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人知已、做人做事(知人篇)

发布时间:2014-09-25 11:43:47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知人知己 做人做事

——“道德讲堂”系列讲座之一

同志们、同学们:

今年,集团全面推进“道德讲堂”进企业、进车间、进班组活动,主要是为了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四德”建设。

作为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我们今年也要把“道德讲堂”搬进教室。为此,今天我来给大家讲第一课:《知人知己,做人做事》。今天先讲“知人”。

第一讲

“知人”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因为人不仅善变,而且很会伪装,再加上许多人并不去持续深入地探讨研究。所以,我们知道一个人的基本情况和现实表现是相对容易的,但深入了解一个人的内心世界则是非常困难的。于是冯梦龙笔下的庄周(庄子)才说:画龙画虎难画骨,知人知面不知心。

深入地了解一个人的内心世界是非常困难的,那么,想要深入了解、敏锐洞察成百上千、成千上万人的内心世界,不仅是一件艰苦卓绝的事情,而且需要非常聪慧的人才能完成。所以,庄子的老师——老子在《道德经》中才说:知人者智。意思是,能够了解他人的人是有智慧的。但在这个世界上,聪明的人很多,有智慧的人却不多。比如,江苏卫视近期有档很火的节目,叫《最强大脑》。节目中就有许多聪明绝顶的天才:“中国雨人”周玮,“指纹神探”吴天胜,“记忆神童”李云龙,“找茬大王”郑才千等等,但我们并没有发现特别有智慧的人。

聪明,主要靠天赋,凭后天的刻苦而变非常聪明的人很少。智慧主要靠悟性,但通过正确的方法、刻苦的学习和持续的积累,仍然能够取得明显效果。对于绝大多数同学来说,现在想要变得比以前更加聪明,希望已经越来越渺茫了;想要变得比原来更有智慧,发展的潜力还是很大的。

那么,要想达到“知人”的境界,我们究竟需要多高的智慧呢?很高!

明朝末年,文学家冯梦龙写了一部通俗小说,书名叫《警世通言》,书中的第二卷讲了一个“庄子休鼓盆成大道”的故事:有一天,庄子休(庄子)出游山下,看见一座新坟,坟上的封土还是湿的。一个少妇披麻戴孝坐在坟前,手里拿着一把扇子,朝坟上的土堆不停地扇着。庄子很奇怪,就问:“大姐,坟中埋的是什么人呀?为什么要用扇子扇土?”那个女人说:“坟中埋的是我家老公,活着的时候我们相亲相爱,死了也舍不得分开。他在临终前对我说:‘如果你想改嫁,就等我的丧事办完后,坟上的土全部干了才行’。我想,这是个新坟,坟上的土堆怎么可能很快就干透呢?所以才用扇子扇土。”庄子心想:“这个娘们怎么能这样性急呢!幸亏她和丈夫生前还是相爱的,如果生前就不相爱,她现在会做出什么样的事情呢?”于是就说:“大姐,其实让坟上的新土变干燥是很容易的,不过举手之劳,我愿意帮你这个忙。”那个女人就从地上站起来,深深地道了个万福:“多谢官人!”庄子从她手里接过扇子,施了一个法术,对着新坟扇了几下,坟上的新土顿时就变成了干土。这个女人非常高兴,马上从头上拔下一根银簪子,连同手里的扇子一齐送给庄子。庄子回家后很感慨,就念了这样四句诗:生前个个说恩深,死后人人欲扇坟。画龙画虎难画骨,知人知面不知心。

这个女人的丈夫如果地下有知,会做何感想?这个与自己关系最亲近、最亲密的女人,她的内心世界的真实想法,在自己死了之后才能被外人(庄子)略知一二!知人实在太难啊!但如果知人深刻,也就为自己奠定了事业成功的重要基础。

