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建筑史1

发布时间:2011-09-24 16:54:59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外国建筑史1

1:简述金字塔与太阳神庙所表现的古埃及建筑的设计思想

金字塔是埃及古王国时期的建筑代表类型。这时候,氏族公社的成员还是主要劳动力,庞大的金字塔就是他们建造的,反映着原始的拜物教、纪念性建筑物是单纯而开阔的。

太阳神庙是埃及新王国时期的建筑代表,太阳神庙代表了陵墓,成为皇帝崇拜的纪念性建筑物。

古埃及建筑的设计思想(建筑成就与艺术特点)

1、金字塔尺度宏大,规模巨大,是奴隶主中央集权专制制度下的建筑反映。

2.古埃及建筑掌握了纪念性建筑的基本构图原则:1)突出纪念性建筑规模宏大,超出平常;2)纪念性建筑形式简单,稳定,多为几何体; 3)轴线纵深排列,明确、多为几何体 4)采用纵深构图,渲染气氛 5)气势雄伟、严肃、压抑、神秘。

3.利用大自然加强建筑的艺术表现力。

4.在建筑上充分利用雕刻、浮雕、石雕、圣像。

5.明确了建筑可以是统治阶级统治和镇压的力量。

6.产生柱式的雏形。

埃及神庙的空间序列是:牌楼门——围柱庭院——大柱厅——神堂

埃及太阳神庙的大殿用密集的、粗壮的柱子是有意为了创造(神秘的、压抑人的)的效果

吉萨金字塔群:公元前( 三千纪 )中叶,在尼罗河三角洲的( 孟斐斯)建造了三座相邻的大金字塔,形成一个完整的群体。他们是古埃及金字塔最成熟的代表。它们是:胡夫金字塔、哈弗拉金字塔、门卡乌拉金字塔。

§古埃及金字塔造型艺术(艺术构思)

金字塔的艺术构思反映着古埃及自然和社会特色。这时古埃及人还保留着氏族制时代的原始拜物教,他们相信,高山、大漠、长河都是神圣的。早期的皇帝崇拜利用了原始拜物教,皇帝被宣扬为自然神。于是,通过审美,就把高山、大漠、长河的形象的典型特征赋予皇权的纪念碑,在埃及的自然环境里这些特征就是宏大的单纯、稳定。这样的艺术思维就是知觉的,原始的金字塔就带着强烈的原始性,仿佛是人工堆砌的山岩,混沌未凿,他们因为和尼罗河三角洲的月光十分协调、大漠孤烟,长河落日,共同壮立

§太阳神庙艺术重点

两个艺术重点:一个外部重点是大门,群众性的宗教仪式在它面前举行,力求富丽堂皇,和宗教仪式的戏剧性相适应;另一个内部重点是大殿,皇帝在这里接受少数人的朝拜,力求幽暗威压,和仪典的神秘性相适应。

2.古西亚

山岳台

在两河流域,古代居民崇拜山岳,并对集中式高嵩构图的纪念性加深了认识,形成了一种叫( 山岳台)的宗教建筑物。是一种用土坯砌筑或夯土的高台,一般为7层,自下而上逐层缩小,有坡道或阶梯逐层通达台顶,顶上有一间不大的神堂。

大约在公元前三千纪,两河下游生产转的过程中发明了(琉璃),它防水性能好,色泽美丽,逐渐成为该地区重要的饰面材料。

§空中花园:

建于公元前6世纪,位于新巴比伦城城门西侧,约275*183米,该建筑是建在梯形平台上的花园,为四层平台,退成阶状,25米高,每台层下以圆拱、拱廊下为房间,台层上覆盖绿化,顶部有喷水装置,远处看像森林覆盖的人造山,如悬于空中而得名。被誉为古代七大奇迹之一。

§古西亚建筑饰面技术的演变展

第一时期是公元前四千纪,一些重要建筑物的重要部位,趁土坯还潮软的时候,楔进长约12厘米的圆锥形陶钉。陶钉紧密爱在一起,底面形同镶嵌,将底面涂成红、白、黑三种颜色,组成各种图案。

第二时期是公元前三千纪之后,由于当地盛产石油,多用沥青保护墙面,比陶钉更便于施工,更能防潮,因此陶钉渐渐被淘汰。为了防护沥青免受烈日的暴晒,又在它外面贴各色石片和贝壳,把用陶钉做大面积彩色饰面的传统保持下来。

