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学院金融学本科函授毕业论文 中国商业银行经营效率实证分析 论文正文

发布时间:2012-11-22 17:22:49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中国商业银行经营效率实证分析

银行效率是银行竞争力的一个重要指标,而银行竞争力是银行综合能力的体现。本文在对银行效率进行界定的前提下,采用数据包络分析法(DEA), 对我国商业银行的效率值进行测度,选取投入变量为:银行的营业费用、固定资产净值和权益;对于银行的产出指标主要定义为:银行的贷款、税前利润、净利息收入。本文共选取了 11 家银行,其中包括三大国有控股商业银行(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中国银行),八个股份制商业银行(宁波银行,中信银行,招商银行,上海浦东发展银行,华夏银行,深圳发展银行,兴业银行,民生银行)为样本,运用 deap2.1 软件对这11 家银行在20062009年间的综合效率、纯技术效率、规模效率进行了计算,并对国内商业银行效率进行研究,从而寻找符合我国商业银行发展的有效途径。因此,本文对我国商业银行效率进行比较以及研究如何提高我国商业银行效率,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一、商业银行效率研究概述

()银行效率的内涵

效率(Efficiency)在经济理论上一般指的是投入与产出或成本与收益之间的关系,是衡量经济单位经营业绩的重要指标。高鸿业的《宏观经济学》将效率界定如下:若在不减少一种物品生产的情况下,就不能增加另一种物品的生产时,它的运行便是有效率的。也就是当某种投入资源配置的改变在不能使某些社会阶层状况变坏时,也不能使一部分社会阶层的状况变得更好的状态。而投入或成本,从一般意义上说,就是在一定的科学技术条件下生产一定产品所需的生产资源,包括劳动力资源和物质资源。经济学上讲一个经济单位是“有效率”的,指的就是这一经济单位用一定的技术和生产资源为人们提供了最大可能的满足。

商业银行效率从本质上讲,是指银行对其资源的有效配置,是银行市场竞争能力、投入产出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总称。就其内涵而言,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商业银行的效率并不是简单的成本收益的一个对比关系,而是从投入产出角度衡量的一个综合的概念,其投入和产出并不仅仅局限于货币化的投入和产出。(2)商业银行效率是关于银行资源配置情况和各项资源利用的有效程度的衡量。(3)商业银行的效率可以是从整体衡量的效率,也可以是从某一功能单元或某一局部衡量的效率。(4)商业银行效率的测算与比较是建立在同一背景、同一基础上的,其效率值只是一个相对值,是在所选取的决策单元内进行的测算与比较,没有绝对的高效率与低效率。银行效率有以下几种:规模效率、范围效率和X效率。

1、银行规模效率

规模效率衡量了银行在长期成本曲线的最低点上(即处于最佳规模)生产时成本减少的水平。如果产出增长率高于成本增长率,则该银行处于规模无效率状态,通过扩大规模可以使效率更佳;如果产出增长率低于成本增长率,则该银行也处于规模无效率状态,规模扩大会造成资源浪费;如果产出增长率等于成本增长率,则该银行处于规模有效率的状态。

本斯顿(Benston 1972 )最早研究了银行业的规模经济效应,他发现,不管自身规模大小,给定其他条件不变,银行规模扩大 1 倍,平均成本将下降 5%8%。但规模效率有一定范围,当规模处在合理范围内时,

规模经济是提高银行效率的关键因素,超过某一产出水平,银行平均经营成本会停止下降并逐步上升,这表示规模效率己被耗尽。

2、银行范围效率

范围效率是指银行是否提供了最节省投入成本的业务组合。在给定产出水平上,如果经营多种业务的银行的成本低于专业经营银行的成本,那么,经营多种业务的银行存在范围效率;如果经营多种业务的银行的成本高于专业经营银行,则存在着范围不经济。银行出现业务范围效率的主要原因是对各种投入的分享,固定成本分摊和信息互补可以使得平均成本下降。然而,范围的扩大也可能导致范围不经济,比如业务范围过大导致管理机构过于庞杂,使得成本上升,繁琐的规则也会大大降低效率。

