株冶事件

发布时间:2015-09-24 19:14:51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株冶事件"是指1997年湖南株洲冶炼厂在伦敦金属交易所进行期交易时产生巨额亏损的案例。株洲冶炼厂是我国铅锌生产和出口基地之一,经营效益良好,并且被批准在境外金属期货市场上进行套期保值。1997年,株洲冶炼厂负责期锌套期保值业务的交易人员越权交易出现亏损,其后并没有及时上报,而是在伦敦市场上继续抛售合约,以期形势逆转。结果大量的抛出订单引起了国外金融机构的注意,导致其蓄谋逼仓,使亏损急剧增大。直到亏损过大,无法隐瞒时,经办人员才报告株洲冶炼厂;此时株冶已在期货交易所卖出了45万吨期锌合约,比当年株冶全年总产量多出高达15万吨。为尽量减少损失,中国有色金属总公司从其它生产厂紧急调集实物交割,然而终因实物数量有限,仍然需要在期货交易市场高价买入合约进行平仓。短短六七个月问,期锌合约涨幅超过50%。卖出大量期锌合约的株冶在期锌价格大幅上涨的情况下,总亏损额达1.758亿美元,折合人民币14.6亿元。

从株冶事件发生过程可以看出,由于株洲冶炼厂是铅锌生产和出口企业,因此其具有在境外市场套期保值的动机,若在境外进行合理的套期保值,也可规避其出口价格风险。然而由于公司风险意识淡薄,内部监管缺位,导致公司在期贷交易中产生巨额亏损。反观株冶事件的经过,其产生亏损的具体原因笔者将其归纳为以下几点:

首先,公司内部监管体制松散,监管缺位。在交易中是套期保值业务交易员越权执行交易,公司并未制止,在发生亏损时,交易员未曾上报,公司领导也并未察觉。公司监管体制存在巨大漏洞,导致未能在亏损发生初期有效止损,致使亏损扩大。

其次,未能严格遵守期货市场头寸与现货市场头寸相匹配的原则。株洲冶炼厂在伦敦金属交易所卖出了远超过其一一年锌矿总产量的期锌合约。使交易性质由套期保值逐渐向投机转变。

再次,交易的过程中存在侥幸心理。交易员在交易产生亏损时非但没有向公司汇报,而且进一步越权加仓,期望锌价回落可以弥补亏损。然而正是这种侥幸心理,使期锌的头寸越来越大,亏损越来越多,终于致使株冶产生巨额亏损。

当然,在株冶事件过程中,也有一个很重要的外部因素,即当时株冶厂的年生产能力大概为30万吨,这一事实被国外金融机构知晓,因此集体对株冶厂实施了“多逼空”的战略。由此也可以得出,在国际市场上交易,对公司信息的保护尤为重要。

然而在株冶事件中,该厂对事件的反应迅速,值得后来企业的学习。株冶巨额亏损发生后,相关单位积极面对困难,关主管部门领导专门到工厂中视察工作,寻找应对措施。有色总公司领导会同相积极联系货源、组织交割。相关领导对事件的迅速反应使亏损的负面影响尽可能减小,也使株冶厂能够恢复元气,再一次成为中国优秀的锌生产厂商。

二、原因分析

(一)内部管理制度不健全。作为国家一级企业的株州冶炼厂家大业大,但内部管理制度并不健全。这反映在该厂进出口公司总经理徐耀东等违反国家规定,利用自己拥有进出口权的便利,从事外盘期货交易,而厂级领导层并未有效制止,相反,当徐耀东最初以套期保值名义操作赚了一些钱后,厂领导对他的期货炒作行为采取放任态度,致使徐耀东权力过大,失去制约,最终酿成严重亏损的后果,此时,厂方甚至还以徐耀东在外面干的很多事厂领导并不知道之说来推卸责任。

(二)银行的不正当竞争行为所致。株州冶炼厂是中国大型国企500强之一,又是税利大户,一直是各家银行追逐的服务对象,徐耀东做外盘期货动用大量资金,开户银行应该有察觉,而银行不出来制止和向相关部门反映,而是给予大量资金支持,虽然不能说银行是罪魁祸首,但银行是有责任的。银行之所以对徐耀东的资金需要有求必应,无非是想拉拢这个大客户,这就等于为了保证大客户而不惜损害国家利益,这不是我们应该提倡的市场竞争行为。

(三)国有企业体制的弊端是该案件发生的最根本原因。由于国有企业缺乏产权约束,企业经理人员责权不统一,赚了钱自己有利,亏了本是国家的,使得经理人员在运作资本时,可以胆大妄为,不计后果。

三、案件的启示及建议

随着国家宏观经济形势持续向好,国有企业经济效益将继续保持快速增长态势,为企业涉足股票、期货、期权金融衍生产品等高风险领域,进行投资理财、规避风险提供了充足的资金来源。但高风险业务能够带来高回报的同时,由于其固有的高风险属性及天然的投机性、杠杆性等特点,如果管理不善、控制不力,容易给企业造成巨大损失。

从该事件中可以看出,企业在境外从事期货等衍生品业务应当更加慎重和严格监管。

1.企业从事境外期货等衍生品业务应当慎重。境外资本市场发达,金融衍生产品不断创新,部分中资企业为了规避价格波动带来的风险,在境外从事期货(权)及金融衍生品等高风险业务,但由于受国内市场不发达、衍生产品不丰富、业务不普遍、经验不足、交易规则不熟悉等因素影响,一方面容易被境外金融机构、对冲基金等交易对家算计,产生巨额亏空,另一方面容易暴露国家重要战略资源产品的秘密,危及国家安全。因此,企业在境外从事期货等金融衍生品投资业务应当慎重,不要轻易涉足不熟悉领域,投资不熟悉业务。由于集团生产经营需要利用境外市场对冲风险,企业从事期货等衍生品业务时必须与自身规模相适应,要充分考虑承受能力,并且具有相关业务的专业人员。

