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寒夜中的汪母形象

发布时间:2010-10-10 17:25:16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浅析《寒夜》中汪母形象 《寒夜》巴金的一部优秀长篇小说,创作于1944冬,在1946年完成。它最能真实地体现巴金的抗战末期创作风格。本篇小说写了小公务员汪文宣一家人之间的矛盾冲突及其悲惨的结局,从而异常真实生动地反映了1944年之际到1946年10月底这一特定历史时期所谓战争时陪都重庆的社会生活面貌和广大下层知识分子的悲残命运,并深刻地揭示了造成这种悲剧的社会原因,揭露了病态社会的黑暗腐败为那些在无边的“寒夜”中挣扎的小人物们喊出了痛苦的呼声。 由于生活艰难等原因,三个小人物之间的情感纠葛频繁,尤其是婆媳之间,有着不可调和的矛盾。婆婆看不惯儿媳,儿媳曾树生也不堪忍受婆婆的奚落,虽然他深深的爱着自己的丈夫汪文宣,最终还是抛家跟陈主任奔赴兰州。抗战胜利后她回到了汪家,汪文宣己在贫困交加中吐血身亡;汪母与孙子小宣也不知去向,汪家人去楼空。汪文宣的家庭悲剧是社会悲剧的缩影,是“寒夜”一样的社会造成的,但是在这场家庭悲剧中,汪母也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现对汪母的形象作以下简略分析。 一、汪母爱的自私性。 汪母深爱着自己的儿子,可是她的爱是极度自私的。汪家共有四口人,可汪母只爱她的儿子,孙子,却不爱媳妇。汪母对儿孙总是充满柔情,细心地呵护着他们,把他们的衣,食,住等生活照顾得无微不至,真心实意地疼爱在汪母的一言一行中都能真实的感触到。无论自己多么辛苦,她都心甘情愿,无论多么穷,她也都愿守着他们过穷日子。她对儿孙的爱,无可挑剔,可谓之伟大无私。在儿子生病期间,为了改善儿子的伙食她连丈夫留给自己最心爱的结婚戒指也卖了。她愿为儿子牺牲一切。生活的艰苦,她在默默的忍受,从未在儿子的面前表现过不满。汪母的爱仅限于自己的儿孙。有一次汪文宣的同事给汪文宣写短信告诉他,不要再在单位吃饭了,让其回家用膳,以免病传染给同事们。汪文宣虽说难受,但也很理解,可汪母却气愤地说:你这个人真没有办法,自己到了这个地步,还管他们做什么?要是我,我就叫他们都染到这个病,要苦,大家一齐苦。不让有一个幸灾乐祸。由此可以看出汪母的爱是何等的狭隘。 在汪母的心中,儿孙才是珍宝,是她的全部。由于这种原因,她对自己的儿媳,不但没有一点疼爱,而且达到了不可相容的地步。每当儿子与媳妇闹矛盾时,作为长者,她不是在中间调和劝解,息事宁人,而是在儿子面前煽风点火,火上浇油。儿媳因为生气离家出走,她不但不担心害怕,出去寻找,还说:“她回来?我看她还是不回来地 好。”甚至还暗中高兴、得意。当她知道儿子找媳妇回家,怒火便立即冒上来了,认为儿子没出息,居然去找那个女人,向那个不要脸的女人低头太过分了,不是她所能忍受的,她更看不得儿子爱媳妇,看到儿子爱媳妇,她就会很气愤,甚至恨媳妇,她对媳妇总是没有好言语,说话刻薄无情,动不动就和媳妇吵架,拿最恶毒的语言辱骂,嘲讽媳妇。在她心中,儿孙是生命的依靠,而媳妇走了,有了钱可以再娶妇,媳妇看成了一件物品,而不是有感情的人。她还在儿子面前多次有意挑拨他们的夫妻感情,对儿子说:“宣,我给你说,她跟我们母子不是一路人。”这哪是一个婆婆说话。她不知道她这种畸形的爱不但没有使儿子感到幸福,而且让儿子深深地痛苦。因为汪文宣爱自己的母亲,可是她和树生志同道合才走到一起,他对树生的情感是真实的,这就让汪文宣夹在中间很难处理。