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孩子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发布时间:2020-01-18 02:11:19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如何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范县王楼二中 吕传英

胡适先生曾说:“生命本身并没有什么实际意义,你赋予它什么意义,它就有什么意义。作为教师不仅要传授知识,更要使学生的道德与人格得到提升,让学生学会学习而形成一个正确的价值观。

一、用报刊电视中的典型事例分析,坚持正确的价值取向

学生紧张学习之余,家长与其一起看看电视、读读报纸,既能了解国家大事,调节紧张的学习情绪,又能其乐融融,一起讨论报刊、电视报道的典型事例,帮助孩子加深体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的取向。现在的孩子几乎都是独生子女,如不加以正确引导,极易自我中心充分膨胀,滋生个人主义、小团体主义,而不顾集体、国家的利益。

二、从教材有关章节生发,走出人生价值观的误区

孩子放学回家,家长和孩子一起看看教材,讨论讨论教材的有关事例和习题,既能寻找共同语言,加强沟通,又能及时捕捉学生胡真实想法,择机相教,提高其思想认识。

三、培养刻苦精神,努力实现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的统一

一般来说,人生价值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二是社会对个人需要的尊重和满足。前者体现了个人行为对社会和他人的意义,称为人生的社会价值;后者体现了社会对个体存在和个体对自身存在的意义,称为人生的自我价值。

四.要加强对初中学生进行荣辱观引导

什么是荣辱观呢?荣辱观即对光荣和耻辱的根本看法和态度,以及衡量标准,它函盖了个人、集体、国家三者之间的关系,是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的具体而生动的体现。庶让学生明白什么是真正的荣,什么才是真正的耻。

因而努力培养孩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老师的首要责任。仔细到每一件生活小事,长期到孩子的一生。既要注重正确的引导方法,又要注重正确的引导方向。社会生活的多面性,决定人的生活多样性,从而进一步决定孩子人生价值取向的多元性。要树立人生不是走独木桥,而是七十二行,行行都可能出状元。要有一颗红心多种准备的意识。虽无大成,不当状元,自食其力能为社会做些贡献也是光荣的。能够升学就努力继续深造,不能升学就早点就业。千万不要有意无意把孩子往成功只有一条道,好坏不分,美丑不辨,一切奋斗只为自己,荣辱错位无所知的路上赶。这样,就会害了你的孩子。让孩子能够在不同的环境之中自由轻松地去努力奋斗,用他们不同的成功来体验生活、学习所带来的乐趣;用他们的奋斗过程来体验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

当代青年如何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发展观

世界观通常是指人们对整个世界(即对自然界、社会和人的思维)的根本看法。世界观不同,表现为人们在认识和改造世界时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的不同。世界观的基本问题是精神与物质、思维与存在、主观与客观的关系问题。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无产阶级及其政党的世界观。我们党把这一科学的世界观同中国的具体实践的结合,形成了有中国特色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即“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这是科学、正确的世界观最具体、最生动、最集中的表现。

人生观,是人们对人生问题的根本看法。主要内容是对人生目的、意义的认识和对人生的态度,具体包括公私观、义利观、苦乐观、荣辱观、幸福观和生死观等。人生观是人们在人生实践和生活环境中逐步形成的。由于人们的社会实践、生活境遇、文化素养和所受教育的不同,因而形成不同的人生观。正确的人生观指引人走人生的正道,用自己的劳动去创造人生业绩,成为一个有益于社会有益于人民的高尚的人。错误的人生观将导致人背离人生的正道,走到邪路上去,甚至成为危害社会危害人民的罪人。

价值观,是人们对价值问题的根本看法,包括对价值的实质、构成、标准的认识,这些认识的不同,形成了人们不同的价值观。每个人都是在各自的价值观的引导下,形成不同的价值取向,追求着各自认为最有价值的东西。价值的内涵非常丰富,一般可以分为物质性和精神性的价值,还有综合性、复杂的价值,如人的价值(或称人生价值);能否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科学、合理的价值取向,对一个人的发展是至关重要的。

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即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相统一的世界观,是唯一正确的世界观,也是无产阶级的世界观。这个世界观是人类历史文化发展的产物,是以实践范畴为核心的完整的科学体系。马克思主义人生观是唯一正确的人生观,“为人民服务”是马克思主义人生观的精辟概括,也是它的核心、灵魂和基本特征。共产党人的价值观是国家和人民利益高于个人利益的集体主义价值观。

怎样才能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有以下途径和方法:

第一,要认真学习。要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学会用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去分析问题、解决矛盾。还要学习经济、政治、法律、科技、历史、文学等方面的知识。学习主要靠自学,当然,必要的灌输也是不可少的。

第二,要认真进行思想改造。除认真学习外,最重要的是要经常进行自我改造,这是一个长期而艰苦的过程,而这个改造最主要的在“内因”。要想认真地自我改造,就要以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为标准,不断检视自己的思想和行为,进行必要的批评和自我批评,克服任性和偏私。还要敢于向一切错误的思想观念、腐朽的生活方式宣战,要勇于接受组织和群众的监督。只有这样,才能达到改造的目的。象周恩来同志那样“活到老、学到老、改造到老”。

第三,要善于区分观念的正确与否,把握好自己的言行。比如享乐主义,这种人生观认为“人生在世,吃喝二字”,因此贪图安逸,追求吃喝玩乐。在它的影响下,一些人讲“不要活得太累”,“过把瘾就死”等。面对灯红酒绿的美食城、歌舞厅、夜总会,有的领导干部经常泡在里面,还美其名曰“工作应酬”。对诸如此类的观念和说法,必须要有一个正确的区分,对错误的东西必须要坚决抵制,否则,你原来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也慢慢会被这些所谓的“新观念”所替代

