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下册课外古诗词赏析(1)

发布时间:2019-06-07 12:51:29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七年级下册课外古诗词赏析

一、山中杂诗
1、展开联想与想象,描绘一下本诗所展现的画面。

山峰上缭绕着阵阵的岚气云烟,竹林的缝隙里洒落下夕阳的余晖。鸟儿欢快地在屋檐上飞来飞去,白白的云儿竟然从窗户里飘了出来。

2、请结合具体的景物描写说说本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这首诗写了四处场景:山际来烟、竹中落日、鸟飞向檐、云出窗里,生动描绘了山居环境的幽静,表现了作者闲适的心情。

3竹中窥落日中的字可否改为字?谈谈你的看法。

不能。因为“窥”是从缝隙中看的意思,表现出竹林幽深茂密,意境清幽;“望”则是向远处看的意思,境界开阔疏朗,与诗歌整体意境不合。所以不能改。

4、诗中说明了一个道理:拥有独到的观察角度,就会欣赏到与众不同的景物。

二、 竹里馆

1、苏东坡评王维的诗是诗中有画,请用生动的语言描绘诗中所展现的画面。

月夜,诗人独自坐在幽深静谧的竹林里,又是弹琴,又是高声长啸。竹林深深,没有人知道诗人在这里,只有皎洁的明月透过茂密的竹子照射过来,洒在诗人的身上,也洒在诗人的琴上。

2、诗歌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能体现诗人思想感情的词语有哪些?

表达了诗人宁静、淡泊和愉悦的心情。独坐、弹琴、长啸。

三、 峨眉山月歌
1、诗中连用五个地名,这在绝句中是独一无二的,请写出这五个地名,结合诗歌内容说说这样写的作用。

峨眉山、 平羌江、清溪、渝州、三峡。连用五个地名为读者展开了一幅千里蜀江行旅图,诗境中无处不渗透着诗人的江行体验和对朋友的思念之情。

2、用生动的语言描绘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所展现的画面。

峨眉山巍峨耸立,半轮明月悬挂山间,有如青山吐月;皎洁的月影倒映在平羌江面上,江水流动,月影也随着江水前行。

3、说一下影入平羌江水流”“的妙处。

 “入”和“流”两个动词构成连动式谓语,意言月影映入江水,又随江水流去。不仅写出了月映清江的美景,同时暗点秋夜行船之事。意境可谓空灵入妙。

5、三、四两句为我们展现了一幅千里蜀江行旅图,表达了作者的 依依惜别和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四、 春夜洛城闻笛

1、诗中能揭示主旨的诗句是                                           ,它表达了诗人听到《折柳曲》后思念家乡的感情的思想感情。

2、触发诗人故园之恋的句子是此夜曲中闻折柳。

 折柳是全诗的关键:折柳”的寓意是“惜别怀远”,而诗歌的主旨正是思乡之情,这种思乡之情是从听到“折柳”的笛声引起的。可见,“折柳”是全诗的关键。

3、古人写诗非常讲究炼字,常有一字传神的妙处。诗赏析诗中的表达效果。有断续、隐约的含义,吹笛人只管自吹自听,却不期然地打动了许多听众,引起人们无限的隐忧;字运用夸张的艺术手法,极写夜之宁静,笛之悠扬,反衬诗人内心闻笛后的孤寂心情。

4折柳在诗中指《折杨柳》曲,谐音,所以古人常借表达与亲朋好友离别时的留恋之情,请你默写一句古诗中含有的诗句。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五、逢入京使
1、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表达了诗人远涉边塞的思乡怀亲之情

2凭君传语报平安 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理?

表达了诗人挂念亲人而又无可寄托,担心亲人挂念自己的复杂心理

3、展开联想与想象,描绘一下前两句所展现的画面。

离开长安已经好多天了,回头一望,只觉长路漫漫,尘烟蔽天.诗人又思念起家乡和亲人,不禁掩面抽泣,泪水很快就沾湿了双袖。

4、一二句龙钟”“泪不干的浓重色彩与三四句凭君传语报平安的轻描淡写似乎有些矛盾,你是怎样理解的?

答:不矛盾。“马上相逢”彼此行色匆匆,没有纸笔,赶紧托他捎回平安的口信,真切地表达了思家的深情。这“传语”二字,寄托了诗人全部的思家之情;而“平安”二字,却是家人最挂怀的讯息。纯朴的描写流露出诗人远涉边塞的思乡怀亲之情。

六、 滁州西涧
1、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诗歌表现出来的景象。

我单单喜爱这涧边生长的野草,是那样幽静而富有生趣;河岸上茂密树林的深处,不断传来黄鹂鸟的叫声,是那样婉转动听。因傍晚下了春雨,河面像潮水一样流得更急了;在那暮色苍茫的荒野渡口,已没有人渡河,只有一只小船独自悠闲地横泊在水边,任凭潮来潮去。
2、在诗人笔下,幽草的寓意是什么?

