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杨礼赞微课

发布时间:2019-11-13 08:14:16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白杨礼赞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掌握本课字词,理清结构层次。

2、理解分析托物言志,象征手法的运用。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诵读和课前查资料体悟作者情感,把握文章内容。

2、通过讨论完成对文章结构和作者情感的把握,以及对56段的分析。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理解学习陕甘宁边区抗日军民正直、质朴、团结向上、坚强不屈的革命品质。

教学重点:

1 掌握字词,简介作者、时代背景;

2 粗读课文,理清全文脉络;

3 重点讲读第二部分(第1,2自然段)。 

教学难点:

1、找出线索,理清结构。

2、白杨树形象和精神的不平凡中寄寓作者怎样的感情。

教学手段: 多媒体图片

教学安排:熟悉课文,介绍背景,解决字词,理清结构,重点突破56段内容。

课前预习作业:熟读课文,回答问题。

1、课文有哪些句子和段落是直接礼赞白杨树的?

   2、作者为什么要赞美白杨树?(用原文回答)

   3、白杨树生长在怎样的环境中?作者为什么描写白杨树的生长环境?

   4、课文那些词语可以概括白杨树的总特征?

   5、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描写白杨树外形特征的?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教学过程:

   导入:抗日时期很多文人学者以笔当枪积极投身抗日,今天我们一起学习茅盾写的《白杨礼赞》,看一看他在文中抒写了怎样的情怀。(板书课题)

      一、本文体裁:叙事散文。(简单复习散文文体知识) 

二、关于礼赞:表示尊敬和赞美。

三、简介作者和时代背景: 

      提问:想一想,茅盾原来叫什么名字?出生在哪一个省?他写有哪些著名的作品?(学生:茅盾是笔名,原名沈德鸿,字雁冰。他出身在浙江省桐乡县。他写的最著名的作品有长篇小说《子夜》,短篇小说《春蚕》、《林家铺子》等。)茅盾是哪一年逝世的?党中央对他的一生作了怎样的评价?(学生:茅盾已于一九八一年三月二十七日逝世。党中央给予他是我国现代进步文化先驱者和伟大革命文学家的高度评价。)  

    《白杨礼赞》写于一九四一年三月,那时,正处于抗日战争的相持阶段。茅盾在一九三八年底到新疆学院文学院讲学,一九四年三月到延安鲁迅艺术学院讲学,后来离开延安到重庆。这期间,他看到了国民党反动派消极抗日、积极反共的种种事实,也欣喜地看到了广大的北方军民在共产党领导下,同心同德,团结一致,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一次次地粉碎了日寇的扫荡,巩固和发展了敌后的抗日根据地。作者从解放区人民身上看到了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希望,精神振奋,满怀激情地写下了《白杨礼赞》等散文。由于当时作者生活在国民党统治区,没有言论自由,不能直抒胸臆,所以采用含蓄的象征手法,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热情歌颂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军民和我们民族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  

    四、   关于文体知识:

1、什么是象征手法? 

象征:是要把表达的意义寄托在所称赞的事物上的一种写作方法。写法上对托意的物要进行细致的描写;做深刻细致的评价,加以评论点明象征意义。

2、它和比喻手法有什么区别?象征与比喻的区别:

1 象征是一种写作方法,是就篇章而言的;拟人和比喻是修辞方法,是就语言来说的,只表现在具体的句子上,不在篇章上。

2 象征与拟人的相同点都是把事物人格化,但象征大体都用在立意上,而拟人则用在语句的表现上,是为了写的生动形象。

3 象征与比喻的借喻的相同点都是使事物形象化,但象征是将所描写的事物赋予一定的意义,所以要作细致地描写,而借喻式建筑在相似的基础上,无需描绘或刻画。

3、象征这种表现手法的作用主要有:

帮助作家把想说而不能说的话巧妙地告诉给读者。

五、教师范读全文,要求学生注意不识的字的读音。  

     1、进行注音练习,给下列词语中加黑的字注意:  

无边无垠(yín) 坦荡如砥(dǐ  毡子  主宰  倦怠   潜滋暗长

恹恹欲睡(yānyān) 虬枝(qiú  旁逸斜出    婆娑(suō

秀颀(qí  

2、解词:见注释。

     五、要求学生轻声读课文,边读边思考。

1、作者对白杨树是怎样一种感情(即解题

2、找出文中抒情语句,学生在书中找到并做上记号 

14689几段中都有。

3、说说146几个自然段在结构上的作用?

