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诗词中的地理-天气与气候

发布时间:2018-12-02 19:55:10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古代诗词中的地理-天气气候篇

许多脍炙人口的诗句、谚语蕴涵着极为丰富的地理知识。在学习过程中不断积累,加强学科间的相互渗透,从不同角度加深对诗句、谚语的理解,能激发我们学习地理的兴趣,扩展地理知识面。

1.“月生林欲晓,雨过夜如秋。(徐玑《夏日怀友》)
月生林欲晓,即月出的时候天要亮了,这是下蛾眉月出的时间。该地此时的降水是受冷锋影响形成的。冷锋过境时产生阴雨天气,过境后受冷气团控制,气温降低,故雨过夜如秋
2.“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孟浩然《春眠》)

此句诗具体说明了夜间的风雨等大气状况及其变化,描述的是天气特征。
3.“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李商隐《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衮》)
秋阴不散的多云天气,因夜间云层愈厚,大气逆辐射愈强,地面就能获得较多的热量补偿。故夜间降温较晴天慢得多,地面温度不易降到0以下。这就是秋季多云的夜晚不易形成霜冻的科学道理。而连续的阴天除使霜冻来得晚外,还会导致降水天气。诗人有声有色地描写了秋阴不散的两种结果。
4.“山明水净夜来霜,数树深红出浅黄。(刘禹锡《秋词》)
深秋晴朗的夜晚,天空云少,大气逆辐射弱,地面得到大气补偿的能量少,地面温度下降快,当地面温度降到0以下,就会出现霜,即山明水净夜来霜
5.“我家住在黄土高坡,大风从坡上刮过,不管是西北风,还是东南风,都是……(《黄土高坡》)
这首歌唱出了我国东部地区一年中的主要风向。亚洲东部是典型季风气候分布区。由于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夏季北太平洋上高压的势力大大增强,亚欧大陆上形成印度低压,太平洋暖湿气流便沿着北太平洋西部边缘吹向亚洲东部,形成东南风。冬季相反,形成西北风,这就是歌词中所说的一年中的风向,不管是西北风,还是东南风