   生于偏僻之处而不甘堕落、坦然、安贫乐道的高尚气节

5、人们历来称赞野渡无人舟自横中的舟自横三字,结合整首诗歌,请你也来品一品这三个字的妙处吧。

“舟自横”三字,一说小舟处此清闲之地,闲而无用,表达诗人的不被重用的忧伤情怀;一说小舟处此激流之中,坦荡悠然,表达诗人的宽广胸怀;两种心情交织在一起,构成诗歌丰富的精神内涵。

3.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表达了诗人恬淡闲适的胸襟和脱俗隐逸的忧伤情怀

 

七、江南逢李龟年
1、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对开元盛世的无限怀念,对国运衰微的现实的无限感慨和自身身世飘零的深切感伤。

2落花时节有什么特殊含义?

比喻国运衰微,人生落魄,盛时不再。(不只是写景。不仅点明暮春时令,而且隐喻着彼此飘零、社会动乱、民生凋敝等家国之情。)

3、对杜甫的《江南逢李龟年》一诗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C )。

A.诗的前两句中,寻常见”“几度闻,既写出李、杜交往之密、友谊之深,又从一个侧面表现开元盛世的繁华。
B.诗的最后一句中,落花时节比喻诗人和李龟年潦倒凄凉的处境和唐王朝国运的衰落。
C.诗的前两句叙事,后两句直抒胸臆,全诗运用映衬对照的手法来凸现主题。
D.全诗既流露出对开元盛世的留恋,又流露出风景依旧,人事全非的感慨。

4、赏析后两句诗的表现手法及思想感情。

表现手法:用江南美景反衬离乱世事和沉沦身世。

思想感情:抒发对时世之凋敝丧乱与人生凄凉飘零的感慨之情。

八、送灵澈上人
1、请用简洁生动的语言描绘诗中送别的画面。

幽深的竹林郁郁苍苍,灵澈上人所在的寺院就在竹林深处,天近傍晚,悠远的钟声隐隐传来,似乎在催促他赶紧回去吧。我目送灵澈上人离去的背影,只见他头戴斗笠,身披斜阳,独自向青山深处去了,只留下我呆呆的出神。

3、请你尝试分析诗人的思想感情。(可以结合人物的身份、诗歌的环境等理解分析)。

虽怀才不遇却闲适、虽宦途失意却淡泊的情怀,也隐隐表露出诗人欲归隐的情绪

4.体会一下苍苍”“杳杳的妙处。

苍苍二字写竹林寺所处之地的深邃. “杳杳二字写竹林寺的深远。 “苍苍 “杳杳四个叠字,极精练的描绘出一幅深远的青山寺庙图。

九、约客
1、诗歌的前两句都运用了叠字,请从内容方面谈一谈叠字运用的作用。

家家修饰雨,表现了江南多雨的气候特征,营造了一种烟雨迷蒙悠闲清静的诗境;处处修饰蛙声,写农村景象,生机盎然。隐约写出诗人待客的悠然而略显孤寂的心情。

2闲敲棋子落灯花是一处精彩的细节描写,请你进一步发挥想象,描绘主人公当时的动作、神情和心理。

  已经深夜时分,约好的客人却没有到来。诗人一只手拖着下颌,两眼呆呆地凝视着火红的灯花,另一只手随便拿起一枚棋子,随意地敲落在棋盘上,发出清脆的响声,直把灯花震落下来。唉,这漫漫长夜该怎样度过呢?

3、对这首宋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c
A.前两句写出了时令特色和地方气息,从侧面透露出诗人在静候友人来

时的感受。  

B.第三句点题,以夜半说明诗人在久久等待,但约客未至,却只听到阵阵的雨声、蛙声。
C.第四句描写了闲敲棋子这一细节,生动地表现出诗人此时闲适恬淡的心情。
D.全诗通过对环境和人物动作的渲染,描写诗人雨夜等候客人的情景,含蓄而有韵味。
4、诗中主人公当时是什么心情?是通过什么表现出来的?

 当时待客时悠然而略显孤寂、候客不至心情烦躁不安。通过一个细节描写闲敲棋子表现出来。

七年级下课外古诗词,作者简介,原诗,翻译,赏析

[山中杂诗]

吴均  南朝

吴均(469520)南朝梁文学家。字叔庠。《山中杂诗》选自欧阳询的《艺文类聚》。其文善于写景,尤以小品书札见长,文词清拔古朴,时人或仿效其体,称之为吴均体。因私撰《齐春秋》,触犯梁武帝,被免职。不久奉旨撰写《通史》,未及成书即去世。吴均出生在贫寒家庭,性格耿直,仕途上很不得意。他勤奋好学,很有才艺。 

山际见来烟,竹中窥落日.鸟向檐上飞,云从窗里出.

