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云南财经大学大学语文期末名词解释复习

发布时间:2019-11-16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精品文档
语文期末名词解释复习
赋,比,兴:赋:陈也,铺陈叙述之意;比:比喻;兴:启也,先启他物以引起所咏之情。 1 赋:朱熹:“赋者,铺陈其事而启之者也”,就是说,通过事物本身的讲述,塑造形象,表达自己思想感情的方法。简言之,是直接叙事或抒情,铺陈是它的明显特点。 李仲蒙:“叙物以言情,情物尽者也”。所谓“叙物”不仅是一个铺陈其事的问题,还必须和“言情”结合起来,就是说作者要将情感表达淋漓尽致,又要客观物象描写的真切生动,这更加符合诗歌创作中对于“赋”这一表现手法的要求。(后人认为李仲蒙说法更符合文学创作实际,李仲蒙对赋,比,兴说法最后归结到一个“情”字,更符合文学审美特征) 2 比:朱熹:“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就是说比喻是用具体的,浅显的,熟知的事物与道理来说明或描述抽象的,深奥的,生疏的事物与道理,塑造形象,表达自己思想感情的方法。简言之,比喻就是打比方,“喻”是它的主要特点。 李仲蒙:“索物以托情谓之比,情附物者也”,所谓“索物”即索取和选择物象以寄托感情,不仅是一个运用比喻进行修辞的问题,还必须在比喻中寄托作者深挚的感情。这样的“比”法,自然就会具有艺术的感染力,而不会像汉赋那样成为各种比喻性的辞藻的堆砌排比。 3、兴:朱熹:“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一般称为起兴,就是说由别的事物引起联想,引出正文。简言之,兴就是联想。这种联想有时和正意有关,有时无关;有时有情调上的联系,有时只是从押韵上引出下文。
李仲蒙:“触物以起情谓之兴,物动情者也”,所谓“触物”,即接触外物而引起作者主观感情的冲动,也就是“因事有所激,因物兴以通”“愤世嫉邪意,记在草木虫”,由外物的激发以兴情,又把情感浸透,寄托于所描写的物象中

