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电视相亲类节目发展现状的思考(论文)

发布时间:2013-12-19 17:28:43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对电视相亲类节目发展现状的思考

摘要:近年来,电视相亲类节目层出不穷,风靡一时,节目收视率屡创新高,给社会造成了广泛的影响。如《非诚勿扰》这样类似的相亲节目,究竟有何不凡之处,竟能在短短的半年时间内,引起全国上下的观看热潮,呈现出波涛汹涌之势,独挡各大卫视收视率榜首?本文将对其进行一个简单的整理,并思考其未来生存发展之路。

一.相亲节目的缘起

1. 爱情、婚姻、家庭是人类永恒的话题。在电视节目形态中,与这一话题有关的相亲节目早已不算新鲜。1988年山西电视台的《电视红娘》,可以说是我国电视史上最早的婚恋节目,当时节目形态比较简单,没有华丽的包装,纯粹就是给未婚男女“牵红线”,但由于节目运作不够成熟,两三年后便归于平静。之后,将此类节目推向高潮的是在1998年湖南卫视推出的《玫瑰之约》,创下了当时湖南卫视的收视奇迹,一时间,克隆征婚节目的玫瑰之花开遍全国。但是在经历了短暂的辉煌之后,这些节目纷纷遭遇到瓶颈,渐渐淡出荧屏,销声匿迹。直到2009年底又引发了第三轮相亲节目的狂潮,以势头最猛的江苏卫视的《非诚勿扰》为代表,相亲节目再次成为电视荧屏的热门“玫瑰”。

2.80后独生子女的“剩男剩女”时代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节奏也跟着加快,适婚的单身男女在社会快节奏的步伐中,无暇顾及自己的婚恋问题,加之多元化的价值观冲击,被剩或主动要剩的男女逐渐增多。而这些相亲类节目的创意之始也都是受时下“剩男剩女”现象的启发,以迎合社会热点话题。而“剩男剩女”则普遍存在于80后一代的大城市独生子女中,如初所料,最后来到节目中的嘉宾也都是以80后为主的。因此,这些男女嘉宾所展现的婚恋观并不是所有人的观点,而仅仅代表80后的城市男女。一个独生子女的婚姻会变成整个家的头等大事,他们在婚恋上所承受的压力无形之中被迫增加,也就有迫切的婚恋交友需求,而通过相亲打开社会交际圈则是一种被广泛接受的方式。另一方面,80后是独生子女的第一代,学习、工作和生活上所承受的压力也更为严峻,以金钱为导向的社会价值观严重地左右着他们自我价值的判断。情感上,一个独生子女的童年大多很单调,没有太多的色彩,不像那些从小相伴一起长大的兄弟姐妹的家庭,他们经历着孤独的成长,习惯了以自我为中心的思维方式,很难有机会去换位思考。他们总是恍惚着,不知道自己到底想要什么,不知道想要的东西到底适不适合自己,也不确定想要的东西是否同样需要自己。虽然表现的总是很自信,但实际上是因为心虚,因此谈婚论嫁就避免不了会带着游戏的态度。其实他们是整个社会最脆弱,也最缺乏安全感的一群人。

二.电视相亲类节目的发展现状

1.在国内的发展情况

1.1 节目同质化

近两年来,以江苏卫视的《非诚勿扰》为代表,各大卫视的相亲类节目纷纷跃居综艺娱乐节目收视率的榜首,如湖南卫视的《我们约会吧》、东方卫视的《百里挑一》等等。各大电视台争相上马相亲类节目,和以往很多热播综艺节目一样开始跟风模仿。

此前,《超级女声》曾引来国内电视歌唱真人选秀节目的阵阵跟风,这次,相亲类节目如出一辙。另外,观众也不难发现,这些相亲节目大多都是以女嘉宾为权力中心,男嘉宾被评论并获得选择权留在舞台上,尽可能的展现自己的才艺、经济、能力等等。在场景、人物的设置和提问回答、才艺表演、男生反选等环节的设置上大同小异。这些都导致电视节目最终在同质化竞争下走向以媚俗博采,靠造假取胜。此类节目若想继续生存下去,一定要避免类似的现象发生,不然很可能会造成电视相亲类节目热潮的又一轮消退。