3、银行X效率

传统理论认为银行效率来自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但国外经济学家研究表明,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效应在银行业中并不显著。目前X效率被认为是决定金融机构经营绩效至关重要的因素,银行效率的研究范围也由最初的规模效率和范围效率发展到目前以研究 X效率为主。X效率是除规模效率和范围效率之外的所有技术效率和配置效率的总和。X效率的判断标准认为,如果银行没能以最节省成本的方式生产既定产出,那么它处在 X无效率状态,它或者浪费了使用的投入,或者在生产时使用了错误的组合,即技术无效率或配置无效率。

(二)、中外对银行效率的研究

1、国外银行效率的研究

1)、关于银行业的规模效率。多数早期的文献认为,银行业的平均成本曲线呈平坦的U型,也就是说中等规模的银行比特大型或小型银行的规模效率略高,其中主要的不确定性因素是平均成本曲线最低点即U型曲线的底部在几何规模上(BergerHunterTimme1993),成本减少的水平。对于最小的银行来说,存在规模经济现象,即随着银行规模的增长,平均成本下降。这种规模影响通常不超过成本的5%。大型银行的平均成本保持不变或表现出轻微的规模不经济。平均收益随银行规模的上升略有增加(1%4%)。

2)、关于银行业的范围效率。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至80年代初,理论界对银行效率的研究重点转向了范围经济是否存在。1982年,经济学家Bomber等提出假说,认为从事多种业务经营的银行可以享受到成本降低或得到多种供给利益,从而提高银行效益,其原因在于固定成本分摊、信息经济、降低风险和客户经济等方面。1987Kolari·James运用“聚类分析法”对美国约600家银行按各类业务占比状况,对农村类银行、城市类银行、批发业务类银行以及零售银行业务类银行等分组进行了业务范围效率假说检验。结果表明,经营多种组合业务都比经营单一业务会带来降低成本的业务范围效率。但有一个前提条件,这些业务在信息资源上相关且共享。90年代,对银行业务范围效率的研究结论又存在很大的争论。有研究表明,个别产品的组合(如贷款和存款)的联合生产经营存在业务范围效率,但很难找到普遍性的范围经济存在的理由。众多经济学的研究表明银行的范围经济随各国银行规模的不同而有所差异,没有数据能证明是否存在统一的范围经济。

3)、关于银行业的X效率。进入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由于国际银行业竞争加剧,各国银行都把提高竞争力放在首位,加强了银行管理。与此相对应,经济学界对银行效率的研究兴趣也转向了分析银行管理和内部资源配置上来,即银行控制成本和产生收益的管理能力,即银行X效率的研究。比较一致的观点认为,对于同等规模和产品组合的银行而言,由于X无效率造成的平均成本比行业可能的最低值要高出20%,而由于规模和产品组合不当造成的无效率则不到成本的5%(BergerHunterTimme1993)。也就是说,银行业至少有20%的成本被无效率侵蚀掉了,而这种无效率并非因为银行选择了错误的规模或监管当局对其业务范围的限制。许多关于银行效率研究的文献将银行的经营管理比作“黑匣子”(Black Box)。最新的研究则试图打开这一“黑匣子”,找出影响银行X效率的因素。

2、国内对银行效率的研究

对于银行效率的研究,国内相关的文献采用数据包络分析方法的研究最早从 2000 年开始,初期的研究文献大都倾向于使用一些常规的单要素指标,如资产利润率、人均创利率、存款费用率等指标。这些指标能够大致反映银行经营状况,但其所提供的信息相当有限,无法全面反映银行效率的改进及其相关因素的贡献程度。近年来,我国学者对商业银行效率进行了大量的实证分析。到目前为止,多集中在采用数据包络法分析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与其他股份制银行的效率对比方面。还有一些学者采用了其他方法,包括参数法、单因素法和TFA等对商业银行效率进行了评价。提出了改变我国国有商业银行制度效率的基本思路和策略。同时,从制度层面解释了我国国有银行效率低下的原因,认为银行业的市场组织形式、银行的客户类型以及政府过于偏重对稳定的追求对银行业的效率有不利的影响。