第三时期是大约公元前二千纪,两河下游在生产砖的过程中发现了琉璃,它的防水性能好,色泽美丽,又无需像石片和贝壳那样全靠在自然界采集,因此,逐渐成了这地区最重要的饰面材料,并且传播到上游地区和伊朗高原。琉璃装饰的水平很高,形成了整套的做法。形成了两种构图方式,一种以整面墙为一幅画,上下分几段处理,题材横向重复而上下各段不同,另一种是在大墙面上均匀的排列一两种动物像,简单的不断重复。

3. §迈锡尼狮子门

爱琴文明时期迈锡尼卫城有3.5米宽、3.5米高的狮子门,门上的过梁中央厚约90厘米,两端渐薄,结构上很合理。它上面发了一个叠涩券,大致呈正三角形,使过梁不必承重,券里添了一块高3.5米、厚5.1厘米石板,浮雕着一对相对而立的狮子,保护着中央一根象征着宫殿的柱子,也是上粗下细的。是爱琴海文化的建筑,具有极强的防御性。

外国建筑史2

转载自:http://blog.sina.com.cn/rainbow3113

4. 古希腊圣地建筑群Sanctuaru of ancient Greece

在平民取得胜利的共和制城邦里,平民将原为奴隶主聚居地的卫城改为公共聚集的场所,演变为圣地,在圣地最突出的地方,建造整个建筑群的中心,守护神庙。建筑群的布局以自由的、与环境和谐相处的原则为主流。

雅典卫城

公元前5世纪,为了赞美雅典,纪念反侵略战争的胜利,把卫城建为希腊的宗教文化中心,并结合各行业工匠提供就业机会,在希腊,人民建造了雅典卫城。位于今雅典卫城西南,卫城建在一陡峭的山冈上,仅西面有一通道盘旋而上,建筑物分布在山顶上一约东西280、南北130米的天然平台。卫城的中心是雅典城的保护神雅典娜像,主要建筑是帕提农神庙、伊瑞克提翁神庙、胜利神庙和卫城山门。

陶立克柱式

产生于伯罗奔尼撒以农业为主的寡头制城邦,反映着寡头贵族的艺术趣味。性格强有力、粗壮、压抑。材料为粗糙石灰石,特征为没有柱础,拔地而起,收分卷煞明显,柱身有20个带尖角的凹槽,柱头为倒置的圆锥台。线脚少,高浮雕,强调体积,象征男性。

古希腊人文主义

古希腊人文主义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强调人的作用,认为人体是最美丽的,将神拟人化,另一方面内容是强调格调,结构逻辑强,体量宜人。

古希腊人文主义思想对古希腊柱式与神庙的影响

古希腊人文主义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

一是强调人的作用,认为人体是最美丽的,将神拟人化,于是有了神庙的形成,神庙是神居住的地方。希腊的多立克柱式是仿男体的,爱奥尼柱式是仿女体的,这种艺术追求贯彻在柱式风格的推敲中,多立克刚毅雄伟,而爱奥尼柔和端丽,反映出对人的美、对人的气质和品格的理解和尊重。

人文主义的另一方面内容是强调格调,结构逻辑强,体量宜人。对柱式的影响是结构严禁、条理清晰、水平构件水平划分,垂直构件垂直划分,承重与非承重部分划分明确。

有人说古希腊建筑是放大的雕塑,请谈谈你的看法

从建筑规模上看古希腊的建筑小而精,在空间处理上是以外部空间为主具有雕塑性,且不发达。结构也有限,在艺术处理上是以实体为主。风格为典雅主义雕塑。把建筑当作雕刻来对待。雕塑型空间与周围环境的关系不是围合的,而是以某个建筑为中心向周围发散,建筑立面上多雕刻是古希腊艺术重点,深入建筑内部的导向性不强。

在古希腊雅典卫城中,建筑师是如何突出帕提农神庙的?

1)把它放在卫城上最高处,距山门80m左右,一进山门,有很好的观赏距离。

2)它是希腊本土最大的多立克庙宇,8×17柱。

3)它是卫城上唯一的围廊式庙宇,形制最隆重。

4)它是卫城上最华丽的建筑物,全用白大理石砌成,帕提农是肃穆而又欢乐的,它定下了建筑群的基调。

雅典卫城中帕提农神庙与伊瑞克提翁神庙两者的对比处理及作用

帕提农神庙是雅典卫城的主体建筑,形制最高,体量最大,装饰最华丽;伊瑞克提翁神庙与之相距很近,采用了对比的手法与之相协调。

风格上:它用爱奥尼柱式同帕提农的多立克柱式的风格上对比,

形体上:它用不对称的、复合的形体同帕提农的对称、单纯的长方体对比;

气质上:它的活泼轻巧对比着帕提农的凝重端庄;

装饰上:它的装饰虽然繁复,但色彩淡雅,正好对比出帕提浓的金碧辉煌;

