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cial有害!

发布时间:2018-10-06 22:51:58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Social有害!

  如果你没能和一个金牛座建立起良好的关系,很可能是你的交往方式太过SociaI了,对于他们来说,如果不能以恰当的方式建立联系,那还不如干脆不联系。

  

  最近一位在某著名公关公司工作的金牛座朋友的MSN签名改为:“有事说事,不要社交!

  我很惊讶,在这个圈子怎么能不客套和寒暄呢?据她说,她已经“厌倦了各种敷衍的问候”。这让她在繁重的工作中愈加烦躁。也许还有个原因,金牛们都喜欢有一说一,在这方面,金牛们还真的与如今繁荣的“社交网络”有些格格不入。

  

  “浅社交”

  

  Name Dropper,陈纳德的夫人陈香梅在其自传《春秋岁月》中曾经用过这个词,她在回忆华盛顿的社交圈时这样写道:“今日在华府有些只与约翰逊总统有一面之缘、或是握过一次手的人都要到处宣传,美国人形容这种人为Name Dropper。最是不受欢迎的人。”

  但当今的社交现状是,大家默认这种Name Dropper“浅社交”的有效,甚至这已经成为精英社交生活的主要目的之一。不断认识新的人、扩大人脉网络。在讲究“关系”的中国社交文化中更是如此,“为了拓展人脉,很多人早就放弃了工作之余的闲暇。大到主题沙龙、特色派对,小到朋友茶楼小聚,都不错过。”

  做互联网视频创新营销公司的梁巍为了“社交”,有4QQMSN上的好友也有1000人之多。他把联系人分成四类:公关营销;互联网和整个视频行业的联系人;好友;业务拓展。其中,好友反而是联系最少的一群,“因为不联系也不担心会淡忘嘛”。最后一群人梁巍要花的心思最多,从先聊天开始,互相问问有没有什么可以联系的业务,“可能聊一百句,只有十句有用的内容,但没有那九十句,就换不来这十句。”

  “我每天需要在网上敲60007000个字。”每天最多时见五六拨人,和每拨人都要说很久,这让他曾经有晚上说话说到大脑缺氧、想吐的感觉。“相比说话,我还是更喜欢打字。”

  在互联网上,梁巍深深体味到了现在的沟通和过去的不同。

  “现在与以前是相反的。现在的沟通方式越来越多。真正的了解可能越来越少。以前是先聊天沟通,了解为人,觉得认可你才开始合作。现在却是先合作,通过这件事对你的为人有个认识,认可以后,两个人才从朋友开始慢慢沟通。不过大家对这种直接目的性的沟通似乎也不介意什么。互换信息名片,很快找到交汇点,如果有必要见面就马上安排,没有必要的话就留待日后合作。”

  

  社交强迫症

  

  知名职场专栏作家薛莉把如今在社交圉中的很多人总结为“社交强迫症患者”。她有位朋友曾经受邀出席半商务半私人性质的晚宴。不知何故,此事竟被他的一位同行打听到了。因为了解到将有一位IT行业巨头出席这个晚宴,同行央求他带自己一起出席。尽管觉得此举有些荒谬,并且对于晚宴主人来说也不够礼貌,但在征得晚宴主人的同意后,这位朋友还是带着同行去了。可他还是很不理解:“他甚至都没机会和巨头说上一句话啊,只是换了名片而已。有什么用呢?

  事实上,真的有很大的用处。在以后的无数个社交场合中。一定会有这样的传言出现:他和那位lT行业巨头很熟。“对于社交强迫症患者来说,这种荣誉也许就是最大的用处。”

  其实这也怪不得这些“Name Dropper”,然而实际情况是,就算你头脑清醒、目的明确,周围却少有同样精准的社交场合供应。而种种该做的“人情”、该送的礼、该巴结的人物,也是他们巨大的心理负担。一项针对职场新人的调查显示:80%的人越来越重视“人脉投资”。可真正怎么做才能恰到好处,很多人比较困惑。做得不及,好像跟不上“交际场”中的“潜规则”,做得用力过猛。又怕惹上“Name Dropper”嫌疑。所以,一切都只好摸索着自己行事。

  

  不吃“浅社交”的金牛座

  

  按照传统社交学的理论,社交技巧固然重要,天赋更是一件法宝。可有些人在这方面就是不太灵光,譬如金牛座,建立浅层次的关系,大家sociaISocial去,对金牛人经常是一种灾难。

  Facebook创办人马克?扎克伯格就是这样一个金牛男,尽管当年创办Facebook时,扎克伯格的目标是让网站向世界开放,但是他自己却是一个谨慎和内向的人。他不喜欢接受媒体采访,也不喜欢在公共场抛头露面。

  《纽约客》的一名记者形容道:“2010年夏天在硅谷的一个活动的后台,有一个嘉宾在上台发表演说前的几分钟,转身对扎克伯格说:‘你不喜欢参加这样的活动。是吧?’扎克伯格漫不经心地说:‘对’然后拿起杯子喝了一小口水,望着远方,这使得当时的场面非常尴尬。”

  按照心理学的分析,扎克伯格的内心对于和外界接触有着一种本能受挫的焦虑,也许正是这种焦虑,使得他会从自己擅长的计算机和互联网上找到人与人交流的好办法,最起码是他认为的好办法。

  但是大学舍友们并不认为扎克伯格患有社交恐惧症,只是他的谈话方式与众不同罢了。用一个形象的比喻就是,他谈话和社交的目的和电脑一样,只需要传递他认为有用的信息,而完全不是客套和寒暄以及感情的联络。

  “一旦进入谈话,马克就会像机关枪一样,又快又密,专注于某个目标,然后一旦他感觉信息传输告一段落,就会突然陷入沉默。” 据哈佛大学教授安德鲁?波思沃斯回忆,2003年他曾在哈佛开设过一门人工智能发展趋势的课程,而扎克伯格刚好是他班上的学生:“马克并不是故作傲慢或者粗鲁,他只是试图通知你,谈话已经不是对这段宝贵时间的最佳利用方式了。”

  Facebook目前有5.5亿用户,单从人数来说已经是“世界第三大人口大国”。令人感到讽刺的是,这个“国家”的领袖扎克伯格却是一个不善与人交流的极客(Geek)宅男――这种现象在WEB2.0达人中随处可见。

  有互联网专家曾经表示:“人类将最终成为电脑的某种外设插件,其功能在于协助后者更有效地感知外部世界。”不管这种论调是否有些耸人听闻,但只要这一天没有来临,极客们就要面对传统的社交。尤其是对于像扎克伯格这样在社交上还有些障碍的金牛。更应该有一些线下沟通的磨炼。他们需要走出来与我们相处,我们需要熟悉他们的相处方式――有一说一。

  在热门影片《社交网络》(The Social Network)结尾,扎克伯格在Facebook上把前女友加为好友。一遍一遍刷新网页。很多时候,没有人真正了解他在想什么,而他也不在乎别人的感觉。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36b0ae636fdb6f1aff00bed5b9f3f90f76c64da2.html

《Social有害!.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