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三门峡市陕州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政治上学期期中试题

发布时间:2017-01-18 15:49:28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2015--2016学年高二上期期中考试

政治试题

I

选择题(每题2分,共60分)

1.蔡元培在《北京大学月刊》中指出:“治自然科学者,局守一门,而不肯稍涉哲学,而不知哲学即科学之归宿,其中如自然哲学一部,尤为科学家所需要。”这说明

①自然科学与哲学是相互联系的

②哲学的重要性之一就在于它是“科学之科学”

③研究自然科学的归宿和目的就在于推动哲学的进步和发展

④自然科学需要哲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④

2.科学家一直都想了解物质的质量从何而来。 2013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奖者早在20世纪60年代就预言,希格斯玻色子(又称“上帝粒子”)是赋予其他粒子质量的粒子,2012年在欧洲核子研究中心科学家最终发现了这种基本粒子。“上帝粒子”的准确预言表明

A.物质的存在就是被感知 B.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

C.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 D.哲学源于对实践的追问

3.同学们在学习生活中往往有这样的感受:“放学时,铃声是悦耳的;考试时,铃声是紧张的。”这种感受

①是唯物主义观点,因为意识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主观映象 

②是唯心主义观点,因为它认为客观事物是由人的主观意志决定的 

③说明真理是具体的,因条件的变化而发展 

④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是受主观因素影响的

A.①② B.①④ C.①③ D.②③

4.英国物理学家斯蒂芬·霍金说:“我注意过,即使是那些声称‘都是命中注定的而且我们无力改变’的人,在过马路之前都会左右看。”可见

①声称者的“言”体现了其客观唯心主义的世界观

②声称者的“行”带有自发唯物主义的倾向 

③声称者的世界观与方法论是脱节的 

④唯心主义在理论上是没有意义的,在实践上是行不通的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5.有人称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为半截子唯物主义,这主要是说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A.没有实现唯物论与辩证法的统一

B.是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C.在自然观上是唯物主义,在历史观上是唯心主义

D.在思维和存在的关系上不承认思维与存在的同一性

6.在西方哲学史上记载着这样一件事情:有人说水变成了酒,怎样鉴别其真假呢?大家去请教一位哲学家。这位哲学家回答:“如果在座的各位都感觉到是酒,并一致地认为是酒,那就不应怀疑酒的存在了。”下列观点与这位哲学家观点一致的有

①未有物,而已有物之理  ②意志是一切存在和运动的根源

③万物皆备于我   ④绝对理念是万事万物的本源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7.针对当前城镇化建设中出现的“雷同”现象,新华社撰文指出,城镇化建设必须因地制宜,区分不同区域、不同发展阶段的不同情况,实施分类指导,根据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水平和群众的承受能力科学制定规划。上述观点的哲学依据是

A.地理环境、人口因素和生产方式都是客观的物质的

B.农村的生产力比较落后

C.人类不是从来就有的

D.劳动使人结成了社会联系并形成了社会关系

8.苏东坡在《赤壁赋》中写道:“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下列说法中与苏东坡观点相近的是

A.日方中方睨,物方生方死 B.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

C.静即含动,动不舍静 D.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

92014年人们纷纷发问“时间都去哪儿了”。德国慕尼黑大学的研究发现,年龄在2059岁的人普遍感到无法在既定时间内完成自己要做的事情,做事的时间不够,就容易产生时间过得快的错觉。这一研究成果印证了

A.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  B.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C.运动与物质密不可分    D.意识对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作用

10.“但我不能放歌,悄悄是别离的笙箫;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徐志摩《再别康桥》)这几句诗,说明

A.人们可以摆脱客观事物的原型实现诗歌的创作

B.正确的意识可以能动地反作用于客观事物

C.诗人的实践具有能动的反映特性和社会历史性特征

D.意识活动在诗歌创作中具有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

11.广东省卫计委107日数据显示,今年全省累计报告登革热诊病例共23146例,其中肇庆92例。中国国家卫生计生委副主任王国强在广东调研疫情后表示,广东登革热疫情形势依然严峻,防控工作仍然存有盲点。从唯物论的角度来看,广东应 

