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1课《社戏》同步练习

发布时间:2019-08-16 21:51:17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社戏》综合练习

一、选择题

1.下列词语中加线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yùn shěng dàn

B.fú 辈(xíng 掇(cuān

C.xiè juàn 潺(chán

D.dài 船(zhuó 洁(jiǎo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偏僻 聚拢 欺侮 不和情理

B.絮叨 宽慰 船蓬 疏疏朗朗

C.涌跃 交椅 木楫 仙山楼阁

D.嘱咐 朦胧 大抵 踱来踱去

二、填空题

1.在下面一段文字的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

戏曲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艺术,是传统文化中一朵经久不衰的奇葩。① :京剧、昆曲、越剧、豫剧、湘剧、粤剧、秦腔、川剧、评剧、晋剧、汉剧、潮剧、闽剧、河北梆子、黄梅戏、湖南花鼓戏等五十多个剧种。但是近几年,② 。面对这个问题,我们一定要认真思考,积极努力地想出解决问题的办法,让我们中华民族的艺术瑰宝——传统戏曲,重新绽放光彩。

2.文学常识填空。

1)《社戏》的体裁是 ,其作者 是我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代表作有小说集《 》《 》、散文集《 》、散文诗集《 》等。

2)社,在绍兴指 。社戏就是社中每年所演的“ ”。

3)中国戏曲分为生、旦、净、丑四个行当。老生扮演中年以上男子,小生扮演 ,小旦扮演 ,老旦扮演老年女子,武净扮演以武打为主的角色,小丑扮演

三、综合性学习

1.2018泰安请用简练的语言概括泰山皮影的主要特点。(不超过20字)

中国皮影的表演方式繁多,一般都需要多人进行合作演出。但泰山皮影的表演方式很是独特,一台戏最多需要两个人,即一人伴奏、一人操纵影人表演,必要时一个人演出一台戏,这就是皮影界的古老绝活:“十不闲”。所谓“十不闲”指在皮影戏表演时,同一时间内一个人脚上伴奏,手里操作,口中歌唱,把全身都调动起来,一个人身兼数职,独自完成一整台戏的演出,这就需要表演者有相当厚的表演功底。大汶口文化的流风余韵、东夷殷商文化的交融、齐鲁文化的传承,在泰山演绎流变,形成了泰山民俗的基因,形成了泰山民俗率真昌明的特点,天神、地祇(qí)、人鬼的祭祀,使泰山民俗具有了神秘莫测的特点。从自然造化到灵气之源,从地理大山到心灵神山,从灵石崇拜到石敢当信仰,从巡狩柴望到封禅大典,体现了礼俗杂糅的泰山山石崇拜民俗。所有这些,都为泰山皮影的成长提供了肥沃的土壤。

2.根据要求,回答下面问题。

1班级正在开展以“弘扬传统戏曲”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为本次活动拟写一则宣传标语。

2)校团委组织了“戏曲电影展映”活动,并在学生中进行了两次问卷调查。请观察下图,用简洁的语言作答。

戏曲电影展映前后“喜爱与支持率”调查情况统计图

展映后,学生对戏曲电影的喜爱及支持率均

四部电影中,黄梅戏电影《天仙配》在展映前后

3随着社会的发展,电子产品的普及,戏曲艺术受到了前所未有的考验,那么,我们中学生该怎样参与保护传统戏曲艺术呢?

四、简答题

阅读“我的很重的心忽而轻松了……于是赵庄便真在眼前了”,回答问题。

1.请用四字短语概括文段的主要内容。

2.赏析下列句子的表达效果。

我们已经点开船,在桥石上一磕,退后几尺,即又上前出了桥。于是架起两支橹,一支两人,一里一换……

3.“两岸的豆麦……但或者也许是渔火”一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有什么作用?