无奈时汪文宣在失望了,忍不住怨恨地叫道:“我这是一个怎样的家啊!没有人真正关心我!各人只顾着自己。谁也不肯让步!”汪母的爱不但让儿子深深痛苦,甚至难以理解与忍受,在她们婆婆闹矛盾时,汪文宣曾不能忍耐地叫起来:“这太过分了!为什么她要这样恨树生?为什么女人还不能原谅女人?”面对她们不可调和的矛盾,汪文宣曾惘然地想:她们究竟为什么老是不停地争吵呢?为什么这两个他所爱而又爱他的女人必须保持仇敌似地永远互相攻击呢?那些关切和爱的话到什么地方去了呢?现在两对仇恨和轻蔑的眼光对望着,这争吵要继续到什么时候?什么时候才能得到休息呢?为什么这么简单的家庭,这么单纯的关系中间都不能和谐合作呢?…………? 汪母对媳妇没有一丝一毫的宽容。她不但不喜欢媳妇,甚至恨树生,不想再看到她,恨媳妇恨得咬牙切齿,要咬那个女人肉似的。不难理解:“虽然整个社会都建立在互不相让的基础上,可良好的关系都是建筑在宽容相谅的基础上的”。①像汪母这样的婆婆,对儿媳一点宽容都没有,有的只是自己自私畸形的爱,哪个媳妇能忍受呢?所以曾树生为了逃避没有出路的苦闷和无法解决的矛盾出走兰州,也是无可厚非的。 汪母对媳妇这样自私的爱无论是古代还是当今社会,都是存在的。比如说《孔雀东南飞》中就写了主人公焦仲卿和刘兰芝的爱情悲剧。刘兰芝论能力: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论相貌:腰若流纨素,耳著明月挡,指如削葱根,口如含失丹,纤纤作细步,精妙世无双;论孝顺:勤心养公姥,好自相扶持;论操行:守节情不移;论他们夫妻感情:举手长劳劳 ,二情同依依”。②那么美貌、能干、纯洁、孝顺又和丈夫情投意合的好媳妇,却遭到摧残,以致造成刘兰芝投水而死,仲卿自溢于庭树这样的悲剧。 张爱玲的《金锁记》中也写了一位母亲曹七巧,由于嫉妒儿子与媳妇的感情,从中有意挑拨,向外人宣传儿子长白与媳妇芝寿的夫妻生话隐私,制造夫妻矛盾。为了不让儿子与媳妇在一起而与自己在一起,还引诱儿子吸大烟,最终儿子的幸福被毁。 另外,曹愚在《原野》里,针对又一个焦母及媳妇金子之间的相互敌视,曾借焦大星的口叹道:“怪,为什么女人跟女人总玩不到一块去呢?”③ 以上这些婆婆,她们为什么这样自私对媳妇这样针锋相对呢?著名评论家袁昌英曾说过:母亲辛辛苦苦,亲亲热热地一手把儿子抚养成人,一旦被毫不相干的女人占去,如果年纪轻轻,性情刚烈且又是寡妇的,那么悲剧就难免发生。 其实上述几位母亲,没有一个不爱自己的儿子的;但她们那种自私的爱不但没有让她们的儿子幸福,而恰恰相反,她们那种自私的爱却扼杀了儿子的幸福,使其痛不欲生。我们从汪母对儿子的爱说起,她越爱儿子,那么对“夺爱”者——儿媳越是恨之切,从心理失衡之悲,看到她心灵的战粟。 以上这种自私的爱产生的原因也很显然。汪母这一类妇女,长期生活于封建社会,没有独立经济地位,她们是依附于男人而存在的。她们没有工作,服侍丈夫就是她们的职业。丈夫一旦早死,儿女成为她们精神上的情人,而儿女另有所爱,她们的痛苦既在于渴望爱而不能被爱,也在于有其爱而无处施爱。处于这种境地的妇女,如果有其他精神寄托,或者能解脱,譬如信教念佛,可使她们有自己的精神依靠;尽管她们尝苦味暗中流泪,婆媳之间也难免有些摩擦和风波,但都能度过危机,不致酿成悲剧,而汪母这类寡妇,一则性情刚烈,对儿子过于溺爱,二则媳妇聪明乖巧,活泼漂亮,儿子对她们过于顺从,这样她们的恋子情结不能得到很好的满足,所以矛盾更为突出,以致和媳妇达到不可相容的地步。 二、汪母性格的保守性,顽固性 汪母由于受封建思想的影响,比较保守。她衡量事物以自己的尺度去度量。