第四,领导干部要正确运用手中的权力,做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在树立“三观”的过程中,作为领导干部,要经常想一想,“自己手中的权力是谁给的”、“如何用手中的权力为人民造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是每个党员都应该履行的,但作为领导干部责任更大,其作用也更明显,工作有失误,可危害一片。因此,作为领导干部,应该十分珍惜人民赋予自己的权力,时刻把群众的冷暖放在心上,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真正实践江泽民总书记提出的“三个代表”。

当代大学生必须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而树立和坚持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一个长期的艰苦的过程,必须要有坚韧不拔的毅力,甚至要牺牲一些个人的利益,只有这样,才能象毛泽东同志所说的,成为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

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永葆共产党员的先进性。为什么选择这个主题?主要是出于以下考虑:我认为共产党员的先进性,从根本上取决于共产党员是否树立了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有句话说,先进不先进,首先看思想。而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就是人们思想的总开关,人们思想的先进性取决于这“三观”是否正确,是否科学。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决定着一个人的人生追求和人生道路,决定着一个人的思想境界、道德情操和行为准则。因此,我们作为共产党员,要保持先进性,首先必须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可以说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问题是保持先进性的核心问题。

就这个主题,我今天讲四个方面:第一,什么是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第二,共产党员应当和必须树立什么样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第三,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是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的必要条件。第四,怎样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永葆共产党员先进性?这四个方面的内容是层层递进的,是有内在联系的。

一、什么是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世界观在哲学上又称为宇宙观,是指人们对整个世界总的根本的看法,是人们对于世界的本质和各种关系以及世界上的一切事物的根本观点。世界观一旦形成,就对人的活动发生支配作用,发挥决定作用。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世界观,但每个人的世界观是不一样的。由于人们社会实践水平、历史发展阶段、知识结构以及思维方式不同,认识会有所不同,世界观也有所不同;人们因其根本利益、社会地位,以及对社会发展、人生追求的看法和态度有所不同,由此形成不同的世界观。在过去我们讲阶级斗争的时候,一个人的阶级立场、阶级属性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一个人的世界观。世界观这个问题也是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有什么样的社会存在就有什么样的世界观。

人生观是一个人对人生目的和意义的根本看法和态度,人生观是世界观在人生领域的一种延伸、一种体现,是世界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由世界观决定的,是世界观在人生问题上的体现。一般说来,人生观的基本内容包括人生目的(即为什么活着?或者倒过来说活着为什么?)、人生态度(是积极态度还是消极态度?是及时行乐还是努力奉献?)和人生评价,这些就构成了人生观的基本内容。而我们通常讲的幸福观、苦乐观、荣辱观、生死观等等是人生观的更为具体层次的展开,它们都属于人生观的范畴。

价值观是人们对事物有无价值和价值大小的一种认识和评价标准,它也是人生观的集中体现。简单地说,价值观回答什么问题呢?回答值不值的问题,就是这件事这样做有没有价值、价值大小的问题。一个人的价值观在某种程度上也反映了一个人的人生观,也反映了世界观,直接制约着人们的思想和行为。

到此为止,我讲了这么三个概念,这三个概念串联起来说就是:世界观是关于世界的根本看法,人生观是关于人生的看法,价值观是回答在人生当中什么事认为值得或不值得,以及它的价值大小。这三者是这样一个关系。

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人生观、价值观是世界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它的具体体现。人生观与价值观紧紧相连,人生观决定价值取向,价值观引导人生走向,人生观和价值观又丰富着和发展着世界观。

下面我举几个例子来说明什么是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以及它们相互之间的关系。

我们学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时候,接触的第一个基本观点就是:“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规律是可以被认识的。”这很经典的四句话就属于世界观的范畴,就是回答对世界的根本看法。世界是什么样子的呢?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怎么样呢?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怎么样呢?运动是有规律的;规律怎么样呢?规律是可以被认识的。承认这个观点的就是唯物主义,而且是辩证唯物主义。因为辩证唯物主义引进了运动,引进了发展,引进了变化,引进了可知论,就是规律可以被认识。哲学上分为两大阵营,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就是根据世界观的不同而区分开的。大家知道,黑格尔是一个辩证法的大师,但是他是一个唯心主义者,黑格尔的《小逻辑》可以说是集辩证法之大成的着作,他把运动的形式、运动的矛盾、运动的规律解释得非常深刻,是一个辩证法的大师,但他在回答世界的本源、世界的本质的时候却陷入了唯心主义,他认为世界的本源、世界的本质是绝对精神。唯物主义者认为世界的本质是物质,黑格尔认为是精神,而且是绝对精神。因此黑格尔从哲学上说是一个唯心主义的哲学家,但同时他又是一个辩证法的大师。再比如大家熟悉的牛顿,他是一个科学家,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应当说科学家的世界观应该是非常科学的,但也不尽然。牛顿研究经典力学,他寻找最终的推动力,最后结论是上帝是最终推动力,又回到唯心主义。他认为世界是运动的,各种力在相互发生作用,但最终的推动力找不到了,找到了上帝,他也是个唯心主义者。我们共产党人最起码应该是一个唯物主义者,讲到共产党员的先进性,一个最起码的要求,你必须是一个唯物主义者,如果你是个唯心主义者,从本质上讲你不适合做共产党员。

转变教育观念,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随着我国加入WTO和科教兴园"战略的实施",我们正处在一个社会经济生活越来越国际化的知识经济时代,这不仅对未来人才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而且对现行教育观念和教育目标提出了新的挑战,一次性学校教育将会慢慢转变为终身教育。而且我国的教育正经历着一场巨大变革,外语在日常生活、就业,社会竞争中日渐重要,英语学科也不再仅仅是一门知识学科,它已逐渐变成了一门工具学科,人教社新教材的出现,使人耳目一新,它更重视学生的自主性学习,不少篇目中都附有相对应的网址及阅读材料,要求学生自己查阅学习;它更增加了研究性学习内容,要求学生主动积极地将英语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具有浓厚的信息时代特色。因此,教育工作者必须从根本上更新教育观念,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努力培养创新人才。