①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加强疫情、病例的监测分析和处置报告 

②坚持联系的观点,完善联防联控工作机制,加强城市间信息沟通和防控措施协同

③抓住主要矛盾,开展城中村、城乡结合部等重点区域环境卫生整治,清除蚊虫孳生地

④尊重规律,按规律办事,加强医疗救治,完善病例救治指引,科学用药

  A. ①③ B.②④ C. ①④ D. ③④

12.2015年我国要保持宏观政策连续性和稳定性,将“连续稳定”和“预调微调”相结合。既要坚定信心,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又不能掉以轻心,要做好预调微调,把握好调控的力度和节奏。这说明今年的宏观调控坚持了

①客观与主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②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③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相结合

④把自在联系和人为联系结合起来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3.学习成语和古语不仅能提高汉语水平,还能从中悟出深刻的哲学道理。如“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天法地,地法人,人法道,道法自然”、“是亦彼也,彼亦是也”“万物皆备于我”,以上观点分别属于

A.唯物主义 辩证法 形而上学 唯心主义

B.辩证法 唯物主义 形而上学 唯心主义

C.形而上学 唯心主义 唯物主义 辩证法

D.形而上学 辩证法 相对主义 唯心主义

14.在西方,芝诺提出了“飞矢不动”的理论,迷惑了很多人。下列对芝诺的“飞矢不动”说评价正确的是

①承认了事物包含相对静止的一面 ②承认了事物处于绝对运动之中③认为飞箭在同一瞬间离开这一点向新的一点运动的趋势 ④陷入了形而上学的不变论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15.曾几何时,由于技术所限,人类眼中的海洋只是邻近的一方水域;随着造船技术的提高和海上罗盘的使用,人类进入地理大发现时代,视野投向更广阔的海域;而今,借助载人深潜器、大洋钻探船等高新技术设备,深海世界的神秘面纱逐步被揭开。这表明

①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 ②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③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 ④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6.“世界无车日”活动节约的能源虽然有限,但是当环保意识深入人心并转化为自觉保护环境的实践时,就会对全球节能减排事业作出巨大的贡献。这说明

①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能动的物质性活动

②实践是按照主观的内在本性改造世界的活动

③实践具有能动性、社会性和客观性的突出特点

④实践是人类应对环境的有效、合理的适应性活动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172014610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表《“一国两制”在香港特别行政区的实践》白皮书,以大量事实和数据介绍了“一国两制”政策在香港取得的成就,说明“一国两制”是香港回归后保持长期繁荣稳定的最佳制度安排。这表明

①科学构想源自实践,根本目的在于获得真理

②实践高于认识,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③真理是发展的,是理论与实践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④真理是客观的,真理能够精准预测现实的发展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18.十年前,科学家只把几十种基因突变与疾病挂上钩,现在已经把三千左右的基因突变与疾病对上号,但要搞清所有基因突变与疾病的关系尚需时日。这是因为

①认识总要受主客观条件的限制  ②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③认识对象的本质的暴露与展现有一个过程  ④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A.①④ B.②③ C.②④ D.①③

19.农谚说:“蚯蚓叫,大雨到。”一位农民气象员对此感到怀疑,经过反复观察和实验,他发现下雨前鸣叫的是蝼蛄而不是蚯蚓,于是把这条农谚改成“蝼蛄叫,大雨到”。经过进一步观察和研究,他又发现“春秋蝼蛄叫,大雨定会到”,但“盛夏蝼蛄叫,大雨不会到”。这表明 ①亲身的实践经验比他人的实践经验更可靠  ②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发展的根本动力  ③实践是认识的最终目的和归宿  ④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0.科学研究表明:人的总死亡率()与气温的关系曲线多呈U形或V形,说明高温或低温都可使死亡率()增加。这说明

A.事物的联系是具体的、无条件的 B.任何两个事物都存在着必然联系

C.任何事物都与周围的其他事物相互联系着 D.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是无法改变的

21.“神十”女航天员王亚平在太空授课中做过一个单摆实验,将支架固定后,在摆轴的前端用一根线拴住一个小球,将球拉高到一定位置后松手,球在那个高度静止不动了,给小球一个推力,小球围着摆轴做圆周运动;若是在地球上,小球则会左右摆动的。上述材料佐证了 ①联系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②联系是普遍的,任何事物之间都存在联系  

