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七单元 数据的整理和表示教案

发布时间:2019-12-06 22:17:41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第七单元 数据的整理和表示

单元学习目标:

1、经历简单的数据收集和整理过程,了解调查收集数据的简单方法。

2、初步学会用画图方法整理数据,能用自己的方式(文字、表格、画图等)呈现整理数据的结果。

3、能对数据进行简单分析,体会运用数据进行表达与交流的作用,感受数据蕴涵的信息,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4、在整理数据的过程中,初步养成认真仔细的良好习惯。 单元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让学生选择记录方法作记录,并体会哪种记录方法既清楚又方便。

2、难点:体验统计过程,能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分析、提出合理化建议,根据统计表提出问题并初步进行简单的预测。

课时安排:3课时

第一课时 小小鞋店

学习目标:

1、结合淘气班模拟开鞋店所调查的数据,尝试进行数据的整理和表示的过程,探索借助画图方式整理和表示数据的方法。

2、根据图中所表示的数据特征,作出推断或决策,实现调查数据的初衷。

教学重点:

让学生选择记录方法作记录,并体会哪种记录方法既清楚又方便。

教学难点:

体验统计过程,能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分析、提出合理化建议,根据统计表提出问题并初步进行简单的预测。教学用具:课件、挂图、小黑板。

教学设计:

一、情境导入:

淘气班的同学想模拟开一个鞋店,为了“进货”出现了一些问题,让我们一起来帮帮他们吧。

二、引出问题:

1、说一说需要进行哪些调查;

2、可以怎样调查;

3、谁的统计方法好,为什么;

4、你会怎样统计。

三、探究新知:

1、设计表格记录调查结果;

2、妙想是怎样做的,你看懂了吗;

3、用妙想的方法完成画图;

4、对于“进货”说一下自己的建议。

四、拓展练习

1、完成练一练第一、二题;

2、说一说第二题的两种统计方法优缺点。

五、课堂小结

说本节课自己的表现,有哪些地方不满意,哪些地方感觉成功,今后展示有什么打算。

课后反思:结合淘气班模拟开鞋店所调查的数据,尝试进行数据的整理和表示的过程,探索借助画图方式整理和表示数据的方法。根据图中所表示的数据特征,作出推断或决策,实现调查数据的初衷。

 

第二课时:快乐成长(共49课时)

学习目标:

1、会用画图的方法整理和表示数据。

2、能对数据整理结果进行分析,发现蕴涵在数据中的信息。

教学重点:

让学生选择记录方法作记录,并体会哪种记录方法既清楚又方便。

教学难点:

体验统计过程,能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分析、提出合理化建议,根据统计表提出问题并初步进行简单的预测。教学用具:课件、挂图、小黑板。

教学设计:

一、情境导入:

最新儿童购票标准:身高不到1.2米的小朋友可以免费乘车(一个家长只限带一位小朋友),身高在1.2-1.5米之间的小朋友需要购买儿童票,票价是成人票的50%,身高超过1.5米的小朋友就要买全价票。

二、引出问题:

淘气统计了班里同学的身高,根据这些数据,你知道班里有多少同学还能够买半价票吗?

三、探究新知:

1、设计表格记录调查结果;

2、用妙想的方法完成画图;

3、从图中还能看出哪些信息?

四、拓展练习

1、完成练一练第一、二题;

2、自己设计一次调查活动。

五、课堂小结

说本节课自己的表现,有哪些地方不满意,哪些地方感觉成功,

今后展示有什么打算。

课后反思:能对数据整理结果进行分析,发现蕴涵在数据中的信息。让学生选择记录方法作记录,并体会哪种记录方法既清楚又方便。

第三课时(共50课时)

数据的整理与表示 测验

1.为了清楚地表示出收集的数据,我们通常将统计结果用_______表示出来,当收集的数据连续取值时,我们通常先将数据_______,再绘制_______ 

2.为了更好的刻画数据的总体的规律,我们还可以在得到的频数分布直方图上______________,得到_______图。 

3.下面是一组同学的跳远成绩(单位:cm 455 425  438  402 398  435  395 438 382  390  460 388  412  420 430  442 454  428 396  435  438 428  415  441 418 426  根据这些成绩设计频数分布表,下列分段合适的是( 