6.“冷眼向洋看世界,热风吹雨洒江天(毛泽东《登庐山》)
此诗句说明夏季来自太平洋的热带海洋气团给我国带来丰沛的降水。夏天,登上庐山,面向太平洋(即冷眼向洋),来自太平洋的东南季风迎面吹来,带来了丰沛的降水(即热风吹雨)。
7.“清明时节雨纷纷(杜牧《清明》)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赵师秀《有约》)梅子黄时日日晴,小溪泛尽却山行(曾几《三衢道中》)
我国东部地区降水类型主要为锋面雨。一般情况下,每年四、五月份,夏季风开始影响我国,来自大洋的暖气团和北方冷气团形成的锋面在南岭一带,故这里降水较多,即清明时节雨纷纷。六月中旬到七月中旬,随着夏季风增强,锋面移到长江中下游一带,这时北方的冷空气势力虽已减弱,但仍可影响到江淮地区,两种气流在这里交锋,由于它们势均力敌,相持不下,形成准静止锋而产生连续性降水,雨带有一个月左右的时间徘徊在长江中下游一带,这时正是梅子成熟的时节,故称为梅雨天气,即诗中的黄梅时节家家雨。七月中旬以后,随着夏季风的进一步增强,锋面雨带移到华北、东北。
有的年份夏季风特别强,锋面雨带在江淮地区停留的时间很短,很快移到华北、东北,江淮地区基本无梅雨期,成为空梅,造成干旱灾害,即梅子黄时日日晴,小溪泛尽却山行。而华北、东北地区雨季比正常年份来得早,雨季时间也长。这样,在我国就形成南旱北涝的格局。相反江淮地区形成涝梅,产生南涝北旱的格局。
8.“三月无雨旱风起,麦苗不秀多黄死。九月霜降秋早寒,禾穗未熟皆青乾。(白居易《杜陵叟》)麦死春不雨,禾损秋早霜。(白居易《采地黄者》)
本组诗句说明华北地区春旱严重及秋季早来的寒潮带来的危害。春季和夏初,华北地区气温回升快,加之多风,蒸发较强,而南方夏季风前缘雨带尚未移到本区,降水少,因而这里春旱相当严重,春雨贵如油。春旱对华北地区的农业生产十分不利,正如诗中所说的麦苗不秀多黄死麦死春不雨。七、八月份,当锋面雨带移到华北时(此时为快行冷锋),华北地区降水较多,即夏雨满地流。有的年份,北方寒潮来得早,对华北地区农业生产危害很大,即九月霜降秋早寒,禾穗未熟皆青乾禾损秋早霜。由此可说明寒潮对农作物危害最严重的季节不是冬季,而是春秋两季。
9.“高处不胜寒(苏轼《水调歌头》)
此句说明随海拔高度的增加,气温逐渐降低。一般情况下,在对流层里,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下降0.6。在高空,由于距离地面远,大气吸收的地面辐射少,气温低。在海拔高的地区(如青藏高原),由于空气稀薄,大气逆辐射弱,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小,气温低。
10.“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杜甫《春夜喜雨》)
这句诗描绘的是春雨,反映的是暖锋天气。依据是受该天气系统影响,没有明显的降温过程,而是润物细无声。暖锋是指暖气团主动向冷气团移动的锋。暖气团沿冷气团徐徐爬升,多产生连续性降水。暖锋过境后,由于受单一的暖气团控制,因而气温上升,气压下降,天气晴朗。随风潜入夜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还描述了降水过程
11.“冬季到台北来看雨(《冬季到台北来看雨》)
这句歌词,不仅揭示了雨、雪出现的地区差异与季节差异,也揭示了台北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地形:地处低纬度,是冬季西北季风的迎风坡,形成了地形雨。
12.“请到天涯海角来,这里四季春常在(《请到天涯海角来》)熏风自南来,殿阁生微凉。(柳公权《应制联句》)
以上两句直观地说明了海洋对气候的调节作用。由于海水的热容量大,因而升温慢,降温也慢,气温的年变化小,即四季春常在。夏季,风从海洋吹来,即熏风自南来,由于海洋上空气温低,因而海风凉爽,即殿阁生微凉
13.“亭亭柏桦,悠悠碧空,微微南来风。(日本民歌《北国之春》)
东亚的冬季风比夏季风强;南亚的夏季风比冬季风强,这是东亚季风和南亚季风不同点之一。日本的春天到了,夏季风就来了,夏季风是偏南风,这是肯定的,关键是作者对夏季风势力比冬季风弱小的特点把握得非常准确,用微微二字刻画得入木三分。
14.“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李商隐《夜雨寄北》)
云、贵、川三省夜雨频率较高,四川盆地尤多,其主要原因是由于盆地内空气潮湿,天空多云。白天由于云层反射太阳辐射,云下不易增温,对流不易发展。夜间云层上部冷却快,而云层下部大气逆辐射强,故温度较高。云层上下温差较大,使大气产生对流运动,容易形成降水,所以这里夜雨比较多。
15.“淮海多夏雨(刘禹锡《五排·晚步扬子游南塘望沙尾》)
此诗表现了淮河流域,乃至整个东亚地区的降水季节类型为夏雨型。从全球范围来看,还有冬雨型和年雨型。属夏雨型的气候类型主要有: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热带草原气候等。属冬雨型的气候类型主要是地中海气候。属年雨型的气候类型主要有:热带雨林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
16.“北风那个吹!雪花那个飘!(《白毛女》)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毛泽东《雪》)
北风那个吹可知,我国北方冬季主要吹偏北风(西北风)。当强冷空气南下时,与锋前的暖气团相遇,形成冷锋。除引起大风和强烈的降温外,还会产生雨雪天气,即雪花那个飘。第二首诗告诉我们北方由于纬度与海拔较高,临近冬季风的源地,冬季风影响早,且降温幅度大。反映了胡天冬季长而严寒的气候特征。农历八月即公历的九月份左右,此时我国南方还是秋高气爽的季节,而长城以北已飞雪,形成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北国风光。说明亚洲高压在九月开始建立,并影响长城以北。诗人比喻它犹如一夜春风,吹开了千万棵梨树的花。
17.“山阳薄雾散,山阴白雪密(陈毅《过太行山书怀》)南枝向暖北枝寒,一样春风有两般(刘元载《早梅》)
本组诗句反映了坡向和气温的关系。我国位于北半球,山地的南坡为阳坡,北坡对阴坡。由于山地阳坡的气温比同一高度的阴坡高,因此,山地同一自然带的高度,应该是阳坡比阴坡高。一般情况下,雪线也是阳坡比阴坡高。关于雪线的高度值得注意的是:珠穆朗玛峰等少数山地除外,因为珠峰北坡为雨影区,降雪少,冰川的类型为大陆性冰川,稳定性强,雪线高。珠峰南坡面向印度洋,为西南季风的迎风坡,降雪量大,冰川的类型为海洋性冰川,滑动性强,雪线低。
18.“山前桃花山后雪
此句既能表示坡向对气温的影响,同时又能说明秦岭是我国一条重要的地理分界线。秦岭以南为亚热带,以北为暖温带。因而秦岭南北两侧的自然景观截然不同。
19.“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白居易《大林寺桃花》)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
这两句形象地反映了山地气候、植被的垂直变化和自然带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通常海拔高度每升高100米,气温下降0.6。庐山大林寺海拔高度在1100~1200米间,它比人间(九江市的平地)气温要低6左右,因此桃花开放的时间要落后二三十天。类似的诗句还有:山中岁月无甲子,四月才开二月花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是横断山区气候、植被垂直变化的真实写照。
20.“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
这句话描述了温带大陆性气候气温日较差大的特点。每到夏天,这里烈日炎炎,白天气温上升快,有时高达摄氏四、五十度,当地人说:沙窝煮鸡蛋,石头好烙饼。但夜晚气温又急剧下降,辛勤的农民甚至不得不生起火炉取暖,围着火炉,品尝刚摘下来的西瓜。

