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清五胡十六国的脉络关系

发布时间:2018-10-06 22:31:58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如何理清五胡十六国的脉络关系?

豆子人民艺术家谢邀。

多图。

以下所画颜色地域均为大概范围,并不精准。地图源自谷歌,颜色为我填充。曹魏在三国争霸中,曹家的大权渐渐被征伐有功的权臣司马懿掌控。司马懿的儿子司马昭发动了灭蜀之战,司马昭的儿子司马炎废了姓曹的,自己当了皇帝,建了晋国。这个晋国又灭了孙吴,一统江湖。

晋武帝司马炎的江山,是如此的雄壮!

可惜二代名叫司马衷,就是那个问“何不食肉糜”的题主。他娶了个媳妇名叫贾南风,一个傻,一个作。司马衷是个二傻子,朝政就交由贾南风处理了,贾南风想废了司马家。显然司马家的不愿意,于是贾南风开始杀司马家的人,引发了八王之乱。

八王之乱已经够乱,民间还爆发了蝗灾和瘟疫。

这就给了胡人以可乘之机。首先是大西晋的北部都尉刘渊。

虽然姓刘,但却是匈奴人,是冒顿单于的后裔,先祖因跟刘邦结为亲家,所以改姓了刘。

刘渊自幼学了一身的武艺,热爱科学文化,而且人缘十分好。子承父业当了都尉以后,被成都王司马颖引为外援,司马颖要在中原打下一片天。结果才知道什么叫鸠占鹊巢,引狼入室。刘渊建立了汉国(因为他姓刘),后被改为赵 ,史称前赵。他亲眼看见了八王之乱中原的情况,觉得应该干他们一发。让人招呼匈奴五部人马,高呼“打倒东海王司马越,坚决支持司马颖进中央”的口号,杀过来了。图为刘渊(匈奴族)正在认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与此同时,四川也出了大事,因为西北地区连年干旱,百姓只好往南逃难。这里边儿的百姓,包括氐族和汉族。氐族头领李特领着大家跑到了四川,扑面而来的是一通棍棒,官府勒令他们赶紧滚回老家。

要是回去,横竖都是一死。

留这里也是个死。

但有头领带着闹起来,指不定谁死呢!

就跟着李特他们闹了。

他们在绵竹起义,李特死后,他的蛾子李雄继续战斗,率领起义军攻占了成都,建国为成汉。当前赵大军进击西晋首都洛阳的时候,刘渊已经病死,刘聪即位。南方的勤王之兵要么动都不动,要么来看了一圈儿就给吓跑了,要么就是让人揍了一顿,遭受了一通毒打,损失惨重,没一个给力的。

于是洛阳失守,晋怀帝被刘聪灌了毒酒死了。在长安即位的晋愍帝下令与前赵决一死战,可惜没人听他的。

只能投降。

西晋灭亡。晋愍帝被俘之后,被封为怀平侯,主要负责在宴会上给刘聪倒酒,夜里端尿盆儿的工作。

后来刘聪觉得没意思,就把他杀了。西晋的司马氏宗族,琅琊王司马睿到了江东(古称江左),建立起新政府,唤作东晋。

原西晋的西北方向,是凉州。凉州刺史名叫张轨,西晋灭亡后,此地被前赵阻断,绝断成为了一个独立的政权。

张轨死后,其子张寔继任,等西晋灭亡后,继续沿用晋愍帝的年号,说是晋国的人,实则是一个完全独立的国家。

史称前凉。晋怀帝没死的时候,大北方的鲜卑部落的拓跋猗卢被封为大单于,封代公。等到晋愍帝时,给他封了代王。你也知道,这个晋愍帝已经没什么能力了,代王自成一国,称为代国。前赵有位猛将,名叫石勒。

