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部编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课外阅读练习题及答案

发布时间:2019-11-22 07:59:27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新部编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课外阅读练习题及答案

1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观看鸟的神奇表演

    我和妈妈随着人流来到了森林公园中的鸟园。那里的鸟真多,天上飞的、树上站的、草丛中钻的、地上走的……鸟儿叽叽喳喳地歌唱,到处都是鸟声鸟影,我真是应接不暇。

    不知谁叫了一声:赶快去观看鸟的表演啰!我和妈妈随着叫声,跟着导游小姐来到了鸟的乐园。哦,观看的人真多,人山人海,座无虚席。你瞧,一位抹着口红、衣着漂亮的红衣少女宣布:鸟的鸣声表演开始!首先是乌鸦以它那动听的歌喉呱呱呱地唱着,好像在对观众说:我的鸣声多么好听啊!接着是长着金黄色羽毛的小黄鸟叽叽喳喳地鸣叫着;紧接着是猫头鹰拍打着翅膀,张大嘴巴鸣叫着;最后是聪明的八哥鸟,一会儿学人呜呜呜的哭声,一会儿又学人咯咯咯的笑声,逗得台下观众哈哈大笑。

    更有趣的是观看鸟的智力表演。黄莺学拉车子一摇一晃;鹦鹉爬天梯,步步升高;画眉鸟学算术,计算准确无误。最吸引人的是杜鹃辨认人民币。台下三位观众手中分别拿着壹元、伍元和拾元纸币,聪明的杜鹃飞到手持拾元钱的那位观众手中,把拾元钱衔到嘴里再回到台上。台下响起一阵阵热烈的掌声。

1)写出文中描写声音的词语。

2)找出第2自然段中描写鸟的鸣声表演的顺序词语。

3)文章重点写“________”“________”这两部分,鸟的鸣声选择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应接不暇是什么意思?

5)读了短文后,你有什么体会?我们应该怎样保护鸟类?

【答案】1)叽叽喳喳;呱呱呱;呜呜呜;咯咯咯;哈哈哈

2)首先……接着……紧接着……最后

3)鸟的鸣声表演;鸟的智力表演;乌鸦;小黄鸟;猫头鹰;八哥鸟

4)形容景物繁多,来不及观赏。那里的鸟真多……我真是应接不暇。

5)略

【解析】【分析】(1)主要是培养学生养成积累词语的好习惯。能够准确的理解成语的意思。学生应该熟读课文,识记常用词语,积累词汇。描写声音的词语:叽叽喳喳;呱呱呱;呜呜呜;咯咯咯;哈哈哈。

2)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时要带着问题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就能找到答案:首先……接着……紧接着……最后。

3)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时要带着问题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在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即可。

4)词语理解的考查。认真阅读短文,联系上下文,正确理解词义。

5)回答这种开放性题目时需注意两点:一要联系文章的主旨,二要结合个人的认识。

【点评】(1)本题考查学生对语文知识的积累。平时一定要对一些文中的、课外阅读中的词语、句子多做一些摘抄、积累,分类整理,加强背诵,此题会迎刃而解。(2)此题考查筛选相关信息的能力。(3)此题考查筛选相关信息并加以概括的能力。(4)本题考查学生对课文中重点词语的理解。可结合语境、课后注释或查字典理解词义。(5)此题属于开放性试题,结合文本内容和生活实际。表述正确,文通句顺,书写认真即可。

2阅读理解

    母亲掏衣兜。掏出一卷毛票,用指尖龟裂的手指点着。

    旁边一个女人停止踏缝纫机,向母亲探过身,喊:大姐,别给他!你供他们吃,供他们穿,供他们上学,还供他们看闲书哇!……”又对我喊:你看你妈是在怎么挣钱?你忍心朝你妈要钱买书哇?

    母亲却已将钱塞在我手心里了,大声回答那个女人:我挺高兴他爱看书的!”