山峰上缭绕着阵阵的岚气云烟,  竹林的缝隙里洒落下夕阳的余晖。  

鸟儿欢快地在房檐上飞来飞去,  白白的云儿竟然从窗户里飘了出来。

 诗歌描写的是诗人住在山中的有趣生活:山峰环绕,竹木茂盛,鸟在人家的房檐上飞,云彩竟然从窗里飘出来。此幽居荡尽了人间的尘滓,随意而传神地表达了诗人惬意闲适的心情。

  全诗不过短短四句,一句一景,然句句不离山中的主题。烟岚弥漫着山谷,在山峰间飘来荡去,这正是幽静深邃的山中所常见的现象。落日西沉,只能在竹林的间隙中窥见其脉脉的斜晖,由此可见竹林的茂密青葱,山间的幽趣在首两句中已曲曲传出。屋檐上的飞鸟来来往往,白云穿窗而过,都说明诗人所居之处地势高峻,而且在茂林修竹之中,群鸟时时栖息于其檐前屋后,体现了山居的清静超脱,远离尘嚣。

  沈德潜说此诗:四句写景,自成一格。意谓这首小诗将所有的笔墨都集中在写景上,与一般由景到人或由景而抒情的结构不同,开了一种新的格式。其实,这四句中虽句句是景,却时时有人在其中,如前两句中的,都说明在景的背后分明有人,所写之景只是人所见之景,并不是纯客观的描绘。至于三四句中的檐上窗里就更明白地透出人的存在。而且在写景中已暗示了诗人的山居之乐,他的恬淡超然的心境也于此可见。

  吴均是写山水的高手,这四句小诗之所以能勾勒出山居的特征就在于作者观察角度的选择得当。是由山际所见,落日是由竹中所见,在檐上,从窗出,这样,就不同与寻常的写山岚、落日、鸟和云,而带上了诗人山居所见的主观色彩,并有了典型的意义。就象是摄影,摄取同一物象,却各人有各人的角度。而一帧成功的作品,总是能取新颖巧妙的角度,摄出景物的特征与情趣,吴均的摹山范水也正是如此

 

[竹里馆] 

王维 

王维(701761),字摩诘,盛唐时期的著名诗人,官至尚书右丞,其诗、画成就都很高,苏东坡赞他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尤以山水诗成就为最,与孟浩然合称王孟,晚年无心仕途,专诚奉佛,故后世人称其为诗佛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独自坐在幽深的竹林里, 一边弹着琴一边又长啸。

深深的山林中无人知晓, 皎洁的月光从空中映照。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篁,竹林也;啸,撮口作声也。诗人早年信奉佛教,思想超脱,加之仕途坎坷,四十岁以后就过着半官半隐的生活。正如他自己所说:晚年惟好静,万事不关心。因而常常独自坐在幽深的竹林之中,弹着古琴以抒寂寞的情怀。但琴声似乎不足以宣泄郁抑之情,所以长啸一声。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这是进一步渲染那种孤寂的情绪和气氛的。明月相照,不仅点明坐得久,坐到明月东上,更主要的是想表明惟有天上明月是知己。明月是高洁之士的象征,它独自放射光辉于青天碧海之中,不也像诗人一样吗?所以王维引以为知心的朋友

整首诗表达了一种表现了一种清静安详的境界
王维(701-761),字摩洁,二十一岁中进士,官至尚书右丞。世称王右丞。能诗善画,苏轼称其“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有《王右丞集》问世。

首句点题,竹里馆是指竹林中的馆舍,辋川胜景之一。一个“独”字,一个“幽”字,创设了一种特有的意境:在茂密的竹里之中,诗人遗世独立,面对的是一片幽静。在这翠竹环绕,十分幽静的环境中,诗人独自一人在做些什么呢?一下子能吸引读者的注意力。

二句承上,原来诗人一会儿弹琴,一会儿又长啸。此句暗用典故,另有寄意。阮籍曾到苏门山见孙登,与其商略栖神导气之术,孙登皆不应。阮籍乃长啸而退。至半岭,闻有声如鸾凤之鸣,响于山谷,乃是孙登长啸也。后人常用“苏门长啸”咏隐士高雅情怀。

三、四两句写诗人在竹林深处一个人弹琴长啸,世人一点也不知道,只有一林如水的月光照着诗人,诗人和明月仿佛相知相会。在王维的诗中,明月似乎有一种特别的意象。如“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就是传诵的名句。诗人独自一个,弹琴长啸,就是在等待一轮明月与他相会。

这首小诗并无新意巧思,也无警言佳句。但作为王维《辋川集》中的一首名篇,自有妙处。它不以字句取胜,而以整体见美。四句诗分开来看平平淡淡,合起来看则境界始出。竹林的月倣空明洁净,弹琴长啸又安闲自得。诗人的心境,意兴与幽篁明月两相清幽、两相澄澈。物与我、景与情、内与外、契合无间、浑然融出和构成了全诗优美、高雅的意境,传达出诗人宁静、淡泊的心情。

 

[峨眉山月歌

 李白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中国唐朝诗人,有诗仙 “诗侠之称。有李太白集传世,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峨眉山上,半轮明月高高地挂在山头。月亮倒映在平羌江那澄澈的水面。夜里我从清溪出发奔向三峡,到了渝州就看不到你(峨眉山上的月亮)了,多么思念啊!

