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明的起源》教学设计 华东师大版

发布时间:2019-06-08 09:37:45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第一单元从史前时期到夏商王朝

第一课中华文明的起源

一、教案设计说明:

、教材分析

本单元所讲述的是中国上古历史的一个重要阶段,即从史前时期到夏商王朝的历史进程。这是一个极其漫长的演化进程,可以分为两个重要的历史时期。

第一个历史时期大约起始于距今万年至七八千年间。在此期间,生活在我国黄河中下游地区和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原始先民率先发明了谷物的种植,开始进入到农耕生活。第二个历史时期最迟起始于约距今四五千年前后,至夏商最终完成。这是我国历史由原始平等的农耕社会逐渐向阶级社会的转化时期。

本单元通过对上述历史内容的叙述、讲解,向学生大致勾勒出我国早期文明的起源及最终形成的历史轨迹和基本特征。

而第一课讲述的是原始农耕的诞生和中华文明的起源,只有了解这一历程,才能理解农业对于中华民族历史发展产生的重大影响。

、学情分析

我们的教学对象是普通中学的高一学生,他们对初中教学中涉及的历史事件有模糊的概念,但无法形成清晰的知识脉络。对历史史实有所了解,但对形成史实的原因或得出历史结论的方式都无法掌握。有阅读材料的能力,但归纳、整理、比较、分析的能力极为欠缺。由于对优秀的中华文明缺乏了解,使他们爱国主义的思想和民族自豪感缺失。针对学生情况,制定相关的教学目标。

、教学过程的设计

由炎黄子孙导入新课;

由神话传说了解原始先民的生活状况,并评价神话传说的史料价值;

由问答引导的形式,使学生理解进入农耕时代的原因和演变的进程;

由典型的姜寨遗址,使学生了解原始聚落时期的生活状况;

由大汶口遗址的墓葬形式的解读,培养学生提取历史信息的能力;

通过课堂小结使学生基本掌握知识点和相关的线索和脉络,并在史学方法上掌握“两重证据法”。

、教学方式

三种教学形式相结合。采用多媒体教学,使学生能较直观、较生动地接触相关的史料,根据图示能形成较为清晰的知识脉络。讨论式教学,活跃课堂气氛,激发每一个学生的思维。教师引导教授,加强对知识的把握和记忆。

二、教案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知道中国是世界农业最早的起源地之一;知道中国早期农业呈稻作农业与旱地农业同时出现、南北并立的格局;

知道除了粟、黍、水稻之外,起源中国的还有稷和大豆等。

理解中华大地文明起源,已如满天星斗、八方雄起之态。

理解农业起源的影响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一系列考古遗址的分析,培养学生提炼、归纳、分析历史信息的能力。

通过中国早期农业遗址分布图,培养学生透过地图归纳信息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中华民族起源,培养学生作为炎黄子孙的认同感。

要求学生形成较为严谨的史学研究的态度。

教学过程:

导入:

问:我们中国人常常自称为炎黄子孙,称为华夏儿女,为什么呢?

传说,黄帝和炎帝是两个敌对的部落的首领。两个部落展开阪泉之战,黄帝打败了炎帝,两个部落渐渐融合成华夏族,炎帝与黄帝都被视为华夏民族的始祖。

那我们中华民族的始祖是否真的是黄帝和炎帝呢?

黄帝和炎帝的时代是否真的是我们中华文明的源头呢?那这节课我们将通过各方面的材料来印证和了解我们中华文明真正的起源。

课题:第一课中华文明的起源

关于中华民族的始祖,除了黄帝和炎帝,还有没有其他的神话传说呢?

盘古开天地、有巢氏、伏羲氏、神农氏。

盘古开天。关于盘古的神话传说,自然含有先民的夸大和想象,但也反映了我国最初先民在漫长的岁月中,艰苦的自然环境中求生存、求发展的生活状况。

有巢氏:相传有巢氏为躲避野兽的侵害,保持着在树上居住的习惯,其后,他又慢慢地教会了人们在地面上搭建半地穴式的或是杆栏式的居所,也就是构木为巢。反映了我国原始先民构筑居所的状况。

伏羲氏:教人结网捕兽,驯养牲畜,反映了我国历史上原始先民渔猎生活的情景。

神农氏:将一些野生的谷物引种栽培为粮食作物,为了种植谷物,神农发明了耕作农具,还会烧制陶器、制作衣服等。神农氏可以说是原始农业初期的代表人物或是原始农耕时代的象征。

问:为什么上古时代的历史记忆常常是以神话传说的形式保存下来?