    母亲说完,立刻又坐了下去,立刻又弯曲了背,立刻又将头俯在缝纫机板上了,立刻又陷入了忙碌……

    那一天我第一次发现,我的母亲原来是那么瘦小!那时刻我努力要回忆起一个年轻的母亲的形象,竟回忆不起母亲她何时年轻过。

    那一天我第一次觉得我长大了,应该是一个大人了。并因自己15岁了才意识到自己应该是一个大人了而感到羞愧难当,无地自容。

    我鼻子一酸,攥着钱跑了出去……

    那天我用那一元五毛钱给母亲买了一听水果罐头。

1)多音字组词。

zhēng________                        qū________                        dāng________

    zhèng________                             qǔ________                            dàng________

2)读句子,填空。

母亲掏衣兜。掏出一卷毛票,用指尖龟裂的手指点着。

一卷毛票能体会到________

指尖龟裂可体会出________

3)母亲回答那个女人:我挺高兴他爱看书的!”母亲为什么挺高兴看书?你从中感受到什么?

4)文中划线的句子连续用四个立刻,你觉得这样写好在哪里?

5)从哪里可以看出我长大了是一个大人了?你从中体会到什么?

【答案】1)挣扎;弯曲;当然;挣钱;歌曲;上当

2)母亲积攒这些钱十分不易;母亲的艰辛

3)母亲懂得,读书能使人明理,所以,含辛茹苦,省吃俭用,也要支持孩子读课外书。从中感受到慈母对子女的一片深情。

4)运用排比的手法,极力写出了母亲的忙碌,工作辛苦。

5)为自己还这么不懂事而羞愧难当;觉得用母亲辛辛苦苦挣来的钱去买书,实在对不起母亲;想到应当让母亲有足够的营养……体会到儿子对母亲的一片孝心。

【解析】【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多音字的掌握情况,在于平时学生对读音的的辨析。挣:zhēng挣扎、zhèng挣钱;曲:弯曲、歌曲; 当:dāng当然、  dàng上当。(2)分析词语的表达效果。了解用词之美,把事物说得形象具体;为文章增色;关键词能为中心服务。这里结合具体语境进行分析,紧扣文章母爱主题,表述合理即可。(3)理解文章语句的含义,一要结合具体的语境,而要结合文中人物的情感。根据词句原本意义,结合具体语境,理解、分析、推断词句的不同含义,去深入理解词句的真正含义。要特别注意,这类试题,往往不是要问词句的表面意义,如果简单地理解为词句的表层意思,就容易理解偏差。(4)考查排比修辞方法,文中划线的句子连续用四个立刻运用排比的手法,极力写出了母亲的忙碌,工作辛苦。(5)考查筛选相关信息并加以概括。解答时要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即可。

【点评】(1)对于多音字,我们读的时候,要根据词语的意思来确定它的读音。做到认真、细致,如果对某个字不大熟悉,一定要查字典弄明白。(2)体会重要词语的含意,品味语言表达艺术。(3)体会重要语句的含意,品味语言表达艺术。(4)考查学生对排比修辞手法的掌握。要求学生能判断,会应用。(5)此题考查筛选相关信息并加以概括的能力。

3课外阅读,回答问题。

峨嵋道上

    前面没有平坦的路了。所谓路,就是用一块块两尺见方的石板接连起来的阶梯。我们一步一步向上爬,非常吃力,停步(仰望  眺望),只见石阶像一架天梯,坚在前面树木葱茏的陡坡上。我们的旅程,就是要攀登这架长长的天梯。

    在途中,我们遇到了十几个背竹篓的人。他们把竹篓靠在路旁的岩石上,站在那儿歇息。走近了才发现,每个背篓里都装着一块大石板。背着石板攀登天梯,可真了不起!

    我问他们 往山上背石板做什么  一位长者指了指脚下的石阶  操着浓厚的四川口音回答说 干这个  铺路  我疑惑地说  

    他点了点头,告诉我说:去洪椿坪的那段路被山洪冲毁了。他们在十多里外开山取石,凿成了石板,背上山去重铺(pū  pù)冲毁的路。

    他们是给峨嵋山铺路的人啊!

