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证核心考点必背

发布时间:2018-04-18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职业理念
1. 素质教育观 a 面向全体学生
b 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 c 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d 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e 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 f 促进学生生动、活波、主动地发展 g 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 2. 人的全面发展思想和以人为本的学生观
a 学生是有独立意义的个体,不以教师的意志为转移,要客观看待学生的成长与成长。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尊重学生在教育活动中作为主体的的权责和需求。
b 学生是发展中的人,学生的身心发展具有规律性(顺序性:循序渐进;阶段性;不均衡性:把握关键期;互补性:扬长避短;个体差异性:因材施教)学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倡导对学生进行形成性评价。 c 学生是独特的人,教师要看到学生的个性与差异,因材施教。 3. 教师观 a 角色的转变
1 知识的传授者转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学生发展的促进者

2 课程的忠实执行者转变为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 3 从教书匠转变为教育教学的研究者和反思的实践者 4 学校的教师转变为社区型开放的教师 b 行为的转变
师生关系:尊重和赞赏 教学:帮助和引导 自我:反思
与其他教育者的关系上:合作
职业道德规范
1. 爱国守法 2. 爱岗敬业 3. 关爱学生 4. 教书育人 5. 为人师表 6. 终生学习

一、 教育与人口:
人口对教育的制约和影响
人口数量影响教育的规模、质量、结构 人口质量影响教育质量 人口结构影响教育结构 人口流动对教育提出挑战
教育对人口的再生产作用
教育是使人口结构趋于合理化的手段之一

教育改善人口质量,提高民族素质
二、 教育与社会生产力:
生产力对教育有制约作用
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影响教育目的的确定
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的选择 生产力水平决定教育的规模和速度 生产力的发展制约学校结构
生产力发展制约教学方法、手段和教学组织形式
教育对生产力有促进作用(经济功能)
教育再生产劳动力 教育再生产科学知识‘
三、 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制度:
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作用
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目的的性质 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领导权 政治经济制度决定受教育的权利 政治经济制度影响部分教育内容
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的影响作用(政治功能)
教育培养合格公民和政治人才
教育是一种影响政治经济制度的舆论力量
通过教育制度可以对受教育者的阶级或阶层进行选拔,延续原有社会政治关系或加速改变旧有的社会政治关系

四、 教育与文化:
文化对教育发展的制约作用
文化影响教育目的的确立 文化影响教育内容的选择 文化影响教学方法的使用
教育对文化发展的促进作用(文化功能)
教育具有筛选、整理、传递和保存文化的作用 教育具有传播和交流文化的作用 教育具有选择和提升文化的作用 教育具有更新和创造文化的作用


学校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1. 2. 3. 4.

学校教育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培养人的活动,它规定着人的发展方向 学校教育是通过专门训练的教师来进行的,相对而言效果较好 学校教育能有效地控制和协调影响学生发展的各种因素 学校教育给人的影响比较全面、系统和深刻
影响课程开放的因素(社会、知识、儿童)
1. 一定历史时期社会发展的要求及提供的可能 2. 一定时代人类文化及科学技术发展水平
3. 学生的年龄特征、知识、能力基础及其可接受性

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
1. 2. 3. 4. 5. 6.
实现课程功能的改变
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选择性 密切课程内容与生活和时代的联系 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
建立与素质教育相一致的评价与考试制度 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制度、

我国现阶段的主要教学任务
1. 2. 3. 4.
传授系统的科学知识与基本技能(首要任务) 发展学生的智力、体力和创造才能
培养社会主义品德和审美情趣,奠定学生科学世界观的基础 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

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
1. 2. 3. 4.
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相统一的规律 掌握知识与发展能力相统一 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相统一 传授知识与思想教育相统一
教学原则
1. 2. 3. 4.
直观性 启发性 巩固性 因材施教

5. 6. 7. 8.