A381401  401421  421441  441461 

B38154015  40154215 42154415  44154615

C31854025  40254225 42254425  44254625

D382402  402422  422442  442462 

4.某鸡场调查了30只同一品种的雏鸡的体重如下(单位:kg): 15  16  14  17  11  16  18  13 14  12  15  16  16  14  17  14 16  15  14  15  15  17  16  14 19  17  15  15  15  1若要根据这些体重设计频数分布表,要求分为5段,则应将体重按______的距离分段,起点数可取为______,每段的范围分别为______

5.为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某校坚持常年的全员体育锻炼,并定期进行体能测试。下面将某班学生立定跳远成绩(精确到001米)进行整理后,分成5组(含低值不含高值):160180180200200220220240240260。已知前4个小组的频率分别是005015030035,第5小组频数是9 

1)该班参加这次测试的认输是多少?

2)请画出频数分布直方图; 

3)成绩在200米以上(含200米)的为合格,问该班成绩的合格率是多少?

6.某厂拟生产一种八年级学生使用的文具,但无法确定其颜色。为此,就该文具的颜色,小亮调查了八(1)班50位同学,结果如下:

        绿            绿       绿    绿        绿         绿        绿      绿          绿    绿        绿  绿        绿 

1)根据上面结果,你能很快说出该班同学最喜欢哪种颜色的文具吗? 

2)小丽根据小亮的结果制成了下面两个图表,如图36-2-3,你能从中迅速判断出该班同学最喜欢哪种颜色的文具吗?该班同学所喜欢的四种颜色的频数、频率分别是多少?

教学反思:通过测验及时查漏补缺。

 

总复习

 

教学目标

1、能很好理解小数的意义,很熟练地进行小数的认、读、写,能正确进行小数的加减计算,灵活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2、正确区别平移和旋转现象,认识区别轴对称图形,能在方格纸上画出图形没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平移的图形。

3、帮助学生回忆本学期已学过的知识,引导学生将所学的知识分类整理,形成知识体系,进而使学生学会学习,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使学生能够根据具体的生活情境,独立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进一步感受数学的作用和价值。

教学重点

1、将知识分类整理,形成知识体系。

2、进行小数的加减计算,区别运动现象,并能画出平移后的图形。

教学难点

1、能正确地画出平移后图形。

2、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计划课时:7课时。

数的认识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在整理与复习中回顾整个第一学段的相关知识。

2、结合生活中的实际运用复习有关万以内数的数的读写法,比较大小等,培养学生的数感。

教学重点

将整数、小数、分数的有关知识进行梳理。

教学难点

利用整数、分数、小数的有关知识解决问题。

教学过程

一、我的成长足迹。

1、师:同学们,三年的学习生活不知不觉已经过去了,我相信你们肯定有很多话要对同伴和老师说一说吧,谁愿意说一说三年来你在数学上有了哪些收获?

2、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和意见。

3、作品欣赏。

将上学期在数学活动周中获奖的优秀学生作品《数学小报》进行展示。

学生的优秀作业本进行展示。

   4、学生自评、互评。

      自我评价:说一说自己三年来在课堂上、作业方面、数学兴趣等等方面的优点与不足,以及说一说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体会与进步。

      同桌互评:同桌之间或者比较了解的同学之间进行互相评价。

二、基本练习。

   1、课本第79页第1题:读数写数。

      说一说,你对哪幅图中的哪个数比较感兴趣,你能读出来或写出来吗?

1 要求学生独立地写数和读数,并说说你是怎么读或写的?