    峨嵋山光是游览路线就有200多里。铺这么长的路要多少块石板呢?几万、几十万,还是几百万?这数不清的石板,不都是这样一块一块背上山来的吗?山路这样狭窄,不能用机械,只有靠人工。想到这里,我内心感到一阵愧疚。我们走在别人铺的道路上还嫌吃力,而铺路的人默默地吃了多少苦,流了多少汗,把一块一块石板背上山,铺成路,全是为了别人的方便。(如果  即使)没有他们的辛劳,没有他们的牺牲,(就  也)没有这用石板砌成的阶梯,就没有脚下的路,也就没有游人的欢乐。

    啊,默默地付出辛劳的铺路人啊,你们是真正的无名英雄。

1)在文中括号内划去不恰当的读音或词语。

2)给短文第三段加上标点符号。

3)把短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改写成用句号的句子,要求意思不变。

4)短文中有一句话写出了内心愧疚的原因,请写出来。

5)给短文分成三段,用“‖”在段末标出。

6)这篇短文通过记叙在登峨嵋山途中的见闻和由此产生的感想,赞扬了铺路人________的精神。

【答案】 1)眺望;;即使;也

2),。,:”“

3)这数不清的石板,都是这样一块一块背上山来的。

4)我们走在别人铺的道路上还嫌吃力,而铺路的人默默地吃了多少苦,流了多少汗,把一块一块石板背上山,铺成路,全是为了别人的方便。

5)第一节末“‖”,第六节末“‖”,第八节末“‖”

6)不畏艰辛和无私奉献。

【解析】【分析】(1)考查对多音字的辨别能力。多音字,就是一个字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读音,不同的读音表义不同,用法不同,词性也往往不同,当然组词也不同。考查词语的运用。应在理解词语的基础上,结合具体语境选词填空,使句中表达更准确。

2)分析句子中分句之间的关系,根据标点符号各自的作用,能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3)反问句改为陈述句的方法如下:第一步:问号改为句号;第二步:删掉疑问词比如:难道吗?怎能……呢?等。第三步:否定改为肯定,肯定改为否定。

4)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时要带着问题细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就能找到答案。

5)划分文章的意义段,即在意义上可以构成一个完整单位的部分。

6)考查概括中心思想 中心思想是对一篇文章的内容和思想做出的确切、扼要的说明,简单说就是作者的写作目的或者作者要告诉人们什么。

故答案为:(1)眺望;;即使;也

2),。,:”“

3)这数不清的石板,都是这样一块一块背上山来的。

4)我们走在别人铺的道路上还嫌吃力,而铺路的人默默地吃了多少苦,流了多少汗,把一块一块石板背上山,铺成路,全是为了别人的方便。

5)第一节末“‖”,第六节末“‖”,第八节末“‖”

6)不畏艰辛和无私奉献。

【点评】(1)对于多音字,我们读的时候,要根据词语的意思来确定它的读音。做到认真、细致,如果对某个字不大熟悉,一定要查字典弄明白。要正确使用词语,要从意义和使用习惯两方面准确理解,这也是积累的重要内容之一。

2)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标点符号的掌握及运用。

3)掌握反问句改陈述句方法,平时多练,培养语言表达能力。

4)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的能力。

5)此题考查给文章划分段落的能力。

6)此题考查对课文内容及中心思想的能力。

4阅读练习。

    我的家乡有一条无名小溪,五六个小村庄分布在小溪的两岸。小溪的流水常年不断。每年汛期,山洪暴发,溪水猛涨。山洪过后,人们出工、收工、赶集、访友,来来去去,必须脱鞋绾裤才能过溪。进入秋天,天气变凉,家乡的人们根据水的深浅,从河的两岸找来一些平整方正的石头,按照二尺左右的间(jiān  jiàn)隔,在小溪里横着摆上一排,让人们从上面踏过,这就是搭石。