诗从首句点出了远游的时令是在秋天。以字又形容月色之美,月只半轮,使人联想到青山吐月的优美意境。

次句指月影,两个动词意言月影映入江水,又随江水流去。生活经验告诉我们,定位观水中月影,任凭江水怎样流,月影却是不动的。月亮走,我也走,只有观者顺流而下,才会看到影入江水流的妙景。所以此句不仅写出了月映清江的美景,同时暗点秋夜行船之事。意境可谓空灵入妙。

次句境中有人,第三句中人已露面:他正连夜从清溪驿出发进入岷江,向三峡驶去。仗剑去国,辞亲远游的青年,乍离乡土,对故国故人不免恋恋不舍。江行见月,如见故人。然明月毕竟不是故人,于是只能仰头看明月,寄情千里光了。

末句思君不见下渝州依依惜别的无限情思,可谓语短情长。

  峨眉山——平羌江——清溪——渝州——三峡,诗境就这样渐次为读者展开了一幅千里蜀江行旅图。

   “峨眉山月平羌江水是地名附加于景物,是虚用;发清溪向三峡下渝州则是实用,而在句中位置亦有不同。读起来也就觉不着痕迹,妙入化工。


李白(701-762),字太白,自号清莲居士。在蜀中度过了他的青少年时代。25岁出蜀,漫游天下,纵情山水,交结朋友。天宝元年(742),应诏赴京,为翰林供奉。因其傲岸,受权贵谗毁,仅3年时间,便被唐玄宗“赐金放还”,重新开始漫游生活。李白是继屈原之后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他以纵横的才气、奔放的激情、丰富奇特的想象、新奇大胆的夸张、活泼清新的语言、豪迈飘逸的风格,构筑了瑰丽绚烂的诗歌天地,达到了古代浪漫主义艺术的顶峰,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李白的诗,今存九百余首,有《李太白集》问世。

《峨嵋山月歌》是李白25岁出蜀途中所作。

首句诗人采用倒装的艺术手法,突出了“峨嵋山月”,正常的语序是:半轮山有峨嵋秋。点明出蜀的时间在秋天,天上的明月是“半轮”,诗人是在月夜乘船告别故乡的。

二句写清清的平羌江水,映带着峨嵋山月在静静地流淌,此句的视觉与上句是一仰一俯。可以从中体会到诗人写水中的明月时的心情是很复杂的,一方面为自己出蜀远游感到兴奋,一方面又为离开故乡感到淡淡的忧伤。写水中的月影,是写峨嵋山的明月一直陪伴着诗人,仿佛为诗人送行。

三句诗人从清溪这个地方出发,要驶向浪高水急的三峡。在四句诗当中,似乎这一句没有写月。其实,此处无“月”更有“月”,诗人担心的是船到了三峡,由于山高林密,加上峡窄,就看不到天上的明月了。可见,诗人一路上一直在望月。

四句的一个“思”字,就突出了诗人对“峨嵋山月”的深情,实际上是对故乡的思念。思念明月但又看不到明月,船却要飞快地驶向渝州了,渝州在重庆市。

诗人以“峨嵋山月”为题,山月渗透了乡情、亲情、友情,也渗透了别情,成为极富意蕴的艺术形象。再联系李白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的诗句来看,李白的“明月情结”实际就是“故乡情结”。

前人称道此诗“四句入地名者五,古今目为绝唱,殊不厌重。”就在诗中,峨嵋山――平羌――清溪驿――渝州――三峡,渐次展开一幅千里蜀江的行旅图,并处处以意蕴丰富的“山月”贯串,在诗句的韵律中,流露出一种顺流而下的轻快自由而又频频回首的离情别绪。虽然连用五个地名,却用得巧妙生动,读来只觉得一气贯下。古今视为绝唱,信之。

 

[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他的一生,绝大部分在漫游中度过。天宝元年,因道士吴筠的推荐,被召至长安,供奉翰林。文章风采,名动一时,颇为玄宗所赏识。后因不能见容于权贵,在京仅三年,就弃官而去,仍然继续他那飘荡四方的流浪生活。安史之乱发生的第二年,他感愤时艰,曾参加了永王李璘的幕府。不幸,永王与肃宗发生了争夺帝位的斗争,兵败之后,李白受牵累,流放夜郎(今贵州境内),途中遇赦。晚年漂泊东南一带,依当涂县令李阳冰,不久即病卒。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阵阵悠扬的笛声,是从谁家中飘出?