21.“孔明借东风
赤壁地处长江中游,冬季以偏北风为主,但由于气旋、反气旋及锋面活动的影响,局部地区也会出现其他风向。如果当时赤壁的北部或西部有低气压团,东南部有高气压团,受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及摩擦力的共同作用,就会形成东南风。从哲学上讲,这也符合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共性与个性共存的道理。整个冬季我国盛行偏北风,这是共性,但各个地区又有其特殊性,在特定的条件下有时会出现东南风。这说明我们要善于在普遍性的指导下,从实际出发,具体分析矛盾的特殊性,找到解决问题的特殊方法。
22.“一场春雨一场暖,一场秋雨一场寒。
这句话说明了锋面能带来降水以及暖锋和冷锋过境后的不同天气。锋面是冷暖气团的交界面。因为锋面两侧的温度、湿度、气压、风等都有明显的差别,所以锋面附近常伴有云、雨、大风等天气。春季来临,气温开始回升,南方暖气流活动逐渐加强,这时的锋面多为暖锋。暖锋过境时产生降水,过境后受暖气团控制,气温升高。因此一场春雨一场暖。深秋季节,来自蒙古、西伯利亚一带的冷气团活动逐渐增强,当它南下时,与前面的暖气团相遇,形成冷锋。冷锋过境时产生降水,过境后受冷气团控制,气温下降,因而一场秋雨一场寒23.“四季无寒暑,一雨便成秋。”“万紫千红花不谢,冬暖夏凉四时春。”“天气常如二三月,花枝不断四时春。
这是昆明四季如春气候特征的真实写照。昆明最冷的一月,平均气温是7.8,比北京初春三月的气温高将近3;最热的七月平均气温是19.9,与北京晚春五月大体相当。昆明在我国的南部,加上云贵高原等地形的阻挡,冬季来自蒙古、西伯利亚一带的偏北风一般不能影响到这里,这里主要受来自孟加拉湾一带的暖气团的影响,因而冬季还是温暖如春。夏季,由于昆明在云贵高原上,海拔比平原地区高,气温垂直递减,故夏季不热。
24.“三大火炉
长江沿岸的南京、重庆、武汉夏季特别炎热,号称我国的三大火炉。这三个地方7月份的平均气温都在30以上,极端最高气温都在40以上。为什么三大火炉夏季气温特别高呢?
每年七月中旬以后,锋面雨带北移到华北、东北一带,长江流域的梅雨结束。这时,长江流域完全为副热带高压所控制,气流下沉增温,常常出现干旱,这就是伏旱。伏旱期间,天空晴朗少云,风力微弱,日照强烈,似火的骄阳把大地晒得滚烫。七八月间白天的最高地面温度为50~55。晒得发烫的地面,源源不断地把热量传给大气,因而气温不断升高。这是三大火炉形成的主要原因。其次,这些高温中心的形成与盆地或谷地的地形有密切关系。三大火炉都位于长江河谷中,海拔较低。河谷地形犹如锅底一般,地面散热困难。四川和两湖都是盆地形势,夏季风自东南吹来,越过东南丘陵和贵州高原到达盆地时,由于下沉增温产生干热风,使火炉热上加热,特别是重庆,白天温度最高,暑热日和酷热天数也最长。长江下游一带的南京,因地势开阔,又临近海洋,所以,与武汉、重庆相比,酷热的程度稍低,时间稍短。第三,长江流域水田遍布,河网密布。尤其是武汉地处江汉平原,四周湖泊星罗棋布。伏旱期间,因蒸发旺盛,广阔的水面使大气中水汽增多,空气湿度增大。空气湿度大的另一个原因是这时受单一的来自海洋的暖气团控制。但此时盛行下沉气流,风力微弱,空气中的水汽不易消散,地面向空中辐射的热量多被空气中水汽吸收,又以大气逆辐射的形式射向地面,使地面气温不易降低。另外,空气湿度大,人体的汗水不易蒸发,排汗散热的功能大大降低,又热又湿的空气,使人感到闷热难受。影响人的体感温度,除温度和湿度外,风速也是一个重要的因素。在特别闷热的天气,当清风吹来,人们会感到炎暑顿消。可是,这三个城市在酷热的日子里,风力也很微弱,更增加了人的闷热觉。                                                    25.“一年有四季,全年备寒装。
此民谣生动地反映了青藏高原高寒的气候特征。
26.“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刘禹锡《竹枝词》)
这句诗主要揭示了山地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的道理。山地的迎风坡抬升了爬升的气流,气流在上升的过程中容易变冷凝结而形成地形雨,而在山的背风坡气流下沉,不断增温,不易凝结降水而成为雨影区。这样,在山的两侧就会形成晴雨不同的鲜明对比。这种东边日出西边雨的现象在平原地区的对流性降水天气中虽也能看到,但不如山区多见。这里还需指出,山区除具有地形雨外,也有雷阵雨等天气,这就更增加了东边日出西边雨的频率。
27.“头上热滚滚,脚下冷飕飕,日照胸前暖,风吹背后寒。
头上热滚滚日照胸前暖说明青藏高原上的拉萨是我国著名的日光城。主要原因是:青藏高原的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的少,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就多。其次,拉萨的纬度较低(约30N),太阳高度较大,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光热集中;同时,太阳辐射穿过大气圈的路程较短,由此导致大气削弱的太阳辐射也较少。此外,拉萨多晴天,且常常是夜里下雨,白天出太阳。拉萨虽然日照充足,但气温却较低,即脚下冷飕飕风吹背后寒。因为青藏高原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弱。
28.“蜀犬吠日
此成语可说明四川盆地云层多,日照少。
29.“火州
吐鲁番盆地是我国夏季气温最高的地方,有火州之称。吐鲁番盆地夏季特别炎热的原因:一是地势低洼闭塞,不易散热。二是干燥,这里深居内陆,距海遥远,地面有戈壁沙漠,夏季日照时间长,太阳辐射几乎全部被地面吸收。
30.“走千串万,比不上淮河两岸。”“大雨大灾,小雨小灾,无雨旱灾。
民谣走千串万,比不上淮河两岸,说明历史上的淮河流域沃野千里,气候宜人,农产丰富。后来由于黄河夺淮,泥沙淤塞了淮河的入海河道,淮河失去自己的入海水道,下游排水不畅,经常决口成灾,使淮河流域水旱灾害十分严重,大雨大灾,小雨小灾,无雨旱灾。淮河流域水旱灾害严重的原因与夏季风的强弱有关。在夏季风弱的年份,锋面雨带长时间地停留在江淮地区,江淮地区产生涝灾;反之则为旱灾。
31.“烟花三月下扬州(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洛阳三月飞胡沙(李白《扶风豪士歌》)
这两句诗反映了我国气候的南北差异。同样是三月(一般情况下,农历三月时,阳历为四月),南方百花齐放,而北方因春旱严重,造成了沙尘暴天气(飞胡沙)。
32.“天无三日晴,地无三尺平。
这一句贵州的谚语,概括了昆明准静止锋以东、以北地区的冬季阴雨冷湿的气候特点,以及崎岖的高原地形特征。冬半年,来自蒙古、西伯利亚一带的冷气团长途跋涉,南下到云贵高原的脚下,势力已大为减弱,又遇到了云贵高原的阻挡,不能继续向南前进,与南面的暖气团相遇,形成昆明准静止锋,受该锋面的影响,贵阳附近天无三日晴(顾名思义,贵阳是阳光很贵的意思,即冬半年很少有阳光)。而此时昆明一带则受单一的暖气团控制,天气晴朗(顾名思义,昆明是阳光明媚的意思)。云贵高原上的岩石多为可溶性的石灰岩,流水侵蚀作用特别强烈,喀斯特地形发育特别典型,因而地无三尺平