虚实对比:它以朝南的白大理石墙对比着帕提浓朝北的柱廊。

作用:这个对比的处理,不仅避免了重复的体形和样式,使建筑群丰富生动,而且,体积不大的伊瑞克提翁离高大的帕提农只有40米,如果不采取强烈的对比,它就会被压倒,显得像个侏儒。而在对比之下,它却起了十分重要的活跃的作用

古希腊雅典卫城的帕提农神庙的主要入口是面向 东方

古希腊在一座建筑中同时采用多立克与爱奥尼两种柱式的实例有( D

A.波斯顿神庙 B.帕提农神庙 C.阿丹密斯神庙 D.雅典卫城山门

希腊古风与古典建筑时期的建筑群与城市布局是 凌乱无秩序的

古希腊帕提农神庙的柱子采用的细高比大约是( 15

多立克柱式极少有线脚,偶或有之,也是( )线脚;爱奥尼柱式却使用多种复合的( 曲面)线脚

§试述古希腊建筑特点。(古希腊建筑成就)

受人文主义思想的影响,古希腊建筑追求形式上的完美,把建筑当做雕塑一样来处理。

1 创造了影响深远的古希腊柱式,体现了科学技术的高度结合,即高度精细与美感相结合。

2)有视觉矫正行为

3 )单体平面简单,朝东多。

4)墙体用大块石磨平不用沙浆。施工技术先进。

5)装饰线脚细致。

6)对美的追求与理性精神的体现。

7)外部空间丰富,内部空间不发达。

8)把建筑当作雕刻来对待。建筑立面上多雕刻,是古希腊艺术重点,深入建筑内部的导向性不强。

9)石构的梁柱体系成熟。

10)拱券应用成熟,但不多用

卫城群体布局特点(建筑特征):

1 利用地形高低错落,顺从自然灵活布局

照顾到个人观赏角度的最佳效果

按祭祀路线方式组织空间,但是当时主要活动在室外,而室内空间单调,不发达

建筑雕刻交替成为构图中心

突破性采用两种柱式混用,并在内部采用叠柱式,避免了柱子过于高大粗壮,内部空间简单,外部空间丰富,单体建筑形体简单,群体建筑形体丰富

主次分明,对比和谐

步移景异体现了建筑设计的时空观,被誉为西方建筑史群众建筑艺术中最杰出的实例。

柱式

古希腊柱式源于木结构,建筑的改进集中于柱子、檐部与基座以及各个构件本身的处理,逐渐形成了稳定成套的做法,后被古罗马人称为柱式,所谓柱式即决定古希腊建筑形式的柱子格式,是古希腊崇尚人体美的美学观点在建筑上的典型反映。包括:

概述古希腊柱式

古希腊柱式源于木结构,建筑的改进集中于柱子、檐部与基座以及各个构件本身的处理,逐渐形成了稳定成套的做法,后被古罗马人称为柱式,所谓柱式即决定古希腊建筑形式的柱子格式,是古希腊崇尚人体美的美学观点在建筑上的典型反映。

1.种类:古风时期,产生了以民族命名的爱奥尼和多立克柱式。古典时期产生了以城邦命名的克林斯柱式。

2)组成:柱式由:檐部、柱子、台基三部分组成。檐部由檐口、檐壁、檐枋组成。柱子由柱础、柱身、柱头三部分组成。

3)模数用柱子下部的直径为量度单位,称为模度。

4)收分和卷杀,古希腊柱式从柱子的1/3处卷杀,形成向内弯曲的轮廓线,加强了柱子的稳定感。

5)结构逻辑性:结构严禁、条理清晰、水平构件水平划分,垂直构件垂直划分,承重与非承重部分划分明确。

6)柱式的适应性强,随规模大小有不同处理。

外国建筑史3

转载自:http://blog.sina.com.cn/rainbow3113

帕提农神庙

是守护神雅典娜的庙,是雅典卫城的主要建筑物。始建于公元前447年,不仅是宗教的圣地,也是雅典国家的财库和档案馆。主要设计人是伊克底努,为歌颂雅典战胜波斯侵略者而建。它位于卫城的最高处,是卫城唯一的周围廊是庙宇,形制最高,装饰最华丽,格调肃穆而乐观,为卫城定下了基调。同时使用了爱奥尼、多立克柱式。

作为建筑群的中心,从几个方面去突出它:(特点)

1.把它放在卫城的最高处,距山门80米左右,一进山门,有很好的观赏距离。

2.用最大体量,造型压抑沉重,使其他建筑处于陪衬地位。

3.前后双层柱廊,侧面单层柱廊。面积2100平方米,从面积上取得主体地位。

4.运用视觉校正取得较好视觉效果。

5.所有建筑都不是直线,柱子有侧角,向内倾斜,会交在建筑上方两公里灭点处。

6.建筑内部采用爱奥尼柱式。

7.采用华丽色彩,有节日气氛。

8.开窗在屋顶或侧高窗,为保证雕刻的完整性。这种形制只适合古希腊特定的时代,使用性差。

9.形体单纯,平面为长方形。

古希腊有哪两种不同形制的城邦,其反映的平民文化及贵族文化对古希腊的柱式有什么影响?

