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模拟试题710

发布时间:2019-12-27 18:40:39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中考语文模拟考试(3

第Ⅰ卷 基础知识及运用(31)

基础知识 (25)

1 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是(2)

A liè) jìn huàng 造诣(yì)

B 背(wěi 驾驭(yù) 护(bì 祈祷(qǐ)

C 蓦地(mò) (qiè) (wēi) 妒(jí)

D (yǔ) 意(zhōng 肪(zhī) 盖(qī)

2 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是 (2)

A 相映成趣 讴心沥血 红妆素裹 猝不及防

B 碌碌无为 出神入画 通宵达旦 漠不关心

C 举一反三 雍荣典雅 甘拜下风 执迷不悟

D 声色俱厉 见微知著 振聋发聩 绿草如茵

3.句中加点字使用恰当的两项是 (2)

A 大扫除后,老师看到班里的桌椅排列整齐,错落有致,满意地笑了。

B 为了迎接2008年奥运会,北京着手兴建许多新的体育场馆,真是百废待兴啊!

C 为了迎接中考,各科老师自出心裁,给我们设计多种练习题。

D 由此上溯到唐宋时代,正是我国文学史上诗词发展的鼎盛时期

4.文学常识表达完全正确的是 (2)

A 《天净沙 秋思》作者是元代的马致远,“天净沙”是词牌,“秋思”是题目。

B 《梦溪笔谈》是有关历史、文艺、科学等各种知识的笔记,它的作者是著名地理学家、散文家郦道元。

C 《狼》是清代蒲松龄写的寓言故事。

D “说”是古代的一种文体,作者有时用托物寓意的手法阐明道理,如我们所学课文《爱莲说》、《马说》。

5.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是 (2)

A 为了防止非典疫情不再蔓延,北京市委制定了各种具体防范措施。

B 做好生产救灾工作,决定于干部作风是否深入。

C 她把积攒的压岁钱,资助了一个失学儿童赵波,确保他能够支付读完小学的学费。

D 他是多少死难者中幸免的一个。

6.文言加点词注音和解释完全正确的是 (2)

A 石青sǎn)之

春和明(日光)

B 曳屋xǔ)许声

其咎(表明、显扬)

C yǔ)偻提携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极好境地)

D guāng)筹交错

学而不(满足)

7.对文言语句的意思解释正确的是 (2)

A “览物之情,得无异乎?”的意思是,看了自然景物触发的感情能不同吗?

B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的意思是,大大小小的案件虽然不能件件都了解得清楚,但一定要处理得合情合理。

C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的意思是,至于夏天江水漫上山陵的时候逆流而上的船都被阻绝了。

D “微斯人,吾谁与归?”的意思是,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

8.诗的下句和上句衔接,顺序完全正确的是(2)

上句 乱花渐欲迷人眼 不畏浮云遮望眼

江山代有才人出 沉舟侧畔千帆过

下句 ①自缘身在最高层 ⑤各领风骚数百年

②病树前头万木春 ⑥柳暗花明又一村

③随风直到夜郎西 ⑦浅草才能没马蹄

④巴山夜雨涨秋池 ⑧绿杨阴里白沙堤

A ④③④⑧ B ⑦①⑤②

C ③⑤①② D ③⑧①②

9.与原文完全一致的是 (2)

A 莲之爱,同余者何人?

B 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皆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C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渝。

D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10.按要求默写 (7)

A 成语“扑朔迷离”出自《木兰诗》,其原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B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此事古难全”里的“此事”是指:________________

C 《扁鹊见蔡桓公》这则故事告诉我们,蔡桓公的悲剧是由于________________(写相应的成语)造成的。

D《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诗中写依依惜别之情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 _______ __________

语言运用 (6)

阅读下面各段文字,完成11—15

11.读下面一段文字按要求回答问题 (1)

