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7课中学古诗词中雁意象原型意义分析

发布时间:2019-05-07 10:01:06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中学古诗词中雁意象原型意义分析

在古诗词阅读教学过程中,我们若能分析典型意象象的原型意义,将有利于阅读教学发现和建构文学作品意义,帮助学生理解意象所表达的情思,把握古诗词作品整体意蕴。如,黄昏日夕息指应当归家,当归却不归则易起愁思;青山传递情思,喻爱情永不变;春水长流比离愁,无穷无尽永不断。抓住了这些典型意象的原型意义,学生能更好地阅读和鉴赏古典诗词,进入诗词的意境。在此我要分析古诗词中常见的一个典型意象——

雁意象传达的情感,在中学古诗词中大致表现为以下五种类型。

第一是见北雁南飞触思亲思乡悲愁。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寄书长不 达,况乃未休兵。

杜甫《月夜忆舍弟)

戍楼上的更鼓一声一声地响着,秋夜的边塞,因为战乱,没有行人,静寂无声。忽然诗人听到边地孤雁的哀鸣声,因而心潮起伏。据说,“鱼传尺素,雁托锦书”,但杜甫的弟弟如今不知身在何方,平常寄书长不达,何况在这战乱频繁之际,鸿雁恐也无能为力啊。这一声边秋雁声触及了诗人对故乡和兄弟的怀念,引起了诗人悲枪的感情和无可奈何的心绪。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浊酒一杯家万里,羌管悠悠

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范仲淹《渔家傲》

边塞的秋天,气候变化显著。在群山屏障中,烟沙弥漫,落日余晖映照下,有一座紧闭城门的孤堡。城堡中的战士们久戍在此,归家无计。天空中,大雁成群结队往南飞,没有一点留恋的息思。目睹群雁归去无留息,久戍的征夫们归无计,内心该是多么凄凉悲枪啊!

历代诗人词客所作的闻雁诗中借北雁南归而衬人不归,借凄厉雁声渲染盼归思亲心境还有很多,比较典型的是下面这一首诗。

故园眇何处?归思方悠哉。

淮南秋雨夜,高斋闻雁来。

韦应物《雁》

寒夜里,诗人独坐于空寂高斋,外面秋雨浙浙沥沥下个不停,萧瑟凄寂的氛围不免触动远宦者无穷无尽的归思。正当怀乡情不能自已的时候,诗人听到了自远而近的雁鸣声。这声音在寂寥的秋雨之夜,显得分外凄清,使得因思乡而夜不能寐的诗人浮想联翩,思绪万端,更加难以为怀了。

第二是以孤雁形象言幽寂凄苦之情。

孤雁不饮啄,飞鸣声念群。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望尽似犹见,哀多如更闻。野鸭无意绪,鸣噪自纷纷。

杜甫《孤雁》

大雁通常总是结成“人”字形或“一”字阵集体迁徙。雁一旦失群便成“孤雁”,孤雁是极其凄苦的。孤雁不饮不啄,只是一个劲地飞着叫着,声音里透出对同伴的想念,不独想念,而且还拼命追寻,情感热烈而执著。由于连年.战乱,诗人流离失所,与亲朋天各一方,可无时无刻不渴望骨肉团聚,无日不梦想知友重逢。这首念群孤雁之歌,融注了诗人幽寂凄苦之情。在此,雁的原型息象已由群体转为个体,不同一般。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苏轼《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处境极为艰难,心情极为孤寂。心灰意冷的词人借孤鸿形象,寄托自己“幽约怨徘不能自言之情’,

第三是因雁归人去生离别恨相思愁。

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 王实甫《西厢记·长亭送别》

秋风瑟瑟木已惹人愁,秋雁啼鸣声声,更动人愁。秋雁归家,人却离别。在这样的时一刻,崔莺莺心里愁

有多重啊,恨有多深啊,“愁”与“恨”凝聚成的泪水一晚上就醉红了霜林。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李清照《一剪梅》

李清照婚后不久,丈夫赵明诚即负笈远游,闺中人百无聊赖,为了排解无聊,登舟出游,但仍然形单影只,因而,见天空雁过不由自问,莫非是远游人寄来了书信吧?但直到雁字飞过,无有锦书,月光洒满西楼,不见游子。空中鸿雁群南归,月下伊人独徘徊。归雁啊,撩起闺中人多少思绪,惹出多少相思闲愁。

第四是借边塞飞雁抒发边塞爱国之情。

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卢纶《塞下曲》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424608f20a1c59eef8c75fbfc77da26925c596ac.html

《部编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7课中学古诗词中雁意象原型意义分析.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