这个石勒,是羯族人,很猛,帮前赵打西晋,歼灭对方主力,破洛阳的就是他。后来势力坐大,忽然宣布不跟着前赵干了,自称大将军、大单于、领冀州牧、赵王,直接登基了,自建一国,史称后赵。石勒自然是非常富有权谋的一个人,但十分凶悍变态,后来继位的石虎更加变态,石虎的儿子石邃将祖辈的变态发挥到了极致。喜欢杀人玩,让美女打扮好然后下令屠杀,把头放在盘子上展览,人肉煮好以后供大家品尝。这一家子对百姓更不用说了,经常运用两脚羊战术进行战斗,用人肉当军需。西晋灭亡后,汉族成为五胡屠杀对象,已经不能称作人,只能称作羊,想杀就杀,想吃就吃。原中原的士民实在无法忍受如此残暴的世界,于是纷纷往南迁徙,史称衣冠南渡。曾有一回,二十万人试图过河却被困,几乎全部死亡。石虎死后,石世继位。

石世干了一个多月,就被兄弟石遵废了。那时候石虎的养孙冉闵很能干,石遵许诺,以后必然会立冉闵为太子。后来一想,他喵的我为什么要立一个异姓当太子!又不同意了。

冉闵很生气,石遵死后,石鉴即位,想除去冉闵这个隐患,被冉闵和李农合伙弄死。一群人要拥戴冉闵当皇帝。冉闵说我不好意思,非让李农当皇帝。李农说你要是不当我就死给你看,冉闵都哭了,说我也实在不是谦虚,还是你当最合适。李农真的要上吊,逼着冉闵即位,冉闵说那就不好意思了,于是登基。

冉闵建国,称之冉魏。然而冉魏很快就被鲜卑慕容氏在燕地建立的前燕灭了,因为石鉴死后,石家后人占据了一块地方继续跟冉闵撕,引援羌族和前燕,冉闵全歼后赵后,前燕立即南下跟冉闵干,冉闵兵败被俘,冉魏灭亡。

这个前燕,和后来鲜卑族慕容氏建立的几个燕国,就是这位仁兄一直想匡复的:图为大燕国第四十九代皇帝慕容复,那时燕国已经灭亡700多年而在此前不久,前后赵大将,氐族优秀中老年苻洪的儿子苻健,在三秦地带扩大了他爹的江山,建立了前秦。可惜苻健的儿子苻生实在是太残暴了,史书称他力大无穷,手格猛虎,但杀人不眨眼。常带着锥子和刀剑在身边,碰见看不顺眼的就砍就杀,光亲手虐待致死的公卿臣妾和奴婢,就有五百多人。

最终要杀堂弟苻坚,被苻坚反杀。

苻坚和前头那几位不大一样,虽然也猛,但他更喜欢文化,重用汉儒王猛辅政,富国强兵,国力强盛。图:炯炯有神的苻坚但苻坚也有怕的人,比方说前燕的慕容垂,他就不敢打。

图:慕容垂忽然有一天,慕容垂来了,说要跟苻坚混。原来是前燕内部起了变化,慕容垂因为南下打东晋桓温立下了大功,辅政王慕容评属于那种德高望重的元老,但为政却十分贪婪卑鄙不合群。慕容垂被迫逃离前燕,带着老婆孩子和慕容令、慕容宝、慕容农、慕容楷、兰建、高弼,一起投奔了苻坚。做人做成这样,慕容评也没反思过,继续贪渎,继续害人,怨声载道,军心离散。

没了慕容垂那还怕什么!

命大臣王猛猛揍前燕15万主力军。

前燕灭亡。此后,前秦先灭仇池氐杨氏(371年),西南夷邛、筰、夜郎表示归附(373年),再灭前凉,进兵灭代(376年),统一北方。苻坚的成绩是伟大的。

但他自己觉得,还是不够伟大——他想统一整个中国。一开始王猛劝他不要打,时机不成熟,王猛死后七年,苻坚觉得机会来了,准备南下,颇有大臣劝阻。苻坚以八十万虎狼之师,意欲灭东晋八万汉兵,难道很困难么?

