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中石兽最简单翻译

发布时间:2021-02-25 04:42:25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河中石兽最简单翻译

《河中石兽

》这篇课文

主要内容是河里掉了石兽,因为水的冲力和石兽本身重量的原因, 所以找石 兽要从石兽掉落的上游去找。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河中石兽最简单翻译,欢迎阅读。

原文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g a n,山门圮pi)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 僧募金重修,求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 zha o数小舟,曳

y e )铁钯(pa),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柿(f e i ),岂 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ya n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 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 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ni e)沙为坎穴,渐激渐 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 zhu a n转不已,

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 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y 1)断欤(yu)?

(选自纪旳《阅微草堂笔记》(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5年版,题目是编者加 的。)

字词解释

1 沧州:地名,今河北省沧州市。

2 临:靠近。也有“面对”之意。

3 河干:河边。(河:指黄河,历史上黄河曾流经沧州。)干,水边,河 岸。

4 山门:寺庙的大门。

5 圮:倒塌。

6并:两者都,一起。

7 沉焉:沉没在这条河里。焉,兼词,于此,在那里。

8 阅:经历,经过。

9 十余岁:十多岁。岁:年。

10、棹:名词作动词,划船。

11、求石兽于水中:在河中寻找石兽。求,寻找。

12、竟:终于,到底。

13、曳:拖着。

14、铁钯:农具,用于除草、平土。

15、设帐:讲学,教书。

16、尔辈不能究物理:你们这些人不能推究事物的道理。尔辈,你们。究, 推究。物理,事物的道理、规 律。

17、是非木杮:这不是木片。

18、岂能:怎么能

19、为:被

20、暴涨:洪水。暴,突然(急、大)。

21、湮:埋没。

22、颠:通“癫”,疯狂。

23、众服为确论:大家信服地认为(这话)是精当确切的言论。为:认为。

24、河兵:指镇守河防的兵。清代设河道总督,辖有专门治河的兵营。

25、盖:因为。

26、啮:本意是“咬”,这里是侵蚀、冲刷的意思。

27、坎穴:坑洞。

28、不已:不停止。已:停止

29、倒掷:倾倒。

30、如是:像这样。

31、遂:于是。

32、溯sU)流:逆流。

35 固:固然。

36 如:依照,按照。

37 然则:既然这样,那么。

38 但:只,仅仅。

39 据理臆断:根据某个道理就主观判断。臆断,主观地判断。

40 欤:表疑问的句末语气词。

翻译

沧州的南面, 有一座寺庙靠近河岸, 寺庙的大门倒塌在了河里, 两个石兽一 起沉没了。经历十多年,和尚们募集金钱重修寺庙,在河中寻找两个石兽,终究 没找到。和尚们认为石兽顺着水流流到下游了。于是划着几只小船,拖着铁钯, 寻找了十多里,没有任何石兽的踪迹。

一位教书先生在寺庙里设馆授徒, 听了这件事笑着说: “你们这些人不能推 究事物的道理。这两尊石像不是木片,怎么能被洪水带走呢 ?石头的性质坚硬沉 重,沙的性质疏松漂浮,石兽埋没在沙里,越沉越深罢了。顺着河流寻找石兽, 不是(显得)很疯狂了吗 ?”大家都很佩服,认为是精当确切的言论。

一个镇守河防的老兵听说了这个观点, 又笑着说:“凡是丢失在河里的石头, 都应当到河的上游寻找。 因为石头的性质坚硬沉重, 沙的性质疏松漂浮, 水流不 能冲走石头,河水的反激力, 一定在石头下面迎水的地方冲走沙子形成陷坑。 越 冲越深,冲到石头的一半时,石头必定倒在坑洞里。像这样又冲击,石头又会再 次转动, 这样不停地转动, 于是反而逆着河水朝相反方向移到上游去了。 到河的 下游寻找石兽,固然(显得)很疯狂 ; 在原地深处寻找它们,不是(显得)更疯 狂了吗?

按照他的话去寻找,果然在上游的几里外寻到了石兽。 既然这样,那么天下的事,只知道其中一点,不知道第二点的有很多,难道 可以根据自己所知道的道理主观判断吗 ?

【拓展延伸】

河中石兽究竟在何处 ?

人教版七年级上《河中石兽》选自清代文学

家纪晓岚的志怪小说

《阅微草堂笔记》。文章通过寺僧、讲学家以及老河兵三类人对河中石兽位 置的判断和求证,得出“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 断欤”的生活启示, 给人以教益。 但文中对于河中石兽位置的判断与认定, 却值 得商讨。

从文章本身看,寺僧原地打捞及沿河寻找,显然是不考虑实际的盲目行动, 因此“竟不可得”或“寻十余里, 无迹”。讲学家考虑到“石性坚重, 沙性松浮” 的特点,认为河中石兽“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虽“众服为确论”,但遭到 老河兵的嘲笑。老河兵根据经验

将石性、沙性、水流运动等因素综合起来考虑,作出“凡河中失石,当求之 于上流”的判断,而结果是“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

实际情况究竟怎样?河中石兽真的如老河兵所说, 而且“得于(上流) 数里 外”吗?恐怕稍有实际生活经验的人都会疑惑甚至摇头。 将石性、沙性、 水流运 动等因素综合考虑, 当然较全面, 但实际情况往往较为复杂, 河中失石的位置也 不能一概而论,比如石兽的大小、水流的缓急、河中泥沙的厚度、河床的坡度等 诸多因素都会影响石兽的位置。 这些因素其实很关键, 可从这篇文章中, 这些实 际情况我们无从判断。 我们暂且不考虑特殊情况, 只考虑一般性情况。 按照老河 兵的说法,石兽的性质又硬又重,泥沙的性质又松又轻,水冲不走石兽,它的反 作用力一定在石兽下面迎面冲激石前的沙子形成坑穴, 越冲越深,到一半的时候, 石兽必定掉进坑穴里。水不停地冲激,石兽就“转转不已”,经年累月,石兽就 被神奇地“搬运”到上游去了。这样的分析似乎很有道理,但石兽真的就在水流 的冲激下“转转不已”吗?我们知道, 石兽掉进坑穴,是其重力作用的结果,但 石兽掉进坑穴后,石兽的重心相对于河床来说就降低了,如果再有水流的冲激, 其重心必然还会降低。那到什么时候石兽才不会动了呢?那就是石兽降低到与河 床相平的时候,这时河中石兽完全被泥沙掩埋,河水就不再对石兽产生“反激之 力”了。

据上分析,石兽的整体趋势是往上游移动的,但文中所说“果得于数里外”, 显然不合常理和实际。一般的情况,石兽的位置应该是在原地稍往上游的某个地 方。

既然这样,那老河兵的判断实则是另一种的“据理臆断”。 难道纪晓岚所记 之事不是事实?笔者推测文中所记应该不是纪晓岚亲身经历,可能是道听途说。 因为老河兵的判断如果不认真去考证,似乎也是道理充分,足以让人相信。另外,

《河中石兽》选自《阅微草堂笔记》卷十六《姑妄听之二》,《阅微草堂笔记》 是以记述狐鬼故事

、奇特见闻为主的志怪小说,书中记述若真若假,所以作为读者的我们也无 需太较真它的真实性,也就“姑妄听之”罢。但无论如何,文章得出的结论“然 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却是富有启发性的道 理。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2f1bb4d96cdb6f1aff00bed5b9f3f90f76c64da5.html

《河中石兽最简单翻译.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