一、成功者的共性——知人深刻

古往今来,凡能成就一番功业的人,都是洞察人性、通晓人情、知人深刻的高手。

(一)团队领袖的楷模——刘邦。刘邦在年轻的时候,既不好读书,也不好劳动,经常游手好闲,被他爹骂作“无赖”。就是这么一个“无赖”,在起兵造反后,却组建起一个当时中国的“最强战队”,主要成员有: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之外的“参谋总长”张良;镇国家,抚百姓,给饷馈,不绝粮道的“后勤总长”萧何;连百万之众,战必胜,攻必取的“超级战将”韩信。这些人都是当世的顶尖高手,但都集结在刘邦的麾下,为开创大汉基业殚精竭虑、夙兴夜寐。除此之外,刘邦帐下还有诡计多端、品行不高的谋士陈平,鸿门宴上气贯长虹、出尽风头的猛将樊哙,等等。可谓群英荟萃、战将云集。

刘邦的成功,应当归功于他的卓越领导才能——善于“将将”。《史记》记载,刘邦曾经问韩信:我能带多少兵?韩信说:陛下最多可带十万。刘邦说:你能带多少兵?韩信说:我是多多益善。刘邦就笑着说:既然你是多多益善,那么你为什么还会被我领导?韩信说:陛下不善带兵,但善于统将,所以我才被您一直领导着。《史记》中的很多记载是不可信的,这段对话究竟有没有发生过,谁也不知道。但刘邦确实能够根据下属的性格、能力、特长甚至缺点,扬长避短,最大限度地挖掘和发挥他们的潜能,其卓越的领导才能是不容置疑的。从这点上讲,刘邦这个不好读书的领袖,在知人用人方面的悟性是蛮高的。

(二)政商两界的奇才——范蠡。范蠡是春秋时期的政治家、军事家、经济学家,又名陶朱公。他辅佐“卧薪尝胆”的越王勾践,完成了“三千越甲可吞吴”的春秋霸业,官居上将军(总司令)。功成名就后,他又退隐江湖,专心经商,后来富甲天下,后世有人把他当作“文财神”来供奉。

范蠡的成功,得益于他知人深刻。他在“平天下”的时候就跟对了人:当时,越国在会稽(苏州)之战中败给了吴国,范蠡跟随越王勾践进入吴国服侍吴王夫差三年,期间虽然受尽屈辱但始终不离不弃。他认准勾践必能东山再起。

范蠡后来能象老子讲的那样——功成而身退,也是得益于知人深刻,见机早、行动快:越王灭吴称霸后,范蠡看出勾践这个人只可共患难、不能共富贵,于上决定退隐江湖,弃政经商。在他走了之后不久,没有听从他的劝告,一同弃官出走的文种大夫就被勾践赐剑自刎。俗话说,伴君如伴虎。及时知道“虎”的真实想法,实在是太重要了。

(三)史上最牛的伯乐——萧何。萧何是个既充满智慧又非常谦逊的大能人。他常被戏剧家和小说家津津乐道的事情,就是“萧何月下追韩信”。你想,那时候既没有电灯,也没有手电,还没有手机,更没有GPS定位系统,仅仅凭借几缕月光就去追人,不仅追得相当辛苦,还要追得相当精准。这两条萧何都做到了,确实牛得厉害!

萧何最牛的地方是,发现并终身追随了刘邦这个乱世真英雄!陈胜吴广揭竿而起之后,秦朝天下大乱、分崩离析,局面混乱不堪。在义军即将攻打到沛县时,萧何做通了县令的“思想政治工作”,放弃了直接投降、归附义军、保全自己的简单想法,派出人去到芒砀山中,把负罪潜逃的刘邦请回来共商举事大计。萧何在刘邦还是“编外公务员”——泗水亭长时,在刘邦还是芒砀山中东躲西藏、寝食不安的“游击队长”时,就准确地看出刘邦是乱世真英雄,这是何等睿智的目光!这样的人,他不牛谁牛?

(四)儒家第一完人——曾国藩。孔子创立了儒家学派,而曾国藩却实现了儒家“三不朽”的完美人生目标,即:立功(完成大事业)、立德(成为世人学习的精神楷模)、立言(为后人留下学说)。他是中国近代史上非常重要、非常成功、非常受人推崇的历史名人:

他屡败屡战,最后打败了洪杨领导的太平天国,成为晚清王朝的救命恩人

他指导建造了中国第一艘轮船,建立了第一所兵工学堂。

他第一次组织翻译印刷西方书籍,安排第一批学生赴美留学:民国首任总理唐绍仪、中国铁路之父詹天佑、清末外交部尚书(部长)梁敦彦、清华大学首任校长唐国安,都是第一批留美学生中的佼佼者。