在伦敦的同一条街上,住着三个裁缝,一天,一个裁缝打出一条广告标语:“这里有伦敦最好的裁缝。”另一个看到了,第二天也打了一幅广告标语:“这里有英国最好的裁缝”。不甘示弱的第三个裁缝也在自己的橱窗上写道:“这里有本街最好的裁缝。”结果去第三个裁缝处做衣服的最多。第三个裁缝的高明处在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文学作品的写作方法中,这就是__________的表现手法。

12.根据下面的消息,拟一条一句话新闻,以警示社会公众。(不超过25个字。)2()

70年代的天山冰川能见到漫山遍野的美丽雪莲。最近十年来却日见稀少了。农牧民进山大量采雪莲,往往是连根拔起,造成毁灭性的破坏。因为雪莲扎根的土壤失去肥力,雪莲便几乎不可能在此地生长了,有专家指出,如果像这样不加保护地采挖雪莲,不出30年,这一珍贵物种将可能不在此地生长了,这一珍贵物种将可能在地球上消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仿照下面的比喻形式,以“生命”为本体写一组句子。要求选择新的喻体,意思完整(不要求与原句字数相同)。(2)

生命是一条江,上游是青年时代,中游是中年时代,下游是老年时代,上游狭窄而湍急,下游宽阔而平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下面的句子前后脱节,请添加必要的词语,使它完整连贯。(1)

有一天,他提着一个大篮子来到森林里为伙房采蘑菇,那一年雨水真多,长得也真好!他原想,够了,够了,不再采了,可一抬头,又看见前边大树底下几个大得出奇的蘑菇。

答:在_____________加上_________________

阅读 (39)

阅读记叙文完成15—19 (10)

一只木屐 冰心

淡金色的夕阳,像这条轮船一样,懒洋洋地停在这一块长方形的海上。两边码头上仓库的灰色大门,已经紧紧地关起了。一下午的嘈杂的人声,已经寂静了下来,只有乍起的晚风,在吹卷着码头上零乱的草绳和尘土。

我默默地倚伏在船栏上,周围是一片的空虚和沉重,时间一分一分地过去,苍茫的夜色,笼盖了下来。猛抬头,我看见在离船不远的水面上,飘着一只木屐,它已被海水泡成黑褐色的了。它在摇动的波浪上,摇着、摇着,慢慢地往外移,仿佛要努力地摇到外面大海上去似的!

啊!我苦难中的朋友!你怎么知道我要悄悄地离开?你又怎么知道我心里丢不下那些把你穿在脚下的朋友?你从岸上跳进海中,万里迢迢地在船边护送着我?

过去几年的、在东京的苦闷不眠的夜晚——相伴我的只有瓦檐上的雨声,纸窗外的月色,更多的是空虚而沉重的、漫漫的长夜:而每一个不眠的夜晚,我都听到嘎达嘎达的木屐声音,一阵一阵的从我楼前走过。这声音,踏在石子路上,清空而又坚实:它不像我从前听过的、引人憎恨的、北京东单操场上日本军官的军靴声,也不像北京饭店的大厅上日本官员、绅士的皮鞋声。这是日本劳动人民的、风里雨里寸步不离的、清空而又坚实的声音……

我把双手交叉起,枕在脑后,随着一阵一阵的屐声,在想象中从穿着木屐的双脚,慢慢地向上看,我看到悲哀憔悴的穿着外褂、套着白罩衣的老人、老妇的脸;我看到痛苦愤怒的穿着工裤、披着蓑衣的工人、农民的脸;我看到忧郁彷徨的戴着四角帽、穿着短裙的青年、少女的脸……这些脸,都是我白天在街头巷尾不断看到的,这时都汇合了起来,从我楼前嘎达嘎达地走过。

“苦难中的朋友!在这里,长夜漫漫,希望在哪里?你们这样嘎达嘎达地往哪里走呢?”在失眠的辗转反侧之中,我总是这样痛苦地想。

但是鲁迅的几句话,也常常闪光似地刺进我黑暗的心头,“我想:希望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就这样,这清空而又坚实的木屐声音,一夜又一夜地从我的乱石嶙峋的思路上踏过;一声又一声、一步又一步地替我踏出了一条坚实平坦的大道,把我从黑夜送到黎明!

