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狼》 1

发布时间:2019-08-24 00:55:48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狼》 1

教学目标:

1 能比较流利地熟练地朗读课文

2 能对照注释掌握一些实词,读懂文章的意思

3 能创造性地复述故事

4 能从文中认识狼贪婪、凶残和狡诈的本性,懂得对待象狼一样的恶人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

教学重点:目标13

教学难点:目标3

教学媒体:录音机、投影胶片、小黑板

教时安排:一教时

教学流程:

一.提问导入,揭发兴趣:

小时候我们都听过狼外婆的故事。那么,狼在人们心目中是怎样的动物?蒲松龄笔下的狼又是怎样的呢?

简介作者及作品(出示投影)

二.听读示范,训练朗读

1.提出听读要求,听课文范读录音。

要求:听准字音,注意停顿,词义句义不懂处做记号。

2 (出示投影)检查听读效果

1)读准下列字音

2)下列两个句子该怎样处理停顿?

3 请几位同学分别朗读课文,学生对朗读情况作评价。

4 学生齐读课文,做到不掉字、不倒字、不多字,有节奏

三.质疑求助,掌握字词

1 学生就不懂的字词质疑,其他同学帮助解决。

2 检查同学字词句掌握情况。(出示投影)

四.概括情节,体悟形象:(用小黑板出示问题,先笔写发言提纲,然后交流。)

1.故事中的狼是是怎样一个形象?请试加说明。

2.  故事中的屠夫是怎样一个形象?请试加以说明。

3 读了这个故事你有哪些启发?

四.揣摩广思,自由讨论:

故事中的主体是人还是狼?为什么?

注:让学生各抒己见,有道理的均需肯定。教师最后只能提自己的想法,不强加。

五.观察分析,复述故事:

1.(出示投影)让学生观察五幅图画,想一想可以用文中的那些句子对应。

2.(出示投影)根据图画,结合文章内容,复述故事

六.课堂小结,揭示目标。

学习目标:

1.能比较流利地熟练地朗读课文

2.能对照注释掌握一些实词,读懂文章的大意

3.能进行创造性地复述故事

4 能从文中认识狼贪婪、凶残和狡诈的本性,懂得对待象狼一样的恶人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

一、说出加线字的意思

1、止有剩骨            一狼得骨止

2、缀行甚远            3、恐前后受其敌

4、一狼仍从            5、择其善者而从之

6、顾野有麦场          7、弛担持刀

8、一狼径去            9、狼亦黠矣

10、屠自后断其股

二.用现代汉语解释下列语句

1 并驱如故。

2 其一犬坐于前。

3 目似瞑,意暇甚。

4 一狼洞其中。

5 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狼》教学设计1由范文先生网教案频道https://搜集整理,版权归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鄂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教案

22  《论语》八则

【教学构想】

    《论语》是孑L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关于孔子言行的记录,共二十篇,内容有孔子谈话,答弟子问及弟子间的相互讨论,它是研究孔子思想的主要依据。书中关于学习的思想在古今中外的教育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课本所选八则的关于学习的思想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两点:

    其一,关于学习的态度。孔子认为,追求学问首先在于爱学、乐学,这是关键。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即真正爱好它的人,为它而快乐的人才能真正学好它。其次,要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述而》)。即学习要有踏踏实实的精神,默默地记住学到的知识,努力学习而不满足。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这说明学无常师,人应随时随地注意向他人学习,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同时,孔子提倡和赞扬敏而好学,不耻下问的学习精神,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里仁》),体现了孔子严谨的治学态度。

    其二,关于学习的方法。孔子在和弟子的交谈中多处提及学习方法问题,最著名的莫过于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学

而》)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与此同时,孔子还特别强调学思结合,勇于实践。他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只读书而不思考就会感到迷惑,只是空想而不读书就会精神疲倦。要求人们把学习积累和钻研思考相结合,不能偏废。

    这八则语录,深刻地阐述了学与习、学与思、学与问、学与师、己与人的辩证关系,倡导了正确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辞约义丰,精练传神。