理论联系实际 循序渐进
科学性与教育性相结合 量力性(可接受性)
新型教学观
教学从“以教育者为中心”向“以学习者为中心”转变 教学从“教授学生知识”向“教会学生学习”转变
教学从“重结论轻过程”向“重结论同时更注重过程”转变 教学从“关注学科”向“关注人”转变

影响遗忘的因素:
1. 2. 3. 4. 5. 6.
学习材料的性质(有意义的材料) 识记材料的数量和学习程度的大小 记忆任务的长久性和重要性 识记的方法(理解记忆) 时间因素 识记者的态度
记忆规律在教学中的运用
1. 2. 3. 4. 5. 6.
明确记忆的目的,增强记忆的主动性 理解学习材料的意义
对材料进行精细加工,促进对知识的理解 运用组块化学习策略,合理组织学习材料
运用多重信息编码方式,提高信息加工处理的质量 重视复习方法,防止知识遗忘
a 及时复习
b 合理分配复习时间
c 分散复习和集中复习相结合 d 反复阅读与试图回忆相结合 e 复习方法多样化
f 运用多种感官参与复习

艾宾浩斯遗忘曲线:遗忘在学习过后立即发生,遗忘进程是不均衡的,其规律是先快后慢,呈负加速性。

耶克斯-多德森定律:各种活动都存在一个最佳的水平动机。动机不足或过分强烈都会导致工作效率下降。动机的最佳水平还随着任务性
质的不同而不同:在学习较复杂的问题时,动机强度的最佳水平点会低些;在学习任务比较简单时,动机强度的最佳水平点会高些。

操作技能的培养
1. 2. 3. 4.

准确的示范与讲解
必要而适当的练习(关键环节) 充分而有效的反馈 建立稳定清晰的动觉
心智技能的培养
1 激发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
2 注意原型的独立性、完备性与概括性 3 根据培养的阶段特征,正确使用言语 4 注意学生的个体差异

学习动机的培养
1.
了解满足学生的需要,促使学习动机的产生
2.
重视立志教育,对学生进行成就动机训
3. 确立正确的自我概念,获得自我效能感 4. 培养学生努力导致成功的归因观

学习动机的激发
1. 2. 3. 4.
创设问题情境,启发式教学
根据作业难度,恰当控制动机水平 正确指导结果归因,促使学生继续努力 充分利用反馈信息,妥善进行奖惩
中学生情绪特点(第二次断乳期)
1. 2. 3. 4.
爆发性和冲动性 不稳定性和两极性 外露性和内隐性 心境化和持久性
中学生良好情绪的培养
1. 2. 3. 4. 5.
敏锐察觉情绪 平和接纳情绪状态 正确调整情绪 有效表达情绪
保持和创造快乐情绪

中学生良好意志品质的培养
1. 培养学生行为的目的性,减少其行动的盲目性
2. 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从生活入手培养意志品质
3. 培养学生自我控制、自我调节的能力 4. 有意创设困难情境,让学生在克服困难中,锻炼意志品质中学生良好人格的塑造
1 激发中学生自我教育的意识 2 进行人格素质的整合教育
3 实施以提高文化素质为基本内容的综合素质教育

4 强化情感陶冶与行为训练
5 优化育人环境,协调家庭、学校、社会教育,形成人格培养的正合力 6 大力开展心理教育与咨询
7 建立健全良好人格培养的激励和约束机制
德育的原则
1. 2. 3. 4. 5. 6. 7. 8.
导向性 疏导性
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 因材施教
长善救失(发展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 教育的一致性与连贯性
知行统一(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正面教育与纪律约束相结合

德育过程的基本规律
1. 2. 3. 4.
德育过程是多开端的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提高过程 德育过程是促使学生思想内部矛盾运动的过程
德育过程是组织学生活动和交往,对学生多方面教育影响的过程 德育过程是长期的、反复的、不断提高的过程

德育的意义
1. 德育是进行社会主义文明建设的重要条件 2. 德育是培养社会主义新人的必要条件
3. 德育是学校全面发展教育的基本组成部分,是实现教育目的的重要保证

