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页岩油发展现状及预期

发布时间:2020-05-10 16:28:35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美国页岩油发展现状及预期

摘要 美国的页岩气开发取得了巨大成就,天然气价格急剧下降,然而原油价格却居高不下,于是石油公司在不放弃页岩气的同时,将开发重点转向页岩油。美国原油进口量大幅下降,炼油业迅速复苏,给经济恢复带来动力,对世界石油地缘政治格局产生重大影响。虽然目前国际油价大幅下跌造成了页岩油开发的停滞但长远来看,页岩油开发在美国势在必行。

关键词 美国 页岩油 影响因素 发展

前言

古代人类就发现了石油和天然气。到19世纪中叶,美国和俄罗斯相继钻成了第一口油井,对油气需求的快速增加,促使对油气的开发从优质油气扩展到品质较差、开采难度较大和开采成本较高的油气童晓光等,20141979年,美国地质学家Masters提出了油气资源分布的三角图概念Masters1979Holditch2006,三角图的顶部为常规油气,开采技术难度较低和开采成本较低,油的品质好,占总油气资源量的比例较小。非常规油气开采技术难度较大,开采成本较高,油的品质较差,但占油气总资源量中的比例大(童晓光等,20141),其中页岩油的勘探和开发已经越来越受世界各国的重视。

页岩油是指储存于富有机质、纳米级孔径为主页岩地层中的石油,是成熟有机质页岩石油的简称邹才能等,2013。页岩既是石油的烃源岩,又是石油的储集岩。页岩油以吸附态和游离态形式存在,一般油质较轻、黏度较低。主要储集于纳米级孔喉和裂缝系统中,多沿片状层理面或与其平行的微裂缝分布。富有机质页岩一般在盆地中心大面积连续聚集,整体普遍含油,资源规模大。页岩油“核心区”评价的关键包括储集空间分布、储集层脆性指数、页岩油黏度、地层能量和富有机质页岩规模等。页岩气的成功开采为页岩油开采提供了技术参考,水平井体积压裂、重复压裂等“人造渗透率”改

word/media/image1_1.png

1 油气资源类型分布

造技术,是实现页岩油有效开发的关键技术邹才能等,2013

进入21 世纪以来,美国页岩气开发取得了巨大成就,天然气价格急剧下降,然而原油价格却居高不下,于是石油公司在不放弃页岩气的同时,将开发重点转向页岩油。仅数年时间页岩油开发就取得惊人成绩,使得美国原油进口量大幅下降,炼油业迅速复苏,给经济恢复带来动力,对世界石油地缘政治格局产生重大影响(罗承先等2013。根据美国能源信息署的评估,全球页岩油气技术可采资源总量达6634万亿立方英尺,其中90%在美国以外的地区。尽管如此,北美仍是目前唯一成功实现了页岩油气开发的地区,其他国家和地区对待页岩油气资源的态度因各种因素的制约而各异。澳大利亚、阿根廷、中国、英国、乌克兰等国近年来大力投资页岩油气,但距离可持续商业开发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页岩油形成机制

页岩在不同成熟阶段产出油气的机制不同。未成熟有机质页岩可形成“人造油”,成熟有机质页岩地下形成页岩油,高过成熟有机质页岩形成页岩气,可分别称为未熟“人工”页岩油、成熟页岩油、高熟页岩气(邹才能等,20132)。