二、商业银行经营效率的DEA分析

(一)、DEA方法简介

DEA 是使用数学规划模型比较决策单元间的相对效率,对决策单元做出评价的方法。一个决策单元(Decision Making Unit,简记 DMU)在某种程度上是一种约定。它可以是学校、医院、法院、空军基地,也可以是银行或企业。其特点是:每个 DMU 都可以看作是相同的实体,亦即在某一视角下,各 DMU 具有相同的输入和输出。通过对输入输出数据的综合分析,DEA 可以得出每个 DMU综合效率的数量指标,据此将各 DMU 定级排序,确定有效的(即相对效率最高的)DMU,并指出其他 DMU 非有效的原因和程度,给主管部门提供管理信息。DEA 还能判断各 DMU 的投入规模是否恰当,并给出了各 DMU 调整投入规模的正确方向和程度。

(二)、银行效率的DEA评价

1、样本和投入产出度量的选择

合理定义投入与产出,是正确利用DEA方法测量银行效率的一个关键问题。目前理论界对银行投入与产出常用的界定方法有:生产理论法、资产组合理论法、金融媒介理论法。

生产理论法认为银行是存款与贷款账户服务的提供者,相应的银行投入为劳动力和自有资本等,产出为银行存款和贷款的账户数等,银行的生产成本不考虑利息支出。

资产组合理论法把银行看作是金融市场里一般的机构投资者,基本上不考虑银行自有资本和劳动力投入,相应的银行投入应为银行资产负债表上的负债项,产出应为银行资产项的贷款和证券投资额。

金融媒介理论法则认为仅仅市场本身可以最优地媒介资本的借贷和风险的配置时,金融中介机构(商业银行)是多余的,但金融市场通常是存在缺陷的,所以商业银行存在的主要功能是金融媒介,即利用资本和劳动力吸收存款和其他资金,然后将其转换成贷款和其他资产来获得利润。银行的投入为劳动力、自有资本和各类存款等,产出为投资、贷款、利润等。

本文在指标选取时,综合了这三种观点,并尽量保证所选指标能满足以下三个条件:(1)银行效率评价的要求,即客观反映银行的竞争力水平;(2)从技术上尽量避免投入(产出)指标之间具有较强的线性相关关系;(3)指标的代表性和易获得性。

结合我国商业银行实际情况,本文选取了固定资产净值、所有者权益、营业费用作为银行的投入指标,贷款、净利息收入和税前利润作为产出指标。使用DEAP2.1软件对数据进行了分析,得出了各家银行的综合效率、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

2、实际评价结果

本文通过deap2.1软件,我们计算出了20062009年这11家银行的综合效率、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从计算结果我们可以看出从20062009年我国银行效率有较大程度下降。

3、对结果的分析

通过分析可以看出,在2006年~2009年间,我国商业银行的综合效率和纯技术效率逐年下降,从1.000下降到了0.734;而规模效率一直处于较高水平,在2006年为1.000,而后三年在0.960左右。

2006年,国有商业银行在综合效率略高于股份制银行,而在2006年~2009年上远低于股份制银行同期水平,两者在2009年差距最大,达到33.12%

国有银行的纯技术效率逐年下降,2009年为0.747。股份制银行的纯技术效率2007年和2008年略有下降,2009年又重新达到1.000

国有商业银行的规模效率2006年为1.000,而在2007年下降到0.961,随后两年都在0.960左右;而股份制银行在2006年~2008年都保持在0987 左右,在2009年下降到了0.977

我们可以看出,随着时间的推移,国有银行和股份制银行之间的效率差异逐渐增大,说明股份制银行在综合效率和纯技术效率方面比国有商业银行提升更快。当前,国有商业银行的主要利润来源是存贷差,而缺乏金融业务创新。