事情过去十多年了,但是我还常常想起那日那时日本横滨码头旁边水上的那只木屐。对于我,它象征着日本劳动人民,也使我回忆起那几年居留日本的一段生活,引起我许多复杂的情感。

从那日那时离开日本后,我又去了两次。这时候,日本人民不但是我的苦难中的朋友,也是我斗争中的朋友了,我心中的苦乐和十几年前已大不相同。但是,当同去的人们,珍重地带回了些与富士山或樱花有关的纪念品的时候,我却收集一些小小的、引人眷恋的玩具木

屐……

15.开头一段描写的环境具有什么特点?在文章中起到什么样的作用?(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 第三段中“我苦难中的朋友”指的是谁?用了哪种修辞方法?此段在文中的作用是什

么?(2)

17.为什么“我心里丢不下那些把你穿在脚下的朋友”?(2)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第三部分作者说“这时候,日本人民不但是我苦难中的朋友,也是我斗争中的朋友”说明日本人民已经觉醒,开始反战,这在前文已有伏笔,请找出来。 (2)

19.下列对这篇散文的赏析,正确的两项是( 2)

A 全文以木屐为线索,贯穿始终,表现作者对日本人民的深厚感情。

B 此文要表现反战的主题,却没有直接写出,而是借一支木屐写出了日本人民的苦难生活。

C 文章写到在东京不眠的夜晚听到嘎达嘎达的木屐声,抒发了强烈的思乡之情。

D 在第二部分结尾,作者写出了心中的希望:作者坚信,中国人民终会战胜侵略者,迎来黎明。

E 这篇文章写得高昂壮美,写出了日本人民由隐忍到觉醒的过程,鼓舞人们起来抗争。

阅读说明文完成20—23 (8)

地球的外衣——大气

①地球被一层厚厚的空气包裹着。这层空气好像地球的外衣,在科学上叫做大气层。

②大气层非常厚,在靠近地球表面的地方空气十分稠密,越往高处越稀薄。在海拔六到七公里的地方,空气的密度就减少了一半;在五百公里的高空,大气已经十分稀薄。

③大气层可以分成好几层,每一层都有不同的特点。紧贴地面的一层叫对流层,大约十一公里。这一层的空气最稠密,总重量占全部大气重量的四分之三还要多。在这一层里,离地面越高空气温度越低,每升高一公里,温度差不多下降六点五摄氏度。低处热,热空气就往上升;高处冷,冷空气就往下降,这就形成了对流。所以这层空气叫对流层。

空气对流就成了风。再说,对流层里有大量的水蒸气和尘土之类的微粒,因而会形

成云、雾、雨、雪。刮风下雨是对流层经常发生的自然现象。

⑤稠密的空气为飞机飞行提供了条件。但是对流层里气流不稳定,不是飞机飞行最理想

地方。只有中程和短程飞机在对流层里航行。

⑥对流层以上是平流层。这一层的顶部离地面大约八十公里。在平流层里,高层和低层的大气温度几乎没有变化,差不多都是零下五十六摄氏度,因而空气没有上下方向的对流,只有水平方向的流动,所以叫平流层。由于平流层里的水蒸气非常少,没有云雨等现象,所以适宜飞机飞行。远程客机的航线一般都在平流层里。但是,由于越高空气越稀薄,飞机再往高飞就比较困难了。目前,飞机飞行高度的记录只接近四十公里,远远没有到达平流层的顶点。

⑦在对流层和平流层之间,有一层特殊的大气层。那里有一股由西往东吹的急流,每小时可以吹八百千米,比台风还要快。飞机到达那里不必开动发动机就可以随风向东滑翔。

⑧从平流层往上,直到八百至一千千米的高处,是电离层。那里的空气受到宇宙射线和阳光中紫外线的强烈照射,分子被电离成为带电荷的离子,所以叫电离层。电离层可以反射无线电波,给无线电通讯带来好处。电波沿地面只能传播一百千米远,通过电离层反射回来,可以传送到两千千米之外。晚上,我们能听到远方的电台广播,就是这个原因。