一、更新教育观念,创设促使学生创新的课堂环境氛围

教师必须要更新教育观念,树立正确的教育观、人生观、质量观,真正树立学生是课堂的主体的意识,将课堂变成师生互动的阵地。教学活动本身就是师生之间情感和知识的双向交流,学生是认识和信息交换的主体。刚进入中学的学生,由于学习负担的加重一时很难适应,而英语作为非母语学科使很多学生感到难以入门。因此,教师在英语教学的起始阶段必须想方设法创设轻松的教学氛围,让学生在愉快的教学气氛中学习和运用英语,并逐步和学生建立起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使学生能很快接受这门学科和自己,这就要求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权利、意愿和选择,教师要和蔼可亲,不要成天板着面孔,不盛气凌人、不居高临下、不压制、压服学生,善于诱导,不挖苦讽刺学生,善于消除学生的紧张畏惧心理,让学生在充满生机和活力的课堂氛围中充分展现自己的个性,并发出创造思维的火花,充分利用英语的交际功能,培养学生的积极参与精神,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动参与者,让学生畅所欲言,大胆地开口讲英语,并经常表扬学生"很好""很不错",即使学生说错了也没关系,鼓励他"没关系""跟老师再来一遍",这样,激发了学生的思维,创造了和谐,民主的课堂气氛,让学生无拘无束地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

二、面向全体,因材施教,尽可能调动每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全面提高思维素质。

素质教育的目标,就是要增强每个学生的自信心和学生兴趣,从而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尽可能使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参与思维,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的核心是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个学生对所学内容有兴趣,学起来就会精神愉快、注意力集中,而且越学越爱学,相反,如果对所学的内容不感兴趣,学生就会感到学习是一种负担,无精打采,注意力分散,最终导致厌学,弃学。因此,针对学生的个性差异和智力发展情况,因材施教,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实施,不同程度的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是很必要的,对不同层次的学生也要有不同的评价标准,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应提出不同的目标要求。教学设计时,教师应着眼于人的发展,激发、尊重和发展学生的主动性,引导他们积极参与教学过程,主动地探究知识,这有利于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潜能,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从这个意义上讲,只有促进学生主动,积极参与教学,才会是成功的教学,课堂教学不只是传统意义上的"传道、授业、解惑",更要注意发展学生四个方面的基本能力:语言能力、思维能力、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留一片自由发展的天空给我们的学生,他们的潜力是无穷的。

三、质疑问题,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培养创新意识。

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质疑提问,多问"为什么"并勇于探究,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这是培养学生创新素质的重要途径,因而教师对学生的发现、发问和解答方案要给予肯定和保护,并多鼓励、多引导、多总结。而让学生质疑问难,就能变教师的外部给予为学生的内部求索,把教学目标转化为学生学习的需要。并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去阅读课文,并进行分组讨论,让各小组把答案写在胶片上打印出来,这样,便让学生自然而然地带着浓厚兴趣去阅读课文,探讨答案,从而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同时,小组合作学习为师生,生生提供了一个相互学习,相互交流,相互提高的时空。

在英语教学中,教师要不断更新教育观念,准确地把握好教学时机,启迪学生的智慧。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创设出令学生感兴趣的教学形式,让学生在学习中体会到快乐,并鼓励学生对教学内容进行再创造,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是时代赋予我们的艰巨任务,我们教师就是要转变教育观念,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造就未来社会发展需要的创新型、实践型人才。

一)在产业集群中找准定位,走专业化分工协作的道路

  每一个中小企业在发展中都要分析自身生产的产品具有哪些功能,要找准企业在产业集群分工中的角色和定位。

  1、龙头企业在产业集群的发展中要扮演好主角,发挥龙头带动作用。要大力塑造产品品牌和企业品牌,建立完善的市场网络和终端销售渠道,做大做强走规模化的发展道路。如河南省漯河市食品产业集群中的龙头企业双汇集团2007年销售额已突破300多亿元,带动了漯河市6000多家中小企业所组成的食品产业集群的蓬勃发展,形成了产业集群龙头企业带动配套企业、协作企业共同发展的良性格局;再如青岛海尔集团、深圳市的华为通信集团、顺德的格兰仕微波炉集团、珠海格力空调集团都是产业集群的发展中扮演着非常优秀的龙头企业对中小企业的带动作用;

  2、中小企业在产业链中要扮演好配角,做专做精零部件产品,走做专做精的专业化发展道路。如杭州万向节集团过去仅仅是一个小铁匠铺,然后进入汽车零部件行业,生产汽车所需的万向节产品,一心一意做配角,经过20多年的发展已成为全世界最大的汽车万向节产品的供应商,2007年销售额已突破400亿元,而万向集团的掌舵人鲁冠球已成为中国优秀民营企业家中的常青树;在产业集群中潜伏着大量的以生产零部件为主的单项冠军型企业,这些企业对中国的经济建设做出了显着的贡献。

  3、中小企业和工商户在产业链中要扮演好零部件和物流供应商,为企业的生产和产业集群做好配套服务。如浙江义乌的小商品配件市场,广州狮岭的国际皮革皮具城的原材料供应市场,河北白沟的小商品原辅料城都有几万乃至十几万人从事着原辅料的采购、供应、销售、配套等服务工作,正因为有成千上万的“绿叶“型的小企业为产业集群和龙头企业服务,才形成了强大的产业集群的规模优势。

  (二)利用产业集群龙头企业优势, 中小企业要善于在学习模仿中创新发展

  中国的中小企业首要走先OEM代工生产,后创牌发展。先当好学生,后当好先生的企业发展道路。

  通过对沿海城市大量的产业集群进行考察中不难发现,中小企业要善于担当龙头企业的OEM生产基地,为国内外知名品牌代工生产,如福建晋江的安踏运动鞋,七匹狼服装;深圳市兆亮珠宝,爱特爱、歌力思等知名品牌过去都是甘愿为国际知名品牌代工生产,心甘情愿的先做好学生,在长期的OEM贴牌中学习到了先进的企业管理知识,质量管理制度和市场营销经验。都是在不断的学习模仿中走上了自主经营,自创品牌,自主营销的创新发展之路。

