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水》“然则我何为”部分的翻译及导读

发布时间:2019-06-09 21:00:50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秋水》“然则我何为”部分翻译及导读

一、原文

河伯曰:“然则我何为乎?何不为乎?吾辞受趣舍,吾终奈何?”

北海若曰:“以道观之,何贵何贱,是谓反衍;无拘而志,与道大蹇。何少何多,是谓谢施;无一而行,与道参差。严乎若国之有君,其无私德,繇繇乎若祭之有社,其无私福;泛泛乎其若四方之无穷,其无所畛域。兼怀万物,其孰承翼?是谓无方。万物一齐,孰短孰长?道无终始,物有死生,不恃其成;一虚一满,不位乎其形。年不可举,时不可止;消息盈虚,终则有始。是所以语大义之方,论万物之理也。物之生也,若骤若驰,无动而不变,无时而不移。何为乎?何不为乎?夫固将自化”。

河伯曰:“然则何贵于道邪?”

北海若曰:“知道者必达于理,达于理者必明于权,明于权者不以物害己。至德者,火弗能热,水弗能溺,寒暑弗能害,禽兽弗能贼。非谓其薄之也,言察乎安危,宁于祸福,谨于去就,莫之能害也。故曰:天在内,人在外,德在乎天。知天人之行,本乎天,位乎得;蹢 而屈伸,反要而语极。”

曰:“何谓天?何谓人?”

北海若曰:“牛马四足,是谓天;落马首,穿牛鼻,是谓人。故曰:无以人灭天,无以故灭命,无以得殉名。谨守而勿失,是谓反其真。”

二、注释

然则:既然这样,那么。

何为:宾语前置句,为何。

趣:求取。

奈何:怎么办。

反衍:反方向发展。衍,衍生。推衍。

:不顺利。

谢:代谢,衰落。

德:恩惠。

繇繇乎:读作yóu,坦然自得的样子。

社:土地神。

泛泛:浩荡的样子。

翼:帮助,偏护。

域:畛,读作zhěn,疆界

成:万物之成形。

不位:不固定。

息:生长。

方:原则。

骤:马快跑。

:衡量其轻重而变通。

贼:害,伤害。

薄:迫近。

:蹢,读作zhí,徘徊。倩,疾速。

落:络,笼住。

三、译文

河伯说:“既然这样,那么我该做什么呢?不该做什么?关于事物的推辞接受、求取舍去,我最终怎么办?

北海若说:“从自然大道来看,什么贵什么贱,这是说向各自相反方向发展。不要拘泥你的思想,而与大道相背离。什么多什么少,这是说事物的新陈代谢。做事不要固执于一方面,而与大道相异威严像国家的不偏袒任何人而给予恩惠;坦然自得地像社祭时的土地神,不偏袒任何人而给予福祉浩渺广阔像无边无际的天地,没有界限。兼蓄包容万物,难道有谁能受到特殊帮助吗?这就叫做‘无方’。天下万物齐整一样,谁长谁短呢?大道不会终结没有起点;万物都有死有生,所以不可以依靠成功。变化的事物有时虚有时满,不固定为某个形态。年岁流逝不能留住,时光逝去无法停止。消亡、生长、满盈、亏虚,终结与开始循环往复这可以用来谈论大道的原则,评论万物的道理。万物的生长,像骏马奔驰,每个动作都在变化,每时每刻都在移动。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本来就将自然变化。

河伯说:“既然如此,那么为什么还重视大道呢?”

北海若说:“懂得道的人,必定通晓事理,通晓事理的人,必衡量轻重而变通,这样变通的人,就不会因物而伤害自己。有最高道德的人,火不能烧灼他,水不能沉溺他,严寒酷署都不能伤他,凶禽猛兽不能残害他。非说他们迫近水火、寒署、禽兽能免于伤害 ,而是说他明察安危,在祸福之间能避祸趋福,能小心地进退去就,因此就没有外物伤害他。所以说:天性蕴含在内里,人为表露于外在,高尚德行于天。懂得天性和人为的行止,立足于自然的规律,居处于自得的环境;或徘徊或快走,或弯曲或伸直,返回自然要冲谈论大道。

河伯说:“那么,什么天性?什么叫人为?”

北海若说:“牛和马生来就有四条腿,这就是天性。给马头套上笼头,给牛鼻穿上绳索,这叫人为。所以说:不要用人为灭掉天性,不要因故意而为灭掉本性,不要因有得而殉虚名。慎自然本性不丧失,这才叫做反朴归真。”

四、导读

在大道那里,贵贱是都要向对立面转化,不要拘泥个人的心智与大道相违背。多与少也一样是变化的,这自然的代谢规律,不要拘泥一个方面与大道不同。大道兼怀万物,没有偏私,没有终结,没有起始。万物有死生、消息、盈虚等变化,这些变化非常快。对此,人类该怎么办呢?无为,也就是顺应自然的变化。

为什么看重“道”?因为懂得大道的人就能通达事理,通道事理的人才能应对自然变化。人为的进退、避害等都要能应对自然变化。所以,做事要符合大道,绝不能以人为去毁灭天性。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2b7e07b8492fb4daa58da0116c175f0e7cd11991.html

《《秋水》“然则我何为”部分的翻译及导读.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