33.“君不见走马川行雪海边,平沙莽莽黄入天,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岑参《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风吹沙石跑,车轮比人高,大姑娘一年不洗澡。
新疆在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一线以西,属于非季风区,夏季风影响不到这里,因而这里雨水稀少,沙漠广布、山麓砾石到处可见。但这里临近冬季风的源地,受冬季风影响很大。九月的轮台,狂风在夜间呼啸着,飞沙走石,风力作用十分强烈。西北地区冬季风风力强劲,寒潮经过的次数也多,可见那里的气候条件是相当恶劣的。这里属温带大陆性气候。
风吹沙石跑,车轮比人高,大姑娘一年不洗澡,是我国西北地区一句谚语,这句谚语主要反映西北地区气候干旱、风沙大、风力作用显著的自然特征。

34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唐.岑参)-------快行冷锋或寒潮

35城市尚余三伏热,秋光先到野人家。(宋.陆游)-------城市热岛效应

36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情却有情。(唐.刘禹锡)------对流雨

37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岭南地区暖锋锋面雨

38坐看黑云衔猛雨,喷洒前山此独晴。忽惊云雨在头上,却是山前晚照明。”------地形雨

39大雨落幽燕,白浪滔天。秦皇岛外打渔船,一片汪洋都不见,知向谁边。”------有可能是台风

40南枝向暖北枝寒,一样春风有两般。(唐.宋之问)-----向阳与背阳坡的光照及热量差异

41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桔杨梅次第新。(宋.苏轼)------南方热量丰富、四季如春鲜果不断

42三九要冷,三伏要热,不冷不热,五谷不结人在屋里热得跳,稻在田里哈哈笑腊雪是宝,春雪不好”------气候资源对农作物的作用

43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横断山脉垂直气候差异

44天气常如二三月,花枝不断四时春一年四季无寒暑,一雨便成秋------春城昆明年均温14.7,一月和七月月均温分别为7.819.9

45春风摇荡自东来,折尽樱桃绽尽梅凉风有信,秋日无边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亚热带和温带季风气候鲜明的季节周期性之美!