如何促进中学生形成良好的品德
1. 2. 3. 4. 5.
有效的说服 树立好榜样 利用群体约定 恰当的奖励或惩罚 价值评析

培养班集体的方法
1. 2. 3. 4.
全面了解和研究学生 确定班集体的奋斗目标 建立班集体的领导核心 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班主任工作内容
1. 2. 3. 4.
建立健全班级组织 学生的教育引导工作 班级日常管理工作
组织指导班级活动的开展


教学设计题: 问题一:写作特点
写景:全文(前后照应、首尾呼应、层层深入、开门见山,运用了(喻、排比、拟人等修辞方法生动形象的描写了......的优美景色,让人如临其境。(动静结合、以动衬静的语言表达方式,以及大量(叠词、成语、短句的使用显示出(清新、雅致、通俗、幽默、活泼的语言风格。写人:全文(前后照应、首尾呼应、层层深入、开门见山,通过对人物(动作、外貌、语言、表情等生动细致的描写,将人物的(内心活动、情感态度刻画得入木三分,语言风格(朴素、平实、幽默、活

问题二:语文教学目标的设计
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会准确书写……等生字;重点掌握……等词;((认识.....几个生字,读准.....等多音字(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发现课文中优美的句子,复述\背诵优美的句子;简单说出……的含义;理解……等重点句子的意义;仿写优美句子。(

2.过程与方法目标写景:学生通过分小组合作阅读的方式,体会(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的运用,体验与人合作的过程和.......景色之优美。写人:通过分角色合作阅读的方式,体会(语言、动作、表情等细节的描写,体验与人合作的过程和......的人格魅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记人记事:学生通过对人物(对话、语言、动作、表情等细节描写的阅读,体会……的高尚情操和人格魅力,懂得以此为榜样(赞赏、感激、体谅、关心别人。写景抒情:学生通过对文本的学习,感受.....的美丽景色和汉语言文字的魅力;增强学习语文的兴趣;内心确立起人与自然和谐、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形成环保意识。

问题三之一:课程导入的设计
视听导入法:综合利用多媒体,用精心编辑的图像资料导入课堂。

问题三之二:新堂朗读环节的设计
一、初读课文,真题感知 1检查生字词 (1同位互相指读生字: 桌之间相互用手指读…..个生字读一读,看谁读得准、记得牢。 (2集体反馈: 利用多媒体课件出示生字词,重点强调“.... .... ....”的读音。 2、指名读课文,整体把握文章大意 (1随机请同学开火车读一读,每个人读一段,其他人认真听,边听边思考。 (2读后交流,感知课文主要内容。谁能说一说在.....里,你都看到了什么?(D1 D2 D3除了这些你们还看到什么了?(D4 D5 D6 二、深入局部,品读课文 1、感受“........ 学生默读课文寻找描写.......的词语: 学生默读课文,一边读一边将....词语画下来,老师根据学生回答进行反馈。 2、重点体、美读优美的句子: 学生挑选出优美的句子朗读,教师从旁指导学生一边读一边想象,走进课文描写的情境,感悟课文
的内容。 3、表演朗读 熟读课文,通过表演入情入境,以演促读,师生互动演一演课文中的情境。