大臣:有长江天险!

苻坚:以吾之众旅,投鞭于江足断其流!

于是在383年,苻坚发动了淝水之战,猛攻东晋。东晋谢安谢太傅命侄子谢玄为先锋迎敌,一举击溃前秦大军,天下震惊。前秦军被打得太惨了,东晋的打法太吓人了,以至于风声鹤唳、草木皆兵,狼狈逃窜,带回去的人,只有十之二三。淝水之战示意图==============苻坚败了。

那些先前被收服的人还能再服气么?

不能服啊!

所以先秦统一之前的各国,又都回去了。最先发难的是慕容垂,他废了前秦的年号,建了自己领导下的燕国,当上了皇帝。

史称后燕。侄子慕容泓也不装了,他原先是前秦的北地长史,听说叔叔反了,他也反,另外建了个燕国,因为靠西,史称西燕。慕容垂的儿子慕容宝继位后,任命慕容德到山东指导工作,后来这个慕容德自立,也建了个燕国,因为靠南,史称南燕。西燕亡后,原西燕将领汉人冯跋,拥立慕容氏在燕国原地盘新建一国,比较靠北,因此史称北燕。

代国的老大鲜卑族拓跋珪一看苻坚不行了,宣布恢复自我。但这个代国复国才一会儿,就迁都了,废掉了“代”这个名字,改名为“魏”,史称北魏。当时谁也没有想到,他拓跋老儿竟然成了最后的赢家。原苻坚派出去征讨西域的氐族大将吕光,也在前凉的地盘自建一国,国号凉,史称后凉。吕光后来遭到了讨伐,匈奴族沮渠蒙逊领着众人闹革命,劝说建康太守段业一起,事后大家推举段业为老大,建立了新国,还是叫凉,因为靠北,史称北凉。

北凉曾经的敦煌太守李暠(李唐祖先),自成一家,建了西凉。后凉广武郡公秃发乌孤(鲜卑族,秃发即拓跋)也自行建了南凉。

北凉、西凉、南凉,最多的时间是共存的。前秦起家的地盘也坏了,苻坚让苻叡去打慕容泓,让姚苌(羌族)当辅佐。然而苻叡是个愣头青,根本就不听劝,败死在华泽。回头苻坚就让姚苌回来,想要治他个辅导不力之罪。姚苌派使者谢罪,使者被苻坚弄死。

一看情况不对,姚老师先跑为敬。跑到了西州,自称大将军、大单于、万年秦王,建了国家,史称后秦。

苻坚又在跟慕容家干仗的时候失利,赶上姚苌也要将他一军,杀得还剩几个人。姚苌权苻坚举办个禅让典礼,苻坚坚决不同意,于是就把苻坚勒死了。这让姚苌很难办,国家都叫秦了,你说你不禅让,还说五胡里面羌族根本排不上号,我没有当皇帝的命,非让我把你勒死。于是假装人不是他杀的,追谥苻坚为壮烈天王。后秦的西边儿,秦国故地,陇西的鲜卑族老大乞伏国仁自称大单于,原先被苻坚封王,现在前秦没了,便自己单干,国号还是秦,因为靠西,史称西秦。西秦经常跟后秦干仗,居然被后秦灭了(上图就是这种情况),九年后复国成功。后秦的老姚早死了,后代不争气,内部一团糟。此时东晋过来打它,居然就把后秦给灭了。趁着后秦挨打,匈奴铁弗部赫连勃勃(他爹是苻坚封的西单于)夺取长安,在霸上称帝,建立夏国。因为后来还有个夏国,所以史称赫连勃勃的夏国叫赫连夏,也叫胡夏。以上多数北方国家,均被崛起的北魏帝国消灭,而南方的宋朝取代了晋朝:中国进入了南北朝对立的时期。2945 人赞同收藏桓大司马十六国砖家这个问题问到我碗里了,我来求高票答案。第一部分:总论