    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秋凉以后,人们早早地将搭石摆放好。[   ]别处都有搭石,唯独这一处没有,人们会谴责这里的人懒惰。上了点年岁的人,[   ]怎样急着赶路,[   ]发现哪块搭石不平稳,一定会放下带的东西,找来合适的石头搭上,再在上边踏上几个来回,直到满意了才肯离去。

    家乡有一句紧走搭石慢过桥的俗(sú  shú)语。搭石,原本就是天然石块,踩(cǎi  chǎi)上去难免会活动,走得快才容易保持平衡。人们走搭石不能抢路,也不能突然止步。[   ]前面的人突然停住,后边的人没处落脚,[   ]会掉进水里。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踏踏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清波漾漾,人影绰(chuò  cuò)绰,给人画一般的美感。

    经常到山里的人,大概都见过这样的情景:如果有两个人面对面同时走到溪边,总会在第一块搭石前止步,招手示意,让对方先走,等对方过了河,俩人再说上几句家常话,才相背而行。假如遇上老人来走搭石,年轻人总要伏下身子背老人过去,人们把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

    一排排搭石,任人走,任人踏,它们联结着故乡的小路,也联结着乡亲们美好的情感。

1)选择文中汉字的正确读音。

2)在“[   ]”中填上合适的关联词。

3)结合上下文说说下面两个词语的意思。

理所当然:________

协调有序:________

4)什么是搭石?请在文中用横线画出来。

5)选出文章中的俗语________,自己再写一句生活中常用的俗语________

【答案】 1jiàncǎichuò

2)如果;无论;只要;如果;就

3)从道理上说应当这样。;就是指配合得适当,很有秩序。

4)进入秋天,天气变凉,家乡的人们会根据水的深浅,从河的两岸找来一些平整方正的石头,按照二尺左右的间隔,在小溪里横着摆上一排,让人们从上面踏过,这就是搭石。

5)紧走搭石慢过桥。;病从口入,祸从口出。

【解析】【分析】(1)此题考查学生辨析字音的能力,正确读准字音,注意区别形近字、多音字的读音,还要注意声调、韵母的区别,平时要多读,多练。

2)考查关联词的运用。解答时要先理解分句前后表示的是何种关系,再根据句子的意思来选择恰当的关联词语填写。第一空分句前后是假设关系。故选“……如果……”;第二、三空分句之间是条件关系。故选无论……只要……”;第四、五空分句之间是假设关系。故选如果…………”

3)词语理解的考查。要结合语境,正确理解词义。

4)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时要带着问题细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就能找到答案。

5)考查对俗语背诵积累,答题时注意题目提供的信息筛选符合要求的俗语即可,书写时注意字迹清楚,不要出现多字、少字、错别字的情况。

故答案为:(1jiàncǎichuò

2)如果;无论;只要;如果;就

3)从道理上说应当这样。就是指配合得适当,很有秩序。

4)进入秋天,天气变凉,家乡的人们会根据水的深浅,从河的两岸找来一些平整方正的石头,按照二尺左右的间隔,在小溪里横着摆上一排,让人们从上面踏过,这就是搭石。

5)紧走搭石慢过桥。病从口入,祸从口出。

【点评】(1)准确识记字音,要掌握常用多音多义字的正确读音,注意纠正方言中跟普通话读音不一致的字音,关键在于把词语的形音义结合起来,音随形或义变。

2)本题考查学生对关联词语的使用。理解句子,分清分句前后之间的关系。然后再来选择恰当的关联词语,使句子连贯。

3)本题考查学生对诗句中重点词语的理解,可结合语境、课后注释理解词义。

4)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的能力。

5)要求学生平时背诵时要熟读熟记,要理解俗语的意思。

5重点段落品析。

    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sòng   yǒng)读,(决   绝)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

1)写出括号里正确的字和读音。

2)对文中划线句子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 反问句,说明心到了,眼睛也会看到。

B. 反问句,点明,只要用心了,眼和口自然会到。点明心到的重要性。

3)读了这篇短文,你有什么收获?