古希腊流行两种柱式,一种是流行于小亚细亚先进共和城邦里的爱奥尼式,因为那里主要住着爱奥尼人,而那里的共和政体的平民文化反映在柱式上,形成了秀美华丽、比例轻快、开间宽阔的爱奥尼式;另一种是意大利、西西里一带的寡头城邦里的多立克式,因为那里主要住着多立克人,那里寡头政治文化贵族艺术趣味反映在柱式上,形成了多立克柱式的沉重粗笨。

古希腊视觉矫正

1 水平线向上凸:额枋中央略微上凸,否则远看给人一种下塌的感觉。如山门额枋中间凸出4cm,帕提农神庙(下面)凸出4cm,侧面凸出7cm

2 柱子有侧脚:两侧柱上部向中央倾斜,延长线交于约2英里的上空

3 尽间相对中间稍小

4 角柱扩大。

5 柱子有收分和卷煞

5.肋架栱

是产生于公元四世纪的古罗马的一种拱券结构,其基本原理是把拱顶区分为承重部分和围护部分,从而大大减轻拱顶,并把荷载集中到券上以摆脱承重墙,这种结构方法也能节约模架,后被欧洲中世纪建筑大大发扬。

十字拱

为突破承重墙的限制,公元1世纪中叶,古罗马开始使用十字拱。它覆盖在方形的间上,仅需四角有支柱。不必要连续的承重墙,建筑内部空间得到解放,它促进了建筑平面的模数化。十字拱又便于开侧窗,大有利用大型建筑物内部的采光。

券柱式

产生于古罗马时期,即,是用柱子去装饰券,是一种非承重构件,也是装饰构件,目的在于装饰立面效果,其基本原理是:在墙上或墩子上贴装饰性的柱式,把券洞套在柱式的开间里,券脚和券面都用柱式的线脚,以协调风格,柱子和檐部等保持原有的比例,开间放大,柱子突出墙面3/4柱径,产生虚实对比,光影变化丰富,但由于柱子只起装饰作用违反了结构逻辑。

巨柱式 (Giant Order)

产生于古罗马时期,为解决柱式间剁成建筑之间矛盾而采取的一种方法,就是一个柱式贯穿二层或三层,优点为能突破水平分划的限制,可使建筑闲得高大雄伟,缺点为尺度失真。巴尔贝克的太阳神庙内部使用了这种巨柱式。它在古罗马时期流行不广。

《建筑十书》

公元前一世纪由奥古斯都的军事工程师维特鲁威所著,是一本流传至今的古罗马建筑巨作。书分十卷,主要有:建筑师的修养和教育,建筑构图的一般法则,柱式,城市规划原理,市政设施,庙宇、公共建筑物和住宅的设计原理,建筑材料的性质、生产和使用,建筑构造做法,施工和操作,装修、水文和供水、施工机械和设备,等等,内容十分完备。

成就:一、它奠定了欧洲建筑科学的基本体系。

二、它十分系统的总结了希腊和早期罗马建筑的实践经验。

三、维特鲁威全面地建立了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基本原理,即坚固、实用、美观,这也是建筑的三要素。

四、维特鲁威按照古希腊传统,把理性原则和直观感受结合起来,把理想中的美和现实生活中的美结合起来,论述了一些基本的建筑艺术原理。

局限性:第一、为迎合奥古斯都皇帝的复古政策,有意忽视共和国末期以来的拱券技术和天然火山灰混凝土的重大成就,贬低他们的质量;

第二、对柱式和一般的比例规则,做了过于苛刻的量的规定;

第三、文字有点晦涩,有些地方语言不详,以至后来的有些人钻空子随意加以解释。

图拉真广场

建于图拉真统一罗马全境时期,在奥古斯都广场旁边,规模最为宏大,广场形制参照了东方君主国建筑的特点,不仅轴线对称,而且多层纵深布局。在将近300米的深度里,布置了三进深院落。室内室外的空间交替;空间的纵横、大小、开阖、明暗交替;雕刻和建筑物交替,酝酿建筑艺术高潮的到来,反映对皇帝崇拜的目的。在运动中展开和深入,不论是沿轴线的还是绕弯子的,像古希腊的圣地那样。