他的幕府几乎集聚了全国的人才精华;他一生举荐人才上千名,其中官至总督巡抚(省部级及以上职位)的就有40多人。这些人中,既有李鸿章(洋务运动领导者)、左宗棠(平定新疆叛乱)、郭嵩焘(中国首位驻外大使)、彭玉麟(近代海军奠基人)等军政高级人才,也有俞樾(大学者,章太炎、吴昌硕的老师)、李善兰(数学先驱)、徐寿(数学家、教育家、翻译家)等一流学者和科学家。

曾国藩的著作包括他的家书,从生前到死后直至现在,倍受推崇、读者无数!

粱启超评价曾国藩:岂惟近代,盖有史以来不一二睹之大人也已;岂惟我国,抑全世界不一二睹之大人也已。

毛泽东评价曾国藩:愚于近人,独服曾文正,观其收拾洪杨一役,完满无缺。使以今人易其位,其能如彼之完满乎?

蒋介石评价曾国藩:至于中文读书写字之法,在曾公家训与家书中言之甚详。你们如能详看其家训与家书,不特于国学有心得,必于精神道德皆可成为中国之政治家,不可以其时代已过而忽之也。

官场人士评价曾国藩:升官最快,三十七岁官至二品(省部级),清朝独此一人;做官最好,政声卓著,治民有方;保官最稳,宦海几十年,安然无恙,荣宠不衰。从政要学曾国藩!

曾国藩的成功,一方面得益于他本人的勤奋刻苦;另一方面,得益于他敏锐、深透的知人能力和识人功夫,为朝廷及湘系团队发现和培养了一大批栋梁之材。否则,他也很难逃脱失败者的命运。

二、失败者的宿命——知人浮浅

中国人素有同情失败者的文化情结,对一些历史人物,如:荆轲、韩信、岳飞、崇祯、光绪等等,都充满了同情心。如果仔细翻阅他们的生平,就会发现一些可能不太被人关注或思考的问题。

(一)跟错雇主的荆轲。荆轲刺秦王的故事千年演义,经久不衰。荆轲的人生是悲壮的,也是悲哀的!他的悲壮,是他舍命刺杀秦王而未果的行动;他的悲哀,是他看错并跟错了人而不自知。我们看他跟了个什么人?燕国太子丹。太子丹原来在秦国做人质,他见秦王决心兼并列国,又夺去了燕国的土地,就偷偷地逃回燕国。既然成了人质,那么太子丹在秦国的去留就不是一个人的私事。在两个国家没有同意,或者没有接到燕王的指令,太子丹是不能擅自归国的。但他怎么样?偷偷地逃回了燕国。这会影响两国关系,并且使燕国在外交上处于不利地位。从这点上看,太子丹这个人缺乏政治头脑。再看他回国之后的举动:重金找寻刺客,筹划刺杀秦王!一个国家的储君,在强敌压境的生死存亡关头,既不积极开展外交活动、寻求国际社会支持,也不操演兵马、贮备粮草、巩固城防、准备一战,还不考虑割地赔款、求和罢战、暂渡难关,而是将国家的前途命运寄托在一个刺客身上,而且为了提高刺杀的成功率,不惜挖空心思,杀人(樊于期)下毒(毒刀)!荆轲看走了眼,错以为遇到了“明君”,继而跟着这样一个既无政治头脑,又无军事才干,还无治国方略,而且心狠手辣的人,走上了一条不归路。

(二)敢讹“上级”的韩信。韩信的成功,运气超好是重要原因之一。第一,他遇到了萧河这个旷世伯乐。第二,他遇到了不拘一格用人才的霸主刘邦。假如让这个受过“胯下之辱”的淮阴屌丝,在千军万马中凭军功一步步往上升,中华名将谱估计得重写!汉朝建立后,韩信被封楚王,后被贬为淮阴侯,最后被诱杀于宫门内。韩信的一生,是屈辱的一生,是传奇的一生,是辉煌的一生,也是失败的一生!

