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金融改革与金融人才需求

发布时间:2013-08-27 21:25:38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金融改革与金融人才需求

作者:郭濂 吴瑾 国家开发银行

一、概 述:

随着我国金融改革不断开始向市场化、国际化方向推进,金融业呈现出新的特征和发展趋势,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金融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培养高层次、国际化的金融人才是解决金融人才需求的当务之急。本文联系目前我国金融改革发展趋势,结合开发银行人才培养方式,对金融人才需求进行分析,并提出培养目标。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金融教育初步完成了对“懂专业、会操作”的金融人才的培养。由于这一时期的中国金融业处于市场化、国际化的起步阶段,处于一定程度的垄断经营、粗放经营和封闭运行状态下,因此整个金融业的市场竞争意识和竞争能力不强,人才的培养被定位于较低层次的操作型人才,具有较强的内向型和粗放型特征,这是中国金融人才资源的基本状况。随着市场化改革的不断推进和加入WTO,给中国进一步融入国际经济进程带来重大契机,中国经济和金融发展的一个新时代已经来临。中国的金融业将在经济全球化的推动下,直接与国外金融机构进行市场化、国际化竞争。如何才能在这样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保持中国经济金融平稳健康的运行和发展,是当前金融业面临的、关系国家经济兴衰的全局性战略问题。金融业的竞争实质上是金融人才的竞争,金融人才的竞争实质上是处于核心层次、核心岗位的高层次、国际化金融人才的竞争。这类金融人才不能简单依靠海外人才的回归和引进,必须立足于本土,进行大量高层次、国际化金融人才的培养。

二、金融业发展现状分析

近年来我国金融业的发展体现了国际化、市场化方向的特征。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金融业从银行、证券、保险到基金、期货、外汇交易等各个方面都全面地快速发展;典当、黄金市场近年来也都全面推出。一个由资本市场、货币市场、外汇市场、保险市场和商品期货市场组成的全国性金融市场体系已基本建成。随着金融业的改革开放和国际化程度提高,外资金融机构纷纷进入我国。加入WTO对中国金融业来说,将面临金融全球化的新挑战,特别是短期内尤为明显。我国将在加入WTO后的5年内,将准许外资银行用人民币向企业和个人提供服务,准许外资银行在全国各地建立分行,给予外资银行国民待遇。也就是说,包括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在内的所有中资银行将和外资银行都在同样的条件下竞争。另一方面,外资金融机构与国内金融机构合同投资、交叉投资的机会越来越多。要与国际接轨,处理与国外金融机构竞争合作关系,呼唤新一代适应国际化发展需求的金融人才。随着金融信息化的全面推进,技术带来金融业新的变革,网络银行就是金融创新的产物,也成为全球银行发展的必然趋势。网络银行之间的竞争,表面上是管理水平,技术水平,服务质量,金融工具之间的竞争,实质上是人才之间的竞争。新的条件下,需要更多复合型且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

三、金融业发展趋势及人才需求目标

在经济全球化及中国市场体制改革继续深化的大环境下,金融业未来的发展趋势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经济全球化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经济全球化必然要求金融全球化。加入WTO,意味着我国金融业将全面进入竞争时代,将会有更多外资金融机构突破地域限制和数量限制在中国设立分支机构。当外资银行、保险、证券机构全方位进入中国后,需要大批来自中国本土的管理人员和业务人员,以解决作为外资企业适应投资环境本土化的问题;同时WTO的互惠原则也将有利于我国金融业增设海外分支机构、拓展海外业务,也肯定需要派出一大批金融人才到境外拓展业务,届时,将需要一大批具有双语能力、熟悉外国经济及国际财务、国际金融法规、国际金融业务并富有管理经验的高素质金融人才。因此,加入WTO对我国金融教育来讲是挑战也是机遇。

(二)加强风险监管:按照巴赛尔新协议原则,银行根据自己面临的市场风险、经营风险等,选择合适的工具来加强信贷风险管理。由于历来我国金融业主要由国家控制,人们的风险意识不强。随着金融机构的商业化运作,金融的竞争激烈,市场风险随之加剧,在金融业务交叉和运用衍生工具的情况下,质量风险、控制风险变得更加复杂,对风险管理的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除了建立相应的风险监控、反馈机制,还必须培养相应的银行业监管人才。

(三)金融业加快信息化步伐,各种系统已经在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中广泛应用,网络化已经成为新的焦点。网上银行、网上证券、网上投保等网络金融已经成为一个新的金融模式。

