感叹语气,“也”字含有感叹语气,表达孔子对颜回贤能和高尚品德的称赞。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4936e7dff51fb7360b4c2e3f5727a5e9846a274d.html

《“也”字用法的演变及其原因[权威资料].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