韩信没有善终,主要是吃了不知人的亏。我们先看他的“求职”经历:韩信先是投奔项羽,转而改投刘邦,两次出走都是因为不受重用。看起来似乎很正常,但这其中恰恰说明,韩信既没有范蠡那样的慧眼,也没有长远的人生规划:他投奔谁或不投奔谁,不是以谁将来更有可能坐天下为依据,而是以对方是否重用自己为标准。既缺乏政治家的远见卓识,也气管过人的知人辨人能力!有点象现在为了求升职加薪而选择跳槽的青年!我们再看他的“任职”表现。韩信加入刘邦阵营手握重兵后,有一年,在刘邦攻打荥(行)阳的紧要关头,他迟迟按兵不动,直到逼着刘邦封了他个齐王才出兵相助!在十分紧急的关头,你乘势要挟“上级”领导,这样的人很不厚道!江苏卫视有个节目叫《非诚勿扰》,很火,主持人孟非讲过一句话:不作死就不会死!也许韩信在被封为齐王的时候,杀身之祸就已经埋下了,只是没有发作而已。

(三)踩踏“红线”的岳飞。岳飞是南宋的“中兴四将”之首,也是货真价实的抗金英雄,但英雄也不都是完美无缺的。公元1141年,岳飞大败金兀术,进军朱仙镇(开封),正准备乘胜前进时,宋高宗赵构连发12道金牌令其退兵。我们可以猜想一下岳飞当时的心情——震惊、激愤、无助、无耐、屈服。我们也去猜想一下皇帝赵构当时的心情?他想,岳飞呀岳飞,我器重你、提拔你、重用你,而你作为手握重兵、镇守一方的大将,竟敢11次违抗我这个最高统帅的命令,难道你想造反不成?古今中外,有令不行、有禁不止,都是兵家大忌。

岳飞踩踏的第二条“红线”是,干涉高宗立嗣,公开宣称迎还二帝。宋高宗本来有一个儿子,只是在很小的时候夭折了。眼看着自己的江山后继无人,我能不着急吗?但这与你岳飞又有多大关系呢?将来谁当太子、谁继大统,你不都是个臣子吗?你着的那门子急?想我赵构,虽然这么器重你,而你却要迎还二帝。难道你要让我把拼死拼活才打下来的江山,再拱手让给我那个只会画画写字、误国误民的老爹?或者让给那个纯粹是个“顶包货”的哥哥?岳飞呀岳飞,我本不想杀你,是你逼着我不得不杀你!岳飞是在“莫须有”的名义下被害的。在当时的语境下,“莫须有”是意思是“难道没有吗?”

(四)对阉党先铲后用的崇祯。崇祯皇帝登基后,铲除阉党,勤于政事,节俭朴素。按道理讲,颓废的明王朝应该有点起色才对。可事实是,他在位17年后,皇城北京被李自成攻破,他在景山歪脖子树上自缢身亡,享年34岁。我想,崇祯皇帝的最大问题,是并没有真正看清阉党乱政的问题根源!他在除掉魏忠贤为首的阉党之后,重新启用另一批宦官,并给予他们行使监军和提督京营的大权,同时派出大批宦官前往地方重镇,凌驾于地方督抚之上,他甚至还派出宦官总理户部(民政部+财政部)、工部(发改委+建设部),而将尚书(部长)搁置一旁。而明朝的宦官,大多数都是由于在社会上混不下去而主动阉割进宫的,比如:魏忠贤,由于滥赌欠债而自阉入宫的,这样的人居然会位居“九千岁”;刘瑾是以太监养子的身份净身入宫的,这个阉货最后竟成了“立皇帝”,真正的皇帝却成了“坐皇帝”。崇祯虽然是个很想有所作为的青年皇帝,但他连好坏人都分不清楚:重用宦官导致纲纪废弛,错杀袁纯焕等于自毁长城,重用吴三桂以至引狼入室!在这样的皇帝领导下,明朝怎能不亡?