2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课前所收集的万以内的数据。

重点是体会中间有0和末尾是0的读写。

   2、第2题:在你认为正确的答案下画钩。

      1)两个数相乘,积比1000大一些,比2000少得多,可能是( );

           32×70        48×19        21×51

      23823的积可能是:

            863        874        594

       这两题可以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么判断的?然后老师进行概括。如第二题,可以先判断积是个位是几,因为两个乘数的个数是83,所以积的个位肯定是4,因此排除863,再进行估算选出合适的答案。

   3、找规律填数。

12085 2090  2095   

21200 1100  1000   ( ) ( )

先找到一组数之间的关系,然后根据规律填写下一个数。

 4、在括号内填上“>、<或=”。

   认识符号>、<、=的意义,能够用符号和词语来描述万以内数的大小;对于常见的量的单位,能进行简单的换算。

 5、复习克、千克质量单位。

让学生回顾所学的有关质量单位之间的关系。

让学生回想一下:哪些物体大约重1克、1千克。在具体生活情境中,感受并认识克、千克。

 

数的运算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会比较数的大小,根据一定的情境,能够进行判断。

2、进一步认识分数和分数的意义,并会比较分数的大小。

3、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和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

会比较数的大小;理解分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

理解分数的意义。

教学过程

一、巩固练习。

1、书本第78页第6题。

四位同学的体重分别是38千克、42千克、39千克、41千克,想一想,标出每位同学的体重。

小兵:我比小芳重,比小军轻

小丽:我比小芳轻。

    师:引导学生根据学生的话进行判断。  

从第一句话,我们可以判断:小军>小兵>小芳.

从第二句话,我们可以判断:小军>小兵>小芳>小丽

  2、用分数表示涂色部分。

1 看到图后,先说一说图的意思。

2 根据图的分法再写出分数。

3 能正确地写出分数,并读出分数,同时理解分数的意义。

  3、用分数表示阴影部分,并比较大小。

1 先根据图上阴影部分写出分数。

2 然后根据阴影部分的大小比较分数的大小。

3 复习有关简单分数大小的比较方法:

同分母分数,分子大的分数就大,分子小的分数就小;

同分子分数,分母大的分数反而小,分母小的分数反而大。

二、说一说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数。

      先自己找一找与日常密切相关的数,再在小组内交流,最后全班交流。

 

 

常见的量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体验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化。会进行计算,学会检查,并提高准确率。

教学重点

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

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解决问题。

   1、哪种要便宜。

出示书本上的两幅图,让学生看懂图意。

第一幅图:如果把2千克的大瓶作为标准,那么小瓶的要达到大瓶的数量,需要乘4,所以价钱也乘4。如果把小瓶的作标准,那么大瓶装的买500克,只需要除以4,价钱也除以4

第二幅:判断哪种油便宜。先让学生思考,再讨论。

二、计算。

       让学生把这些题做在2号本上,教师批改后,再针对学生的情况,有针对性地出一些题让学生练习。

三、解决问题。

    出示题目和图片:有96位客人用餐,可以怎么样安排桌子?

合理地安排桌子,要让客人都有座位,桌子上又没有空位。

鼓励学生寻找不同的安排方法,如8张圆桌,2张方桌;4张圆桌,7张方桌。

四、递等式计算。

    也要求学生做在2号本上,独立完成。

五、解决问题。

出示题目:小明星期天想帮妈妈做事情,下面是小明做每件事所需要时间:

用洗衣机洗衣服30分,扫地5

擦家具20分,  晾衣服5

怎么样做得快?至少要花多少分?

教师引导学生用洗衣机洗衣服的同时,先后做扫地、擦家具两件事,共用25分,最后晾衣服5分,最后晾衣服5分,所以至少要花35分。

 

图形的认识

4课时

 

教学目标

1、整理回顾“空间与图形”领域第一学段的相关知识,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促使学生在该领域构建系统的认知体系。

2、能熟练运用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计算给定的长方形、正方形面积。

3、进一步掌握用自选单位和测量图形的面积方法。

教学重点

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的轴对称图形。能熟练运用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计算给定的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进一步掌握用自选单位和测量图形的面积方法。