【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1.掌握常用的文言实词,能用现代汉语说出语录的意义。

    2.理解课文思想内容,并能融入学习态度、方法及品德的养成之中。

    3.能流畅地朗读、背诵课文。

    4.学习分类整理笔记的方法;积累成语、格言、警句。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思想内容,能流畅地朗读、背诵课文。

[课前准备]

    1.搜集资料:了解孑L子及其儒家学说的概况;了解《论语》

的主要内容。

    2.借助工具书,通读全文,把握内容梗概。

[教学步骤]

    一、导人(质疑激趣)

    提问:你知道对中国思想文化影响最大的书是什么?有可能出现如下回答。

    l:《毛泽东选集》。老师说,《毛泽东选集》影响是很大,但它的影响只限定在一个特定的时期,只有几十年,而老师说的这部书却影响中国几千年。

    2:《三国演义》《红楼梦》。老师说它们影响也很大,但也只有几百年而已,不能与我说的相比。老师再揭示答案:是《论语》。汉武帝时代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来,它成了中国正统思想的代表……然后老师还介绍了《论语》的另两个:中国两千年来最重要的课本,出成语最多的书。

    (对初一学生来说,这是新鲜的,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二、师生交流有关孑L子和《论语》的知识

    (1)大家预习课文后一定会发现,每一则都有一个子曰。谁知道子曰是什么意思?为什么有这么多的子曰?

    (2)《论语》的,习惯上读lún。谁知道《论语》是一部怎样的书?

    (3)孔子是怎样的人?为什么人们把到山东曲阜去看孔庙叫做朝圣”?

    (4)教师用多媒体展示自己搜集整理的资料。

    (师生合作,共同完成,对孔子和《论语》进一步的认识。体现了新课标要求学生初步具体搜集资料的处理信息的能力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全新概念。此外从中可以看出当时社会的政治生活情况,看出孔子和他弟子们的人格修养,治学态度和处世方法。这为进一步学习课文作了铺垫。)

    三、诵读并整体感知

    (1)提出要求:

    我们学习文言文,有三条基本方法:一是诵读,这是最基本的,凡要求背诵的课文都要背得烂熟,不要求背诵的也要读得十分流畅;二是用心领会课文的意思;三是自己动手,积累词语。同学们,这堂课,我们首先诵读课文,然后分理解课文,最后背诵课文。

    (2)自由诵读。教师提示诵读文言文要注意的问题:

    结合具体语言环境,读准字音。

    (不亦说乎、人不知而不愠、曾子、三省吾身、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海女知之、是知也、自省、弘毅等。三个通假字:”)

处理好停顿和语速、语调。

    [此环节旨在授以方法,提出要求和需要注意的问题,使学生心中有数。]

    四、质疑交流:就课文字词句的理解,学习小组问互相质疑。对个别词句的理解,教师要加以点拨,并加以提炼、补充。

    [必须理解的问题,例如:为什么思而不学则殆”(我把解为危险”)?“学而不思思而不学,孔子更反对哪个?为什么?“三人行,一定有我师?如果同行的都是坏人呢?等等。]

    五、小组互动:本文内容主要包括哪两个方面?哪几条是说学习态度的?哪几条是说学习方法的?哪几条还谈到了道德修养的问题?课文在学习态度上强调什么?学习方法上又强调什么?

    [旨在引导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主旨的基础上,熟读背诵。培养学生大胆质疑、共同探究的好习惯。]

    六、自由背诵课文

    七、探究性学习

    朱熹说:读书无疑者须先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你有疑,特别是无疑之疑?在适当的时候老师提出自己准备的问题: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惕,不亦君子乎这三句有什么内在联系?可能不可能没什么联系?先对学生交代,这个问题,是许多人不解的问题,几个语文网站的论坛中都有人提出和讨论这个问题,可惜结论都不能让人信服。你若能解决这个问题,就是一种创见。

    这一环节可以使教学内容向课外、向生活的延伸。由于能扩展视野,满足好奇心和求知欲,又没有必须完成的作业,它备受学生欢迎。活动课还能密切师生关系,加深师生感情。

【教学后记】

孔子的治学三境界

    在《论语》八则的教学中,我发现教学不仅要吸引学生探究,还要告诉他们探究的方法,交给他们一把解决问题的钥匙,即所谓启发。如果在探究前我先提出以下三个问题:

    (1)“有什么区别?哪个程度更深?(2)“有朋自远方来干什么?想达到什么目的?(3)  “人不知是谁?“的意思是了解、吗?于是提供刘宝楠《论语正义》的解释:人不知者,谓当时君卿大夫不知已学有成举用之也。

    这样三个问题解决后,就可以得出答案了:

    这是孔子治学修身的三个境界:第一境界,是学而时习之,包括读书、练习、复习、实习。这是学习的初级阶段。第二境界,是与志同适合者讲谈、研讨,互相后发,互相促进,将学问进一步提高。因为独学而无友,必孤陋而寡闻。第三境界,是做一个人不知而不愠君子”——达到前两个境界之后,也没有受到当权者的赏识和重用,既当不了官,也发不了财,然而也不怨恨,仍然安贫乐道,孜孜以求,就像身居陋巷的颜渊一样,那便是只有极少数君子才能达到的境界了。

23  寓言三则

【教学构想】

    寓言是采用虚构假托的故事或自然物的拟人化来寄寓某种事理的一种文学样式。探究寄寓在生动形象故事中的抽象道理,是阅读寓言的关键。这三则寓言都反映了人们对客观世界规律的认识,而且南辕北辙、塞翁失马演变为成语,被广泛使用着。

    那么如何引导学生理解寓意呢?应该立足于文本,借助文本中的关键性语句,进行概括,得出一般性的道理。《南辕北辙》中两次提到此非楚之路也,去楚国是这个人此行的目的,楚国在南,他

鄂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教案由范文先生网教案频道https://搜集整理,版权归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三我的老师

教学目标

    1.学习本文用朴素的语言表达真情实感、围绕中心选择感受最深的事写人的.写作方法。

    2.体会课文的思想内容,树立尊师爱生的思想。教学重难点

    学习作者传神、细腻的描写方法和质朴的语言。教学准备

  小黑板或.课件。设计思路

这篇教材感情真挚,语言朴素,应加强朗读指导,以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从而更好地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并充分利用教材,启发学生多思,使学生掌握分析文章的途径和方法。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以上问题可让学生在自主合作学习的基础上完成。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师导入。

    在我们的求学生涯中,教过我们的老师有很多。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老师一定也有不少。回想一下,哪位老师的哪件事、哪个举动让你从中感受到了关爱,产生爱戴之情,说出来,让同学听听。下面我们来学习一篇新课文《我的老师》(板书课题。)

    2.介绍作者。

    (1)让学生起来介绍。

    (2)明确:(出示幻灯片l)

魏巍,原名鸿杰,笔名红杨树,当代著名作家。一九二。年出生在河南郑州一个贫民家庭。一九三七年抗战爆发后,他走上革命道路,参加了八路军。此后,一直生活在部队里。他的主要作品有散文集《谁是最可爱的人》,长篇小说《东方》等。

二、自主学习

    师:下面自学课文,注意解决以下问题:(出示幻灯片2)

    1.选择适合自己的方式读课文,也可以放录音。

    2.掌握生字词,画出你认为好的词、句、段。   

    3.作者选取了哪几个生活片断来回忆他的老师?哪些片断是详写的?哪些是略写的?这几个片断从第几自然段写到第几自然段?它们在课文中占什么地位?

  4.在第三个生活片断里,作者为什么不写看蜜蜂,而写观察蜜蜂;不用看到了蜂王,而用认识了蜂王,不说第一次吃了蜂蜜,而说平生第一次吃了蜂蜜”?为什么这样用词?

    5.在第四个生活片断的描写中,哪些词句写出了}老师对他的影响之深?

    6.在第一个生活片断里,狡猾这个词怎么理解?这样用词流露出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7.找出自学中的疑难问题及你认为教材中存在的问题。

三、合作学习   

    1.先以小组为单位相互解答疑难问题。

2.在班上讨论研究小组解决不了的疑难问题。

四、反馈交流   

    1.给下列字注音。(出示幻灯片3)

            磕要求:让一学生起来读,如有不正确的,再找其他同学起来纠正。  

    2.作者选取了哪几个生活片断来回忆他的老师?哪些片断是详写的?哪些是略写的?这几个片断从第几自然段写到第几自然段?它们在课文中占什么地位?