46亭亭柏桦,悠悠碧空,微微南来风。《北国之春》------春季风风向与感受

47北风那个吹,雪花那个飘。《白毛女》------冬季风风向与严寒

48白露秋风夜,一夜冷一夜-------极地冷气团逐渐南侵

49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西北地区日温差大的温带大陆性气候

50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杜甫)-------既表示锋面雨中的暖锋,又体现了节律美之周期性

51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江淮流域准静止锋形成的梅雨

52冬朦(雾)晴,春朦(雾)雨,夏朦(雾)晒死鬼(谚语)------冬夏多雾的原因是无云或少云导致的大气逆辐射弱,春雾是因为暖湿水汽足,极易形成锋面雨。

53春雨贵如油,下得满街流”------华北地区春旱,春天仍在冷气团的控制下,人们对春雨的渴求和珍爱

54孔明隆冬借东风,火烧曹阵在赤壁”------北半球气旋的东部吹东南风

55蜀军火烧葫芦峡,大雨救了司马懿”-----诸葛亮把司马懿围困在峡谷低地,然后用火攻,人为地制造了一个气旋(热低压),中心气流上升遇冷降水。

56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李商隐)《夜雨寄内》-----四川盆地夜晚降温慢,山谷风热力环流中吹山风,夜雨多。

57五原春色归来迟,二月垂杨未挂丝。即今河畔冰开日,正是长安花落时。(唐.张敬忠)《边词》-----节律美之纬度地带性

58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夏季风经过长途跋涉到了甘肃玉门关处已经无能为力了。体现了节律美之经度地带性

59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庐山垂直气候差异,体现了节律美之垂直地带性。

60、龙卷风,发生于近地面大气层里的一种最强烈的旋风。常出现在强烈的积雨云下,云形呈漏斗状下垂,即如《龙挂》中所说的。

龙尾不卷曳天东的龙尾。它一边旋转,一边前进;中心气压很低,上卷力非常大,如连接地面,就能连根拔出千尺松(《见龙挂》)。龙卷风的出现,常伴有大风、雷电、暴雨,正如《龙挂》中所描述的。龙卷风对人、畜、建筑物和庄稼等,都有极大的破坏力。不过它的影响面积小而时间短。

61、伏旱  长江中下游地区的纬度位置,大体相当于行星风系中副热带高压的位置。盛夏时,西风带进一步北移,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西伸,笼罩在长江中下游地区,气团性质单一,难以形成锋面,自七月下旬到八月中旬,往往连晴少雨,持续高温,蒸发强烈,引起伏旱。这时正值农作物旺长期,抗旱任务很重。个别年份,由于副热带高压相对稳定,旱期拉长,就是秋旱

赤日炎炎似火烧 《水浒》赤日炎炎似火烧,野田禾稻半枯焦。农夫心内如汤煮,公子王孙把扇摇。

[注释] 这首诗见《水浒智取生辰纲》,是白胜挑酒上岗时顺口唱出的。大概是宋、元时代一支民歌。写盛夏伏旱时,农民和王孙公子的不同心情、态度的对比,反映当时封建社会的阶级矛盾。 禾稻:一作禾苗。

七月下旬到八月中旬,西风带进一步北移,长江中下游地区完全被副热带高压控制,气团性质单一,难以形成锋面。这时天气晴燥,日照强烈,蒸发旺盛,因此出现伏旱。如副热带高压相对稳定,延至九月仍迟迟不撤,还会发生秋旱

王令

清风无力屠得热,落日着翅飞上山。人固已惧江海竭,天岂不惜河汉干?

昆仑之高有积雪,蓬莱之远常遗寒。不能手提天下往,何忍身去游其间!

[简注]:王令(1032—1059):北宋诗人。字逢原,广陵(今江苏扬州)人,以教书为生,他的文章和为人,很受王安石所推重。可惜二十八岁就死去了。暑旱苦热,多发生于盛夏三伏天,以长江中下游地区最为显著。那时天气晴朗,骄阳似火,大地吸热大于放热,地面热量积累增多,又本区水田密布,沟渠纵横,烈日下蒸发强,空气中湿度大增。在这高温高湿的天气,人体出汗以后,汗水不易蒸发,汗腺散热作用降低,因此感到闷热难受。屠:杀,意指削弱。落日句:太阳好象装上翅膀,飞到西边的山上,迟迟不肯下山。河汉:天河、银河。昆仑:昆仑山。蓬莱:神话中东方大海里的仙山。遗:留。