随着春风飘扬,传遍洛阳全城。

就在今夜,听到哀伤的《折杨柳》,

怎能不勾起思乡之情呢?

这首诗写乡思,题作《春夜洛城闻笛》,明示诗因闻笛声而感发。题中洛城表明是客居,春夜点出季节及具体时间。起句即从笛声落笔。已经是深夜,诗人难于成寐,忽而传来几缕断续的笛声。这笛声立刻触动诗人的羁旅情怀。诗人不说闻笛,而说笛声暗飞,变客体为主体。字为一句关键。谁家暗飞声,写出时的精神状态,先听到飞声,踪迹它的来处,却不知何人所吹,从何而来,所以说是暗中飞出。

第二句着意渲染笛声,说它散入春风满洛城,仿佛无处不在,无处不闻。这自然是有心人的主观感觉的极度夸张。字用得妙。是均匀、遍布。笛声散入春风,随着春风传到各处,无东无西,无南无北。即为满洛城字预设地步;字从字引绎而出,二者密合无间。

为什么闻笛声诗人会触动乡思呢?第三句点出《折柳》曲。古人送别时折柳,盼望亲人来归也折柳。据说音,故折柳送行表示别情。长安灞桥即为有名的送别之地,或云其地杨柳为送行人攀折殆尽。《折杨柳》曲伤离惜别,其音哀怨幽咽。所以,诗人听到这《折柳》曲,便引起客愁乡思。一般说,久居他乡的人,白天还没有什么,可是一到日暮天晚,就容易想念家乡。在春秋季节,人们也常是多愁善感。《折柳》为全诗点睛,亦即闻笛的题义所在。三,四两句写诗人自己情怀,却从他人反说。强调此夜,是面对所有客居洛阳城的人讲话,为结句何人不起故园情作势。这是主观情感的推衍,不言,却更见感触之深,乡思之切。

作者李白的简介,见《峨嵋山月歌》赏析一文。

赏析这首诗,首先值得一提的是,该诗曾在2000年高考语文试卷中出现。所以,我们平时能认真阅读“课外古诗文背诵”每一首赏析诗,对今后的中考和高考会有一定的帮助。

首句一个“暗”字耐人寻味,灯火将阑的夜晚,不知谁家玉笛声暗飞,这笛声不是清脆嘹亮,不是欢快热烈的,它是暗暗的,幽幽的。

二句采用了特殊的表现手法。春风可以吹满整个洛阳城,但暗暗、幽幽的笛声纺佛融入了春风。一个“散”字,是一种通感的手法,诗人用听觉的笛声,用视觉的“散”来表现,写出了笛声似乎成为有形的物质。

三句的“闻”字是点题,“折柳”两字是理解此诗的关键,当年参加高考的不少考生,因为不能了解“折柳”的含义,都不能正确地回答出有关的题目。“折柳”,就是《折杨柳》,是一种伤感的曲调,所以首句诗人用了一个“暗”字。故乡分别的时候往往要析柳相赠。这《折杨柳》的曲调唤起听者的是对离别的回忆,是浪迹天涯游子久积心头的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未句以《折杨柳》引出“故园情”,以黯然心头的乡思作法。拨动了读者的心弦。

全诗扣住一个“闻”字,通过闻笛触动的情感变化,衬托出笛声的幽怨,抒写无限乡思。诗人宛曲有致地写来,意境清柔优美,悠散飘逸。读后,只觉得那玉笛声、那乡思情依然在春风里飘拂,不绝如缕。

 

[逢入京使]

岑参 

岑参(715-770),荆州江陵人(现湖北江陵),早岁孤贫,博览经史。岑参为盛唐著名的边塞诗人,与高适齐名,世称高岑

岑参出身于官僚家庭,曾祖父、伯祖父、伯父都官至宰相。父亲也两任州刺史。但父亲早死,家道衰落。他自幼从兄受书,遍读经史。二十岁至长安,献书求仕。以后曾北游河朔。三十岁举进士,授兵曹参军。天宝八载,充安西四镇节度使高仙芝幕府书记,赴安西,十载回长安。十三载又作安西北庭节度使封常清的判官,再度出塞。安史乱后,至德二载才回朝。前后两次在边塞共六年。