【答案】 1song;决

2B

3)学习既要讲究方法,还要有恒心。而恒心是成功的基础,只要有恒心,铁棒磨成针就是这个道理。从今以后,我一点要勤奋读书,又恒心,有毅力,不半途而废。

【解析】【分析】(1)考查学生辨析字音的能力,正确读准字音,注意区别形近字、多音字的读音,还要注意声调、韵母的区别,平时要多读,多练。考查学生用同音字组词的能力。同音字音同,形、意不同,组词不同。解答时要依据字义注意比较。

2)文言句子,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做到字字落实,准确理解关键字词,翻译后疏通语句。

3)谈自己的收获,回答这种开放性题目时需注意两点:一要联系文章的主旨,二要结合个人的认识,言之有理,没有语病。

故答案为:(1song;决

2B

3)学习既要讲究方法,还要有恒心。而恒心是成功的基础,只要有恒心,铁棒磨成针就是这个道理。从今以后,我一点要勤奋读书,又恒心,有毅力,不半途而废。

【点评】(1)考查学生辨析字音的能力,正确读准字音,注意区别形近字、多音字的读音,还要注意声调、韵母的区别,平时要多读,多练。主要测试学生对同音字的掌握,从结构、字义两方面加以区别,然后再选词填空。

2)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文言语句的翻译一般有两种方法,直译和意译,考时常采用直译。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别是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呈现出来。最后根据上下疏通句子。

3)此题属于开放性试题,结合文本内容和个人的认识,表述合理,文通句顺即可。

6阅读练习。

    “摇桂花对我是件大事,所以老是缠着母亲问:妈,怎么还不摇桂花嘛!”母亲说:还早呢,没开足,摇不下来的。可是母亲一看天空阴云密布,云脚长毛,就赶紧吩咐人提前摇桂花。这下我可乐了,帮着在桂花树下铺竹席,帮着抱桂花树使劲地摇。桂花纷纷落下来,落得我们满头满身,我就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呀!”母亲洗净双手,撮一点桂花放在水晶盘中,父亲点上檀香,炉烟袅袅,两种香混合在一起。于是父亲诗兴发了,即时口占一绝:细细香风淡淡烟,竞收桂子庆丰年。儿童解得摇花乐,花雨缤纷入梦甜。

1)这段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2)写出表达心情的句子,再说说作者有此心情的原因。

3)为什么要提前摇桂花?

4)找出描写摇桂花时动作的词写下来。

5)写一个比喻句,描绘桂花落下的情景。

【答案】 1)这段主要写了摇桂花的情景。

2)这下我可乐了。因为可以摇桂花了。

3)因为要下雨了。

4)铺、抱、播。

5)桂花像春天的细雨,轻轻地飘落下来。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段落大意的概括能力,本段主要写了摇桂花的情景。

2)本题考查学生对心情描写语句的筛选,仔细阅读短文,用心去感受作者当时的心情,不难找出答案—— 这下我可乐了 ,联系上下文可以发现原因是要提前摇桂花了。

3)本题考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学生一定要熟读课文,带着问题筛选相关信息。

4)本题考查学生对短文中动词描写的理解,首先按照题目要求找到相应的语句,画出表示人物动作的词语。

5)本题考查学生对比喻修辞的应用能力,首先要清楚本体是桂花,结合自己的联想写出恰当的喻体,如: 桂花像春天的细雨,轻轻地飘落下来。

故答案为:(1 这段主要写了摇桂花的情景。

2 这下我可乐了。因为可以摇桂花了。

3 因为要下雨了。

4 铺、抱、撮。

5 桂花像春天的细雨,轻轻地飘落下来。

【点评】(1)这道题考查的是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本题涉及课文的理解,课文脉络、认真阅读课文不难概括出答案。