教学难点

对所学的知识进行整理,形成系统的认知体系。

教学过程

一、回顾与练习。

1、书本上第84页第1题。

让学生看懂图意,然后根据照相机的位置判断所拍到的熊猫照片。

2、出示书本上第84页第2题。

先让学生说说什么样的角叫锐角、直角、钝角,教师板书。

在下面星座中,用红笔描出5个角,并说说这些角中的哪些是锐角、直角、钝角。

3、在括号内填上适当的单位

1 长江大约长6300 );

2 小华家住房面积是98 );

3 豹子每时大约可以跑120 );

4 数学书封面的面积大约是5 );

5 课桌大约高80 )。

 体会并认识长度和面积单位,会恰当地选择长度单位或面积单位。

4、出示书本上第85页的第4题。

  题目:有一块长15米、宽12米的草地,草地占地面积是多少平方米?在草地四周围上护栏,护栏长多少米?

 1)让学生回忆长方形的面积和周长的计算方法。

长方形面积=长×宽   长方形周长=(长+宽)×2

 2)让学生理解“占地面积”就是求长方形的面积,求护栏的长就是求长方形周长。

 5、李红家准备在客厅地面上铺上方砖,选择哪种方砖便宜?需要这种方砖多少块?

 让学生思考先求出什么,再求出什么。

第一步先求出客厅的面积:6×4=24(平方米)=2400(平方分米)

第二步再求出方砖的面积:2×2=4(平方分米)1×1=1(平方分米)

第三步求出方砖的块数:2400÷4=600(块)2400÷1=2400(块)

第四步求出价钱:600×5=3000(元)2400×3=7200(元)

比较:边长为2分米的方砖要便宜,需要600块。

二、解决问题。

    1、书本上第85页第6题。

       在一个长方形花坛四周,铺上宽1米的小路。

1 花坛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2 小路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问题1: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对学生来讲,难度不大。算式:20×15=300(平方米)

问题2:让学生思考一下小路的面积如何去求?引导学生思考:

小路的面积=整个长方形的面积-花坛的面积

   并让学生思考:整个面积的长和宽是多少米?(20+1+1)×(15+1+1=374(平方米)

                   小路的面积=374-300=74(平方米)

     2、搭一搭、看一看。

        出示由4个正方体所搭成的物体形状,然后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3、数一数一共有多少块小方块。

1 出示书本上的小木块。

2 组织学生开展数一数的活动中,有困难的学生可以搭一搭。

3 组织交流你是怎么数的。

    4、下面是5路公共汽车行驶的路线图。

1 出示5路车的路线图。

2 让学生回顾平面图上的方向: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3 然后根据路线图填写书上的内容。

    5、下面图案中哪些是轴对称图形。

         让学生思考怎么的图形是轴对称图形,然后判断,如果是轴对称图形,让学生画出轴对称线。

 

图形与测量

第五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列表、画图等,对图形测量的有关知识进行系统整理,进一步理解周长、面积、体积等以及相应的单位。

  2、沟通几种基本图形面积公式及其推导过程的内在联系、体积计算公式之间的联系,发展初步的推理能力。

  3、能正确计算常见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常见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并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巩固所学知识,能综合运用学过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释生活中的现象,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发展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反思意识,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

能正确计算常见平面图形周长和面积、常见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

教学难点

  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其空间观念。

  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入

  1、出示情景图(课件出示)

  提问:在这座公园里,工人叔叔们需要知道那些有关图形测量的数据?

  引导学生说出:测量这些建筑需要知道它们的长度、面积和体积等方面的数据。2、揭示课题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复习“图形与测量”方面的知识。

  (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复习兴趣)

  二、展开复习

  1、长度、面积和体积的认识

  提问:你能结合实例,说说你对长度、面积、体积的认识吗?

  长度:两点间的距离。如我的课桌与讲台之间的距离。

  面积:平面的大小。如桌面与黑板面的大小。

  体积: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如课桌与讲桌的大小。

  2、测量单位及其进率

  (1)测量出的数据要用到“单位”,想一想我们都学过哪些(单位)?并说说它们之间的进率。

  以小组为单位,在组内把学过的计量单位进行归纳和整理。

  学生活动,并用不同的方式展示整理的内容。(课件展示)

  (2)引导学生借助身边的物体说一说1米、1分米、1厘米分别有多长?1平方米、1平方分米、平方厘米11立方米、1升、1毫升分别有多大?