1.2. 电视台片面追求收视率,恶性竞争

现代社会是一个竞争的社会,各行各业的竞争都很激烈,电视台也不例外。为了追求高收视率,节目组在制作过程中对节目的内容不加以严格审查,甚至为了提高自己节目的知名度,刻意对嘉宾进行包装以求标新立异,这严重缺乏社会道德责任意识。电视台为追求利润推出一些低级、庸俗、有违社会主流价值思想的行为是非常不负责任的。

如今相亲节目是越来越火,但火的并不是相亲的成功而是个人知名度和节目收视率。《非诚勿扰》自开播以来,节目收视率节节高升。据中国权威的索福瑞71城市电视节目收视率统计,江苏卫视的《非诚勿扰》的收视率仅次于《新闻联播》和《天气预报》,牢牢占据各大卫视每周收视第一的宝座,并遥遥领先排在后面的节目。高收视必然会带来高收益。即便广告费高的离谱,还是有那么多广告商挤破头想搭乘《非诚勿扰》。然而,广告收入只是一种显性的收入,《非诚勿扰》带来的还有更为丰富的收入,就是江苏卫视的品牌影响力。此等好事,各大卫视怎能错过?于是大家纷纷投入战场,以求分得一块蛋糕。电视节目就这样变成了疯狂敛财的商人,难怪央视著名主持人崔永元会说出“收视率是万恶之源”的惊人之语。

2.在国外的发展情况

国内电视台相亲节目如火如荼,国外也一样流行电视相亲,其实,相亲并非“中国特色”,发展至今已经有46年的历史,经历了变迁的国外电视相亲节目已经趋于成熟。

2.1 美国应该是电视相亲节目的鼻祖,但是节目的形式和国内的相亲节目有很大的区别。美国的相亲节目是电视真人秀,像电视剧一样,每个星期播出一集,从开始到大结局,观众得在电视机前守上数月,成与不成,最后一集见分晓。

2.2 近两年,国外的年轻人正在形成一种“新相亲主义”。他们对相亲的成败早已看得并不那么重要,甚至把相亲看成了结识朋友、拓展交际的一种新方式,重要的是有趣、好玩。成功固然可喜,失败更要淡然处之,反正多认识了一些朋友,不宜结婚为目的的恋爱都是耍流氓的时代已经过去了。

三.相亲类节目为何再次“火爆”荧屏

在短短几个月的时间内,曾经消迹一时的电视相亲节目迅速以“井喷”之势在各大卫视黄金时间强档推出,令无数电视观众纷纷准时锁定频道,究竟原因何在呢?

1.现代电视技术性因素

1.1 全新的定位

例如《非诚勿扰》被定义为“新派相亲交友节目”,“新派”无疑是最大的亮点,而“交友”也打破了传统电视相亲节目以寻找结婚对象为目的的束缚,即便最终不能走到一起,但在接触交往的过程中说不定可以成为很要好的朋友,何乐而不为呢?再者,这些节目定位在时尚、婚恋的真人秀,参与者大多以 20岁到30岁为核心。这些年轻人大胆直言,气质各异,更充满可变性和魅力。而这些核心年龄层的男女,又带动了所有得亲朋好友,只要家里有适龄青年,全家老小都会喜欢上这个节目的,这样无疑在不知不觉中把相当一部分数量的观众都锁定成了目标观众群。

