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下册科学教案-第单元《 养蚕》粤教版

发布时间:2018-10-09 13:35:06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5 养蚕

一、教学目标

1. 科学知识

1)知道蚕卵在孵化成蚁蚕过程中的变化。

2)知道蚕的饲养方法,了解蚕幼虫阶段生长过程中的一些规律。

3)知道蜕皮是蚕生长过程中的显著特征。

2. 科学探究

1)能用科学的方法对蚕的身体变化进行比较和测量,并进行记录和描述。

2)能用简单的工具观察蚕的形态变化,并通过文字、图画、照片等方式记录观察结果。

3. 科学态度

能坚持进行对养蚕活动的观察和记录,养成珍爱动物的意识及责任心。

二、教学指引

1. 活动安排思路

课程安排活动题目活动内容与需要解决的问题能力要求

活动1 观察蚕卵和孵化

观察蚕卵的孵化过程,了解蚕卵孵化过程中发生的变化,知道蚕的饲养方法观察、描述

活动2 蜕皮长大

观察蚕幼虫阶段的生长过程,记录蚕生长过程中体长变化的数据,知道蚕每次蜕皮后体长有明显的变化观察、测量、分析

2. 活动指引

生活情境:教室里,两个小朋友在观察纸板上的蚕卵。琪琪手拿一纸板的蚕卵给波波看,波波仔细观察蚕卵的外形。这是妈妈在养蚕中心拿来的蚕卵。真的会变成蚕宝宝吗?

产生问题:“真的会变成蚕宝宝吗?”对于没有饲养过蚕的三年级学生来说,并不了解动物变态发育的过程。即使在电视上或生活中见到过个体较大的蚕幼虫,也极少见到蚕卵。看到一粒粒个体较小形似小米的蚕卵,学生很难想象到蚕卵会变成蚕宝宝,激起了学生强烈的观察欲望。驱动任务:使用放大镜观察蚕卵,记录蚕卵的外部特征,持续观察蚕卵的颜色和形态变化,以及蚕卵的孵化过程。

活动1 观察蚕卵和孵化

(图片说明:上图为蚕卵,下图为蚕孵化的过程。)

刚产出的蚕卵是淡黄色的,形状是略扁的球形,蚕卵很细小,直径约1毫米。蚕卵快孵化时,颜色逐渐变成紫黑色。刚孵化出的蚕宝宝像小蚂蚁,我们称之为蚁蚕。它体小而黑,长约3毫米,身上长满细毛,会咬破卵壳钻出来,吃嫩桑叶。

本活动通过观察活动,让学生了解蚕卵的一些特点。从三年级上学期蚕的生命是从卵开始的。观察并记录蚕卵孵化前颜色和形态的变化,以及孵化的过程蚕卵变色了。开始,教科书注重对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教师应让学生借助放大镜进行观察,借助直尺测量蚕卵的长度,并尝试记录蚕卵的外形特征。学生观察蚕卵时应该会有很多发现,教师一定要注意引导学生对其发现先归纳后汇报,以提高学生的描述能力。蚕卵的孵化过程需要几天时间,因此,学生只能在课后完成观察任务。在课堂上,教师主要是组织学生汇报自己的观察记录,也可以选择视频短片或连续性的图片呈现蚕卵孵化的过程。

◎◎友情提示

蚕卵很小,也很容易弄坏。因此,在把蚕卵发给学生观察前,应提醒学生注意保护蚕卵。小小的蚕卵也是一个小小的生命。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在课前将蚕卵放置在昆虫盒内供学生观察。学生观察完毕,教师应该要求学生有条理、有顺序地汇报自己的发现。

◎◎引申的问题

蚕卵在什么环境下才会孵化?

(图片说明:在纸盒中饲养的蚕幼虫。)

从卵孵出来的蚁蚕,是幼虫阶段的开始。我们可以把蚕放在纸盒里饲养。刚孵出来的蚕要用切碎的桑叶喂养。纸盒盖上开几个透气孔。

1 桑叶要新鲜、干净,洗过的桑叶要晾干。

2 每日清洁养蚕的纸盒。

3 发现病蚕要及时隔离。

4 防止老鼠、蚂蚁和蟑螂等动物伤害蚕。

提示

观察活动后,向学生介绍养蚕的方法。科学的饲养才能保证蚕宝宝的健康生长。当蚕卵孵化之后,教师要及时讲解蚕的饲养方法和注意事项,提醒学生遇到问题要及时与教师交流。饲养的要点有:

1)桑叶要新鲜、干净,洗过的桑叶要晾干。如附近没有桑树,可每次采摘多些,把桑叶洗净,晾干表面水分,用湿毛巾包住后装入塑料袋密封,或者把桑叶放置于冰箱冷藏室(5 ℃)中,可保鲜几天。

2)每日清洁养蚕的纸盒。及时清除盒内的蚕粪及不新鲜的桑叶。建议学生用透气较好的纸盒饲养,如用塑料盒饲养可先在底部垫一张纸板,便于清理。

3)发现病蚕要及时隔离。受天气等环境因素的影响,饲养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病蚕,要提醒学生将病蚕及时隔离出来,移到独立的盒子里,但不要随便丢弃。

4)防止老鼠、蚂蚁、蟑螂等动物伤害蚕。用有小孔的透明盖子完全覆盖在纸盒上。为了便于学生观察,除引导学生在家中饲养之外,建议教师在科学室同步饲养,便于学生在学校的课间休息时间进行观察。

活动2 蜕皮长大

(图片说明:由左向右依次为蚁蚕、二龄蚕、三龄蚕、四龄蚕、五龄蚕。)

出于天性,大部分孩子都会非常喜欢养蚕,但是要把养蚕作为一项科学研究工作,绝大部分的孩子都没有试过。蚕的生长过程中有很多有趣的现象值得探究。教材中选择蚕的体长变化作为研究的内容,是由于三年级学生刚刚学习了长度的测量方法,对于这个内容比较容易掌握,完成蚕的体长规律的研究应该是可以实现的。待学生基本完成数据的收集和处理后,蚕体长的变化规律也就很容易被总结出来。

(图片说明:该图的设计目的是方便学生记录蚕幼虫期的体长变化,以画图的方式进行记录。图中范例为刚刚孵化的蚁蚕,纵轴为蚕龄,横轴为体长,最小单位为毫米。)

用直观的画图方式进行记录比较适合三年级的学生,该活动要求学生简要画出不同时期蚕的外形特征,图中蚁蚕的示范就是引导学生如何简要地画。要提醒学生蚕宝宝的体长是十分重要的信息,一定要准确测量并记录。蚕宝宝身体柔软,要提示学生小心测量,不要伤害到蚕宝宝。

(图片说明:上图为蚕幼虫蜕皮前,蚕幼虫正从头部开始蜕皮;下图为蚕幼虫蜕皮后,蜕皮后的幼虫体后为蚕蜕。)

蚕抬着头,不吃也不动,称为“眠”。蚕脱皮从头开始慢慢向后脱落,乍看之下,好像两条蚕接在一起。蚕在第一次蜕皮后,每隔六七天“眠”一次,每蜕皮一次,食量就会增加,身体也会变大,蚕在幼虫期蚕幼虫的身体结构蚕在每次蜕皮前后有哪些变化?蚕宝宝蜕皮后长大了很多。观察记录蜕皮前蜕皮后蜕皮前蚕宝宝不吃也不动了。蜕皮前蜕皮后体长/毫米其他变化“眠”了四次。蚕蜕皮时体长变化最为明显,蜕皮前后也具有明显的特征。教师可引导学生进行以下学习活动:

1)小结蚕蜕皮的次数,描述蚕每次蜕皮前后的状态。

2)比较蚕在每次蜕皮时的相同特征。

3)比较蚕每次蜕皮后的不同点。

4)归纳蚕蜕皮的规律。

◎◎友情提示

养蚕活动开始后,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思考,在养蚕活动中可以开展哪些科学研究。在学生提出初步想法的基础上,还要讨论研究的方案。这些都是开拓学生思维、激发学生兴趣的方法。结合学生提出的方案,教师再组织学生讨论如何开展教科书中关于蚕的体长变化规律的研究。讨论最好结合前面的学习,让学生明确运用数据分析的方法,并理解只有使用这种研究方法才可以获得科学准确的蚕体长变化规律。对于学生提出的其他方面的研究方法,教师要鼓励学生通过细致的观察去探究,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记录。在后期汇报时,要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进行交流。教师可根据实际条件,引导学生用不同形式进行交流汇报。例如:

1)组内交流自己的记录单,并推选代表作品在全班介绍。

2)用照片和简要的文字制作成手抄报并展览。

3)鼓励学生在家长协助下,把观察过程中的图片及视频短片制作成PPT在班内分享交流。

◎◎引申的问题

蚕幼虫生长过程哪些变化是最突出的?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40c1c78dd05abe23482fb4daa58da0116c171fc7.html

《三年级下册科学教案-第单元《 养蚕》粤教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