在国有商业银行中工商银行和建设银行的综合效率、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最高,在20062009年中都均达1.000。股份制有银行中,兴业银行、浦发银行、民生银行的综合效率、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也达到了1.000。而华夏银行和中信银行综合效率从1.000下降到0.4090.261,技术效率从0.4180.316,说明两家银行还有很大的改善空间。

三、商业银行经营效率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一)、模型设置

本文获取了20062009年各家银行的贷款、净利息收入、税前利润、固定资产净值、所有者权益之和及营业费用等数据,经过筛选共有11家银行的数据符合标准。

本文分别选取20062009年四年我国商业银行各家综合效率、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作为被解释变量。在解释变量方面分为资产质量、资本充足率、资产配置、流动性四个部分选择不良贷款准备在净利息收入所占比重来反映资产质量的特征,选择Equity/Tot Assets来反映资本充足率的特征;选择Net Loans/Tot Assets来反映资产配置的特征;选择interbank ratio来反映流动性的特征;具体说明如下:

(二)、模型检验

1.综合效率影响因素的面板分析

使用EVIEWS5.0软件,得到回归数据,见附表567的数据。我们可以得到表4的分析结果:

4 综合效率影响因素的面板分析

注:括号内数值表示T值的Std. Err;符号*,**,***分别表示10%, 5%, 1%的显著性水平。

从回归结果中,我们可以看出:(1)资产质量对银行综合效率有显著的影响。在普通最小二乘法模型和固定效应模型下,显著性水平达到5%;在随机效应模型下,显著性水平达到1%。(2)资本充足率对银行综合效率有显著的影响。在普通最小二乘法模型下,显著性水平达到5%;在固定效应模型和随机效应模型下,显著性水平达到1%。(3)资产配置对银行综合效率有显著的影响。在普通最小二乘法模型下,显著性水平达到1%;在随机效应模型下,显著性水平达到5%。(4)流动性对银行综合效率有显著的影响。在普通最小二乘法模型下,显著性水平达到5%;在随机效应模型下,显著性水平达到1%

2.纯技术效率影响因素的面板分析

从附表8910的数据,我们可以得到表5的分析结果:

5 纯技术效率影响因素的面板分析

注:括号内数值表示T值的Std. Err;符号*,**,***分别表示10%, 5%, 1%的显著性水平。

从回归结果中,我们可以看出:(1)资产质量对银行纯技术效率有比较显著的影响。在普通最小二乘法模型下,显著性水平达到5%;在固定效应模型和随机效应模型下,显著性水平达到1%。(2)资本充足率对银行纯技术效率有显著的影响。在普通最小二乘法模型下,显著性水平达到

5%;在随机效应模型下,显著性水平达到1%。(3)资产配置对银行纯技术效率有极为显著的影响。在普通最小二乘法模型下,显著性水平达到1%。(4)流动性对银行纯技术效率有显著的影响。在普通最小二乘法模型下,显著性水平达到5%;在固定效应模型和随机效应模型下,显著性水平达到5%

3.规模效率影响因素的面板分析

从附表111213的数据,我们可以得到表6的分析结果:

6规模效率影响因素的面板分析

注:括号内数值表示T值的Std. Err;符号*,**,***分别表示10%, 5%, 1%的显著性水平。

从回归结果中,我们可以看出:(1)资产质量对银行规模效率有极为显著的影响。在随机效应模型下,显著性水平达到1%。(2)资本充足率对银行规模效率有显著的影响。在固定效应模型下,显著性水平达到5%。(3)资产配置对银行规模效率有极为显著的影响。在普通最小二乘法模型下,显著性水平达到1%。(4)流动性对银行规模效率有较为显著的影响。在固定效应模型下,显著性水平达到10%

四、提高我国商业银行经营效率的建议

(一)、提高资产质量

资产质量是衡量一家银行经营的重要标准。本文我们选用了不良贷款准备在净利息收入所占比重来反映。在假定其他变量不变的情况下,资产质量对银行综合效率、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都影响显著。当资产质量提高1%,银行综合效率提高0.305%,银行纯技术效率提高0.299%,银行规模效率下降0.002%