外国建筑史4

转载自:http://blog.sina.com.cn/rainbow3113

巴西利卡2

古罗马的巴西利卡用做法庭、商业贸易场所会议厅的大厅,平面长方形,一端或两端有半圆形龛。主体大厅被两排柱子分成三个空间,或被四排柱子分成五个空间。强调中厅,中央较宽的为中厅,侧廊窄,中厅比两侧高,入口通常在长边,这种建筑容量大,结构简单,拱券、穹顶结构,后来成为基督教堂的基本形式。代表有图拉真广场的乌尔比亚巴西利卡。

古罗马万神庙

公元前27年,阿格里巴主持,在罗马城内建造了一座庙,献给"所有的神",因而叫万神庙。公元80年被焚毁,阿德良皇帝把它重建。重建时,采用了穹顶覆盖的集中式形制。新万神庙是单一空间、集中式构图的建筑物的代表,它也是罗马穹顶技术的最高代表。万神庙平面是圆形的,穹顶象征天宇。中间开一个圆洞,从中射进来的柔和的漫射光,照亮空旷的内部,有一种宗教的静谧气息。

古罗马建筑在空间上取得了哪些成就?

在空间创造方面,罗马人重视空间的层次、形体、组合,并使之达到宏伟富于纪念性的效果。在大空间塑造上贡献卓越。古罗马建筑的空间成就主要体现在浴场的内部空间组织上。浴场的内部空间组织的间接而又多变,流转贯通、变化丰富,开创了内部空间序列的艺术手法。形成了各种拱顶之间的平衡体系,摆脱了承重墙结构,新型的结构的产生使空间有变大的可能,从而产生了集中式的平面,例如万神庙、竞技场等;内部空间成为建筑的主角,纵横轴线的产生构成了明显的中心。

古罗马结构技术的主要成就

券拱技术是罗马建筑的最大特色,最大成就。劵拱技术来源于伊特鲁里亚人和西亚人传人。

筒型拱

穹顶:使空间获得巨大的解放

十字拱:十字拱与柱墩解放了承重墙。它覆盖在方形的间上,仅需四角有支柱。

拱顶体系:单一空间——复合空间,摆脱了承重墙,采用了一系列架在四个角柱上的十字拱,互相平衡纵向的侧推力。而横向侧推力由几个同行筒型拱来抵抗,且筒型拱的纵轴与十字拱的纵轴相垂直,这样就形成了复杂的拱顶体系。

肋架拱,基本原理是把拱顶区分为承重部分和围护部分,从而大大减轻拱顶,并把荷载集中到券上以摆脱承重墙,这种结构方法也能节约模架。

意义:适应了功能要求,解放了空间,使罗马的建筑成为真正的建筑,初步形成了有轴线的内部空间序列手法。

古罗马柱式的艺术特色

罗马柱式:继承发展了希腊柱式,创造了塔斯干柱式和复合柱式(组合柱式)

复合柱式为科林斯柱头+爱奥尼的涡卷,柱式华丽,体现皇帝气派。塔斯干是一种简单柱式。

券柱式:券+柱,用柱式来装饰券,券承重,柱退出承重体系,成为装饰构件,券柱式的目的是为了装饰立面构图。

叠柱式:把券柱式叠起来。下部多立克,二层爱奥尼,三层科林斯,每层柱式均完整。

巨柱式:强调了竖向划分,但尺寸失真。不是一层柱式,以高大的柱式贯穿二、三层,爱奥尼和科林斯混合。

连续券:券脚直接落在柱式柱子上,中间垫一小段檐部,只适用于很轻的结构。

古罗马柱式趋向华丽、细密,往往装饰过分,一般失去了希腊柱式的典雅和端庄。罗马柱式规范化程度很高。

罗马城的万神庙是单一空间、( 集中式构图 )的建筑物的代表

在古罗马,公元( 1 )世纪中叶开始使用十字拱,十字拱覆盖在方形的(间上),只要四角有(支柱),而不必有连续的(承重墙), 其目的就是为了摆脱(承重墙)解放内部空间

§.卡拉卡拉浴场:

公元前21年建于古罗马的卡拉卡拉浴场是一个庞大的综合性建筑群。包括店铺、讲演厅、图书馆以及运动场等。设有地下使用与辅助杂物房间。主体建筑物很宏大,长216米,宽122米。浴场内部装饰十分富丽堂皇,对18世纪以后欧洲的大型的公共建筑内部空间组织有很大影响。它的主要成就是:

第一、结构十分出色。核心温水浴大厅是横向3间十字拱。十字拱重量集中在8个墩子上,墩子外面有一道横墙抵御侧推力,横墙之间跨上筒形拱,既增强了整体性,又扩大了大厅。后面的热水浴大厅,都作圆形,用穹顶。穹顶的直径35米,在罗马不多见。

