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仙”之一张果老

发布时间:2014-08-07 21:12:42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八仙”之一——张果老

张果老,名果,因年岁大,故称张果老,是传说中的八仙之一。《庆阳府志》、《正宁县志》都有记载:张果老墓在县(罗川)东七十里。”“县东有洞,相传果老隐居炼丹处,故有墓在焉。张果老墓,现在子午岭腹地西坡乡的碾盘山下。明左都御史景清曾赋诗《题真宁县境》云:果老升仙遗墓存,蒙恬赐死故城荒。
  张果老的故事最早见于《明皇杂录》。新旧《唐书》均在方技类载有《张果传》。史书称他久隐中条山,往来汾晋间,自言生于尧时,唐武则天时已数百岁。则天曾遣使欲召见之,即佯死。后人复见其居恒山中。他常倒骑毛驴,行走如风,边走边看书,游遍名山大川。休息时即将驴折叠,藏于巾箱。曾被唐玄宗召至京师,演出种种法术,授以银青光禄大夫,赐号通玄先生。张乞归恒州,明皇又遣使征召,闻旨而卒,开棺验之,竟是空棺,遂赐栖霞观祀之。张果老常执鱼鼓唱道情,所谓鱼鼓频频有梵音。成语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就是一则故事。说的是有一日,八仙自西王母蟠桃会醉别而归,路经东海,但见白浪滔天,水势浩淼。吕洞宾首倡过海东游,不显仙家本事,须各投一物,乘之而过。众仙纷纷响应,各显神通。张果老则以纸驴投水而渡。所以人们把八仙所持物件葫芦、扇子、玉板、荷花、宝剑、箫管、花篮、鱼鼓(张果老用具)称暗八仙
  在正宁,流传着张果老的很多传奇故事,《正宁民间故事集成》中录有一篇《张果老和他的纸驴》,颇为神奇。传说张果老须眉皆白,常倒骑毛驴巡游天下。他的毛驴一不吃草料,二不饮水,一到夜晚拍一下驴头,那咻咻喘气的驴子就倒在地上变成一张纸驴。张果老拉起折成几折往怀里一揣,就睡了觉。第二天起来,掏出纸驴轻轻吹口气,一匹活生生的驴子又站在面前。他拿起唱道情用的竹板又倒骑毛驴上路了。因为惯于变幻莫测,人称通玄道人
   张果老以前骑的并不是纸驴,而是一头真驴。有一次,他骑着毛驴一路传经,寻仙觅道。当走到罗川华山西面的沟口时,抬头一看,只见葱郁茂密的山坡下,一片桃林,数行修竹,煞是茂盛。一座红砖绿瓦的寺院,掩映在竹林桃花中。张果老来到寺前,本想敲门进去,可一打听,寺里住着72个鲁莽和尚,靠耕种几亩庙产田和微薄的香火钱度日。为了不碍诵经,他在隔涧的山坡上觅一个石洞住了下来。
  红日偏西时,寺院开饭的钟声响了。张果老骑上毛驴渡过涧溪,来到寺院门前。老和尚忙将他迎进禅房,接着端上两碟素菜、一碗稀粥、一盘馍馍让他充饥。张果老吃完饭,连个谢字都没说,骑毛驴又回了山洞。
  一天、两天……天天如此,张果老钟响则到,饭后便去。老和尚见此虽有点为难,但又感到都是出家人,自己有饭用,就得给老道吃。可是那些小和尚都很生气。和尚们后来想了一个办法:开饭时不再敲钟而改成敲木鱼。可张果老一如既往,从无差错。于是和尚们憋不住了,有的说开饭时把门关了,有的说干脆把他赶出华山沟口。你一言,我一语,又定下了一条妙计。
  一天,张果老又来化斋。饭后谈论了半天经,出了门不见毛驴,地上只有一张血淋淋的驴皮。啊!这班和尚把驴杀了!张果老见状并未发怒,反而笑着对众和尚点头,然后走到驴皮前,用手在驴皮的脑门上一拍,说声起来,忽然驴皮变成一匹活驴站了起来,他仍旧倒骑毛驴走到涧溪边,把手中的竹板一伸,一条平坦的木桥立即搭在小溪上,毛驴过了桥。和尚们见此个个都傻了眼。
  张果老回到石洞后把驴皮剁成小块,撒向子午岭,于是就变成漫山遍野的树林。他却画了一张纸驴用。这纸驴比真驴更得心应手,日行千里,又得得得地驮着张果老云游四方去了。
   张果老墓名不虚传,其所在的碾盘山,犹如一座大的碾盘,山风呼呼,芳草萋萋,在烟岚云雾笼罩下的绿树丛中,似乎能听到隐隐的碾子滚动声。且不说碾盘山下放牛娃钻进碾盘山不揽金子要媳妇的传说,只这一处清静幽深的妙景,就让人的心为之一动:果然一处仙境!这美丽的风景是张果老的仙气幻化的么?透过浓云迷雾,让人更为神往的是张果老墓既没有墓碑,又没有铭文,但却令人难以忘记。张果老墓静默无言,仿佛在禅悟着什么,似乎暗自琢磨着比成仙得道更永恒的是钟情自然的美和对山河的无限热爱!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337bf23a0b1c59eef8c7b4aa.html

《“八仙”之一张果老.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