今天来和大家谈一谈,中古史的十六国的来龙去脉。这一次只概谈他们的来源及归宿问题,具体的内容,容后再谈。十六国是从西晋后期开始,到东晋末期,与东晋并立的诸国的统称。其实这个阶段不止十六国,按正式建政的算,共有二十一国。但因为崔鸿的《十六国春秋》只记录其中十六国,所以就把这个叫法沿用下来了。

按族属来分,十六国情况如下:匈奴三:汉赵、北凉、胡夏鲜卑六:前燕、后燕、南燕、北燕、西秦、南凉氐三:成汉、前秦、后凉羌一:后秦羯一:后赵汉二:前凉、西凉

但此外还有五国,按族属来分如下:鲜卑二:代、西燕汉二:冉魏、西蜀丁零二:翟魏

为什么崔鸿从二十一国里面只挑十六国说呢?因为崔鸿是北魏末期人,代国是北魏的前身,崔鸿把他算做正统,自然不能跟带有僭伪性质的十六国并列。冉闵建立的冉魏曾经大规模屠杀胡人,北魏也是胡人政权,自然觉得冉魏连僭伪国都算不上。西燕可能有被视为北魏臣属的意思,也不列入十六国。西蜀时间太短,影响太小。翟魏是丁零所建,淝水之战后,前秦解体,内迁的丁零翟斌率先发难,建立了翟魏政权,在后燕、东晋的夹缝中求生存,后来被慕容垂消灭。历来被北魏歧视,也不算进去。另外,这五国除了代国,总体来说影响力相比于前面的十六国确实较小,史料也不算很丰富,可能这也是不列入的原因。

由于十六国中,多数为异民族所建,不是汉族政权,而这些异民族之间头绪纷繁,脉络纠缠,让人难以尽记,所以这次,我们主要来爬梳一下十六国的源头,理顺一下十六国的脉络,尽量让大家能够对这段历史了然于胸。由于十六国中建国最多的匈奴、鲜卑都是游牧民族,氐、羌、羯也有游牧成分,我们先来谈一谈游牧民族。第二部分:北族之匈奴

第一个话题:游牧民族的由来首先要纠正一个容易错误理解的观念,游牧民族不是天然就有的文明前夜的新石器时代,各史前文化,都是以农耕、畜牧、狩猎为生存手段。那个时候,是没有余裕去养马、驯马和迁徙的,也就无法过后世的游牧生活。约在中国商朝时期及更早,今日南西伯利亚的叶尼塞河上游,兴起了一些以冶金著称的文化,如安德罗沃诺文化、卡拉苏克文化等。这些新石器时代文化的居民同时从事农业、畜牧业和冶金业,在长久的文明演化中,在其遗址出现了青铜武器、马具、动物纹饰,被学术界视为判定游牧民族出现的斯基泰三要素。在从事畜牧业的早期人群那里,养马相比于牛羊猪狗,在食用和衣用上的性价比其实是较低的,所以马具的出现意味着人们的注意力集中到马身上,也意味着马的长处——善跑进入人们的视野,对马的控制加强,骑着马赶着牲畜一块块草场游牧才成为可能。同时,在南俄乃至草原这种寒冷的地方,“耕不如牧”,农耕以及相配套的畜牧产出是很低的,所以一旦人们的骑马技术有了发展,脱离农耕的游牧就逐渐发展起来。所以说,游牧民族,也是一种文明和社会发展到一定程度才出现的东东,相比于新石器时代的史前文化和疯狂原始人,他也可以说是先进的。游牧民族出现以后,跟农耕民族就呈现了两条发展道路。因为他随时迁徙,文明积累效率比定居民族低得多,所以文明发展比较慢。另外,由于游牧民族使用军事化很高的组织方式,以及长期采用战时的统治体制,所以其破坏性大于建设性。但是,游牧民族对华夏文明也是有影响的。游牧民族与准游牧民族的组织方式影响了春秋时的晋国,以及晋国的精神试验田秦国,对于战国变法是一个诱发因素,也可以说是秦制的一个来源。另外,游牧民族作为带有寄生性质的文化,其生存状态和社会生活,也是受到华夏的巨大影响的。对比匈奴与汉,柔然与北朝,蒙古与宋,满清与明,是可以发现大量共同点的。所以,对游牧民族的看法,要客观和全面,避免一些常识性错误的误解。