  (三)借助产业集群的品牌价值优势,低成本畅销国际国内市场

  在发展产业集群的过程中,各城市政府和地区要善于集中打造产业集群的区域品牌,用产业区域品牌来带动成千上万家中小企业产品畅销国内外市场。

  在区域经济的发展中不难看出,区域品牌越响的地区就是中小企业发展最快的地区,如浙江省义乌市20对年来,市政府集中对外宣传“义乌小商品市场”这一产业区域品牌,在中央电视台连续不断的面向海内外宣传推广义乌产业区域品牌,用“小商品的海洋、购物者的天堂”的营销理念吸引了全世界1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采购商到义乌采购50多万门类的小商品,义乌20多万家小商品生产企业在这一强大的区域产业品牌的带动下,用较低的成本把产品销售到了世界各地,因此义乌市也成为中小企业健康生存与发展的天堂。

  2007年,深圳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也充分认识到了区域产业品牌对特色产业集群的推动作用,特委托北京金必德经济管理研究院对深圳黄金珠宝、深圳女装的产业进行区域品牌塑造。进过金必德的高起点规划和系列化的策划创意,对深圳黄金珠宝、深圳女装这两大产业在未来510年提出了新的发展目标、发展措施和指导思想,将用“深圳珠宝”、“深圳时尚女装”这两块区域品牌来拉动深圳这两大特色产业的集群化发展,把深圳打造成为中国最具影响力的黄金珠宝之都和时尚女装之都,让深圳3400多家黄金珠宝中小企业和3000多家服装中小企业在区域品牌的带领下蓬勃发展,实现用较低的营销成本使深圳市黄金珠宝和女装产品在国内外实现快速营销的目的。

  (四)运用产业集群各类资源优势,解决中小企业人才缺乏的问题

  各级城市政府要善于运用产业集群中的资源集聚优势,为中小企业完善生产要素和搭建人才平台,解决企业人才缺乏等问题。

  应该看到,凡是产业集群发达的城市和地区都集聚了大量的资金、信息、人才等优势资源。如成都武侯区是中国最大的女鞋生产基地和产业集聚区,因此吸引了大量的女鞋制造人才、设计人才、管理人才、营销人才在成都武侯区的集聚,只有在成都武侯区才能找到同类企业所需要的各类人才。

  再如深圳和珠江三角洲是中国最大的信息通讯和现代家电制造基地,因此云集了海内外最多的IT和现代家电制造专业人才,因此各城市政府要善于运用产业集聚中的各类资源优势,搭建生产要素平台,制定优惠政策,吸引各类人才向中小企业流动,解决中小企业缺乏各类管理人才和熟练技术工人的问题。

【摘要】青年是祖国民族的希望和未来,担负着祖国建设与发展的重要任务。我们应当创造条件用以促进当代青年性格的自我发展与完善。本文试图以点映面,以小见大,通过对某地的学生群体其中包括小学生,中学生,大学生以及社会上某些青年的调查与研究,旨在通过此项研究,以此来促进各项政策与措施不断完善到位。并通过对他们的调查来促使他们通过加强自身建设来提升自己的素质。

【关键词】青年,肩负重任,不同群体,个性多样化,身体健康,政策完善

青年是祖国的希望和民族的未来,青年群体朝气蓬勃,具有极大的可塑性和创造性。他们是社会主义国家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处在不断的发展之中,这个过程还需要一个相当长的时间。所以,当代青年仍肩负着使祖国不断发展、繁荣、强盛的重任,要向肩负起这个重任,就需要青年这一新生军有着强硬的素质。在这种素质中,个性无疑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什么是个性呢?个性是指一个人经常把稳定表现出来的不同于他人的心理特征的总和,也就是一个人基本的精神风貌,内在表现为气质、性格、能力等;外在表现为兴趣,旗号,观点等。或者个性是指一个人的整个精神面貌,即具有可以定倾向性的心理特征的总和。个性结构是多层次、多侧面的,由复杂的心理特征的独特结合构成的整体。那么,个性都包括哪几个方面呢?

1 能力,即完成某种活动的前者可能性的特征。

2 气质,即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

3 性格,完成活动认为的态度和行为方式方面的特征。

4 活动倾向方面的特征,如动机、兴趣、理想、信念等。

当代社会纷繁多变,呈现多元化趋向发展。和平于发展已经成为师弟啊的主旋律。科学技术进步日新月异,世界多极化于经济全球化同步凸显。但同时,霸权主义争夺激烈,地区热点层出不穷,世界各国贫富差距不断扩大,非传统安全因素上升,地球并吧安宁,结合中国实际,自1978年改革开发以来,商品大潮逐渐涌入随之而来的还有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技术,管理理念,价值观念等,这是一种软性文化的进入,我国也逐渐由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师弟啊,并形成由沿海到城市的点、线、面相结合的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在这样大的背景下,像我们这样的青年应运而生在这样一个时代之中。大家都知道开一个人的个性发展由外在的环境影响和内在自我修养组成,优良的个性要靠良好的自我教育和周围和谐氛围的引导。

那么,我当代青少年的个性发展现状是什么呢?根据我从小到大的经历和同学打交道,及一定的社会经历,我重点调查了四类人群,下面我就具体展现一下我的调查结果。

1. 初中生。一般说来,这一时期,学生尚处于花季阶段,很多孩子看上去还很幼稚,个性还很难完全凸现出来。当然,大家平时也看到每个人的性格都是那么不相同。但这仅仅是性格层面,距离个性赋予的特殊意义尚由一定距离。此时,应该多给孩子们以自由的空间,让他们尽情发挥自己特长。在我调查的人群种,大多数孩子都能按照老师要求完成相应的东西,也由个别的比较调皮捣蛋,然而这正是一种多样的体现,应该给予赞同。