③联系的客观性意味着人不能触及客观联系 

④联系是多样的,不同的条件联系的特点不同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2.我国已逐步进入汽车社会行列。为破解城市交通拥堵难题,人们从蚂蚁穴体系的有序、高效运转中,学到了疏导交通的策略。由此可见

A.人类的意识活动具有直接现实性 B.整体功能是大于部分功能之和

C.要注重系统内部的优化趋向 D.系统优化的方法是认识世界的根本方法

23.“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出自宋代诗人苏轼的《送安敦秀才失解西归》,强调读书讲究方法,由全观分,由分观全。读书之法,要多读,熟读,仔细玩味,才能了解和体会。从哲学上说,这是因为

①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  ②整体和部分相互联系,不可分割 

③联系是普遍的、多样的、无条件的  ④实践是推动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

A. ①② B.②③ C ①④ D.③④

24 .把工作做到90%你会满意吗?请看这样一个有趣的问题:90%×90%×90%×90%×90=?结果是59 %;工作过程不是简单的叠加而是环环相扣,如果满足于每个环节的90% ,五个环节之后,你的工作成绩就是59分一个不及格的分数,可能使整个工作前功尽弃,这就是过程控制效应。材料体现的哲理是

部分统率整体,要把握好工作中的每一个环节

用量变引起质变的道理看问题

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一定能把工作做好

④要搞好局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

A.①② B.①④ C. ②④ D.③④

25.在人生的路上,有一条路每个人非走不可,那就是年轻时候的弯路。不摔跟头,不碰壁,不碰个头破血流,怎能炼出钢筋铁骨,怎能长大呢?这表明

①新事物具有旧事物无可比拟的优越性  ②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 

③新事物的成长壮大不是一帆风顺的  ④旧事物必然要走向灭亡

A.①② B.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26.“打击与挫败是成功的踏脚石而不是绊脚石”这句话哲学启示是

①用对立统一观点看问题 ②量变达到一定程度必然引起质变

③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④矛盾的斗争性与同一性具有统一性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7.“恰是未曾着墨处,烟波浩渺满目前。”如果一幅画中适当地留下不着色彩的空白,会收到特别的艺术效果。这种“空白效应”体现的哲理是

A.矛盾无处不在、无时不有 B.矛盾双方相互依赖、相互贯通

C.主次矛盾相互依赖、相互影响 D.事物性质由矛盾的主要方面决

28.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对中国的计划生育政策进行了调整:在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的前提下,启动实施一方是独生子女的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的政策。这一调整是因为

①矛盾具有特殊性 ②客观实际是变化发展的

③认识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 ④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代替旧事物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9.中国中央电视台播出的美食类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这样描写时间的味道“时间是食物的挚友,时间也是食物的死敌”。对“时间的味道”的描述从一个侧面说明

①量的积累到一定程度,便会引起质变  ②矛盾的普遍性离不开特殊性

③矛盾就是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  ④矛盾的同一性寓于斗争性之中

A.①③ B.③④ C.①② D.②④

30.十八大报告指出,全面准确贯彻“一国两制”“港人治港”“澳人治澳”、高度自治的方针,必须把坚持一国原则和尊重两制差异、维护中央权力和保障特别行政区高度自治权、发挥祖国内地坚强后盾作用和提高港澳自身竞争力有机结合起来,任何时候都不能偏废。这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A.事物的性质是由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

B.关键部分的功能对整体功能起决定作用

C.分析事物要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D.世界观揭示了事物本质和最普遍的规律

II

312014年上半年,中国经济形势闪耀新亮点,经济运行呈现新特征。种种信号和变化,表明我国经济发展正迈入新的阶段,出现了趋势性、不可逆的新常态。我们要深刻认识新常态,积极适应新常态,才能站上新的历史方位、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根据辩证唯物论的有关方法论要求,结合材料说明我们应怎样对待经济新常态。(9)