他两次出塞都是颇有雄心壮志的。他回朝后,由杜甫等推荐任右补阙,以后转起居舍人等官职,大历元年官至嘉州刺史。以后罢官,客死成都旅舍。

唐玄宗天宝八年(749),岑参第一次远赴西域,充安西节度使高仙芝幕府书记。他告别了在长安的妻子,跃马踏上漫漫征途。

  诗人此时34岁,前半生功名不如意,无奈之下,出塞任职。远离京都和家园的心情是凄凉的,又正遇上和自己反向而行之人,因而不免感伤。但远行之人又想安慰家人,说自己在外平安,不必担心。这样朴素而又复杂的人之常情,用朴实无华的叙述式语气道出,更觉得真切感人。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龙钟:形容流泪的样子,这里是沾湿的意思。

  凭:托。

  传语:捎口信。

回头东望故园千里,路途遥远迷漫;

  满面龙钟两袖淋漓,涕泪依然不干。

  途中与君马上邂逅,修书却无纸笔;

唯有托你捎个口信,回家报个平安。

故园东望路漫漫,写的是眼前的实际感受。诗人已经离开故园多日,正行进在去往西域的途中,回望东边的家乡长安城当然是漫漫长路,思念之情不免袭上心头,乡愁难收。故园,指的是在长安的家。东望是点明长安的位置。

  双袖龙钟泪不干,意思是说思乡之泪怎么也擦不干,以至于把两支袖子都擦湿了,可眼泪就是止不住。这句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表现思念亲人之情,也为下文写捎书回家报平安做了一个很高的铺垫。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这两句是写遇到入京使者时欲捎书回家报平安又苦于没有纸笔的情形,完全是马上相逢行者匆匆的口气,写得十分传神。走马相逢,没有纸笔,也顾不上写信了,就请你给我捎个平安的口信到家里吧!岑参此行是抱着功名只向马上取的雄心,此时,心情是复杂的。他一方面有对帝京、故园相思眷恋的柔情,一方面也表现了诗人开阔豪迈的胸襟。

  这首诗语言朴素自然,如同随口而出,特别是后两句写马上相逢的情景,充满了浓郁边塞生活气息,镜头集中清晰,如影视特写一般,既有生活情趣,又有人情味道,清新明快,余味深长,不加雕琢,信口而成,而又感情真挚。诗人善于把许多人心头所想、口里要说的话,用艺术手法加以提炼和概括,使之具有典型的意义。

 

[滁州西涧]  

韦应物 

玄宗天宝十载 (751)15岁的韦应物以门荫入宫廷,为玄宗侍卫,同时入太学附读。(门荫即凭借祖先的功勋循例做官。唐代入仕之途除了科举考试之外,还有门荫之制。门荫者,即以父祖官位,豪门世家的余荫而得官。唐荫任之制规定,三品以上大官可以荫及曾孙,五品以上荫孙。被荫之孙品阶降荫子一等,曾孙又降孙一等。从唐书所载可见,唐一代因门荫得官而做出政续留于史册者极少。以门荫而至宰相的数十人之中,有政绩者不过褚遂良、姚崇和李吉甫、李德裕父子等数人 而已。)

在此期间,他 “少事武皇帝,无赖恃恩私。身作里中横,家藏亡命儿。朝提樗蒲局,暮窃东邻姬。司隶不敢捕,立在白玉墀,少年荒唐,并未认真读书、作人。安史乱起,韦应物扈从不及,流落秦中。乱后,韦应物折节读书,痛改前非,从一个富贵无赖子弟一变而为忠厚仁爱的儒者,诗歌创作也从此开始了。

  从肃宗广德二年 (764)起到德宗贞元七年 (791),将近三十年间,韦应物大部分时间在作地方官吏,其中也有短期在长安故园闲居,或在长安任官。在地方官任上,韦应物勤于吏职,简政爱民,并时时反躬自责,为自己没有尽到贡任而空费俸禄自愧。"身多疾病思田里,邑有流亡愧俸钱这是韦应物晚年任苏州刺史时写给朋友的诗中一联。一派仁者忧时爱民心肠,感动着后世读者。沈德潜评论说: “是不负心语。”"不负心语"就是有良心的话。

  苏州刺史届满之后,韦应物没有得到新的任命,他一贫如洗,居然无川资回京候选 (等待朝廷另派他职),寄居于苏州无定寺,不久就客死他乡。其享年约在五十五六岁。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我怜爱生长在涧边的幽草,

  涧上有黄鹂在深林中啼叫。

  春潮伴着夜雨急急地涌来,

  渡口无人船只随波浪横漂。

 

[江南逢李龟年]  