1.2. 精心的包装策划和创新

新派的电视相亲节目大多形式新颖、策划精心,让观众们有耳目一新的感觉,不再枯燥无味。无论是从舞台、灯光、音响的设计还是摄像机位的安排、后期制作合成等方面,都做到了能够迅速吸引观众眼球的实力。节目的背景音乐设计,更是贴合了节目发展的各个阶段。当男女嘉宾配对成功时,背景音乐通常是比较欢快甜蜜的;若没有配对成功则略显伤感落寞。这些适应的背景音乐更是激起了电视观众的心理共鸣。在环节设置上,一男多女或是一女多男的形式的出现,改变了以往相亲节目一对一的形式,使节目增添了不少戏剧性的看点,从而引发更多可供娱乐讨论的话题。节目主持人也是不容忽视的一个重要环节,为节目增光添彩,湖南卫视的《我们约会吧》由资深娱乐主持人何炅担当主持,江苏卫视的《非诚勿扰》则请来了著名的新闻主播孟非。同时还安排了不同的专业人士从中点评,增添了节目的趣味性娱乐性和可看性。

2.社会性因素

2.1 节目的话题性成为收视法宝

这是相亲节目火爆不可忽视的一大因素,每一期节目都形成了话题性,网络报刊等各大媒体都为节目话题的延伸提供了讨论平台,随后迅速发酵,加快了节目的传播速度。像“富二代”“宝马女”“拜金女”等等的话题,在网络上引起了不少的争论,有赞赏其个性的,有谩骂其无耻的,众说纷纭。因此,网络等新媒体也变相推动了节目的快速蹿红,收视率一路飙升。同时,节目也出现了国际化的趋势,外国朋友的出现为节目增加了不少看点和话题。当收看相亲类节目成为一种时尚,当相亲节目成为人们共同讨论的话题时,不看则意味着一种脱离群体,很显然,谁也不愿意被大家疏离。

2.2 大众文化助推了节目的发展

电视作为大众文化传播的载体,传达着大众文化的意志,而大众文化则通过电视媒介向主流价值观发起挑战。在《非诚勿扰》中,各种各样的价值观得到了全方位的展示。“富二代”“宝马女”“拜金女”相继粉墨登场,引发了更多的收视看点,“宝马女”马诺一句“宁肯在宝马车里哭”引发了众多观众和网友的攻击和谩骂,大家争相围观更是助推了节目的收视高潮。可以说,这样的相亲节目完全颠覆了人们传统印象中的相亲,实则是披着相亲嫁衣的电视真人秀节目。而正是由于这些节目引发的各种争议性的话题,才使此类节目比传统的相亲节目有了更多的看点。

四.电视相亲类节目“繁荣发展”的利弊分析

新派电视相亲节目以新颖的面貌形式和十足的话题性在社会上掀起了不小的浪潮,但随着越来越多的犀利字眼和敏感话题的出现,社会的质疑声和批判声也越来越大,引起了恶劣的社会影响。最终导致国家广电总局下发正式文件,对相亲类节目进行批评整改,人民日报和中央电视台也纷纷发表评论批判。

1.不良影响

1.1 对道德底线的冲击

电视相亲节目是为当今社会的剩男剩女们搭建一个相亲的平台。原本举办这样的电视节目初衷是好的,希望通过这个节目为更多的单身男女寻找自己幸福的另一半。但是由于节目内容在此过程中对于道德底线的把握不够,很多庸俗、虚假的信息在银幕前频频出现,因此在社会上引起了十分强烈的反响。在这些人眼中,她们把纯洁的爱情当做是一种交易,为了钱可以什么都不顾, 她们不明白道德才是我们所需要的第一精神财富,真正幸福的婚姻是不可能超越道德底线的。

1.2 对传统美德的颠覆

人性的真、善、美一直是我们提倡与追求的,而中华民族正具备着这样的传统美德。在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真、善、美的提倡与实现需要每个国人的支持与努力。而电视相亲节目的部分内容很大程度上颠覆了我们对真、善、美的一贯理念,值得我们反思。节目中有些嘉宾的身份疑惑重重,有些嘉宾则刻意制造敏感尖锐的话题来炒作自己,有些甚至是托,这些行为都极度缺乏诚信,失去了相亲节目的本质特点。有些嘉宾更是言辞犀利、咄咄逼人,一些无聊、低级的趣味一时间竟成为了时尚的潮流,这严重影响了正统的婚恋观,败坏了社会风气。在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 这些现象的出现对于社会的危害性是很大的,我们要倡导主流的真、善、美,坚决抵制消极错误的思想。