word/media/image2_1.png

2 页岩层系油气聚集模式

尽管页岩生成烃类已被公认,但对页岩内残留烃量和滞留机理却存在不同认识邹才能等,2013Leythaeuser et al.1991Pepper et al.1995Stainforth2009。多数学者认为泥页岩中烃类的释放和排出包括两个过程:烃类从干酪根中热演化生成释放过程和生成烃类在泥页岩内部的初次运移,而对于这两个过程哪个是关键至今还存在很大分歧。有学者认为干酪根中烃类释放是关键,液态烃释放受干酪根吸附和烃类在干酪根网络中的扩散作用控制;还有学者认为烃源岩的岩性组合、有效运移通道、烃源岩内压力分布以及微裂缝发育程度等因素起控制作用。泥页岩内滞留油气取决于干酪根的化学性质和生成油气的体积与组成,而油气的体积与组成又取决于干酪根的性质和二次裂解反应。泥页岩中烃类滞留机理不仅决定烃类在泥页岩中的残留数量和排烃数量,还控制了滞留烃类二次裂解形成页岩气的潜力。很多学者对泥页岩内烃类滞留机理进行了探讨,比较有代表性的理论包括干酪根吸附机理、聚合物溶解机理、排烃门限理论等,这些理论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干酪根性质对油气滞留的影响,对油气排烃过程产生的分馏效应也作了一定解释,但均存在一定局限性邹才能等,2013Pepper et al.1995Stainforth2009Ritter2003

依据泥页岩矿物组成、有机碳和残留烃相关分析,结合场发射和环境扫描电镜下泥页岩孔隙和含油性观察,本文提出了页岩内部页岩油滞留聚集模式(3)。残留液态烃主要以吸附态存在于有机质内部和表面,以吸附态和游离态存在于黄铁矿晶间孔内。同时,受泥页岩纳米孔喉连通程度、穿越孔喉的贾敏效应、源岩内部压差等限制,部分烃类滞留在泥页岩孔喉系统内,伴生气溶解在烃类中呈液态。由于黏土、石英、长石、白云石、方解石等矿物颗粒表面束缚水膜的存在,矿物基质纳米级孔喉中的液态烃主要呈游离态赋存,其次为吸附态。残留液态烃在微裂缝中主要以游离态形式存在邹才能等,2013

word/media/image3_1.png

3 页岩油滞留聚集模式

美国页岩油产业发展历程

美国页岩油勘探开发近两年发展较快,但若追根溯源,页岩油产业化也有60 多年的历史。根据产业化发展过程中的具体特点,可以将其发展历程划分为三个阶段罗佐县2014

发现阶段

美国的第一个页岩油藏是1953 年在威利斯顿盆地发现的,正式投产于1955年。当时的发现者Stanolind公司主要采用直井开发技术,开发的目的层为巴肯组的上段,在当时的技术条件下,平均单井产量为27.4 吨油当量/日。六年之后也就是1961 年,壳牌公司在威利斯顿盆地进行石油勘探时,在首要目的层勘探失利的情况下,转向勘探巴肯组上段,发现了埃尔克霍恩牧场油田,再一次证明了巴肯组上段油气潜力。由于该段以暗色的海相页岩为主,发育大量天然裂缝,且裂缝的存在对产量有积极意义,于是作业者认为该段发育泥岩裂缝油藏。在之后的近30 年时间里,油公司在巴肯页岩区带内的油气勘探开发活动几乎全部集中在该区发育的一系列背斜构造附近,钻探的目的层均为巴肯组上段,一共发现了26 个油田。随后有油公司尝试将水平井技术应用到巴肯组上段油藏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原油产量提高至约50 吨油当量/日,且能稳产达2 年之久,这一做法对其他作业者产生了强烈的示范效应。油公司对巴肯区带的热情一直持续到上世纪90 年代初,当时大约有超20 家的油公司在该地区从事油气勘探开发活动。之后因油价持续走低,且预测受天然裂缝控制巴肯组上段油藏的产量具有一定的困难,巴肯页岩区带的油气勘探开发活动在经历一个高潮期后进入缓慢发展阶段。

认识突破阶段

到了2000 年,加拿大一家独立油公司在经过近5 年的勘探后发现,巴肯组中段的孔隙度明显优于上段和下段,由此提出了巴肯组源岩所生成的油气可能更多的聚集在了中段,之前开发的上段只是其中很少一部分的认识,并据此认识成功发现了埃尔姆古丽油田。这一发现和认识在页岩油产业进程中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彻底改变了巴肯页岩区带的油气勘探开发活动,巴肯组中段开始成为公司油气勘探的首要目的层。有机构评价巴肯的页岩油产量将超过伊拉克的原油产量Wan et al.2012