问题三之三:课后习题设计及理由
1、让学生自己查字典,了解课文中“.... .... ....”等生词的含义及用法,并能流利、正确的朗读课文。意图:课文中的生字会影响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让学生了解生字的含义和用法有利于学生理解课文的内容。 2、用“.... .... .... ”等词语造句意图:通过造句,进一步帮助学生理解重点词语意义和用法,锻炼学生运用新学习的生词进行简单的写话。 3、让学生寻找关于“....”的相关资料,并且在下次课前分享给大家意图:通过搜集其他关于“....”的相关知识,不仅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而且锻炼了学生动手搜集信息的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问题三之四:设计课堂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设计:一、多媒体情景导入,激发学习兴趣师:....学:......二、看图感受...的美(心理并学习识字 1.看图认识并朗读词语师:....学:......2.学习生字(1找出音难字:师:....学:......;(2找出形难字并分析形难字的书写特点;(3去掉生字的读音,打乱顺序读生字三、书写生字(1读一读,口头扩词;(2教师范写,学生评价;(3学生在背景音乐中书写,教师巡视指导四、布置作业,课堂小结1.学生课后重温课上所学词语、生字;2.生字书写练习,生字扩充练习,给家人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问题三之五:课堂提问设计及理由
问题1:通过阅读文章,找出文章中的生字词\回答,为什么......?由:让学生通过对课文的阅读,找出文章的关键字词\理解文章的关键信息。

问题2:精细阅读文章,找出文章中优美的句子,并分析原因\......?理由:通过文章精读,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分析能力\训练学生概括文章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的能力

问题3:如果你是作者,你会怎样描写...\如果你是...,你会怎么做?理由:通过提问学生的看法,发掘学生的文学创作的潜力和兴趣\强化学生......的思想\道德信念\意识。

问题三之六:板书设计及理由
板书是教师要在黑板上配合讲授,运用文字、图画和表格等视觉符号传递教学信息的教学行为方式。(不用记 板书:
理由:这样设计板书,能够起到更好的(提示、强化、示范、解析、直观、总括的作用。如此设计板书,不仅(目的明确、布局合理、时
机合适,而且能够有效地与讲课的内容和进度相配合。
一、第一种出题角度
文本特点,主要出在第一题,有以下几种问法: 1.分析文本的写作特点。 2.试对上文进行文本解读。 3.分析本文的景物描写的特点。
此题目有以下几种问法,实际意思一样,主要分析课文的写作特点。主要从文体、结构、语言表达、修辞手法、说明方法和表现手法等角度进行分析。
具体作答步骤:
1.认真审题,回忆理论点:文体、结构、语言表达、修辞手法、说明方法和表现手法等具体内容。
2.带着问题和理论点进行阅读课文,边读边分析边标划,防止遗忘。 3.规范书写:
作答模板:本文是一篇( 文,采用了( 的修辞手法或( 说明方法,采用( 表现手法,用词\语言( ,通过( 的结构顺序(记叙了\描写了(某个故事\某地方的优美景色,并从中悟出( 道理\或抒发(表达( 情感。
二、第二种出题角度
拟定教学目标,一般出在第二题。从三维教学目标角度进行拟定。 教学目标答题模板(识字课、阅读课
1.知识与技能:学生会认XX字,会写XX;能够用普通话流利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X自然段;掌握XX修辞手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合作学习(或阅读、或分小组讨论等方式,学会运用XX等修辞手法进行写话,提高XX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感受到(或体会到XX道理(之美增强学生XX情感(意识
教学目标模板(写作课
知识与技能:能够通过恰当的语言和具体的事例来表达内心的XX真情实感,能够正确使用XX等标点符号。
过程与方法:在交流中学会倾听、学会倾诉,尊重别人独特的内心感受,提高自己的事实。通过观察、讨论和回忆等形式发现自身的真实感受,学会与生活实际相联系的写作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乐于书面表达,愿与他人分享内心的真实感受,感受习作的快乐并增强习作的自信心,逐步养成留心观察勤动笔的写作习惯。
三、第三种出题角度
第三种出题角度:教学重点、难点,一般出在第二题。 1.识字、阅读课:
重点:掌握...字、词,掌握...写作手法,体会语言特色。(知识与技能目标 难点:能够运用...修辞(写作手法,体会...思想感情。(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2.写作课:
重点:引导学生运用实例进行写作
难点:敞开心扉,真实说出内心的想法,表达真实情感等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2ce50842492fb4daa58da0116c175f0e7dd11970.html

《教师资格证核心考点必背.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