    明确:(作者写了七个生活片段,前五个片断是略写,后两个片断是详写。这些生活片断从第三自然段写到倒数第二自然段,在文中占重要地位。课文除了开头两个自然段总写蔡老师留给作者的印象,最后一个自然段交代与蔡老师分别的原因外,文章的主体部分就是对儿时生活的回忆。课文表达了蔡老师热爱学生、学生依恋蔡老师的真挚感情。)    _  

  3.在第三个生活片断里,作者为什么不写看蜜蜂,而写观察蜜蜂;不用看到了蜂王,而用认识了蜂王,不说第一次吃了蜂蜜,而说平生第一次吃了蜂蜜”?为什么这样用词?   

    明确:(观察,说明不是一般地看,而是仔细地看;用认识,表明不仅看到了,而且了解了有关的知识;说平生第一一次;强调了有生以来没吃过蜂蜜。作者这样用词,突出了难忘。)   

  4.在第四个生活片断的描写中,哪些词句写出了老师对他的影响之深?

  明确:(“直到现在我还记得她读诗的音调,还能背诵她教我们的诗她对我的接近文学和爱好文学,是有着多么有益的影响!”)”

  5.在第一个生活片断里,狡猾这个词怎么理解穹,谜样用词流露出作者什么样

的思想感情?   

    明确:(“狡猾原是贬义词,现在作者在它前面加了限制成分儿童的,这样贬义词就没有贬义了,在这里是调皮”“的意思。作者这样用词,形象地写出了天真调皮的神态,反映了与蔡老师非常亲近的心理状态。)

  6.放声朗读自己喜欢的段落,并把喜欢的原因和同桌交流。(同桌交流后,再找部分学生在全班交流。)  

  7.重点研讨,占据过我的心灵_件小事,即第9自然段。

  (1)学生读课文: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完成下歹l}题目:(_示幻灯片4)

  占据这个词在这里怎么理解?作者这样用词,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这件小事为什么会占据孩子的心灵呢?

  作者热情地赞颂他的蔡老师,连用了三个形容词:慈爱”“公平”“伟大这几个词用得好不好?

  (2)小组代表发言交流。

  明确:(占据原义是强力占有,课文中表明这件事在孩子心中占有的分量太重了。这样用词,写出了作者当时心里充满了对蔡老师的感激之情,也意味着至今仍铭记在心。

    当年作者的父亲生死不明,母亲非常焦急、忧伤,而不懂事的小朋友却还要以此来取笑他。这不能不使他也感到痛苦、悲伤。在这样的困境中,蔡老师援助了他,不但批评了那些反对派,还写信劝慰他,说他是心清如水的学生。慈母般的关怀温暖了他的心,这件事自然便占据了他的心灵,久久不能忘怀。

   最重要的日子

   你能够想象一艘船在大海上遇到浓雾,只能凭借锚索和指南针航向港口,可是在一片渺茫中,又不知将要遭遇什么的那种焦虑心情吗?

   海伦·凯勒在接受教育前,就像一艘迷雾中的船。只是她连指南针和锚索都没有,更无法知道港口还有多远!

   长久以来,无法和别人沟通的痛苦与挫折,不断地折磨着她。因此海伦内心感到无比的苦闷。

   “光明!我需要光明!”她心灵深处常常无助地呐喊着。

   一个春天的午后,海伦独自站在走廊上,沉默地用她那双无神的眼睛漫无目的地观望着。从妈妈在屋子里来去匆匆的动作,她隐约猜测到有些不寻常的事要发生了。她摸索着走向门口,站在石阶上等待。

