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生的眼睛

发布时间:2014-03-13 17:15:45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永生的眼睛》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6个生字,并认识本课的相关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一家人的高尚情操。

  3.读懂课文内容,培养学生关爱他人、帮助他人、无私奉献的优秀品质。

  4.学习作者抓住人物的语言进行生动细致的描写,从而表现人物精神破内置的写作方法。

  教学重、难点:

  体会作者一家人的高尚情操:对死后捐献器官、帮助他人而感到高兴和骄傲。体会含义深刻的词句,领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准备:

  1.师生共同查找搜集关于器官捐赠的资料或者故事。

  2.了解周围的人对捐赠器官的看法和态度,以及具体原因。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情,导入课题

  (一)谈话激情。

  师:同学们,还记得那个盲姑娘安静吗?她用小手触摸着美丽的春天,用心灵感受着生命的美好,却无法看到真正多姿多彩的世界。如果她能有一双明亮的眼睛,那该多好啊!可是,像安静一样的盲人,仅仅在中国就有500万人,他们在黑暗的世界里度过了一生。那么盲人的生活究竟是怎样的呢?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感受一下。(学生闭眼感受)

  师:回忆你刚才的感觉,说说假如你就是那些盲人,你最渴望什么? 师:是啊,他们多么渴望有一双明亮的眼睛啊!

  (二)导入课题。

  师:我们在座的每一位同学包括老师都有一双明亮的眼睛,我们是多么幸福啊,那如何才能让我们的眼睛得到永生呢?相信读了美国著名的作家琳达·里弗斯的一篇回忆文章(板书课题:永生的眼睛)之后,我们就能找到答案。请大家齐读课题。(生齐读)

  (三)提示学习方法,明确学习目标。

  师:这是一篇自读课文,先请同学们读自读提示,看看给我们学习提出了几个要求?

  学生读,交流明白:第一个要求就是说说琳达一家人为了让盲人重见光明,他们是怎么做的。第二个要求就是从课文中找出含有骄傲的句子,有感情地读一读。第三个要求就是联系上下文,讨论讨论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二、初读课文,识字词,理清脉络

  (一)学生自读课文,认读生字词。

  (二)检查自读情况。

  出示词语:

  笼罩  流淌  捐赠  盲童  酷爱 屡屡  遵从 眼角膜   突如其来  不假思索  不顾一切 热泪盈眶  与世长辞  重见天日  夺眶而出 哭喊 天壤之别

  指名读,要求读准。

  师引导:课文我们能读得有感情,其实每个词语也有自己的感情色彩,请同学们带着对词语的理解一起读。(生齐读)

  (三)学生自读课文,思考:琳达一家哪些人为了让盲人重见光明做了些什么?学生汇报,师生共同梳理,老师板书:

   妈妈

爸爸 捐献角膜

温迪

  三、抓重点词句体会情感

 (1)比较琳达和温迪的态度。

师:琳达跟琳达的父亲、母亲,还有琳达的女儿温迪,他们对捐赠角膜这件事情态度一样不一样呢?

  师:这种认识上的不一样,或者截然相反的认识,用刚才学过的一个词就叫——(生接:天壤之别)天壤之别,是吧?我们来看一看琳达和她的父亲有什么天壤之别?我们看文章1——3节,谁愿意读给大家。(学生纷纷举手)很多同学都愿意读书。读书真好,你来读给大家。

   师:我们看你读得能不能让我们感觉到琳达的态度是怎么样的?好吗?能让我们听出来就成功了,有信心吗?(生点头)好,开始。

  学生汇报: 我痛苦难忍,不顾一切地冲进了自己的房间。你怎么能让他们这样对待妈妈!我冲着爸爸哭喊,妈妈完整地来到世上,也应该完整地离去。

师:琳达当时对于捐赠妈妈的眼角膜是什么感受?为什么?(学生发言)师:如果我们用文中的一个词来形容琳达的表现,可以选哪一个词?

  生:含着泪水。  师:这是她的理解,你呢?