风,雅,颂:《诗经》分类的音乐标准,风:风土之音;雅:朝廷正音;颂:宗庙之音 4 风:不同地区的地方音乐,《风》诗诗从周南,召南,邶,鄘,卫,王,郑,齐,魏,唐,秦,陈,桧,曹,豳等15个地区采集上来的土风歌谣,共160篇,大部分是民歌。 5 雅:是周王朝直辖地区的音乐,即所谓正音雅乐。《雅》诗是宫廷宴享,朝会时的乐歌,按音乐的不同又分为《大雅》31篇,《小雅》74篇,共105篇,除《小雅》中有少量名额外,大部分是贵族文人的作品。 6 颂:是宗庙祭祀的舞曲歌辞,内容多是歌颂祖先的功业的,《颂》诗又分为《周颂》31篇,《鲁颂》4篇,《商颂》5篇,共40篇。全部是贵族文人的作品。 从时间上看,《周颂》和《大雅》的大部分当产生在西周初期,《大雅》的小部分和《小雅》的大部分当产生在西周后期至东迁时期;《国风》的大部分和《鲁颂》《商颂》当产生于春秋时期 从思想性和艺术性上看,三颂不如二雅,二雅不如十五国风。 7 重章叠句
在《诗词》中,在诗歌的不同段落的同一位置,相同或相近的诗句,诗段重复出现的一种表现手法,这种手法具有回环反复的表达效果与音乐美。 8、托物言志
也称咏物述志,是指作者在文学作品的创作中,表面上是在歌颂其物的性质,特点或某些属性,实质上是借此抒发作者自我的思想情感的一种表现手法。此表现手法开创于屈原。在表情达意上有委婉曲折的特征。对中国古代和现,当代的文学创作均产生过深远的影响。 9、楚辞
楚辞,是战国后期产生在中国南部楚国地方的一种新诗体,其奠基者和代表作家是楚国伟大诗人屈原。“楚辞”即楚地歌辞的意思,它是一种具有浓厚地方色彩的新诗体。刘向整理古籍,把屈原,宋玉等人的作品编辑成书,定名为《楚辞》;以此,楚辞这一名称便流传下来。
楚辞产生的因素也是较为复杂的。首先,楚辞的产生与楚国民间的巫歌有着密切联系;其次,楚辞的产生与楚国的地方音乐“楚歌”“楚声”有着直接关系;再次,楚地方言也对楚辞有着重要的影响。
最后,在学术思想方面,春秋战国诸子百家都会不同程度地影响楚国,特别是道家思想在楚国影响极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大。总之,楚国本有自己的文化传统,后来有接受北方文化的影响,在长期发展中积累了丰富的文学艺术素材,正是在这个文化基础上孕育里屈原这样伟大的诗人,产生了《楚辞》这辉煌的诗篇。 10、现实主义
现实主义是一种文学创作类型和方法。现实主义的特征是重在写实的手法,来表现对现实生活的理解和追求。 11、浪漫主义
浪漫主义是一种文学创作类型和方法。浪漫主义的基本特征是:在反应社会生活时注重以主观内心世界出发,常常通过充满激情的语言大胆的想象和极度夸张等艺术手法,塑造思想化的人物或描绘思想化的环境,以此表现对理想世界的热烈追求。 12、乐府
“乐府”原是汉武帝时建立的音乐官署,专事制定乐谱,训练乐工和搜集歌辞,并把部分文人诗歌和民间歌词配以乐曲,以备当时朝廷祭祀以及朝会盐饮食演唱。后来人们便把这个官署手机和配乐演唱的歌辞称作“乐府”,通称“乐府诗”,这样,“乐府”就由一种官署的名称演变为一种诗体的名称。
后来魏晋至唐德文人拟作以及宋元明之词,散曲,剧曲也称乐府,集有宋代郭茂倩编《乐府诗集》 乐府首创完整的五言体,语言口语化,对后代诗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3、骈文
魏晋以后产生的一种新文体。主要特点是要求通篇文章句法结构相互对称,词语对偶;在声韵上,骈文讲究运用平仄,音律和谐;修辞上注重藻饰和用典。又称骈俪文,四六文。 14、骚体
屈原在楚国民歌的基础上创作的一种抒情韵文。以《离骚》为代表,一般篇幅较长,句式灵活参差,多六,七言。以“兮”字作语助词。后人常以“骚”来概括《楚辞》,所以“骚体”又可称为“楚辞体” 15、赋(体文)
是继《诗经》《楚辞》之后,中国文坛上兴起的一种新的文体。主要特点是铺陈写物,“不歌而诵”接近于散文,间于诗文之间,也吸收了楚辞华丽的辞藻,夸张的手法等特点。 16、汉赋的特点(简答)
汉赋在内容上是通过摹写事物来达到抒发情志的目的。在艺术上注意铺陈,形容事物的外像和内里,语言上使用华美的辞藻。讲究声韵的美,把散文的章法,句式与诗歌的韵律,节奏结合在一起,借助于长短错的句子,灵活多变的韵脚以及排比,对偶的调式,形成散文式的铺陈事理,又保存一定的诗意。 17、汉赋的形式和发展可分为三个阶段
汉初的赋家,继承楚辞的余绪,流行的主要是“骚体赋”,其后逐渐演变为有独立特征的散体大赋,这是汉赋的主体,也是汉赋最兴盛的阶段,东汉中叶以后,散体大赋逐渐衰微,,抒情言志的小赋开始兴起。 18、赋体(辞赋)的演变大致经历了骚赋,汉赋,骈赋,律赋,文赋等几个阶段 19、骚赋
指屈原,宋玉为代表的楚辞以及后世模仿楚辞的作品。特点在于抒情浓郁,意向瑰玮,声调绵邈,句中或句尾用“兮”“些”“只”等语助词调节音韵。 20、汉赋
主要指汉代流行的大赋。特点在于极力摹写各类事物,一般都是长篇巨制,结构严密,气象壮阔,文辞富丽,好用典故难字。表现出一种典雅堂皇,肃穆凝重的风格,被视为赋得正宗,章法上多采用对难对答得形式,句式参差明显,韵文中夹杂散文,诗的气息大为减弱。 21、骈赋
也叫俳赋,孕育于汉魏之际,流行于两晋南北朝,特点是骈四俪六,全篇均由四言,六言的队长组成,句式整齐;注重形式华美,趋向绮丽,辞藻益茂,体格渐早,内容上的意义相对地削弱了。