(五)牵狗进狼的光绪帝。对光绪皇帝,我是报有一定程度的同情的,主要是因为他三四岁就被抱进皇宫,一直从事着他并不擅长却不得不做的工作。清朝末年,在康有为、梁启超等思想进步人士的推动下,光绪推动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历史上的最后一次变法——“戊戌变法”。变法从开始到结束只有103天,也称“百日维新”。至此,大清王朝挽救帝制的资本主义改良计划戛然而止!光绪失败啦,主要原因有三点:

第一点,不懂人性,激进蛮干。一个国家要施行变法,必须审慎而行。因为只要是改变现状的行为,都会触动传统思想、触及既得利益。至少,你得给下级留出一点领会精神、转变认识、讨论研究、设计方案、执行检查的时间吧。但年龄已有27岁、亲政也有10年的光绪皇帝,却在短短103天里颁布了100多条新政上谕,平均11条,谁不执行就免谁的职。这是一种“胡闹式”的变法,换成慈禧她也不敢这么做,何况是光绪!第二点,能力不强,胆量不小。变法在遭到官僚集团普遍而强有力的抵制后,光绪不是去积极筹划如何转变旧大臣的思想认识,如何争取慈禧的理解和支持,而是梦想软禁“老佛爷”,然后乾纲独断。学过些历史的人都知道,凡是能有大作为的皇帝,治国理政搞阳谋,高手中的高手;宫廷斗争搞阴谋,高手中的高手!汉武帝、唐太宗、武则天、康熙都是如此。但光绪呢?办好事(变法),推行不下去;干“坏事”(兵变),未动即败。第三点,知人不深,用人不当。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这些人,仅是思想家而非政治家。他们与“纸上谈兵”的赵括有很多相同和相似的地方——理论根基深厚而实战经验都没有,属于那种“胸有韬略、心怀壮志,有想法没办法”的清流。特别是在吸纳袁世凯加入变法派阵营的过程中,既不慎重更不严谨,结果牵狗而进狼,变法以血流成河而收场。

(六)折翅花季的李某某。2013年,中国最热的社会新闻就是“李某某轮奸案”。他之所以锒铛入狱、身败名裂,与社会环境、家庭因素、个人运气都有重要关系,但自身的重要原因却是因不“知人”而导致的长期交友不慎。分析李某某案件,我们应当汲取五点教训:一是不要过于迷信权势和金钱。李某某案发后,其母梦鸽孤注一掷,使出了混身解数,但最后仍然被判了10年。我们有些学生,家里可能也或多或少有点关系。通过这个案件,大家应当懂得,除了我们自己以外,谁也救不了你!二是不要过于迷信所谓的大律师。李家请的律师都不是一般的普通律师,但结果也不怎么样。关键是证据,其次是态度,再次是行动,最后才是辩护!三是不要轻信能“为朋友两肋插刀”的人和话。从李某某刑拘和庭审期间的情况看,他的那些所谓“朋友”和同学,要么据实供述,要么推卸责任,没有人替他分担责任!所以,他在写给他母亲的信中说:妈妈………,(我错就)错在不该参与,错在不该轻易相信别人四是必须把小问题当成大问题、小错误当成大错误来对待和处理。李某某并不是第一次犯错误:他13岁离开北京赴美国读书,后来因为不遵守学校规定而被开除。开除他的原因是,他的很多淘气的行为与学校的管理条例相去甚远。我们必须从现在着手,从小事做起,从小错改起,不要等到事情发展到无可挽回的地步时才想起后悔。五是要提高知人、识人、辨人的能力,防止看错人、跟错人、做错事,避免重蹈李某某的覆辙。

三、如何知人——了解人性、掌握方法

知人不易,但不等于不能。那么,如何才能提高自己的知人识人能力呢?

(一)了解人性,洞察人心。所谓人性,就是人类有别于其它物种的独有特性。比如,孝道、尊重、正义、爱情等等。

第一,孝道。从形式上看,一些动物也有反哺行为,比如说乌鸦。但人类的孝行更多还是后天教化的结果。从西周王朝开始,统治者就主张孝祖,重视尊老敬贤的教化;到春秋战国时期,在尊老敬老方面已经形成了比较完整的思想体系、伦理道德观念和行为规范;自大秦帝国以后,官修正史都有《孝义传》,用来表彰孝子、青史留名;到了汉朝特别是汉武帝时期,孝道逐渐从家庭伦理扩展成社会伦理和政治伦理。后来的统治者,都大力提倡“以孝治天下”。不管你的官职有多高、位置多么重要,假使父母去世,都必须辞官返乡,守孝三年!明朝首辅张居正,生前死后遭人诟病的重要事件之一,就是他没有即时丁尤守孝。