第二个话题:北方民族之祖——丁零先说明一下,丁零、高车、敕勒、铁勒、狄历、北狄,基本是同一个民族。这样大家会熟悉一点。公元前9~前8世纪,南西伯利亚区域诞生了最早的游牧民族斯基泰人,向西迁徙,在埃及、亚述、波斯、希腊等西方世界掀起颇大的风暴。他们最早称霸南俄,然后一路西进。跟埃及法老打,跟亚述雄主阿萨尔哈东、亚述巴尼拔战斗,受他们影响的马萨格泰人甚至砍下了波斯一代雄主居鲁士的脑袋。而在原地发展的南西伯利亚人,虽然也有受到他们影响,但依然保持半耕半牧的状态,向南挺进,与商周青铜文明发生过交流,互相影响。他们逐渐进入蒙古草原和山西、陕西、河北的北部,从南西伯利亚到华北北部的这些人,按西北大学周伟洲先生的说法,统称丁零,也有说南西伯利亚一带的称坚昆(即唐代的黠戛斯,后来的吉尔吉斯人),周边称丁零的,这里不细究。总之丁零是上古一个大范围的文化接近的部落的统称,在我国史籍中被称为北狄,包含白狄、赤狄等不同分支。北狄、狄历、丁零、高车、敕勒、铁勒,是同一族群在不同时代、不同地区的称谓。狄历、丁零是一音之转,高车则因为南北朝时代他们喜欢乘坐高辕大车(今天达斡尔族的大车的形状可供参考),北魏人对他们的称谓,同时,北魏把没有征服的塞外丁零称为敕勒,南朝则不管塞内塞外,把他们统称丁零。铁勒则是敕勒的讹文。第二个话题说完了,下面说受丁零影响衍生的新的民族。

第三个话题:华夏的北进和草原的突变春秋时代,毗邻华夏各国的丁零(北狄),大体上还是半耕半牧的状态。虽然社会和政治发展程度不如华夏,但他们也能铸造青铜器,有的还造得不错,技术积累总体上比后来的游牧民族强。犬戎入侵,周室动迁,周王室王纲解纽,礼崩乐坏,华夏诸国内乱不断,处于一盘散沙的状态。北狄(丁零)遂大举进攻,攻破邢、卫等大国,南方的楚国也向北推进,尽灭汉阳诸姬。在此危急之际,管仲创立尊王攘夷的霸主政治,齐、晋先后成为中原霸主,抵抗南荆北狄的兵锋,而沾染戎风的晋国军力更是超强,此后逐渐将赤狄、白狄诸部一一攻灭,大量狄人成为晋国的领民,也有部分狄人北撤到蒙古内外。犬戎入侵,西周灭亡,周王室东迁洛阳,王纲解纽,礼崩乐坏,华夏诸国内乱不断,处于一盘散沙的状态。北狄(丁零)遂大举进攻,攻破邢、卫等大国,南方的楚国也向北推进,尽灭汉阳诸姬。在此危急之际,管仲创立尊王攘夷的霸主政治,齐、晋先后成为中原霸主,抵抗南荆北狄的兵锋,而沾染戎风的晋国军力更是超强,此后逐渐将赤狄、白狄诸部一一攻灭,大量狄人成为晋国的领民,也有部分狄人北撤到蒙古内外。战国时代,中原诸国纷纷变法,集中军政资源,实力更强,硕果仅存的狄人国家中山国也先后被魏、赵吞并,大量狄人北撤。按内亚学派狄宇宙先生的说法,战国七雄靠北边的秦、赵、燕三国,为了从北撤的狄人中征兵,并保证行军交通线和快速的军事反应,在远离农耕区的北部建立长城,所以长城最初不是防守用的,而是在异民族的汪洋大海里建立的控制据点。长城的建立与北方三雄的扩张,使长城以南的狄人全部被同化,成为秦、赵、燕的军政资源,而长城以北的狄人,则失去了农耕基地,畜牧也难以为继,这种时候,只要一个催化剂,草原游牧帝国就呼之欲出了。长城最初的用处不是防守,这是内亚学派狄宇宙先生的主张。秦、赵、燕是先在远离农耕区的地带建长城,然后再迁徙居民去耕种,把远离的非农耕区变成农耕区。这个政策,持续到秦始皇时蒙恬北击匈奴,也是在远离农耕区的地方,把长城连接起来,然后“发天下男丁以守北河”(主父偃语)。但这种政策有他的边界,秦始皇的这次作为,就因为新筑长城的地带气候寒冷、土地贫瘠,派民屯垦的计划就失败了,还影响了秦王朝的国力和民力。