⑨电离层还会发生一种美丽的自然现象,就是极光。极光是太阳射来的电子流跟电离层中稀薄的气体分子猛烈冲击引起的发光现象。电子流受地球磁场的影响,总是偏向地球南北两极,所以极光都发生在两极地带。

⑩虽说电离层的空气极其稀薄,没有一架飞机能到达那里,但是正因为空气极其稀薄,空气的阻力也极其微弱,所以那里是远程火箭和人造卫星活动的好场所。

53a4296413e0f30bb7d154323c074b27.png在电离层以上是扩散层。因为那里离地球很远,地球的引力非常小,空气分子就经常逃散到星际空间去,所以叫扩散层。扩散层并没有明显的边缘,几乎延伸到三千千米以外,从那里逐渐过渡到宇宙空间。人类发出的航天飞行器早已穿过大气层的边缘,向更深的宇宙空间前进了。

dfbb1054f49d3a2893c9eadd982b70a4.png大气层实在是地球得天独厚的一件理想的外衣。大气里的氧气供人类和动物呼吸,大气里的二氧化碳为植物提供养料。地球有了这件外衣,白天的阳光才不会把地面晒得过热,夜晚太阳落山以后,才不会变得过冷,为人类创造了适宜生存的良好环境。这件外衣还(像是一件盔甲),可以抵挡陨石和宇宙射线、紫外线的袭击,保护我们的安全。大气层真是地球的一件宝衣啊!

20 总体说明大气层的特点是什么(用原文回答)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 文章从哪几方面说明大气层各层的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

其中主要的方面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

22. 指出下列下定义说明的方法运用错误的一项。(2)

A极光:极光是太阳射来的电子流跟电离层中稀薄的气体分子猛烈冲击引起的发光现象。

B 平流层:平流层是对流层以上,高层低层温度几乎不变,空气呈水平流动的一层大

气。

C 电离层:电离层是可以反射无线电波,给无线电通讯带来好处的一层大气。

D 扩散层:扩散层是电离层以上,空气分子经常逃散到星际空间去的一层大气。

23 末段,画线句如果去掉括号内短语,为什么不好?(1)

阅读议论文完成24—28 (9)

同是碳原子

一直就知道金刚石是最硬的,无坚不摧。当从化学课本上读到,金刚石和那柔软的、可用作润滑剂的石墨原来是本家,都是碳原子按不同密度排列的“同素异形体”,我是多么惊讶:怎么可能呢!

②后来见得多了,我渐渐也就明白,同样的事物,因为不同的排列组合方式而产生天差地别的功能,简直就是我们这个世界的常规。

③设备还是那一些设备,生产场地还是那么一块,仅仅由于人们今天重新加以科学的规划和管理,于是就像用什么“魔杖”指点过,一下子产品数量和质量都大幅度提高上去,“亏损户”的帽子甩到爪哇国去了。这说的是建设。

④同样一名超级球星,与球路相熟的本国队友一道,他搴旗破城,力敌千军,神得很。然而一旦脱离这个环境,语言、训练迥异形成的配合障碍,使得一支全数由各国超级球星临时组成的“明星联队”,比赛起来总是别别扭扭,雄风顿减。这是在体育比赛上。

⑤军事上也一样。法国骑兵的骑术与刀法都远不如马木留克骑兵,但每逢沙场上大规模厮杀,法国照例战绩斐然。拿破仑如实地评判过:“两个马木留克兵绝对能打赢三个法国兵;100个法国兵与100个马木留克兵势均力敌;300个法国兵大多能战胜300个马木留克兵,而1000个法国兵则总能打败1500个马木留克兵。”原因呢?在于拿破仑军队有严整的阵列和高度的协调,散漫的马木留克兵却只有匹夫之勇。