4.结合上下文,说说“我的很重的心忽而轻松了,身体也似乎舒展到说不出的大”一句表现了“我”怎样的心理。

五、阅读

(一)阅读下面下列文段,回答下面问题。

故乡的年戏

马亚伟

故乡的年戏,热闹而隆重。只要戏台搭起来,整个村庄都欢腾了。

大人孩子们奔走相告:“看戏去喽!看戏去喽!”到那时,春节才真正有了年的味道。年戏是最能聚拢人的活动,村里几乎是全民参与,连六七十岁的老人都会穿得暖暖和和,到戏台下来看戏。乡村简陋的戏台,撑起一个绮丽的空中楼阁。才子佳人、王侯将相,水袖如云,像走马灯一样从戏台上晃过。

戏台下,男女老少伸长脖子,侧头的,点头的,张大嘴巴的,摇头晃脑的,拍手叫好的,密密麻麻一片,全是陶醉的模样。小孩子骑在大人的脖子上,鼻涕泡僵在风里。冰糖葫芦、棉花糖等各种零食,也给活动增添了几分热闹。午后暖暖的阳光大片大片铺开,温暖而安适,人便在饱满的光线里心满意足地眯起了眼。

记得有一次,我和小姨早早拿着凳子占了最佳位置,我们坐在前面看,后面有站着看的,还有踩到凳子上看的。小姨的对象也来了,他一会儿给我们买糖葫芦,一会儿给我们买炒花生,“鞍前马后”地“伺候”着。直到小姨说:“行了,坐下看戏吧!”他便坐在小姨的身边,一边看戏,一边看小姨。他的手还会偷偷牵一下小姨的手,然后两个人甜甜蜜蜜地笑笑。

每当看戏时,我的视线穿越拥挤的观众,落到戏台上,眼睛里的景象霎时缤纷起来,舞台上旖旎的长襟水袖,背景里缤纷的秀阁绮窗,多么美啊!耳边响着各具特色的唱腔,生旦净丑各有风味。我最喜欢俏滴滴的花旦,举手投足活泼机灵,很惹人爱;还有花脸的唱腔,气韵颇为慷慨,痛快淋漓。还有优雅美丽的青衣,唱腔婉转悠长,极为动听。

我的母亲曾经唱过几年戏,我从小耳濡目染,也非常喜欢戏曲。听!戏台上唱的是《大登殿》,王宝钏十年寒窑,终于拨云见日。“端端正正,正正端端,打坐在金銮……”,演员的演唱字正腔圆,表情生动,非常有感染力。高潮之时,台下叫好声响成一片。演员的表演更加卖力了,完全沉浸在自己塑造的角色中。

我的兴趣,更在于戏台上偶尔会出现的“奇幻效果我忘了是一出什么戏,戏台上喷出一阵烟雾,闪过几道亮光,一只蚌就变成了一位漂亮姑娘——蚌精。那个年代,这样的场景无异于如今的“豪华大片”。整个戏台因此变得瑰丽、梦幻,让人充满了无尽的想象。乡村戏台,仿佛是天上宫阙,演绎着另一个世界的悲欢离合,神奇而生动。

花花绿绿的戏台,有板有眼的唱念做打,热热闹闹的人群,都那么让人怀念。我多想再回到故乡,在故乡的戏台下,再看一场年戏。

1.文章一开头就说:“故乡的年戏,总是热闹而隆重。只要戏台搭起来,整个村庄都欢腾了。”结合全文,说说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表现“热闹”“欢腾”的。

2.文中画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有什么表达效果?

3.赏析下列句子中加线词语的表达效果。

午后暖暖的阳光大片大片铺开。

4.有人说,本文的最后一段与鲁迅先生《社戏》中的结尾“真的,一直到现在,我实在再没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戏了”蕴含着相同的情感,请谈谈你的理解。

5.戏曲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河南被人们称为“戏曲之乡”,有着光辉灿烂的戏剧文化和丰富多彩的戏剧种类。请写出一种河南戏剧名称,并简述其主要特点。

六、写作

1.自然指故事情节发展所处的自然状况,例如地点、天气、景色、气候、季节。自然环境描写又称景物描写。请运用景物描写,展现“春之韵”。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C