(四)共享化混合经营模式:银行、证券、保险通过混合经营,共享其他部门的金融资源,提高竞争力,带来范围经济和规模经济效应。目前,我国尚未开通混合经营,但已有开办“银证通”、“银保结合”、“代客理财”等金融交叉业务混合经营的趋势。这一趋势相应地需要复合型人才,需要调整现有金融人才的知识结构。

(五)客户定制及个性化服务趋势:目前,金融机构为了扩大市场、争夺客户,开始建立自己的客户关系管理手段,根据不同客户的需求,定制服务,为其提供更周到的服务。可以看出,现在金融越来越需要创新、变革,拥有市场。培养有创新能力的高层次金融人才,是决定我国金融业改革和发展的关键因素。

四、我国金融人才现状分析

在金融从业人员总量继续增长前提下,金融人才总量需求增长快于金融从业人员总量增长,金融人才结构变化速度快于金融人才总量增长速度。

首先,金融人才学历偏低。我国金融业从业人员已有相当规模,但素质与知识结构都有待提高。2002年我国金融业从业人员为340万人,比1995年的276万人增长了23.2%,年均增长率为3%2001年、2002年我国金融业专业技术人才为163.9万人、161.7万人,分别占从业人员的48.8%47.6%。我国金融业研究生占从业人员的比例不到1%,本科以上学历的人才仅为11%,而初中及其以下学历占13.8%。由此可见,我国金融业从业人员学历层次偏低,急需提高金融人才的学历层次,本科以上的高学历人才需求量相当大。然而,金融人才的更新并不容易,据中国统计年鉴统计,2002年金融业的平均工资居全国16个部门之首,比全国平均工资高54%,但与非国有金融机构和外资金融机构相比,工资水平又有较大的差距。

其次,金融人才知识结构不合理。金融业人员知识结构单一,应对当今快速发展的金融改革,光是熟练操作自己的业务是不够的。国外金融机构带来竞争的同时,也带来的大量的新技术、新方式,融合性、创新性必然要求改变现有金融人才的知识结构。

最后,金融人才流动频繁。人才流动是市场经济在人才市场中的反映。近几年来,我国金融人才的流动有着明显特征:一是金融人才流动数量有增加的趋势;二是金融人才流动主要集中在高学历层次人才上;三是从内地流向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四是从国有金融机构流向外资金融机构和中资非国有金融机构;五是从证券业流出的人才最为集中。

五、金融人才需求及培养目标

经过以上分析,为了适应金融改革并继续深化金融改革、金融创新目标,并结合国家开发银行人才培养方式,我们拟对金融人才的培养提出以下建议:

()为了满足金融国际化的发展需要,我们需要学习国外金融业的业务状况及管理方式,安排员工到国外培训,是一种比较直接的获得方式。国家开发银行今年就组织员工到美国,就公司财务管理、贷款项目评估、资产负债管理及金融创新等银行风险管理内容进行了培训。从中了解了美国金融从业人员对宏观经济、市场动态的认识和判断方法,从实务的角度,学习和掌握西方银行公司贷款业务的评审流程、法律框架和风险结构技巧等,学习公司财务、融资决策,为开发财务顾问和其它投资行业打下坚实的基础,并了解到金融创新及对开行的借鉴意义等。

()高学历是金融国际化对人才需求的主要方向,也是我国金融人才需求的主要方向,随着金融业的发展和竞争的日益激烈,金融人才需要在国际舞台上参与角逐,没有较高的知识层次是很难在金融业开展工作的。在这一点上,开发银行近几年招收的新员工以硕士生为主,本科生和博士生为辅。同时,一般职称结构与学历结构基本上是正相关的,即学历越高,职称相应也高。两者从不同侧面反映了人才的质量状况。由于历史的原因,我国现有金融人才的职称状况不理想。中、高级职称仅占人才总数的1/4—1/3左右,与我国金融业发展的要求极不相称。金融业的经营对象是货币,货币的特征之一就是具有高风险性,这就要求金融人才不但熟悉金融业务知识,还必须具备驾驭高风险金融市场经营.的能力。因此,我们需要对现有高层次管理人才进行定期培训,提高其金融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金融业涉及面广的特点,决定了该行业需要具备多种知识的复合型人才。如既懂金融,又熟悉相关法律;既了解金融业的运作,又掌握计算机编程技能。随着混业经营的逐步开展,要求金融人才掌握银行、证券、保险、信托等多种专业知识和运作技术,能胜任为客户提供多途径、多方位理财咨询和策划,跨行业进行运作。除了对业务知识进行培训,开发银行还根据情况提供计算机、英语、法律等知识的课程培训,以提高金融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