人们为什么会这么重视孝道呢?对家庭来说,提倡孝道是解决老有所养问题的重要办法。对统治集团而言,观察一个官员是否孝顺,可以间接衡量和检验官员“忠诚度”,降低行政成本,减少用人上的失察和失误。一般来讲,孝敬父母的人,第一是有爱心,第二懂得感恩,第三能够忍耐。这些优秀的品质,在维护社会和谐有序运转方面,发挥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仔细观察一个人是否孝顺父母,对我们而言意义重大。对于那些真正孝顺的人,我们可以比较省心地与其相处;对于那些对自己亲生父母经常横眉竖眼,对家人冷暖、温饱不闻不问的人,我们最好敬而远之、避而远之。因为我们能够给予他的,无论是金钱、地位还是荣誉、权力、关怀,永远贵重不过他的生命,而这个生命是他的父母给的。如果一个人对赋予他生命、哺育他成长的人都不去回报、不去感恩,我们又怎么能够期望他会真心感激、真诚回报你呢?

第二,尊重。尊重是人类独有的特性。懂得尊重他人、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尊重他人的合法权益,不仅是一种可贵的美德,也是有教养的体现。尊重的前提应该是平等。西方人讲,人生而平等。中国也倡导,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如果失去平等对视、平等对待这个大前提,尊重仅会徒有其表。比如,奴隶主对奴隶、皇帝对大臣、地主对佃户、殖民地统治者对殖民地人民、恐怖分子对平民百姓等等,都不可能存在真正意义上的平等,自然也会不存在发自内心的尊重。

要把尊重这个人类的美德传遍世界、惠及社会,就要不分物种、人种,不分国籍、信仰,不分民族、人数,不分职业、性别,不分健康、残疾,不分贫穷、富有,尊重自然、尊重人权、尊重选择、尊重劳动、尊重创造,确保每个人都能享有平等的权利,这样尊重才会逐渐转化为每个人发自内心的高贵情感。

尊重与知人有什么关系呢?首先,懂得尊重他人的人,通常具有较强的平等意识,一般不会做出骄横跋扈、恃强凌弱、无法无天的事情。与之相处会有安全感,通常这种人也是可以交往、值得信赖的。其次,懂得尊重他人的人,即使不是发自内心,而仅仅是出于工作需要、社交礼仪,那也行呀。因为和一个比较文明礼貌的人相处,总比和一个粗俗不堪的人共事来得舒服一些。比如英国,尽管英国的家庭暴力也比较多。但英国男人只要出门在外,对女士始终表现得彬彬有礼。他们总比那些大街上横着膀子、回了家打骂老婆孩子的男人要好一点儿。

第三,正义。正义也是人类独一无二的特性。正义与非正义实际上是相对的概念。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的地域国度、不同的观察视角,正义与非正义的界定标准都会有所不同。但所有的正义感,主要是来源于人们对弱者的同情心。

我们看《三国演义》,刘备在曹操的不断追杀下,带着老百姓一路逃亡。大家一般认为,刘备比较仁义,似乎代表着正义的一方;曹操比较残暴,似乎代表着非正义的一方。但事实上,曹操其实是比较爱民的!他曾经“割须代首,就是因为他的马踩踏了农民的庄稼。他这样做也是为了严明军纪,防止他的将士随意扰民。其实,统治者对老百姓真正的爱、最大的爱,就是给予他们安全、稳定、和谐、富足的生活,而不是让他们跟着自己居无定所、食不果腹、疲于奔命!

我们再来看《水浒》,“鲁提辖拳打镇关西”,大家都看得很过瘾!但不论是在当时社会还是现在的社会,这个行为都是严重违法的行为。否则,鲁智深也不会急着去五台山出家当和尚。但人们也没有因为鲁智深的行为严重违法,而去指责他、否定他、反对他,因为他保护的是弱者——酒楼歌女。而我们每个人的内心深处,是否也在期盼着让这个可怜的小姑娘尽快摆脱镇关西的纠缠和欺凌呢?鲁智深替我们出了这口气,了了这个心愿,所以我们既不恨他也不骂他!