解析:A.“省”应读为“xǐng”;B.“行”应读为“háng”;D.“棹”应读为“zhào”。

2.D

解析A.“和”应写作“合”;B.“蓬”应写作“篷”;C.“涌”应写作“踊”。

二、填空题

1.比较著名的流行剧种有 戏曲艺术在中国的发展日趋衰弱

2.1)小说 鲁迅 呐喊 彷徨 朝花夕拾 野草

2)一种居住区域 年规戏

3)年轻男子 年轻女子 滑稽人物

三、综合性学习

1.【示例】以表演者少著称,多取材于泰山民俗文化。

2.1)【示例一】弘扬中华国粹,演绎经典传奇。【示例二】传播戏曲文化,收获戏曲精粹。

2)大幅度提升 喜爱与支持率提升最大

3)【示例】多渠道地学习传统戏曲知识,做戏曲艺术的宣传员;多参加地方戏曲方面的活动,亲自感受戏曲艺术的魅力,培养兴趣。(言之有理即可)

四、简答题

1.夏夜行船。

2.“点”“磕”“退”“上”“架”“换”等几个动词,将少年们开船时的动作以及合作划船的情状表述得颇为详细,显示了他们熟练的驾船技巧和勤劳肯干的品格,也折射出他们去看戏时的愉快心情。

3.描写;作者从视觉、听觉和嗅觉角度描写行船时周围的山、水、草等景物,丰富细腻,有立体感,生动地展现了江南水乡的清新秀美,让读者有身临其境之感,衬托出“我”和小伙伴们希望看到社戏的迫切心情。

4.“我”由于可以出门看戏了,心情变好了。“忽而”表明孩子的心情易于突变,“轻松”“舒展”与前文因看不成戏而沮丧的心情形成鲜明对比,表现出“我”获准能和小伙伴一同去看戏时的兴奋、迫切之情。“身体似乎也舒展到说不出的大”运用夸张手法,非常形象地表明“我”心情的舒坦、愉悦。

五、阅读

(一)1.看戏之前,大人小孩奔走相告;看戏时,男女老少沉醉其中;戏台下,青年男女卿卿我我;戏台上,演员卖力表演;戏台上偶尔出现的“奇幻效果”让人充满无尽的想象。

2.描写。运用动作、神态描写,写出了戏台下大人、小孩看戏的沉醉人迷,也从侧面表现出戏台上表演的精彩,表达了“我”对故乡年戏的怀念之情。

3.“大片大片”运用叠词,语言的韵律感,读起来朗朗上口,富有音乐美,强调了看年戏时午后阳光的温暖安适,也烘托了此时看年戏人的惬意、心满意足。

4.都表达了作者对故乡及故乡人、故乡淳朴风俗的怀念之情。

5.【示例一】豫剧。唱腔铿锵大气、抑扬有度、行腔酣畅、吐字清晰、韵味醇美、生动活泼、有血有肉、善于表达人物内心情感。【示例二】越调。上路越调质朴、婉转、细腻、典雅而又不失豪放、粗犷、大气,有秦腔的元素;下路越调具有火爆、明快、高亢、豪放的特点。

六、写作

1.答案:略

解析:【课文片段在线】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香,夹杂在水气中扑面的吹来;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气里。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但我却还以为船慢。

【写法分析】这段写景的文字十分精彩,作者从色彩、气味方面进行生动传神的描写,勾画出江南水乡的美丽图画。色彩方面,写了远山的“淡黑”;气味方面,写了豆麦和河底水草发出的“清香”。多种感官的参与,使得景物描写有声有色,充满诗情画意。另外作者还巧妙运用了“化静为动”的写法,借助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用“踊跃的铁的兽脊”比喻“淡黑的起伏的连山”向船尾跑去,这是“我”坐在船上产生的错觉,觉得山是动的,船是静的。这样通过感觉来反衬,更生动细致地写出船行之快,从而表达了“我”看戏的急切心情。

【例文】小草努力地从漆黑的泥土中探出脑袋,好奇地看着外面的世界。柳枝上,那嫩黄的柳叶刚刚钻出,可爱至极,如初涉尘世的少女,欣喜而惊恐地张望着这个世界。迎春花早早地聚在枝头,鼓足了劲儿,吹着金色的小喇叭,欢呼雀跃地告诉人们:“春天来了!”沐浴着和煦的春风,听着鸟儿的歌唱,欣赏着湖光山色,柳条迫不及待地把湖面当作舞台,在春风中扭动着她柔美的腰肢,跳起了欢乐的舞蹈。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3953f555e43a580216fc700abb68a98270feac72.html

《人教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1课《社戏》同步练习.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