 杜甫 

杜甫(公元712--770),汉族,字子美,河南巩县(今郑州巩义)人,世称杜少陵、杜工部、杜拾遗等,自号少陵野老,是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世界文化名人,青年时期,他曾游历过今江苏、浙江、河北、山东一带,并两次会见李白,两人结下深厚的友谊。与李白并称李杜。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其诗多涉笔社会动荡、政治黑暗、人民疾苦,被誉为诗史。杜甫忧国忧民,人格高尚,诗艺精湛,被后世尊为诗圣。杜甫一生写诗一千四百多首,其中很多是传颂千古的名篇,比如三吏三别“三吏为《石壕吏》《新安吏》和《潼关吏》,三别为《新婚别》《无家别》和《垂老别》。;杜甫有《杜工部集》传世。杜甫的诗对后世影响深远。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注释】  1.李龟年:唐代著名的音乐家,受唐玄宗赏识,后流落江南。

  2.:唐玄宗李隆基的弟弟, 名叫李隆范,以好学爱才著称,雅善音律。

  3.崔九:崔涤,在兄弟中排行第九,中书令崔湜的弟弟。玄宗时,曾任殿中监,出入禁中,得玄宗宠幸。崔姓,是当时一家大姓,以此表明李龟年原来受赏识。

  4.落花时节:春末。落花的寓意甚多,人衰老飘零,社会的凋弊丧乱都在其中。暮春,通常指阴历三月

  5.君:指李龟年。

  6.江南:这里指今湖南省一带.

7.寻常:经常。

在岐王的府中时常见到您的身影,

  在崔九堂附近数次听到您的歌声。

  而今正好是江南风景如画的时候,

  在这百花凋谢的时节又遇见了您

诗是感伤世态炎凉的。李龟年是开元初年的著名歌手,常在贵族豪门歌唱。杜甫少年时才华卓著,常出入于岐王李隆范和中书监崔涤的门庭,得以欣赏李龟年的歌唱艺术。诗的开首二句是追忆昔日与李龟年的接触,寄寓诗人对开元初年鼎盛的眷怀;后两句是对国事凋零,艺人颠沛流离的感慨。仅仅四句却概括了整个开元时期的时代沧桑,人生巨变。语极平淡,内涵却无限丰满。蘅塘退士评为:少陵七绝,此为压卷。

梦一样的回忆,毕竟改变不了眼前的现实。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风景秀丽的江南,在承平时代,原是诗人们所向往的作快意之游的所在。如今自己真正置身其间,所面对的竟是满眼凋零的落花时节和皤然白首的流落艺人。一位老歌唱家与一位老诗人在飘流颠沛中重逢了,落花流水的风光,点缀着两位形容憔悴的老人,成了时代沧桑的一幅典型画图。它无情地证实开元全盛日已经成为历史陈迹,一场翻天覆地的大动乱,使杜甫和李龟年这些经历过盛世的人,沦落到了不幸的地步。

 

[送灵澈上人]  

刘长卿  

刘长卿是由盛唐向中唐过渡时期的一位杰出诗人。

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荷笠带斜阳,青山独归远.

苍翠山林中的竹林寺,

  远远传来晚钟的声音。

  我背着斗笠,披着夕阳的余辉,

独自向青山归去。

灵澈上人是中唐时期一位著名诗僧,早年从严维学诗,颇有诗名,诗僧皎然荐之为官,后因获罪权贵而遭贬徙,归隐云门寺。竹林寺在润州(今江苏镇江),是灵澈此次游方歇宿的寺院。

刘长卿和灵澈是一对忘年交。他们相遇又离别于润州,大约在唐代宗大历四、五年间(769—770)。刘长卿自从上元二年(761)贬谪南巴(今广东茂名南)归来,一直失意待官,心情郁闷。灵澈此时诗名未著,云游江南,心情也不大得意,在润州逗留后,将返回浙江。一个宦途失意客,一个方外归山僧,在出世入世的问题上,可以殊途同归,同有不遇的体验,共怀淡泊的胸襟。这首小诗表现的就是这样一种境界。

静景与动景结合巧妙。诗的一、三、四句,写的是静景,二句写的是动景。动、静互相衬托,互相映辉。

前二句想望苍苍山林中的灵澈归宿处,远远传来寺院报时的钟响,点明时已黄昏,仿佛催促灵澈归山。诗人出以想象之笔,创造了一个清远幽渺的境界。此二句重在写景,景中也寓之以情。

第三句是全诗立意的中心,也是唐诗中的名句。如果把这首诗比作画卷,当人们把卷轴缓慢地舒展开来,遥见群山青岱,竹树云烟;近看是一轮依恋人间行将西沉的骄阳和一个荷笠远去的孤独身影。这是一幅清冷淡远的山人夕照图。

  句中荷笠两字,说明诗人和他的挚友这时已不是并肩细语或相对话别,而是别后目送友人远去的背影了。用荷笠暗喻隐迹山林的灵澈,是非常恰当的。斜阳,是指晚景无限美好。可它的光华却偏偏映照在一个离人身上,这客观的景和主观的情显得多么不和谐,而诗人正是利用这主客观的矛盾,以外物的美好来反衬惜别的情切和友情的深厚。夕阳尚且如此留恋多情,对朋友的情谊更可想而知了。

