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护士在临床工作中的危险因素及安全防护

发布时间:2014-06-13 05:39:59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外科护士在临床工作中的危险因素及安全防护
作者:黄瑞华 张惠芝 黄怀姣
来源:《医学信息》2014年第02

        摘要:外科护士在医院护理工作中比一般护士更多的接触各种危害因素,其中最常见和危害性最大的是经血液传播疾病,外科患者常有开放性伤口、其次为机械损伤、化学物理因素的影响、心理社会因素的压力等。了解外科护士在职业活动中的危险因素,加强职业安全教育,树立职业防护意识,做好必要的防护措施,尽可能的减少对护士的伤害,有利于护士的身心健康。

        关键词:外科护士;危险因素;防护

        1危害因素

        1.1生物因素 外科护士在日常的临床护理工作中与患者密切接触,如防护不当有可能被患者的血液、体液沾染到皮肤或粘膜上,尤其是在抢救外伤性创伤的患者时,往往患者情况紧急、病情危重,需要护士争分夺秒的全力配合抢救工作,患者多有开放性的伤口,护士是首当其冲最先接触患者的,特别是在抢救大型灾难时,由于患者多,在繁忙的抢救过程中,非常容易疏忽了对自身的安全保护,因而接触到患者的血液、体液的机会多,因此也存在着被感染的高度危险,我国又是乙肝、丙肝高发的国家,乙肝病毒携带者占我国人口中的20%,随着艾滋病在国内的蔓延,艾滋病患者逐年增多,外科护士被感染上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的几率也大为增加[1]

        1.2机械因素 机械性因素包括被安瓿玻璃割伤,注射器针头、输液针头、缝合针、手术刀片刺伤等等,一个护士在一生的护理工作职业中,无一例外的均有被注射器针头,玻璃安瓿割刺伤的发生。在外科手术中被缝合针及手术刀片刺伤、割伤的情况也时有发生,机械损作引起的主要危害后果是经血液传播的各种疾病如艾滋病、乙肝、丙肝、梅毒,此外,病原体还有可能通过针刺伤口进入体内引起局部或者全身的感染,由此引起的疼痛也可影响日常工作,针刺伤口还有可能存在破伤风杆菌感染。

        1.3化学因素 外科消毒常用的消毒剂包括有含氯消毒剂、碘酊、碘伏、过氧乙酸、戊二醛、甲醛等等,在化学消毒剂被广泛的应用于伤口的清创消毒、标本固定以及地面、操作台的消毒等,高浓度的含氯消毒剂可以引起职业性哮喘和职业性皮炎,用于空气消毒时还可以灼伤呼吸道粘膜及肺粘膜,此处还可具有致畸、致癌、致突变作用。临床上常用的物理消毒方法还有紫外线灯照射,大量接触可引起紫外线眼炎、皮肤红斑、胸闷、恶心等不适,外科换药室内浸泡手术及换药器械的戊二醛气体对护士的身体也可造成不同程度的损伤,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4838ad40f18583d049645965.html

《外科护士在临床工作中的危险因素及安全防护.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