  (通过这一活动可以较好的培养学生的数感。)

  3、平面图形的周长与面积

  (1)周长

  提问:什么是周长,我们学过哪些平面图形的周长?

  学生举例说明。

  如何计算长方形、正方形、圆的周长?

  引导学生回忆周长公式的推导过程。

  (2)面积

  说说学过的多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长方形面积S=ab、正方形面积S=aa、平行四边形面积S=ah、三角形面积S=ah÷2、梯形面积S=(a+b)h÷2

  思考:各个面积公式间有什么联系?(结合公式推导方法)

  想一想圆的面积计算公式是怎样推导出来的?(在此渗透极限思想)

  4、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

  我们学过哪些立体图形?什么是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它们的计算方法是什么?

  掌握了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再看看它们的体积,回忆它们的公式及之间的联系。

  学生总结规律求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的体积都可以看成是V=sh,圆锥V=sh÷3

  (既要教会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还要有一定的解题思维)

  三、加深巩固

  1、单位换算

  102平方米="()公顷 102平方厘米=" )平方分米

  1.02= ( )立方厘米 1.02公顷=" )平方米

  2、填单位名称

  一个西瓜的体积大约是5 )。我们学校的操场面积大约是1.5 )。一枝铅笔长1.76 )。

  3、应用题

  (1)易拉罐直径6厘米,高12厘米,要包装100个这样的易拉罐的侧面,至少共需要多少平方分米的纸?

  (2)一圆锥形小麦堆的底面周长15.7米,高1.5米,如果每立方米小麦重720千克,这堆小麦重多少千克?

  (3)用一根长48分米的铁丝做一个长方形框架,高8分米,长、宽比是1:1.再把它的五个面糊上纸,做成一个长方体灯笼,至少需要多少平方分米的纸?

  四、全课总结

  通过复习掌握了那些知识?还有什么问题?

  板书设计

  图形与测量

  1、长度、面积和体积的认识

  2、测量单位及进率

  3、平面图形的周长与面积

  4、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

图形的运动 图形与位置

第六课时

教学目标

1、复习有关简单的路线图,进一步感知平移、旋转、轴对称现象,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轴对称图形和沿水平或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解题能力。

教学重点

掌握有关简单的路线图,会辨认运动方式,并能根据要求画出相关图形。

教学难点

画出轴对称图形和平移后的图形。

教学过程

一、方位图。

   1、复习。

1 简单地让学生回顾一下有关方位的知识。(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2 然后让学生说一说在教室里同学间的相互之间的位置情况。

2、书本上第87页的练习。

1)教材示范:邮局在(华光路)和(柳泉路)的交叉路口的(西南)角。

让学生理解是填路名和方位。

2)问题1:育英小学在电影院的( )方向。

引导学生找到育英小学和电影院,然后根据它们的位置来判断。

学生独立完成后集体交流。

3)问题2:公园在( )和( )的交叉路口的( )角。

同样引导学生先找到公园,再找到与公园相邻的两条路,再判断其方位。

4)问题3:张丽去上学,她可能沿着( )向( )走,到华光路再向( )走,在马路的()侧就是育英小学。

让学生找到张丽家和小学,然后根据张丽所走的路线来完成此题。

5)问题4:张丽上学还可以走哪条路线?

同学之间说一说后集体交流。

二、运动。

1、回顾。让学生回忆一下,像哪些物体的运动我们认为是平移,哪些物体的运动是旋转,它们各自有什么特点?

2、书本上第87页的练习。

逐一出示四幅图,让学生说一说分别是哪种运动方式?

