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新人教版(3)

发布时间:2018-10-25 00:35:55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高三上学期第2次月考语文试卷(满分:150分时间:150分钟)第Ⅰ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我国古代桥梁,具有悠久历史和卓越成就。几千年来,历代人民辛勤劳动和反复实验,并且勤于改进,勇于创新,于是在长河急流、风涛鼓荡之间,架起了一座座坚固美观的长桥,飞跨两岸。以秦、汉为主,包括战国和三国,为古代桥梁的创建发展时期。秦在统一中国后,虽然国祚短促,但为以汉族文化为中心的统一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汉承秦制,进一步巩固了中央集权的封建政体。东汉是我国建筑史上一个灿烂发展时期,发明了人造建筑材料,创造了砖体系及以石料为主体的石结构,而演进为新的拱券结构。在建筑艺术造型方面,又融合了佛教东渐的宗教色彩。秦汉两代,大兴土木,阿房未央,巍峨壮丽,大大开拓了建筑群的总体设计规模和个体建筑的高大形象。这时修建在都城的渭桥、灞桥,不仅长大宽广,而且饰以勾栏,植柳成阴,实用功能与艺术美化,交融而结成一体。春秋末战国初期,我国冶炼技术发展,同时出现了生铁和冶炼铁,现出了铁器。铁的出现,大大推进了建筑方面对石料的多方面的利用,为大量的石桥建造提供了物质条件。首先在原木构梁桥的基础上,增添了石柱、石梁、石桥面等新构件。而石料用于桥梁建筑的重要意义,则在于由此而使石拱桥就应运而生,在实用、经济、美观各方面都起着划时代作用。石拱石梁桥的大量发展,不仅减少了维修费用、延长了桥梁使用寿命,还提高了结构理论和施工技术的科学水平。晋泰康三年的七里涧旅人桥,并不是一个突然的出现,而是石拱建造技术已经相当成熟的作品之一。汉画像砖“裸拱”,无拱上建筑的裸拱拱券的出土,证明了汉代已有石拱。《述征记》:“始皇东巡,弗行旧道,过荷水,卒百官以下提石以填之,俄而梁成。”这是说由于“弗行旧道”,所以临时提石成梁。传说中又有始皇在中立柱建桥的故事,海上架桥,在当时的条件下是不可能,但足以说明了在有可能的情况下,是有遇水架桥的愿望和相应措施的。实际上,战国时期已大规模造桥,除秦国李冰建七星桥外,《史记·滑稽列传》记战国魏人西门豹为邺城令:“发民凿十二渠……十二渠经绝驰道。”汉赵充国治军屯田,建桥七十二座,都是说明当时修建桥梁已十分普通。《汉书·薛广德传》载广德谏阻文帝御楼船,称“乘船危,就桥安”,则在当时人们的生活经验中,已确认从桥上通过,不仅便利,而且安全。由此,也说明当时的造桥技术,已给人以安全可靠的信心。在这一时期里,汹涌宽阔的黄河上,架起了第一座蒲津渡浮桥。在四川产竹之乡,出现了竹索笮桥,标志着公元纪年初期,梁、拱、吊,桥梁的三大基本体系已在我国形成。(节选自茅自升《中国古桥技术史概论》)1.下列对秦汉时期为桥梁建筑作出的贡献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在社会政治方面,秦为国家的统一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汉代进一步巩固了中央集权的封建政体,为桥梁建筑的发展提供了必要的条件。B.在材料方面,东汉时期发明了人造建筑材料,这就是为砖结构体系及以石料为主体的石结构的创造,进而演进为新的拱券结构打下了基础。C.在建筑艺术造型方面,巍峨壮丽的阿房未央,融合了佛教东渐的宗教色彩,大大开拓了建筑群的总体设计规模和个体建筑的高大形象。D.修建在都城的渭桥、灞桥,不仅长大宽广,而且饰以勾栏,植柳成阴,,实用功能与艺术美化,交融而结成一体,是这一时期桥梁的代表。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春秋末战国初期,生铁和冶炼铁的出现和利用,大大推进了建筑方面对石料的多方面的利用,为大量的石桥建筑提供了物质条件。1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3f5d639a0d22590102020740be1e650e52eacfe6.html

《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新人教版(3).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