神话:在远古时代,由于生产力的水平很低,人对自然的认识是有限的,往往借助想像去解释周围的自然现象和生活现象,这样就产生了神话。而传说中许多人和事件,往往也附以神话的色彩。传说:依口耳相传所描述的远古历史时代。在文字记载出现之前,历史靠世世代代的讲述而流传。这些内容后被文字记录下来,成为文献中的古史传说。

问:如何看待神话传说?

神话传说有夸大的成分,但也包含着真实的历史信息,是我们进行历史研究重要的材料。

我们已经从神话传说中了解了中华文明起源时期先民们一定的生活状况,那我们是否能利用其他材料来印证这些神话传说是否是以史为据的?

那就让我们通过其他的线索去探寻中华文明的起源。

问:通过第一分册的学习,我们了解到,哪一个客观因素对各个文明区域的起源都产生重要影响?

地理环境。

问:那中华文明从其地理环境来看,与哪些早期的文明区域比较的类似?

古代的印度、埃及和两河流域。即四大文明古国。

问:它们共同的地理特征是什么?

都靠近河流,中国靠近的是长江黄河流域。主要的经济活动都是以农业为主。

问:那在远古时代,两三百万年以前,古代东方早期的人类是否就以农业为生?(不是)那他们以何为生?

采集、渔猎。

问:那最初他们为何不以农业为生?(种子和工具)

生产力水平的低下,工具的落后。

问:那他们是什么时候开始农耕生活的?

距今一万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农耕生活不仅包括谷物的栽培,也包括牲畜的驯养。

问:为什么是在新石器时代?

根据人类制造工具的历程,考古学研究将人类早期历史划分为石器时代、青铜时代和铁器时代。石器时代又划分为旧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旧石器时代主要使用打制石器,新石器时代主要使用磨制石器。在新石器时代,劳动工具得到改进,提高了劳动效率,有多余的果实作为种子,同时,工具的改进也有利于农作物的栽培。因此,在新石器时代,人类开始了农耕生活。

问:从何得知是在一万年前后?要证明此观点最直接的证据是什么?

从考古发现。是第一手资料,即某历史事实发生时产生的资料。如文物遗迹,原始文件和档案。如当时农具和农作物的遗存能直接证明在一万年前,人类已经进入了农耕时代,我们也将其称为“农业革命”。

问:为什么将其称为革命?它有何历史性的转折意义?

农业的起源改变了人类的谋生方式,人类不再单纯依靠采集和渔猎谋生,而是从食物的采集者变为食物的生产者,开始实现了有单纯地依赖和适应自然到利用和改造自然的历史性转折。

同时,考古材料还证明了,中国是世界农业最早的起源地之一。如湖南的玉蟾岩遗址出土的炭化稻谷,距今约年,是迄今为止世界上最早的栽培稻谷,证明中国是世界水稻的起源地之一。

问:除了水稻以外,还有哪些粮食作为也起源于中国?

粟、黍、稷、大豆等。说明起源于我们中国的农作物种类非常的多。同时也印证了中国是世界农业的起源地之一。

问:根据“中国史前农业分布图”,这些农作物的分布有何特点?

南稻北粟。

形成这种分布特征的原因是什么?

自然环境的差异。

而农业生产对人类产生最直接的影响是——为人们提供了可以持续供给的食物来源——定居生活的产生——农耕聚落的形成。

农业生产,为人们提供了可以持续供给的食物来源,使比较稳定的居住有了保障。随着生产力的提高和人口的增加,人们聚族而居,形成最初的农耕聚落。聚落,是早期人类的定居地,由若干个氏族组成,氏族指的是血缘共同体。姜寨遗址是母系氏族时期的农耕聚落中的代表。

通过姜寨遗址复原图,了解当时的生活情景。

姜寨遗址所显示的整个聚落布局呈圆形、向心和内聚的格局,其边缘用壕沟把整个聚落包围起来,这既是一种防卫上的需要,也加强了聚落的整体感和内聚力。遗址的中央部位是一个很大的墓地,所有的房屋都是背对壕沟而面向中央墓地。遗址内有五组房屋群,每一组以一个大房屋为中心,周围分布着十几或是二十几个小房屋。小房屋是小家庭使用的,大房屋是大家族的公房。遗址内有四个牲畜圈栏,分别安排在各组大房屋附近。我们尤其要关注的是遗址中大量的窑穴。窑穴是用来储藏粮食或其他食物的,窑穴的设置反映了储藏物的归属。多数窑穴是设置在大房屋周围的,这说明了当时储藏的粮食是归大家族所有的。

因此,姜寨遗址反映的是共同耕作、平均分配的生活情景,表明了早期的原始聚落还是一种平等的,尚没有分化的社会共同体,它们还是处在文明起源和国家形成过程的最初阶段。

问:那我们的先民究竟在何时,是如何由氏族社会走向了国家,真正形成了中华文明的源头?