()在职人员的培训很重要。开发银行除了对新补充人员有较高学历层次要求以外,也非常重视对现有人员进行在职培训。开发银行与北京大学、人民大学、中央财经大学等建立长期的员工培训关系。组织相当一部分只有理工科教育背景的员工,系统地学习了大学本、专科金融课程,如果员工要求在培训中拿到新的学位,开行给予学习时间和费用上的积极支持;开发银行还将员工派往北美、欧洲等地学习;鼓励全体员工参加诸如华尔街等英语学习;分期分批派送业务骨干到上海外语学院学习英语等。

()在促进员工提高知识水平的同时,每年都进行大量的职称评定,鼓励员工在争取职称的过程中自觉提高理论水平,增强操作能力,开行要求员工用以职称评定的论文必须结合本单位业务实际,并且必须上升到理论高度。

()银行应对员工实行“持续培训”政策(即持续培训,持续学习,持续改进)。 开行提出将银行办成为学习的银行。目的在于开发员工的潜能,促进员工们提高对客户的服务素质;增强竞争力;赶上科技发展的形势;提升岗位能力。

()员工培训要有一套完整的制度。培训可分为基本、高级、扩展及后续等四个类别,各类别培训方式对培训对象及培训目标都要有具体的规定。每年,每位员工要与上司讨论下一年的培训计划,确定自己的“培训路径”。选择参加何种培训项目和课程,取决于目前工作的需要,以及本人现有的知识和能力。

()我国金融业可以试行建立提高金融理论与技能发展基金,通过资助金融教育和培训,提高员工技能。开发银行还采用引进国外咨询机构(例如请国际五大会计师事务所做过培训),让员工与国外咨询人员共同做项目,开阔眼界;开发银行利用成立重大项目和学科交叉项目攻关小组的方式,在部分项目实施过程中组织培训课程,培养理论与实践兼备的人才。有条件的金融机构最好是建立一套学习与业务工作有机统一的学习知识库,让员工们们随时查找,并且配备专职教师或指定专家及时解答有关问题。

()在人才的培养方面,只能是以眼睛向内为主,加快现有人员存量的“盘活”和培养,建立自己的“造血”功能。作为即将加入WTO的中国银行业,面对外资银行大举入境的挑战,要提高竞争能力,从国外聘用大批人才不太现实。首先要通盘考虑,合理规划。根据银行发展战略,确定各类人员的培训目标、培训内容和经费、教材、教员、场地等相关保障措施。要使培训工作制度化、规范化,按照既定目标有条不紊地向前推进,并跟踪比较、分析核算培训成本及效益,防止零打碎敲和资源浪费。第二,要把中高级管理人员作为培训重点,加大培训力度,利用多种形式,分层次、多渠道地提高中高级管理人员的政策理论水平、市场应变能力和驾驭全局的能力。第三,加大对业务骨干和特殊项目品种的专项培训。对于影响银行发展,急需建立拓展的特殊项目品种和具有特殊专业才能的业务骨干,可以派驻到国外金融机构进行较长时间的专项培训或轮岗。第四,实施业务人员持证上岗制度。对于会计人员、国际业务人员、客户经理、稽核人员等实施全员持证上岗制度,确立上岗资格,使基层员工精通岗位技能,不断提高他们的业务素质。要鼓励员工掌握多种业务知识,具备多项上岗资格,在此基础上,大力加强员工岗位轮换和交流的力度,为培训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创造有利的条件和环境。

()参加民办大学的学习,也是金融机构培养人才的重要途径。现在金融机构中,不少具有较强的组织协调、沟通能力的中年业务骨干。没有经过很系统的基础知识学习,而且业务工作非常繁忙,抽不出整块的时间用于学习。但他们迫切要求将丰富的实践活动上升到理论层次。这时,民办大学的灵活性就体现出来了,而且由于选择余地较大,有的民办大学所请的专题老师水平并不比公办大学的差。即使是不拿学位,也会通过听课和考试,有所收获。例如,我国金融业不少中层干部和业务骨干都在北京金融学院学习过,通过学习,在金融理论方面有了明显提高,而且对他们的进步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除了金融机构基本人才要求之外,我们在业务实践中深切地感到下列人才的缺乏(或系统):