  荷笠带斜阳,造语平淡自然,象是信手拈来,景物却跃然纸上,诗情画意,耐人寻思。

后二句即写灵澈辞别归去情景。灵澈戴着斗笠,披带夕阳余晖,独自向青山走去,越来越远。青山即应首句苍苍竹林寺,点出寺在山林。独归远显出诗人伫立目送,依依不舍,结出别意。只写行者,未写送者,而诗人久久伫立,目送友人远去的形象仍显得非常生动。

二、问答:  全诗表达了诗人对灵澈的深挚的情谊,也表现出灵澈归山的清寂的风度。

12、淡水在自来水厂中除了沉淀和过滤之外,还要加入药物进行灭菌处理,这样才能符合我们使用的标准。 

[约客]  

18、大多数生物都是由多细胞组成的,但也有一些生物,它们只有一个细胞,称为单细胞生物。如草履虫、变形虫、细菌等。赵师秀  

 赵师秀(11701219) 南宋诗人。字紫芝,号灵秀,又号天乐。永嘉(今浙江温州)人。光宗绍熙元年(1190)进士,与徐照(字灵晖)、徐玑(字灵渊)、翁卷(字灵舒)并称永嘉四灵,开创了江湖派一代诗风。赵师秀是永嘉四灵中较出色的作家。诗学姚合、贾岛,尊姚、贾为二妙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答:这个垃圾场不仅要能填埋垃圾,而且要能防止周围环境和地下水的污染。一个梅雨绵绵的夜晚,

  乡村池塘中传来阵阵蛙鸣。

11、月食:当地球转到月球和太阳的中间,太阳、地球、月球大致排成一条直线时,地球就会挡住太阳射向月球的光,这时在地球上的人就只能看到月球的一部分或全部看不到,于是就发生了月食。  等候朋友如约来下棋已过半夜,

无聊地敲着棋子,灯灰震落在棋枰上。

前二句交待了当时的环境和时令。黄梅池塘蛙声,写出了江南梅雨季节的夏夜之景:雨声不断,蛙声一片。读来使人如身临其境,仿佛细雨就在身边飘,蛙声就在身边叫。这看似表现得很热闹的环境,实际上诗人要反衬出它的寂静

  后二句点出了人物和事情。主人耐心地而又有几分焦急地等着,没事可干,闲敲棋子,静静地看着闪闪的灯花。第三句有约不来过夜半,用有约点出了诗人曾约客来访,过夜半说明了等待时间之久,本来期待的是约客的叩门声,但听到的却只是一阵阵的雨声和蛙声,比照之下更显示出作者焦躁的心情。第四句闲敲棋子是一个细节描写,诗人约客久候不到,灯芯很长,诗人百无聊赖之际,下意识地将黑白棋子在棋盘上轻轻敲打,而笃笃的敲棋声又将灯花都震落了。这种姿态貌似闲逸,其实反映出诗人内心的焦躁。

  全诗通过对撩人思绪的环境及闲敲棋子这一细节动作的渲染,既写了诗人雨夜候客来访的情景,也写出约客未至的一种怅惘的心情,可谓形神兼备。全诗生活气息较浓,又摆脱了雕琢之习,清丽可诵。

17、大熊座的明显标志就是我们熟悉的由七颗亮星组成的北斗七星, 

24、目前,我国的航天技术在世界上占有相当重要的位置。长征四号运载火箭的顺利发射,载人飞船神舟五号和神舟六号和神舟七号也已经发射成功,嫦娥一号探月卫星又发射成功。[论诗]

赵翼 清、

 

一、填空: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李白和杜甫的诗篇经成千上万的人传颂,

10、由于人口迅速增长、环境污染和全球气候变暖,世界人均供水量自1970年以来开始减少,而且持续下降。  现在读起来感觉已经没有什么新意了

  我们的大好河山每代都有才华横溢的人出现,

他们的诗篇文章以及人气都会流传数百年。

20、在观星过程中,我们看到的天空中有一条闪亮的银河光带,实际是由许许多多的恒星组成的一个恒星集团,被人们称为银河系。我们生活的地球在银河系。赵翼论诗提倡创新,反对机械模拟,此诗就体现了这一点。为了说明诗风代变的道理,诗人举出了诗歌史上的两位大家,唐代的李白与杜甫为例。以为即使是李、杜这样的大诗人,他们的诗作因流传千年,播于众口,已经不再给人以新鲜感了。以历史发展的眼光来看,各个时代都有其标领风骚的人物,不必惟古人是从。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是广为传诵的名句。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48acf57d88eb172ded630b1c59eef8c75ebf9510.html

《七年级下册课外古诗词赏析(1).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