我国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率保持在一个较低的水平。在经历了美国次贷危机之后,各个商业银行应在投资时注意金融资产的质量,尝试以各种新的形式处置不良贷款,防止资产证券化带来更大的风险。

(二)、提高资本充足率

资本充足率的高低意味着银行抵御经营风险能力的大小。20066月修订的《新巴塞尔资本协议》不仅包括原有的8%的资本充足率的最低要求,还提出监管部门要对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的监督检查和市场纪律的新规定。自2006年后,国有银行业全面开放。国有商业银行必须按照巴塞尔资本协议的要求,保证最低资本充足率不低于8%,核心资本充足率不低于4%。从附表5可看出,在假定其他变量不变的情况下,资本充足率对商业银行经营效率有较为显著地影响。当资本充足率提高1%,银行综合效率提高0.962%,银行纯技术效率提高0.388%,银行规模效率提高0.598%。因此,提高资本充足率对我国商业银行的经营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我国商业银行存在资本结构单一,盈利水平较低等问题,应注意提高资产质量和盈利水平,使风险资产保持在一定比率,减少风险过高的资

产的数量,使其经营符合安全性、流动性和赢利性的要求。

(三)、合理配置资产

资产配置是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国有商业银行的主要业务多集中在吸收存款和发放贷款,我国商业银行的业务开展多集中于发放贷款和贸易融资。因此,合理确定贷款在总资产的比重,是商业银行能更加安全有效地开展业务的前提。我们可以看出,在假定其他变量不变的情况下,资产配置对商业银行效率有机及其显著的影响。当贷款在总资产中占比提高1%,银行综合效率提高1.095%,银行纯技术效率提高1.133%,银行规模效率提高1.210%。所以,国有商业银行应在确保商业银行经营原则下,尽量提高贷款所占的比重,合理对贷款进行管理,提高其经营效率。

(四)、提高流动性

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三性原则为:安全性、流动性、赢利性。流动性风险是传统商业银行的主要风险之一,是指商业银行掌握的可用于即时支付的流动性资产不足以满足支付需要,从而使其丧失清偿能力的可能性。在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中,保持资产的流动性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尤其是商业银行应该结合银行自身的经营状况和资产负债表的结构,进行流动性需求预测。根据数据可以得出,流动性对商业银行经营效率有较为显著的影响。银行流动性提高1%,银行综合效率下降0.534%银行纯技术效率下降0.571%银行规模效率下降0.089%

(五)、加强人才培养

首先,商业银行应加强对客户经理的培养,实行客户经理制并坚决加以贯彻,尤其是要落实好客户经理的准入、考核、晋升、淘汰系列制度,使客户经理队伍建设走上规范化道路。
      其次,加强人力资源管理。按照银行发展规划和形势要求,多渠道地引进复合型的管理人才。特别要重点引进精通国际金融产品的专门人才、电子网络专家、市场营销专家和精通多种金融业务技能的人才。要加大工作力度和环境改善,加快吸收具有海外银行业务经验的出国留学人员和外国专家的加盟,提高员工的专业知识,同时注重员工综合能力的提高。银行还应建立合理、有效的人才管理和激励机制,建立国际化人才培养、考评和使用机制,打造国际化人才团队。

参考文献

[1] 邓智毅.金融效率制度性分析.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3

[2] 贾瑛瑛.中国银行业走出去把握机遇 防范风险.中国金融,200818).

[3] 高鸿业.宏观经济学.第3版.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424

[4] 郭妍.国有商业银行效率决定因素.金融研究,20052

[5] 李冠,何明祥.基于DEA的商业银行效率评价研究.数学的实践与认识,2005 355

[6] 李伟杰.始于大国还是始于邻国_国有商业银行跨国经营战略分析.浙江金融,20081

[7] 王聪,邹鹏飞.中国商业银行效率结构与改革策略探讨.金融研究,20063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401557f2fab069dc50220186.html

《商学院金融学本科函授毕业论文 中国商业银行经营效率实证分析 论文正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