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甘正传》对美国种族歧视与嬉皮士文化的解构

发布时间:2012-05-29 21:28:20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阿甘正传》对美国种族歧视与嬉皮士文化的解构

[摘要]奥斯卡获奖影片《阿甘正传》是好莱坞20世纪末乃至整个20世纪推出的力作。虽然它是一部后现代电影,但迄今为止,对它的评论,依然集中于叙事、心理学、哲学、象征手法、意识形态、经济学、摄影技巧、文本、风格等方面。本文尝试从后现代解构视角阐释它对美国当代文化的批评。

  [关键词] 解构主义;逻各斯中心;种族歧视;嬉皮士

  

  《阿甘正传》拍摄于1994年,由美国影星汤姆·汉克斯主演,罗伯特·泽米基斯执导。当年,该片获最佳影片、最佳男主角、最佳导演、最佳剧本、最佳影片编辑和最佳视觉效果六项大奖。《娱乐周刊》评论该片成就可与《猫王》《外星人》及《林肯总统》相提并论。对该片的评论,虽然一些影评家,如胡克,已指出该片是一部后现代影片。…但迄今为止,对它的评论,依然集中于如叙事、高科技语言、心理学、哲学、象征手法、意识形态、经济学、摄影技巧、文本、风格等方面。通过对影片的细致分析,本文认为在后现代诸思潮中,解构主义对其有重要影响,尤其体现在该片对美国当代文化的批评上。为了方便讨论,下面先来看这一思潮。

  

  一、理解“解构”

  

  解构主义创立者德里达认为,自柏拉图后,整个西方的形而上都在追求一个“超验所指”,一个终极对象,似乎只有建立在这一终极的、不证自明的基础上的体系或学说才是科学、可靠的。他把这种“超验所指”称为逻各斯中心,把西方渴望这种中心的倾向称为逻各斯中心主义(Logocentrism)。进一步,他认为,虽然西方人意识到,但他们不可能完全摆脱这种逻各斯中心主义,这是由他们二元论的语言与思维导致的。如设定某一既有体系中心是理性、显意识的“自我”,现在去除这一中心,西方人会不由自主地确立起另一中心——非理性、潜意识的自我,即过去强调理性“自我”,非理性“自我”被边缘化,现在改为强调非理性“自我”,理性“自我”又被边缘化。就思维而言,这依然是“非此即彼”,或“一物不可能既有某种属性又没有这种属性”(亚里士多德语)。不仅如此,西方传统哲学还建立在等级基础上,即每一组二元对立都存在等级,存在一个优于另一个的现象。如人们知道真相是因为了解它的对立面假象,真相高于假象;人们发现本质是因为排除了现象,本质高于现象。德里达认为这些中心和等级都是可以颠倒的。

  除了颠覆西方已确立的各种观念,德里达还坚持中心或意义的不确定。因为,如果仅仅颠倒已有的二元等级,则只可能产生另一个二元等级,只是中心转换,因而依然是形而上学,与传统的形而上学存在同样问题。在意义不确定性这一点上,许多人对德里达产生了误解,甚至认为他的解构只是“解构”,而非“建构”。但如果德里达果真要将任何“意义”都消解,那么“解构”本身意义又何在?它岂不也失去了意义?这显然是和解构主义目的相违背。实际上,“解构”旨在产生新意义,并非无意义,正如德里达所言:解构主义“着眼于文本中某种未曾被作者所注意到的确定关系”。因而,在解构后意义建构上,他主张“建构”,只是不把建构的意义重新当做终极不变的意义:“解构并非否认意义,而是否定意义的终极价值和结构主义研究意义的方式。”它要求我们以多元、开放的心态去容纳多种意义与解释,包括对传统价值的回归。理解了这一点,下面来看影片《阿甘正传》是如何对当代美国文化的一些元素进行解构的,本文重点讨论两点:种族歧视与嬉皮士文化。