快速发展阶段

2005EOG 能源公司提出了效仿页岩气开发,将水平井与水力压裂相结合开发巴肯中段页岩油藏的想法,并在帕歇尔油田的测试中取得成功。页岩气革命爆发之后,这两项技术开始被大规模应用于页岩油开采,主要推动因素是油气价差4。高油价低气价导致很多油公司关停了利润低的页岩气井,转而寻求在页岩油领域获得新突破Kulkarni2012

word/media/image4_1.png

4 布伦特油价与Henry-hub天然气价格

美国页岩油快速发展的原因

页岩气开发快速发展,推动天然气价格大幅度下降

受页岩气勘探开发成功经验的启发,美国把页岩气开发的新技术和经验引人了开发曾被认为没有商业开采价值的低渗透页岩及相关层系中的页岩油资源,美国也因此成为目前全球页岩油勘探开发最成功的地区。最近数年跨国石油公司、日本商社、亚洲大型企业等又以合资形式参与投资,促使美国页岩气产量急剧增长, 同时加拿大也开始生产页岩气。在北美以外地区页岩气的开发尚处于起步阶段,中国以及欧洲、亚洲、南美等地已发现页岩气资源,中国、波兰等开始步入开发初期。随着页岩气的开发,美国遏制了天然气产量急剧下滑的局面,并由此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天然气生产国,这给美国的经济复苏和同东经济增长带来了巨大动力罗承先2013

部分页岩矿区页岩油储量丰富

美国页岩气蕴藏分布于20 个州以上,页岩油的开发在位于美国北达科他州的巴肯(Bakken)率先取得成功,并不断向其他地区扩展,产量大幅度增长,使美国扭转了连续二十多年石油产量下滑的颓势。位于得克萨斯州北部的Barnett 页岩矿区于2000 年正式开发,产量最大。其次是位于阿肯色州的Fayetteville页岩矿区,于2005 年以后开发。

油气价差拉大,推动页岩油开发

2005 年以前, 美国天然气(Henry hub) 与原油(WTI)价格大体相当; 2006年开始天然气价格大幅下降,2008 年天然气价格为原油的一半,2010 年天然气价格仅为原油的1/3。欧洲天然气价格(EU CIF)与原油(Brent)的价差没有美国那么大,但同样远低于原油。于是美国液体成分丰富的页岩矿区,其开发重点从天然气向液体成分转移。积极开发页岩气的油气公司,在不放弃页岩气的同时, 扩大了原油和非常规页岩油的开发,将用于页岩气生产的水平井、水力压裂等技术组合用于页岩油领域,以增加原油产量。

美国主要页岩油产区发展状况

1976年美国政府组织开展“东部页岩气工程”以来,美国页岩油气资源开发进展迅速。特别是2005年在巴尼特页岩区带上实现了水平井分段压裂技术突破后,美国页岩油气开发进入了大发展阶段:页岩气产量由2006年的1.1万亿立方英尺增至2012年底的超过8万亿立方英尺;页岩油产量至2012年底超过200万桶/(侯明扬等,2014

页岩油气产量的大幅提升使美国资源对外依赖不断降低,并逐渐影响国际油气市场价格走势,特别是页岩气产量的快速增长极大地压低了美国国内及整个北美地区的天然气价格,亨利中心(Henry Hub)气价近5年持续低于4美元/百万英热单位,使相当数量的页岩气开发企业转向收益更高的页岩油勘探开发活动。尽管目前尚无权威数据支撑,2013年美国仍呈现企业开发积极性“油大于气”的局面,在产页岩气项目维持稳定,页岩油项目持续升温,各主要页岩油气产区的勘探开发活动保持活跃。