2.高中生。这个人群,应该是当前最叛逆最富个性的一个群体。这类群体的个性多元化发展已经有了明显的趋向。方式于内容也因此而迥异。这一时期也是人心灵敏感的时期的性格、学业、心理素质及健康指标直接影响着以后他们的发展,甚至整个人生道路。在我们调查的人群中,我们分别提了不少问题,从“你的人生理想与目标”、“你的爱好”、“你对社会、家庭、学校的各项国家哦年工作的看法”为三条主线,对约百十个人进行抽样调查,他们的回答多种多样,展现了许多魅力特征,从中也可以发现,当代高中生追求自主,追求独立化,追求个性化的趋势不断增强,已构成一股强大的力量。例如,由60.8%的人认为“做自己喜欢做的事,不在乎别人的议论”很重要,应当作为首要准则,从中也可以凸现出部分人文思想不断开放的结果。当我们问到:“有没有想过对社会要担负那些责任?”时,只有寥寥几人回答,大部分认为“先进行自我完善,然后再图报效祖国”,我们绝不能就此认为青少年缺乏博大的价值观、世界观,应当从实际考虑,正确把握他们的心态等等。

3. 大学生。步入大学阶段后,人的过程,心理机制不断趋向成熟,加之以当代大学生的开放式管理,和丰富多彩的课余文化生活。这一列群体的思想较为复杂,其广度与深度也有所增加。另外,更多的自由空间与兴趣爱好也促进个性的发展。由于我个人就处在这样一个接触机会难再身在其中,容易迷失,缺乏客观判断依据与远近的目光,其复杂性不言而喻,在我几年的大学生活中,发现大学生个性发展与学校氛围、老师引导、学生自我修养等密切相关,大学不仅仅是要培养有知识、、有文化的服务于社会各行各业的精英之才,更重要的是培养做人的基本道德准则、较高的细想素质、强硬的心理素质、为人处世的能力。几年前云南大学的马加爵事件,给人们的记忆是深刻的,教训也是惨痛的,引起了我们的身上思考,与反省,因此我们当前的教育体制与管理模式也正在逐渐发展变化,更多地体现人文关怀,“民本”意识越来越好浓。在我们的问卷调查中,有34%的大学生有自己的人生目标与职业生涯规划设计;有51%的人认为“做好当下,脚踏实地,扎实雪好专业知识,”是最重要的;有10%的人“没想过”;有5%“过一天是一天”。因此可略见一斑,关于构建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已经显得十分重要而富有意义。

4. 社会青年。对于这个团体的调查,无疑是最难的,我经过了许多的波折,于近期课余或周末进行一些社会问卷调查,加之以前假期兼职工作和游历等各种阅历,才得以下笔。这类青年明显在社会种得到了一定的锻炼,汲取了不少的经验知识,与同时代的在校生相比,社会气息更浓重一些,但是由于缺乏一定的系统教育培养、职业道德偏低、不良行为习惯较多等。这类青少年的个性如此发展主要是由于家庭和社会的原因。家庭原因,诸如有的因为贫困上不起学;有的因为讨厌父母的督促而自暴自弃;社会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社会本身就是一个大熔炉,作为青少年其成熟的心理机制还远未成熟的情况下,青少年就可能因此受到其所在处所氛围环境的极大影响,加之受当代网络的影响,更多的青少年沉溺于虚幻的网络之中,也对其个性的发展造成了巨大的影响。

当然,除了以上四种人群外,还有许多我们未曾涉及的对象,如监狱种的少年犯;特殊部门如专门的少年体育人才,美术音乐人才,写作人才等。我们的调查资料还需要做进一步的完善,但我们试图就此分析一下影响当代青少年个性发展的成因及如何通过措施的完善来引导他们进行自我完善。

经过调查,我们认为以下的几个因素对青少年的个性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

1 家庭出身与父母教育。众所周知,这是青少年的人生发展的第一个发展场所,出身我们无从探究,父母无疑是孩子的第一导师,也是最大的导师,青少年幼年的环境及所受到的教育具有重大的作用。

2 学校。学校是除家庭外最重要的场所。学校旨在培养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归纳起来,就是“做人”与“做事”两项基本内容。所多学生的人生理想:奋斗目标,都是通过学校来完成的,可以说,学校的教育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3 社会。这里的社会是一个十分宽泛的概念,如果从严谨的角度来说,学校也应包括在社会的范围之内,但我们上述把学校单独的列出来,为了要凸现学校教育的重要性。社会有很多的部门,各行各业的又有着各自的职业规范和道德。在这里,我们尤其突出的是网络对青少年的影响。随着90年代计算机的广泛应用到今天的网络电子时代,网络越来越影响到社会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然而,对待网络,我们应该一分为二的来看,一方面,它为各项社会生活提供了极大的便利,促进信息的及时传播与交流,密切了人与人之间的联系。另一方面,网络上的许多消极因素也不断蔓延滋生,侵蚀着青少年的心。

4 自身修养。这是毋庸置疑的。我们说,一个人的成长,个性的养成,既有先天性因素,又有后天因素的结果,而主要的还应该是后天努力的结果。这一点,在这里吧需要做更多的赘述。

那么,我们针对上述情况应当图和促进青少年个性的多样化,健康化的发展呢?