  生:哭喊。  师:哭喊,来你把这句话读一读。

  生:读:你怎么能让他们这样对待妈妈?我冲着爸爸哭喊,妈妈完整地来到世上,也应该完整地离去。

  师:同学们,我冲着父亲哭喊,为什么不是哭着说,不是哭叫,而是哭喊呢?为什么?生:因为用哭喊更能表现琳达当时的心情。

  师:你在家里对自己的爸爸妈妈喊吗?喊不喊?喊会被认为什么?(生:不礼貌)大人一听,你看这个孩子嗷嗷直喊,会认为咱们没有礼貌。现在琳达竟然哭喊,你可以看出琳达怎么样?(生:非常气愤)来,你把这种气愤读一读。

    生:读你怎么能这样让他们这样对待妈妈?我冲着爸爸哭喊,妈妈完整地来到世上,也应该完整地离去。

  师:好,我们一起来读。

  师:谁再来读一读,把这种哭喊读出来。

  师:很好,我冲着爸爸哭喊预备齐。  

  根据学生发言引导学生深情齐读——我痛苦难忍,不顾一切地冲进了自己的房间。你怎么能让他们这样对待妈妈!我冲着爸爸哭喊,妈妈完整地来到世上,也应该完整地离去。

  (2)找到琳达态度变化的原因。

  师追问:如果你们遇到这样的事情,你会是什么看法呢?

师:是啊,妈妈是这个世界上最疼爱我们的人,也是我们最爱的人,大多数人都希望自己的妈妈完整的来到这个世界上,也能完整的离去。可是,琳达的态度后来发生了变化,是谁让她改变了看法?(琳达的父亲和温迪)

师:琳达对待捐赠的反应是——哭喊(板书)。那么父亲是怎样的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勾画出相关句子,还可以简单地写下自己的感受。看一看用文中的词来形容父亲的态度可以选哪一个?(生自由度,勾画,潜心体会)

  学生汇报,根据学生汇报,相机引导体会句子。

  一个人所能给予他人的最珍贵的东西,莫过于自己身体的一部分。很久以前,你妈妈和我就认为,如果我们死后的身体有助于他人恢复健康,我们的死就是有意义的。

  师:父亲在说这话时是怎样的语气?(平静

指名读出父亲的平静,其他同学并思考:父亲说这话时为什么那么平静呢?师:不急不躁。父亲平静地说——他面对女儿的哭喊平静地说——为什么父亲能平静地说?(学生一时沉默)还要从第四小节中找依据,他为什么平静地说?

师:父亲和母亲早就商量好了,死后要捐赠器官,父亲面对女儿的呼喊才能如此地平静。请你把这段话——用平静的语气把这段话再读一读。(引导学生理解父亲认为死后器官对自己没有用处,但是对别人却有很大的帮助,因而捐赠是理所当然的。)

  师:从这句话中,你能感受到琳达的父母是怎样的人?

  师:的确只有这种为他人着想,、无私奉献的人才会为壮举而感到平静,让我们通过朗读表现出父亲的那份平静吧!(生齐读)

  师过渡:父亲和温迪还有那些言行影响着琳达?

  父亲愉快地告诉我,他去世后要捐赠所有完好的器官,尤其是眼角膜。

  师:父亲不只是有美好的想法,而且他决定在去世后捐赠所有完好的器官多么伟大呀,我们一起用朗读赞美这位伟大的老人。(生齐读)

  师:为什么父亲特别强调要捐赠眼角膜呢?根据学生回答出示:

  如果一个盲童能在我们的帮助下重见光明,并像温迪一样画出栩栩如生的马儿,那多么美妙。当你们得知是我的眼睛角膜起了作用,你们会为我自豪!

指导看课文插图温迪的画,师:谁能用一句话来形容温迪画的马?(学生发言)引导总结为一个词,那就是——栩栩如生。

  师:这是一位盲童的画,你觉得画得怎样?和温迪的比一比有什么差别?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差别呢(因为温迪有一双明亮的眼睛,而盲童没有)师:所以父亲特别强调要捐赠眼角膜因为他觉得——(引导齐读)  

你想过什么也看不见会有多么痛苦吗!我死后,也学外公将眼睛角膜捐给失明的人,让他们重见天日。

  师:其实盲人没有眼睛,远不止是不能画出美丽的画,他们还要面临许多痛苦,那么他们会面临什么痛苦呢?(学生大胆发言)

  师:14岁的温迪也感受了盲人的痛苦,让我们一起读——出示句子(你想过什么也看不见会有多么痛苦吗!我死后,也学外公将眼睛角膜捐给失明的人,让他们重见天日。)

  引导想象眼角膜的作用:

  如果一个盲童能在我们的帮助下重见光明,并像_________________,那多么美妙。当你们得知是我的眼睛角膜起了作用,你们会为我自豪!

  过渡:听了温迪的话,琳达彻底领悟到父亲留下的远非一副眼角膜。出示句子:

  在这一刻,我真正领悟到了父亲留下的远非一副眼角膜!