美国本土东北部地区

1)马塞勒斯(Marcellus)页岩区带

马塞勒斯页岩区仍是全美最大的页岩气产区之一,2013年产量增长约42%,由1月份的85亿立方英尺/日增至12月份的121亿立方英尺/Woodmakenzie2014。页岩气产量的大幅增长使已有配套设施无法满足输送需要,致使宾夕法尼亚州西北部部分地区夏季的天然气价格大幅低于亨利中心基准价格。

2)尤蒂卡(Utica)页岩区带

尽管部分石油公司早先对尤蒂卡西部特别是西南部核心区域的页岩油生产潜力充满期待,但2013年该区的页岩气先于页岩油获得突破。俄亥俄州自然资源局当年三季度末资料显示,尤蒂卡页岩区内产量最好的20口探井中有11口井的含油率不足3%;而Gulfport能源公司位于西弗吉尼亚州贝尔蒙特(Belmont)的尤蒂卡页岩区的Irons 1-4H探井试获3000万立方英尺/日的页岩气初始产量,创下该页岩区的生产测试记录。

3)其他页岩区带

除马塞勒斯和尤蒂卡外,美国本土东北部其他页岩区带的勘探开发活动较少,仅有少数公司在密歇根州进行钻探,包括Encana公司在尤蒂卡-科灵伍德(Utica-Collingwood)页岩区完成数口探井等。

美国本土中西部地区

1)伍德福德(Woodford)页岩区带

伍德福德页岩区带是2013年美国页岩油生产的亮点之一,大批石油公司在该区带页岩油生产条件较好的几个次级区带(表1)上增加了钻机数量,扩大勘探开发规模,其中包括在俄克拉荷马州中部伍德福德/梅勒梅克次级区带作业的Newfield公司和阿德莫尔盆地伍德福德页岩区作业的埃克森美孚公司,以及在阿纳达科盆地伍德福德页岩区作业的阿帕奇和切萨皮克公司等。页岩气方面,受当地较低天然气价格的影响,石油公司基本停止了在阿德莫尔盆地伍德福德页岩区的干气钻探活动。

1 2013年估测伍德福德页岩区主要次级区带可采资源量

2)密西西比灰岩区带

密西西比灰岩区带位于俄克拉荷马州北部和堪萨斯州南部,其含油率很高,一般大于50%,业界认为其中有可进行页岩油商业开发的甜点区。但2013年该区带的勘探成果不理想,部分石油公司如壳牌和Encana公司等已决定退出位于堪萨斯西部的勘探区块;当地最大的作业者SandRidge公司也计划停止在非核心地区的钻探,效仿戴文、Range等公司集中注意力在已获得发现且基础设施较完善的俄克拉荷马州北部核心区进行钻探。

墨西哥湾地区

1)伊格尔福特(Eagle Ford)页岩区带Sayers et al.2014Ferrill et al.2014Denne et al.2014

伊格尔福特页岩区带是2013年墨西哥湾地区最主要的原油产量增长点之一,全年油气平均产量约140万桶当量/日,较2012年增长近50%,其中原油产量约89万桶/日,天然气产量约29.4亿立方英尺/日。与其他页岩油区带类似,石油公司希望通过页岩油产量增加非常规油气开发效益。2013年伊格尔福特区带上的活跃钻机数量始终保持较高水平,至年底仍有228台钻机在该区域作业。

2)巴尼特(Barnett)页岩区带

2013年巴尼特页岩区带的油气产量约为98.6万桶当量/日,较2012年的104万桶当量/日减幅明显,其中页岩油产量不变,仍是16万桶/日,天然气由58亿立方英尺/日降至55亿立方英尺/日。低气价降低了作业公司钻探的积极性2011年初在巴尼特页岩区带作业的钻机数量为82台,到2013年底时仅有30余台。石油公司开始收缩在该页岩区内的作业范围。

3)海恩斯维尔(Haynesville)页岩区带

2013年海恩斯维尔页岩区带的页岩气产量56.6亿立方英尺/日,较2012年的64.8亿立方英尺/日大幅下降。与巴尼特页岩区带一样,低气价使相关石油公司大幅收缩作业范围。此外,作业钻机数量也反映出石油公司的经营趋势,由2011年初的161台降至2013年底的41台。