   阳光穿透廊檐的忍冬花叶,洒在海伦仰起的小脸上。她的手指不经意地抚弄着那些花叶,流露出紧张而期待的神情。

   因为眼睛和耳朵失去了功能,海伦其他的感觉就比一般人敏锐得多!忽然她感到有人走过来,心想:一定是妈妈来了!”于是,很自然地跑上前,伸出双手想抱住来的人。

   出乎意料的,海伦发现是一双陌生的手臂圈住了自己。因为她从小生活在孤独黑暗的世界里,本来就不习惯和陌生人接触,更不要说让陌生人抱在怀里了。海伦立刻粗暴地一把推开陌生人。

   就在这一瞬间,海伦的指端触摸到陌生人身旁的皮箱。她的小脑袋迅速闪过一个念头:皮箱里是不是装了好多糖果和礼物?”于是一把抢过皮箱,马上打开它,把皮箱里的东西撒了一地。

   陌生人立刻过来阻止。像头小蛮牛似的海伦也不甘示弱地向陌生人冲过去,动作猛得几乎把对方撞倒。

   听到推撞的声音,凯蒂女士从屋里跑出来,急忙拉住海伦,同时把散落在地上的东西收进皮箱里。然后她红着脸,满怀歉意地说道:她就是海伦!”

   原来,这个陌生人不是别人,正是改变海伦·凯勒一生的安妮·莎利文小姐。

   这一天是188733日,海伦生命中一个重要的转折点。海伦还差三个月才满七岁,而莎利文小姐是二十一岁。莎利文小姐犹如一把神奇的钥匙,开启了海伦封闭的心灵,带领她踏出探索世界的第一步。

   开始学习

   人所以做很多事,是借着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味觉这五种感觉,把外界的讯息传给大脑;经过大脑整理、归纳,再作出适当的反应。这种把外界的刺激转变成储存在脑子里的经验,就是学习的过程。

   然而,海伦遭到病魔侵袭后,早已丧失了的能力,所以莎利文小姐要教导她时,只能充分运用她的其他感官了。

   莎利文小姐曾给海伦一个陶娃娃,那是柏京斯学院的盲童送她的。

   海伦把娃娃拿在手上把玩一会儿后,莎利文小姐慢慢地握起海伦的小手,在她的手心比出d-o-l-l(玩偶)这几个字母的手势。

   海伦对这种新奇的手指游戏很感兴趣。她努力地模仿一次、两次、三次……当她最后准确地比画出来时,高兴得小脸都涨红了。怀着满腔的欣喜,海伦冲下楼去找妈妈,拉起妈妈的手,在妈妈的手心比画出这个刚学会的手势。

   其实,海伦只学会老师教给她的这个手势,她并不知道那代表的是一个,也没有把老师给她的娃娃和老师在她手心比画出的doll联想在一起。她快乐是因为她依样画葫芦地完成了这个动作。

   就在这种不甚了解的情形下,海伦陆陆续续又学会了拼写很多字,例如针(pin)、帽子(hat)、茶杯(cup);还有一些动词,像坐(sit)、站(stand)、走(walk)等等。

   海伦对这种手指游戏一直有浓厚的兴趣。随着日子一天天过去,她学会比出许多不同的手势,却始终不明白这些手势组合起来都是代表某种意义的

   莎利文小姐为此心急得不得了!她不知道该用什么方法使海伦了解:万事万物都有一个名字,得要先学会这些名词,再把字词串联成句子,才能够和别人沟通,才有进一步学习一切知识的可能。

   莎利文小姐曾经端一杯水来,先教海伦摸摸杯子,然后在海伦手心water()这个字,她希望海伦能明白。杯子是硬硬的容器,是杯子里的东西。

 

   然而海伦每次都把它们弄混了。

   失望之余,莎利文小姐只好把这个问题暂时搁下,自己则苦苦思索该怎样突破教育海伦的困境。

   有一天早上,莎利文小姐尝试了另一种方式。

   当海伦在把玩老师送的陶娃娃时,莎利文小姐把南丝也放在海伦的膝上,然后拉起她的手,轻轻写下doll(玩偶)这个字;莎利文小姐多么希望海伦能明白,这两种东西都叫做玩偶!