第四个话题:草原帝国匈奴及北方民族格局的奠基刚才说到,游牧民族要来了,于是,他真的来了。

战国后期,华夏对北方民族的称呼,在“东夷西戎南蛮北狄”之外,多出了一个“胡”的称谓。“胡”字本意为牛脖子上垂下来的肉,可能象征着这些人下巴比较长,可能不是中国本地人,这些胡人跟以前那戎狄不同之处在于骑马作战,战斗力比戎狄要强大得多,这说明长城以北的民族开始游牧化了。具体考察当时的民族现状,可以发现南西伯利亚的冶金文明及其代言人丁零,其影响力向四周是不断扩散的,向南则影响蒙古草原,催生了匈奴;向东则越过大兴安岭,影响东北,催生了东胡;向西则影响西域诸国与河西走廊的印欧人种,催生了月氏;丁零人(北狄)则依然在南西伯利亚到长城的地带活动。影响的方式很多,有技术传播、有被人杀而被迫融合、有互相交流,这里就不一一展开了。这些民族中间,最重要的无疑是匈奴,所以我们来着重聊聊匈奴。关于匈奴的兴起,众说纷纭,莫衷一是。综核诸家之言,大概可能是西方的斯基泰人回流,与北撤的狄人、少量华夏流亡者(所谓夏后氏之裔),在阴山北麓融合,形成的军事团体。其特征与此时留居塞外的丁零很不一样,统治技术上受到华夏影响,有一些发展和创新,所以潜力比较大。首任单于为头曼单于,头曼在阿尔泰语系诸语族中意思为“一万”,估计是统帅军队的将领。秦始皇遣蒙恬北击匈奴,头曼率部撤到北方。秦末,秦朝北部军在王离的率领下镇压反秦的六国,在巨鹿之战中被项羽全歼,北边防务空虚,头曼再度南下,以阴山北麓的头曼城为据点,自称单于(意为广大天子),创立了匈奴帝国。头曼单于时,匈奴并不强大,西被月氏逼迫,东受东胡侵凌,以至于要派子嗣冒顿到月氏当人质。后来其子冒顿从月氏潜回,使用鸣镝射杀头曼,这就是匈奴历史上大名鼎鼎的冒顿单于。冒顿单于用兵如神,用示弱的办法麻痹东胡王,击灭东胡,东胡残部乌桓、鲜卑逃到内蒙古东部和大兴安岭,又击破月氏,拿月氏王的头骨当酒器(斯基泰风俗)。月氏大部分西迁到中亚,称大月氏,后来建立贵霜帝国,与东汉、帕提亚帝国、罗马帝国并为当世强国小部分退入祁连山地居住,称小月氏,后来与当地的氐羌及匈奴融合,成为卢水胡,建立了十六国之一的北凉。(这是十六国之一北凉的来源)好,十六国之一的北凉已经出现了。北凉后来统一凉州,最终被拓跋鲜卑建立的北魏所灭。继续说冒顿。冒顿单于更在汉地扶植傀儡韩王韩信(非汉军主将韩信)、燕王卢绾、代相陈豨等进行渗透,汉高祖刘邦不能容忍,率四十万大军北击匈奴,却因为轻军冒进及不熟悉匈奴战法,被围困在白登四十六天,就是历史上有名的白登之围,此后,汉与匈奴和亲,在国内休养生息,域外遂成为匈奴的天地。此后,冒顿及后继者又先后征服了北部的丁零、坚昆诸部落,压服西域诸国,设置僮仆都尉管理西域,抽取赋税,又奴役东胡、丁零诸部,成为强盛无比的草原帝国。好,匈奴帝国勃兴的过程已经说完了。