2.企业从事期货等衍生品业务应当树立正确风险管理理念,增强风险意识,加强内部风险管理。从事高风险投资业务是企业投资理财和规避价格风险的重要手段,但同时由于其固有的高风险特征,企业需要建立正确的风险管理理念,采取有效管理手段才能及时防范风险。

一是要树立正确风险管理理念。追求高回报的同时要充分考虑承担风险的能力,进行套期保值只是锁住利润,回避价格波动风险,不能偏离保值轨道去追求高收益。

二是企业对从事高风险交易人员的激励机制需要改变。考核中不能只强调高回报不考虑承担的风险因素,如果盈利是依靠承担了过高风险获得的,不应给予奖励,因为只要失手一次就可能全军覆没。

三是切实执行风险管理制度和内控制度。建立有效防范和监控市场风险、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操作风险、法律风险等管理制度,定期对制度执行情况进行自查自检,对发现的问题及时纠正;要有完整的内部控制程序,前中后台一定要严格分开,相互制约;严格执行风险监控部门独立报告制度,定期进行外部审计。

3.企业经营管理层应当加强现代金融知识和风险管理的培训。随着企业从事高风险业务投资的种类和规模不断增加,企业经营管理层应当具备现代金融知识、熟知高风险业务运作规则,并具有较高的风险规避和防范意识。

一是要加强现代金融理论培训和学习。了解金融市场运行环境,以便更好地运用金融投资工具规避价格风险,提高投资收益。

二是要加强高风险业务专业知识培训,熟悉高风险业务运作规则。高风险业务品种的复杂、新颖、多样性加大了企业经营管理的难度。面对不断创新发展的国内外金融市场,企业经营管理者必须重视高风险业务及金融市场知识的专业培训,捉高应对风险的能力和水平。

做企业如何规避风险?

风险控制

①国际经营的多样化;②分散筹资;③本币计价;④平衡抵销法;⑤组合配对法;⑥对等贸易法。

风险转嫁

①出口、借贷资本输出争取用硬通货;进口、借贷资本输入争取用软通货;②远期外汇买卖;③外汇期权交易;④采用提前或延期结汇;⑤利用“福费廷”交易;⑥风险的保险。

风险回避的方法

谈判中货币的选择;

②货币保值。

财务风险的规避

财务风险通常可以通过有意回避、实施控制、分散转移等方式加以规避。在财务活动的各个阶段,可以运用不同的技术方法。

筹资风险规避的技术方法

首先,充分利用自有资金,加强对自有资金的控管,对各种借支款项要严格审批并及时催收。其次,选择合理的资本结构,即债务资本和自有资本的比例要适当,充分利用债务资本的财务杠杆作用,选择总风险较低的最佳融资组合。第三,注意长短期债务资本的搭配,避免债务资本的还本付息期过于集中。第四,选择多种筹资渠道。例如发行股票、债券、从银行或非金融机构借款、充分利用应付账款、应付票据、预收账款等商业信用。第五、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无论是自有资金,还是债务资金,只有资金使用效益提高,才能保障企业的偿债能力和盈利能力。

投资风险规避的技术方法

首先,要谨慎投资,在资金运转良好或有剩余资金的情况下,才去考虑获取额外报酬的对外投资。第二,如果投资是生产经营的必须环节或是进行风险性投资,必须拟定严谨的投资计划,进行科学的投资回收评估和论证,选择最佳的资金投入时间,以避免造成资金短缺或运转不灵。第三,合理进行投资组合。投资组合包括不同投资品种的组合、不同行业或部门的投资项目的组合,长短期限不同的投资组合等,以追求一种收益性、风险性、稳健性的最佳组合。第四,加强对证券投资的系统风险和非系统风险的研究,以减轻和抵消对证券投资收益的影响。

应对企业套期保值风险规避问题的措施

()大力发展套保交易主体。投资者结构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期市的流动性和价格的稳定性,针对中国期货市场假性投机过度的现象,应当积极培育期市上的套保者和理性投机者,主要做到以下几点:一是中国政府实行促进套保交易的政策倾斜,特别是对于参与进出口贸易的大型农场,给予资金上的帮助,鼓励其入市交易。二是对现货经营者的价格风险和对期市的认可程度进行考察,根据其需求开拓期货品种,弥补我国期货品种七的空白,满足现货生产者保值的需要。三是,期货公司可以将套保和投机客户区别对待,通过降低保证金、手续费标准等手段,鼓励生产经营企业入市保值。

()加强期货中介机构的规范管理。从近年来中国期货市场操纵事件的产牛根源来看,很多情况下,交易所或期货公司为了增加自身的利润,出现了许多违规行为,例如,利用透支交易、私自降低保证金水平、控制年会上提及。总结苏宁案例,可以给我国企业跨国并购带来以下几点启示:第一,要善于利用宏观环境。我国政府近年来一直鼓励“走出去”战略,有条件的企业可以同苏宁电器一样,抓住该机遇,利用宏观环境中的有效政策保障。第二,应实时关注行业环境。企业的兴衰成败同所处行业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中国企业跨国并购时更应关注该行业所处的生命周期和饱和度,同苏宁一样做好行业的竞争战略选择。第三,最终着眼于自身发展。苏宁跨国并购的最大动因是学习日本先进的经营经验,最终的落脚点是自身的发展需求。因此,中国企业最终应着眼于自身的发展需要进行跨国并购。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3d2d888f866fb84ae45c8df5.html

《株冶事件.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