落基山脉地区

1)巴肯(Bakken)页岩区带West2014Han et al.2013Kuhn et al.2010Chen et al.2009

巴肯页岩区带2013年的页岩油产量约为97.5万桶/日,年度平均产量较2012年大幅增长32%,仍是全球页岩油产量最高的区带之一。铁路运输尽管费用较高,但在巴肯页岩油外输方面仍起到重要作用。该区页岩油通过管道输往的原油集散地库欣(Cushing)地区库存积压,导致WTI价格长期低于布伦特原油(Brent)价格,石油公司宁愿支付较高铁路运费,将页岩油运往沿海地区参照布伦特原油价格销售从中获得较高利润;即使利润水平基本一致,该页岩区带作业的石油公司仍愿意选择灵活的短期铁路运输来替代传统的长期管输合同。因此,2013年巴肯页岩油的主要输出方向是东西部沿海,以及北达科他州一座接收能力为19万桶/日的炼厂。

2)奈厄布拉勒(Niobrara)页岩区带

奈厄布拉勒页岩气带是落基山地区的另一个重要的页岩油产区,2013年的产量约为13.9万桶/日。奈厄布拉勒页岩区带的显著特点是,不同次级区带的地质特征差别较大,甚至同一次级区带内不同区块的地质特性差别也非常大,对作业公司的挑战较强。

二叠盆地

受益于非常规油气产量的增长,二叠盆地由一个产量逐年下降的成熟油气产区成为非常规油气勘探开发的热点,石油公司不断在该盆地内的沃夫坎普(Wolfcamp)和博恩斯普林斯(Bone Springs)页岩区带增加勘探开发作业规模。

西海岸地区

与美国本土其他地区不同,2013年西海岸地区页岩油气勘探开发进展缓慢。加利福尼亚是西海岸地区的主要页岩油气产区,其中的页岩资产和油气产量所有权比较集中,5家油气公司占据了当地90%的页岩区块和85%的油气产量。

美国页岩油产业的影响

页岩油产业全球示范效应逐步扩散

美国能源结构的变化会对全世界的能源供需产生重要影响,这一点已在页岩气领域充分体现出来。如前所述,页岩气革命后,美国页岩气产量快速增长,对全球产生了强烈的示范效应。欧洲、亚太地区很多国家已经开始制定页岩气产业发展规划并积极加以推进。

EIA 2013 年上半年发布报告,对未来美国及全球页岩油勘探开发趋势做了预测。结果显示,2010年后在美国页岩油大繁荣的推动和影响下,全球页岩油勘探开发将以美国为核心,按照地域远近逐渐向外辐射。在美国页岩油勘探开发的影响和推动下,加拿大、墨西哥、阿根廷、俄罗斯以及中国的页岩油勘探开发将逐渐发展起来。中国的页岩油进入规模发展阶段估计在2025 年之后。

颠覆针对油价与峰值论的传统认识

伴随着美国页岩油产量的快速增长,多家国际咨询机构一致认为页岩油产业在美国的大发展以及随之而来的全球页岩油勘探开发产业进展将彻底粉碎石油峰值论之说。全球石油生产已经达到峰值或正在达到峰值的理念,一直支撑着油价长达十年的上行。水平井和水力压裂技术在页岩油开采方面的应用或许在某种程度上颠覆人们这一认识。国际能源署(IEA)也曾于2013 年发布报告,认为美国页岩油的繁荣将会侵蚀石油输出国组织的市场份额,非OPEC 石油供应增长能够有效避免石油短缺和市场垄断,全球之可以避免油价急剧上涨,有助于世界经济复苏。

