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改变命运

发布时间:2018-07-02 10:45:36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在中国是“教育改变命运”,还是“高考改变命运”?

家长对教育的教育改变命运的观念因为传统的科举制度根植人心,而改革开放初期一部分贫困学生通过高考进入大学完成命运的改变的现实案例,进一步造成了社会对于教育改变命运的笃信。部分家长为了追逐能让孩子考入理想大学的优质教育,不惜缴纳高昂的择校费、不惜购买天价学区房,不惜为高考移居他乡,甚至不惜作奸犯科冒名顶替”……


  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和分化,参与对教育改变命运追逐的人越来越多,但是机会却不再增多了。普通民众更多地把注意力集中到教育公平和教育资源均衡上面,而一些有钱、有权的人则更加注重对优质教育的追逐。


  在人们的心目中,教育不仅仅为学生们提供了鱼跃龙门的机会,也为一般家庭提供了向上流动的机会。家长们重视教育,或许更多的是重视这个向上流动的机会,当然,这个机会是通过高考来实现的。在当前,家长对教育的重视,与其说是因为教育改变命运,倒不如说是因为高考改变命运正是如此,教育也变成了为追求一张改变命运的入场券而准备的教育。


  在很长时间内高考的社会影响都被视为正面和积极的,因为高考能够使得普通民众有一个跻身精英群体的机会。正是在这种观念之下,家长以孩子考上名校为荣,教师因培养出名校大学生而名利双收。教育改变命运,教育即升学的观念深入人心,愈演愈烈。家长、教师、教育专家们集中精力按照高考所要求的知识点采用各种方式对学生进行重复训练,浑然不考虑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也少不考虑社会对学生的需求。各种学法、教法、名师、专家充斥于教育之中。

 

教育资源的零和博弈

 


  根据上述种种,笔者不禁发问,教育改变命运或者高考改变命运是一个真命题吗?从成功学的角度来看进入到名校的学生,他们的命运确实在某种程度上改变了。可是从宏观上来讲,绝大部分学生的命运都没有改变,甚至被人视为失败者。教育改变命运,可改变的是谁的命运?只有那些进入到名校的学生的命运才得到了改变,而且这种改变还是由高等教育资源分配不均衡造就的。由此看来,基础教育改变人的命运更多的是一种教育资源分配的过程。从宏观上看,名校名额就这么多,被改变命运的人的总数是恒定的,无论高考如何改革,教育资源如何均衡,无外乎是一个零和博弈,这个过程和教育质量几乎没有太大关系


  身处零和博弈局面中,不少教育资源薄弱地区(比如农村)的家庭发现无法在这个博弈中获胜的时候,就令孩子早早辍学进入社会。通过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中国农业政策研究中心等机构做出的《中国农村中学辍学调查》可知,农村地区整个中学阶段(初中、高中和中等职业学校)的累计辍学率高达63%。也就是,如果最初有100名学生进入初中,那么只有其中37名学生会从普通高中或中职毕业。


  这个结论充分证明了在教育资源薄弱地区的人们眼中,教育除了提供改变命运的机会之外,提供的其他东西是很少的。故而当农村学生发现无法获得改变命运的机会的时候,便会果断辍学。

 

用育人取代投机

 


  去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努力使每一个孩子有公平的发展机会,显然这个公平发展的机会绝对不是改变命运的机会,绝对不是零和博弈下的升学教育观,不是机会恒定、顾此失彼的科举教育观,而是每一个人都能够在教育中获得长足发展,使得不同背景的人都在受教育的基础上有决定自己命运走向的能力。靠争夺名额来改变命运的零和博弈,并不是真正的教育。正如今年2月,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所说:全社会科学的教育观还未真正树立,实际工作、现实生活中背离科学的人才观、质量观的情况还时有发生。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又提出发展更高质量更加公平的教育,显然这种更高质量的教育不是为了加剧教育的零和博弈,这需要我们对教育重新认识。我们应该认识到,教育不是不同家庭环境的学生之间升学的零和博弈,对教育质量的追逐更不是通过择校、移民等手段进行的教育投机。诚如杜威所说,教育即生长,所有的学生应该在教育中通过互相合作获得属于自己的成长。而提高教育质量的目的,则是提供更多可能满足多样性的学生需求。


  故而只有改变高考中隐藏的教育投机观念,使得教育真正为学生成长提供帮助,教育才会更加关注学生个人成长,才会致力于开发出大量、多元的课程来为每一个学生成长提供帮助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3fcd9c6ad0d233d4b04e693e.html

《高考改变命运.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