   可是海伦不但没有领会出这一点,反而对老师一而再、再而三的尝试感到不耐烦。她一把将陶娃娃高高举起,又重重摔下。

   当海伦踩到脚边的陶娃娃碎片,竟然有一丝得意;尤其在老师清扫碎片的时候,她刚才因为反复学习而引起的焦躁不安,也一扫而空了。

   也许是对海伦活在黑暗而孤独的世界里有无尽的同情吧,莎利文小姐并没有生气,她平静地把地板收拾干净,返身拿起自己和海伦的帽子,准备带海伦到外面走走。

   海伦立刻绽放出灿烂的笑容因为在和煦的阳光下散步,是她最喜欢的事了。

   突破瓶颈

   她们沿着小径慢慢地走,不知不觉来到了井边。

   井栏上的忍冬花散发出阵阵的香气,海伦被花香吸引,忍不住轻轻地靠上前去。

   这时,有人正在汲水。

   莎利文小姐把海伦的右手放在龙头的出水口;当清凉的水流过海伦的小手时,她立刻在海伦的左手心写出water()这个字。刚开始,她先一个字母、一个字母慢慢地拼写出来,接着又快速写了一遍。

   海伦一动也不动,全神贯注地留意老师手指的动作。突然,她努力去回想一些模糊的事情,一种朦胧的印象……就在灵光一闪的当儿,她领悟了这个w-a-t-e-r的手势,指的正是流过另一只手上那冰凉凉的东西。

   这生动的一课把海伦的心灵给唤醒了,海伦黯淡的生命有了无限的希望;虽然在学习过程中还存在许多障碍,但无疑的,这一线曙光使她们更有勇气去超越障碍。

   海伦拉着莎利文老师的手离开井边。

   一路上,海伦开始对学习这件事有了热切的反应。既然每样事物都有它的名称,于是海伦开始用一种全新的态度,从头去认识每一样她曾经接触过的事物。

   师生俩回到家里以后,海伦突然想起早上砸破的陶娃娃。她走向炉边的垃圾桶,小心翼翼地拾起桶里的碎片,想要把它们拼凑起来。想到自己早上无理取闹的行为,她不禁热泪盈眶。这是一向霸道、鲁莽的海伦,内心第一次感到后悔与难过。

   似乎是为了表达对老师的歉意,海伦努力地把屋子里里外外一切东西的名字都学了一遍,突然她紧紧握住老师的手,偏着头好像在问:你呢?你是什么?”于是莎利文小姐在海伦的手心写下了t-e-a-c-h-e-r(老师)的拼法。

   海伦终于知道,身边这个常常关心她、又教会她许多宝贵事物的人,就叫做老师。她激动得用手指反复了好几遍老师,然后紧紧地抱住莎利文小姐。

   又一会儿,海伦好像想起什么似的,用动作表示要去看亚瑟先生和凯蒂女士。莎利文小姐牵起她的手往凯勒家园走去。

   凯勒夫妇正在客厅里喝茶,看到女儿来了,凯蒂女士立刻迎上前。海伦拉着妈妈的手,面朝老师,好像在问:这位最亲爱的人该怎样称呼?”

   莎利文在海伦的手心写下m-a-m-i(妈咪),海伦立刻在妈妈手上把这个字重写了一次。凯蒂女士先是一阵错愕,但是在明白女儿正用指书叫自己的时候,眼眶里不禁充满喜悦的泪水!

   海伦又走向亚瑟先生,在问过老师、知道这个人叫做p-a-p-a(爸爸)后,也在父亲的手心写下这个称呼。面对爱女的转变,亚瑟先生也不禁动容。夫妻俩紧紧抱住海伦,感激地朝一旁站着的莎利文小姐点头,表达他们最深挚的谢意。

   现在亚瑟先生终于肯定了莎利文小姐的能力,也明白了她的用心。

   这一整天,海伦学了许多新字,有爸爸”“妈妈”“妹妹”“老师等。晚上,她躺在床上,回味这天从学习中获得的欢乐,满心渴望明天早些来临!

我的老师》有关资料:《海伦·凯勒传》(节选)由范文先生网教案频道https://搜集整理,版权归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34110dd1e97101f69e3143323968011ca200f77a.html

《《狼》 1.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