封建婚姻,必须有媒妁之言,父母之命,结婚时用花轿把媳妇抬回家,再举行拜天地仪式,入了洞房才算光明正大的正式婚姻。因为儿子与媳妇的婚姻是一种新婚姻:一没有媒人介绍,二没用花轿抬媳妇进门,三没举行什么仪式,所以她一直心存芥蒂,看不起媳妇,认为不是正式婚姻。与儿媳吵架,就拿这来羞辱媳妇:“你是他的姘头,哪个晓得!我问你,你哪 天跟他结的婚?哪个做的媒人?”其实,当时情况己经没有人计较什么“结婚仪式”了,可她却念念不忘,可见其思想的保守。 因为受“三从四德”信条死死地捆绑,她总看不惯儿媳这样的新女性,困为儿媳不像她年轻时候那样的女人,侍候丈夫,照顾孩子料理家务,对婆母十分恭敬孝顺。儿媳却是“一天打扮妖形怪状”,上馆子,参加舞会。最使他不能忍受的是,儿子爱媳妇胜过爱她就这么三点,始终困绕着她,至使她每当看到儿媳参加过舞会回家,她就会冷嘲热讽,厌恶愤恨,还在儿子面前唠唠叨叨,抱怨媳妇:“什么事?还不是看戏、打牌,跳舞!你想她还有什么正经事情!我做媳妇的时候哪里敢像她这样!儿子都快成人了,还要假装小姐,在外面胡闹,亏她还是大学毕业,学教育的!”她却抹杀了树生做这些,是为了养家糊口的成绩。她希望恢复过去的婆母的权威和舒适的生活。像《红楼梦》中的贾母一样,具有至高无上的长者威严,驾驭一切,所以当她与媳妇吵架时就是严历地说:“你是我媳妇,我有权管你!我偏要管你。”但媳妇是“五四”以来的新女性,这些陈旧,保守的婆媳关系模式,只能增加她们的矛盾。由于受封建文化的束缚,汪母男尊女卑的思想也很根深蒂固,她不能忍受儿媳比儿子强。她虽说是个妇人,却是男权的忠实维护者,她认为男人要高于女人,男人要支配女人,所以她挑唆儿子:“你这个人心太软。她对你哪样吗?你还要替他说话。我说,她那些脾气都是你养成的,我要是你啊,她今晚回来,我一定要好好教训她一顿。”的确:“人与人之间由于认识水平不尽一致,有时造成误解导致产生矛盾。如果我们能有较大的度量,以谅解的态度去对待别人,这样就会赢得时间,使矛盾得到缓解。相反,如果度量不大,即使一点点的小事,相互之间也会争争吵吵,斤斤计较,最终伤害了感情,也影响了人际之间的交住,以至于自己处处不是人。”④ 汪母不但思想保守,还很顽固。这个平时钟爱儿子的母亲到了怒火上升的时候,连儿子的话也听不进去。虽然她常常想而且愿意交出自己的一切,来挽救儿子的生命,可是她的怒火却是只能加重儿子的病,促使儿子死亡早日到来。儿子得了病,儿媳相信西医,多次让文宣到西医那里诊治。可汪母相信中医,又因要请的中医是他们的亲戚,就更相信医生不会给他们讲话,她就一直对中医坚信不移。药吃了不少,儿子的病越治越厉害。先前要是因为钱的问题的话,儿媳到兰州安顿下来后,劝说汪文宣去做西医的检查,还给文宣寄来的检查介绍信,也不知什么时候 被母亲偷偷地撕成了碎片。儿子的病在她的顽固坚持下,被中医误诊误治,结果一命呜呼。汪母的顽固,保守性像一个套子,她不但套自己,还欲套别人,在她套子的制约下,谁能忍受了呢?难怪树生想逃离。 人物都有两面的性格,汪母也一样,我们只看到她的一方面的性格是不全面的,我们要清楚的认识到汪母虽然自私,顽固,保守。可是她还是一个充满温情,慈爱,甘于吃苦耐劳,节俭坚贞不屈的好妈妈(奶奶)。 三、汪母品格的坚贞不屈 汪文宣是老实巴交的人物,虽然工作买力,但是没用,他在单位干很多活,可是生活依然贫困的,特别是自己又得了肺病,又在家待业一段时间,可是汪母没有任何怨言,虽年岁不小,但是辛勤劳动,从不说累。在家中,她就像一个二等老妈一样:做饭洗衣、收拾房间、缝补衣服。家中一切活都是她一个人干,从无怨言。冬天,天气寒冷,洗衣服手都冻烂了,儿子让她把衣服拿给别人洗她总是不舍得花钱,一直坚持自己洗。白天忙家务,晚上一有时间,还在灯下给儿孙缝补衣服,一针一线,做得认真。