22、律赋
是唐代科举制度盛行后产生的考试专用的试帖赋。在骈赋的基础上更注重对仗与声律的工整严密,并对全篇字句数和韵式作了严格限制。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23、文赋

是在唐宋古文运动影响下一部分赋又呈现由骈俪返回散体的趋向,不讲求对偶,音律,藻采,典故,章法开放流畅,句式错落多遍,押韵也比较自由,形成散文式的清新畅快的气势,称作文赋。 24、近体诗

亦称“格律诗”“今体诗”,唐代形成的律诗和绝句的通称,同古体诗相对而言,句数,字数,平仄,对仗及押韵等均有严格规定,律诗八句,绝句四句;分为五言和七言;平仄要求一句之内平仄相同,一联之内平仄相对,两联之间平仄相粘,颔联和颈联必须对仗,押韵须押平韵,且不得换韵,如杜甫《登高》李商隐《隋宫》等。

25、古体诗
亦称“古诗”“古风”,诗体名,与近体诗相对,每篇字数不限,有四言,五言,六言,七言,杂言清体。后世使用五言,七言较多,不求平仄,对仗,用韵也比较自由,如《古诗十九首》 26、唐代古文运动
中唐时期的文学革新运动,其内容主要是复兴儒学,其形式就是反对骈文,提倡古文。韩愈和柳宗元是唐代古文运动的代表,其理论主张一是提倡“文以载道”,复兴儒学;二是“务去成言”,反对因袭,提倡独创。唐代古文运动上承先秦散文,下启宋代古文,形成至今仍为经典的散文风格。 27、北宋诗文革新运动
又称复古运动或古文运动。晚唐时,骈文再次风行,五代及宋初,文风愈趋靡。北宋初年,欧阳修登上文坛后,上承韩、柳,近承柳开,王禹偁等古文提倡者,掀起大规模的诗文革新运动。欧阳修为整个运动的领袖。他主张以韩愈为宗,提出“文”“道”并重,“道”先“文”后的观念,认为道对文起决定作用,道又以文传。欧阳修周围形成了一个生机勃勃的作家群如王安石,曾巩,三苏等,形成了很大的社会力量。他们以其自身出色的创作实质推动了古文运动的发展,又为宋诗丰富多彩的特殊风格奠定了基础,取得了诗文革新运动的全面胜利,对后世文学的发展产生了很大影响。 28、词

是产生于隋的一种配乐演唱的歌,具有诗歌与音乐的双重性。每首词要按一定的乐谱填写,形成一定的词调(即词牌),因词具有音乐的特性,所以又称乐府。每种词调在句数,字数,平仄,用韵等方面都有它自己相应的固定格式,要求“篇有定句,句有定字,字有定音,音分平仄”,词虽然“句有定字”,但其句式长短不一,所以又叫长短句。 29、婉约词,豪放词

北宋词至苏轼遂有一变,不受音律的束缚,,横放杰出,浩怀逸气,因而词境扩大,词体始尊,词本乐章,因为在其发展进程中,视其与音乐关系如何,形成不同的两条道路。一、秉承传统,创制新调,要求歌词与音乐密切配合,此为婉约,代表人物为柳永,周邦彦;二、打破音律协调,以词为诗,以文为词,此为豪放,苏轼,黄庭坚等倡其先,陆游,辛弃疾等随其后,遂开一种以长短句抒写广泛内容的新诗体。

30、对联
对联,雅称【楹联】,俗称对子,与对联紧密相关的横批,可以说是对联的题目,也是对联的中心。对联的特点是既要有“对”,又要有“联”,形式上成双成对;上下文的内容互相照应,紧密联系。对联的特点是具体如下:字句相等,断句一致,除有意空出某字的位置以达到某种效果外,上下联字数必须相同,传统习惯是【仄起平落】即上联末句尾字用仄声,下联末句尾字用平声,这主要是为了音韵和谐,错落起伏,悦耳动听,铿锵有力。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31、散文

散文即指不押韵,不重排偶的散体文章(其中包括非文字的作品)随着文学的发展,文学意识的明确。唐以后,散文的内涵又有所变化,但它既包括文学作品,也包括非文学作品如政治,历史,哲学等著作。

精品文档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2b64089b86c24028915f804d2b160b4e777f81d2.html

《最新云南财经大学大学语文期末名词解释复习.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