2)、(3)本题考查学生再熟读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并加以概括的能力。

4)本题考查学生对动词的理解。

5)本题考查学生对比喻修辞的应用能力,要把握本体和喻体之间的相似性。

7阅读课文片段,回答问题。

    记得七八岁的时候,我写了第一首诗。母亲一念完那首诗,眼睛亮亮地,兴奋地嚷着:巴迪,真是你写的吗?多美的诗啊!精彩极了!她搂住了我,赞扬声雨点般落到我身上。我既腼腆又得意扬扬,点头告诉她这首诗确实是我写的。她高兴得再次拥抱了我。

    “妈妈,爸爸下午什么时候回来?我红着脸问。我有点迫不及待,想立刻让父亲看看我写的诗。他晚上七点钟回来。母亲摸着我的脑袋,笑着说。

    整个下午我都怀着一种自豪感等待父亲回来。我用漂亮的花体字把诗认认真真地重新誊了一遍,还用彩色笔在它的周围上描上一圈花边。将近七点钟的时候,我悄悄走进饭厅,满怀信心地把它放在餐桌父亲的位置上。

    七点。七点一刻。七点半。父亲还没有回来。我实在等不及了。我敬仰我的父亲。他是一家影片公司的重要人物,写过好多剧本。他一定会比母亲更加赞赏我这首精彩的诗。

1)写出文中的一个比喻句。并写写这个比喻句的作用。

2)对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理解正确一项是(  

A. 点明对父亲的期待,体现出紧张的心情。

B. 说明时间过得很快。

C. “实在是没事可干,就看着钟表玩。

3)用一句话概括选文的主要内容。

【答案】 1)赞扬声雨点般落在我的身上。这个比喻句把密集的赞扬声比喻成雨点,表现出母亲当时高兴的心情,母亲为孩子感到自豪。

2A

3)对于写的诗,母亲极力赞赏,也非常高兴,并期待父亲的赞扬。

【解析】【分析】(1)比喻句:就是打比方,用浅显、具体、生动的事物来代替抽象、难理解的事物。比喻句的基本结构分为三部分: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词(表示比喻关系的词语)和喻体。本体、喻体有相似点,但不是同一类事物。

2)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仔细回顾课文的内容,结合选项判断正误。

3)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可以掌握一定的技巧,可把整篇文章拆分成几个部分,明确写了哪几方面内容,然后总综和即可。

故答案为:(1)赞扬声雨点般落在我的身上。这个比喻句把密集的赞扬声比喻成雨点,表现出母亲当时高兴的心情,母亲为孩子感到自豪。

2A

3)对于写的诗,母亲极力赞赏,也非常高兴,并期待父亲的赞扬。

【点评】(1)考查学生对比喻修辞手法的掌握。要注意本体和喻体特点的一致性。要求学生能判断,会应用。

2)此题考查学生对课文的内容的理解的能力。

3)本题考查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

8课内阅读。

    赵王到了渑池,会见了秦王。秦王要赵王鼓瑟。赵王不好推辞,鼓了一段。秦王就叫人记录下来,说在渑池会上,赵王对秦王鼓瑟。

    蔺相如看秦王这样侮辱赵王,生气极了。他走到秦王面前,说:请您为赵王击。秦王________。蔺相如再要求,秦王还是________。蔺相如说(    )您现在离我只有五步远(    )您不答应(    )我就跟您拼了(    )秦王被逼得没法,只好敲了一下缶。蔺相如也叫人记录下来,说在渑池会上,秦王为赵王击缶。

1)根据课文,写出文中横线上的词语。

2)给文章中括号处加标点。

3)蔺相如为什么逼秦王击缶?

4渑池之会突出了蔺相如是个怎样的人?