那我们可以从实物史料来探寻中华文明的起源。

近年来,考古学界发现了一系列时间大约在距今——年前的重要遗址遗物,为中华文明的起源提供的新的证据。如从大汶口遗址墓葬可提取的浅层和深层历史信息。

这些文明起源的标志性特征告诉我们,中华文明的曙光就在这里诞生。

“中国史前文化遗址分布图”红色的小点标示的是遗址的地理位置,有何特点?

多,象星星一样;分布的范围广,四面八方都有。

从这些遗址的地域分布来看,地域不限于中原,而是北至长城地带,南至长江以南的水乡,东至黄海之滨,西至黄土高原。因此,我们可以说,大约在距今——年,中华大地文明之起源,已如满天星斗,八方雄起。其中,黄河中游的中原地区是中华文明诞生的核心地区

小结:

、知识结构

)原始农耕

出现时间:距今万年前后

表现:栽培谷物、驯养牲畜

分布格局:南稻北粟

典型:陕西临潼姜寨遗址

特点:共同耕作,平均分配

意义:提供持续的食物来源,人们聚族而居,形成农耕聚落,标志人类历史实现了第一次伟大的经济变革。

()中华文明的起源

神话传说——是先民开创文明的集体记忆,反映华夏族的形成和发展的历程。

考古发现——证明了中华文明的发生和发展。

特点:满天星斗、八方雄起,以黄河流域为核心。

、要把握历史的真相,需要将多重证据相互印证,这才是科学的史学研究手段。

课后思考:

本课共涉及到哪几种历史资料?如何评价其史学价值?

1、每个人身上都有惰性和消极情绪,成功的人都是懂得管理自己的情绪和克服自己的惰性,并像太阳一样照亮身边的人,激励身边的人。

2、你心里最崇拜谁,不必变成那个人,而是用那个人的精神和方法,去变成你自己。

3、你今天必须做别人不愿做的事,好让你明天可以拥有别人不能拥有的东西。

4、不要觉得全心全意去做看起来微不足道的事,是一种浪费,小事做的得心应手了,大事自然水到渠成。

5、别着急要结果,先问自己够不够格,付出要配得上结果,工夫到位了,结果自然就出来了。

6、你没那么多观众,别那么累。做一个简单的人,踏实而务实。不沉溺幻想,更不庸人自扰。

7、别人对你好,你要争气,图日后有能力有所报答,别人对你不好,你更要争气望有朝一日,能够扬眉吐气。

8、奋斗的路上,时间总是过得很快,目前的困难和麻烦是很多,但是只要不忘初心,脚踏实地一步一步的朝着目标前进,最后的结局交给时间来定夺。

9、运气是努力的附属品。没有经过实力的原始积累,给你运气你也抓不住。上天给予每个人的都一样,但每个人的准备却不一样。不要羡慕那些总能撞大运的人,你必须很努力,才能遇上好运气。

10、你的假装努力,欺骗的只有你自己,永远不要用战术上的勤奋,来掩饰战略上的懒惰。

11、时间只是过客,自己才是主人,人生的路无需苛求,只要你迈步,路就在你的脚下延伸,只要你扬帆,便会有八面来风,启程了,人的生命才真正开始。

12、不管做什么都不要急于回报,因为播种和收获不在同一个季节,中间隔着的一段时间,我们叫它为坚持。

13、你想过普通的生活,就会遇到普通的挫折。你想过最好的生活,就一定会遇上最强的伤害。这个世界很公平,想要最好,就一定会给你最痛。

14、成长是一场和自己的比赛,不要担心别人会做得比你好,你只需要每天都做得比前一天好就可以了。

15、最终你相信什么就能成为什么。因为世界上最可怕的二个词,一个叫执着,一个叫认真,认真的人改变自己,执着的人改变命运。只要在路上,就没有到不了的地方。

16、你若坚持,定会发光,时间是所向披靡的武器,它能集腋成裘,也能聚沙成塔,将人生的不可能都变成可能。

17、人生,就要活得漂亮,走得铿锵。自己不奋斗,终归是摆设。无论你是谁,宁可做拼搏的失败者,也不要做安于现状的平凡人。

18、过自己喜欢的生活,成为自己喜欢的样子,其实很简单,就是把无数个"今天"过好,这就意味着不辜负不蹉跎时光,以饱满的热情迎接每一件事,让生命的每一天都有滋有味。

19、上天不会亏待努力的人,也不会同情假勤奋的人,你有多努力时光它知道。

20、成长这一路就是懂得闭嘴努力,知道低调谦逊,学会强大自己,在每一个值得珍惜的日子里,拼命去成为自己想成为的人。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34ac95b62bf90242a8956bec0975f46526d3a76f.html

《《中华文明的起源》教学设计 华东师大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