改变全球油气投资结构

从页岩油生产实践方面看,也存在和页岩气生产类似的成本问题。根据著名咨询机构伯恩斯坦公司的研究成果,美国页岩油井产量递减率很高,和页岩气一样,需要依靠大量投资方能维持油井产量稳定。目前页岩油井第一年产油时的产量平均可达600 /天,但其产量有可能以每年40%的速度递减,平均每个页岩井的钻探成本大约是700 万美元,因此日增1000桶产量需要增加1170 万美元的成本。尽管2008-20124 年间页岩油的投资处于“繁荣”和发展阶段,但要实现产量的稳定还需要源源不断的资金投入。这一现象将对全球油气投资结构产生深刻影响。伴随着油气消费重心东移,全球油气投资有可能因页岩油气的兴起而实现“西进”。

改变世界石油地缘政治格局

半个世纪以来,世界石油供应的中心一直是中东,这个事实具有很大的地缘政治意义,但如今这样的版图正在发生变化。随着页岩气和页岩油的开发,在不远的将来,美洲大陆将变成能源宝库。如果全球原油供应量增长约15%,则北美供应量将增加至世界供应量的近30%2011 年美国原油产量居世界第三位,而随着页岩油的开发,恐怕会超过排名世界第一位的沙特,从而成为全球最大的原油生产国。

推动加拿大使之有可能成为第二个成功开发页岩油的国家。加拿大在MontneyHorn RiverCordovaUticaMaritimes 等发现了储量丰富的页岩气资源。

页岩油发展将减少国际油价波动,增强原油市场的稳定性

北美页岩油产量的大幅增长使全球原油市场初步形成了两大油气资源中心,分别是“以中东、俄罗斯-中亚和北非为轴线的东半球常规油气资源中心”和“以北美地区为核心的西半球非常规油气资源中心”,使得全球原油供给多元化成为现实,还可能在全球其他地区实现新的页岩油产量增长点。从原油供给分析,供给的多元化有助于提高原油市场的抗风险能力和稳定性,未来国际油价因为某个区域的地缘政治风险而大幅波动或高居不下的局面将有所缓解;从原油消费分析,原油的多元化供应可以大幅减少进口国的交易成本和经济发展成本,间接上也有利于减少国际原油价格的波动,维护原油市场的稳定。

美国页岩气资源发展前景展望

2014年投资热点将呈现分散趋势侯明扬等,2014)

回顾美国页岩油气资源的勘探开发历史,从2006年页岩气产量大幅增长开始,几乎每年都有一到两个勘探获得新突破的大型页岩区带成为当年美国页岩油气勘探开发以及相关并购的热点,包括早先的巴尼特和费耶特维尔页岩气区带的相关资产、2009年的伊格尔福特和2011年的巴肯等页岩油区带相关资产等。这些较大规模的页岩油气区带迅速成为投资热点,吸引了一大批来自美国和其他国家的投资者,他们积极参与相关的勘探开发活动以及公司整体或部分资产并购活动等。

2014年这种集中的页岩区带的投资模式将会改变,页岩油气投资热点将不断分散,并将继续推动美国本土非常规油气特别是页岩油产量增长。主要原因包括:一是美国本土石油公司对页岩油气的勘探开发技术日益成熟,能够较好完成地质条件相似区块间的“技术移植”,从而在更广泛的地区发展页岩油气业务;二是现有的各主要页岩区带几乎都有知名石油公司实现了先入者优势和生产的规模经济效用,新增优质资产在理论上的规模将相对较小,也将更加分散。根据著名油气咨询公司伍德麦肯兹的分析2014年美国本土新增油气投资热点将主要分布在墨西哥湾、中部陆上以及落基山脉地区,大部分项目将与页岩油气有关(图5)。