  

  二、影片对种族歧视的解构

  

  种族歧视是美国文化中的“毒瘤”,数百年来根深蒂固。提及种族歧视,人们容易想到白人对黑人的歧视。实际上,美国种族歧视范围广泛,“针对除盎格鲁撒克逊白人新教徒(WASP)以外的所有种族和群体。”换言之,只有盎格鲁撒克逊白人新教徒才是“真正的”美国人,其他人都是“外来者”。这些“外来者”包括来自其他地区的白人,如来自东欧和南欧的白人。长期以来,这些“外来者”为了融入美国主流社会付出了艰辛努力和巨大代价。尽管从20世纪50年代起,美国政府倡导消除种族歧视,并以身作则,但很难说在今天,美国社会已经根除了种族歧视。在就业、日常生活等方面,在许多正式与非正式场合,它仍像幽灵在徘徊。作为一部主旋律影片,《阿甘正传》对美国的种族歧视进行了深刻解构。

  影片一开始是阿甘在公交车站等车,同时等车的还有一位黑人女性。他们同坐一条长凳,愉快地聊天。这一场景对种族歧视者来说无法容忍:白人与黑人同在一个教室、一个餐厅尚不可以,更不用说在一条长凳上。入伍后,阿甘交的第一个,也是最亲密的朋友,就是黑人布巴。在不慎落入敌人包围圈后,他冒着生命危险将布巴救出。尽管不久布巴伤重而亡,阿甘却记住了他平生最向往的事——买捕虾船,并立志完成他的遗愿。作为白人,阿甘视黑人为最好朋友,并甘愿为之奉献一切的精神无疑是对种族歧视的沉重打击。不仅阿甘本人,他的家庭亦如此。在他母亲举行的家庭晚会上,参加者由各种肤色的人组成:黑色、黄色、白色、棕色等,她们相处得和谐美满,以致观众误以为到了“种族天堂”。更有解构意味的是,在阿甘使布巴妈妈富有后,她也雇了佣人,还是一个白人妇女。这种完全“黑白颠倒”的做法,是对种族歧视更为强烈的抨击。

  影片的另一个角色丹中尉也体现了对种族歧视的批评。他虽然残疾,成为百万富翁后,娶的妻子却是一个黄皮肤的亚洲人。而他那样的百万富翁,在美国娶白人女性应非难事。丹中尉的婚姻进一步表明,不同种族间不仅可以和谐相处,还可以结婚,终生相伴。

  

  三、影片对嬉皮士文化的解构

  

  嬉皮士文化是20世纪60年代美国反文化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当时,美国青年思想呈不同倾向:有的偏爱政治运动,如民权、妇女解放等;更多则不喜欢政治,喜欢以玩世不恭态度对待生活并鄙视父辈所持的保守思想。这些青年不考虑如何谋生,只是追求性乱交、吸毒等所谓新潮的生活方式与理念。他们爱好乡村音乐、摇滚乐等流行音乐,爱好奇装异服。更令其父辈费解的是,他们喜爱蓄胡须、留长发乃至裸露身体。这些青年被称为“嬉皮士”,上面所述嬉皮士文化在影片中都有所表现,但影片所持的态度不是支持、欣赏,而是解构。在上面这些文化表征中,影片比较突出地解构了两类:性解放与吸毒。