62、酷热   伏旱期的天气,人们的共同感觉是既热且闷,晚上也不好受。现在分别作些说明。的原因:(1)伏旱期,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向西伸入长江中下游地区的上空。这个高压,又名夏威夷高压,是热带海洋气团,在它的笼罩下,气温大大升高;又以气流下沉压缩,也增高了温度;(2)这时白昼晴朗少云,日照特别强烈;(3)夏至后,地面吸热仍大于放热,特别是伏旱期,地层蓄热多,升温快。南宋诗人范成大(苏州人)曾写一首《夏日数九歌》,形象地说明这个问题。夏至后,一九至二九,扇子不离手;三九二十七,吃茶如蜜汁;四九三十六,争向路边宿;……”

的原因(1)副热带高压是热带海洋气团,空气的湿度很大;(2)长江中下游地区的下垫面多河湖、水田、沟渠,在强日照下蒸发快,增大了空气的湿度;(3)这种高温高湿的天气,汗水不易蒸发,人体热量向外散发困难。晚上也不好受的原因:空气中含水汽多,到夜间,又常有云复,地面辐射降温很慢。因此,从早到晚,气温变化不大,晚上还是闷热难熬。所以杨万里夜间赖在多稼亭不走,要等到凉生月半环(《苦热登多稼亭》)才肯回去。

江南季夏 范镫

江南季夏天,身热汗如泉。蚊蚋成雷泽,袈裟作水田。

 [注释] 季夏为农历六月,是江南三伏酷热期。诗的2—4句,运用艺术夸张手法,写得诙谐、风趣。农民同志认为:六月不热,五谷不结;而不稼、不穑(色)的人,却以盛夏酷热,感到不舒适。 蚋(yuì瑞):幼虫生活在水中,长大后像苍蝇,但小得多,雌的能吸人畜血液。这句是说江南水乡,夏季多蚊蚋。

63.春旱  华北春季少雨多风,升温快,蒸发强,春旱严重,有春雨贵油的说法,所以灌溉在春季特别重要。

地黄者  白居易 

死春 雨, 秋早 霜。岁 食, 地黄。

之将 用? 易糇 粮。凌 去, 盈僵。

来朱 家, 白面 郎。 马, 使 地光。

易马 粟, 苦饥 肠。

[简注]:唐元和八年(813),关中(今渭河平原)发生严重的春旱,同年秋又出现早霜,因此,夏粮、秋粮都歉收,时作者居母丧在下邽(guī规,今属陕西渭南县)家中。诗写农民采掘地黄,向富家换取马残粟以充饥。地黄,多年生药用植物,根可入药,蒸熟的为熟地,晒干的为生地,都有滋补功能。禾:指粟(小米)、黍(糜子、黄米)等秋粮。岁晏:岁晚、年终。口食:口粮。糇(hóu喉)粮:干粮。白面郎:富家子弟。啖(dàn淡):吃,这里作喂解。马残粟:马吃剩的饲料。照地光:指马吃了地黄,皮毛就会润泽发光,照亮地面。

64南北旱涝

我国东部的年降水量:锋面雨所占比重最大。锋面雨主要是由夏季风进退所决定,所以夏季风的强度对旱、涝关系最大——即夏季风正常、过强或过弱的三种情况,现分述如下:

第一、夏季风正常年份,锋面雨带由南向北逐步推移,南北普降甘霖,就是人们所祈望的风调雨顺的好年景。

第二、夏季风过强年份,六月锋面雨带急速北上,江淮之间出现空梅,正如《三衢道中》说的梅子黄时日日晴,和《苦旱行》说的五月(农历,下同)不雨至六月;而华北却淫雨不止,发生如《春雪歌》第五联说的:吴楚井干江底坼,北方翻作龙蛇宅。通称为南旱北涝

第三、夏季风过弱年份:锋面雨带滞留在江淮地区,如1180年农历5月抚州出现的传闻霖涝千里远空村避水无鸡犬(见《大雨逾旬,既止复作,江遂大涨》)的涝灾;而华北则发生春、夏连旱,甚至出现炎旱历三时(季)(见《炎旱诗》),造成严重的旱灾,这叫南涝北旱