一、 与父母多沟通。通过宣传、指导等形式引导父母对青少年进行适当、正确的、有益于其身心健康发展的教育。告诉其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引起家长的关注,当然,家庭教育一定要用适当的方式,科学的方法,否则会收到相反的不良后果,父母应多在教育方法上多下功夫。

二、 学校方面。可以通过多种方法引导学生个性发展。如,1、通过开班会、集体活动(爬山、旅游等)促进学生自我激发,老师要努力找到适当的适时的激发点,进行引导点拨。在较阶段,尤其重要以其促使学生心理生理上寻找平衡点,使其摒弃不足,点燃他们的激情,要以理服人,避免空洞的口号。2、通过网上教育,促使学生正确合理使用网络,汲取有益资源。3、业余文化艺术活动有助于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他们良好的文化和心理素质。4、在惊喜心理辅导。大学可开设心理学,增强学生心理素质。

三、 社会方面。在我国《未成年保护法》实施以来,对于青少年的发展起到了良好的作用,但是,随着社会日新月异的发展,各种不确定的因素与新的情况不断影响着青少年个性的发展、尤其是法律所不能制约的地方,就需要各种道德力量的促生和制约。当前,网络的出现,使各种信息呈现爆炸的趋势,也需要特定力量来引导网络文化向更好的方向发展。

四、 个人修养方面。关于这一点本文在这里吧做过多的探究。

综上所述,我们分别从几个方面对几个群体进行了调查和研究,以及对这些问题我们应当采取哪些相应的策略进行了具体的阐述,以此来促使青少年个性不断的向多样化和完善发展

历史骨干教师专业发展途径研究

纪连海

论文摘要。本论文主要探讨了的历史骨干教师的专业发展途径。为了克服历史骨干教师在发展上面的“高原现象”,为了主动适应新的一轮课程改革的需要,历史骨干教师们需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发展自己:基础知识的积累,语言艺术的提高、教学理论的深化和其他教学能力的提高,更深层次的思考。

关键词:历史骨干教师 专业 发展途径

第一章 问题的提出

为什么要研究历史骨干教师专业发展途径研究这个命题呢?我觉得是由以下两个方面的主、客观原因决定的。

第一节 教师发展的瓶颈

从主观方面来说,我们这些所谓的“历史骨干教师”在自己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很有可能出现发展的“高原现象”。

什么是教师发展的“高原现象”呢?

所谓教师发展的“高原现象”,是指新教师参加工作的前几年,教育教学能力迅速提高,呈不断上升的趋势。但经过十年左右的发展,就会出现发展缓慢或者停滞的现象,进入了能力发展的“高原”阶段。其明显的表现是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发展变得缓慢,教育教学效果没有明显的变化,教师的教学模式已经定型,与新教师相比年龄上已经不占优势。多数教师有要落伍的感觉,常常感到压力很大,但一时又找不到有效的解决办法。

教师的发展出现“高原”现象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职业倦怠。教师参加工作的时间越来越长,随着业务水平的不断提高和经验的逐步丰富,以及外部评价的提高,教师自身学习的紧迫感和动机水平逐渐下降,开始满足现状。如果教师自我期待不高更容易定型,容易较早地进入能力发展的“高原”阶段。

二、意志力不强。越过发展“高原”,需要教师树立“终身学习”的学习观,充实和调整自己的知识结构,还要具有坚强的毅力,而不少教师恰恰缺少较高的自我期待和坚强的意志品质。

三、知识老化。知识结构是形成教育能力的基础,知识结构需要不断地更新才能适应新时期课程改革的需要,知识结构的定型必然导致知识能力发展上的停滞。

四、思维定势。教师在长期的教学中积累了一定经验,分析和解决问题形成了一定的习惯,这种经验主义和思维定势是引起教育能力停滞的主观因素。教师发展出现“高原”现象的原因还有很多,如社会环境的影响、工作负担过重、家庭问题、知识更新速度的加快等等。大量教师能力发展出现高原现象,不仅对自己,而且对学生,对学校的发展以及对整个教育事业都是很不利的。

对于很多老师、尤其是我们这些所谓的“历史骨干教师”而言,出现教师发展的“高原现象”,这是再正常不过的现象了。

于是,想方设法克服教师发展的“高原现象”,就成为我们这些所谓的“历史骨干教师”必须要研究的问题了。

第二节 新的一轮课程改革

从客观方面来说,我们这些所谓的“历史骨干教师”正在面临着中国教育教学的历史上规模最大、范围最广、影响最深的新一轮课程改革。也就是说,对于我们这些所谓的“历史骨干教师”而言,在新的一轮课程改革出现以后,我们这些所谓的“历史骨干教师”能否保持住这个“骨干”的身份,还真的成为了一个问题。

当前,我们的社会已经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这个全新的时代最大的特点就是知识的爆炸式发展。在这种情况下,以传授知识为主体内容的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已经完全跟不上时代的发展了。因此,知识爆炸式发展的全新时代给我们的教育提出了全新的任务——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努力改变过去那种单纯进行知识传授的倾向,而要对学生获得知识的过程和方法给以更多的关注,就成为当前中国教育界首先需要考虑的问题了。

为此,教育部颁布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与之相适应的《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也已经颁布,而按照《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和《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编写的多种教材也正在陆续出版之中。这些新版历史教科书由三个必修模块和六个选修模块构成。三个必修模块课程教科书包括《历史 1 》《历史 2 》和《历史 3 》,分别介绍世界历史中人类的政治活动、社会经济活动和思想文化活动。六个选修模块选修课程教科书包括《历史选修1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历史选修2 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历史选修3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历史选修4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历史选修5 探索历史的奥秘》和《历史选修6 世界文化遗产荟萃》。可以说,上述种种都在表明,空前的中国历史教育教学改革已经到了打攻坚战的时刻。

空前的历史教育教学改革的大幕已经完全拉开。在呼唤教育改革的情况下,我们知道,要想完成上述目标,离开我们这些历史老师是根本做不到的——也就是说,空前的历史教育教学改革的成功需要高素质的历史教师。

也正是因为如此,我们也应该认识到,这个空前改革的时代已经向我们这些已经被评选为历史骨干教师的人提出了空前严峻的考验:在上述九个必修、选修模块当中,哪些是我们所熟悉的、哪些是我们所不熟悉的?我们应该如何教授好上述历史课程?在教授上述课程的过程当中,需要我们这些历史骨干教师补充些什么新的知识的技能?在教授上述课程的过程当中,与其他普通历史教师相比,我们这些“历史骨干教师”真的有什么优势么?