32 习近平指出,改革开放是前无古人的崭新事业,必须坚持正确的方法论,在不断实践探索中推进。摸着石头过河,是富有中国特色、符合中国国情的改革方法。摸着石头过河就是摸规律,从实践中获得真知。摸着石头过河和加强顶层设计是辩证统一的,推进局部的阶段性改革开放要在加强顶层设计的前提下进行,加强顶层设计要在推进局部的阶段性改革开放的基础上来谋划。中国三十多年来的改革开放历史,是一部先摸着石头过河的实践,后总结出规律上升为政策法律和进行顶层设计的历史。

结合材料中共产党在中国改革开放实践中对“摸着石头过河和加强顶层设计”关系的探索历程,说明人类获得认识,求索真理的特点。(10)

33企业在复杂多变的环境中保生存求发展,不仅要把握企业自身的发展,想着“三天”——昨天、今天和明天。回顾昨天,要看到改革开放30多年所取得的巨大成就以增强信心,总结经验为今后借鉴。抓住今天,就是要勇敢面对当前的困难,脚踏实地,埋头苦干,不断创新克服困难。面向明天,就是要度过眼前的危机,谋划企业未来的发展。还需时刻“三关注”——关注环境、关注资源、关注社会,努力实现人和自然的和谐相处。

结合材料,运用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谈谈企业谋划发展之策要时刻想着“三天”、实现“三关注”的哲学道理。(12)

34家风是家族的传统、规范及习俗。家风源自中国传统的乡土文化。近代以来,中国人的家风传统遭到破坏,正不断流失。原因是多方面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如今的社会条件与封建中国截然不同,人口的高速流动早就瓦解了当初的所谓“家族”,家庭单位相对变小,各自独立的空间影响了“家风”的形成,家族影响不能说没有,但已经弱化了很多;另一个重要原因是,“五四”以来,中国文化传统成为国家积贫积弱、挨打受欺的替罪羊,变成批判的靶子,被弃之如敝屣。而家风传统是重灾区之一,导致中国一度出现砸烂祖先牌位、烧毁家谱族谱、漠视家训家风的恶劣现象。

结合材料,用唯物辩证法的观点谈谈今天应该怎样对待家风。(9)

2015--2016学年高二上期期中考试

政治试题答案

1—5 DBBAC 6—10 BACBD 11---15CCDCA 16—20BDDCC 21—25BCACB 26---30BBAAC

31 ①坚持一起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根据经济运行的新特征,适应新常态,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3)

②发挥意识能动作用。深刻认识新常态,积极适应新常态。(3)

③尊重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相结合,既要尊重经济运用规律,又要积极主动作为,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3)

32 ①求索真理以实践为基础。加强顶层设计要在不断实践探索中推进。(3)

②认识具有反复性,认识受各种条件限制,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多次反复才能完成。人们顶层设计的真理性认识不是一次完成的。(3)

③认识具有无限性,社会实践是不断发展的,人类认识是无限发展的,求索真理没有止境。中国三十多年来的改革开放历史,是一部先摸着石头过河的实践,后总结出规律上升为政策法律和进行顶层设计的历史。(4)

33 ①发展具有普遍性,事物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事物发展过程中各阶段的相互联系构成事物的变化和发展。企业要想获得可持续发展,就要回顾昨天,抓住今天,谋划明天。关注环境、关注资源、关注社会,实现人和自然的和谐相处。(3)

②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这就要求坚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企业把握“三天”“三关注”就必须不断进行创新才能获得长远的发展。(3)

③事物发展的方向是前进上升的,道路是曲折的迂回的。企业要对未来充满信心实现可持续发展;又要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不断克服前进中的困难。(3)

④事物的发展总是从量变开始的,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企业要重视量的积累,把握今天,脚踏实地,埋头苦干。(3)

34 ①一分为二地对待传统家风,甄别传统家风中的积极因素和消极因素。(3)

②坚持用联系的观点对待家风,对传统家风中的合理内容加以继承和弘扬。(3)

③坚持用发展的观点对待家风,给家风注入时代精神和内涵。(3)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3f8a6d18bfd5b9f3f90f76c66137ee06eff94ef9.html

《河南省三门峡市陕州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政治上学期期中试题.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