西安属西南秋雨区,在历史上常出现秋涝。附选《秋雨叹》和《农家望晴》二诗。

歌申涵光

北风昨夜吹林莽,雪片朝飞大如掌。南园老梅冻不开,饥鸟啄落青苔上。

破屋寒多午未餐,拥衾对雪空长叹。去年雨频禾烂死,冰消委巷生波澜。

吴楚井干江底坼,北方翻作龙蛇宅。豪客椎牛昼杀人,弯弓笑入长安陌。

长安画阁压氍毹,猎罢高悬金仆姑。歌声日夜华灯暖,不信人间有饿夫。

简注:申涵光(1619—1677):明末清初的诗人,字孚孟,永年(今河北永年县)人,年少即有诗名,晚年造诣更深。

这首诗是写北涝南旱的。林莽:草木深邃平远之处。衾(qīn钦):被子。委巷:曲折的小巷。吴楚二句:吴楚一带因为久旱,井水干涸,连河底也裂开了;而华北却因雨雪太多,发生内涝,简直成了龙蛇居住的地方。吴楚,春秋时吴辖江浙及皖的一部分;楚辖长江中游一带。北方,指华北地区。椎(chúi槌)牛:杀牛。长安陌:京城的街。长安这里实指北京。画阁:华丽的楼阁。压;这里是铺的意思。氍毹(qúshū渠书):毛织的地毯,供歌舞之用。金仆姑:箭名。

65雨热同期、冬夏季风

从《南风歌》可以看出,我国劳动人民对南风的认识是很早的。南风,指夏季从太平洋、印度洋吹来的偏南风。温暖湿润,带来了丰沛的降水。东晋陶渊明的《读〈山海经〉》就认识到微雨从东来,好风与之俱了。炎风暑雨,雨热同期,为农业生产提供了十分有利的条件。

歌《家语》

南风之熏兮,可以解吾民之愠兮;南风之时兮,可以阜吾民之财兮!

《南风歌》试译南风啊!您给咱们老百姓捎来了希望和温暖,使咱们抒缓对饥寒的忧愤。南风啊!待您盛行的时分,咱们就向农牧业奋进,争取牛羊茁壮,五谷丰登!

吴均

冬十 月, 西北 吹。独 落, 依枝。

连逐 彩, 下冰 凘。何 当与 日, 共映 蓉池。

简注:吴均(469—519):字叔庠,吴兴故彰(今浙江安吉县)人。他是南朝梁代的文学家。这首诗是写冬季风的。隆冬十二月,寒风西北吹,把冬季风的盛行时间、性质和风向等简明地指出来。隆冬:深冬,最寒冷的月份。冰凘。:解冻时,随风飘流的冰块。

66.地形和降水在平原上,降水量的分布是均匀渐变的。但山区和盆地,由于地形的起伏、阳坡阴坡的差别,降水的成因和分布,就比较复杂了。现分坡向和降水高度和降水地形性夜雨等三项陈述如下。

坡向和降水

大家都知道,迎风的山坡多雨,背风的山坡少雨。现以《发锦沙村》的第五句海近山常雨为例作些说明。海风温润,前进中遇到山岭,被迫沿山坡抬升。达到凝结高度时,成云致雨,降落在迎风坡上,通称地形雨。这股气流越过山脊,进入背风坡,因水汽减少,又以气流下沉压缩增温,空气包含水汽的能力迅速加大,气流由饱和变成不饱和。因此背风坡干燥少雨。

崔颢

北上途未半,南行岁已 。孤舟下建德,江水入新安

海近山常雨,溪深地早寒。行行泊不可,须及子陵滩

高度和雨量

俗话说:山高多雨水,即山越高,山上的雨水越多。现把峨眉山和山麓的峨眉两站的降水情况列表如下:表1

站海拔(米) 年降水量(毫米)年雨日(天)

峨眉山 3099        1959                  269

   447        1593                  184

垂直梯度海拔每上升100米,年降水量平均增加14.1mm

从表中看,峨眉山的年降水量比山麓峨眉多得多;又垂直梯度,海拔每上升100米,年降水量平均增加14.1毫米(这个多雨中心非常湿润,山麓峨眉降水也很大,所以梯度就小了。黄山的梯度41.3毫米/100米,庐山为40.7毫米/100米),故降水量是随海拔高度而增加。峨眉山的降水量达1959毫米,与东南沿海地区比,也不见有逊色。当东南季风到达峨眉山时,在山的东侧迎风坡上发生大量降水,由于该山海拔高达3099米,雨量随高度而增加,也由于迎风坡的作用。故峨眉山的东坡,成为西蜀漏天。雨量随高度而增加,是有一定限度的,当达到最大降水高度以后,雨量也渐渐减少。这种高限,取决于各地的湿润程度,如大兴安岭东坡的最大降水高度仅及500米,横断山脉可达2000米左右。

地形性夜雨 通常海上多夜雨,陆上多日雨。但四川盆地却以巴山夜雨著称(夜雨以春季为最多,冬、秋次之,夏季较少)。多夜雨的原因:(一)由于盆地内湿度大,云量多多湿的饱和空气,在夜间辐射冷却,云量增多,云层变厚。这对地面起保暖作用。但云层顶部夜间辐射冷却,空气的垂直减温率加大,于是下层暖湿空气就逐渐上升,形成夜雨。(二)由于地形影响,锋面常为半静止性的盆地内地势崎岖,尤其是川东一带。冷锋到此,受阻滞缓,暖空气向上滑行。由于锋面的坡度不大,白天不易降水,夜间高空天气尚清,云顶辐射冷却,气温下降,在云顶以上的空气相对湿度加大,云层向上增厚;又以地面辐射,使云底温度升高,因此,云层的不稳定性加大,扰动加剧,云层增厚,产生夜雨。