正义并不完全代表着正确,正义的行为也不一定是合法的!例如,网络上曝光过一些政府官员的淫荡视频,激起了全国人民的声讨,涉事官员也被很快拿下。让这些不好的现象彻底曝光,肯定是正义之举,但却是违法行为!即使这个人犯了严重错误、触犯了国家法律,我们都没没有权力去侵犯别人的隐私权。就如一个十恶不赦的杀人犯,处死他的合法机构只能是国家政法机关,我们没有权力因为他杀过人而去杀了他。

一个人有无正义感,是至关紧要的。对于那些毫无正义感的人,我们尽量不要与之交往,更不能与之深交,否则害人害己、贻患无穷;对于那些虽有正义感,但缺乏法律界线意识和做人做事底线的人,我们也要理智冷静、慎重结识交往。因为一些坏事恰恰是这些正义感十分强烈的人干出来的;对于那些法律界线十分清晰、说话做事理性冷静而又有正义感的人,我们应当多接触、多交往,这样就能良师益友满天下,狐朋狗友无往来。

(二)加强学习,掌握方法。

人性分析是提高知人识人能力重要方法,但并不是唯一的,还有许多经济的、心理的、行为方面的有效理论和方法:

第一,经济分析的方法。比如说,我们可以利用经济学中的“沉没成本”理论(意指已经发生或承诺、无法回收的成本支出)检验感情的可信度。一般人主要是年青人通常并不愿意把感情和金钱扯到一起,其实金钱是可以有效地检验感情的。简单地讲,考验一个男孩是不是真心真意地喜欢你,你只要仔细观察他舍不舍得为你花钱就差不多啦!我这里讲的“舍不舍得”,不是指一千元、一万元这样的绝对数,而是指这个男孩有实际支付能力的相对数。比如说,这个男孩经济条件比较一般,每次兜里都不超一千元,但他每次愿意在你身上花900元,这个孩子95%对你是动了真心了;假如这个男孩家里比较有钱,每次花个万儿八千都没什么问题,而他通常只在你身上花三两千块钱的话,别听他花言巧语,他的心思肯定没有全部放在你身上。一个连钱这种身外之物都舍不得给你的男孩,你能指望他在紧急关头放弃自己的健康和生命呵护你吗?!当然,知道这个方法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如果你真得不喜欢这个男孩,你最好不要让人家给你花钱。因为一旦花得多了,可能各种各样不好的事情就来了。“沉没成本”理论可以应用的范围非常广,有机会可以继续交流。

第二,心理分析的方法。掌握这个方法,需要学习一些行为心理学方面的知识。因为人的行为举止,特别是无意识或下意识出现的动作,往往会折射出人的真实内心活动。举个最简单的例子:有的人喜欢双臂抱胸。大致来讲,出现这种举动的人,通常有以下几种可能:一是缺乏安全感;二是疑惑或犹豫;三是不够自信;四是有防备心理;五是也可能在装酷。人的很多行为举止,可能都不是一种心理活动而引起的,我们要从很多种可能性中挑选出最有可能的一种或两种,从而比较准确地了解他人的真实心理活动。这需要认真学习理论、不断加强案例分析,才能逐步提高。

第三,比较分析的方法。比较分析的方法其实很多,甚至随处可见。比如说,我们组织的各种测试、考试,开展的各种竞赛、评比,都运用了比较分析的方法。在提高知人和识人能力上,我们要重点比较分析的是:一个人在同一件事情上,对你怎么说、怎么做,对别人又怎么说、怎么做?他在公开场合和私下场合分别是怎么说的、怎么做的?他在得到利益或者受到损失的时候,又是怎么说的、怎么做的?总之一句话:兼听则明。我们经常听到一些人抱怨:这人怎么会这样?早知道他是这种人,我怎么怎么样?这些主要是偏听偏信造成的。

人性特征并不仅仅只是孝道、尊重、正义这三个,对人的分析方法也不是只有经济、心理、比较这三种,今天只是想告诉大家一些基本的原则和方法,希望大家继续深入研究,逐步提高自己的知人识人能力,更好地适应这个社会,适应新的岗位、新的工作。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2ce291a708a1284ac8504390.html

《知人知已、做人做事(知人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