第二,功能很完善。各种用途大厅联系紧密,所有重要大厅都有直接天然照明,且设供暖。

第三,内部空间组织的简洁而又多变,开创了内部空间序列的艺术手法。冷水、热水、温水浴三个大厅串联在中央轴线上,而以热水浴大厅的集中式去结束它。两侧更衣室等组成横轴线和次要的纵轴线,主要的纵横轴线相交在最大的温水浴大厅中,使它称为最开敞空间。轴线上空间大小、纵横、高矮、开阖交替变化。不同拱顶穹顶造成空间形状变化,从单一空间到复合空间,并且内部装饰华丽。

比较古罗马共和时期和帝国时期广场异同。

共和时期的广场无主题,无规则。继承了古希腊晚期的传统,是城市的社会、政治和经济的中心,也用作角斗场。它们周围散布着庙宇、市政大厦、演讲台、商场、作坊和小店。他们零乱的建造起来,没有统一的规划,每栋建筑都是独立的,有自己的面貌。例如罗曼努广场。稍晚一点的庞贝城广场,周围造了一圈两层的柱廊,使广场的面貌完整一些。柱廊上层就成了观众席。

帝国初期1.中心出现,以庙宇为中心。2.有了个人崇拜凯萨本人的青铜骑马雕像。3.有了统一的规划。4.有了轴线对称,以庙宇为中心;如凯萨广场

帝国鼎盛时期:广场参照了东方君主国建筑特点,不仅轴线对称,而且多层纵深布局。在300米的纵深里,布置了集进建筑,室内室外的空间交替,空间的纵横、大小、开阖、明暗交替。即雕刻和建筑物交替。有意识的利用这一手法。在运动之中展开深入。结构是梁柱、行架、拱顶系列。如图拉真广场。

6.帆拱

拜占庭时期为解决在平面上盖穹顶的几何形状承接过渡问题的做法。其做法是在在4个柱墩上,沿方形平面的4边(发券),在4个券之间砌筑以方形平面(对角线)为直径的穹顶,又在4 个券的顶点之上作水平切口,水平切口和4个发券之间所余下的4个角上的球面三角形部分,称为帆拱。圣索菲亚大教堂使用了帆拱。

成就1.把顶的重量传递给四角,摆脱承重墙,空间不封闭,平面灵活多变。

2.方形平面做圆形穹顶 3.在穹顶的统帅下完成了集中式构图。

希腊十字

产生于拜占庭时期。主要用于教堂类建筑。中央穹顶和它四面的筒形拱成等臂的十字,称为希腊十字。它内部空间的中心在穹顶之下,但东面有三间华丽的圣堂,要求成为建筑艺术的焦点。教堂的纪念性形制同宗教仪式的神秘性,不完全契合。威尼斯圣马可教堂的平面即为希腊十字型。

拉丁十字 2

西欧中世纪教堂的一种平面布置方式,在原有巴西利卡基础上横向穿插一相对小得多的巴西利卡形式,长轴东西向,有较高中厅和两边侧廊组成,中厅比侧廊高很多,可以利用高差在两侧开高窗,西端为主入口,东端为圣坛,短轴为横厅,象征十字架。天主教会一直把拉丁十字式当作最正统的教堂形制,流行于整个中世纪的西欧。代表有圣保罗教堂。

飞扶壁Flying Buttress2

哥特建筑所特有的一种飞券,利用从墙体上部向外挑出一个或多个券形构件,在中厅两侧,凌空越过侧廊上空,在中厅每间十字拱四角的起脚抵住侧推力,将墙体所承受的压力传到一定距离外的柱墩上,实际上起支撑作用,解决了水平推力的问题。缩小了中厅与侧厅之间的墩柱的断面,加强了两部分的联系。巴黎圣母院。

哥特教堂的结构体系 C ?

A砖石承重墙体系B.帆拱和承重柱体系C层迭拱顶与刚性扶壁体系D交叉尖拱与近似框架的砖石体系

哥特式交通全部使用( 框架式 )的尖券和尖拱,它们的侧推力比较小,有利于减轻结构。

罗马风建筑产生于 B

A5世纪 B8世纪 C12世纪 D15世纪

拜占庭建筑结构的主要成就是创造了(A.穹顶 B.肋架拱 C.帆拱 D.飞扶壁)