1、信息系统开发搭桥人才。知识面要求:金融加软件开发。由于银行十分缺乏这类人才,致使在信息化建设方面多付出了费用、延长了工期。例如,目前在我国金融业,引进国际核心系统成功的先例微乎其微,缺乏上述人才是其主要原因之一。伴随着信息化的到来,金融机构需要一大批既懂银行业务,又能熟练使用计算机系统的人才,才能让信息手段跟金融业务的真正融合,真正起到信息推动产业的作用。

2、国际谈判人才。知识面要求:金融加金融英语口语。现在学金融的毕业生,外语考试成绩好的不少,但金融专业口语出色的却极其有限。开发银行现在开拓国际业务,体会尤其深刻。

3、国际法律事务人才(尤其是熟悉国际合同、协议文本的人才)。知识面要求:金融、英语加法律。

4、专业的金融秘书人才。知识面要求:金融加信息检索加文秘。以上在理论上只要一般理解就行,关键是实用操作技巧。例如现在的金融专业毕业生,极少能做到将互联网、PDA、手机、OUTLOOKEXCELVISIOPOWERPOINTWORD有机衔接起来。 而且,绘制金融图形的能力普遍偏低。

5、网络金融内容的快速、准确搜索、整理人才。知识面要求:金融加网络加英语。在国内外网络上金融内容是极其丰富的,若要充分挖掘出其中的价值,需要很高的技巧和外语水平来。例如,有的是不收费的,如何鉴别真假? 有的是收费的,值不值得交费? 可不可以用变通的方法得到。我们曾经问过数十位从学校毕业的金融专业学生,比较全面了解国内外著名金融网站,尤其是在利用技巧方面达到较高水平的非常有限。网络搜索整理分析能力理工科学生相对较强。

6、财务顾问、委托理财、客户关系管理人才。知识面要求:金融加心理学加商业营销。

7、金融业务及时咨询支持系统。金融专业学生毕业分配后,遇到业务难题时,往往在以前学过的书本或现有的资料中找不到满意的解决办法。建议金融教育系统能够建立一个由国内外专家为主体的咨询库,依靠在教学研究、监管部门和金融机构工作过的专家,及时为金融从业提供咨询服务。必要时给予“专家会诊”服务。

8、建立金融典型案例库。近几年,我国金融业出现了大量的正反两方面的典型案例。但至今为止没有哪一家学院或金融机构进行过系统的收集和分析。如果能够建立一套金融典型案例系统,不仅可以丰富并深化现有的金融教育内容,而且可以为金融从业人员提供生动活泼、说服力较强的咨询服务。

9建议民办金融学校在进行中国传统信用、道德教育方面开展一些尝试工作。以上方面有所培养,这样的学生分配到金融机构后,肯定大受欢迎。

金融培训要讲求实效。培训经费是有限的,因此在培训方面要有一个投入产出比的要求。就拿出国培训而言,现在往往是一批中高层干部出去,走马观花地看一看,指定一位年轻的同志写一篇学习总结交差,效果不是很好。最好是扎下根来,哪怕是时间不长,踏踏实实学习一些实用的课程。在国外培训,对于年轻人,最好是参加一定的考试,据了解,花费同样的学习经费,学员是否参加考试,效果相差极大。另外,最好把国外学习的课程用光盘刻录下来,放在全行的网络上共享。开发银行经常要求全行员工在参加考试,包括现场考试和网络考试,虽然考虑到有的一线员工工作繁忙,没有时间复习,很多考试内容的成绩只让自己知道,但只要是参加考试了,就会有收获。

综上所述,在金融改革不断深化的今天,我们要立足于本土,从金融教育入手,培养出更多、更高层次的金融人才。同时也可以看出,我国金融人才的需求是要提高人才的层次结构,尤其是高级金融管理人才、高级金融专业人才、复合型人才和国际化人才。

参考文献

[1] 时代呼唤高层次、国际化的金融人才,殷孟波,《财经科学》2002年第二期

[2] 我国金融业的发展与金融人才需求,朱敏杰,《辽宁教育研究》2004年第6

[3] 加入WTO后中外金融企业人才需求,刘淼群,《金融与保险》2003年第8

[4] 迎接“入世”挑战培养高素质金融人才,张世春,河南金融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2年第4期 

[5] 我国金融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蒋海,《人力资源研究》

[6] 培养国际化金融人才的教学改革思路,杨胜刚,陈新国,《大学教育科学》, 2003年第2

[7] 金融自由化:挑战金融人才知识结构,王敬,《金融研究》,2002年增刊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35b43e0ce2bd960590c6777c.html

《关于金融改革与金融人才需求.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