⑥事例还可以举下去,但道理就是一条:事物的整体协调和组合太重要了!当然不是说事物的各个局部的素质便无关紧要,如果拿破仑养的尽是些骑不来马、舞不动刀的“少爷兵”,那他用兵之道再精也是白搭。然而只有在高明的指挥下,谈论单个士兵的素质才具有现实意义。或者用系统论的语言来说,每个单元只有通过系统的有序结构才能表现自己的性能。并且,“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系统的整体将具有其组成单元在孤立状态中所没有的新质。明乎此,当我们处世理事的时候,多么需要放开眼光,重视整体协调,着眼整体效应。

⑦许多事情说来容易,行之实难。一个剧团,大伙都争挂头牌,谁也不肯跑龙套,结果几年拿不出一台好戏;一个科研室,人才济济…,却也不出成果,因为互不服气,力量在内耗……某些沉浸于小悲欢、小得失的同志,不会不知道整体之可贵,但他们不接受整体对个体的调整和制约。有组织而无纪律,组织就形同虚设,整体效应便无从谈起。这是问题的症结。

⑧我记得布莱基说过的话:“组织得好的石头能成为建筑,组织得好的社会规则能成为宪法,组织得好的词汇能成为漂亮的文章,组织得好的想象和激情能成为优美的诗篇,组织得好的事实能成为科学。”不是聚拢了便完事,还要“组织得好”,很有意思!须知,再多的石头堆在那里,不按照图纸修凿、搭配、粘接,一万年也不会变成大厦的。

24.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2)

25.第六段的画线语句能否去掉?为什么?(2)

26. 第七段中画线句的句式特点是什么,在语境中的作用是什么?(2)

27. 末段中,布莱基的话属于那类论据?运用了哪种修辞方法?简析其作用?(3)

文言文阅读 (12)

阅读下面的语段,完成28—34题。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28.给下列字注音(2)

( ) ( ) ( ) ( )

29. 解释下列各句中的加点字(2)

其一坐于前( ) 一狼其中( ) ( )

意将入以攻其后也( )

30. 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组是(2)

word/media/image1.gif A 盖以诱 B 其一犬于前 C 骨已

恐前后受其 寂然 食之不能其材

word/media/image2.gif D 前后受其敌

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

31. 对下列文句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2)

A. 而两狼之并驱如故:而两只狼又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屠户)

B. 乃悟前狼假寐:才明白先走开的狼是假装睡觉。

C. 弛担持刀:放下担子拿起屠刀。

D. 屠自后断其股:屠户从后面砍断了狼的后腿。

32.文中写屠户抓住进攻有利的时机的语句是(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3. 文中写了屠户的哪一动作,表现了他除恶务尽的心情?(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4. 用议论的表达方式揭示主题的句子是什么?用波浪线在文中标出。最富有讥讽的语句是

_____________(2)

作文 (50)

“享受”这个词过去经常被人回避,被认为是资产阶级的生活观.。而今它走进了人们的生活。什么是享受?是美味佳肴,是舒适的家居,是游山玩水,是欣赏文艺作品,是观看体育赛事,是拼搏的过程,是成功后的快感…… 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追求与感受。但是,现在不少学生对此缺少感觉;一些家境好的同学对优裕的生活司空见惯,毫无享受之感,另一方面,由于忙于紧张应试,学子们似乎又无暇体味享受。

然而在紧张的学习生活中,你就真的没有享受或不能享受吗?

同学们之间的热情相助的情谊,亲人及师长的呵护与关怀,为达到目标的拼搏,苦尽甘来的收获,成功后的喜悦…… 在这一切的之中,之后你都没有感到幸福,感到乐趣,感到享受,感到振奋吗?

请你以“享受”为话题写篇文章,说说你在生活中的有关感悟。(除诗歌外,文体不限,题目自拟)

要求 1. 中心意思明确 2. 内容要具体,要写出过程 3. 记叙文要运用多种表达方式,议

论文要观点明确,有理有据 4. 字数在 600 字以上 5.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班名或老师的姓氏。6字迹工整,文面整洁。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46b2ec2885c24028915f804d2b160b4e767f8118.html

《中考语文模拟试题710.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