更有甚者,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不可否认的是,我们北京地区的历史教育教学改革已经落在了其他地区的后面——换句话说,我们北京的这些所谓的“历史骨干教师”已经落在了全国历史教育教学改革大潮的后面!也就是说,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这些老师还能够被称为“历史骨干教师”么?更为重要的是,在即将到来的北京地区历史教育教学改革中,我们这些所谓的已经“功成名就”的“历史骨干教师”还能够走在时代前列么?

现实,向我们这些早已经深刻意识到教育的重要性的“历史骨干教师”,向我们这些早已深知别林斯基的名言“教育者多么伟大,多么重要,多么神圣,因为人的一生幸福都操在他的手中。青年人往后的一切发展成就,直接影响他的,都以过去各种原始印象,起着强烈的作用”的重要性的“历史骨干教师”,向我们这些“历史骨干教师”提出了诸多方面的挑战!

俗话说的好,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我们这些历史骨干教师,应该走什么样的发展道路呢?本文,就在自己在这种背景下的一些思考。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意义

实现社会和谐是人类孜孜以求的社会理想、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党提出的一项重大任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适应改革发展客观要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体现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

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符合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符合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社会的科学设想。实现社会和谐,建设美好社会,始终是人类孜孜以求的一个社会理想,也是包括中国共产党在内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不懈追求的一个社会理想。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的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马克思、恩格斯在批判地继承空想社会主义思想成果的时候,就曾明确指出“提倡社会和谐”是“它们关于未来社会的积极的主张”。马克思创立了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实现了社会主义由空想到科学的历史性飞跃。按照马克思、恩格斯的设想,未来社会将在打碎旧的国家机器、消灭私有制的基础上,逐步消除阶级之间、城乡之间、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之间的对立和差别,“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到那时,“人终于成为自己的社会结合的主人,从而也就成为自然界的主人,成为自身的主人——自由的人。”“人们才完全自觉地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未来社会的设想,是建立在批判资本主义现实运动的基础上的,是在“批判旧世界中发现新世界”,指明了人类社会未来发展的总趋势,而不可能为历史的具体演进提供先验的模式、为未来社会规定具体的细节。但是,他们的设想无疑又是建立在严密的科学推论基础上的,具有令人折服的巨大逻辑力量,显示出无可辩驳的科学性、真理性。在马克思主义关于未来社会美好理想的鼓舞和指引下,取得执政地位的各国共产党人在领导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奋斗中进行了艰辛的探索。我们党在领导革命、建设和改革的长期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理论。现在我们党明确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理论的新的丰富和发展,反映了我们党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指导。

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既是对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经验的科学总结,也是在新的国内外形势下提高党的执政能力、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更好地推进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举措。在我国,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了最根本的保证。经过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不断发展,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明显提高,综合国力显着增强,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可以为缩小社会差距、促进社会公平、完善社会保障、发展社会事业、加强社会建设和管理等提供更充分的物质保证。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的经济基础,决定了大多数人民根本利益的一致,社会上不存在根本利益对立的阶级和集团,各阶层、各党派、各民族、各团体有着共同的政治方向和价值追求。马克思主义在党和国家工作中的指导地位得到确立和巩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深入人心,教育科技文化等社会事业不断发展,全体人民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不断提高,民族凝聚力显着增强。这些都是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最基本的前提条件。同时,我们也要看到,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发展水平、教育科技文化等发展水平还不高,建成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任重道远。特别要看到,目前我国社会正经历着深刻的变化,改革发展正处于一个关键时期。工业化、城镇化和经济结构的调整加速,社会组织形式、就业结构、社会结构的变革加快,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文化需求更趋多样,社会利益关系更趋复杂,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明显增强,我们正面临着并将长期面对一些复杂、突出的矛盾和问题。要抓住和用好战略机遇期,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就必须正确应对这些矛盾和问题,花更大气力妥善协调各方面利益关系,正确处理各种社会矛盾,大力促进社会和谐。这既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也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重要前提。国际上,和平与发展仍是当今时代的主题,我国改革发展面临着难得的机遇和有利条件;但国际形势继续处于深刻复杂的变化之中,我们面对着来自外部的经济、政治、文化、信息、军事等方面的严峻压力。在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下,我们要有力应对来自外部的各种挑战和风险,就必须把国内的事情办好,始终保持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社会稳定的局面。这是我们集中全党全民族的智慧和力量、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保障。从我们党肩负的使命看,巩固党执政的社会基础、实现党执政的历史任务要求我们:必须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积极因素,把人民群众以及各方面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都充分发挥出来,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而奋斗;必须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和其他社会矛盾,协调好各方面的利益关系,不断在发展的基础上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保证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必须抓紧解决人民群众生产生活中的突出问题和困难,夯实党执政的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必须加强社会建设和管理,营造良好的人际环境,保持良好的社会秩序,维护社会稳定,保证广大人民群众安居乐业。只有把这些工作都更加自觉、更加主动地做好了,我们党才能不断增强执政的社会基础,才能更好地实现继续推进现代化建设、完成祖国统一、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这三大历史任务。