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作者简介]李商隐(813—858),字义山,号玉奚生,唐代怀州(今河南沁阳县)人。开成二年进士。由于牛、李的朋党倾轧,始终把他排挤。一生辗转依人作幕僚。他的诗,多感于伤事之作,构思精巧,语言凝炼,有浪漫主义色彩。但有时用典过多,晦涩难懂。

[注释] 这首诗是作者在四川东川时写给他妻子的,因长安在四川的东北,故说:寄北。北,一作 巴山:即大巴山脉,在四川盆地的北缘,代指四川盆地。作者当时任东川节度使判官。夜雨涨秋池:四川属西南秋雨区,秋雨量较大,使池中积水较多,故夜雨能涨秋池。 何当:何时。剪烛:剪去烛花,使烛光明亮。 却话:重谈。  

67.与降水类型有关的诗词

溪月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  许浑《咸阳城东楼》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情却有情。——  刘禹锡《竹枝词》

山无一里平,天无三日晴。——《谚语》

    降水有四种形式:对流雨、地形雨、锋面雨、台风雨。《咸阳城东楼》描写的是地形雨,当暖湿气流遇到山脉的阻挡,被迫抬升而形成的降水;《竹枝词》反映的是对流雨强度大、范围小、历时短的特点;《谚语》反映的是云贵高原受昆明准静止锋的影响,多雨少晴。

68、与气候影响因素有关的诗词

五原春色晚来迟,二月杨柳未挂丝。——  张敬忠《边关》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高鼎《村居》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白居易《大林寺桃花》

南枝向暖北枝寒,一样春风有两般。——  观梅女仙《题壁》

    影响气候的因素有很多。同是对二月的描述,内蒙古五原春色未到,而江南却是杨柳拂堤、春机盎然,一南一北的景象所反映的气候差异是由纬度位置造成的;《大林寺桃花》中写出了平原与山地气候的差异。人间四月正是大地春归,芳菲落尽的时候,而在高山古寺之中,桃花才开始盛开。这主要是由山地海拔高,气候产生垂直变化造成的;《题壁》说明山坡的两侧,向阳坡与背阳坡所受的光照及热量存在着差异,向阳坡多,背阳坡少。

 69. 与中国天气有关的诗词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  芩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孟浩然《春晓》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  杜甫《春夜喜雨》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燕雪纷纷。            ——  高适《别董大》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王维《送使安西》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柳宗元《江雪》                 

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  杜甫《水槛遣心》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南宋  志南《绝句》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南宋  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  李清照《声声慢》                        

    天气是指一个地方短时间阴晴、风雨、冷热等大气状况。天气与人的心情有关。酷热使人心情烦躁;潮湿的雨天使人心情忧郁和情绪低落;平均气温在2123,略有风的天气为最理想的天气,使人的体力和情绪都保持在良好的状态。古人多用风雨描写场景,或是抒发某种心情。

70.二月江南花满枝,他乡寒食远堪悲:是说我国南方和北方气候差异大,二月时,江南已经鲜花满枝,而其它地方却十分寒冷。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是说我国春季普遍存在着气温回升快,降水少的情况。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是说四川巴山地区因受地形的影响,常常形成夜雨的天气。

人间四月菲芳尽,山寺桃花如盛开:说明了地势越高气温越低这一气温分布的规律。

惟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说明地势越高气温越低。

五月天山雪,开花只有寒:一是说明地势越高气温越低的道理,二是说明天山海拔高。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说明在同一时刻,不同的地方天气是不相同的

乍暖还轻冷,风雨晚来方定:说明我国春季气温多变、不稳定的特点。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是说玉门关位于我国的非季风区,温暖湿润的夏季风很难到达这里。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李商隐《夜雨寄北》) ——盆地夜间气流上升,易成云致雨

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许浑《咸阳城东楼》) ——迎风坡易形成降水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冬季风的影响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王之涣《凉州词》) ——季风区与非季风的分界线在此地附近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赵师秀《有约》) ——梅雨天气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温带大陆性气候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快行冷锋的影响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杜牧《清明》) ——准静止锋的影响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冷锋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暖锋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暖锋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华南准静止锋

天无三日晴,地无三里平。 ……………昆明准静止锋、喀斯特地貌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对流雨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山谷风与地形雨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季风区与非季风区

三时已断黄梅雨,万里初来船棹风。 …………伏旱

南枝向暖北枝寒,一样春风有两般。 …………地形坡向与气候

日照胸前暖,风吹背后寒。 …………青藏高寒气候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说明古代二月已经是春天,季节变化快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48402f88da38376baf1fae60.html

《古代诗词中的地理-天气与气候.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