页岩油资产相关并购活动将趋于活跃

受美国本土石油公司因当地天然气价格偏低而集中转向发展常规和非常规原油项目的影响,页岩油资源已被大多数石油公司界定为其核心资产,因此针对页岩油资产的大规模并购活动或将大幅减少。但投资页岩油的高收益在不断吸引更多石油公司试图通过并购交易获得勘探开发机会,因此判断各主要页岩油区带的中小型勘探区块面积将成为投资热点,相关并购交易活动将持续活跃。

word/media/image5_1.png

5 2014年美国本土三大油气投资热点地区

word/media/image6_1.png

6 美国未来原油产量增长分布

石油公司将更加关注页岩油气资产的质量

相比2012年以前石油公司在页岩油气资源的勘探开发和并购交易中注重资产的规模,其在未来将更加注重资产的质量。勘探开发方面,2014年美国页岩油气资源热点规模可能由先前的数千英亩(一千英亩约等于4.06平方千米)下降到1千英亩以下级别,讨论的产量规模将由“万亿立方英尺”缩小至“十亿立方英尺”;在相关资产并购方面,已获得勘探突破的区块和已有稳定产量的区块将炙手可热,与早些年石油公司大规模购买页岩气勘探面积进行勘探形成鲜明对比。此外,探边井(OffseWell)数量的不断增加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石油公司对勘探风险的规避态度,石油公司大多寄希望于通过拓展“甜点”范围来获得产量的增长,从而减少对新区块面积的整体勘探活动。

陆上页岩油将成为美国未来原油产量增长的主要支撑点

美国若想在能源独立道路上继续走下去,必将加大对国内油气勘探开发力度。就目前的发展态势看,页岩油气是重中之重。根据EIA 的预测,当前时间至2040年期间,美国陆上常规原油产量将呈逐渐下降趋势,而陆上页岩油以及墨西哥湾深水产量将成为支撑美国原油产量稳定或保持增长的主要领域,陆上页岩油的增长份额将大于海上原油产量,成为美国原油生产的主力支撑点(侯明扬等,20146)。

结论和建议

技术进步推动了美国页岩油产量的快速增长,页岩油在美国原油供应中发挥重要作用。在经历2021年的页岩油产量高峰后,预计到2040年美国页岩油产量仍将占原油产量的42.7%,仍将是美国原油供应的重要力量。目前国际油价下跌暂时阻碍了页岩油工业的发展,但笔者认为这一停滞不会是永久的。

页岩油产量的不断增加使得美国原油对外依存度显著降低。预计2015-2020年,美国原油对外依存度将从56.2%降至38%左右。之后随着页岩油产量的逐步衰减,美国原油对外依存度将缓慢上升,预计2040年将增加到50%左右。

美国在世界原油贸易市场上扮演重要角色。2012年美国进口原油占世界原油进口贸易的22%左右。美国原油进口主要来自北美、中东、中南美洲及非洲地区。

随着美国原油产量的不断增加,预计2016-2020年全球原油供应将供应充足,影响到国际油价将进入下行通道。预计2020年之后,随着美国原油产量趋于减少,对进口原油的需求量也将缓慢回升,影响到国际油价将逐步走高。

随着美国进口低硫原油的数量显著降低,全球低硫原油的供应相应增多,再加上全球天然气快速发展带来的天然气液及凝析油产量的不断增加,低硫、轻质化将成为全球原油市场供应的一大趋势。

建议国内炼油企业密切跟踪国际原油市场变化,重点关注美国页岩油生产及美国进口原油变化对高低硫、轻重质原油价差的影响,加大原油资源优化力度,充分发挥原油调合优势和作用,优化高低硫、轻重质原油调合比例,实现原油加工效益最大化。

新建炼厂要充分考虑未来原油质量变化趋势及特点,结合目标产品需求,优化原油品种选择,实现加工效益最大化、资源利用最佳化。

我国石油企业要认识到页岩油气资源可能是未来全球油气产量的主要增长点,因此,在进行海外经营与合作时,应特别重视对北美页岩油气资源勘探开发技术及项目运营管理等方面的学习;同时,要重视页岩油发展对国际油价的影响,对中长期国际原油价格存在下跌的风险及后果要保持警惕,海外经营须时刻考虑油价因素。建议我国石油企业审慎对待投资回收期超过10年的海外新项目并购;同时,建议通过资产剥离或引进有实力的合作伙伴共同承担风险等方式,妥善处置已有的投资回收期仍然较长、且运营效果不佳的海外经营项目。


参考文献

Chen Z, Osadetz K G, Jiang C, et al. Spatial variation of Bakken or Lodgepole oils in the Canadian Williston Basin[J]. AAPG bulletin, 2009, 93(6): 829-851.