思考后举手发表。

三、在方格纸上画图。

1、出示几幅图,让学生判断是不是轴对称图形,如果是请你们画出对称轴。

2、在方格纸上出示几幅比较简单的图形,让学生根据对称轴画出另一半图形,并说一说是什么图形。

3、出示书本上第88页第13题的第1小题。

让学生独立画出轴对称图形。

这幅图形相对来说难度比较大,如果有困难的学生可以同桌互相交流一下,也可以借用镜子来完成。

4、平移图形。出示三幅图形,让学生根据要求进行平移,在平移前让学生说一说在平移的过程要注意的问题。独立完成后,集体交流。

5、完成书本上第2小题。

将小船向下平移5格。

 

统计

第七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1格表示1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经历简单数据的统计过程,会制作简单的统计图,能根据统计表和统计图回答一些简单的数学问题。

2、培养学生统计的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会进行数据的统计,会制作统计图,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数据的统计过程。

教学过程

一、近视眼发病率。

   1、出示明光小学2002年一年级至六年级近视眼发病情况统计表。

让学生观察这张统计表,说一说你看了以后想要发表什么意见或建议?

   2、制作统计图。

1 先让学生观察这张统计图,说一说统计图的横行表示什么?竖列表示什么?(2 观察竖列,看一看一格表示几?

3 要求。让学生说说在制作统计图的过程需要注意些什么,有什么要提醒大家的?(4 学生独立制作统计图。完成后先与同桌进行交流,然后再集体交流。

   3、回答问题。

1 问题:几年级的发病人数最多,达到( )人。

2 问题:全校的近视眼人数共多少人?要求学生列式计算。

3 问题:六年级发病人数是一年级的几倍?要求学生列式计算。

二、1分钟跳绳。

1、出示三(1)班男同学1分钟跳绳的成绩情况。

让学生说一说看到这些数据后你有什么感想?

2、统计数据。

1)让学生思考通过怎样的方式对这些数据进行统计?

有的学生可能说通过同桌合作完成,也有学生可能一个一个进行统计……

2)建议大家同桌合作完成:一个学生报成绩,另一个学生用“正”字的方法进行统计。(3)交流统计的结果。让学生思考:如何检验统计的结果是否正确:把统计结果的人数加起来看是否等于原先的人数。

3、制作统计图。

1 观察统计图的横行和竖列分别表示什么?1格代表几?

2 独立完成其制作。完成后同桌交流,再集体交流。

4、回答问题。

1 问题:三(1)班男同学跳绳成绩最好的是几号同学,跳了几个?

问题:学校规定,1分钟达标成绩是110个,三(1)男同学达标人数是几个,占男同学的几分之几?

三、练习

(一)回收报纸的统计表。

1、出示三(1)班同学回收废报纸的情况统计表。

2、根据统计表回答问题。

1)问题:全班共回收报纸多少千克?

要求学生列式完成。

25+28+30+18+24+25=150(千克)

2)问题:平均每个小组回收废报纸多少千克?

求学生列式完成:

150÷6=25(千克)

3)问题:如果每千克废报纸值6角,这次回收的共值多少元?

在解决过程中,引导学生注意单位的换算。

150×6=900(角)=90(元)

4)你还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二)掷小正方体。

1、出示小正方体的情况:6个面上分别写着数字123456。随意抛一下,小正方体落在地上后哪面朝上?可能出现哪些结果?

要求学生能够罗列出现的结果。

2、实验。每个同学抛20次,并记录每次出现的数字,记在书上。

学生操作,教师巡视。

3、个人汇总。将自己抛了20次的结果进行汇总,出现每个数字的次数分别是多少次。

4、小组汇总。每个小组的成员将自己的结果汇报给小组长,小组长进行统计。

5、全班汇总。教师对每个小组的情况进行全班汇总,将结果出示在黑板上。

6、观察这些数据后,你想说说什么?

(三)摸一摸、猜一猜。

1、口袋里有一个红球和一个黄球,从中任意拿出一个球,可能是什么球?

2、口袋里有8个红球和2个黄球,从中任意拿出一个球,拿出什么球的可能大。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46d72748bc1e650e52ea551810a6f524ccbfcb8c.html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七单元 数据的整理和表示教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