.它们在结构上起着承上启下的过度作用。正是它们使课文的线索清晰,结构严谨,将课文的各个部分联结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有助于强烈感情的抒发和主体的表达。

4、理出线索:白杨树是不平凡的树。生长环境是平凡的,但外形和精神上的美是不平凡的 )

    5、理清思路:再读课文,指名几位朗读好的同学读课文。 做好下面的填空练习(目的是启发引导学生粗读课文,初步理清全文脉络):  

      文章一开始就赞美白杨树的(不平凡),接下来并不说明道理,而在第2自然段写(黄土高原)景色,交代了白杨树生长的自然环境。第4自然段承上启下,又回到了对白杨树的(赞美)。第56自然段描绘了白杨树的(形象) 和( 性格 )。突出了它的不平凡。第7自然段把白杨树象征为(农民,哨兵,用血写出新中国历史的精神和意志),点明了主题。最后,第9自然段以白杨树与楠木进行.(对比.),表达鲜明的爱憎,再次赞美白杨树。

白杨树是不平凡的:景美,形美,神美。

6、理情结构:学生作业后,教师点拨:以上的练习,反映了作者写这篇文章的基本思路。按照这条思路。

本文可以分成五段:  

第一段(第1自然段),直抒对白杨树的崇敬、赞美之情。  

第二段(第2-4自然段),描写黄土高原的景色,交代白杨树生长的自然环境。  

第三段(第56自然段),具体描绘白杨树的形象和性格,突出它的不平凡。  

第四段(第78自然段),揭示了白杨树的象征意义,点明了文章的主题。  

第五段(第9自然段),以白杨树与楠木对比,表达鲜明的爱憎,再次赞美白杨树。

六、教师读第一段(第1自然段)后点拨:文章开门见山,一开始就抒发对白杨树崇敬、赞美的强烈感情。那么白杨树为什么实在是不平凡的呢?为什么要赞美白杨树呢?文章不马上回答这个问题,而接着写了黄土高原的景色。这样写的作用何在? 

指名读课文23段,思考问题:(讨论回答)

1 2自然段主要写什么?西北高原的景色及感受。

2 怎么描写的?找出文中关键词句。(所见)

本小节从三个方面来描写高原:黄绿错综写其色彩;无边无垠写其辽阔;坦荡如砥写其平坦。

3 作者感受如何?一是,雄壮、伟大,一是,倦怠、单调。

4 赞美白杨树,为什么还要写西北高原呢?

1)描写白杨树生长的环境,渲染一种不平凡的环境气氛,暗示在此生长的白杨树也一定是不平凡的。为下文描写白杨树的外形起正面烘托的作用。

2)暗示陕甘宁边区抗日根据地,为后文揭示白杨树的象征意义,表达主题思想作铺垫。体现了散文的形散而神不散的特点。

3)在恹恹欲睡时看到白杨树,令人振奋的惊叫起来,意在突出白杨树的不平凡,欲扬先抑对白杨树进行反面衬托。

     归纳写法特点:欲扬先抑,由面到点,正面烘托,反面衬托。

    七、作业:

1、小结本课内容

2、预习题:熟读课文5--9段完成以下练习

1)课文那些词语可以概括白杨树的总特征?

    2)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描写白杨树外形特征的?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3)作者细致描写赞美白杨树的目的是什么?(用原文回答)

4)课文第7自然段用了哪些词语赞美白杨树?请用横线勾画出来。

5)文中是如何由树联想到人的?白杨树和人有哪些相似之处?

6)文中连用四个反问句,其反问意思怎样逐步加深的?这组反问句在文中有何作用?

作者写白杨树的外形美和精神美都运用哪些写作方法?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44ffafc87f21af45b307e87101f69e314232fa08.html

《白杨礼赞微课.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