性解放在影片中突出表现在女主人公珍妮身上。她是一个追求新潮的女性,20世纪60年代中后期,正是阿甘参加越战而她“性解放”时期。影片中,她追求性快感,肆意与“男友”同居,但在表现她的行为时,影片的安排却表明,它在有意颠覆这一理念。如珍妮还在上大学时,一次。她正与男友在车里嬉戏,不巧被阿甘碰见。听到珍妮喊叫,阿甘误以为她被人欺侮,于是冲上前,将该男子暴打一顿,这导致珍妮气愤地指责阿甘做傻事。然而此时,真爱场景却出现了:面对珍妮的指责,阿甘没有生气,他从怀中拿出一盒巧克力,递过去:“我是来给你送巧克力的,抱歉……”一时间,她语塞了,她感到了阿甘对她的关爱。接下来的情节,解构含义更为明显:感到了阿甘的真爱后,珍妮开始关心阿甘。当时大雨滂沱,珍妮拉着阿甘急忙赶回她的宿舍。舍友们都睡了,于是珍妮领着阿甘蹑手蹑脚来到床前。她脱掉了衣服,也顺手将阿甘的衣服脱掉。霎时,阿甘健壮的身体露了出来,激起了她的兴奋,但意外的是:阿甘控制住自己,扭过头去,连连避让:“对不起,对不起!(41)扫兴的珍妮只好停了下来。影片中类似场景还有很多。归根结底,珍妮的行为是“性解放”的表现,而阿甘则代表了传统,影片以阿甘的传统来解构珍妮的“性解放”,给观众以强烈冲击,感人至深、发人深省。

  嬉皮士文化的另一表现是吸毒。美国嬉皮士们认为毒品能帮他们找到灵感,从而实现文化创新。这种观念影响深远,统计数字表明,20世纪60年代末,至少有半数的美国大学生吸食过大麻,而多数大学生都用过某种“提神”的物质,如LSD、酶斯卡灵(一种致幻剂)等。在嬉皮士们倡导下,“毒品文化”在美国盛行,至今仍影响广大青少年。

  与“性解放”一样,影片以特有视觉冲击效果对吸毒进行了解构。有关情节是这样的:阿甘在越南服兵役,珍妮也从大学毕了业;喜欢新潮生活的她紧随时代步伐,不仅与男友们“性解放”,而且经常与他们一起吸毒;一次,她用针管为自己注射了毒品,本该焕发“活力与灵感”的她却精神涣散,目光呆滞;她走向阳台,准备从高楼跳下。后来,她虽然害怕退回,自杀未遂,但她显然没有像嬉皮士们说的那样找到了创造新生活的“原动力”,而是恰恰相反:她看不到生活的意义,对未来感到无限迷茫与困惑。因而,从阳台回来后,她放声痛哭。她的行为不仅解构了毒品能带给人以灵感和幸福的观念,而且表明吸毒给人带来的只是最终的毁灭。由于经常吸毒,珍妮面色苍白、身体瘦弱,这与她后来停止吸毒并有了阿甘的儿子后面色红润、体态丰满的形象构成了鲜明对比。这种表面健康状况的恶化从另一个侧面解构了吸毒。

  

  四、结语

  

  综上所述,作为一种后现代思想,解构侧重颠覆社会上已确立的各种观念,促使人们对其合理性进行反思。在这种思想指引下,影片对美国当代文化的一些因素进行了质疑和批判,在一定程度上希望美国人民回归传统。影片以许多动人的故事情节、深刻的哲学寓意与感人至深的语言表达引起了美国广大观众的再思考。如果说,历史上美国文化并不完美,随着时代前进它取得了一定进步,那么,阿甘便是面朝着建立更完美文化的一个光辉夺目的银幕形象,是美国电影界对美国当代文明建设的独特贡献。故而,该片不仅是一部影片,一个商业奇迹,更是在对美国现实的批判与多重对话中造就的一部神话,一个美国当代文化进步的有力批评者与推动者。

  

  

  [作者简介]滕学明(1971—),男,江苏连云港人,上海外国语大学博士,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英语学院讲师,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美国少数族裔文学研究中心成员,研究方向:美国文学与文化。

本文来源于CSSCI学术论文网:http://www.csscipaper.com/ 全文阅读链接:http://www.csscipaper.com/arts/lilm-literature/110276_2.html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2b070fc158f5f61fb73666f6.html

《《阿甘正传》对美国种族歧视与嬉皮士文化的解构.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