威尼斯圣马可广场的圣马可教堂属于(拜占庭风格

§圣索非亚建筑成就

结构成就:教堂正中的大穹顶,通过帆拱架在4个墩子上。由此获得了较大的空间,层层减小了侧推力,结构关系明确,层次井然。

空间成就:内部空间既集中统一又曲折多变。东西两侧逐个缩小的半穹顶造成步步扩大的空间层次,但又有明确的向心性,空间层次感强,形成了集中统一的内部空间,气氛比万神庙零乱,层次多,形成漫无边际的幻觉,但内部零乱,条理不清。

灿烂夺目的内部色彩效果:色彩艳丽,光线混乱,衬出一种神秘、昏冥、恍惚迷离的宗教气氛。

比较圣索非亚和万神庙

索菲亚教堂是拜占庭时期基督教文化的产物,万神庙是古罗马时期古典文化的产物。(基督教文化远不如古典文化理性的人文精神。)

外部空间:万神庙比较简单。圣索非亚大教堂比较丰富。

内部空间:圣索非亚大教堂是多变的,有层次感,向心的,圣索非亚大教堂有几种统一的内部空间。万神庙更高更宽阔。空间增大了纵深,比较适合宗教仪式的需要。万神庙是集中统一的。

圣索非亚大教堂的延展的、复合的空间,比起古罗马万神庙单一的、封闭的空间来,是结构上重大的大进步,跟着便引发建筑空间组合的重大进步,对世界都有贡献。但万神庙内部的单纯完整、明确简练、庄严肃穆,都远胜过圣索非亚大教堂

4 空间气氛:万神庙是简练、朴素庄严。圣索非亚大教堂,则色彩艳丽、昏暗、神秘。

外国建筑史5

转载自:http://blog.sina.com.cn/rainbow3113

哥特式教堂结构特征:

使用骨架券作为拱顶承重构件,十字拱成了框架式的,其余的填充围护部分就减到很薄,材料省了拱顶大为减轻,侧推力减小,连带着垂直承重的墩子也就细了点。

骨架券把拱顶荷载集中到每间十字拱的4角,因而可以用独立的飞券在两侧凌空越过侧廊上方,在中厅每间十字拱的四角的起脚抵住它的侧推力。飞券落脚在侧廊外侧一片片横向的墙垛上。

全部使用两圆心的尖券和尖拱。尖券和尖拱的侧推力比较小,有利于减轻结构。而且不同跨度的两圆心券和拱可以一样高,因此,十字拱顶的对角线骨架券不必高于4边的,成排连续的十字拱不致逐间隆起。内部空间整齐、单纯、统一。

7.意大利文艺复兴。

阿尔伯蒂

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理论代言人,著《论建筑》,是文艺复兴时期最重要的著作,在书中阿尔伯蒂指出建筑的任务即实用、经济、美观。指出美是客观的,美的规律就是数的规律,把推敲柱式当做建筑艺术构思的重要课题。他著书立说,制定原则和规范。代表作:佛罗伦萨的鲁兰府邸、罗马威尼斯府邸。

巴洛克建筑赋予建筑实体和空间的动态,谈谈具体手法

.平面:教堂规模变小,不适合使用拉丁十字,逐渐采用圆形、梅花、圆瓣、十字形、花瓣等追求曲线形平面。强调曲线动态,舒发新的寄托,表达骚乱的情绪。

.空间:由平面决定空间是凹凸不平的,空间曲面有强烈的动感。

.立面、外形:由于受平面和空间的影响,立面是曲面,采用波浪型的曲线和曲面加折断的山花,柱子排列不是等距,疏密相间,有起伏变化,富有动态效果。

4 运用光影变化与形体变化的结合来产生虚幻与动态的气氛

5 利用透视的幻觉增加层次等,来夸大距离的深度感。

6 打破界限,喜欢用各种装饰和大面积的壁画与雕像来制造脱离现实的感觉。

简述佛罗伦萨主教堂穹顶的结构特征

1)双圆心穹顶(哥特式)

2)采用骨架券结构(哥特式)

3)穹顶做内外壳,中空(独创)

4)穹顶正中压一个采光亭。

5)在穹顶下做一圈铁链加固,在将近1/3高度的地方有一道木箍,都是为了抵抗穹顶的侧推力(独创)

6)为突出穹顶,加了一个鼓座(拜占庭)

7)穹顶技术(古罗马)

圆厅别墅立面构图特点

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圆厅别墅是帕拉帝奥设计的庄园府邸中最为著名的一座。是文艺复兴府邸的晚期代表。别墅的外型有明确而单纯的几何体组成,显得十分凝练。方方的主体、鼓座、圆锥形顶子、三角形山花、圆柱等等多种几何形体相互对照着,变化很丰富。同时,主次十分清楚,垂直轴线相当显著,各部分构图联系紧密,位置肯定,所以形体统一、完整。四面柱廊进深很大,整栋建筑比例和谐,构图严谨。