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表明我们党领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更加明确地由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这三位一体,发展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同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是有机统一的。我们要通过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来不断增强和谐社会建设的物质基础,通过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来不断加强和谐社会建设的政治保障,通过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来不断巩固和谐社会建设的精神支撑,同时又要通过和谐社会建设来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创造有利的社会条件。根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经验,根据新世纪新阶段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要求和我国社会出现的新趋势新特点,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民主法治,就是社会主义民主得到充分发扬,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得到切实落实,各方面积极因素得到广泛调动;公平正义,就是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得到妥善协调,人民内部矛盾和其他社会矛盾得到正确处理,社会公平和正义得到切实维护和实现;诚信友爱,就是全社会互帮互助、诚实守信,全体人民平等友爱、融洽相处;充满活力,就是能够使一切有利于社会进步的创造愿望得到尊重,创造活动得到支持,创造才能得到发挥,创造成果得到肯定;安定有序,就是社会组织机制健全,社会管理完善,社会秩序良好,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社会保持安定团结;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就是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这些基本特征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需要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全面把握和体现。明确提出构建这样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反映了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规律的新认识,也反映了我们党对执政规律、执政能力、执政方略、执政方式的新认识,为我们紧紧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指明了努力方向。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关系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关系到巩固党执政的社会基础、实现党执政的历史任务,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全局,关系到党的事业兴旺发达和国家的长治久安。全党同志都要从这样的战略高度,深刻认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意义,自觉承担起和谐社会建设的历史任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必须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五个统筹”,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与和谐社会建设全面发展;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始终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必须尊重人民群众的创造精神,通过深化改革、创新体制,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激发全社会的创造活力;必须注重社会公平,正确反映和兼顾不同方面群众的利益,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和其他社会矛盾,妥善协调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必须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坚持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以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使改革发展稳定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确保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确保社会政治稳定和国家长治久安。为了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要重点抓好保持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发展社会主义民主、落实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维护和实现社会公平和正义、增强全社会的创造活力、加强社会建设和管理、处理好新形势下的人民内部矛盾、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和治理、保持社会稳定等工作。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加强和改善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各项工作的领导,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摆在全局工作的重要位置,建立有效的领导机制和工作机制,认真研究解决重大问题和突出问题,不断认识和把握新形势下和谐社会建设的特点和规律,切实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项基本任务落实到各方面工作中。

大学生肩负的重要使命"建特,伟大复兴

.....

人与动物的显着区别是在思想,而人的思想的核心便是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它们作为人们思想的总开关,指导支配人的一切行为活动。

世界观(亦称“宇宙观”),通常是指人们对整个世界(即对自然界、社会和人的思维)的根本看法。世界观不同,表现为人们在认识和改造世界时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的不同。一个人世界观、人生观的改变是一种根本的改变。世界观的基本问题是精神与物质、思维与存在、主观与客观的关系问题。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无产阶级及其政党的世界观。我们党把这一科学的世界观同中国的具体实践的结合,形成了有中国特色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即“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这是科学、正确的世界观最具体、最生动、最集中的表现。我们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以及我们认识世界和世界的一切活动;都必须遵循这一思想路线和科学的世界观,做到在实践的基础上,实事求是,不断解放思想。尊重客观规律,注重调查研究,坚持走群众路线,不断总结经验,使理论与实践、主观与客观唯物而辩证地统一起来。正如邓小平所说:实事求是,是无产阶级世界观的基础,是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基础,过去我们搞革命所得的一切胜利,得靠实事求是;现在我们要实现四个现代化,同样要靠实事求是。不但中央、省委……,就是一个工厂……,也都要实事求是,都要解放思想,开动脑筋想问题、办事情。

人生观,是人们对人生问题的根本看法。主要内容是对人生目的、意义的认识和对人生的态度,具体包括公私观、义利观、苦乐观、荣辱观、幸福观和生死观等。人生观是人们在人生实践和生活环境中逐步形成的。由于人们的社会实践、生活境遇、文化素养和所受教育的不同,因而形成不同的人生观。正确的人生观指引人走人生的正道,用自己的劳动去创造人生业绩,成为一个有益于社会有益于人民的高尚的人。错误的人生观将导致人背离人生的正道,走到邪路上去,甚至成为危害社会危害人民的罪人。

价值观,是人们对价值问题的根本看法,包括对价值的实质、构成、标准的认识,这些认识的不同,形成了人们不同的价值观。每个人都是在各自的价值观的引导下,形成不同的价值取向,追求着各自认为最有价值的东西。价值的内涵非常丰富,一般可以分为物质性和精神性的价值,还有综合性、复杂的价值,如人的价值(或称人生价值);能否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科学、合理的价值取向,对一个人的发展是至关重要的。

由此,我们可以看到,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三者是既有区别,又有密切联系的。所谓区别就是表现在所指的内涵和范围的不同,世界观面对的是整个世界,人生观面对的是社会人生的领域,价值观则更进一步,指人在个人发展过程中的价值取向。同时,三者之间也有着内在的密切联系,一方面,世界观支配和指导人生观、价值观;另一方面,人生观、价值观又反过来制约、影响世界观。

何谓人生目的?生活在一定历史条件下的人生主体,对“人为什么活着”问题的认识和回答,是个人在实践关于自身行为的基本指向和人生追求。

记得有这样一个小故事:一位记者到我国某贫困地区采访,碰到一个放牛娃,就问他:“你每天放牛是为了什么?”答:“为了讨个媳妇”问:“讨媳妇为了什么?”答:“生娃”问:“生娃干什么?”答:“放牛。”这个典型事例就明显地反映了人生目的问题。下面大家用五分钟时间考虑一下自己的人生目的;用简单的语词写出来。请同学到黑板写出来。分析归纳评讲如下:

1、光宗耀族型:为家人而做事,这是中国古代最常见的一种人生活法,考取功名,为家族争光;封妻荫子。缺陷:迷失自我,看不到自己的价值。

2、为国争光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周恩来总理)许多运动健儿、留学回国人员(“海归派”)。最崇高,理想型,人数较少。

3、为自己活着:为自己将来美好的前程:好房子、车子、妻子、孩子、票子。人数可能最多,也是应当重点教育的对象。这类人倒是没有丧失自我,但过于自私,成就不了大事。

4、为他人活着:焦裕禄式人物、雷锋。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35ab742ca12d7375a417866fb84ae45c3b35c2f4.html

《如何培养孩子正确的人生价值观.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