就连树生,看她补好孙子的衣服后,也从心里感谢她。在儿子生病期间,她悉心地照顾着,端吃端喝,端屎端尿,充满了慈母的爱,从不嫌弃。还设法让儿子吃好,无论多艰苦,还坚持给儿子鲜牛奶及鸡汤喝,而自己从不舍得尝一口。 儿子生病,做母亲的很心疼,很难受,但她没有倒下,始终照顾着儿子,坚强地陪儿子度过了最后时光。她不愿轻易花儿子的钱,她心里总感到不好受。儿媳去了兰州,而儿子的病情一天天加重,而树生寄来的钱她不到实在没有办法的情况下从不动用,儿子汪文宣死时,家中没钱,她自己跑了两整天,弄到一点钱,买了棺材装好抬出葬了。料理过儿子的后事,她把家中的东西在街头摆地摊卖了,然后带着孙子小宣去寻找新的生路,而不是给儿媳曾树生写信,乞求她的援助,可见汪母坚贞不屈的性格非同一般。 虽然汪母保存着坚贞不屈的品格,但是我们也要看到,他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坚贞不屈。汪母是受封建思想和传统道德标准禁锢的妇女,她身上的这种品格是封建思想“三从四德”很好的体现:所谓的“三从”,是指:未嫁从父,既嫁从夫,夫死从子。意思是说女孩子在未出嫁之前要听从家长的教诲,不要胡乱地反驳长辈的训导,因为长辈们的社会见识丰富,有根本性的指导意义;出嫁之后要礼从夫君,与丈夫一同持家执业、孝敬长辈、教育幼小;如果夫君不幸先己而去,就要坚持好自己的本份,想办法扶养小孩长大成人,并尊重自己子女的生活理念。这 里的“从”并不是表面上的“跟从”之意,而是有工作性质的“从事”之本质。(《仪礼、丧服、自夏传》) 所谓的“四德”是指:德、容、言、工,就是说做女子的,第一要紧是品德,能正身立本;然后是相貌(指出入要端庄稳重持礼,不要轻浮随便,)、言语(指与人交谈要会随意附义,能理解别人所言,并知道自己该言与不该言的语句)和治家之道(治家之道包括相夫教子、尊老爱幼、勤俭节约等生活方面的细节)。(《周礼、天官、九嫔》也正是这种思想的根深蒂固,他总爱这种思维模式去判断自己的儿媳,而媳妇是新时期的知识女性,两种截然不同思想的碰撞,不然激化了矛盾。从这点讲,汪母与最后家庭的悲剧的发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四、汪母形象与家庭悲剧的原因 汪家的悲剧是社会千千万万个小知识家庭的缩影,出在“寒夜”一样的社会,这种悲剧就有着很大的必然性。而汪母的这种自私、顽固、保守的品性,就对文宣夫妇而言催化了这个家庭的悲剧,尽管他在家很是辛苦,任劳任怨。她爱自己的儿子,却嫉妒儿媳与儿子的亲近,她的恋子情结与她头脑中的封建礼教思想相结合,使她把曾树生视作家中的敌人,她的无休止的攻击和咒骂起到了把曾树生从文宣身边推向陈主任的“为渊驱鱼,为丛驱雀”的作用。汪母由于受封建礼教的束缚,即“三从四德”的影响,她会时刻以这样的尺度去衡量媳妇,媳妇稍有不“规”便会引来一场“唇枪舌战”。她希望恢复的是过去婆母的权威和舒适的生活。虽然她自己也知道过去的权威和舒适的生活。虽然她自己也知道过去的日子不会再来,还是靠媳妇当“花瓶”,一家人才能够勉强地过日子,可是她仍然不自觉地常常向媳妇摆架子发脾气,而且正因为自己间接地花了媳妇的钱,更不高兴媳妇,常常借故在媳妇身上发泄自己的怨气。母亲受封建保守思想影响而产生妒忌心理,对儿媳,讽刺,咒骂,她看不惯媳妇“花瓶”式的生活方式。而树生呢,是受过高等教育的新女性,对母亲的这种要求,她根本做不到,而且她也不是那种逆来顺受的女人,只会给这位婆母碰钉子。