  生齐读这句话,思考:父亲还留下了什么?(引导学生领会:关爱他人、帮助他人、为他人无私奉献……

  师出示句子:这次,我为自己的女儿——14岁温迪而骄傲!

  师引导:在这次交谈中,14岁女儿让我明白了要为他人着想,要无私奉献的道理,所以我为女儿感到骄傲和自豪。

  四、拓展深化内涵。

  (一)资料补充。

  师:其实课文到这里并没有结束,原文中还这样写道:

  那天,我紧紧搂着温迪。没有想到,仅仅是两周之后,我再一次为器官捐献组织签署了同意书。我的可爱的女儿,才华横溢的小温迪,在一次交通事故中丧生了……当我签字时,她的话儿仍萦绕在我耳际:你想过什么也看不见会有多么痛苦吗!

  失去温迪三周后,我收到奥列根勇敢者角膜中心的信。信上写道:角膜移植非常成功。现在,两位昔日盲人已重见天日。他们成为你女儿——一位极其热爱生命的女孩的活的纪念,并有幸分享她的美丽……”我的金发的温迪手中的画笔仿佛还在不辍chuò地挥动着,她的碧眼仍然闪烁着骄傲的光芒。

  师:此时,琳达不再悲伤,因为她又一次想起父亲的话(出示):一个人所能给予他人的最珍贵的东西,莫过于自己身体的一部分。很久以前,你妈妈和我就认为,如果我们死后的身体有助于他人恢复健康,我们的死就是有意义的。如果一个盲童能在我们的帮助下重见光明,并像温迪一样画出栩栩如生的马儿,那多么美妙。当你们得知是我的眼睛角膜起了作用,你们会为我自豪!(生齐读)

  (二)深化内涵,升华情感

  师:上课前,我们就提出了眼睛如何能得到永生这个问题,现在你们明白吗?(学生大胆发言)永生的只是眼睛吗?还有什么也得到永生?

师总结:同学们,永生的不仅仅是眼睛,还有生命。自古以来都有人追求长生不老,其实真正能让我们得到永生的是无私的爱心,只有爱心才是永恒的!

五、课外延伸,展示资料:、琳达这一家为他人着想,无私奉献的精神令我们感动,在我们的身边还有许多这样的事例,请看:1、邓小平爷爷逝世之后,捐献了自己的眼角膜,将生命的最后光辉献给了爱戴他的中国人民。

2、在广东省中山市,一个普通农民工郭光明在他发生车祸死亡后,家人将郭光明的心脏、肝脏、肾脏、眼角膜让北京、上海、广州的6名患者的生命得以延续或重见光明。



    (出示图片)他叫吴翼飞,是深圳职业技术学院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专业的大三学生。在大家眼里,他是一个阳光、善良的大男孩,去年他死于骨癌。他的眼角膜让四位患者重见光明……

    (出示图片)这是吴翼飞生前为角膜捐献中心所设计的宣传图案:它是由无数片美丽的花瓣编织成的一颗美丽的心。它似乎在呼吁着我们献出一点爱吧,世界将会更美好!此时此刻,相信你们一定会有很多的话想说,把你最想说的一两句话写下来,好吗?――(把想要说的话读给大家听)

    老师真为你们感到骄傲,这么小就懂得感动与关爱。这不禁使我想到多年以后,你们当中一定会有人主动捐献出自己的器官。因为你们已经同琳达一家人一样深深的懂得了生命的意义。我们再来用心的朗读一次父亲那令人振聋发聩的话吧!

  六、总结升华:

    相信你们随着年龄的增长,对生命的感悟一定会更深、更透彻。世界上还有各种各样的人需要我们的帮助。让我们伸出友爱之手吧!让我们人与人之间因真情而温暖吧!让他人因有我们的存在而骄傲吧!同学们,老师这儿有三句名言送给大家。

出示:毛主席说:有的人死得重于泰山,有的人死得轻于鸿毛。臧克家说: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文天祥说: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谁能大声地给大家读读?相信你们随着年龄的增长对这三句名言会有更深入的了解。

  五、布置作业(任选一题完成)

  (一)思考自己最喜欢文中的谁?并对他(她)写几句话。

  (二)把这个故事讲给家人听,和之前他们的态度作比较,了解他们的看法变化。

    六、板书设计

   18.永生的眼睛

妈妈

爸爸   捐献角膜  爱心永恒

温迪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3c118299ce2f0066f5332251.html

《永生的眼睛.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