2. 良性影响

当然,我们也不能盲目的把相亲节目一棍子打死,毕竟新派的相亲节目相比以前的来说确实有创新之举,这无可否认。也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现代男女的婚恋观,即使其中暴露出一些不为传统思想所接受的价值观,但也提供了让人们思考的素材,同时引起了一些有益的社会讨论,有利于和谐社会的构建。

五.电视相亲类节目进退之维

电视相亲节目存在这么多的争议,充分说明了它很火,所以才能引起这么大的关注。然而,相亲节目只是社会现实的折射,没有这样的社会现实,那些言论也找不到生长的土壤。在经历了全面整改后的相亲节目是否还能保持原来的魅力?电视相亲节目在未来将如何继续生存?

1 只有创新才能使中国电视业走出困局

我国电视节目发展的病根还是创新意识的缺失和对他人劳动成果的不尊重。如果说,对于仍处于成长期的内地综艺节目而言,刚刚起步时学习和模仿海外栏目是不可避免的;那么,国内综艺节目要想真正崛起,必须从“中国制造”变为“中国创造”。

2 加强节目的规范化运作

“宝马女”马诺在《非诚勿扰》中的一句“宁可在宝马车中哭泣,也不愿坐在自行车上笑” 曾引起不断争议,她也因此成为电视台恶拼收视率的抢手货。国家广电总局曾下发过两份文件,对相亲节目中存在的造假、炒作、拜金主义等不健康价值观等现象进行整治,明文“严禁伪造嘉宾身份,欺骗电视观众”、“不得以婚恋的名义对参与者进行羞辱或人身攻击,甚至讨论低俗涉性内容,不得展示和炒作拜金主义等不健康、不正确的婚恋观。”广电总局的这一通知,有利于电视节目的健康发展,有利于引导和保护婚恋节目的规范化运作。

3 媒体应加强社会责任意识

媒体对利益的追求集中体现在收视率上,这无可厚非,但是电视台作为一个重要的宣传媒体不仅仅要看到经济利益,更应该看到自身的责任。媒体应创造一种积极、和谐的社会舆论,不断强化自身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意识。电视媒体要在经济利益和社会责任之间寻求一条平衡之道,要坚决抵制片面追求收视率而导致的低俗之风,积极尝试在这类节目中注入严肃的社会责任感和理性的人文思考。

4 提高全民道德文化素养

出现电视相亲节目诸多问题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部分公民道德素质不高,精神文化缺失,只有加强与改进公民的道德素质才能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因此,我们应该在全社会弘扬浓厚的文化氛围,宣扬主流意识文化,在当代市场经济条件下,提高公民的道德素质应在文化建设方面着手,使高雅积极的主流文化占领社会的文化阵地。

5 完善相关的法律政策

要加快完善情感类电视相亲类节目的法律法规,对于不负责任的媒体与个人进行相关的警戒与处罚,以适应市场经济下媒体改革与发展的需要。除了加强与完善我国电视相亲类节目的立法外,执法的公正严格更是关键,只有公正廉洁执法,坚决抵制关系网才能实现媒体的健康发展。总的来说,只要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在加强立法的同时强化执行护法工作,我国的电视相亲类节目一定会走出困境,找到一条属于自己特色的发展道路

6 需要社会合力支持

  要使电视相亲类节目的问题得到解决,不仅仅是哪个部门,哪个人就可以做好的,这需要社会各界的支持与努力。首先,社会各个部门应加强领导,密切配合,个人与个人之间也应互相协同作战。各级领导应从思想上端正态度,自觉加强对电视媒体的管理与监督。其次,应从制度上解决当前电视相亲类节目存在的种种问题,规范相亲类节目的运行体制与机制。最后,应加大宣传力度, 宣扬正确意识,真正做到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节目鼓舞人。总之,我们每一个人都积极行动起来, 通过社会合力,才能为目前电视相亲类节目面临的困境寻找到出路。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3f953e1d915f804d2b16c188.html

《对电视相亲类节目发展现状的思考(论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