《论建筑》

1485年出版,作者阿尔伯蒂。是意大利最重要的理论著作,出版早,体系完备,成就相当高,因而影响很大。分10章,书里有研究建筑材料、施工、结构、构造、经济、规划、水文等的章节,也专门研究过园林和各类建筑物的设计原理。《论建筑》代表盛期建筑思想,以人文主义思想为基础,着重讨论基本理论及造型美的客观规律,没有超出维特鲁威的建筑体系。重视实际经验,建筑创作的基本任务是实用、经济、美观。建筑的美是客观的,存在于建筑本身,美的规律是数的规律,建筑中最完善的体现是柱式,把推敲柱式当作建筑艺术构思的主要课题。

坦比哀多

盛期文艺复兴建筑的纪念性风格典型代表,建于罗马,设计人伯拉孟特。这是一座集中圆形建筑,周围16颗多立克柱子,高3.6米,连穹顶上的十字架在内,总高度14.70米,有地下墓室。集中式的形体、饱满的穹顶、圆柱形的神堂和鼓座,外加一圈柱廊,使它的体积感很强。建筑物体积虽小,但有层次,但有层次,有几种几何体的变化,有虚实的映衬,形体端庄,手法娴熟,构图很丰富。它的体积感、完整性和它的多立克柱式,使它显得十分雄健刚劲。

12.《论建筑》一书的作者是( C

A.帕拉第奥 B.维尼奥拉 C.阿尔伯蒂 D.米开朗基罗

16手法主义最初产生于 C

A.古罗马时期 B罗马风时期 C文艺复兴时期 D巴洛克时期

26.《五种柱式规范》的作者是( A

A.帕拉第奥 B.伯拉孟特 C.阿尔伯蒂 D.维尼奥拉

§圣彼得大教堂:

意大利文艺复兴盛期的建筑代表,世界上最大的天主教堂 ,梵帝冈的教廷教堂。许多著名建筑师和艺术家曾参与设计与施工,历时120年建成。主要参与人伯拉孟特、拉斐尔、米开朗基罗。平面为拉丁十字形,大穹隆内径41.9米,从上面采光塔顶上十字架顶端到地面为137.7米,是原罗马城的最高点。教堂内部富丽堂皇,外墙面以大柱式做装饰,前面的广场是巴洛克式广场的代表。

帕拉帝奥母题

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帕拉帝奥大胆创造的一种券柱式。具体做法是在每间中央按适当比例发一个券,券脚落在两个独立的小柱子上,上面架着额枋,小额枋之上开一个圆洞,每开间里有3个小间。构图特点:虚实互生、有无相成;方的、圆的对比丰富;小柱子与大柱子也形成了尺度的对比,映照着立面的雄伟。后常常被引用,不过适应性较小。代表:圣马可图书馆二楼立面、巴齐礼拜堂内部侧墙。

巴洛克建筑风格

17-18世纪在意大利文艺复兴建筑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建筑和装饰风格,原意畸形的珍珠,引申为不整齐、扭曲、怪诞的建筑,源于晚期文艺复兴手法主义,古典主义者用巴洛克来称呼这种被认为是径叛道的建筑风格,这种风格反对僵化的古典形式追求自由奔放的格调和表达世俗情趣等方面起了重要作用,对城市广场,园林艺术以至文学艺术部门都发挥影响。一度在欧洲广泛流行。代表:耶稣会教堂。

其特点: 1、炫耀财富,光珠宝气2、追求新奇A追求动态效果B打破雕刻建筑绘画的界限C非理性,不顾结构逻辑。3、趋向自然。4、城市和建筑有一庄重有充满欢乐的气氛。

简述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思想内容。

人文主义是人的需要的信仰和价值标准体系,是文艺复兴运动的思想基础,它从资产阶级利益出发,

具体观点是:标榜世俗,反对天国,标榜自由情感,反对禁欲主义。标榜理性,反对神奇,标榜创造精神,反对泯灭人性。

思想核心:肯定人生,焕发对生活的热情,争取个人在现实世界中的全面发展,被后人称为人文主义。

基本思想:提倡一人为中心,反对以神为中心,以个性反对神性,以人权反对神权。以理性和科学反对蒙昧主义和神秘主义。

主要内容:针对中世纪的宗教压迫,指出美是客观的美,是可以被感知的

认为美是有规律的,这个规律即是几何与数的和谐。

认为美存在于和谐完整之中,美与比例和尺度有关

4 认为人体是匀称的完美典范

5 承认没得规律的普遍性,具有积极意义。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43f7d73131126edb6e1a1007.html

《外国建筑史1.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