然而,就是这样本质上都是好人的一家三口人,却不能相儒以沫、风雨同舟,生活困苦反而互相折磨和抱怨环境不好,每个人都有满肚皮的牢骚,一碰就发,发的次数愈多,愈不能控制自己,因此婆媳之间的不和越来越深,谁也不肯让步。这个平日钟爱儿子的母亲到了怒火上升的时候,连儿子的话也听不进去了,她不了解儿子的内心世界,儿子爱她媳妇,也爱她自己,这样的争吵让他的儿子左右为难,本来儿子 的病情就在不断恶化,家庭关系的紧张,汪文宣在公司中“寒夜”刺骨,现在家庭中也犹如冰窖,最后,汪文宣在惨劣的工作环境,冰冷的家庭环境双重压力下,终于不堪重负,他病的越来越厉害。可是,婆媳之间的矛盾并没有因为他的病痛而化解,短暂的平静之后是激烈的争吵, 结果儿子的家庭幸福也给破坏了。虽然她常常想,而且愿意交出自己的一切来挽救儿子的生命,但是她的怒火却只能加重儿子的病,促使死亡早日到来。 五、汪母形象的社会根源 汪母就是这样一位旧式知识妇女形象,自私,思想上顽固、保守,但又具有吃苦耐劳,自强不息的品性。值得强调的是在这部小说中,婆媳矛盾历来是涉及评价汪母的一个争论焦点,或者认为这是“新旧思想、新旧道德观念的矛盾”,或者认为这是由汪母变态心理导致的,等等。婆媳矛盾比较复杂,本文暂且不去理论。但是汪文宣家庭最后悲剧性结果,汪母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追根求源,悲剧的造成恰恰说明汪母的思想已经被封建的传统思想所深深的禁锢,她不自觉的充当了封建思想的卫道士,她和树生无穷无尽的争吵,是他们思想的不同,她和树生的争吵就是必然的,而且是无休止。尽管她想让儿子生活好,为了孩子,她甘心受苦,心甘情愿地为她们付出一切。为了自己的儿孙,这个曾经受过教育的当年“昆明”才女,甘做“高等老妈子”承担了全部家务劳动,情愿为儿孙受苦,当汪文宣一度被公司解职时,为了补贴家用,她甚至不惜悄悄卖掉珍藏多年的结婚纪念戒指,并曾一度提出要去给人家做佣人。在生活上吃的“平价米”,住的是夜里老鼠一会儿吱吱地叫,一会儿饿得啃楼板,充满着煤臭气的屋子,由于长期操劳过度,营养不良,年纪刚过半百,头发就全白了。可是一切都显得那么微薄,汪母自身思想的局限,再加上在抗战时期,那个民族灾难深重的时代,国民党大后方乌烟瘴气的环境,汪母的性格被扭曲了。通过汪母让我们十分清醒地认识到,当时社会的黑暗,更深刻地体会到黑暗社会对人的压制和摧残。认识到旧社会、旧制度、旧努力快要崩溃的结果;也达到了作者自己的创作意图“控诉旧社会,控诉旧制度”,“宣判旧社会、宣判旧制度的死刑。”的作用。因此,汪母形象的意义不仅仅是对汪母的抨击,有着更为深远的社会意义。汪母形象也提醒并警告大家,要想彻底获得解放,获得自由,就要敢于反抗,彻底就要推翻当时腐朽的社会制度。悲剧才不会发生。 注解: 1萧伯纳《名人名言》第150页,哈尔滨出版社,2005年6月版 2引自《孔雀东南飞》 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 3引自《原野》第132页 4雅婷《做人的姿本》第73页,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2006年1月版。 参考文献: 《巴金作品选》 巴 金 人民文学出版社 《中国现代文学史》 吴宏聪 范伯群 武汉大学出版社 《巴金精选集》 巴 金 北京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443269c708a1284ac85043e0.html

《浅析寒夜中的汪母形象.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