Denne R A, Hinote R E, Breyer J A, et al. The Cenomanian-Turonian Eagle Ford Group of South Texas: Insights on timing and paleoceanographic conditions from geochemistry and micropaleontologic analyses[J]. Palaeogeography, Palaeoclimatology, Palaeoecology, 2014.

Ferrill D A, McGinnis R N, Morris A P, et al. Control of mechanical stratigraphy on bed-restricted jointing and normal faulting: Eagle Ford Formation, south-central Texas[J]. AAPG Bulletin, 2014, 98(11): 2477-2506.

Han G Z, Ai C. Applications of Mud Pulse MWD/LWD System in Bakken Formation, North Dakota, USA[J]. Applied Mechanics and Materials, 2013, 415: 672-676.

Holditch S A. Tight gas sands[J]. Journal of Petroleum Technology, 2006, 58(6): 86-93.

Kuhn P, Di Primio R, Horsfield B. Bulk composition and phase behaviour of petroleum sourced by the Bakken Formation of the Williston Basin[C]. Geological Society, London, Petroleum Geology Conference series. Geological Society of London, 2010, 7: 1065-1077.

Kulkarni P. SHALE ENERGY-Woodford growing revenues by farming to oily shale[J]. World Oil, 2012: 42.

Leythaeuser D, Poelchau H S. Expulsion of petroleum from type III kerogen source rocks in gaseous solution: modelling of solubility fractionation[J]. Geological Society, London, Special Publications, 1991, 59(1): 33-46.

Masters J A. Deep basin gas trap, western Canada[J]. AAPG bulletin, 1979, 63(2): 152-181.

Pepper A S, Corvi P J. Simple kinetic models of petroleum formation. Part I: oil and gas generation from kerogen[J]. Marine and Petroleum Geology, 1995, 12(3): 291-319.

Ritter U. Solubility of petroleum compounds in kerogen: implications for petroleum expulsion[J]. Organic Geochemistry, 2003, 34(3): 319-326.

Sayers C M, Guo S, Silva J. Sensitivity of the elastic anisotropy and seismic reflection amplitude of the Eagle Ford Shale to the presence of kerogen[J]. Geophysical Prospecting, 2015, 63(1): 151-165.

Schieber J. Traces In the Dark—Sedimentary Processes and Facies Gradients In the Upper Devonian–Lower Mississippian Upper Shale Member of the Bakken Formation, Williston Basin, North Dakota, USA—Discussion[J]. Journal of Sedimentary Research, 2014, 84(10): 837-838.

Stainforth J G. Practical kinetic modeling of petroleum generation and expulsion[J]. Marine and Petroleum Geology, 2009, 26(4): 552-572.

Wan, Kwok W. US Bakken tight-oil output to overtake Iraq[J].Petroleum Economist, 2012, 7: (79)7-7.

West D R. Optimized Production in the Bakken Shale: South Antelope Case Study[C]. Unconventional Resources Technology Conference (URTEC), 2014.

Woodmakenzie. 2013 US Lower 48 Northeast year in review[R]. 2014, 1.

侯明扬, 杨国丰. 美国页岩油气资源开发现状及未来展望[J]. 国际石油经济, 2014, 22(8).

罗承先, 周韦慧. 美国页岩油开发现状及其巨大影响[J]. 中外能源, 2013, 3: 005.

罗佐县. 美国页岩油勘探开发前景展望及其影响分析[J].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2014 (3): 84-89.

童晓光, 郭建宇, 王兆明. 非常规油气地质理论与技术进展[J]. 地学前缘, 2014, 1: 002.

邹才能, 杨智, 崔景伟, . 页岩油形成机制, 地质特征及发展对策[J].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13, 40(1).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478d5d1709a1284ac850ad02de80d4d8d05a017b.html

《美国页岩油发展现状及预期.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