第五个话题:匈奴的衰落汉武帝即位后,汉朝国力鼎盛,遂改变对匈奴的和亲政策,派卫青、霍去病等北击匈奴,匈奴连遭惨败,实力大为衰弱。封地在河西走廊一带的匈奴浑邪王、休屠王因损兵失地,恐怕被单于诛杀,决定降汉,霍去病来迎接时,休屠王临时变卦,被浑邪王杀死,率休屠王部众一并归汉,汉朝在河西塞外设置五匈奴属国,安置降众。不要小看了这位搞笑的休屠王,他的部众演变为匈奴中的屠各种,这时虽然不过是匈奴诸部中的小角色,在匈奴衰落后的三国末年,却篡夺了匈奴单于挛提氏的王统,成为南匈奴单于,改姓刘氏。其首领刘渊后来借西晋八王之乱,中原残杀的机会,建立十六国之一的汉赵。汉赵这个叫法,是因为前两代君主刘渊、刘聪时称汉,刘聪之子刘粲被权臣靳准把满门杀绝,旁系的刘曜入主,改国号为赵,亦称前赵。(这里是十六国之二的汉赵的来源)汉宣帝时,匈奴内战,分裂为南匈奴和北匈奴,南匈奴依附汉朝。东汉以后,北匈奴更加衰弱,屡遭汉军打击,以往被匈奴压榨凌辱的丁零、乌桓、鲜卑、西域诸国痛打落水狗,一拥而上,把北匈奴政权生生的打灭了。此后,草原上依然有很多匈奴人,但这个在草原民族中合法性极强,堪与华夏民族中汉朝的合法性相提并论的草原帝国却就此消失,匈奴人多冒称为鲜卑,只留下铁弗匈奴等少量残部。铁弗匈奴,后来建立了十六国之一胡夏,是赫连勃勃的祖宗。好,今天我们谈了十六国(总计二十一国)中,汉赵、北凉、胡夏,以及十六国之外翟魏的来源。关于铁弗匈奴与拓跋鲜卑的关系,以及更多内容,我们下次再谈。第三部分:北族之鲜卑

上次我们主要说了游牧民族怎样生成的,草原最早的民族丁零,已及匈奴帝国的兴衰;十六国中北凉、胡夏、汉赵的由来以及十六国之外的翟魏的由来。今天我们主要聊聊鲜卑。第一个话题:东胡里面的孪生兄弟汉晋之际,东北的乌桓、鲜卑二族,都是东胡的一部分。东胡的来源也是很复杂的,其中如乌桓,根据其葬俗,可能是来自西北远方的少数民族,如山戎,原来居于山西、河北的北部,被华夏诸国驱赶北迁;如鲜卑,可能是来自东夷或者就是当地的土著。最后,这些部落在辽宁、内蒙一带组成东胡部落联盟,比初期的匈奴还要强盛一些。“胡”这个名词,与匈奴的关系比较密切,其他称胡的,或多或少与匈奴有渊源。如东胡,据马长寿先生分析,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3c6d898d710abb68a98271fe910ef12d2af9a9b0.html

《如何理清五胡十六国的脉络关系.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