【答案】 1)拒绝|拒绝

2):“     

3)蔺相如看到秦王侮辱赵王,他为了维护国家尊严,所以逼秦王击缶

4)蔺相如是个勇敢机智,不畏强暴的人。

【解析】【分析】(1)这道题是按课文原文填空,如果学生对课文内容熟悉,应该没问题,但书写时一定注意不要写错别字。

2)分析句子中分句之间的关系,根据标点符号各自的作用,能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3)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时要带着问题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再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即可。

4)评价人物性格要应做到通观全文根据文中故事情节以及人物的言行举止具体分析其中蕴涵的精神或品质。

故答案为:(1)拒绝;拒绝

2):“     

3)蔺相如看到秦王侮辱赵王,他为了维护国家尊严,所以逼秦王击缶

4)蔺相如是个勇敢机智,不畏强暴的人。

【点评】(1)主要考查学生对课文的掌握情况。书写时要注意区别同音字和形近字。

2)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标点符号的掌握及运用。

3)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并加以概括的能力。

4)本题考查评价分析人物精神或品质。

9我能按照一定顺序重新排列下列词语。

         

松鼠不躲藏在地底下,经常在高处活动,像飞鸟一样住在树顶上,满树林里_______,从这棵树_______到那棵树。它们在树上_______窝,_______果实,_______露水,只有树被风刮得太厉害了,才到地上来。

1)在括号里填写恰当的动词。

2)这段话主要介绍了松鼠_______特点,使我们感受到它的_______(    )

A. 外形    漂亮                              B. 活动    驯良                              C. 吃食    可爱

【答案】 1)跑;跳;做;摘;喝

2B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动词的运用。应在理解词语的基础上,结合具体语境选词填空,使句中表达更准确。

2)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仔细阅读短文内容,比较判断正误。

故答案为:(1)跑;跳;做;摘;喝 ;(2B

【点评】(1)要正确使用词语,要从意义和使用习惯两方面准确理解,这也是积累的重要内容之一。

2)此题考查学生对短文内容的掌握的能力。

10阅读课文片段,回答问题。

    王母娘娘派了好些天兵天降到人间察访,察访了好久,才知道织女在牛郎家里,跟牛郎做了夫妻。一天,她亲自到牛郎家里,可巧牛郎在地里干活,她就一把抓住织女往外走。织女的男孩见那老太婆怒气冲冲地拉着妈妈走,就跑过来拉住妈妈的衣裳。王母娘娘狠狠一推,孩子倒在地上,她就带着织女一齐飞起来。织女心里恨极了,望着两个可爱的儿女,一时说不出话来,只喊了一句:快去找爸爸!

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察访——________  可巧——________

2)从________________这两个词中表现出王母娘娘要带走织女的决心。

3)对文中画线句子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 体现王母的冷酷无情。              B. 体现小男孩的勇敢。              C. 点明小男孩的力气小。

4)下面对王母的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A. 王母,冷酷无情。

B. 王母同情牛郎和织女,因此每年七月七让他们见一面。

C. 设置王母这个人物,是为了反衬牛郎织女的反抗精神。

5)你喜欢王母娘娘吗?为什么?

【答案】 1)查访;正巧

2)亲自;一把抓住

3A

4B

5)不喜欢。

【解析】【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对近义词的辨析能力。近义词,是指词汇意义相同或相近的词语,解答本题,要理解词语的意思,然后写出所给词语的近义词。答案合理即可,不唯一。

2)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时要带着问题快速浏览课文内容,锁定(相关信息)所填的范围,再按要求找到答案。

3)、(4)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仔细阅读短文内容,比较判断正误。

5)谈自己的看法,回答这种开放性题目时需注意两点:一要联系文章的主旨,二要结合个人的认识,言之有理,没有语病。

故答案为:(1)查访、正巧

2)亲自、一把抓住

3A

4B

5)不喜欢。

【点评】(1)主要测试学生对近义词的理解,理解了词义,写出近义词就容易了。平时注意多积累,增加词汇量。

2)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的能力。

3)、(4)此题考查学生对短文内容的掌握的能力。

5)此题属于开放性试题,结合文本内容和个人的认识,表述合理,文通句顺即可。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3b8b777781eb6294dd88d0d233d4b14e84243e6c.html

《新部编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课外阅读练习题及答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